粟裕在韦岗伏击战之前,长期不被人看好,甚至被认为早已牺牲。从韦岗伏击战开始,粟裕走上了名将之路,从韦岗战斗指挥数百人,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指挥几十万人,粟裕几乎是瞬间爆发的天才。
粟裕没有上过军校,只是在叶挺师的教导队当了几个月班长,随后就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时,粟裕只是一个普通的班长,后来南昌起义部队南下转移,粟裕头部中枪被丢在路边,还下了枪。在当时,连长早已经这个伤员当成死人了。
令人想不到的是,粟裕居然在一个多月后凭着坚强的毅力克服艰难险阻躲过白军追兵赶上了部队。朱德和陈毅,作为红军高层领导,也只是对这个坚强的展示表示赞赏,并没有特别的表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为连长的林彪。林彪在南昌起义的南下部队中开了小差,准备回老家,幸好红军打了一个胜仗,他才打消这个念头。这件事,是陈毅回忆录中提到的。
在红军早期建设中,有黄埔学历的军官,往往能得到重用,典型是陈赓徐向前林彪等人。一说是黄埔出身,立刻就会收到信任和重用。粟裕没有这个条件,纵然是在第一次反围剿中俘虏了张辉瓒,也还是一个师长。
这个师长,一当就是七八年。
红军的编制体系是军委——方面军——军团——师——团,红军总数几十万的情况下,均到每个人师那里,通常只有三五千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团。粟裕在红军中始终就是一个师长,而且是红十军团,不属于三大主力范围,收到重视的程度可想而知。
当然,红十军团被王耀武打没时,粟裕担任的是红十军团参谋长,虽然挂着一个军团参谋长的头衔,指挥的还是一个师。正是因为粟裕单独指挥了一个师几百人在外,才没有被歼灭,成了红十军团的独苗。
粟裕的这个四五百人的小部队,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营,枪支还做不到人手一支,见到民团都要躲着走。粟裕在当时,算是最基层的红军军官,最孤军奋战的红军军官了。
这四百多人,接到了中央的电报,整编为挺进师,也叫抗日先遣队,粟裕担任师长,刘英担任政委。随后,中央长征走了,粟裕的电台也坏了。这一次失去联系,一直延续到1938年春。
1936年,粟裕在浙江西部西南部打游击已经两年多,四五百战士们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从来没有放弃过战斗。当时有的战士甚至怀疑,党中央都被打掉了。
与此同时,粟裕这个不起眼的小军官,在延安被当做了坚韧不拔的典范。人们说他头部中枪爬着也要找到部队规建,还有人说他在江南打游击几年,死了都没人知道。
延安的那些认识粟裕的人,大都认为他已经死了,但没有人提议为他开一次追悼会。因为,像粟裕这样的中下层军官,战死的太多了,数也数不清。
1938年春,粟裕带队袭击了一个镇保安所,没有受到抵抗,直接占领。粟裕从缴获的报纸和收音机里面得知,日军占领了上海杭州和南京,还得知了红军已经改编为了八路军和新四军。
粟裕这才通过当地的国军,联系到新四军,并且在1938年3月18日归建新四军,加入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粟裕的挺进师,则成了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
仅仅一个月后,粟裕又带队到江南侦查,三个月后,粟裕组织的韦岗伏击战,成了新四军对日寇的第一场胜仗。
抗日战争中,粟裕带领的第二支队和第二支队改编的第一师,成为新四军战斗力最强,战绩最辉煌的队伍。奇袭官陡门、车桥战役、高邮战役、“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春季攻势作战,都成为了对日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典型战例。
抗日战争中,粟裕所部对江南江北的顽固派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一开始的黄桥决战,到后来的天目山战役,在最艰险的地带,粟裕用智慧包围了人民的抗日果实。
解放战争中,粟裕更是大放异彩,先是率领华中野战军打出了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又在二战涟水中大量杀伤敌人,后来又率华东野战军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经历了南麻临朐战役后,粟裕分兵后带着华野西兵团先后打出沙土集战役和豫东战役,让中原形势大为改观。最后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也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解放战争中,不管敌我,大部分人都想不到,那个带着数百人在浙江打了四五年游击战的普通“营长”,会有这样的辉煌下半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