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48年9月中旬,早在济南战役尚未结束之时,粟裕将军就对华东野战军下一步的作战方向进行了筹谋,决心以苏北兵团主力收复当年的根据地中心区淮阴和淮安(两淮),再以不少于三个纵队的兵力攻取海州和连云港(其他部队打援),之后全军转入休整。战役计划亦得到西柏坡的批准。



于是两淮的“淮”字和海州的“海”字,组合起来就成为了这次战役的名称,“淮海战役”的名称遂如此固定下来。然而这仅仅是被称为“小淮海”的战役构想,华野当时尚没有与徐蚌70万蒋军进行大决战的打算,其核心战役目标只是歼灭位于上述地区的黄百韬兵团,将解放区扩展到苏北和苏中,仅此而已。

“小淮海”的战役目标还包括,迫使徐州守敌全部或者大部回撤长江防线拱卫南京,而我军则可以顺利解放淮河以北广大地区。按西柏坡最初的战役时间表:华野须在1948年的十一、十二月份完成上述既定作战任务,然后休整到1949年一月份,三月份再以主力西进配合中原野战军“将敌打至江边各点固守” ,然后“秋季以主力渡江作战”。



看懂了吗?淮海战役原定的战役目标不过是消灭黄百韬第七兵团,以三面包围的态势迫使敌刘峙集团主力南逃,然后再酝酿肯定会比较困难的渡江作战,估计时间为1949年8月以后。计划中预估的歼敌目标,除拥有三个军的黄百韬第七兵团(第100军还未转隶)不足80000人外,还包括驻海州的李延年第九绥靖区(辖44军)、两淮的守备部队等,满打满算不超过15万人。

西柏坡同时征求中原野战军的意见,并嘱配合华野作战,1948年9月25日(济南战役进行中),中野司令员刘伯承、第一副司令员陈毅、参谋长李达联名复电:“济南攻克后,我们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以第一方案攻两淮,并吸打援敌最好”。此时,从西柏坡到华野和中野都还没有料到,一旦战役发到会演变到何等的规模,更没有预料到此战能把蒋军徐蚌军事集团全部吃掉。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就在粟裕将军运筹“小淮海”的战役实施之时,蒋军方面也在紧急部署,其中重要的决定就是放弃郑州(孙元良兵团)、商邱(邱清泉兵团)、海州(李延年绥区)、新安镇(黄百韬兵团)等原驻要点,各机动兵团全部向徐州附近收缩,以图与肯定南下的华东野战军决战。9月下旬,当负责配合作战的中野主力包围郑州时,突然发现守敌已大部向徐州方向逃窜。

于是战场态势出现了全新的格局:我两大野战军已处在可以东西两向夹击徐州的有利位置上,至1948年11月初,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均已胜利结束,我军野战部队的数量首次完全压倒蒋军,形成了314万人对290万人的反差。东北野战军入关已成定局,华野和中野再无后顾之忧(原曾担心华北之敌南下增援),战略决战的条件日臻成熟,11月8日,经过与张震参谋长的彻夜商谈后,粟裕给西柏坡发出了军史上著名的“齐辰电”。



这封电文的伟大意义在于,粟裕首次提出在歼灭黄百韬12万人之后,华野主力暂不南下两淮,而是向西寻求与蒋军徐州重兵集团决战,从而把长江以北的蒋军主力全部歼灭,进而有利于未来的渡江战役。电文中关于“未来长江以南不致有大的战斗”、“严重战斗要在华南才有的打”等预测,历史证明惊人的准确,也充分说明了粟裕天才般的军事头脑(齐指八日,辰指当日7到9时)。

西柏坡的回电迅速而精要:“粟张,并告华东局、中原局: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供应”!这就意味着,伟人也将淮海战役的设想升华到战略决战的“大淮海”高度,要全歼猬集在徐蚌之间的70万敌军。许多年以后,粟裕仍然回忆到:“这封电报虽短,但是字字千钧”。



根据“大淮海”的战役方针,中原野战军奉命全军进入徐州战场,并首先攻占了徐州与蚌埠间的重镇宿县,不仅切断了徐州守敌的运输线和与南京方面的陆上联系,更重要的是,也切断了刘峙集团若干机动兵团和绥靖区南逃的退路,淮海战役进入高潮时分。从华东野战军11月6日南下歼击黄百韬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全歼杜聿集团为结束,我军以伤亡134000余人的代价,共消灭蒋军五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1个绥靖区共555000余人。

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在军事上使蒋军在华东地区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邱清泉第2兵团和黄维第12兵团全军覆没,内含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江北的重镇只剩一个安庆还在蒋军控制下,我两大野战军主力已直逼长江(四月份发起渡江战役),而这场战役的辉煌结果,与最初的构想和预估完全不同,堪称战争史上变化最多、样式最复杂的军事奇迹。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把上甘岭战役看作一场中美篮球比赛,美军自持实力超强想半场定胜负,我志愿军意志顽强打满全场不落下风还继续打加时赛,战斗过程跌宕起伏,中国军人笑到了最后。

1952年10月14日,美军打算以美七师和韩2师各一个营的兵力付出伤亡200人的代价,用6天的时间拿下这个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美国人的自信是有道理的,飞机,坦克,大炮应有尽有,一顿狂轰滥炸岩石都能变成粉末,更别提有什么生命存在了,当美国大兵大摇大摆登上山头以后,我志愿军一个反冲锋就把美军赶下了阵地,美国人纳闷了百思不得其解,这么猛烈的轰炸,山上的人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呢?

连续激战了几天美国人才搞明白,原来我志愿军在山头后面修建了很多条坑道,最深的坑道有80多米,美军打炮时我志愿军就钻进坑道躲避炮击,炮击停止时就出来打反击。美国佬气不打一处来,开始跟坑道较上劲了,想方设法破坏掉,但是美国大兵实在太笨了,面对一个个黑黝黝的山洞洞竟然束手无策,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这样,我志愿军继续同美军打着占领反战领,冲锋反冲锋的阵地拉锯战,飞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等英雄更是让敌人魂飞魄散,半个月过去了,美国人承受不住惨重的伤亡,心想哪有这么玩儿的,惹不起还躲不起吗?美军把阵地让给了韩2师,自己脚丫子抹油溜了。

要说这南朝鲜人坏的很,他们对付志愿军的坑道很有一套,用迫击炮往坑道口里吊射,在坑道口上方打眼儿填药爆破,用毒气熏,用石头堵,仅一天时间就把坑道炸塌了几十米,我后方炮兵立刻炮击破坏坑道的韩军,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坑道危机暂时解除了,但坑道里战士们吃喝成了问题,后方往前沿阵地输送食品和弹药得经过美军严密的炮火封锁线,送上一袋干粮得付出几个运输员生命的代价,祖国给上甘岭将士的上万公斤苹果,最后只有一个苹果被送到了坑道战士们的手里,其余的苹果和运输员生命都一起消失在敌人的封锁线上,家喻户晓的电影《上甘岭》就是以此为素材拍摄的,但现实比电影里反映的情节更残酷和恶劣。

1952年,世界各国除朝鲜半岛外都已进入二战后的恢复建设期基本无战事,朝鲜半岛除上甘岭一带发生激战,基本无其他战事儿。所以,上甘岭战役成为当时世界各国每天报纸的新闻头条,每一天的战况都牵动着世人的心,西方媒体用嘲讽的口气说,美国再多的人也填不满上甘岭这个无底洞,上甘岭是东方的凡尔登。

美军本打算用6天时间解决战斗,没想到跟我军连续打了43天,本想付出200人的伤亡,却付出了15000人的伤亡代价,本想占领上甘岭达成自己的战斗目标,但在我志愿军用跟美国比原始落后的武器的顽强抵抗下,美国人选择了退缩承认失败。

美国克拉克将军说,上甘岭战役的失败对联军士气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从此,美军不敢再对我志愿军防线发动任何稍大一点儿的进攻,为停战谈判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上甘岭战役被世界各国的军校包括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作为经典战役列入教材,美国人至今琢磨不明白,在美军如此凶猛的火力下,为什么就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山头呢?中国军人不屈的精神在他们心中永远是一个解不开的迷。

上甘岭战役让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肃然起敬,重新认识了新中国,成为中国人挺起民族脊梁的一个标志性丰碑。

3

说到战前预估和战后的结果,有点出乎意料甚至是让人大跌眼睛的战役。我就想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淮海战役。

本来淮海战役打响之前,粟裕就是想在华东地区打几场胜仗,消灭一部分国民党的主力军,然后在转移到华南地区去作战。

没想到淮海战役一经打响,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正是这一场战役,把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给消灭了。

也是这一次战役之后,蒋介石彻底的失败了。

下面我们说一下,淮海战役是如何越打越大,越打卷入来的部队是越多的。

一开始粟裕带领的华野军,就是想消灭黄百韬带领的第七兵团。而且粟裕的华野军也成功的把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给围在了碾庄。

当然了这个消灭黄百韬兵团的过程,是需要一个时间的。

在这一段时间里,蒋介石坐不住了,他要救黄百韬,于是,蒋介石就组建了一个第十二兵团,共计十二万人。

蒋介石命令黄维带着这个十二兵团,就向淮海战场上厮杀了过来。

这时候粟裕和黄百韬还没有分出胜负来,于是,刘伯承就开始带领中原野战军迎战黄维带领的第十二兵团了。

由于刘伯承提前的谋划,当黄维到达淮海战场之后,他们就被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给围困在了双堆集这个地方。

让黄维感觉十分郁闷的是,自己救黄百韬不但没有救成,而连自己也陷入到了被动挨打的地位。

你说这事整的,真的是丢人丢大了。

黄维本想仗着自己的先进武器突围出去的。但是,奈何他们不管怎么用了,都是突围不出来。

一旦战役打成持久战,对于黄维来说,就必败无疑了。因为他们没有物资的补充,就是从飞机上投入下来一些,也是杯水车薪。

刘伯承和黄维较量的过程中,黄百韬就被粟裕的华野军给歼灭了。你看这个战役的规模就是这样越打越大的。

可以淮海战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结束。

黄维被围,蒋介石不能见死不救呀,毕竟这十二万人,是他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又把杜聿明给调来,让他带着所有的能动用的嫡系部队,都给带到了淮海战场上。

战役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还没等杜聿明接近黄维,已经消灭黄百韬兵团的粟裕,又开始顶住了杜聿明。

总之对于粟裕带领的华野军来说,他们的目的就是一个,不让他给黄维的兵团和杜聿明的兵团合二为一。

否则,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这个战役就不好打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粟裕俘虏了杜聿明,刘伯承俘虏了黄维,他们取得了最终战役的胜利。

你看淮海战役就是这样,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打越大的。战役在刚打之前的预想和结束的时候,一点都不一样。

4

这个问题如果不提三哥,那才是真正的大跌眼镜。

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虽有文明古国之名,却是英国殖民统治下一个彻头彻尾的奴隶。以至于在1947年大英帝国余辉不再,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终于“开花结果”后,印度完全继承了英国殖民者不要脸的精神,而且处处以英属印度殖民者自居,妄图用所谓的武力恢复英属印度版图,疯狂欺凌昔日同为被殖民者的周边国家。

自古以来,因为中原王朝和印度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边界,所以从英属印度时代,英国殖民者就利用传统自然边界未定的“漏洞”,疯狂蚕食XIZANG领土,并在1914年非法划定“麦克马洪线”,悍然将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纳入英属印度版图。

虽然北洋政府之后的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这条非法边界,但由于长期积贫积弱,中央政府对XIZANG的管理始终力不从心,这种局面直到1951年XIZANG和平解放才宣告结束。而藏南地区长期在事实上被英国殖民者窃据,随后被印度继续非法占领。

印度独立后,印度在边境问题上变本加厉,不断蚕食XIZANG领土。

立国之战期间,尼赫鲁趁东方大国无暇西顾,疯狂蚕食XIZANG领土,并非法设置据点,企图使占领永久化。

1953年立国之战的胜利,极大震慑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大国也由此获得了五大国的身份和地位,但迅猛崛起并未刺激到尼赫鲁。

因为立国之战后,我们的国土防御重点始终集中在东南方向,对西南方向始终力不从心。加上青藏高原高耸入云,后勤补给压力巨大,养一个兵相当于内地五个兵,其代价不可谓不大。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尼赫鲁认定我们不会在西南方向与印度擦枪走火,因此对XIZANG领土的侵略更加丧心病狂。除挑起越来越频繁的边境冲突,还非法收留XIZANG旧势力,并恬不知耻地宣称对XIZANG拥有主权,这彻底激怒了领袖。

长期以来,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始终对印度保持着理性与克制的态度,但得到的却是印度政府的给脸不要脸,于是我们决定来而不往非礼也。

1962年10月20日,边境战争终于打响,忍无可忍的我军对野蛮入侵的印军展开猛烈反击。

因为之前两国从未真正交过手,因此领袖将印军的战斗力评估为“弱于美帝,强于秃头”,我军司令员也是根据这个判断在战前排兵布阵。

但战争的结果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先前不可一世的印军在对手面前完全不堪一击,很多据点不到一天就全线被拔除。

由于我们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采取两翼攻击、迂回侧后、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法,后路被截的印军方寸大乱,仓皇逃命,被英国记者形容为比非洲的角马迁徙还壮观。

10月24日,我们发布对印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三项建议,遭到尼赫鲁的断然拒绝。气急败坏的尼赫鲁政府不仅不正视问题,反而不断掀起敌对浪潮、疯狂加强军备,还叫嚣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

11月14日,印军再度发起大规模进攻,但满怀期待的尼赫鲁不仅没有等到期待已久的捷报,反而收到再度大规模惨败这一五雷轰顶的消息。

此时的我军已经前进到传统边界线,收复了被印军非法侵占的所有领土。不仅如此,我们还前进到印度平原,印度上下陷入巨大恐慌。

眼看“侵略战”打成了“首都保卫战”,焦头烂额的尼赫鲁再也坐不住了,终于扯下了不结盟战略的伪装,公然要求美国出兵救援,随即美国总统肯尼迪开始命令航母编队向孟加拉湾机动。

而就在这时,我们宣布在11月22日零时全面停火,并后退到实际控制线20公里处,随后将俘虏的3900多名印军俘虏全部归还,缴获武器擦拭后完璧归赵,此举虽令国际社会大为不解,但被国际社会形容为“潇洒至极”,也昭示着我方取得了战争的完全胜利。

此战我方虽未完全收复失地,但占据了两国边境所有制高点,对印军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此战被印度视为巨大耻辱,德高望重的尼赫鲁因此遭到国会弹劾而晚节不保,并在1964年郁郁而终。

而经过此战,印度彻底从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上跌落,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所谓国际威望和地位荡然无存,从此走上了干啥啥不行的不归路。而我们则从此战基本稳定了西南边境,实现了“一仗打出十年和平”的目标。

而印度的惨败也再度证明了蒙哥马利的评价:“永远不要和我陆军交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5

一.波斯大军进攻西腊半岛时

温泉关一战

仅三百斯巴达勇士

面对二十万波斯军队

毫不所惧

顽强阻敌三天

给西腊联军赢得宝贵时间

英雄壮举

点燃了联军保家卫国拼命奋战的火焰

看似弱势的联军

最终大败波斯大军

二.秦王符坚号称领雄兵九十万

以泰山压顶之势冲向东晋

东晋谢安领兵八万

与前秦隔淝水对峙

秦军初战不利

符坚江边瞭望对岸八公山

居然将山上的草木也误以为是东晋军

两军决战时

符坚信心不足

指挥失措

居然大败

成就谢安英名

三.蒋军上将胡宗南

令手下二十多万大军

气势汹汹

进攻延安

彭老总领二万多解放军

与胡匪军周旋

捕捉战机

连战连捷

不到一年

就将胡匪军打得七零八落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四.数十万蒋军精锐

欲围歼解放军粟裕部队

粟裕沉着应战

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

将蒋军能征惯战的整编七十四师

包围在孟良崮上

最终歼灭该强敌

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

吓得蒋军魂飞魄散

战神粟裕

对手拜服

故,江山代有人才出

#凌远长著#

6

淮海战役前,我中原野战军准备对郑州发起攻击,可正当官兵们斗志昂扬,准备打一场艰难的攻坚战时,郑州守军却弃城而去,不战而逃,这倒让我军将士始料不及,还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1948年9月,我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向主席和军委提出了淮海战役的设想,并得到了认可,而且确定战役的第一阶段重点是先歼灭黄百韬兵团。但此时的淮海战役的计划远小于后来的战争规模。

10月中旬,为了配合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百韬兵团的作战,主席命令刘伯承、邓小平所部中原野战军准备攻打郑州,牵制敌军。

郑州扼守平汉、陇海两条铁路的交汇处,原是蒋军重兵把守的中原重镇,但济南被我军攻克后,蒋军为加强徐州地区的防御,拱卫南京,便频频调动部队,最终郑州周围的战场上,只剩下了三个兵团分驻不同地区。

而郑州城内,此时只有两个师兵力守卫,已相对空虚,但中原野战军严阵以待,调兵遣将,阻援、攻城部队各司其职,分别进入战前准备。这次攻打郑州的作战目标是牵制附近的蒋军主力,使其不能援助华东野战军准备围歼的黄百韬兵团。

攻打郑州也是中原野战军第一次攻打大城市,为此,他们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战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了详尽的预案。

10月22日凌晨,摩拳擦掌、准备大战一场的我军将士,进入了各自的攻击位置,但就在准备发起进攻时,却突然接到报告:‘城内守军已弃城逃跑’。

正常来说,对郑州这种战略重地,势必要加派重兵防御,但对我军的大兵压境,蒋校长却只以两个师守城,明显的有悖于常理,不知是蒋校长有心无力,兵力捉襟见肘,还是另有锦囊妙计。

而城内的驻军,早已军心涣散,惶恐不安,谁都不愿白白送死。官兵们都说:‘既然老头子(蒋校长)都不想要郑州了,还守它干什么?撤吧’!想法非常一致的郑州守军,感同身受,说跑就跑。

攻打如此重要的城市,我军在战前做了各种困难准备。但是,仗还没开打,就取得了胜利,这倒让我官兵们出乎意料,颇有种天下掉馅饼的感觉。

可是我们的主要目标还真不是攻城略地,牵制敌军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对逃敌当然不能放过。这也就使原来的城市攻坚战马上又变成了追击战。虽然敌人为了逃命尽力抵抗,但已无济于事。郑州之战,最后以我军占领郑州、歼敌一万一千余人而告终。

本来是配合华东野战军的牵制作战,但由于守敌出人意料的将郑州放弃,主席原来设想的作战任务,已提前完成。这就使战场局面出现了变代,形成了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处于两面夹击徐州的态势,也让主席对淮海战役有了新的规划。至此,从原计划的小淮海战役构想已经开始向大淮海作战意图推进。

攻打郑州,中原野战军战前计划详尽,准备充分,但却没有料到敌守军会弃城而逃,以至战局结果完全出乎意料,让人惊喜交加。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7

解放战争末期的金门战役,这是我军的少数惨败战例之一,当时福建地区的战役由三野第十兵团负责,而具体负责金门战役的,就是十兵团第28军。

当时从三野到29军,上上下下都以为金门战役是必胜的战役,大家都以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金门,然而我军在付出全军覆没的惨重代价以后,仍然无法夺取金门。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说是让人大跌眼镜。

解放战争后期,第十兵团攻入福建之后,进展顺利,国军一触即溃,根本无法组织像样的抵抗。第十兵团以秋风扫落叶的阵势,击溃了福建的国军部队,解放了福建的绝大地区,只剩下几个离岛还被国军控制着,其中就包括金门岛。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十兵团觉得国军完全是不堪一击,金门完全是我军的盘中餐,飞不了。不需要费多大劲,就能拿下金门。第十兵团的叶飞司令员也对金门麻痹大意,把作战任务交给28军后,就没再过问作战的事了,专注地方事务去了。

当时28军军长因为在外养病,负责作战的是副军长萧锋。萧锋战前对金门战役也很轻视,认为金门是唾手可得,也就没把驻防金门的国军当回事。当时萧锋和28军的领导都认为,只要我军展开对金门进攻,那么驻防金门的国军一定是望风而逃,根本不敢和我军交手,我军攻取金门易如反掌。

从10月24日到10月27日,经过三天的苦战,我军伤亡惨重,负责金门战役的我军部队全军覆没,6000人战死,3000人被俘。即便我军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仍然没有拿下金门。直到今天,金门仍然归对岸管理。

金门战役,我军惨败,这是第十兵团和28军的高级将领们都没想到的结果,我军甚至拟定了攻克金门之后,金门县的主要党政领导名单,连怎么快速恢复金门的建设发展都想好了,唯独没想到,金门战役是否有逆转可能。

这其中的原因是很多的,战略层面:我军指战员普遍存在严重的轻敌思想,认为敌军不堪一击;战术层面:不熟悉潮汐规律;不熟悉渡海作战;没有征集到足够的船只;采用添油战术,不能组织优势兵力攻击;指挥混乱,进攻金门的4个团隶属不同的师,而且没有师级领导带队,各团完全是各自为战;情报不灵,敌军增援金门后未能及时掌握...

总之,原因很多,不一而足。虽然金门战役规模并不大,只是师级规模,但其深远的影响,却远非普通的一场师级规模战斗可比。对今天的两岸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8

无论是抗日战争中还是解放战争中,蒋某人都非常迷信所谓的“南北夹击”或“东西对进”:一部固守城池或重要据点吸引对手兵力,然后再派强力部队两面夹击,达成一举歼灭敌人的重大战果。

他的设想看上去很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被执行的严重变样,往往非但解救不了被敌军围攻的部队,南北、东西夹击对进的军事集团也被打的七荤八素,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东西对进”的衡阳会战和锦州战役

在蒋某人的规划中,方先觉部第十军在衡阳死死黏住攻城日军,然后第九战区薛岳部从湘江以东向西攻击,归属军委会直辖的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部(73、74、79、100军)及第六战区部队自湘江以西东下攻击,以达到聚歼衡阳附近日军的目的。

应该说,第十军不但黏住了日军,甚至还打出了“中心开花”的重大战果。但一则因为薛岳部经过第四次长沙会战已经元气大伤,基本无力再战,再则薛岳本人还把残部撤到了湘东,对所谓“东西夹击”提不起兴趣,加之王耀武部等在日军强有力的打援部队阻击下,迟迟接近不了衡阳,以致聚歼衡阳日军的计划全部破产。

解放战争中的锦州战役基本同样如此,“东西对进”的幻想也是迅速破灭了。

蒋某人幻想以守卫锦州的范汉杰集团为磁石,牢牢吸住东野大军,然后让廖耀湘集团、侯镜如集团分别作为西进兵团和东进兵团夹击锦州。结果锦州很快就丢了,廖集团、侯集团分别被阻击在黑山、塔山寸步难行不说,号称最强大的第九兵团也在辽西大地上灰飞烟灭了。

“南北夹击”的解救黄维兵团行动

黄维第12兵团被围困后,蒋某人除了命令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沿津浦路北上解救外,还要求杜聿明必须派出强力部队南下,对中野实施“南北夹击”。

杜聿明没有办法,只好命令邱清泉、孙元良两个兵团向南攻击,以汇同李、刘兵团不但救出黄维,还能对中野造成重大杀伤。

李延年、刘汝明兵团既实力有限,又增援的不太积极;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倒是拼命想与黄维汇合,也是打不进来。

到最后,非但黄维集团全军覆没,杜聿明集团之邱李孙三大兵团也都在陈官庄全部瓦解了。李延年、刘汝明则及时退回了蚌埠,算是保住了实力。

设计“东西对进”或“南北夹击”方案时,估计蒋某人会不禁为自己的“天才般”创意所感动,也坚信一定会马到功成,但实际的战役结果,却给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耳光,连眼镜都跌碎了一地



我是@司马砸光,敬请关注探讨

9

抗战之兰封会战,微操大师在战前预估可谓信心爆表,要不然不会集结众多黄埔一期嫡系参加围歼孤军深入的土肥师团。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微操大师黄埔一期开山大弟子桂永清、黄杰、胡宗南、龙慕韩之流各种自我放飞,土肥两万余人非但没吃成反而差点被日军断了退路,十几万嫡系瞬间被逼至墙角差点跳黄河,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无奈之下为了逃命微操大师掘开了花园口以水代兵,兰封会战也成了微操大师眼中的“千古笑柄”。

话说国父在广州召开“一全”大会那年,踌躇满志三十七岁的微操大师也参加了,不过不是以代表的身份参加而是列席议员,同处一屋檐下还有后来的对手。此时的微操大师已经是个有十六年工龄的老员工了,但最终连个候补中执委员都没捞着,似乎被国父忽略了。而反观后来的老对手在会间可谓火了一把,多次得以上台发言海豹选上了候补中执委员,微操大师的爆冷地位连一个跨越分子都不如,其心理难免不是滋味。

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国父才想起了身边的老员工给了个陆军军官学校(后来的黄埔军校)筹备委员长一职,让其专心办军校,但年轻气盛的微操大师根本看不上这一职务,于是撂担子不干了打道回府玩失踪,后来在国父的教诲下磨磨赠赠两个多月才回到了伤心之地广州,成为了黄埔军校首任校长。而多年之后在回忆这段不愉快的往事时,微操大师曾提及“国父不曾公开委派任何高超职务,直到四十岁才被选中执委员”,可见当时看重的是这一职务而不是军校筹备委员长。

也正因为官场的不得志,微操大师把所有精力都倾注至黄埔一期学员身上,朝夕相处耳提面命可谓情同父子成为了他的开山大弟子,也是后来最为倚重的对象,也难怪每每提起他指导出来的黄埔一期学员时依然红光满面神采奕奕,而对于哪些严重犯错的一期学员只有立场坚定心中有这个校长,微操大师都不忍心挥泪斩马谡,兰封会战理应严惩的第二十七军军长桂永清及第八军军长黄杰都被保下来了,而被桂永清架到火炉上烤了龙慕韩成了替罪羊被处理了,桂永清和黄杰这两日后分别官至海军和陆军一级上将,可见微操大师对他们那可是真爱呀。

日军当年为了连接华北和华中两大战场而发起的徐州会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国军主力,但李宗仁撤得快致使日军远远没达到战略预期,已经过四个多月的连续作战的绷不住了大本营不得不下令按甲休兵。但是,安耐不住的日华北方面第一军擅自违背大本营的命令,下令刚夺取鲁西南重镇菏泽的土肥师团越过兰封以西切断徐州国军的退路。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土肥用力过猛与增援部拉开了十几日的形成反而落入了国军的重兵包围之中,形势一片大好给坐镇武汉的微操大师看到了战机。

于是集结了众多黄埔嫡系包括俞济时、宋希濂、胡宗南、桂永清、黄杰等在内的开山大弟子,决心在兰封地区一口吃掉孤军深入的土肥师团两万余人,爆发了著名的兰封会战。但在关键时刻桂永清、黄杰、龙慕韩、邱清泉等人马上给校长上了眼药水。所谓崽卖爷田不心疼,镇守在兰封一带的同是的留德归来的桂永清和邱清泉只坚持一天率领自己的部队先跑了,桂永清把兰封扔给了微操大师给其配属的德械师八十八师(原师长孙元良)龙慕韩给卖了,也成功找了个替罪羊,致使困兽之斗的土肥师团轻松跳出了包围圈。

微操大师不得不急电前线总指挥薛岳命令宋希濂务必夺回兰封,宋希濂经历了惨重的代价刚夺回兰封没多久,负责在商丘阻援的第八军军长黄杰又掉链子了,经不住土肥的增援部队第十六师团先头部队的打击开溜了,给出了可笑理由是电台被炸失去了与校长联系而无力作战。黄杰这致命一击致使国军的侧后暴露在了日军面前,而与此同时作为一支从潼关奔赴兰封的生力军、装备补给最好的胡宗南第一军一直在消磨怠工,迟迟无法打开土肥放弃兰封退守的三义寨和曲兴集。至此全歼土肥师团的计划彻底落空了,若再不走等日军后续增援部队都齐了,十几万嫡系就插翅难逃了,于是乎以水代兵炸开了黄河花园口,微操大师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千古笑柄”的密电便不胫而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