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祁钰心里苦啊,自己熬了8年时间,在皇位上可以说是兢兢业业,不仅恭谦有礼,而且善于纳谏。可是8年以后,居然因为哥哥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而失去了皇位。

夺门之变其实并没有怎么流血,可以说朱祁镇是在群臣拥护之下,才再次登上皇位的。可景泰皇帝朱祁钰勤勤恳恳了8年,为何这帮大臣们的心还是在朱祁镇身上呢?至少有三个原因。

01朱祁钰没有子嗣可以传承。

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人抓走以后,在群臣和太后的帮助下,朱祁钰成为了大明朝的皇帝。他不仅挡住了瓦剌人的进攻,而且恢复了大明往日的生机,是个好皇帝。

可他身上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没有子嗣。普通人家里没有儿子,那也就算了,毕竟没有江山可以继承。可朱祁钰就不一样了,他可是有江山需要延续的皇帝。

五月,废汪后,立杭妃为皇后,更封太子为沂王,立见济为太子。诏曰:“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本固于万年。”大赦天下,令百官朔望朝太子,赐诸亲王、公主、边镇、文武内外群臣,又加赐陈循、高谷、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各黄金五十两。四年二月乙未,太子冠。十一月,以御史张鹏言,简东宫师傅讲读官。越四日,太子薨,谥曰怀献,葬西山。---《明史》

没有子嗣,那只能代表一点,他的江山并不稳固。因为皇帝当朝期间,不管做了什么坏事儿,只要有儿子登基,就会帮他擦屁股,将那些坏事儿都给抹掉。

可是朱祁钰没有儿子,这就证明没有人会真心帮他延续基业。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所有大臣们都偏向有儿子的朱祁镇了。

  1. 其实朱祁钰曾经生过一个儿子朱见济,当时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还是太子,朱祁钰生了朱见济以后,立刻就把朱见深给废了,改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
  2. 可惜朱见济活了一年多时间就早逝了,从此以后朱祁钰就再也没有过一个儿子。那江山只能传给朱祁钰的侄子们,而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就是最亲近的传人。
  3. 朱见深的父亲是朱祁镇,有这么一层关系在这里,那就算是傻子都知道,将来重新掌权的,还是明英宗朱祁镇,所以大臣们自然个个都跑去支持朱祁镇了。

这就是有儿子的优势,其实朱祁钰的妃子里,有一个李惜儿的,夺门之变发生时,她已经怀孕5个月了。此后生下了一个儿子,明英宗将这个孩子过继在了朱允炆的儿子朱文圭名下。但是生的太迟了,百官们早已心有所属。

02朱祁钰毕竟是庶出,朱祁镇是嫡子。

从血统角度来说,朱祁镇登基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当年朱祁镇的老爸朱瞻基去世前,就已经认定了让这个儿子登基。

理由很简单,因为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嫡长子,胡皇后被废了以后,朱瞻基改立孙氏为皇后,孙皇后是朱祁镇的母亲,所以朱祁镇也就成了朱瞻基的嫡长子。

宣德十年春正月,宣宗崩,壬午,即皇帝位。遵遗诏大事白皇太后行。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正统元年。始罢午朝。丁亥,尚书蹇义卒。辛丑,户部尚书黄福参赞南京守备机务。二月戊申,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庚戌,尊皇后为皇太后。辛亥,封弟祁钰为郕王。---《明史》

而朱祁钰被封为郕王,他是吴贤妃生的,属于庶出,在明朝这种等级森严的王朝,庶出子是很难有机会登基上位的。

当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抓走以后,朱祁钰之所以能上位,那是因为朱祁钰是朱祁镇唯一的弟弟,朱瞻基就生了这么两个儿子。

可是这之后,朱祁钰成了朝廷的一把手,而朱瞻基的嫡长子,却被幽禁在了冷宫之中,这是很多朝中老臣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按照他们的老思想,既然嫡长子回来了,那么庶子就应该把皇位让出来,继续让朱祁镇继位。可惜他们所争夺的是皇位,是最高的权力,绝不可能如此礼让。

当年袁术之所以一直瞧不起自己的哥哥袁绍,那是因为他自己是嫡子,而袁绍是庶出。在他看来袁绍只配给自己提鞋。

03朱祁钰身体不好,朱祁镇身体还不错。

朱祁钰做了8年皇帝以后,可能是因为过度操劳,所以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在夺门之变发动的时候,朱祁钰已经不能下床了。

而朱祁镇虽然被关押了7年之久,可是他的身体倍儿棒,看来闲着的时候,没有少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实在是至理名言。

八年春正月戊辰,免江西被灾税粮。丁丑,帝舆疾宿南郊斋宫。己卯,群臣请建太子,不听。壬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上皇复位。二月乙未,废帝为郕王,迁西内。皇太后吴氏以下悉仍旧号。癸丑,王薨于西宫,年三十。---《明史》

一个是奄奄一息的皇帝,一个是即将复出的太上皇。这些大臣们眼睛不瞎,当然是要跟着身体倍儿棒的太上皇混了。

其实朱祁钰暂时没有儿子,这一点问题不是很大。道光皇帝50岁之前还没儿子呢,就算生了也都挂了,后来不还是生了一大堆?人家活得长啊,一共活了69岁。

而朱祁钰暂时没生儿子也就算了,可这身体还不怎么样,才不到29岁身体就垮了。这显然将来是铁定生不了儿子的命了。

又没有儿子可以继承江山,自己的身体又每况愈下。在这种情况,就算再忠诚的大臣,也必须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总结:朱祁钰的悲哀,于谦要负责任。

朱祁钰本来打死也不愿意做皇帝,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低微,是庶出子,完全不具备继承大位的条件。

可是于谦在这个时候偏偏坚持要让朱祁钰上位,他的理由很充分,因为如果让朱见深上位,一来他岁数太小,二来瓦剌人依旧可以威胁明朝,因为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儿子。

为了大明王朝的未来,于谦逼着朱祁钰走上了皇位。可朱祁钰虽然是个恭谦有礼的皇帝,却不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皇帝。

一来他没有把朱见深这个朱祁镇的继承人给弄死,二来他没有把自己的哥哥朱祁镇给弄死,如此一来,他的皇位自然是保不住的。

于谦在夺门之变的时候,也没有做到及时保护自己迎立的皇帝,结果导致君臣双双遇难。如果当初朱祁镇不做这个皇帝,那倒是可以逍遥自在一辈子,做一个闲散王爷多幸福呢?

参考资料:《明史》

最佳贡献者
2

皇位本来和朱祁钰是毫不相干的,但因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的话北狩,在土木堡被瓦剌也先俘虏,于是朱祁钰被孙太后任命为监国,面对强大的蒙古联军,大明朝又不可一日无主,在这机缘巧合之下朱祁钰被推上了皇帝的位置,成为大明帝国新的掌舵人。

他选贤任能,稳定朝纲,兢兢业业的在皇位上干了八年,可是在他弥留之际又被赶下皇位,最终又以郕王的下葬,按理说他当了八年皇帝,满朝文武都是他一手提拔的,为何一夜之间没有经过流血牺牲皇位就更替了,夺门之变为何多的这么这么轻松呢?

首先就是朱祁钰自己重用小人

1449年瓦剌也先率领蒙古大军围攻北京,于谦向监国郕王朱祁钰推荐石亨,掌管五大营共拱卫京师,不久又被升为武清伯,景泰三年朱祁钰又加封石亨太子太师衔。但是,之前也先围攻大同时,石亨战败逃跑被降职,如果不是于谦的推荐,朱祁钰也不会重用他,可是石亨此人心胸狭窄,在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石亨感觉于谦的功劳比自己大,可于谦的爵位却比自己低,从而对于谦产生恨意,后来石亨为感谢于谦的提拔重用,向皇帝推荐重用于谦的儿子于冕,又被心系天下,刚正不阿的于谦给拒绝了,且石亨始终居于于谦之下,这让石亨对于谦的恨意越积越深。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二日,景泰帝带病前往郊外的斋宫,准备十五日的祭天活动,但因疾病突然发作不能行礼,需要找人代替景泰帝行祭天大礼,这怎么着也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可景泰帝偏偏选了石亨,石亨便代替景泰帝祭天,这是何等荣耀的事,可当他在斋宫看到景泰帝病重后,不仅不思报国,为景泰帝出谋划策,却开始为自己前途考虑。石亨派人假称敌人围攻北京,于谦调兵遣将至边关,让石亨守卫京城九门,

此时的石亨一门心思的想拥立英宗复位,于是找到曹吉祥、蒋冕做宫里的内应,看管南宫的朱骥等,在外又找许彬,杨善,许彬推荐善于治水的徐有贞,武将有张軌等人,形成了一个以石亨、徐有贞、曹吉祥为何核心的复辟团队,十七日本来在徐有贞家密谋来着,但是徐有贞观天相说紫微星移位,于是当晚就发兵入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迎接英宗复辟,这些人中如果不是石亨有军权,又是景泰倚重的大臣,复辟怎么可能实现呢!

其次朱祁钰成也孙太后败也孙太后

明英宗被俘之后,是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但是城外有瓦剌也先的蒙古大军,太子朱见深年幼,正值多事之秋,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群臣拥戴孙太后同意,朱祁钰就被推上了皇帝宝座,兢兢业业的当了八年皇帝,不成想在自己油尽灯枯之前,石亨、徐有贞等人密谋政变,并且告知了孙太后,孙太后不仅没有挫败政变,还支持政变,最终使英宗复辟成功。孙太后支持朱祁钰当皇帝那是没有办法,虽说朱祁钰不是她的儿子好歹也是宣宗朱瞻基的儿子,不至于使皇位落入襄阳王朱瞻墡等藩王的手中,那样的她在宫中的位置也很尴尬。

而孙太后支持石亨等人复辟,我想有三个原因:一是稳定自己在宫中的位置,假如他支持政变,景泰帝死、英宗死,太子朱见深又被废,君权陷入真空,群臣又会迎立藩王为帝,她的处境很尴尬,二是朱祁镇虽说不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好坏孙太后也养了他很多年,有母子情分和名分,死后还能进太庙受到祭拜,朱祁钰不是她生的也不是她养的,他当皇帝的那几年,孙天后过的好不好只有她自己知道,所以她支持政变,三是朱祁钰当皇帝后的废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可惜朱见济为太子不到一年便去世了,储君之位空缺多年,与其将皇位让给别人,不如让自己的儿子复位,虽然他曾经犯过错,可他毕竟还是先皇太子,也可以避免大的流血冲突,于公于私孙太后都会支持政变。

其三朱祁钰造成了此次政变的发生

朱祁钰当皇帝后,在于谦等人的辅佐下朝政清明,人心稳定,可以由于朱祁钰太相信于谦,任命官员还要和于谦商量下,虽说皇帝善于纳谏是好事啊,但是于谦刚正不阿,一心为国选材,又是个清正廉洁的清官,这就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一个人挡了很多小人的升迁之路,比如徐有贞,北京被围时第一个主张南迁,为于谦所不耻,朱祁钰当皇帝后更是郁郁不得志,好在治水有功得到升迁,但是他又想当国子监祭酒,找人请于谦帮忙在皇帝面前说好话,于谦好话到是说了,皇帝不同意他当祭酒,他反而怪于谦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不想让他当祭酒。

再如杨善只身跑到瓦剌也先的大营,把太上皇朱祁镇带回北京,不成想却一直得不到重用,还有朱祁钰当皇帝后打压宦官王振的同党,曹吉祥侥幸躲过一劫,他们这些人无不痛恨景泰帝和受于谦,恰巧景泰帝在自己的儿子死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储君人选,景泰帝病危之后,在储君人选上分为两派,一派是以于谦为首,复立英宗儿子朱见深为太子的,另一排是倾向于迎立襄阳王朱瞻墡子嗣为储君的,但是这对于那些被于谦压制的人来说,都不是好消息,因为不管选谁当皇帝,他们都没有拥立之功,注定还是在于谦的管制之下,于是这些就来了个背水一战、釜底抽薪,迎太上皇复位,这样他们就有了拥立之功,可以治于谦等人于死地,最终在朱祁镇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复位成功,于谦、王文被杀,景泰帝病逝,他们封侯拜相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于谦作为兵部尚书,为何没有听到风声去镇压,而是选择束手就擒呢?

于谦做景泰时期的擎天柱,大公无私,一心只为大明的江山社稷,手握兵权的他是否知道有人要发生政变呢?其实他是知道的,因为当天夜里于谦在朝里值班,他的儿子于冕见深更半夜有兵勇行动,不久又听见南城里说话急急忙忙的,于是赶紧去禀报于谦说太上皇想复位,于谦还训斥他的儿子,说他无知,这是国家大事,如果皇帝病危,大臣们不立沂王朱见深,应当请太上皇复位,自由天命你可回去。

其夜于公尚宿朝房,公子于冕四鼓时见有兵行动,不知何为。少刻,忽闻得城南内呼噪甚急。于冕慌来报知于公曰:“南城呼噪甚急,想太上欲行复位也。”于公叱之曰:“小子无知,此乃国家大事。若果上病危,群臣不立沂王,当请上皇复位。自有天命,汝可自去。”《于少保萃忠全传 》

由此可见,如果于谦要是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那便会即刻派兵镇压政变,石亨、徐有贞等人皆不会有好的结果,只是于谦愿意牺牲他自己,换取大明江山社稷的安稳。

总结

综合来看夺门之变之所以会兵不血刃的成功,不是朱祁钰无能,培养的官员不向像着他,只是他已经是油尽灯枯之人,活着的人都要为自己而考虑,不管是谁当皇帝那都是朱家的天下,况且朱祁镇本身也是合法皇帝,没必要为了不值得的气节危害家族。

3

要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分析下明朝的历史底蕴与基调。明朝在政治方面是有一定特殊性的,那就宦官与言官的权利过大,严重影响着皇权。这与朱祁钰被夺门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除了这个内在原因,外在原因我认为有如下两点:

首先,朱祁镇本来是皇帝,在被瓦剌掳走后,朱祁钰被大臣推上皇位,朱祁钰的上位之路有天生的劣势,虽然已经当了八年皇帝,但依然不能完全搬回此劣势。其次,导致朱祁钰被夺去皇位直接诱因是朱祁钰所立太子刚夭折,没有可立子嗣,太子是国本,特别是在一个王朝有外敌威胁的形式下,同时皇帝又病重时,太子的重要性就更大了,再加上一些衷于朱祁镇和投机者的筹划,最后,朱祁钰还在病床上,一声太上皇复位了,轻易的就夺走了朱祁钰的皇位!


4

夺门之变发生时,朱祁钰病重,已经无力控制朝局面;朱祁钰膝下无子,跟随他的人看不到希望;朝堂为了继位人选问题争论不休,有能耐的大臣都希望借拥立之功换取仕途高升。朱祁镇就此顺利重掌权柄。

勉强登上帝位,却难以坐稳宝座

朱祁镇被也先俘虏,明廷得知消息后一片混乱。经过一番角逐,朱祁钰顺利继位。在朱祁钰继位后,被要求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这个意思就很明显:皇位由朱祁钰代管,最后交给朱祁镇一脉。

“ 司礼监太监金英传,奉皇太后圣旨,今立皇帝庶长子见深为皇太子。”——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朱祁钰在外患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估计也认同这个观点,毕竟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在于谦强有力的支持下,外患得以解决。朱祁钰也尝到了权力的好处,便打算给自己的儿子谋取利益:立朱见济为太子。

立朱见济的时候,遭到了大臣的反对。朱祁钰不得不贿赂大臣,换取他们的支持。由于朱祁钰在位期间表现不错,朝臣也乐意做个顺水人情。

随着时间推移,朱祁钰处理国事游刃有余,朝臣也慢慢归心。按此路线发展下去,朱祁钰稳稳的大权在握。但是别忘了草原一枝花:朱祁镇。

心想事成:朱祁镇回来了

也先见利用朱祁镇难以从明朝获得利益,便想把他放回去。也许他是想通过朱祁镇回归,让明朝内斗,自己渔翁得利。也先想放,朱祁钰可不想接:朱祁镇的回归可能会动摇自己的皇位。

朱祁钰委婉的和于谦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于谦认为朱祁镇回归不会影响朱祁钰的地位,朱祁钰才同意接回朱祁镇。在迎接朱祁镇回归的礼仪上,朱祁钰再三减免。一番虚情假意后,朱祁钰把朱祁镇囚禁在南宫,严加看管。

“ 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 《明史·于谦传·是第一百七十卷·列传第五十八》

其实,朱祁钰的内心是不愿意迎回朱祁镇的,毕竟自己的臣子很多都跟随过朱祁镇。也许是为了声誉考虑,也许是为了收买人心。不得已而为之。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利益是夺门的动力

朱见济虽被立为太子,但是早夭。朱祁钰突然病重,使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因继位人选不明确,各路势力蠢蠢欲动。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贞拥立朱祁镇登基。 此后不久,朱祁钰去世。而拥立朱祁镇的大臣都被加官晋爵。

成也于谦,败也于谦

在夺门之变前,于谦已经发现了一些端倪,他也清楚如果徐有贞等人掌权,必然会报复自己。是他,以一己之力帮朱祁钰坐稳皇位;也是他在朱祁镇回归的问题上给朱祁钰吃了定心丸;还是他眼睁睁的看着夺门之变发生,却置之不理。

于谦的处境也非常艰难,如果振臂一呼,是可以阻止夺门之变,也会因王权悬空,引起国内动荡。为大局考虑,只能听之任之。

朱祁钰受命于危难之际。继位后任用贤能, 打击了瓦剌势力,使人民安居乐业;在处理朱祁镇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人心浮动,为夺门之变埋下隐患。又因健康状况堪忧,后继无人,加速了夺门之变的发生。在没有任何有利条件的支持下,只能静悄悄的退出历史舞台。

5

归根到底,还是客观环境决定了!

1、尽管朝廷的中流砥柱于谦,一直支持着朱祁钰,但是于谦是忠于明朝这个国家,而不是忠于朱祁钰个人,当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要挟后,实际上朱祁钰在正统传承上就失去了优势!

2、大部分朝臣还有皇室还是信奉正统思想的!朱祁镇虽然混蛋,但终究代表正统血脉,朱祁钰虽然把他软禁在南宫之内,但朱祁镇的影响力还在!特别是他的儿子朱见深活得好好的!

3、朱祁钰不够狠!朱祁镇被软禁期间,有一个“金刀案”其实这是朱祁镇释放的一个信号,朱祁钰虽然严查了一下,但是却不了了之!

4、朱祁钰识人不明,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之流就是一群政治投机分子!朱祁钰没断绝他们的希望!所以他们趁着朱祁钰病重,开始兴风作浪!

实际上,当朱祁钰病入膏肓,也就没有逆天改命的想法了,在朱祁钰病重期间,不是没有考虑过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可惜,朱祁镇这个人渣等不及了!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所以没什么好说的!

6

时局陷涡——谁能主沉浮?

朱祁镇与朱祁钰异母同父兄弟玩了一场帝王角色互换游戏,主因是当时朝廷根据社会时局造成的。

皇帝朱祁镇的经历简介:

(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遗祸不断。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讳祁镇,宣宗长子也。母贵妃孙氏。生四月,立为皇太子,遂册贵妃为皇后。 

宣德十年春正月,宣宗崩,壬午,即皇帝位。遵遗诏大事白皇太后行。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 后英宗被捞不到油水的瓦剌无条件送回,被臣子私自接回京,,立刻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重病时,石亨等人纠结在一起发动了问题里提到的“夺门之变”,英宗复得帝位,有了一场血腥报复,朱祁镇第二次当上了皇帝,改元天顺。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宦官王振,后来又宠信宦官曹吉祥、石亨,造成了不小的毁坏国体影响。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皇帝朱祁钰的经历简介: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长兄朱祁镇即位后封其为郕王。

他是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1457年在位八年)。景泰八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英宗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苑,郕王薨,享年三十。英宗谥曰戾。葬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麓景泰陵。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恭仁康定景皇帝,讳祁钰,宣宗次子也。母贤妃吴氏。英宗即位,封郕王。 正统十四年秋八月,英宗北狩,皇太后命王监国。丙寅,移通州粮入京师。徵两畿、山东、河南备倭运粮诸军入卫,召宁阳侯陈懋帅师还。戊辰,兵部侍郎于谦为本部尚书。令群臣直言时事,举人材。己巳,皇太后诏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恤阵亡将士。庚午,籍王振家。辛未,右都御史陈镒抚安畿内军民。壬申,都督石亨总京营兵。乙亥,谕边将,瓦剌秦驾至,不得轻出。输南京军器于京师。修撰商辂、彭时入阁预机务。是月,广东贼黄萧养作乱。九月癸未,王即皇帝位,遥尊皇帝为太上皇帝,以明年为景泰元年,大赦天下,免景泰二年田租十之三。


哥哥朱祁镇的败笔之作:

明朝发生的土木堡之变就是朱祁镇一手造成的最大败笔,不但几十万明朝军队被瓦剌消灭,五六十名文臣武将战死沙场,就连自己也成为瓦剌军的俘虏,成为一生的耻辱。

为啥会出现这样严重的后果呢?

第一年轻人的无知幼稚,19岁亲政,发生土木堡之变时朱祁镇才22岁:

正统初年,张太后与三杨治国有道,明朝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然而好景不长,正统五年,杨荣去世(谥号文敏);正统八年,张太后驾崩(谥号诚孝昭皇后);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谥号文贞);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谥号文定)。随着三杨去世,太后驾崩,19岁的朱祁镇开始完全亲政。

第二宠用宦官:一直以来被皇帝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崭露头角,兴风作浪。正统朝的政治开始走入滑坡路

第三年轻人的冲动鲁莽:皇帝从少年天子长成热血青年,颇有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在为初期励精图治,令南方诸省筹措粮饷,派遣南兵稳定因宣德皇帝弃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引发地缘地震后动荡不安的云南承宣布政使司。

土木堡之战的根由与战况:

是年,琉球中山、安南、占城入贡。瓦剌贡使三千人,赏不如例,遂构衅。

秋七月己丑,瓦剌也先寇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下诏亲征。吏部尚书王直帅群臣谏,不听。癸巳,命郕王居守。是日,西宁侯宋瑛、武进伯硃冕与瓦剌战于阳和,败没。甲午,发京师。乙未,次龙虎台。军中夜惊。丁酉,次居庸关。辛丑,次宣府。群臣屡请驻跸,不许。丙午,次阳和。八月戊申,次大同。镇守太监郭敬谏,议旋师。己酉,广宁伯刘安为总兵官,镇大同。庚戌,师还。丁巳,次宣府。庚申,瓦剌兵大至,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战没,成国公硃勇、永顺伯薛绶救之,至鹞儿岭遇伏,全军尽覆。辛酉,次土木,被围。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英国公张辅,奉宁侯陈瀛,驸马都尉并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尚书王佐、邝野,学士曹鼐、张益,侍郎丁铉、王永和,副都御史邓棨等,皆死,帝北狩。甲子,京师闻败,群臣聚器于朝,侍讲徐珵请南迁,兵部侍郎于谦不可。乙丑,皇太后命郕王监国。戊辰,帝至大同。己巳,皇太后命立皇子见深为皇太子。辛未,帝至威宁海子。甲戌,至黑河。九月癸未,郕王即位,遥尊帝为太上皇帝。

土木堡之战是朱祁镇的人生最大败笔,但对于朱祁镇人生来讲却也是一次丰富经历的成长,在年轻热血沸腾的岁数从一国之君落为敌人的阶下囚,这种巨大的人生落差绝对会让朱祁镇重新思考人生,重新竖立了三观;在阶下囚接触了底层的平民、士兵、奴隶、等下阶层民众,让他对于老百姓阶层有了更多了解,这对于触动他后来更改宫女太监妃子给皇帝殉葬制度,是一个很鲜明的驱动特点;这次人生失败,让朱祁镇看清楚了很多人的人性,所以再第二次当皇帝稳固之后,对于当初的推位功臣曹吉祥之流过分张狂时,决然给于了打压消灭,这说明他真的活明白活聪明了。于是在晚年才有了一些明智之举。

所以土木堡之变对于朱祁镇和国家来说也并不完全是坏事,也是一场典型的有关各方面深刻的教训。所以第二次登基他并没有真心想杀于谦一帮,但在曹吉祥这帮人的坚决鼓动下,为啦自身坐稳帝位不得不为之。所以皇帝也不是万能的,对于团体群体力量来说,皇帝有时候也是莫可奈何。

弟弟朱祁钰的恰逢机会:

根据上面引文,我们知道了朱祁镇的人生大败笔给了弟弟朱祁钰一个当皇帝的机会。明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称景泰帝。

 朱祁钰知人善任,在外依靠于谦,在内信任兴安,不近声色,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可谓是英明之主。但他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奸臣趁机作乱。 

“夺门之变”的成功原因:

天顺元年春正月壬午,昧爽,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輗、张軏,左都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以兵迎帝于南宫,御奉天门,朝百官。

论夺门迎复功,封石亨忠国公,张軏太平侯,张輗文安伯,杨善兴济伯,曹吉祥嗣子钦都督同知。

《明史》记录里我们可以看到,是由一些宦官、武将、文臣组成团伙领兵突袭把朱祁镇救出来,推回到了皇帝宝座上。这也就是问题问的,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了,为啥轻而易举就被一小部分人来了一个宫变

第一个原因:朱祁镇回国

在中国历史上,汉族的皇帝被俘后不附带任何屈辱的条件就被放回来,这还是第一次

明英宗回归之后,虽为太上皇,却被软禁在南宫。朱祁钰从内心来讲并不希望明英宗回朝,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朱祁钰接受太监高平的建议,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这也说明朱祁钰认定朱祁镇是他的帝位威胁,第一朱祁镇是长子继位的皇帝,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皇帝,而且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第二朱祁钰也知道朱祁镇的能力确实要比他强一点。第三朱祁镇的文臣武将旧臣子支持率并没有完全消失。

第二个原因:文臣武将各成派系

朱祁钰把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废掉,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不想到了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朱祁钰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种人变化也是一个原因,其一后继无人,其二他反把明英宗之子的太子位也废了,朝臣上下认为朱祁钰私心过重,有失民心。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同时兼陈一切弊政。朱祁钰闻讯大怒,钟同被下狱杖死。

在封建王朝皇家帝位继承里,特别注重长幼尊卑,家里的大儿子一般是名正言顺的未来帝位接班人,其他人都排在他的后面。历史上很多皇帝并不完全赞同儒家这个长幼尊卑顺序放到皇位继承制上来,但是因为统治管理阶层里的文官基本都是儒家学徒,非常迂腐,非常坚持这一点。所以皇帝如果没有特别的正当的理由或者强硬的手腕基本都会被这些迂腐文臣坚决抵制掉。这也是引起帝王之家争夺皇位血腥搏杀的一个间接原因。

文臣武将历来都有派系之争,于谦属于当时国家的中流砥柱,但其属于清流派,必定会触动一些私心重的利益,特别是宦官一党。朱祁钰接帝位,让宦官一党的风光不再,但其特殊的位子有着先天的优势条件。你想呀,我们都知道就算是家里的孩子也是从小和谁生活在一起就和谁亲近,更何况宦官一党本身就是侍候皇帝的,天天围着皇帝转,皇帝的一举一动、喜好、行为思想动态他们了解的一清二楚,投其所好获得皇帝的好感,相对而言,他们就能获得皇帝的更多恩赐好处。这样的机会他们咋会放过,所以以曹吉祥为首的宦官就要谋取自己一帮的利益。这些宦官知道朱祁镇曾经多谋宠信王振,所以认定朱祁镇是最适合护佑他们的皇帝人选,于是拉拢一帮文臣武将开始了突袭行动。

第三个原因:当时朱祁钰患了重病,自己儿子又死掉了。群臣希望朱祁钰提前安排一个接班人,朱祁钰估计不愿意死,毕竟才三十岁,他一定是认为自己的病很快会好,哪个在历史封建王朝时代,任何一个御医也不敢直说:“皇帝陛下,你的病不行了,马上要死了。”那不是找灭九族自己先被宰杀嘛,对吧?

丁丑,帝舆疾宿南郊斋宫。己卯,群臣请建太子,不听。壬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上皇复位。

群臣分派系有内斗分歧是那个王朝内部都有的。拥戴看上自己一派人当皇帝,自己也得荣华富贵,成就自己的事业理想,成就自己的权势地位名禄是人本性。

总评:纵观这次“夺门之变”的原因牵扯很多复杂原因。例如:皇帝权位的争执,文臣武将派系的势力敌对,社会时局,朝廷内外部矛盾,两位皇帝成长历程,两位皇帝的性格秉性,国与外敌的矛盾和互利关系等等。

社会大势大局必定裹挟着个体人的走向,个体人的选择和群体力量又牵制着大局走向,这场“夺门之变”就是天下大势和个体际遇的结合结果。

参考文献:《明史》清.张廷玉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借用)

原创作者:@说客先生dys123 爱好庞杂,中庸之道,欢迎交流,趣聊历史,趣心生活。

7

前言:1449年(明朝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发生,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也先兵临北京城下。在此危机关头,明朝大臣们拥戴郕王朱祁钰作了皇帝,整合京师的军事力量,号召各地勤王。最终,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打退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使朱祁钰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帝位是无人能够撼动的。

(景泰帝朱祁钰画像)

可是,1457年,朱祁钰病重,卧床不起;一些居心叵测的大臣们乘机发动了夺门之变,拥护明英宗朱祁镇复位,把朱祁钰赶下皇位,不久以后,朱祁钰就在病情好转的情况下,突然死去了。

朱祁钰之所以落得个如此下场,主要是以下的原因造成的:

1.朱祁钰在政治上有道德瑕疵。

当初,大臣们拥立朱祁钰继承帝位的时候,孙太后与朱祁钰、朝廷大臣们约定,朱祁钰当皇帝可以,但是要立明英宗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

当时,朱祁钰是同意的。

但是,权力的诱惑是常人所无法抗拒的。朱祁钰在坐稳了皇帝宝座以后,他反悔了。经过一番诸如贿赂大臣之类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神操作之后,朱祁钰废掉了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这在当时的朝廷中引起了大臣们的腹诽。

(朱见深,就是后来的明宪宗)

2.皇太子朱见济不幸夭折,朱祁钰后继无人。

上天给朱祁钰开了个玩笑。当上了皇太子的朱见济很快就夭折了,而朱祁钰又没有其他的儿子,以致于自己没有了接班人,使得忠于他的大臣们失去了将来效忠的对象。

3.朱祁钰正值壮年,却突然得了重病,卧床不起。

眼看朱祁钰大病不起,无法处理朝政,一些大臣们就动了心思,开始为自己以后的荣华富贵作打算了。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里,朝廷大臣们对拥戴之功是最感兴趣的。

4.朱祁钰用人不当,信任奸佞,却防范忠臣于谦。

朱祁钰一直把大将石亨当做心腹亲信。在重病之中,他召见石亨,要石亨代自己去祭天。而此时的石亨已经参与了英宗复辟的密谋,这会儿又亲眼看到朱祁钰病得奄奄一息,就更坚定了发动“夺门”政变的决心。

至于大家都认为朱祁钰非常信任于谦,其实并不是真的。朱祁钰实际上对于谦是非常猜忌的。朱祁钰一直重用石亨,就是要用石亨在军中的威望来牵制防范于谦的。

直到“夺门之变”发生后,一开始朱祁钰竟然问道“是于谦吧”,当他知道是自己的哥哥朱祁镇复辟了,这才放了心,连声说“好”。看来朱祁钰一直都担心于谦发动政变,夺走他们朱家的江山社稷啊。

5.明英宗虽然名声狼藉,可他在朝廷中依然存有很大的政治势力。

在朝廷中,明英宗朱祁镇的政治势力依然存在,他们暗中一直都在活动,而且,他们还得到后宫孙太后的幕后支持。因此,大家不能简单地以为朱祁镇坐困南宫,在政治上已经不可能有丝毫作为了;其实,他一直都在等待着机会。

我看历史,有一点儿心得:大凡能够丧权卖国之人,都是能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政治斗争高手。

与自己这位觍颜“北狩”的哥哥比起来,朱祁钰实在是太嫩了些儿。


综上所述,朱祁钰的下场是必然的。

8

朱祁钰,明朝第七位皇帝。要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先来说一说朱祁钰是如何上位坐上皇帝宝座的。

其实,朱祁钰的哥哥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皇帝,要说起他做皇帝的历程也是十分地坎坷。九岁登基,但手中却并没有实权,一切都由太皇太后说了算。


好不容易等到亲政,又逢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他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不料却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消息一出,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当时朱祁镇被关押在瓦剌部的牢房之中,正当他眼巴巴地盼望明军救他之时,宫中却传来消息:他的弟弟朱祁钰当了皇帝,并封他为太上皇!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朱祁钰就当上了皇帝。

瓦剌部一看出现了这种情况,关着朱祁镇也无大用处,就决定将他放了。可宫中已经是另一番光景,朱祁钰知道朱祁镇将要回宫,怕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就将朱祁镇关到南宫的几座破房子里。但其实朱祁钰并不想当皇帝,但在当时的危机情况下,在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指导思想下,朱祁钰还是勉为其难做了皇帝。土木堡惨败后,瓦剌军队兵临城下,危险和死亡笼罩在北京城头。

面对如此危局,朱祁钰并没有怯懦,他决定誓死保卫北京城,并令于谦为总指挥,正因为朱祁钰的英明决定,才挽救了大明的命运。朱祁钰任用贤才、铲除奸佞,国家政局为之一新,一改王振在时的乌烟瘴气,帝国从新走回正轨。朱祁钰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其实他的政绩比哥哥朱祁镇要好很多,这样一位贤明的皇帝为何会被如此轻易地发动夺门之变呢?

1. 朱祁钰对待哥哥朱祁镇太过狠毒,他软禁了朱祁镇长达七年,在软禁过程中还百般刁难,百般折磨。其实,在朱祁镇的心里他能够活着回来已经很知足了,对于皇位并没有觊觎之心。但朱祁钰觉得只要朱祁镇好好活着就会对他造成威胁,所以对朱祁镇的生活严加看守,甚至不给他提供吃的,让朱祁镇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面对弟弟朱祁钰的心狠手辣,朱祁镇认识到争权夺位的残酷性。所以,后来当朱祁镇以前的手下石亨找他来复辟时,朱祁镇立马就同意了。但如果当初朱祁钰能够好好对待哥哥朱祁镇的话,夺门之变可能也就不会发生了。

2. 朱祁钰废掉了太子,不得人心。朱祁钰坐上皇帝后,太子还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后来,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坐上太子,朱祁钰还给内阁成员行贿。但也因此,造成朝中人心浮动,政局不稳。但让朱祁钰没想到的是,朱见济成为太子不久就去世了。朱祁钰也因此受到打击,大臣们纷纷上书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朱祁钰死活不肯,他心中明白,如果是朱见深做了太子,他以后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朝廷因此更加混乱,朱祁钰的皇帝之位也不稳固了。

3. 朱祁钰重病在床,权力空虚。看到皇帝病重,那些想要夺权的人当然会蠢蠢欲动。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朱祁钰气结于心,儿子的死也让他受到了打击,他再也支持不住了,病倒在床,奄奄一息。石亨认为这是复辟的好时机,于是就着手准备发动政变。

4. 此次政变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朝中大臣很多都看在眼里。朱祁钰对待哥哥心狠手辣,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不惜任何手段。他的这些做法早就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其中有常寺卿许彬,都督张輗、张軏,左都御史杨善等等,甚至连孙太后都支持。也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强力支持,政变才最终确定下来。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而且朱祁镇原本就是皇上,现在重新当上皇上更是合理合法,所以宫中在一夜之间改天换地,朱祁钰被轻而易举地发动夺门之变。

所谓,风水轮流转。朱祁钰也没想到自己励精图治八年,却是这样的结果。朱祁镇坐上皇帝后,将朱祁玉降为郕王,软禁于西苑,后来离奇去世,享年二十九岁。

9
关于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被夺门政变,我是这样想的,说得不对大家一起讨论下:

一、深层原因—非正常的即位

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他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他不是正常父传子即的皇位,而是接哥哥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镇的皇位。

公元1435年宣宗朱瞻基去世后将皇位传给他的长子朱祁镇,而在公元1449年,朱祁镇因“土木堡之变”被北元抓了,当时他的儿子仅两岁,危难时刻朝臣只能拥立朱祁钰即皇位,成为明朝第七位皇帝。(简单来说就是第五位皇帝本是把皇位正常传给大儿子朱祁镇,但后来大儿子被抓走了,不得不由二儿子朱祁钰当皇帝)

在这一刻就埋下了夺门政变的种子

二、促成原因—对皇权的贪念

1、 太上皇回京

在北元做了一年的俘虏后,太上皇朱祁镇(因为他被抓后朱祁钰已当了皇帝,只能封他做太上皇)终于被接回了北京。但从他踏入北京城那一刻开始,朱祁钰就想方法设法地算计、侮辱和打击朱祁镇,想通过非常规手段逼死朱祁镇,以高枕无忧。但事与愿违,所有举动并没有让朱祁镇死亡,反而将他逼到了反叛的边缘,一直在软禁中等待机会复辟。

一山容不下二虎,高枕之处岂容他人酣睡

2、 违背诺言更换太子

太子朱见深原本是太上皇朱祁镇的儿子,朱祁钰即皇位的时候也承诺会将皇位传给太子朱见深。但随着手中皇权不断稳固和私欲的膨胀,公元1452年朱祁钰废掉朱见深,改立自已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这个违背诺言的自私举动,造成朝臣对朱祁钰不满。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3、 朱祁钰后继无人

公元1453年,朱祁钰的太子朱见济去世,而且他没有另外的子嗣可以继任太子。顷刻间朝中复立原太子(也就是朱祁镇的儿子)的思想占据了主流。

但朱祁钰还是因为私欲,没有采纳朝臣的意见复立原太子,使得他和朝臣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甚至采取粗暴的方法使用杖责私刑镇压和侮辱朝庭大臣,最终让他众叛亲离失去了臣民的支持,成为了孤家寡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此事严重地打击了朱祁钰的身心,直接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状况。

三、直接原因—贪图拥立之功

公元1457年朱祁钰病重,此时太子之位仍然没有确定,这便给一些胆大妄为,想要通过投机走捷径上位的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以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为首的一帮朝臣拼死发动了夺门政变,成功的将朱祁镇拥立成为皇帝。

朱祁镇复辟后,第二天徐有贞入阁并担任兵部尚书

10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朱祁钰乃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弟,因土木堡之变,英宗御驾亲征致使兵败不幸被俘。此时大明王朝人心惶惶,一些官员们纷纷谏言迁都南京。与此同时,当朝太后联合兵部侍郎于谦,共同扶持朱祁钰登基为帝,至此,朱祁钰为期八载的执政生涯开始了,发动夺门之变的原因也因此而来。

所谓“成也于谦,败也于谦”,因为他,朱祁钰算是临危受命,迫不得已登上帝位,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明英宗也得以释放。然而随着对政事越来越熟练,体会到至高无上的权力,朱祁钰舍不得放手,他不愿迎回英宗,不想大权旁落,但于谦却向其说明,事态已形成,不会更改,因而才派人将其迎回。

回朝后的英宗被朱祁钰幽禁于南宫,身为太子的朱见深因是英宗子嗣,朱祁钰想尽办法将其罢免,从而立嫡子朱见济为储君,不曾想一年后朱见济便夭折,朱祁钰备受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后来也一直未得子嗣,朝廷官员开始蠢蠢欲动,欲复立朱祁镇为帝。

眼看朱祁钰的身子越来越差,武清侯石亨、徐有贞等率领千人控制长安门,并破南宫门,使英宗复出,重登帝位。这便是夺门之变的由来。

总结

朱祁钰虽只做了八年皇帝,但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平定祸乱,百姓们安居乐业、大明王朝日益昌盛。只因贪恋皇权,又遭佞臣算计,才会致使夺门之变的发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