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还是别拍好!无论从历史、军事,还是斗争角度看,崖山十万军民跳海,绝不是壮举,而是一种洗不尽的耻辱与莫大的悲哀。

所悲者,北宋开始以文制武,自废武功,军功沦为贱役之后,英雄丧志,壮土离心。从此正式开了文明为野蛮所灭掉的先河。

横竖是一死,南宋十万军民有跳海自尽的决心,却无返身决一死战的勇气。这是为何?

就因为赵家人用体制阉割掉了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中的尚武基因。然后,知识分子又改变了社会民风。

使得本来的战斗民族成了绵羊之性,畏敌如畏虎。

当大众宁可去选择死亡、也不敢去与敌人拼命阵亡时。说明了,对敌人的畏惧、竟能超过了对死亡的畏惧。

这样了,还有什么可值得用影视去怀念与歌颂的?

再论一论,十万军民,意味着什么?

赵家小天子如丧家之犬时,还有十万军民追随,那说明,宋室在南方还是有民意基础的。

那么,为何没有人把这十万人组织起来,选锋择锐,编练成军。而是要坐等蒙元逼近,然后一败涂地,哭哭啼啼的集体自尽?

十万军民,那是什么概念?

十万军民,挑选出五六千精壮练成劲卒,总挑得出吧?再抽出一二万体健之人为民夫后备。如此。凑一支万人之军,凑得出吧?

万人之军,在不同的人统领之下,表现与作用,也大大的不同。

三国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时,曹操战兵不满万,骑兵只六百。而当面之敌,袁绍大军兵力号称二十万上,连营几十里。而曹操就能凭万余兵,坚壁固守,袁绍占有兵力之优,河北军不乏名将,士卒也多劲兵,可就是攻不下曹操的万余人。

最后,还让曹操袭乌巢,断了河北军的粮草,扭转形势。

(官渡之战曹操兵力,见三国志.武帝纪)

那么,为何曹操能以万余人,在地形平坦的北方平原上坚壁固守三月不失。而南宋有十万军民,为何却不能利用南方多山地形,凭险自守?

说白了。就是畏战,惧战,不知如何备战了。丧胆了,然后害怕了!

宋朝的体制,就是精心设计出来防范再次滋生出枭雄的。

北宋贬狄青,南宋杀岳飞。而曹操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更是两宋重点防范的对象。从体制上去彻底铲除了”文武兼备、出将入相”的土壤,表面上江山稳固了,实质上,彻底终结了汉文化的扩张步伐,殆害了华夏民族一千年。

南宋末,同样的兵将,为南宋之兵时,畏首畏尾,战斗力如渣。降蒙后成了元军,立即就成了虎狼。

明末,糜烂的明军降敌变成了清军后,竟然一个个又变得骁勇剽悍,转战千里也不知疲倦了。

这是极其讽刺意味的!

所以,没有影视去拍摄崖山题材,多半为编导们一时没想到吧。但这并不是坏事。去拍他干嘛呢?

若是批评之,毕竟人死为大,对古人不敬。

若是歌颂,则又有什么可值得歌颂的?

(图来自网络)

最佳贡献者
2

不敢拍,目前的政治条件不允许

3

电视剧拍出来要有人看,不会吸引人的电视剧,拍出来白花钱吗,你觉得壮举,观众不喜欢看,用爱发电吗?

4

拍十万人的场面费钱,仅此而已。

5

幸亏没写,真写完了也不一定能审核通过

6

没有多少人愿意观看,就没有资金投拍。

7

因为河蟹太强大了

8

陆秀夫文天祥等士大夫,坚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为了保全自己名节,自己跳海也就够了吧?还要逼着十万人一起殉葬,怎么看都是反人类的行为。

远离被精神洗脑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因为他们会让你跟着一起去贡献,去牺牲。

如果每一个战败的民族都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人类已经灭绝的差不多了吧。

远的不说,就说抗日敌后革命根据地还搞不搞?敦刻尔克大撤退还撤不撤?

诸位不会真的以为,这十万军民都很在乎天下是不是姓赵?很在乎自己的炎黄血脉?荒谬!赵宋皇帝丢了那么多土地,人家老百姓并没有以身殉国呢?

如果你想从电影里感受战败方的绝望,看看日本投降之前,日本军官歇斯底里地的高呼着“大日本帝国万岁”“天皇陛下万岁”,逼着年轻的士兵们排队自杀,最后自己切腹或饮弹自尽。

9

还没有遇到好的编剧去写剧本,哈哈

10

崖山之战后各汉和少数民族就融合在一起,联系更紧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