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元璋是一位特殊的开国皇帝,他最开始的身份很特殊,是一位一位乞丐;他最终的身份也很特殊,是一位开创了几百年基业的帝王。为人仗义,慧眼识人,胆大心细,果断狠辣等等优秀品质都是他的人生标签,即便是开国功臣们,他动起手来也绝不眨眼,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朱元璋显然不是一个例外。不过,朱元璋也有不愿意招惹的人,他是一位厨子,他甚至曾因为此人训斥过自己的儿子。

厨子

这位厨子名为徐兴祖,他可不是一位普通的厨子,而是跟着朱元璋打过天下的“开国厨子”,朱元璋与他有特殊的感情,这份感情已经二十有三年了。

当年朱元璋起义,徐兴祖便以厨子的身份跟随了朱元璋,徐兴祖为人低调话少,善于察言观色,了解朱元璋在各个时期对饮食的需求,身为一名厨子,却干出了将军的风采,总是能在朱元璋最需要的时候,送上最可口的食物。例如:清晨的粥、深夜的酒。

被徐兴祖服侍饮食,如果让朱元璋进行一句话点评的话,那一定是“你值得拥有!”徐兴祖多年的服侍也不是白费,换来得是朱元璋对他恩宠有加,从来没有和他发一次脾气,富贵自然也是享之不尽。

在战乱年间,朱元璋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位厨子徐兴祖绝对也有一份功劳,让朱元璋几十年吃饱吃好,才能决胜千里。朱元璋对徐兴祖的感情自然也不一般。

朱元璋的三儿子

朱元璋得天下,厨子和众多忠臣之外,最要感谢的一个人,一定是他的结发妻子马氏,马氏对朱元璋的帮助极大,因此也一直都受到了朱元璋的敬重。

根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三儿子朱棡,正是马氏生的儿子,由于他的身份原因,自幼受到了百般宠爱,无论是朱元璋还是马氏,都将朱棡捧在手心里。或许正是这样的“溺爱”,造成了朱棡性情顽劣,虽然聪明却极为残暴的性格。好在有朱元璋和马氏二人为他保驾护航,也并没有犯下什么滔天之罪,顶多是一个任意妄为的皇二代。

转眼间,小朱棡长大成人,尽管马氏有千万个舍不得,但是明朝的规矩不能废,朱棡需要前往自己太原的封地了。马氏虽然是一介女流,却是一位非常有见识的女性,她自然也明白,自己亲爱的儿子朱棡此去封地,与普通人家孩子远行截然不同,毕竟远行再远,终有归期;而朱棡前往封地,不得无故离开,返京更是大忌,只怕是今日一别,则再无重逢之日。

想到此处,母子二人悲泣,使得朱元璋也心中不畅,最终,为了让马氏能够放心,朱元璋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让陪伴自己多年的御用大厨徐兴祖与朱棡一起前去太原,照顾朱棡的饮食起居。朱元璋此举,让马氏极为感动,因为徐兴祖对于朱元璋的重要性,或许别人不知道,但是她马氏再清楚不过,她也知道身在帝王家,能有如此宽待,已是皇恩浩荡了。

朱元璋来信

纵然有千万个舍不得,朱棡依然还是要离去,朱元璋和妻子马氏只盼望自己的儿子能在未来一切顺利,此时他们的身份只是父母。

朱棡远去太原,路途中朱棡犯了老毛病,利用身份的尊贵,他的本性肆无忌惮的释放,对同行的大臣吆五喝六,好不威风。朱棡这样的行为,自然被朱元璋的眼线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不过朱元璋并不在意,毕竟这天下是他的,他收拾开国功臣都无所谓,他的儿子收拾几个官员也属于正常。

没过几天,朱棡身边传回来的一个消息让淡定的朱元璋也坐不住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朱棡由于心情不好,吃东西时烦躁,鞭打了朱元璋赐给他的以徐兴祖为首的厨子团队。

听闻此消息,原本淡定的朱元璋匆忙的修书一封,加急送给自己的儿子朱棡。朱棡突然收到朱元璋的来信,有点纳闷,还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当他拆开信来,明白了父亲此信的来意。

朱元璋在信中提道:“我率领众将平乱天下,他们犯错我从来都不姑息他们。但是这位厨子徐兴祖,跟了我23年,我从来没给他半点亏吃,儿子你要记住,有些仇怨不在多大。”

十一年就藩太原,中道笞膳夫。帝驰谕曰:“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

朱元璋的一番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告诫自己儿子要对徐兴祖尊重一些,毕竟徐兴祖是身边饮食的厨子,万一因为小小的怨恨而有了异心,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告诫朱棡,年轻人要懂得一些道理,不能任意妄为,否则自取其祸。


不过,作为父亲的一番好意,收效却并不大,朱棡肆意妄为的个性,多次惹祸上身,若不是有朱标力保,恐怕早遭劫难。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朱元璋的儿子打了一个厨子,为何朱元璋大惊失色教训了儿子一顿?”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1370年,朱元璋大封诸皇子,十几个皇子皇孙都被封为藩王。1378年,朱元璋就将这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们打发到封地去,目的就是让他们镇守在各自的封地内,作为屏障保卫着朱家的大明王朝。其中三儿子,朱棡,被封为晋恭王,封地在山西太原。故事就发生在朱棡赶往封地的路上。

朱棡为人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骂人。在前往太原的途中,对随行官员不仅是大声呵斥,甚至还会对其谩骂和殴打,这公子哥的脾气让这群大臣有气不敢发,只好秘密的给朱元璋写奏折诉苦,说明自己受到的苦楚。但是,当朱元璋看到这些大臣们的奏折后,也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当做一回事。后来,当他知道朱棡有一天因为饭菜不合味口,便将随行厨子用马鞭抽打了一顿后是大惊失色,于是,抓紧给朱棡写了封信,并亲自派人快马加鞭的送到朱棡手中。

朱元璋为什么会对朱棡发火打厨子这事如此重视呢?

其实,朱棡突然收到朱元璋的信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是非常的疑惑,心想难道京城出了大事不成?打开信后才知,原来是因为自己打骂厨子的事。并且还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老父我率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对事我23年的厨子徐兴祖,从未折辱过。”意思是说,你要知道,我们的小命是攥在厨子手里的,且不可得罪了他们,而且朱元璋还在信中对朱是一顿臭骂。

大家都知道,厨子每天伺候着皇上藩王们的饮食,万一哪天要是得罪这些厨子,如果厨子也一生气在你的饭菜里面放上一点毒药,自己的小命岂不是报销啦!自己的一生也就交代给厨子了。所以,朱元璋担心自己儿子的小命也是有道理的。朱棡看完朱元璋的来信后,自然也明白了父皇的良苦用心。

3

朱元璋杀人如麻,胡惟庸案杀了三万多人,蓝玉案又杀了两万多人,开国功臣被诛杀殆尽,只剩下瑟瑟发抖的四人:汤和、耿炳文、沐英和郭英。

然而,朱元璋虽然嗜杀成性,但唯独不敢动一厨子。当晋王朱棡因伙食不和胃口,暴揍了厨子一顿之后,朱元璋听说了,大动肝火,写信怒骂了晋王一顿。


这个厨子是谁?有何能耐?居然让朱元璋如此袒护?

这个厨子叫徐兴祖,是朱元璋的专用厨师,跟着朱元璋行军打仗、走南闯北二十三年了,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徐兴祖就进了御膳房,成了金牌厨师。徐兴祖是朱元璋老家那边的人,做得一手家乡的地道菜,朱元璋这好这口,吃遍了山珍海味,鲍鱼龙虾,吃来吃去,觉得还是家乡的土菜最好吃。

这不,三儿子朱棡被封为晋王之后,就要到封地太原去了,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朱元璋父爱泛滥,就给三儿子捎带了许多东西,配了许多随从丫鬟。

临行之前,朱元璋又担心儿子路上吃不好,就把御用厨师徐兴祖送给了他。


哪知道,刚出发第五天就出事了。

原来,三儿子吃惯了山珍海味,当徐兴祖端上来两碟咸水花生、素炒豆芽之时,朱棡一脚把盘子踢飞了,怒骂道:“老混蛋,你炒的什么玩意,不知道本王喜欢吃肉吗?”

徐兴祖脸一红,赶忙陪不是:“晋王,咱们一路远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买不到新鲜的肉,能有这个已经很不错了,想当年,皇上打天下之时,窝窝头就咸菜,都能……”

徐兴祖话没说完,只见晋王飞起一脚,一脚正踹到了徐兴祖的脸上,徐兴祖哎吆一声,跌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晋王还不解气,大骂道:“老混账,我最烦别人倚老卖老了,你算个什么东西,只不过一条狗,滚!”

徐兴祖一瘸一拐地走了出去,老泪纵横,跟了朱元璋这么多年,头一回受到这么大的羞辱。


事情很快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大怒,连夜写了一封信,命人连夜快马加鞭送了过去。

收到信后,晋王很纳闷,我这刚走几天,难道出了什么事了吗?赶忙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我率众平定天下,将士有错,从来不姑息他们,但唯独徐兴祖,跟了我二十三年,我从来没有亏待他,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仇怨不在多大!”

晋王大吃一惊,既吃惊于父亲的消息居然如此灵通,看来自己身边遍布眼线,又吃惊于父亲的话里有话。

朱元璋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厨子是身边的人,要杀了你易如反掌,只需在菜里暗动手脚,神不知鬼不觉。

二是年轻人要学会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

4

皇帝也有怕的人,就是服侍日常起居膳食的近侍。虽然皇宫中的太监、奴婢、杂役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如果皇帝一时放纵性情得罪了这些人,后果很严重,历史上既有厨子拎着菜刀杀了储君的血腥事件,又有皇后下毒杀皇帝的故事······

厨子得罪不起

朱元璋的三儿子朱棡封为晋王,在去太原封地途中,因厨子做的饭菜不合口味,拎着鞭子痛打了厨师徐兴祖。这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怒斥了朱棡:“多大点事你就打人,你小子识相点。”

“十一年就藩太原,中道笞膳夫。帝驰谕曰: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明史》

朱元璋为何因为一个厨子教训儿子呢,其实这个厨子他也不敢得罪。朱元璋是个火暴脾气,经常对手下的大臣非打既骂,如果不是马皇后从中调和,不知多少大臣成了刀下冤鬼。但他对厨子却从来不动粗,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因为厨子是每天给他提供膳食,如果得罪了厨子,入口的东西里随便加点料,轻则上吐下泻,重则一命归西,因此马虎不得。

朱棡去太原就藩时,朱元璋送给他这份很实惠的礼物——自己的主厨徐兴祖。你可别小看这份礼物,徐兴祖是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开国厨子”,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朱元璋有七个儿子,在王权争夺激烈的帝王家,有一个放心的厨子,等于上了一道保险。

活人验毒也出岔子

皇帝御厨的厨师都是经过经心挑选的,但是这也难防利欲熏心,被企图篡位的人蛊惑下毒。因此皇帝吃饭是个很费时间的事,用膳时要先把食物放在一个银盘子里,然后服侍的太监用银针验毒,如果银子颜色发生改变,说明食物中可能含有毒物质。验过之后还不放心,皇帝会用一个比较阴险恶毒方法验毒——“赏膳”,就是皇帝用膳时,先把菜肴分给陪他用餐的嫔妃、太监,甚至是大臣,还要听被“尝膳”者品评菜品味道如何,看到没问题后,自己才会入口,因此皇帝吃一顿饭老费劲了。

但是就这样也会防不胜防,当年唐中宗李显发现韦皇后和大臣通奸,还豢养宠男,非常生气,有废除太后的打算。韦皇后找到女儿安乐公主两人一合计,干脆毒死这个软弱的李显算了,韦皇后效仿武则天做女皇,女儿当皇太女。于是做了几个毒饼子让安乐公主送给李显。唐中宗看到是老婆亲手做、女儿送来的饼子,就放心的吃了,结果吃到一半腹中剧痛,一命呜呼。在利益驱使下,最亲近的人也会下毒手。

惹怒厨师拎菜刀“准皇帝”

北齐神武帝高欢的长子高澄选厨子时没有用心,当年带兵攻克了南梁徐州,俘获了刺史兰钦的儿子兰京作为自己的奴隶,看他做饭手艺不错,就让他当厨师。后来和高澄走的近了,兰京就请求赎身回国,结果惹高澄生气了,不但没同意,还打了几十板子,威胁他说再提出这种要求就杀了他。

高欢死后,高澄正和亲信大臣们在内堂密谋登基的事,兰京入内送食物被高澄斥责,并对在座的大臣说:“我昨夜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看来我得处死他。”兰京出门时听到这句话,心里害怕,回厨房拿了把菜刀,藏在盘子底下,再度送食。高澄怒道:“我没有下令,你怎么又进来了?”兰京大喝一声:“我来杀你!”随即挥舞菜刀扑上来。高澄没防备从床上跌下来崴伤了脚跑不动了,只得钻入大床底下躲避。兰京掀开大床将高澄杀死。高澄得罪了厨子,只差一步未能当上皇帝。

朱元璋是为了儿子好

血的教训警示,越靠近身边的人越危险。朱棡少不更事,耍惯了王爷脾气,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但不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可能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朱元璋通过这次言传身教,朱棡改掉不少毛病,在回朝时,不但不抬高自己的身份,而且还主动降低,见到大臣非常有礼貌,得到朝中大臣尊重和太子朱标的厚爱。

“自是折节,待官属皆有礼,更以恭慎闻。······而晋、燕二王,尤被重寄。”——《明史》

可惜的是这小子短命,虽然没有死在厨子手里,但40岁就病死了。

5

这个儿子就是朱元璋的三子——晋王朱棡,此人在历史上的口碑实在是差,性格残暴不说,还毫无才能。

朱元璋封他晋王,把军事重镇太原给了他,就是希望他和老四朱棣能作为抵御蒙古的桥头堡,可洪武二十三年的一次战斗,本来燕已经和朱棣约好一起进攻蒙古,结果他走进大漠才十几里就临阵脱逃,活生生坑了兄弟一把。好在燕王朱棣命大、本事也大,在孤军深入的情况下还能大破蒙古骑兵,赢得了“燕王善战”的美名。

史书上记载这位晋王爷是“修目美髯,顾盻有威,多智而残暴”,是符合当时社会审美的帅哥,可惜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多有智我们没看出来,残暴却是铁板钉钉的。在他就任晋王以来,在封地为非作歹,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山西百姓每年除了缴朝廷税外,还得缴晋王的孝敬钱,数额是税收的三倍之多,不给就打。

做生意经过山西的商队还得交给晋王“过路钱”才能允许通过,否则一律不准入境,朱棡算是朱元璋诸子中“死要钱”的代表了,他不止从百姓、商队那里拿钱,就连朝廷派下来地方的官员,也逃不过王爷的剥削,更甚者,朱棡还以春秋战国的酷刑——车裂来对付那些不给钱的人,包括官员。而就在朱棡“陷害”朱棣,害他冒险深入大漠的同年,朱元璋就派了锦衣卫去太原调查他。

最后朱棡给锦衣卫定了九条大罪:搜刮地方、敲诈官衙、骄奢淫逸、结党营私等等,朱元璋大怒,要锦衣卫将其解押入京审判,多亏了当时巡视关中路过山西的太子朱标求情,朱元璋才放过朱棡一马。从这可以看出,这位晋王朱棡,虽然贵为九边诸王,可骨子里还是一副纨绔子弟做派,那他的这种情况朱元璋知道吗?

当然知道,早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就知道了,当年朱棡开始就藩于山西,朱元璋担心他在山西水土不服,特意把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厨子徐兴祖赏赐给他,跟着朱棡一起就藩晋国。一路上徐兴祖也是小心谨慎地伺候这位王爷,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徐兴祖因为不小心把过热的饭菜盛给朱棡,害朱棡烫到了嘴,一气之下连打了徐兴祖几下鞭子。

这事很快就被身边人报告给了朱元璋,气得朱元璋派快马送信,八百里加急赶了朱棡的车队,在信中大骂朱棡道:“徐兴祖跟随我二十年,从未受过责罚,你竟敢当众侮辱他,若再有类似事情,严惩不贷”

朱元璋此举,第一是教训朱棡不要以权欺人,朱元璋虽然是皇帝,可他毕竟出身于底层,对百姓有难以割舍的情感。徐兴祖也是从底层上来的,他服侍朱元璋二十年,两人的关系早已不是朋友那样简单,更多的是一种亲人的感情。朱棡打徐兴祖,不止是在打百姓,更是在打朱家自己人,这怎么能让朱元璋不火冒三丈呢?

第二是告诫朱棡不要轻易得罪身边人,尤其是厨子,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的一举一动,包括饮食习惯,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战国“厨子”专诸以鱼肠剑刺杀吴王,一举得手;三国时张飞因鞭挞手下而被偷袭暗杀,头都被割了;北齐高澄因责骂厨子兰京而被其活活砍死,这些都是史书上血淋淋的例子,朱棡平时不读书不看报,真要发生什么事可就追悔莫及了。

所以朱元璋知道朱棡打骂徐兴祖之后才会大发雷霆,不顾朱棡颜面在书信里训斥他,这表面上是在说徐兴祖尽忠职守,不是你朱棡想打就能打的,实际也是在保护朱棡,要他警醒一点,仁慈善待身边的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要不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可惜朱棡左耳听右耳出,他对父亲朱元璋的话外音参详不透,以为父亲只是为了徐兴祖而骂自己,那以后就不打徐兴祖,打别人了呗。

朱棡不明白朱元璋的良苦用心,在封地做尽了坏事,以权谋私、残害百姓,对此朱元璋是一忍再忍,直到他在洪武二十三年临阵脱逃之事爆发,朱棡差点害得弟弟客死异乡,给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这下朱元璋终于忍不住了,直接就派了精通罗织的锦衣卫去查,一查就是九条大罪,大有彻底斩断祸根的意思。

幸好是太子朱标求情才保住了晋国的封地和朱棡自己的小命,不过从此之后朱棡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在被锦衣卫查办,自己差点被父亲大义灭亲之后七年,朱棡就病死在家中,谥号“恭”,享年才四十岁,连他父亲三分之二的岁数都没有。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6

朱元璋有个儿子,排行老三,大名朱?。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诸子时,朱?获封晋王,并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山西太原。

正是这位晋王朱?,在就藩途中,因为一些琐事,鞭打了自己的一个厨子,吓得朱元璋大惊失色,赶紧亲自下谕令,把朱?给训斥了一番。

这位朱?的脾气秉性,非常像三国时期的一个人物,那就是独据长坂桥头,一声大吼,吓退了万千曹操追兵的燕人张飞。同时,两个人的相貌和作为也都非常相像,而且都是多智而残暴。

《明史》记载,朱?是“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据有人考证,历史上真实的张飞应该同样是一位长相俊朗,威武雄壮之人,并非演义中的豹眼、卷须的黑张飞形象。朱?曾经“学文于宋濂,学书于杜环”。而张飞也是同样文采横溢,曾在川蜀留下不少墨宝。朱?也非常善战,曾经与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北征北元余部。而张飞则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万人敌,还曾智破曹魏名将张郃,要稍胜朱?一筹。

除了以上相似之处以外,两人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残暴,只是朱?的残暴要远胜张飞。唯一遗憾的是,张飞最终死于自己的残暴,而更残暴的朱?却是自己病死的。

据《三国志》记载,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刘备就曾告诫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刘备的意思就是,张飞呀,你刑罚、杀戮太多,又经常鞭挞身边的士卒,还把他们留在身边,这可是祸根呀。

刘备是在劝张飞,要不就减轻刑罚,少行杀戮,不要再鞭挞将士,收拢身边将士的忠心;要不就把他们调开,不要留在近处。结果,张飞不听刘备的劝告,最后被怀恨在心的身边将领张达、范疆所杀,而首级被送给了孙权。

朱?跟张飞在残暴方面,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朱?在就封藩国的途中,因为琐事,鞭挞了给他做饭的一个厨子。推测朱元璋应该是读过《三国志》,知道张飞之死。所以,朱元璋闻之消息,大惊失色,护子心切的朱元璋赶快给朱?下谕旨,申斥朱?。

朱元璋说:“吾帅群英平祸乱,欲速定天下,事无轻重皆以法,不敢姑息。”意思就是朱元璋自己执法非常严格。但是,朱元璋又说:“姑息独徐兴祖,兴祖为吾膳夫二十三年,不曾责辱,以保吾命,怨不在大,可怨者何?”朱元璋唯一一个不敢轻易得罪的人就是自己的厨子徐兴祖,二十三年从来不曾“责辱”,就怕徐兴祖心怀怨恨,给他来个下毒之类。最后,朱元璋还不忘再加强一下:“小子识之乎?”看来朱元璋的大惊失色是爱子心切呀,正所谓是责之深,爱之切。

朱?就藩后,还曾经多次以奔马车裂活人。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差点废了朱?的爵位。正是在朱元璋的严加教导,训斥之下,朱?才躲过了被身边亲信所害的命运,避免了同张飞相同的命运。

刘备告诫张飞,以及朱元璋训斥儿子朱?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也是会随时发生的。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君子与小人同在么。我们通常都秉持对人友善的态度,但是,也避免不了得罪一些人。对于我们曾经得罪过的人,还是要多加留心才对,以避免被反噬。

7

要说起朱元璋的经历,那真的是皇帝史上的一个奇迹,历史改朝换代那么多皇帝,唯有朱元璋与众不同!

他的一生,能够媲美上的屈指可数!

从古至今,有多少农民起义,但是获得最终胜利的屈指可数,古代的农民起义为什么失败?

归根结底,发起农民起义的人,因为受过的苦难和委屈太多,稍微有了点儿起色,有了金钱和地盘了,就开始酒肉穿肠过,疏忽大意,开始麻痹自己。

再看看朱元璋,他何止农民,他是从乞丐做起来的,一路上的受过的苦难折磨估计我们想象不到。

可以说开局一个碗,结局当皇帝,放到现在就想当于给了一个乞丐一套北京的房子外加稳定高收入工作,普通人早就乐不思蜀了。

但朱元璋没有沉湎酒色,从他开国登基之后的种种细节,就能看出来。

并且他并没有选择安逸的治国,他选择的诛元道路是最艰难的,也是历史上绝无先例的。

真正可怕的不是一个人如何征战四方,治国平天下,而是在经历了苦难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初心,大智若愚,正如那句话所说,咬定青山不放松。

历史上白手起家的皇帝可以勉强媲美的还有刘邦,但是相比登基之后的表现,他要差朱元璋很多,他敢于用人,能够慧眼识人,并且还是文武全才!

这样的皇帝,与其他皇帝相比,心境肯定是不同的。

可能只有这样的出身,这样的皇帝,在看到自己儿子打了一个厨子的时候,才会去选择教训儿子,因为他了解底层人民的疾苦和困难。

细细想来,朱元璋千年来,他是彻底克服了人性弱点的圣人!

8

戏说历史,我是游子dream。

朱元璋能够建立大明王朝,说明他有超乎常人的思维,众人皆知他天不怕地不怕,却因一位厨师被自己的儿子所打,就对其进行了教训,事情的经过如下所述:



朱棡乃朱元璋第三皇子,又是马皇后所生,因此自幼便受到极大的恩宠,导致他的性格蛮横无理,几乎不把旁人放在眼里,然其智慧卓越,朱元璋见状,认为只要没犯大错,一切随他去。后来,待其长大,朱元璋便将其派往山西太原做了藩王,除他之外,另有八位皇子也被封往各地,以守天子国门。



源于对朱棡的宠溺,担心他在异地饮食上水土不服,遂将跟随自己多年的厨师徐兴祖派予他,以起到照顾之便。可是朱棡性格暴躁,无缘无故就会发脾气,这不,也不知什么原因,就把矛头指向了徐兴祖,结果可想而知,该厨子平白无故地被打了一顿。



事情刚发生,远在京城皇宫里的朱元璋就收到了情报,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于是立即写了封信命人快马加鞭送给朱棡。起初,这位皇三子接到信时,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件,当拆开信后,看了内容才知道,都是父皇对自己的苦心劝告,就因为教训了一下厨师,便引来朱元璋的快马急书,实在令人费解。



都知朱元璋行军打仗那么多年从没怕过任何人,即便登基为帝后,也斩杀了不少功臣及贪官污吏,可偏偏对一位身份卑微的厨子厚待有加,从不敢得罪。原因竟是厨师虽无名无权,但却掌握着“生杀大权”,可以杀人于无形之中。朱元璋一向谨小慎微,得知儿子得罪了厨师徐兴祖后,实为担心,才会去信加以劝告。

由此可知:每个人生来平等,不要小瞧任何一位,说不定哪天就会被踩在脚下,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9

朱元璋作为历史上一位非常独特的皇帝,他的一生都充满传奇,其人生履历,比之以往以及后来的皇帝都要精彩的多,尤其是他登基之前的表现,绝对是普通人逆袭的终极典范,不可复制,他征战沙场十五年之久,登基后国事操劳半生,但身体机能还运转的不错。

他一生有42个孩子,这个数量在古代皇帝中也算是很不错的,况且朱元璋还是开国皇帝,打了那么多年的仗,有那么多国事要做,这身体怎么说都是很棒的。在这42个孩子中,有26个是儿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懿文太子朱标和明成祖朱棣。

而朱标、朱棣还有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周王朱橚在《明史》中都记载是马皇后所生,但这种记载并不被后世认可,除了朱标是马皇后所生能够基本明确外,其余的似乎都是庶子,是别的妃子生的。

当然,历史过去了这么久,很多东西都已经真假难辨,他们究竟是哪位妃子所生,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也不是最要紧的,只要知道他们是朱元璋的儿子就可以了。

在这五个儿子中,朱标、朱樉和朱棡都在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就去世了,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事实。尤其是朱标的去世,让朱元璋失去了最得意的一个儿子以及最完美的皇位继承人。

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的次子和第三子又相继去世,其中第三子朱棡是在1398年的三月去世,当时的朱元璋已经71岁,人生已经快走到了尽头,又要承受这丧子之痛,两个多月后,朱元璋也去世了。

说起来,晋王朱棡活着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颇有意思。朱棡出生于1358年,当时正是朱元璋争夺地盘的关键时期。等到朱元璋登基之后,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1370年,朱元璋又开始封建诸子,将自己的另外九子分封到腹里和边疆。其中十三岁的朱棡被封为晋王,而到了1378年,二十一岁的朱棡到山西太原就藩。

朱棡这个人很聪明,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和书法家杜环都曾是朱棡的老师,聪明之余,朱棡还比较残忍,这也是很多皇子们的一个通病,没有经历过战场的洗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从小在权力中长大,难免就目中无人了一些,朱棡也不例外,总觉得自己的命金贵,别人都是奴才。

在朱棡就藩之前,朱元璋千叮咛万嘱咐,让朱棡做好一个藩王,不能辱没皇家威仪。但在从京城到太原的途中,还是出事了,原来朱棡带着人一路风尘仆仆去往太原,生活自然不能和在京中一样,吃食也不可能和在京中一样色香味俱全。有一天,朱棡嫌弃队伍中的厨子做的饭不好吃,直接鞭笞了这名厨子。

朱棡本来以为这是一件小事,却没有想到朱元璋很重视,朱元璋本就对朱棡就藩很关注,知道了他在途中居然鞭笞厨子,赶紧八百里加急,让使者传来口谕:

“吾帅群英平祸乱,不为姑息。独膳夫徐兴祖,事吾二十三年未尝折辱。怨不在大,小子识之。”《明史·诸王列传》

朱棡是知道朱元璋对部下和臣子很严厉的,动辄打骂,他没有想到只不过是一名厨子竟能让朱元璋亲自八百里加急训斥。朱元璋是想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服朱棡善待身边的厨子,要知道朱元璋自己从起兵开始带领群雄南征北战、平定祸乱,在这个过程中,部下犯错,他从来不姑息,该打打,该杀杀,该罚罚,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但是即便朱元璋如此严厉,但对待自己身边的厨子徐兴祖,他却23年来从来没有打骂、责罚过,为什么呢?朱元璋并没有明确说出来,只说“怨不在大”,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什么道理呢?厨子看起来没有什么地位,不过就是一个做饭的伙夫,似乎除了做饭啥也不会,但就是这个做饭才是最危险的。

要知道人活着就不能不吃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顿顿离不开厨子,如果惹怒了厨子,让厨子感觉到了屈辱,他自己不计较还行,一旦计较,也是背地里计较,那就危险了,倘若他在饭菜里做点什么,几乎是防不胜防的。

最厉害的莫过于直接下毒,虽说下毒一般能验出来,但中有马虎和不在意的时候,他要是在你最不在意的时候下了毒,那就直接毒死了,轻点的也可以做别的,比如在饭菜了动点手脚,虽不是下毒,但也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吃到了脏东西,总之厨子不好惹。

即便到了现在,很多人在饭店吃饭,也不愿意轻易招惹厨师,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朱元璋在知道朱棡敢打厨子的时候,才八百里加急训斥儿子,就是希望儿子能善待厨子,不得不说朱元璋用心良苦,对自己的儿子是真的很爱护,当然,不仅仅是厨子,有时候,越是小人物越能干出大事。

后来朱棡到了太原之后也是不怎么守法,惹出了不少祸事,让朱元璋很是生气,想治他的罪,在太子朱标的劝说下,朱元璋才没有动这个儿子。说起来,朱标对自己的这些弟弟拿捏的很好,他很有威仪,朱棡后来在跟随朱标回京一段时间后再回到藩地,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自是折节,待官属皆有礼,更以恭慎闻。”

10

朱元璋杀人如麻,胡惟庸案杀了三万多人,蓝玉案又杀了两万多人,开国功臣被诛杀殆尽,只剩下瑟瑟发抖的四人:汤和、耿炳文、沐英和郭英。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白手起家的皇帝,号称明太祖,也是有名的贤明君主。朱元璋称帝后分封天下,十几个皇子皇孙都被封为藩王。

朱元璋的儿子打了一个厨子,为何朱元璋大惊失色教训了儿子一顿?

这个儿子就是朱元璋的三子——晋王朱棡,此人在历史上的口碑实在是差,性格残暴不说,还毫无才能。

朱元璋封他晋王,把军事重镇太原给了他,就是希望他和老四朱棣能作为抵御蒙古的桥头堡,可洪武二十三年的一次战斗,本来燕已经和朱棣约好一起进攻蒙古,结果他走进大漠才十几里就临阵脱逃,活生生坑了兄弟一把。好在燕王朱棣命大、本事也大,在孤军深入的情况下还能大破蒙古骑兵,赢得了“燕王善战”的美名。

史书上记载这位晋王爷是“修目美髯,顾盻有威,多智而残暴”,是符合当时社会审美的帅哥,可惜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多有智我们没看出来,残暴却是铁板钉钉的。在他就任晋王以来,在封地为非作歹,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山西百姓每年除了缴朝廷税外,还得缴晋王的孝敬钱,数额是税收的三倍之多,不给就打。

做生意经过山西的商队还得交给晋王“过路钱”才能允许通过,否则一律不准入境,朱棡算是朱元璋诸子中“死要钱”的代表了,他不止从百姓、商队那里拿钱,就连朝廷派下来地方的官员,也逃不过王爷的剥削,更甚者,朱棡还以春秋战国的酷刑——车裂来对付那些不给钱的人,包括官员。而就在朱棡“陷害”朱棣,害他冒险深入大漠的同年,朱元璋就派了锦衣卫去太原调查他。

最后朱棡给锦衣卫定了九条大罪:搜刮地方、敲诈官衙、骄奢淫逸、结党营私等等,朱元璋大怒,要锦衣卫将其解押入京审判,多亏了当时巡视关中路过山西的太子朱标求情,朱元璋才放过朱棡一马。从这可以看出,这位晋王朱棡,虽然贵为九边诸王,可骨子里还是一副纨绔子弟做派,那他的这种情况朱元璋知道吗?

当然知道,早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就知道了,当年朱棡开始就藩于山西,朱元璋担心他在山西水土不服,特意把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厨子徐兴祖赏赐给他,跟着朱棡一起就藩晋国。

这个厨子是谁?有何能耐?居然让朱元璋如此袒护?

这个厨子叫徐兴祖,是朱元璋的专用厨师,跟着朱元璋行军打仗、走南闯北二十三年了,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徐兴祖就进了御膳房,成了金牌厨师。徐兴祖是朱元璋老家那边的人,做得一手家乡的地道菜,朱元璋这好这口,吃遍了山珍海味,鲍鱼龙虾,吃来吃去,觉得还是家乡的土菜最好吃。

这不,三儿子朱棡被封为晋王之后,就要到封地太原去了,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朱元璋父爱泛滥,就给三儿子捎带了许多东西,配了许多随从丫环。

临行之前,朱元璋又担心儿子路上吃不好,就把御用厨师徐兴祖送给了他。

哪知道,刚出发第五天就出事了。

原来,三儿子吃惯了山珍海味,当徐兴祖端上来两碟咸水花生、素炒豆芽之时,朱棡一脚把盘子踢飞了,怒骂道:“老混蛋,你炒的什么玩意,不知道本王喜欢吃肉吗?”徐兴祖脸一红,赶忙陪不是:“晋王,咱们一路远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买不到新鲜的肉,能有这个已经很不错了,想当年,皇上打天下之时,窝窝头就咸菜,都能……”

徐兴祖话没说完,只见晋王飞起一脚,一脚正踹到了徐兴祖的脸上,徐兴祖哎吆一声,跌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晋王还不解气,大骂道:“老混账,我最烦别人倚老卖老了,你算个什么东西,只不过一条狗,滚!”徐兴祖一瘸一拐地走了出去,老泪纵横,跟了朱元璋这么多年,头一回受到这么大的羞辱。  

事情很快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大怒,连夜写了一封信,命人连夜快马加鞭送了过去。

收到信后,晋王很纳闷,我这刚走几天,难道出了什么事了吗?赶忙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我率众平定天下,将士有错,从来不姑息他们,但唯独徐兴祖,跟了我二十三年,我从来没有亏待他,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仇怨不在多大!”

晋王大吃一惊,既吃惊于父亲的消息居然如此灵通,看来自己身边遍布眼线,又吃惊于父亲的话里有话。

朱元璋此举,有两层意思:

第一、教训朱棡不要以权欺人。

朱元璋虽然是皇帝,可他毕竟出身于底层,对百姓有难以割舍的情感。徐兴祖也是从底层上来的,他服侍朱元璋二十年,两人的关系早已不是朋友那样简单,更多的是一种亲人的感情。朱棡打徐兴祖,不止是在打百姓,更是在打朱家自己人,这怎么能让朱元璋不火冒三丈呢?

第二、告诫朱棡不要轻易得罪身边人。

尤其是厨子,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的一举一动,包括饮食习惯,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战国“厨子”专诸以鱼肠剑刺杀吴王,一举得手;三国时张飞因鞭挞手下而被偷袭暗杀,头都被割了;北齐高澄因责骂厨子兰京而被其活活砍死,这些都是史书上血淋淋的例子,朱棡平时不读书不看报,真要发生什么事可就追悔莫及了。

所以朱元璋知道朱棡打骂徐兴祖之后才会大发雷霆,不顾朱棡颜面在书信里训斥他,这表面上是在说徐兴祖尽忠职守,不是你朱棡想打就能打的,实际也是在保护朱棡,要他警醒一点,仁慈善待身边的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要不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可惜朱棡左耳听右耳出,他对父亲朱元璋的话外音参详不透,以为父亲只是为了徐兴祖而骂自己,那以后就不打徐兴祖,打别人了呗。

朱棡不明白朱元璋的良苦用心,在封地做尽了坏事,以权谋私、残害百姓,对此朱元璋是一忍再忍,直到他在洪武二十三年临阵脱逃之事爆发,朱棡差点害得弟弟客死异乡,给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失。这下朱元璋终于忍不住了,直接就派了精通罗织的锦衣卫去查,一查就是九条大罪,大有彻底斩断祸根的意思。

幸好是太子朱标求情才保住了晋国的封地和朱棡自己的小命,不过从此之后朱棡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在被锦衣卫查办,自己差点被父亲大义灭亲之后七年,朱棡就病死在家中,谥号“恭”,享年才四十岁,连他父亲三分之二的岁数都没有。

总结:朱元璋此举的 意思:一是厨子是身边的人,要杀了你易如反掌,只需在菜里暗动手脚,神不知鬼不觉。二是年轻人要学会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