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严颜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两位老将,两人年龄相当,也都在相距不长的时间内先后归顺刘备。但是前者成为蜀汉“五虎将”之一,名垂青史,后者却是默默无闻,并未在历史上留下单独的传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个疑问,是《三国演义》给大家带来的错误印象,在历史上,黄忠和严颜有着完全不同的机遇,这导致了他们之间命运巨大的不同。
先来说说黄忠,历史上他的早期记载也很少,只知道他是荆州南阳人,曾是刘表麾下中郎将,和刘表的侄子刘磐一起镇守长沙攸县。中郎将是汉朝低级将领,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职权、品秩相差很多,前面加称号的如曹丕的五官中郎将、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周瑜的建威中郎将,地位就要高很多。而至于黄忠的中郎将,只能算是刘表帐下的中低级将领。
曹操占据荆州期间,黄忠暂任裨将军,继续留在原岗位,归长沙太守韩玄管辖。但是不久之后,曹操在赤壁战败,退回北方,刘备亲自领兵南征荆州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都望风而降,那么作为韩玄部下的黄忠自然就顺带着成为了刘备的部下。而这时候的关羽,正独自领兵“绝北道”,断绝江陵曹仁的后路,所以历史上压根就没有战长沙,而关羽黄忠两人可能都没有见过。
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到,年过中年的黄忠,在荆州依然只是一个没有话语权,随波逐流,郁郁不得志的中低级将领。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和魏延一样迅速的成为刘备的亲信,并随刘备入蜀。
而难得遇到明主,黄忠自然要拼命表现自己。所以在今后的作战中,黄忠表现的格外不要命,《三国志·黄忠传》:
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后又在定军山一战中“推锋必进,劝率士卒”,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因为黄忠在汉中之战上的杰出表现,和决定性的作用,才奠定了他“五虎上将”的定位。
黄忠归顺刘备大概是在209年,而严颜被俘是在213年,前后不过四年,两人的结局为何会这么大呢?
严颜的前半生同样在历史上没有记载,但不同的是,刘备入蜀前,严颜已经官至巴郡太守,是刘璋集团内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华阳国志》记载,在刘璋请刘备入益州的过程中,严颜是极力反对的,并说:
“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意思是独自待在没有出路的山里,却放出老虎来保护自己,其结果自然是反被老虎吃掉。不出其所料,213年,刘备和刘璋决裂,从葭萌关回军攻打刘璋,一路势如破竹。
又为了能加快攻占益州,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溯流而上,准备围攻成都。而诸葛亮等人进军途中,必经的重镇江州,正是是由严颜镇守。《三国志·张飞传》:
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这段是《三国志》中,关于严颜的唯一一段记载。从中可见,严颜反抗刘备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试想一个说出“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的人,又怎么会因为张飞的“义释严颜”,就立刻纳头便拜,誓死效忠的?这是小说里面才有的套路。
但是历史上的张飞,实际是一个粗中有细,有一定谋略的人(或者也有诸葛亮的意见在),对于严颜这种在益州有很大影响力的高级将领,不是说斩就能斩的,尤其是被俘后斩杀,会使其他益州将领加深抵抗的决心。所以张飞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需要注意的是严颜这里的身份是“宾客”。熟悉历史的应该知道,这类“宾客”,大多名为“客”,实为“囚”。所以,历史上严颜的结果,可能就是被软禁起来,好吃好喝的养老,又怎么会有什么建树呢?这也解释了历史上严颜从此之后再无记载。
从黄忠的对比也可以看出,严颜之所以后来再无建树,总结来说,
一是黄忠当时只是刘表帐下不得志的中低级将领,所以刘备可以放心的收为己用,甚至重用。但是严颜是刘璋集团内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在益州已经有很大的利益关系,甚至可以说是自己的势力集团,刘备不可能放心委以重任的。
二是,黄忠是跟着老板一起投降的,和刘备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从心理上更好拉拢。而严颜是战败被俘,并且已经表现了“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的决心,如果你是老板,虽然会尊重,但还敢用这种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