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的道理,实践也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手底下见真章,说得通俗点,就是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所以韩信是不是人才,只要让他去实践一下就知道了,但问题是,萧何在韩信没有实践之前,就断定了韩信是人才,那么韩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呢?

其实萧何发现韩信是个人才,并且是一个国士无双的人才,与现代的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的过程非常相似,萧何判断韩信是个难得人才可以分为三个过程:一看,二交谈,三试探。

萧何不是第一个发现韩信是人才的人,韩信的第一个伯乐其实是刘邦的车夫夏侯婴,当怀才不遇的韩信因为在项羽那里得不到重用时,韩信因此在刘邦被封为汉中王时投靠了刘邦。

请注意这个细节,韩信是在刘邦被封为汉中王,从关中进入汉中时,投靠刘邦的,要知道刘邦当时的情况是因为要到汉中的封地去,蜀地在当时地处偏远,人迹罕至,当时绝大部分刘邦手下的人都在逃离刘邦有,然后韩信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却在这个时候投靠刘邦,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对韩信的行动产生怀疑。

怀疑就会有好奇,韩信虽然投靠了刘邦,但是现在还没有人发现韩信是个人才,只不过在刘邦的军中担任一个接待宾客的小官吏,结果因为犯了法要被处斩,而当时的监斩官就是刘邦的御用车夫夏侯婴。

轮到斩韩信时,韩信就表现得与众不同,当着夏侯婴的面大喊了一句:汉王不是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

在处斩的时候,韩信说出了这句话,可是相当例外的,然后夏侯婴大概也是感到奇怪,所以就打量了韩信了一番,请注意这个细节,夏侯婴是仔细地打量了韩信的外表,发现韩信是一个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的人,于是夏侯婴就与韩信交谈,发现韩信谈吐不凡。

看到没有,夏侯婴对韩信的判断也是一看,二交谈,于是认为韩信是个人才,这是夏侯婴的判断,虽然夏侯婴认定韩信是个人才,但显然与萧何说的国士无双是有差距的,夏侯婴的与韩信的交谈也应该并不深入,毕竟只是刘邦的车夫,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但是夏侯婴还是把韩信推荐给刘邦了,刘邦就把韩信任命为治粟都尉,也就是掌管生产军粮的官员。

韩信因为夏侯婴,不仅免掉了死罪,而且还升了官,这整个过程中,韩信只是通过外表与交谈而获得的,可见外表与交谈在当时,是判定人才的方法之一。

夏侯婴将韩信推荐给刘邦后,刘邦也曾与韩信交谈,但刘邦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所以才封了韩信一个治粟都尉的官员,当然了,也许是刘邦并没有在意,只是碍于夏侯婴的推荐给个面子而已,但刘邦的这个任命却为萧何发现韩信提供了机会。

萧何在当时是丞相,韩信是治粟都尉,治粟都尉管的又是粮食生产,身为丞相的萧何当然也要管粮食生产,于是两人有交集,有了交集,就会打交道,于是就会有交谈,和韩信在工作中处事的一些方式方法。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韩信确实是个人才,因此才会在工作中与交谈中表现得处处不一样和与众不同,萧何是丞相,手下有一帮的官员,谁有能力,谁没能力,萧何非常清楚,萧何在与韩信的打交道过程中,发现了韩信与众不同的才能,韩信能够讲出其他将领讲不出的理论,能够将工作做得比其他官员还要好,这就是才能。

萧何仍然是通过一看,二交谈,三试探的方式来判断韩信的,看,就是看外表,千万不要小看外表,古人就是以相貌取人,韩信不仅长得身材高大,而且是相貌堂堂,试想一个外表非常好的人,在古人眼中就是半个人才了。

第二,就是交谈。韩信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军事上,韩信为了得到重用,当然会一个劲得与萧何讲军事战略理论,而且韩信所讲的,都是萧何从来没有听过的,是萧何手下乃至刘邦整个军中其他将领从来没有讲过的,所以萧何就对刘邦说韩信是国士无双,国士无双的意思就是一国之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至少在刘邦领导的集团中,韩信讲出的军事战略理论是没有任何一个将领有水平说出的,而且韩信针对刘邦目前的困境作出了大量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让萧何看来是非常切实可行的,所以萧何对刘邦说:您如果要东进统一天下,就一定要用韩信,如果只想偏安汉中,就可以不用韩信。

第三,就是试探,萧何与韩信交谈或工作,肯定会出一些难题让韩信来解决,这些难题可能是萧何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但是韩信能提出解决方案,并完美的解决了问题,这就不得不让萧何暗暗称奇了,这真是个国士无双的人才啊!

所以才有了萧何的月下追韩信,萧何干嘛要追韩信啊?还不是为了刘邦的统一大业,萧何明显知道刘邦不可能一辈待在汉中这个地方,萧何为了整个集团的政治利益,所以才把韩信追回来,想着法子让刘邦重用韩信。

萧何把话说得如此之重,刘邦显然也对韩信开始重视起来,刘邦再次与韩信深入交谈,发现韩信确实是个人才,讲的都是一些非常高深的战略问题,刘邦虽然封韩信为大将军,但是心里还是没底,因为打仗可不比其他的,毕竟韩信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如果重用韩信,让韩信率领大军打仗,如果韩信打成了赵括那样,岂不是全军覆没,谁敢说韩信一定赢呢?

所以刘邦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在还定三秦的战争中,刘邦让韩信提供谋略,但是行军打仗和人员布置还是刘邦本人负责,直到彭城之战,都是刘邦负责的,如果彭城之战,刘邦击败了项羽,那么历史上,就没有韩信这号兵仙了,正因为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得惨败,才有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兵仙。

最佳贡献者
2

(萧丞相一看就像个算命先生)

·

·
萧何也是在官场上混的人,见多识广,具有识人之明。

所谓能识人,就在于他没发迹的时候,能清楚他会有成就;在很普通的时候,就清楚他将来会发迹。

现在不仅刘邦知道韩信有本事,甚至世界上,连外国人都知道了韩信有本事。

可当时除了萧何,也就是夏侯婴觉得韩信不一般,但也没看出韩信究竟有多大本事。

不过,萧何也不是神仙,也没看到资料介绍他能掐会算。

那么萧何是如何发现韩信的军事才能的呢?

第一,萧何主管后勤工作,突然有一天,他发觉将士不再吃发霉的粮食,马匹不再吃发霉的草料。

这是件大事,引起了萧何的注意。萧何询问这是怎么回事,下属如实回答说:“看守仓库的韩信,改进了仓库的库门。由一个门口改为两个,一个门口进,一个门口出。先进先出,后进后出。”

萧何一听,就意识到这个韩信不简单,是个人才。你想连丞相之才的萧何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被一个库头轻松就解决了,这是多大的智慧啊。

故事已经发生了两千多年,现在的库管员何止千万。如果没有听过这个故事,有谁会想到去改一下库门,解决这个霉变的问题呢?

许多人看到苹果总是从树上往下掉,都习以为常,以为苹果熟了就会掉,有谁会想到是地球的万有引力在作怪呢?

韩信的改进办法,比不上牛顿定律伟大,但也体现了韩信的非凡之处。

萧何自然会把韩信请来,好好地喝个茶,详细地问个明白。

第二,萧何把韩信追回来之后,再次更加隆重地把韩信推荐给刘邦

从有关史料来看,经过萧何苦口婆心地劝说,刘邦直接拜了韩信为大将军。之后,刘邦问询韩信定邦安国的计策。韩信侃侃而谈,据说与刘邦谈了三天三夜。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就是普通人所说的相见恨晚。从此之后,对韩信言听计从。

韩信跟刘邦的交流,无非是为刘邦制定了东征项羽以夺取天下的方略。

且不要去管他究竟是啥样的规划,先来说一下韩信为何跑了,萧何为啥要追吧。

试想一下,萧何将来是要做丞相的人,做事不可能太毛糙。刘邦日理万机,屁股底下整天着火,哪有功夫听别人闲叨叨。不要说韩信,就是萧何也没有可能整天陪着刘邦聊天。刘邦没兴趣听,萧何说了也没用,何况刘邦就不给萧何时间唠叨。

萧何也不会不了解韩信,就三番五次地跟刘邦说韩信多大本事。

在豹眼看来,在韩信逃走之前,韩信一定是与萧何做过深入的交流,一定会把整个战略规划全部告诉过萧何。

韩信也清楚,如果萧何都不能理解而且能把他的建议上报给刘邦,引起刘邦的重视,他就再也没有机会啦。

萧何了解了韩信的战略规划,深知对于刘邦未来的发展具有何等意义,也意识到韩信具有如何的智慧。

或许萧何听懂了,但跟刘邦说不明白;也或许刘邦根本就没有认真听萧何来唠叨一个小库头的故事。这恐怕是刘邦没有重视韩信的原因所在。

等到韩信跑了,萧何也跟着跑了,据说夏侯婴也曾经去追过韩信。而且萧何、夏侯婴一起对韩信许诺,如果刘邦不听韩信的,三人一起逃走。

这样,韩信才回来。刘邦得知了真相,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也是半信半疑。他不相信韩信,但他相信萧何,相信夏侯婴。

在豹眼看来,识人之明,不是相面算卦,看一眼就知道前程。

只要有足够的智慧,有相当的阅历,通过交流、判断,对一个的能力、所表达的理念、理想抱负是可以做出正确预判的。

如果刘邦当了皇帝,萧何才明白韩信是大将之才,那还是萧何吗?

(脸大肚肥,韩大将军一看就像肚子里有货)

3

题主这个问题要问的学问太高深了。为什么?因为它涉及到"帝王术"的部分学问,其中包含识人,知人,选人,用人之道。这种学问无人能教,无人可教,一般无师自通。平常说的这人"眼光很毒",看什么人都八九不离十,大概就是这意思。

萧何就属于这一种人,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大毒人"。

这种识人学问史书文化作品都找不到标准答案,都是通过个人生活工作经验日积月累起来的。这类人有一种特殊能力,就是"知人善用"。孙中山先生不满清朝黑暗统治,说革命后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圣人孔子则有"因材施教"的名言和实践。噫,这其实谈何容易啊。

“人尽其才",是美好的愿望。才有各种各样的才,有通才,专才,大才,中才,小才,真才,假才,真真假假才之分,很难十拿九稳,再厉害的人难免也会有看走眼的。举几例你听听。

三国时马谡,刘备临死前对孔明说,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后孔明用他守街亭,果然大败而被处死。这并非说马谡无才,马谡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刘备才会关注他,孔明才会爱惜他,可惜用错了地方,使他抱憾青史。最大原因是马谡虽然有才,但没有实战锻炼过,一下子就放到街亭这风口浪尖上恶战,一败涂地,可惜了。这并非说刘备识才而孔明不识才,刘备若那么识才,为何孔明之前,刘备身边却无才可用?孔明若不识才,为何培养的羌维却成了名将?这是典型的厉害人也偶尔看走了眼。

再举一例。汉朝名将霍去病,壮志名言是"匈奴未灭,无以家为"。舅舅是西汉名将卫青,自己没打过什么仗,汉武帝却慧眼识英才,20岁左右的小伙子,汉武帝却发现其是军事天才,因此大胆提拔任用。霍去病率领的西汉军队,"独孤一剑"千里奔袭大草原,如入无人之境,打得匈奴人胆战心惊,一败涂地。少年得志,人尽其才,比他舅舅卫青还牛逼。这就是汉武帝的识人用人的大智慧,堪称"神眼"。

接下来说萧何。刘邦夺天下后,论功行赏,定萧何为第一功臣(注意,史上牛逼哄哄的张良,韩信排不上第一功臣荣耀)。众将不服,刘邦说,你们这些兔崽子,虽然能征惯战,厉害得很,有一比,比什么?你们是猎狗。萧何呢?那是统领猎狗的猎人,都是人指挥狗,难道有狗指挥人的?所以你们是"功狗",萧何是"功人",众将听刘邦瞎扯了一番"功狗功人"高论,觉得有理呀有理,才心服口服。

可见萧何有多厉害!

题主本题是说萧何月下追韩信,然后全力荐韩信,他凭什么知道韩信军事能力强?在我看来其实这是小题大作了。韩信区区一只"功狗",萧何看不准他,那就不是萧何了。萧何最大的能力是看准了刘邦能成事。刘邦是什么人?年轻时不务正业,"流氓"一个,到处骗吃混喝,父亲刘太公都嫌弃他,常言说知子莫若父。但偏偏萧何就独俱慧眼,当时萧何是县吏,对刘邦好的不得了,处处关照他,帮助他,刘邦起义后,跟随刘邦出生入死,"从一而终“,把全家全族的性命都押在刘邦身上,一直到刘邦当上皇帝,自己成了丞相。这是何等的大赌注!何等的慧眼识英雄能力。

其实萧何这种识人能力,我确实无从得知。否则,我不也成了大能人?哪有时间在这里啰哩啰嗦个鸟!

谢谢!

4

这个问题,如果我说,一个人的能力高低,适合做什么工作,别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你信吗?这你还别不信,这个还真的是现实存在的。

有句话,是金子肯定会发光的。可是这金子要到有光亮的地方才能发光。所以,古人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这不是千里马的事,也不是伯乐的事,而是时势使然。在不需要千里马的时代、团队,伯乐也不会存在于这个时代和团队中。

韩信确实有才,但在当时,他背负胯下之辱的骂名,在项羽的阵营中,虽然也有钟离昧这样的朋友,但是,他入不了项羽的法眼。项羽的性格,叱咤风云,对韩信这样的蒙受屈辱的人不能理解,只能认为韩信胆怯。如果韩信当时杀了那个混混,亡命天涯,可能项羽还会高看韩信一眼。

项羽本人又是当时的当世猛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连秦军主力都被他一举歼灭。韩信虽然为项羽出谋划策,对于项羽来说,根本就不需要。面对一群弱者,还要花费心思去用计,简直是可笑至极。

因此,项羽既看不起韩信,又不需要他的谋略,那么韩信当然在项羽那里得不到重用。因为道不同不向与谋,韩信投奔了刘邦。

但是,在一开始,韩信在刘邦的阵营也没有得到重用。最终,只是有两个他命中的贵人,夏侯婴和萧何,他才得到了重用。

韩信和夏侯婴的见面有着戏剧性。韩信因为触犯军法在刑场临杀头前,不甘的大喊一声,“汉王不想得到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杀壮士!”这一声吼,让夏侯婴对韩信刮目相看,他跟韩信交谈后,放了韩信,并第一次向刘邦推荐了韩信。

试问一声,在当时和韩信一起被杀头的几个人,谁能够像韩信这样高喊一声?就这一声喊,就显示出韩信的与众不同。当年在红军的时候,选拔基础干部时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只有两条,一是不怕死,二是嗓门大。不怕死能够带领大家冲锋陷阵,嗓门大说明这个人底气足,能说能干。韩信在刑场上临危不惧,恰恰符合了这两条,说明他具备了将领的素质。再加上夏侯婴与他的交谈,肯定了他的才能,所以才会放了他并且向刘邦推荐他。

但是,刘邦对韩信并不热心。他当时的处境焦头烂额,根本就没有心情去理会韩信。只是由于夏侯婴的推荐,给了韩信一个治粟都尉的官职,管管后勤。

这当然不会让韩信满意。不过由于工作的原因,韩信和萧何经常见面,韩信因而向萧何多次进言,萧何通过和韩信的接触,认识到韩信是“国士无双”。后来韩信等待了一段时间,看自己的职务没有动静,便离开了刘邦阵营。

萧何听说韩信走了,连刘邦都没有报告就去追赶。以致当时有人报告刘邦说萧何逃亡了。刘邦当时大怒,如失左右手。一两天后萧何带着韩信回来,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登坛拜大将的佳话。

如果我们真的推敲这段历史,就会感觉有一丝疑惑。那就是,这出月下追韩信的喜剧,是不是萧何和韩信一起演的双簧。不过时代久远,我们就不再深究了。

那么,韩信过去在项羽阵营并没有出彩的地方,萧何为什么就敢推荐他当大将呢?我想,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夏侯婴的推荐。

夏侯婴在刑场上释放韩信,并且向刘邦推荐他,这无形中为韩信平添了一圈光环。在刘邦的军中,韩信肯定也成为了新闻人物。

只是夏侯婴在刘邦眼里,人微言轻,所以没有接受夏侯婴的推荐,给了韩信一个小官算是敷衍一下。不过夏侯婴肯定也会向其他人推荐韩信,这里面就一定会包括韩信的顶头上司萧何。

有了夏侯婴的推荐,萧何当然要对韩信高看一眼。这种先入为主的信息,为韩信在萧何那里留下好印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己的观察。

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虽然有了夏侯婴的先入为主的举荐,萧何还要对韩信进行一番考察。韩信的出身,为人处事是很符合刘备集团的作风的。这一点,使得萧何对韩信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萧何和韩信又经过了几番谈话,这让萧何肯定了韩信的才能。有人说,经过几次谈话就能够确定一个人的前途,是不是草率了?

如果我跟你说,很多人的前途只是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就改变了,你信不信?要了解一个人,见面的头一个印象起关键性作用,这种感觉,是综合性的表现。然后通过他的言谈举止,通过他的为人处事,就能够对他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评价。随后,你就会对这个人的前途做出判断。

韩信和萧何交谈,他说的策略,他的见识、才华,让萧何惊艳,萧何这才对韩信有了“国士无双”的评价。但只有刘邦的阵营才会有萧何,只有萧何才能认识韩信。如果在项羽阵营中,韩信到死也就是一个胆小鬼。因此,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会对这个人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三、刘邦阵营没有其他的选择。

说句老实话,刘邦和萧何心里也明白,自己没有其他的选择。在当时的刘邦的阵营里,确确实实缺乏善战的大将。不用说对抗项羽,连项羽派来堵住刘邦北进关中的章邯都没人打得过。

因此,刘邦才只好老老实实的呆在蜀中。萧何也一直在寻找这方面的军事人才,来打破僵局,谋求发展。当发现韩信后,不管韩信的才干如何,他最起码要比现有的将领强。在没有其他的选择下,萧何向刘邦推荐了韩信。

选择大将是一个有一定风险的事情。比如楚怀王选择只会高谈阔论的宋义,断送了自己的江山和生命。可是,刘邦在这种境地下,已经别无选择。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也就没有可害怕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萧何的推荐让刘邦赌上了一把。失败了,也不过据蜀地自守,成功了,得到的就是天下。所以,韩信虽然没有打过什么仗,萧何也敢推荐他,刘邦也敢任用他。

结语:

我们从萧何推荐韩信这件事,能够得出个结论,那就是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你如果不学无术,如果没有大志,即便是给你机会也抓不住。

而且,环境是制约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韩信贪恋项羽处的安宁,留恋那点官位,他就不会有机会,在刘邦这里得到任用。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至关重要。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5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家喻户晓。韩信不被刘邦重用,一怒之下,离职而去,萧何唯恐失去这位帅才,来不及向刘邦请示,就跨马而上追回韩信。萧何追韩信时,刘邦不知隐情,还以为萧何离他而去,气得一蹦而起,差点儿精神失常。

韩信的军事才华事实已证明,人尽皆知,萧何的追回韩信无疑是明智的。但有人很好奇,韩信投奔刘邦前,不过是项羽手下的执戟郎,并无统兵作战的经验,而萧何本人是文臣,军事才能也不突出,他如何知道韩信是难得一遇的帅才?

有人说,萧何采取的排除法。他虽然不清楚韩信的能耐,但清楚刘邦手下将领的本事,因为他和这些将领是光屁股长大的兄弟。萧何深知,这些将领均不是统帅之才,都不可用来统帅三军,那么只有推荐刘邦重用韩信。如此说来,萧何在蒙?

显然,这于情于理都不符。如果萧何不了解韩信,万一韩信连刘邦手下将领也远远不如呢?他为何要冒这么大风险推荐韩信?如果萧何只是在蒙,蒙谁不是蒙,韩信离开时何不让他离开,何必心急火燎地追回韩信?刘邦军中唯独不缺人,没有韩信可蒙,还可以蒙其他人。

也有人说,韩信在项羽麾下的职场经历,让萧何非常看重。可是,正如前文所说,韩信在项羽麾下并无统兵作战的经验,只是一个执戟的侍卫,有何经验可借鉴?说得难听点,韩信不过项羽军中一个普普通通的保安,一个保安的经验有何可贵?项羽军中的保安可不仅韩信一人,如果保安经验可贵,萧何恐怕得把腿跑断。

其实,萧何知道韩信才能的原因没那么复杂,因为有人告诉他。此人是一员大将,而且是刘邦的心腹,他正是后来的滕公夏侯婴。

话说,韩信投奔刘邦后,有次不幸犯罪,按律当斩。临刑前,夏侯婴恰好路过,韩信乘机大呼:“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闻声而望,见韩信气宇轩扬,认为不是常人,便下令将他释放。

此后,他多次与韩信交谈,发现韩信谈吐不凡,才华横溢,于是向刘邦推荐。可惜刘邦没有并没有重用。夏侯婴只好采取迂回战术,向萧何推荐韩信。

萧何当时虽不了解韩信,但他了解夏侯婴,夏侯婴是刘邦麾下一员猛将,他对军事人才的点评可信度是颇高的。连夏侯婴也折服的人,想必不是凡人。于是,萧何决定接见韩信,并多次与他交谈。萧何虽然不善军事,但从韩信的言谈举止中不难发现,韩信确实非等闲之辈。

如果让萧何独自一人发掘韩信的才华,他未必能够办到。但夏侯婴已告诉他结论,萧何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与韩信交谈进行判断,最终确定了夏侯婴的结论。所以,他宁愿被刘邦误会,也要急着追回韩信。

6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韩信在投靠刘邦之前,虽然在项羽军中当执戟郎中,但从没真正带兵打过仗,那么在韩信背楚投汉时,萧何怎么知道韩信有将帅之才的?萧何能未卜先知,还是萧何有一双慧眼能看出韩信的才能?
有关韩信和萧何的典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萧何月下追韩信,挽留住了韩信,并让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加以重用。还有一件事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以说韩信一生的成就和死亡,都与萧何有着重大的联系


韩信从未打过仗 但韩信自小就熟读兵书 并从战争中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

韩信自幼家贫,双亲早逝,靠着大哥大嫂来生活,韩信自己也不劳作,经常饿肚子,曾受到漂母的一饭之恩,但韩信从小爱读书,喜欢研究兵法。后来立志从军,先投靠项梁,项梁被章邯击败身亡后,归于项羽。可以说在项羽在接掌项家军的大权后,项羽对秦朝的每一次战斗,最著名的巨鹿之战,韩信是参与的,项羽的破釜沉舟,以一当百的决心和策略,韩信从中学到了不少。


在项羽军中的几年时间,韩信的官位不过郎中,是个守卫营门的执戟郎,韩信曾多次向项羽提出灭秦的一些策略和规划,但项羽有自己的谋略,对韩信所提出的建议都不予采纳。

韩信从每一次的战斗总结出项羽和章邯的优缺点,加之与所学的兵法知识所结合,从而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行军打仗方法和策略。韩信并不是个死读兵书的人,而是能将理论结合实践的优秀的军事家,韩信与张良整理前人的兵书,著有兵法三篇传于后世。


韩信与萧何的交集 萧何能看出韩信是个军事天才 汉王要夺取天下是离不开这个“国士无双”的韩信

韩信在项羽处得不到重用,于是逃亡入蜀投奔刘邦,一开始到蜀后当了连敖,就是接待宾客的这么一个官名,后来因犯法被连坐,待到问斩时,韩信大呼“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成功吸引了滕公夏侯婴的主意,夏侯婴仔细看韩信的外表,相貌堂堂,又很惊讶韩信所说的,于是释放了韩信,并与之交谈,觉得韩信是个人才,并向刘邦推荐了,但刘邦觉得韩信并没有啥出奇的地方,给了一个治粟都尉的官职。韩信事业的第一个贵人就是夏侯婴。

韩信在管理粮草的时候,与当时的丞相萧何多有打交道,萧何对韩信表示很稀奇,也曾多次向刘邦举荐,希望刘邦能重用,但刘邦始终没有对韩信重视。

直到有一天韩信觉得自己在萧何和夏侯婴的举荐下还是没有得到重用,就有了离开刘邦的想法,于是趁着众人不愿待在蜀中的时候,随众人一起逃亡,萧何听闻韩信跑了,急急忙忙去追,并苦苦相劝好说歹说把韩信追回来了。这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其实从萧何追回韩信与刘邦的一席话可以得知,萧何其实早就知道韩信卓越的才能,在与韩信打交道的时候,知道韩信必当能帮助刘邦出汉中,打进关中,甚至打败项羽并夺取天下。萧何对刘邦是这样说的: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正所谓千将易得,像韩信这样的太难得到了,韩信被萧何称作为“国士无双”,说明在当时刘邦的阵营中,是无人可以与韩信相比的。

萧何是韩信事业生涯中最最重要的贵人,有了萧何的极力推荐和重视,刘邦才得以对韩信刮目相看,随后刘邦与韩信的交谈中,韩信从谈论项羽的为人和出蜀之后定三秦的策略,刘邦这才非常惊讶和佩服韩信的才能,对韩信表示相见恨晚的意思,于是筑坛拜韩信为大将。

结语:韩信在遇到夏侯婴和萧何之前,刘邦阵营的人都是对韩信有所了解的,韩信有过胯下之辱,在项羽手下当过执戟郎。萧何和夏侯婴一直在暗中考察韩信,并与韩信讨论军国大事和谋略,在多次的交谈中得知韩信就是刘邦阵营里所需要的大将军,能帮助刘邦成就大业的。

不得不说萧何的确有一双慧眼,挖掘出了韩信这样一个军事天才,所谓的一开始的连敖到治粟都尉再到月下追韩信,我个人感觉更像是为了引起刘邦的重视,萧何与夏侯婴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只是当事人韩信不知道,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一是确信了韩信的才能,二是成功的把韩信推荐给了刘邦,并引起了刘邦的重视和大用。韩信也不负众望,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能,帮助刘备打进了关中,灭了个诸侯国,击败了项羽,成就了刘邦,也成就韩信自己。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 喜欢我写的请多多支持,也非常期待您的关注!!!

7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句大道理。一是:有才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总能看出来。二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夏侯婴举荐韩信给刘邦后,刘邦为什么安排韩信当一个管粮道的小官?大家不觉得奇怪吗?

我敢说萧何其实一直都是知道韩信的,也一直在考察他。我们来分析韩信的遭遇就知道了。

我们知道,韩信本来投靠的是项羽的阵营,但他多次向项羽提建议却不被采纳,深感失望后,韩信便离开了项羽去投靠了刘邦的阵营。来到刘邦这也是不招待见,还被一件案子牵连要被处斩了。行刑前,轮到韩信时,韩信抓住机会朝监斩官夏侯婴大叫到:主上不是想要得到天下吗?为何要杀壮士?夏侯婴一听这种霸气不凡的话,再观察此人仪表不俗,气宇轩昂、且临危不乱。古话说得好”相由心生“,一个人内心的气质,是会在一举一动中体现出来的。所以夏侯婴认定了韩信是个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从刑场上把他救下来,举荐给了刘邦。

夏侯婴何许人也?那可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跟随刘邦起兵反秦,屡建战功,赐爵昭平侯。刘邦称帝后,封为汝阴侯,协助诛除臧荼、韩王信、陈豨、英布等异姓王侯,忠心耿耿。

夏侯婴举荐韩信给刘邦后,刘邦为什么安排韩信当一个管粮道的小官?大家不觉得奇怪吗?夏侯婴是武将,韩信又是个士兵,武将推荐的士兵,刘邦不安排他去杀敌立功,反而安排到萧何手下当一名粮道管,我敢说这肯定是萧何一手策划的。

因为夏侯婴和萧何都是刘邦的老乡,他俩还是挚友,他也深知刘邦虽然将才有不少,但却缺少帅才。他发现了一个这样的人才不可能不和萧何说。于是他们俩一商量,决定让刘邦安排韩信到萧何手下干事,萧何想亲自来验验这位人才的成色,看他到底是真才实学,还是夸夸其谈。这样上面的问题就能说的通了。

萧何大家都知道,眼光独到,看人的眼光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肯定萧何会经常找时任治粟都尉的韩信主动交谈,在交谈中他惊奇地发现韩信胆识过人、智慧超群,对《孙子兵法》等兵法是如数家珍,并且心中也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远大抱负。

光考察课本知识,肯定不够,还得考察实际能力,所以萧何不可能不与韩信交流关于刘邦被困关中的问题,韩信也肯定向萧何提出过"明出子午,暗度陈仓"的反攻计划。这让萧何完全折服于韩信过人的军事见解,认为韩信是一位真正懂得战略战术、能够担当军事统帅的人才,萧何是佩服不已。

这就有了萧何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韩信,可是刘邦并没有听。直到韩信负气出走,萧何月下追韩信,才有了萧何说动刘邦登坛拜将的故事。

8

我想说:萧何还真知道!

韩信在楚汉相争时期表现非常抢眼,甚至牛叉的不像人。仔细看同时期的人物,项羽、刘邦、曹参、萧何、张良等,都是有迹可循,或者通过一步步学习才变的强壮,唯独韩信是一步登天,一鸣惊人。

很多人都会怀疑,韩信师从何人?哪个将门之后?又是哪里学的兵法?我想说我也不知道,司马迁也没有交代清楚,只有一句:“韩信者,淮阴人也。”就确定了韩信的身份证明,然后这个穷小子郁郁不得志,干啥啥不行。

韩信就背着大宝剑四处混饭,各种被人嫌弃,亭长看不起,洗衣服的老大娘也鄙视。最过分的是屠夫看不惯他装13,让韩信钻他的裤裆,韩信还真能忍,钻他一回又何妨?结果成了全县人的笑柄。

谁会认为这么一个厚脸皮是天生将才?我相信吃瓜的群众看到这里也会竖起中指比划。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不缺乏天才,只是缺乏发现天才的眼睛,看完你就会发现这句话是我编的,但不是没有道理。

韩信为了追求理想就去当兵,结果当了项羽的私人保镖,后来又成了刘邦的逃兵。两大王者都没有发现韩信厉害,为什么萧何唯独萧何能发现韩信的特别?这里再说一句名言,这句是真的:成功绝非偶然,实力铸就辉煌!

我给大家揭开“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谜底,其实很简单:

  • 第一,萧何的特殊身份。萧何:“为沛主吏掾”是沛县的小吏,基层公务员。他常年从事人事关系、户口普查、档案处理等工作,让萧何在识人方面非常敏感,眼光毒辣,当初沛县起事,就是萧何先发现刘邦这位流氓头子很不简单,决定誓死追寻。
  • 第二,一场关键的茶话会。韩信眼看着在刘邦那待着没有出头之日准备逃跑,结果被抓。在生死存亡之际,扯着嗓子唬住夏侯婴,夏侯婴就推荐给刘邦,结果刘邦觉得他是卖狗皮膏药的。而萧何觉得好奇,叫过去韩信聊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畅所欲言后,萧何才明白韩信是个真天才。
然后,萧何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这才有了韩信封候拜将、大放异彩的机遇!韩信的发迹验证了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的至理。但是萧何才是他一生的贵人,同时也是灾星,韩信也没有想到最后是萧何害死他,早知道还不如当了逃兵!

9

韩信到底有没有将才,说实话萧何也不确定。但是,萧何能够确定的是,韩信是他见过所有人中,最有军事才能的一个人。

要知道萧何是有识人之才的,在萧何没有跟随刘邦之前,他一直都是在沛县当县长的秘书,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政绩一直都是全郡第一,朝廷一直想让他去当官,只不过都被他推辞了。

可以说萧何接触的人有有很多的,在和大量的人接触之后,他能够识别出哪些人是人才,哪些人不是人才。

否则,他也不会跟随刘邦了。他确信刘邦就是能够成就霸业的人,他也相信韩信是带领刘邦成就霸业的人。

本来萧何在刚接触韩信的时候,他就确信韩信是人才了。

所以,他就把韩信给推荐给了刘邦。

不过在萧何推荐韩信给刘邦之前,夏侯婴已经把韩信的事情给刘邦说了。刘邦就意思意思给韩信提拔了两级。

提拔两级韩信当然不愿意了,他要当的是大将军。所以,韩信又找到了萧何,让萧何给刘邦说一下,提拔自己当大将军。

就在这个时候,萧何又给刘邦来推荐韩信了。

刘邦觉得韩信太狮子大开口了,前两天刚提拔了他,现在他又要让提拔。所以,刘邦就没有同意。

韩信看到萧何并没有给他带来升职,韩信就对刘邦失望了。

所以,他也要逃走了,刘邦既然不赏识自己,自己再去投奔一个赏识自己的人吧。

韩信一走,萧何第一个知道了。

所以,萧何来不及通知刘邦,他就去追韩信去了。这也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萧何去追韩信,刘邦听说萧何也跑了,他吓了一条。萧何可是他的军师呀,萧何这么重要的人跑了,那还怎么争夺天下。

可是,不久之后萧何又回来了,而且身边还带了一个人。

刘邦见了萧何问他,听说你萧何也跑了,为何又回来了?

萧何说自己没有跑,而是去追韩信去了。

刘邦这才意识到,韩信可能真的很重要是一个人才,否则萧何不可能这样捧他。同时,萧何告诉刘邦,你若是想要得到天下,你就必须要用韩信。

但是,你若是想在关中待着,那么你就可以放韩信走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开始重视韩信的。

刘邦按照萧何的意思,把韩信封为了大将军。在刘邦和韩信谈话的过程中,韩信给他分析了一下天下大势。

刘邦这才觉得韩信是一个人才,给韩信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后,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战,带领刘邦杀出了汉中,占领了关中。

之后,才有了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打败了项羽,取得了江山的。

10

韩信是江苏射阳淮阴人,“汉初三杰”之一,“兵仙”,兵家四圣之一。少年时候贫寒,饭都没得吃,靠洗衣服的漂母周济过。整天背个破剑在乡里晃荡,被恶少遭以“胯下之辱”。

秦末义军纷起,韩信开始的时候投奔项羽,屡次献策给项羽,都没有被采纳,韩信于是离开了项羽,投奔刘邦去了。

刘邦开始的时候也没有重用他,只给了一个小官,后来韩信犯错,差点被斩了,还是夏侯婴救了他。并且推荐他做了治粟都尉,就是管理粮仓的官员。因为萧何负责内政粮草后勤,于是萧何跟韩信有了接触。

当时萧何因为管理粮草而发愁,特别是阴雨天,粮食容易发霉。韩信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办法给萧何,就是前面进,后面出。用现代的话来管理仓库就是先进先出的意思。这样很好的解决了粮草的问题,于是萧何认为韩信很有能力。

萧何与韩信多次接触之后,非常认同韩信的才能。正准备向刘邦重点推荐韩信,但是韩信还没等萧何推荐,就逃亡了。于是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当时军中很多军官逃亡,刘邦问萧何为什么不追别人,偏偏追韩信呢?

萧何回答刘邦说:韩信非常有才能,如果你只想做汉中王,就不需要韩信,如果你要统一天下,非韩信不可,而且要让韩信做统兵大将,让他帮你征战。因为萧何的力荐,刘邦于是登坛拜将,封韩信为统兵大将。

韩信领兵之后,不负刘邦厚望,统帅兵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垓下十面埋伏全歼楚军,逼的项羽自刎而亡,韩信用兵以来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这一路简直就是开挂的节奏呀。后世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也为后世津津乐道。

那么开始的时候,韩信并没有领兵的经历,萧何为何断定韩信就是统帅之才呢?这其实跟春秋战国秦汉之际用人的方略有关,那时候,人才没有固定的选拔模式,也没有科举,主要靠推荐,或者自荐。

我们看到春秋战国都是某某学成之后,找个君王畅谈一番,如果满意,就封大官,授予大夫或者将军。并不看资历,比如典型的赵括纸上谈兵,赵王认为赵括高谈阔论,非常有才华,结果取代廉颇为赵将,长平之战五六十万赵军覆灭,其中40万被白起活埋。这是一个最经典的失败案例。

而成功的案例也不少,比如吴起,开始在鲁国,鲁王听说他的才能,于是有了“吴起杀妻求将”,成了吴起的开山之战。有了声名之后,在魏国,在楚国都轻松获得显官了。

《大秦帝国》里面的商鞅也是跟秦孝公数番谈话之后,获得秦孝公的鼎力支持,开始变法,让秦国逐步强盛的,而商鞅来秦国之前只是魏国的一个小吏而已,并没有什么显赫的资历。

但孔老夫子显然口才就不行,周游列国,愣是没有一个国君给他一个丞相当当。最后只能回去教书育人了。

总之,那个时代的用人模式有点“赌”的味道,非常幸运的是,刘邦萧何赌赢了,拜了“兵仙”为将,开启了大汉四百余年的江山。也证明萧何看人的眼光还是非常准的,如果像赵孝成王一样,弄了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那就悲剧了。

而四百多年后,也有一个流传千古的诸葛丞相,眼光就不行,明显跟刘备不是一个档次的,刘备死前警告过诸葛亮说马谡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不听,用了马谡做大将守街亭。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诸葛悲剧了,挥泪斩马谡,自己也自贬三级。北伐大业从此也变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死磕行为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信因为有萧何这个伯乐的力荐,而名扬天下,彪炳史册。然则“成也萧何败萧何”,最后韩信也因信任萧何,而被萧何骗进长乐宫,为吕后棒杀。也让后人唏嘘不已。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关注萧子北,为你带来更多精彩的历史人物小故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