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冷兵器时代,有十八般兵器,会武的人常常选一件趁手的兵器。 “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十八种兵器。 十八般兵器分别是: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

“十八般武艺”在古代反映了当时的作战工具的多样。而现在则理解为多种武器或多种技能。

我们知道在古代战场上,大刀,长枪,弓箭是比较常见的兵器,而锤,槊,鞭这些却是不常见的兵器。而“独脚铜人槊”则属于槊这种兵器里更加不太常见的兵器。



“独脚铜人槊”的样子如下,它的形状像一个只有一条腿的娃娃,娃娃的头部是由铜打造,是“独脚铜人娃娃槊”的核心部位,也是这个武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靠它来击打对方。“独脚铜人娃娃槊”的头部以下是双手,交叉于胸前,然后是单腿,一直延伸挺长,同时也是兵器的手杆。

“独脚铜人槊”在古代历史上真正使用的人应该不多,我们对它的了解是通过读梁羽生小说。这个武器非常沉重,所以不是力气非常大的人,根本不能使用。

在小说中,使用“独脚铜人槊”的人有韩维、完颜鉴手下第一大力士、北宫横、“关东铁汉”铁大鼎、钟无霸、厉抗天、哈萨克武士哈川、六合帮的一个大头目、英雄大会上的不知名军官等。



那么,在古代战场上,有使用“独脚铜人槊”作兵器的人吗?可能是有的,但是由于不是知名的人,所以使用者具体是谁也没有流传下来。因为作为十八般武器中的一种,肯定是有市场的,如果没有的话,也不会把它列入十八般武器中。

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在《罗通扫北》的勇士NO.1铁雷八宝,就是使用的这个“独脚铜人槊”。“独脚铜人槊”最大的威胁就是能把对方的武器给“报销”。铁雷八宝在与罗通交战的过程中,“独脚铜人槊”大显威力,把罗通的枪直接打成两段。

后来,眼看罗通有难,随时都有可能被击败,甚至被打伤的过程中,罗通之兄弟罗仁策马赶到。罗仁飞锤显威力,“独脚铜人槊”没了优势,铁雷八宝最终被打败!



“独脚铜人槊”是槊的一种,而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槊分为马槊和步槊,是在汉末时期兴起的,三国时期的张飞和关羽就用过马槊,张飞的丈八蛇矛就是马槊的一种。

古代战场上,槊不孤单,经常一人一手拿槊,一手拿短刀,二者配合使用,威力更大。后来,骑在马背上作战时,槊通常与弓箭并存,一人拿着这两种工具,协同作战。

但是在古代战场上,用“独脚铜人槊”的人并不多。一是这种兵器比较沉,需要力大无穷的人使用。二是它最大的作用能够把对方的武器给击坏。但是步不如刀枪,对人造成的伤害力大。



由于“独脚铜人槊”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使用的人不多。但是由于它的特殊性,造型也比较有意思,所以被武侠小说大师所钟爱。在金庸的小说《书剑恩仇录》中有如下描写:

滕一雷从背上卸下独脚铜人,纵近身去,向下一压,只听得当的一声猛响,两件兵器都被震了开去。余鱼同和言伯乾手臂发麻,暗暗心惊。滕一雷道:“且莫混战,听兄弟一言。”

由此可见,“独脚铜人槊”真的是威力不小哦。

(文/历史漫谈君·一江月)

最佳贡献者
2

在《罗通扫北》中,罗成的儿子罗通的银缨攒竹梅花枪,可谓所向无敌,唯一在铁雷八宝的“独脚铜人娃娃槊”面前丢了阵。铁雷八宝用“独脚铜人娃娃槊”直接就砸断了罗通的“银缨攒竹梅花枪”。


不过“独脚铜人”绝非是武侠小说家的臆造之物。是古代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的槊。因为《明英烈》里,常玉春的儿子常茂用的是“独脚娃娃槊”。

槊这种兵器在汉唐时期比较流行,并不像小说里那样用来点穴,而是通常用于马战。

项羽就是用的槊;张飞的丈八蛇矛其实就是槊;正史中李世民的凌烟阁功臣大都用的都是马槊;就连乾隆爷的“九龙宝剑”实际上根据剑身和剑柄的比例来看,也是槊的一种。不过唐朝以后槊就逐步消失了。


从战国晚期到唐朝的各种各样的“槊”,发掘过不少,而“独脚铜人槊”的确没有发掘过实物,不过有类似的“狼牙槊”。

除小说之外,“独脚铜人”见载于《少林兵器总谱秘本》,为玄魁法师的兵器,不过不是长兵器,而是短兵器,有点典韦“双戟”的意思。虽然那记录也未必靠谱。


总的来讲,“独脚铜人”这玩意,有可能存在。而小说里几乎都是反面人物在用。所以肯定不是一般人用的,不是一般人用的就基本上不太可能大规模地出现在古代战场上。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3

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题主问:古代战场上,有使用“独脚铜人”作兵器的吗?

针对这个问题实则没有确切答案,因为自古没有记载某位古人使用过这种兵器。若非要执拗答案的话,只能说:或许有!

所谓古代十八般兵器,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所学以及身材、力气等要求,会选择趁手的长短家伙事儿。

古代有种槊,顶端打造成娃娃形状,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独腿铜人”吧。

听过单田芳先生《三侠剑》的朋友或许还记得,其中有个闹海金蛟傻小子孟金龙,天生力大无穷,好赛勇金刚下凡尘,他所使用的兵刃,就是这么个东西,名曰“独腿娃娃槊”。

我有一次逛“鬼市”,有位老者摆摊卖古代兵刃。当然,他卖的那些都是现在人仿造的,并非古代遗留产物。他卖的兵刃除了鬼头大刀(没开刃)之外,还有方便连环铲,钢鞭、铜锏,其中就有个黑不溜秋的独腿娃娃。

没有咱们想象中的大,很“瘦”,腿就是握把,娃娃一手高举头顶,手里攥着个带尖的铁橛子。这玩意儿估摸着就是传说中的独腿娃娃槊了。

跟老者白话半天,他说古代的兵器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影视剧演绎的都是夸大,真正的铜锤他见过(事实上我也见过),那个锤只有梨瓜大小,跟成年人的拳头差不多大,而不是《说岳全传》或《隋唐演义》中岳云、李元霸使用的那种比西瓜还大的锤。真要有那样锤,人根本拎不动,更别提杀敌了。

尽管真正的锤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大,但威力却不容小觑,打在身上管保骨断筋折,比刀剑之类的利器更具备杀伤力。能使用钝器的,都是臂力过人的主儿,并非人人都能耍的起来。

4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古代打仗使用的都是冷兵器,除了弓箭之类的远程武器外,几乎都是近身作战。

因此古代打仗对兵器的要求就非常严格,武器不称手就有可能战死沙场,所以我们在古代战场最常见的武器就是刀,轻便锋利,杀伤力强,近身作战的首选。其次是矛,这种长兵器可以让敌方近不了自己的身,但灵活性稍差一些。

最后来说说,这种武器在古代出现的频率也不低,汉朝至三国这段历史时期的主将使用比较多。槊的特点是重,“力猛之人始能使用”,也正是因为它重,所以它的使用频率不能太高,如果拿着它去冲前线,舞动几下敌人没杀几个,自己先累趴下了。

所以,槊一般是主将使用,因为主将作战的机会不多,更多是在指挥,手持笨重的槊也就成了身份的象征!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说主题——独脚铜人

为什么要先说槊呢?因为很多人认为,独脚铜人就是从槊的造型上改进过来的。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武器。

独脚铜人只在小说中出现,历史资料上没有。最早出现这种武器的是清朝小说《说唐后传》,使用者叫铁雷八宝,小说里对独脚铜人是这样描述的:

“有四尺长,原有头有手,单有一只脚,像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一般,有千斤多重。”

这种武器的造型是小孩模样,重量有千斤,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武器有什么用?砸人,我做个铁锤不是更简单?吓人,古代士兵都是在刀口上生活的人,他们会怕你这个?更离谱的是这重量,一千斤,这是比项羽的“过顶之力”还要厉害,项羽把自己提起来也就二百多斤吧?

《说唐后传》里的独脚铜人太夸张,近代小说倒是相对合理一些。梁羽生写的《武林天骄》里也出现过独脚铜人这种武器,但他写的并没有这么重,只有72斤,这样的重量我相信古代的武将还是可以提起来的。虽然只有70多斤,但砸下去的重量是不止的,小说里说“砸下有千斤之力”。

结束语

综上所术,古代战场上没有人使用过“独脚铜人”,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我们不能把这两种东西强揉到一起。

独脚铜人没有“刃”,没有“尖”,造型古怪重量,灵活性差,这样的武器拿到古代战场上要被对方笑死。

5

“独脚铜人”但看这个名字就让人顿生好奇,实际上它是古代小说里的一种兵器。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独脚铜人槊”。梁羽生《联剑风云录》里就有它的影子。按照小说里对它的描述,它属于十八般兵器里面的槊的一种。这种武器属于重量级武器,多是骑兵使用,步兵光拿着它走路就要累的半死,更不要说再去使用了。


咱们看下“独脚铜人”这种武器,顾名思义,这种兵器的上部有一个很重的铜人。据小说里描述轻的有40斤,重的则有一百多斤,铜人下面用一根铜棍支撑,就像它的一条腿,所以叫独脚铜人,它是在所有武器里最难使用的一种兵器。

这个铜人和真人的形状相似,它被工匠们打造的栩栩如生,臂力弱的人根本玩不转它。而膂力过人的武士抡起来它来则会呼呼生风,打在人身上会粉身碎骨,打在地上则会尘土飞扬,地陷大坑。另外,那个铜人的手指更是神奇,如活人的手一般,会灵活运动,甚至能点对方的穴道,手法灵活,有机关控制,十指并用,能一次点中敌人十处穴位。内功和轻功造诣越深的人,用起来就越得心应手。

独脚铜人一方面可以攻击,另一方面可以防御。它的那条铜质的腿可不是摆设,它也可以当武器使用,一方面可以当打狗棍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当挡箭牌使用。铜质的比较硬,可以护身可以给敌方致命的还击。

小说里有个一条腿的大盗韩维,拿的就是这种武器,只是重量稍轻,这应该和他只有一条腿有关,这个武器对于他来说还可当拐杖使用。

另外爱看小说的朋友应该知道,完颜鉴手下第一大力士、北宫横、“关东铁汉”铁大鼎、钟无霸、厉抗天、哈萨克武士哈川、六合帮的一个大头目等都使用过这种武器。

那么在历史上的古战场是否真的有人使用过独脚铜人呢?

小姐姐讲史说,至今没有可考的证据证明有古人使用过独脚铜人。

但也有古人使用过和它同一类别的武器。考古专家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惊喜发现了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宝贝结构复杂,又笨又重。若不是力大无穷者,恐怕没人会选择这种武器。使用这种武器的人如项羽、李世民的猛将尉迟敬德。

《资治通鉴》:(李)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还有,南北朝高翼的儿子高敖曹、大唐猛将秦琼也善用马槊还有唐末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也常用。

《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以上这些大力士们并无一人使用过独脚铜人这种武器。我们从小说里的描述中可以判断独脚铜人这种武器要比这些大力士们的武器更高级,造价更高,所以能使用它的人也并非一般的乡村野老,而应为社会上层的大力士们,而这些人的社会舆论效应是很大的,如果真有人使用过,就不会在历史上无迹可寻。

另外就算有人使用过独脚铜人,但也是昙花一现。因为槊这种武器的造价普遍高昂,费时、费力、费材料而且合格率低。再说真正的大力士又有几人呢?

综上,独脚铜人只是个传说,它只存在于小说中,仅供大家娱乐不可当真。

6

我们常常看古装片就可以知道,在古代战争中很多常用的兵器,最常用的莫过于刀枪剑斧之类的。此外还有比较少见的鞭锤之类的,当然还有一些非常少见的,但是也有人用的一些武器,其中就有一个叫做独脚铜人。



独脚铜人这种武器的全名叫做独脚铜人娃娃槊,是一种破甲型的武器。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在这种兵器的前端有一个娃娃状的物体由铜浇铸而成,所以重量是相当大的,一般使这种武器必须要力气很大的将领或者士兵才行。当然这种武器使用好了,威力也是相当大的。



这种武器虽然相当的偏门,但还是在历史上出现过,例如评书罗通扫北里面,罗通就碰到过这种武器。里面敌方的第一将领铁雷八宝,他所使用的武器正是文中所提到的独脚铜人娃娃槊。在罗通和铁雷八宝第一次碰面中,铁雷八宝就用独脚铜人娃娃槊将男通的枪给打折了,幸好罗仁赶到,用铁锤最终将铁雷八宝击败,救了罗通一命。



在唐代的时候,当时有很多武将都非常喜欢用槊这种武器,当时的唐军配上槊这种武器可谓是打遍四方。不过一些演义里面往往夸大了将领的能力,因为很多武器的重量实在是太大了,一般的人拿着根本就挥舞不动。在说岳全传里面也提到金国的金兀术,手下有一个大将也是用独脚铜人这种武器,当时可没少让,岳家军吃苦头。




我是平安读历史,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7

相信很多人在影视剧以及连环画中看过一件奇门冷兵器,那就是“独脚铜人”,比如在香港电影《侠骨丹心》里面就有反派手持独脚铜人出场的形象,独脚铜人的出场,一般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最为显著。

一般在艺术作品中的设定里,使用这种武器的都是力大无比的勇士壮汉,这种武器的基本设定是长度多为一米左右,重量多达几十斤左右。

“独脚铜人”,外观奇特,是一件重型打击钝器,外观一般是熟铜铸成的光头裸男形象,其一手往上前伸指,能够夹住宝剑以及砍刀的刀刃劈砍并能捅刺点穴。

一般使用者只要紧紧握住“独脚铜人”的腿部以下一端,用力打砸或者隔档,也可以当成长剑来点刺敌人的要害处。同样在电影《侠骨丹心》里面反派手持独脚铜人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来格挡宝剑的砍削。

虽然武侠小说多处渲染这个奇门冷兵器,但是历史上并没有人使用独脚铜人做武器,因为这种武器其实是非常不适合实战的,因为从实战来讲,独脚铜人体形接近圆柱形,重心在中端,不太利于向对方敌人发力,恐怕使用起来还不如拿个木短棍实用。

试想下,如果在战争上,如果要格挡敌人的攻击,远远不如穿上盔甲然后拿个实体盾牌更实在,如果要是指望去捅刺敌人,还不如直接拿长剑或者匕首,这种武器看似很冷门,但是实际在战场上没有作战能力。

独脚铜人更多的是来源于艺术家的创作和想象,原型应该是来自于佛家的打击钝器金刚杵,外形非常接近矛头,金刚杵上一般雕刻有狰狞的人头,含有愤怒和降伏的意思,用猛兽来增强法力和战斗力。

因此在众多武侠小说中,小说家们借鉴了金刚杵的原型,保留了凶猛的武器属性,保留了金刚杵带有人头的最大特征,以及把金刚杵的杵尖当成了独脚铜人的手持部分,这也许是独脚铜人对金刚杵一个影子的衍射。

因此综上所述,虽然独脚铜人一直被武侠小说渲染为一种奇门冷兵器,但是在现有的历史资料上,并没有历史人物在战场上使用来做兵器。

8

“独脚铜人”的全称叫“独脚铜人槊”。

在武侠小说和传统评书中,经常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来形容一个人武艺高超,而这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而“槊”就是十八般兵器之一。

说起来,独脚铜人槊虽然只是梁羽生笔下人物使用的兵器,但在历史上,确实有人用作为兵器。槊是一种重型的骑兵武器,它的形状类似于红缨枪、斧头等攻击武器,其历史非常久远,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时期。

例如,考古学家曾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发现了东汉早期的槊。而槊在魏晋时期和隋唐时期的战场上尤为盛行,但在宋之后却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在古代战场上确实有人用槊当兵器,但严格意义上讲,这种槊不是题主所说的“独脚铜人槊”。

古人使用的槊,主要是马槊,马槊主要是重装骑兵使用的兵器,长度在四米左右,所以如果不经过训练,在奔驰颠簸的马背上,使用马槊很容易出现破绽,进而丢失性命。

除了马槊,还有步槊和杂槊。步槊主要是南北朝时期一种对付步兵的长柄武器,而杂槊只是一种统称,在古代,人们习惯性将一些形状和使用方法稀奇古怪的兵器称为杂槊。

历史上使用“槊”的名人也不少,例如: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将尉迟恭,就擅长使用马槊,还因此受到李世民的赞誉:

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资治通鉴》

还有秦琼、程知节(程咬金)、李存孝等历史上非常出名的猛将都擅长使用马槊。

总的来说,独脚铜人槊只是槊的一种,而独脚铜人槊只出现于一些武侠小说中,不过槊在历史上却是真实存在的,作为一种兵器经常出现于汉朝之后、宋朝之前的战场上。

9

感谢问答,在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时代,兵器对于一个武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一个武将的第二生命。大家都知道曹操宛城之战时,猛将典韦因丢失兵器而最终寡不敌众被杀身亡。在古代有力量型的武将使用重型兵器,有技术型的武将使用轻兵器。而独脚铜人槊就是重型兵器的代表,非万人敌之武将不能使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位独特的武将和他独特的兵器。


独脚铜人全名叫做“独脚铜人槊” 是十八般兵器中槊的一种,因仿人型而留一脚作为槊柄称为“独脚铜人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使用这种特殊的兵器,只因“独脚铜人槊”重大而笨拙,一般力量型的武将根本无法舞动,即使能舞动在凶险异常的战场上也无法入使臂膀的灵活使用。据史料考证在战国末年就曾有一位特殊武将,使用的兵器就是“独脚铜人槊”。他就是秦国秦始皇的战将阮翁仲。

翁仲姓阮,越南族人,为秦始皇大将,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在统一六国中立下汗马功劳,死后秦始皇为记其功绩,将其铸为铜像立于咸阳城司马门外,因其生前身高一丈三尺,勇猛非常,后人尊为神,故作翁仲肖像佩于身,以驱魔镇邪。

总结,后世历代皇帝都会在自己的陵前树立翁仲石像用以震慑,守卫自己的陵墓,更有帝王在皇宫大内的宫门处设立翁仲铜像以震慑人心,彰显皇家威仪。因秦朝存在时间太短阮翁仲和他的“独脚铜人槊”不被世人广知,然而后之世人却用另一种形式来铭记了这位战场上勇猛无敌武将。

10

所谓的独脚铜人,其实是一种槊,全称是独脚铜人槊,目前确有出土的独脚铜人槊,不过更多地还是出现在武侠小说中。

槊是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子流星)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

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八蛇矛称为“铁槊”。

槊的柄通常由坚硬的木头制成,长约两米,顶端多为长剑,有些槊柄的顶端装有长圆形锤,上面密布铁钉或铁齿,又称为“狼牙槊”,后人经过改造,将前端部分制作成人的形状,因为只有一条腿,所以叫“独脚铜人槊”。

独脚铜人槊和方天画戟一样,由于分量过于沉重,都是很难使用的兵器,只适合膂力较强的人使用。正史或野史中,通常使用戟或槊的武将,都是万人敌,比如吕布和李存孝等。

正史上独脚铜人槊的使用者已经无法考据,它的使用者更多地还是出现在武侠小说中,如《龙凤宝钗缘》中的韩维、《慧剑心魔》中的北宫横、《武林天骄》中完颜鉴手下第一大力士、《狂侠天骄魔女》中的“关东铁汉”铁大鼎、《鸣镝风云录》中的钟无霸等等。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