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作者想引见的人物是西北军首领冯玉祥,他在1924年把溥仪赶出紫禁城使他取得了后世赞誉,但是当时人对他赶走溥仪却普遍抱有批判的态度。

不少人都以为他赶走溥仪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倒卖故宫文物筹集军饷。

曹汝霖在回想中说,他们趁机在紫禁城“虏掠废物,以军用大卡车,运载而出,万目睽睽,人所共见,无可掩饰”。听说张璧见桌上有一个钧瓷花盆,里面种着菊花。他晓得钧瓷宝贵,就对随行的警卫说:“这菊花是好种,给我带回去。”鹿钟麟看上一个翡翠瓜,成心把帽子盖在瓜上。随从会意,就捧着翡翠瓜和帽子对鹿说:“您忘了戴军帽了。”鹿钟麟答复:“很热,我不要戴,你拿着吧。”

李鸿章的孙女婿杨圻也在其《江山万里楼诗词钞》中记叙,冯玉祥驱赶溥仪“意尤在得皇室财宝,命张璧、鹿钟麟勒兵入宫,露刃逐清帝后妃下殿,而籍其宫室财货。于是元明以来,三朝御府珍储,十代帝后珠玉宝器,以致三代鼎彝图书,九州百国方物,天府,宇宙韫闷,希世之物,无虑几千万万亿,至是尽载以出。荷戈断行人于道路,六日夜不绝,盖不知其纪极。”

而李宗仁在回想录中饶有兴味地说到这么一件事:冯把溥仪赶下帝座被誉为大公德一件,可坊间风闻他偷藏了宫中不少宝贝。冯玉祥为自证清白,布置了一场拙劣的扮演。他在故宫宴请北伐军高级将领,席间忽然将故宫全体杂役人员汇合,这帮人齐声高喊“冯将军是清白的,没拿故宫一针一线”之类的话。用脚趾头想都晓得这是冯刻意布置的,当时就惹起捧腹大笑,事后更发现皇宫的宝贝在古玩市场呈现。

假如说以上这三个人都是冯玉祥敌对权力,有污蔑他的嫌疑,那么冯玉祥心腹鹿钟麟后来的回想则坐实了冯玉祥应用驱逐溥仪出宫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盗卖故宫珍宝——

鹿钟麟回想称1926年南口之战花掉的1400万元巨款就是卖掉故宫珍宝所得。

最佳贡献者
2

倘若老溥在1924年没有被老冯赶出皇宫的话,现在老溥的后代会不会还坐在那个位置上呢?

老实说,这个情况绝不会出现。

老溥逊位之后,为什么还能够安枕无忧地住在皇宫?

关于这件事,我也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说到底就是老袁为了能够达到变相地监视和控制老溥的目的。

老溥才逊位的时候,多少遗老遗少哭得喊爹喊娘?他在那帮人中间其实还拥有着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如果真让老溥出了宫,让他能够自由行动的话,他根本就不用等到1931年才回“老家”,1912年可能就已经回去了。

他一旦回了“老家”,振臂一呼,会不会有人响应?显然一定会有。

至少那个一直到了1917年还愿意剪辫子,又有些处境尴尬的“辫帅”张勋就会带着他那几千号人响应。

从冯德麟在1917年应张勋之邀赴京一事来看,他也极有可能会响应。

冯德麟一旦响应,同在奉省的张作霖处境就尴尬了,迫不得已之下老张也有可能会选择暂时低头。

奉省一旦响应,那么吉、黑二省肯定也会走上这条路。

那样一来,老溥后来在“老家”的动作极有可能会提前。

唯一不变的一点就是即便老溥后来在“老家”的动作提前了,他想要彻底站稳脚跟,终究还是得借助日本人之手。

老溥在1912年逊位,一直到了1931年,已经过了19年,可他一旦回了“老家”之后却还是吸引了一大批人过去。

所以说,老溥当时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并不能小觑。

从这一点来说,老袁也不愧是宦海沉浮了几十年的老手,他之所以会让老溥住在皇宫,就是为了不让有心之人利用老溥那点号召力和影响力。

这就叫防患于未然,后来的段祺瑞和吴佩孚也都这么做。

可惜到了1924年的时候,却被老冯给打破了。

对于赶老溥出宫这事,老冯带着几分所谓的“理想”没人知道,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为了宫里的财宝。

老冯这个人最不擅长的就是经营,所以出了名的缺钱。

没钱就养不了那么多人,养不了那么多人,那他的实力就会大跌。

所以,他得想办法弄钱。

而老溥和皇宫,就是老冯弄钱的捷径。

老冯这个人在当时其实是出了名的没底线,别说老溥了,为了弄钱,他连死了多年的老袁都没放过。

他在1928年还轰轰烈烈地带着人去抄了老袁的家,他说他在1924年没动宫里的东西?谁信。

那么如果老冯在1924年仅仅只是软禁了曹锟,而没有选择把老溥从宫里赶出来的话,老溥结局会怎样呢?

其实在我看来,老溥至少80%的可能得和光头一起坐船离开,至多只有20%的可能会被留在这边。

老溥在1924年没有出宫,那么他出宫的时间应该就会往后延迟13年,也就是1937年。

这一年会发生什么,我不说,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老溥1924年没出宫,那么到了1937年的时候,他也会被转移到南方。

他到了南方之后,光头那种谨慎的性格会怎么对待他?很有可能还是会选择老袁那样的办法。

说不定老溥还能和当时已经身陷囹圄的小张成为“同窗好友”呢。

只是我们也不要忘了,光头到了1949年的时候就会一败涂地,从而坐船离开。

光头离开的时候,他会不会扔下老溥不管?

我认为这个可能性并不大,可以说几乎为零。

就连杜月笙、黄金荣那样的人,光头都让人去游说他们,让他们跟着一起坐船离开。

让光头扔下老溥不管?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至于老溥坐船到了那边之后,会发生什么,会不会获得自由,那就是一件说不清也道不明的事了。

可能会在不久之后获得自由,也可能和小张一样一直熬到光头去世。

不过,老溥那身子骨可能不如小张,所以他可能熬不过光头。

老溥只有不超过20%的可能留在这边,也就是被光头扔下不管,那么他在这边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我们这边一向就有“优待”的传统,所以老溥留下来的话,他前面十几年应该不会过得太差。

毕竟这时候的他没有1931年到1945年在“老家”的那段经历。

可是十几年之后的那“10年”,老溥就可能躲不过去了,可能就得各种交代了,这是时代所使然。

总之,老冯的一次举动就这样改变了老溥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轨迹。

老冯在错误的时间做了一件迟早会发生的事,最终导致了一个错误的后果。

而这个后果,老冯并没有承担,反而是由当时的无数普通来百姓替他承担了。

对于老冯,老溥的心情估计也很复杂。

老冯赶他,他就可以过得跌宕起伏和精彩一些,还能又一次当上皇帝。

老冯不赶他,那他就只能继续坐困方圆之地,但是却又相对安稳,至少不用受那么多罪和屈辱。

3

溥仪如果没有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那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就会变得非常巧妙,接下来我们看一下:

占据北京城的军阀仿佛唱戏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时候这位大军阀占据了一段时间,过了没多长一段时间,又被另一个军阀占据了。

而作为居住在紫禁城中央的溥仪皇帝,每天过得是提心吊胆的生活,虽然有着规定不会攻打他,但是这些军阀可不是寻常人,每一个都是从刀山火海中锤炼出来的,身上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匪性,面对着珍宝无数的紫禁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想法的。

于是经常就会有人提着枪,来到紫禁城跟溥仪畅谈人生,在走的时候看到什么喜欢的东西就会将其搬走,但是他们对于溥仪的居住权并没有提出异样,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当蒋介石的北伐军队打到北京城的时候,蒋介石专门从军队中来到了北京城,他打算亲自见一见那位末代皇帝,他穿过好久已经没有修缮过的紫禁城,身后跟着不少的士兵,来到了溥仪的面前。

此刻的溥仪早早的在大殿等着蒋介石的到来,溥仪的身上穿着一件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龙袍,虽然稍显精致,但在蒋介石等人看来却老土十足、不值一提,蒋介石跟手下们坐下来了。

溥仪作为清朝和中国历史的最后一位皇帝,而蒋介石作为当时中国名义上地位最高的人,这两个人开始聊起了天,仿佛一场穿越了时代的谈话开始了。

溥仪不愧是经受过皇家教育洗礼的人,虽然已经落魄亡国,但在面对蒋介石这位北伐军首领的时候,并没有丝毫的胆怯,两个人高谈阔论了起来,两个人谈到了很多,最后当蒋介石离开的时候,溥仪也在和蒋介石的谈话中捕捉到了一个信息。

那就是蒋介石将不再资助提供维持他皇帝体面生活的资金,溥仪有些失落但也有所预料,因为在蒋介石往前的很多军方都已经断绝了给溥仪的生活费,所以他倒不太过于失望。

1931年,日本人占领了东北,张学良的军队退到了北京城,从此张学良和溥仪成为了知心交面的朋友。

1937年抗日战争彻底爆发的时候,蒋介石派人进入了紫禁城中,他们想让溥仪跟他们一起离开北京,但是溥仪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皇宫,所以他们就用枪指着溥仪等人,让他们不敢行动。

然后就开始搬运起了紫禁城中的大量文物珍宝,将其运到了南京,溥仪原本是靠着变卖紫禁城中的宝物维生的,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宝物之后,他开始发起了愁,虽然还积存着一点钱,但是已经供不起他庞大的开销了。

所以当日本人来到北京城后,在日本人的重金利诱下,溥仪投入了日本人的阵营,日本人用溥仪打着幌子,在汪精卫的主导下成立了一个日伪政权,为日本人的侵略活动做着宣传。

与历史中的溥仪不一样,历史中的溥仪是因为被迫才投入了日本人阵营的,但是此刻的溥仪却是主动投靠日本人的,所以在时人看来,溥仪就是一个汉奸,虽然他不是汉人,但亦是如此。

所以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溥仪被处决了,最终被蒋介石以汉奸罪名在紫禁城的门口处决示众了,这位末代帝皇也变成了历史,消散在了岁月中。


所以我觉得溥仪如果没有被赶出紫禁城,那他所面临的将会是和历史中的一样的遭遇,那就是他最终会被日本人控制起来,成为日本人的傀儡,但是因为这次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最终的溥仪会因此失去生命,等待着溥仪的结果就是命丧黄泉,他会带着他曾经末代皇帝的尊荣去见他的列祖列宗,去向中国历史中无数的帝皇们告见,这就是溥仪最终会遭遇到的事情。

4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冯玉祥在1924年发动兵变,是反直(直系军阀),继之将小皇帝溥仪驱逐出宫,则是反清。一年二反,是个双响炮!

冯玉祥对此非常得意,他后来曾当面对盗掘了乾隆、慈禧等帝后陵寝的东陵大盗孙殿英说,我们都是反清的,你反的是死人,我反的是活人。


对直系军阀来说,冯玉祥是叛徒,而冯玉祥不这么看,他认为自己是革命。将逊帝溥仪从故宫里撵出去,对他来说,也属于革命行为,或革命之一部分。毕竟溥仪代表了“封建帝制”,是满清遗老遗少的总头子。

然而,溥仪在大清逊位后,继续在紫禁城居住(其实只能住在“后三宫”,前朝已归为民国政府),是与北洋政府签了合约的,包括优待条件在内,是清室答应逊位的前提条件,一直得到北洋政府的履行——即便其间溥仪曾参与辫帅张勋的复辟行动,已在事实上违背了条约。


国家财政状况不好,民生维艰,却每年拿出一大笔钱供养退位的封建帝王,这在一生艰苦奋斗的冯玉祥看来,便是北洋军阀腐朽没落、抱残守缺的明证,是必须坚决反对的。所以他在兵变赶走贿选的总统后,下一步就赶走了白吃粮食的小皇帝。后来虽然城头变化霸王旗,冯玉祥很快失败,退出北京,但新来的军阀,却不肯重又把溥仪请回去,说明溥仪的确成了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玩偶,冯玉祥替所有人做了一件好事。而自从紫禁城驱逐后,溥仪失去了皇帝的尊号、地盘(紫禁城后宫及颐和园)以及生活来源,从此主要依靠出售他带出来的国宝度日,生活开始困顿,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是他后来为日本人所利用的重要原因。


如果溥仪没有被赶出紫禁城,他照样“关起门来成一统”,我想,他可能不会有后来的叛国行为。

首先,没有了动机。在天津和在北京,生活条件完全不同,他很难舍弃较为优厚的条件去东北冒险,而没有在天津潦倒的前清皇帝,日本人大概也想不到有这样一个傀儡可以利用。也就是说,如果溥仪不走,他还是紫禁城里享受优待的大清皇帝,而之后,就成了丧家之犬。日本人可以请一位前清皇帝去伪满洲国当执政、当皇帝,却不好请大清皇帝去做什么“执政”。

其次,即便名号不成问题,日本人要想联系居住在深宫里的溥仪,着实不易,而且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密探很多,警备较严,日本人有什么动作,很不容易保密。恐怕伪满洲国的成立,要推迟到日本人控制北平之后,即要迟约5年左右的时间。但5年以后,恐怕日本人也没机会为伪满洲国扶持一位皇帝了。

第三,假如冯玉祥1924年没有驱逐溥仪,则溥仪很有可能在紫禁城多住3年,直到新的革命军——国民革命军打到北平。革命军是反北洋政府的,是反帝反封建的,他们来了,自然不肯接受北洋政府与清室签订的优待协议,也不会继续容忍溥仪占据一半的紫禁城。而自北洋政府垮台后,旧的协议已经失效,国民革命政府又不肯签订新的协议,则溥仪退出故宫,则为必然之举。

但溥仪不会像1924年那样仓促地被驱离自己的家,新政府或许会采取较为文明的方式请溥仪离开,然而溥仪却可能没法随意带有他认为有价值的文物,这就需要政府与清室协商,最大可能是国民政府采取经济补偿的方式,让溥仪留下国宝和宫殿,而给予他较为优厚的经济保障,甚至可能给溥仪安一个职务,请他到南京居住,予以近便的保护和监视。

不知国民党政府里可有远见卓识之人,如有,他一定会建议政府,将溥仪在南京安顿好,养起来,不可让他出国,而且要使他离开北方,小心日本人,避免其没倭寇所利用。(胡丹/皇帝不称朕)

5

其实溥仪的下场已经算不错了。

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都难逃凄惨的下场,而溥仪做了敌人的傀儡,最后还能善终,说明人民对皇帝还是宽恕的。

时间回到1924年假如冯玉祥没有赶走溥仪,其实还是有张玉祥、李玉祥来抢溥仪的财宝,或许比冯玉祥抢的还狠!

从1912年溥仪退位之后,北京政权就没有消停过,今天张三,明天李四。

在北洋政权执政时期,北洋的那些大佬还能卖清室点面子,到北洋最后的奉系,张作霖见了溥仪,还能说句“皇上好”。到后来,其实就淡了,尤其是民主、共和新思想的传播。

首先,溥仪并不想当普通人,没有人想当普通人,而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更不希望他当普通人,比如张勋在1917年的时候就拥戴溥仪复辟,后来日本人也在拉拢溥仪,溥仪是幸运的,当时的斗争只是北洋内部的斗争,不算激烈,如果玩大了,国王被送上断头台的例子,其实并不少。

1928年蒋介石带领北伐军一路北伐,打败了以张作霖为首的最后一支北洋军阀后,发生了什么?孙殿英挖了清东陵,将慈禧和乾隆的墓都给挖了,你注意这个时间节点,1928年北洋军阀失败,祖坟就让人给挖了。

实质上,民国政权已经更迭,没有人再去管你爱新觉罗的祖坟被不被挖了。

所以,如果溥仪不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还是会被别人驱逐,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帝王的权威,在没有保护人的情况下,又拥有大量的珠宝,那些早就想打你主意牛鬼神蛇都会冒出来。

据说,在八国联军侵华后,圆明园并没有被损坏,反而是周边的土匪和老百姓去抢了一波又一波,就连圆明园的木头桩子都给拿家去。还有康熙的坟墓,当时孙殿英因为康熙墓中有积水,以为不详,就没有盗,后来又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人,又把康熙的墓盗了一波又一波,直到1952年专家下墓之后发现什么也没有全是积水,就将坟墓封上了。

这些牛鬼神蛇,今天敢挖你的祖坟,不知道哪天就到你的家里抢劫你去了。

所以,这是溥仪的悲哀,但是溥仪幸运的是赶上好时候了,后来还被特赦了,死后被埋葬在八宝山公墓,后来又有卖墓地的商人,为了给自己的陵墓造势,又挑了一块“风水宝地”在经溥仪妻子的同意的情况下,迁了进去。

6

如果没被赶出去就很有可能被杀,因为溥仪的背后是满清的遗老遗少,虽然退位但是号召力还是有的,那些做惯了奴才的人巴不得溥仪复位,比如张勋之流,或挟天子以令诸侯,或杀天子以谢天下,民国容不下一个皇帝,民国越稳固,那溥仪的危害就越大,之后也证明了这一点,日本利用溥仪建立了所谓的伪满洲国,正因为民国的不稳定,北洋政府与各地军阀始终不一致,才能让溥仪活到最后,任何执政政府都不可能容忍溥仪在都城的威胁,至于最后,人民经过战争洗礼,明白了社会的存在,溥仪是死是活已经不重要了

7

作者:金满楼

历史不能假设,但还是可以合理推演的。

1924年底,溥仪在故宫里做逊帝做得好好的,突然城外刮起了一阵妖风,一个身高一米九、体重两百多斤的壮汉突然闯入,溥仪就被赶出去了。

最终,在如此奇耻大辱、如此重大打击下,本理当受到民国保护的逊帝溥仪就此走上了仇恨民国的道路。尤其在清东陵被掘之后,更是激发了这位年轻人的满腔怒火。

之后的历史大家都清楚了,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溥仪被迎回东北,成为伪满洲国的执政,进而成为所谓的康德皇帝。



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的伪满洲国也随着灰飞烟灭。

最终,打算逃往日本的溥仪在机场被苏联红军捕获,后又被送回国内改造,最终完成了由皇帝到平民的转变。

那么,有人会问,如果当年溥仪没有被赶出紫禁城,那他又会有怎样的人生呢?

还是那句话: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合理推演。

假定大环境不变而溥仪没有被赶出紫禁城的话,那么,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也极可能会成为日本的傀儡,最走仍难逃1945年的命运。

但是,他可能未必有之后的这份运气。试想沙俄革命之后,尼古拉二世的悲剧,会不会发生在他身上?这个是很难说的。



当然,也许等不到1937年。在1927年后,北伐战争即打到了京城,而国民党的北伐军对前清持明显的不友好态度,也许在占领京城之后,溥仪也会照样被提前赶出紫禁城。

那么,被赶走的溥仪又会如何呢?也许他不甘于做一个平民,最终仍旧会与日本人勾结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被谁赶出紫禁城,溥仪被日本人利用的概率都非常大,所以其最终的结局几乎是注定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溥仪可能会自己选择出宫。在他的回忆录里,溥仪也描述了他当时的想法,并且已经为此在准备,但未及实行,就被冯军赶走了。



假如溥仪真的自己出宫,那他很可能会选择去外国留学,而国内局势的变化,很可能会让他选择留在国外避难,就像一战后战败的德国威廉二世一样,最终客死他乡。

当然,和前一种可能相比,这个概率是比较低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如何推演,溥仪的结局大概不会和已经发生的有太多差别。

8

当初清帝退位的时候,有协议,优待清廷。民国前期局势虽乱,但对溥仪的待遇一直没怎么变,直到冯玉祥!如果溥仪没被赶出故宫,结局可能有二;一是一直呆在紫禁城不走,直到日本人打进去,估计也是伪满洲国之类的傀儡,二是抗战的时候南迁,国民政府继续优待之,但抗战胜利后肯定不会让他回北京!

到了1949年,还有两种结果,一是响应政府号召,留在大陆,应该是政协委员;二是随老蒋逃到台湾,在台湾继续享受优待。

9

实在是看不下去,必须反对前面的所有回答了。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无论冯玉祥是否把溥仪赶出故宫,只要抗日战争爆发,勾引溥仪,以围绕在他身边的遗老遗少天天做梦都想着恢复清朝的德行,被日本人利用来成立伪满洲国,分裂中国,这是早晚的事,和冯玉祥是否把他从故宫赶出去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

其次,就算是冯玉祥不把他从故宫赶走,之后占领北京的张作霖、北伐军会怎么样,要不要把他从故宫赶走,还是会继续按照袁世凯的约定,把他留在故宫里继续称孤道寡当自己的小皇帝?张作霖完全有可能这么干,北伐军也完全有可能。

历朝历代改朝换代的时候,新生的朝代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一般都是个前朝划一块地盘,封为各种王侯,允许他们在自己的封地里继续沿用自己之前朝代的规矩,称孤道寡,甚至允许他们用皇帝礼仪祭祀天地祖宗,最后禅位的末代皇帝也都可以用皇帝之礼下葬。

比如曹丕篡汉之后,汉献帝被封为山阳公,司马氏篡魏之后,对曹魏也是同样的做法。但这只限于像曹魏、司马氏这种权臣篡位的朝代,因为自己的皇位得来不正,所以要对前朝皇帝客气一点,以收买人心,避免激起仍然忠于前朝的势力的激烈反对。

但是这种情况往往延续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无子国除”的结果。更糟糕的是,如果接盘的朝代也很短命,下一个朝代是否愿意继续接盘,那就完全看新朝代的心情了。汉献帝禅位之后,封国还一直保留着,曹魏都灭亡了,他们还在延续,司马氏篡魏的时候,也接盘了。一直到五胡十六国的时候,山阳公国才算是在战乱之中自然灭亡了。

溥仪和清朝小朝廷之所以能够在清朝灭亡的时候还继续保留在故宫里,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接盘的袁世凯是清朝大臣出身。袁世凯本人内心并不认为废除皇帝、进入共和是什么根本性的改变,而是把辛亥革命本身就当成一次普通的王朝更替,所以才沿用了之前王朝更替的办法,对清朝采取了以前的办法,只是没有给溥仪一个爵位和封地而已。

作为当初清廷同意逊位,建立共和的条件,就是让清廷保留故宫,小皇帝仍然在故宫里和他的小朝廷自娱自乐。但问题在于,签订这个条约的是清廷和袁世凯,即便算袁世凯是代表民国同意的,当清廷在张勋拥护之下复辟的时候,这个契约也已经被清廷自己先撕毁了,恢复之后的民国就完全有理由不按之前的约定行事。

这还只是法理层面上的讨论,更何况如何处置清廷,根本上并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是需要做出政治决断的问题。就比如我们假设,直到1949年解放军进北京的时候,如果溥仪和小朝廷还在故宫里住着,新中国会让他们继续住下去?这个问题都用不着等到1949年,1928年占领北京的北伐军恐怕也不会同意。

帝制和共和的根本区别在于,这个国家究竟是属于人民,还是属于皇帝?革命的回答当然是前者。在辛亥革命之后,作为元明清三朝皇宫的紫禁城就不应该属于清廷,而是应该归还给人民,无论是用作历史研究,还是开放供人们参观,都是必须的,不可能再让一个残留的小朝廷继续占据。

所以,冯玉祥把溥仪和小朝廷从故宫赶走,应该分成几个问题来看。

第一个是,溥仪和小朝廷在辛亥革命之后仍然占据故宫,到底对不对?

其次,溥仪和小朝廷是不是应该离开故宫?

第三,如果溥仪和小朝廷不肯离开,其他人是否应该以武力驱离?

最后才是,冯玉祥在驱离溥仪和小朝廷的时候,趁机窃取大批文物以充军资对不对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回答当然是没有疑问的,故宫和故宫里的文物都属于中国人民,任何人都无权私自处置,当然也包括冯玉祥。

但同样需要反问的是,如果张作霖占据了北京之后也驱离了溥仪和小朝廷,同样盗卖故宫文物,是否也有问题?如果国民政府在北伐统一全国之后也不赶走溥仪和小朝廷,一直到日寇占领北京,以日本人的德行,故宫文物的下场会更好?

10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颁布退位诏书,结束了帝制。同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优待皇室条件》。此后13年,溥仪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保留皇帝尊号,享有皇室一切私有财产并获得民国政府每年四百万元生活费。此时的溥仪虽然是逊帝,但依然拥有君主的面子,北洋政府历届总统上任时都派专使以外国君主之礼前往紫禁城递送国书,溥仪也照样发布所谓上谕。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1月5日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并且被永久废除皇帝尊号,自此成为中华民国的一个普通国民。

走出紫禁城的溥仪的人生走向,国人都知道,先是在天津生活了七年,九一八后去了奉天,之后在日本扶持下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日本战败后被苏联红军逮捕成为战犯,直到1959年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后履任北京植物园园丁及售票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资料专员直至去世。

假设没有冯玉祥,没有北京政变,溥仪继续享受优待条件做他的逊帝,其人生轨迹是不是就会完全不一样呢?私以为,未必,大体走向或许还是一样的。

首先,没有冯玉祥,也很大可能会有其它军阀或者政客去驱赶他的。不说别的,仅一年四百万的费用就够民国政府负担的,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何况在那样一个战乱不断、内忧外患的时代,这笔钱很多地方都亟需,远比养着一个没用的逊帝更实际。所以总会有一个时刻有一个人,为了或私欲或公用的目的废除有待条件,省下这笔钱。紫禁城里还有那么多稀世珍宝,中饱私囊或者收归国有也都比留给清皇室更划算。

第二,退位以后的溥仪在紫禁城里读书吟诗、作画弹琴,还跟着庄士敦学习现代知识,应该说知识水平是很高的。再加上每天可以把玩祖上留下的那些古董,鉴宝能力也差不到哪去。即便是按照优待条例,皇室人员也不能在紫禁城里一直住下去,迟早要搬去颐和园或者避暑山庄,紫禁城还是有很大可能改为故宫博物院。出了宫的溥仪当个文人是问题不大的,也难保不会被故宫博物院请去做个顾问什么的。

第三,文人终究是做不了的。做过皇帝的人,就算自己没有复辟之心,身边的忠臣孝奴也不会善罢甘休的,大家都想靠着他的东山再起得道嘛,所以像张勋这种,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事实上,溥仪在庄士敦的影响下产生过新的想法,他剪辫子、穿西服,还和溥杰、庄士敦秘密制定了逃出紫禁城的计划,希望能出洋留学,但遭到了陈宝琛、郑孝胥等人的强烈反对和阻止。所以小朝廷一直会有的,不管溥仪想不想复辟,“反民复清”的事业是一定会进行下去的。

第四,就算溥仪不离开紫禁城、不离开北京,等到华北沦陷后,还是有很大可能会被日本人扶植的。搬出紫禁城的24天之后,溥仪就逃进了日本公使馆,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同情溥仪的文章。后来搬到天津,也是在日本人的护送之下。对于有心征服中国的日本人而言,无论溥仪身在何处、是何处境,都是他们美化侵略、以华制华的最好傀儡。

第五,逃不开与日本媾和的命运,也就逃不开成为战犯的命运,所以上军事法庭和坐牢还是要经历的。退一万步讲,就算日本人没有利用他,他也没成为战犯,那么1949年之后呢,他这样一个封建余孽,反革命的政治成分总是坐实的吧,那么还是要坐牢、要被改造的。当然,溥仪如果不留在大陆也许可以躲过这些,那么要么跟着老蒋去台湾,要么流亡香港或者国外。但是可能性不大,他对老蒋有什么用处呢,为什么要带他去台湾,而他这么一个养尊处优、什么都不会的人流亡香港和国外又靠什么生存呢,这会儿的他又没有什么可以被外国政府豢养起来的价值。

所以这样一看,溥仪这辈子可能注定得这么活了,这就是命,也是时势使然。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以上种种不过都是说着玩玩。而且如果历史真能在某个点上,做一点修改,然后再重新行进的话,那么全局恐怕都得变,作为后人的这种想象游戏便全然没了基础条件,也就无从构建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