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牧野之战后周武王灭商立周,然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得知整个周期分封了多少诸侯国,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数量是极大的,总数至少在一百五十个以上。这些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大变动,经由春秋时期的争霸到战国时期的称雄,绝大多数的诸侯国被兼并、灭国,到了战国时期不过才十几个诸侯国,后期更是秦灭六国,实现大一统。

而许国正是这绝大多数诸侯国中的一个,还是爵位最低等的一个诸侯国,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国:有些诸侯国,光是活下去,就花光了全部的力气。

许国是已知的周朝诸侯国中唯一可以确定的男爵诸侯国,当时的诸侯国分为五个档次,即公爵国、侯爵国、伯爵国、子爵国和男爵国。而许国就是这最低等的男爵国,在诸侯国中地位最低,封地的自然也是最小的。关于西周时期的封地规定,《孟子·万章下》有记载: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封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几四等。”

也就是说除去周天子拥有方千里的土地之外,诸侯国们的封地都是方不过百里。公侯之国方百里,子男之国方五十里。许国正是方五十里,一度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疆域最大的诸侯国的楚国在开始分封的时候也不过是方五十里,和许国一样,“封以子男之田”,当然,后期这两个诸侯国之间的差距那就大了去了。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地域和文化。楚国是在丹阳建都,周围都是百越之地,楚国要想生存就必须从他们嘴里抢肉吃,于是筚路蓝缕,开疆扩土,又因为身处蛮夷之地,民风剽悍,通过学习中原文化迅速扩张和发展,所以楚国最终崛起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而许国则没有楚国这样的机会。

许国处在今河南、安徽一带,在当时就是中原的中心地带,周围密密麻麻都是诸侯国。许国是姜姓,第一代国君是许文叔,早在周文王时期就已经担任要职,并且参与了后期的灭商之战,所以才有了封国,至于许文叔是谁的后代,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一说许文叔是姜太公的儿子,另一说许文叔是四岳伯夷之后,即太岳之后,也就是说许国是太岳之后,或者干脆和姜姓齐国是亲戚。

无论如何,许文叔是因功封国,曾为一方诸侯,只是处于诸侯的最底层,许文叔在许建都,最开始的发展倒也是顺风顺水,毕竟地处中原,各方面的资源都还是比较好的,虽然封地是少了点,但不妨碍许国的百姓安居乐业。

只是这种状态最终还是在许庄公时期被打破,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开始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身份和影响力,而诸侯们开始各自为自己的诸侯国着想。尤其是郑国的崛起让周天子的影响力下降的厉害。

说起来,郑国原先的封地是在京畿之内,并没有独立的自己的封地,为了从周王室中脱离出来,郑国经过三代国君的努力,终于拼得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并继续兼并小的诸侯国的土地,而与郑国为邻的许国就成了郑国眼中的一块肥肉。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联合鲁隐公和齐僖公攻打许国,理由是许国不按时向周天子缴纳贡品,三国联军只三天就占领了许国,而许庄公逃到了卫国。当时齐僖公要将许国送给鲁隐公,但是鲁隐公并没有接受,于是许国的命运交给了郑庄公,郑庄公一看也不好直接将许国土地占为己有。只是将许国的土地控制起来,并让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住在许都以东的城邑。

郑庄公去世之后,郑国陷入内乱,许叔趁机在公元前697年复国,许叔即后来的许穆公。许穆公这个人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是说到他的夫人,相信不少人都是认识的,即许穆夫人,许穆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诗经》中的《载驰》就是许穆夫人所作,当时北戎进攻卫国,卫懿公被杀,卫国差点灭国,身为卫国人的许穆夫人请求许穆公出兵救卫,但是许穆公认为许国尚且自顾不暇,没有余力管卫国的事情,许穆夫人只好自己赶回了卫国,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复国。

许穆夫人的爱国情怀值得后人学习,说远了,接着说许国。许国复国之后处境依旧不妙,虽然郑国没落了,在晋楚争霸中变成了一棵墙头草,朝晋暮楚。但郑国依旧将许国视为一块肥肉,时不时兵临城下,夺点土地。

在这样的境况下,许国只能在艰难中求生存,为了不被郑国所灭,许穆公和许僖公数次参加齐桓公召开的盟会,成为齐桓公称霸的支持者。而许国也在这样的局势中得以继续生存。

但在许僖公时期,许国还是被楚成王两次打败,而许僖公“肉袒谢罪”了两次,自此许国成为楚国的小弟。因为处于郑国和楚国之间,因此经常两边挨打,所以我们会看到在公元前六世纪,许国曾数次迁都,大部分时候的迁都是为了躲避郑国的进攻,有时候又是因为楚国的要求,总之,许国人就是这么一次次迁徙,在夹缝中求生存。

但是自身不强大,再怎么迁都也解决不了问题,公元前504年,许国再次被郑国所灭。再之后,楚国曾为许国复国,但不过才过了二十来年,楚国又将许国灭了。许国到了这个时候似乎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但神奇的是,后来许国竟还有几个国君。

许国似乎又复国了一次,当然, 许国经过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迁徙以及一次次的复国,国力早已大不如前,本就是小国的许国就更加渺小了,所以最后一段时间的许国已经算不是一个诸侯国了。到了公元前375年,楚国再次灭许,这一次,许国是彻底消失了。

许国虽然在诸侯国中地位最低,但好歹也存在了近七百年的时间,它的前半生还算是比较平静,在西周时期并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但当历史走进春秋战国时期,许国迎来了它的后半生,这个时候它的命运是多舛的,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却最终还是成为砧板上的一块肉,任人宰割。

最佳贡献者
2

许国在周王室大封诸侯时,只得到了一个男爵称号,爵位低,城邦小,封地有限,进入春秋战国后,一再受到欺负,先是被郑国灭了,在楚国帮助下,又做了几代傀儡,窝囊至极。

一、许国封爵最低

许文书是姜姓,吕国后代,有传言说是姜子牙的儿子,在周文王时期,担任刑律要职;周武王时代,参加过牧野之战,建有大功。后来被封到河南许昌一带,是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男爵称号,算是最低级的封国爵位了。

西周时期,许国虽然地位低、国土小,日子还算过得下去。

二、春秋时期,受尽欺负

许国处于中原宝地,交通发达,土地肥沃,诸侯觊觎,进入春秋后,处处受欺负,日子过得很不顺心。

1、郑国的凌辱

郑庄公是一位野心勃勃的主,连周天子都敢打,许国这种小国,和郑国做邻居,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公元前715年,郑庄公打算向鲁国借地,以攻打许国,看穿他险恶用心的鲁国君主鲁隐公拒绝了他;

公元前712年,郑国找了个由头,联合齐鲁攻打许国,许国国君被迫逃亡卫国,两年后,在无限的惆怅、凄苦中客死异乡。

公元前697年,郑国内乱,许国趁机赶走郑国军队,重新立国。

2、依附楚国

郑国衰落后,楚国、晋国崛起,实力不济的许国继续过着卑躬屈膝的日子。

公元前654年,楚国攻击许国,许国国君裸着上身,出城谢罪,得以保住了国家;

楚成王在位时,再次攻打许国,许国国君第二次肉坦谢罪,之后被迫连续迁都,躲避锋芒。

3、被郑国灭掉

公元前576年,被郑国打怕了的许国国君,请求把国都迁到楚国境内。之后大约三五年,就迁一次国都,公元前504年,郑国大军再一次伐许,许国国君许男斯实在受不了了,就投降了郑国,许国灭亡了。

之后在楚国的帮助下,勉强复了国,但已经不算标准意义上的诸侯了,于公元前375年,正式退出了舞台。

三、许国的悲剧分析

许国一直很悲催,原因就在于:

1、爵位过低。按照周礼,不能建高大的城邦防御;人口财富有限,也没实力防御;

2、地处中原腹地,四战之地,容易被欺负。灭掉许国的郑国、灭掉郑国的韩国、魏国后来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3、没有明君。许国的历代明君,客观的说,都不咋地,缺乏积极开拓的意识。

落后就要挨打,贫弱就要受欺负,许国是切切实实感受了一把!

3

许国是被周朝分封的一个姜姓诸侯国, 始祖为许文叔,为太岳之嗣,爵位为男爵。许国领地约30公里,在今天的河南许昌县及临颍县北、鄢陵县西南这一广大地域。公元前481年,许国被楚国攻灭。许国国小力弱,屡屡被楚国、郑国欺辱,史书记载许国国君两次向楚国"肉袒谢罪",遭到强国攻击11次,其中9次是郑国。

公元前504年,郑国大将游速率军伐许,许国已经无力抵抗,十七世国君许斯被俘,许国遂遭灭国之祸。此后,在楚国的帮助下,许国后裔重新立国又持续了100余年,直至公元前375年,史料记载"许二十四世为楚所灭"。公元前481年,楚惠王封公子结为许国君主,后传五世到战国初期,许君被楚国废黜,许国彻底灭亡。

4

许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由于国家弱小,命运自然也是跌宕起伏。

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春秋时代,许国都有哪些历史故事。

第一,夹在楚、齐两强之间,归附楚国

在齐桓公时代,南方的楚国势力也很强大。许国夹在楚、齐两大强国之间,处境十分尴尬,成为两大强国争霸的筹码。在齐桓公“九合诸侯”期间,许国曾经七次参加会盟。

公元前654年,由于郑国归附楚国,齐桓公纠集五国联军进攻郑国。楚成王采取围魏救赵之计,佯攻许国。许僖公十万火急,向齐桓公求援。齐桓公不得不放弃对郑国的进攻,以解许国之围。联军抵达许国后,楚成王便引军撤去。

齐桓公虽然解了许国之围,许僖公非但没有感恩戴德,反而在蔡穆侯的怂恿下投奔楚国阵营。在蔡穆侯与许僖公看来,楚国比齐国更加强大,这些在夹缝中生存的小诸侯国,不投靠齐国,就得投靠楚国,要是两边都不投靠,很快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为了争取楚成王的同情,许僖公自己反绑双手,嘴里衔着玉璧,官员们穿着孝服,扛着一口棺材,跑去见楚成王。楚成王效法古代君王的做法,给许僖公松绑了,烧了棺材,接受他的归顺。

第二,在楚、晋两强的夹缝中生存

齐桓公去世后,晋国崛起,拉开晋楚百年争霸的历史。

作为夹心饼干的许国,当然没有好果子吃。由于许国归附楚国,晋襄公上台后,便出兵进攻许国。楚成王仍然采取围魏救赵之策略,并没有直接救援许国,而是进攻陈国与蔡国。你攻打我的喽啰国,我也攻打你的喽啰国。

陈、蔡两国根本不是楚国的对手,很快就举旗投降,晋国不得不从许国撤兵,许国的形势才转危为安。

在晋、楚争霸过程中,许国对楚国倒是一直比较忠心,一直留在楚国阵营。然而,同样归附楚国的郑国,对许国则虎视眈眈。

第三,郑国与许国之间的冲突

对楚国而言,遇到了一个颇为头疼的问题,它的两个喽啰国——郑国与许国——发生军事冲突了。

这件事的起因是这样的:许国原本只是个小国,以前曾听命于郑国。但是自从许国与郑国都成为楚国的喽啰国后,仗着有楚国的撑腰,许国就不肯听命郑国了,这令郑襄公耿耿于怀。

公元前588年,郑国击败了晋国为首的五国联军进犯后,挟战胜联军之威,悍然入侵许国,侵占许国的一部分土地。第二年,郑国派公孙申大摇大摆地进入许国,准备把所占领的土地划入郑国,许国人奋力反击,打败了公孙申。此时郑悼公刚刚上台,他恼羞成怒,马上率郑军大举进犯许国。

许国就郑国非法侵占其领土一事,向楚国告状,郑、许两国相互指责对方,吵得不可开交,楚共王认真研究郑、许冲突的来龙去脉,认定郑国入侵许国的事实。他责成郑国退还所占领的许国土地,同时逮捕了郑国诉讼代表皇戌与子国。

这个判决令郑悼公极其不满,他认为楚国实际上是偏袒许国。这样,郑国与楚国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为后来郑国脱离楚国阵营埋下伏笔。

第四,沦为楚国的国中国

郑国弃楚投晋后不久,晋、楚实现弭兵,饱受战争之苦的郑国人喘了一口大气,对郑国来说,这是解决许国的最好时机了。

公元前577年的八月,郑国军队在子罕的率领下,对许国发起进攻,但出师不利,反而吃了一记败仗。郑成公亲自出马,再度强攻许国,毕竟郑国的军事力量要比许国高出许多,郑军节节进逼,一直打到许国都城,并攻入外城。由于晋楚弭兵,楚国不太好出面干涉许国的战争,许国政府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楚国人身上,不得不与郑国谈判,割让土地向郑国求和。

屡遭郑国侵犯后,许灵公坐卧不安,最后干脆向楚共王请求迁都到楚国境内。楚国自楚武王以来,似乎尚未遇到此种尴尬的局面,以楚国之强,居然保护不了许国受一个二等国家的侵略。楚共王答应许灵公的要求,将许国迁到了楚国的叶城,而许国原先的土地,则成为郑国人的地盘。

此后,许国彻底沦为楚国的附庸,成了楚国的国中之国。后来吴王阖闾挥攻破楚,楚国几乎灭亡,自顾不暇,更谈不上保护许国了,于是郑国乘机把许国给灭掉了。

5

分封是统治术的一种,是古代统治者一个屡试不爽的妙招。

分封一可以奖赏为自己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有功之臣,笼络人心;二能够赏赐自己的直系亲属,肥水不流外人田,让他们更加团结在自己周围。

分封最大好处,就是形成一个利益集团,替统治者镇守四方,对周围敌对势力形成威慑,不仅可以有效巩固自己的统治,更能抵御外来入侵。

既然分封有这么大好处,所以每次改朝换代之后,统治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地分赃,分封有功之臣和自己的直系亲属。

分封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

话说西周时期,周天子对有功之臣、直系亲属和名人后裔进行大肆封爵。

不过在分封的时候,也不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而是论功行赏,对有功的人是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分封。

而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那些亲属,也是按照远近亲疏进行分封的。

说白了就是功劳越大、跟周天子血缘关系越近,爵位也越大。不但分封的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分封的地盘也越大;反之,爵位就越小,分封的地盘越小,地理位置也偏僻。

举例来说,周天子赐予诸侯的爵位也就是各路诸侯王的爵位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五等。

其中公爵地位最为高贵,是周天子之下最尊贵的王,地位崇高。

正因为如此,这个公爵爵位可不是轻易能得到的,只有那些有名望和资历的圣二代即先圣后人,和跟周天子同姓有近亲关系的人,才会有幸得到公爵的称号。

比如说,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的国君就是公爵身份,其中虢国的第一代君主姓姬,跟周文王是直系亲属,为周文王亲弟弟,剩下六国的公主则是圣二代、圣三代先圣后裔。

其中杞国国君是夏禹的后代,宋国国君的商汤的后裔。

黄帝后裔被分封到了蓟国,炎帝的后裔分封到了焦国;而尧、舜的后人则被分封到了祝国、陈国。

我们今天在这里说的许国国君,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因为他的爵位是第五等,是最低的。

根据史学家考证,考古界所能完全确定的是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就是许国。

许国为什么爵位最低,他有什么样的身份,出身怎么样,一直是个谜团。

许国的第一个君主名叫许文叔,姓姜,跟姜子牙一个姓,因此有人说他是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人。也有人说这个国君跟姜子牙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同姓而已。因为神农氏就在一个叫姜水的地方住过,所以就以姜为姓。

后来姜姓人丁兴旺,生息繁衍,蓬勃发展,在姜姓下又衍生出四个分支,人称"四岳"。而其中一支被称为"吕氏",这一枝人马混得不错,在夏朝的时候,该部落首领得到奖赏被封"吕候",建立了吕国。

周文王当周国国君的时候,吕氏后裔许文叔担任了周文王内阁的司法部长,专管刑罚、制定律法。武王伐纣的时候,此人跟着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因此在周王分封诸侯的时候,许文叔被封爵为许男,建立许国。

虽然许文叔分封的爵位不高,面积也不大,但是许国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地处中原的中心,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它管辖的范围,只有30平方公里,具体位置包括河南许昌县及和临颍县北部、鄢陵县西南部的部分地区。

由于许国底子薄,国君也没有进取精神,没有积极开疆扩土而是小富即安,安于现状,没有危机感,所以始终是个小不点。


当历史进入东周时,周天子的权威越来越小,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越不把天子放在眼里,许国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实力小的可怜的许国,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艰难地周旋,不停地祷告上苍,生怕有一天会被吃掉。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由于许国战略地位重要,想安宁也不行,除了当墙上草,变色龙,到处赔笑脸,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郑国国君郑庄公是个有野心的政治家,他借周平王东迁之机,灭掉了虢国和郐国,许国危在旦夕。

公元前712年7月,在郑庄公的牵头下,郑国跟齐国、鲁国组成联军灭了许国。

公元前697年,郑国发生内乱,局势不稳,许叔乘机夺回都城,赶走了郑国侵略者,重新复国,史称许穆公。

公元前504年,郑国大将游速率军伐许,这时候的许国国君并没有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无法抵挡其凌厉攻势,十七世国君许斯成为战俘,许国再遭灭国厄运。

许国后裔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再次建国,苟延残喘了100余年,终于在公元前375年,被南方强大的楚国灭国,弱小得不能再弱的许国成为历史。

不过这个许国已经够顽强了,在强敌环伺下生存了700年,经过了24国君。

6

许国国君是最低的男爵,春秋战国时期一直生活在大国的夹缝里,活得太难了。

1、许国开国之君为许文叔

许文叔,姜姓,吕氏,《清华简》作“吕丁”、《逸周书.世俘》作“吕他(吕佗)”。

许文叔和姜子牙有亲戚关系,都属于周国西部姜羌部落的头领。

周文王时期,姜子牙把许文叔引荐给周国,许文叔负责刑法部门。

武王伐纣时,许文叔也参与了,只是存在感比较低,只获得了最低的男爵,封在许(今河南许昌)。


2、许国政治地理环境非常恶劣

许国周围全是大国,男爵地只有五十里,相当于现在的一县的面积。

许国西边是周朝王幾的洛邑,北边是卫国,东边是宋国,东南是陈国,南边是蔡国。

个个都要比许国高几个级别。

这样就搞得许国无法发展。

大国都产生在蛮荒之境。

齐国东边有萊夷,楚国可以向南发展,晋国可以向被发展,秦国可以向西发展。

许国无处发展。

周平王东迁时,许国的西边出来了一个强大的郑国,郑庄公号称春秋小霸。

郑国一直对许国虎视眈眈,想吃掉。


3、许国的悲惨经历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鲁隐公和齐僖公一起攻打许国,三天完成战斗,许庄公逃到了卫国。

郑庄公控制了许国,安排许庄公的弟弟许叔住在一个小的城邑。

后来许叔复国,被称为许穆公,他娶了卫国的公主,是为许穆夫人,比他在历史上还有名。


(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在《诗经》中留下了《载驰》、《竹竿》、《泉水》等名篇。

《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许国就在郑国、楚国的夹缝中艰难活着。

公元前504年,郑国游速伐许,许国十七世国君许男斯被俘,许国灭。

后来楚国又扶持了许国的国君,公元前375年,史料记载“许二十四世为楚所灭”。

7

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给予有功之臣、同姓族人,及先圣后人等爵位,将他们册封为诸侯,替其镇守四方,威镇四夷。而诸侯与周天子总有亲疏之分,所镇之地也有轻重之别,因此周天子赐予诸侯的爵位自然也就有高低之分,周朝诸侯王,其爵位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五等。

其中公爵地位最为高贵,地位仅次于周王。周初,公爵爵位仅赐予先圣后人和姬姓嫡系,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等七个公爵诸侯国中,除虢国的开国君主是姬姓嫡系,是周文王之弟外,其余六国皆为先圣后裔,夏禹的后裔被分封在杞国,商汤的后裔被分封在宋国。黄帝、炎帝、尧、舜的四个后代,分别被分封为蓟国、焦国、祝国、陈国。



而在五等爵中,以男爵地位最低,而据目前考证,考古界所能完全确定的是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就是许国

许国,其开国君主许文叔,姜姓,许氏,名丁。关于许文叔的出身,目前史学界尚无定论,一说为姜太公之子,一说为与姜太公同为吕国(相传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故以此为姓,是为姜姓。后来姜姓族人因人口的扩展与迁徒,逐渐发展出四支分支,是为"四岳",而吕部族就是其中一支,之后夏时,该部落首领被封为吕侯,建立吕国)后裔。周文王时期,许文叔担任周国司明刑一职,负责律法之事。武王继位后,许文叔跟随武王讨伐商朝,并于牧野之战中,建立大功。而后,周王分封诸侯,许文叔被封爵为许男,建立许国。

许国所处的位置,在当时是真正的要地,是为“中原之中”,是中原的最中心。其管辖范围,从都城向四周辐射,约方圆30公里,辖今河南许昌县及临颍县北、鄢陵县西南等地区。从许国所辖疆土的地利来看,许国的开国君主许文叔是很受周王的重视的,若不是万分信任,周王是断然不会将如此重要的地方让于许国镇守的。



当然,所谓“匹夫无罪,怀璧有罪”,许国本无绝对的实力能够镇守住这块地区,若不是有西周罩着,其疆土早就被他国所占。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当周朝进入东周时,随着周朝国势日衰,威风不在,诸侯国皆不将他当回事后。由此,失去了依仗的许国,为了生存,其君主只能是在周边强国的夹缝中生存。

由于许国地处中原要冲,诸侯国要想有争霸中原的资本,他就必须占据许国,所以许国可以说是半只脚已经悬在悬崖上,随时都有灭国的威胁。如此,为了让许国得以继续生存着,许国君主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是小心的周旋于强国之间,齐强时附齐,楚盛时附楚,晋来时归晋。

但是,就算是这般,那些强大,且富有雄心的诸侯国还是依旧没有放弃过要占据许国的念头,而这其中尤以北方强国郑国最为虎视眈眈。 此前,郑国国君郑庄公就借周平王东迁之机,相继灭掉了虢国和郐国,此时富有雄心的他,对许国是垂涎三尺。



公元前712年7月,郑庄公以许国不听周天子号令为由,联合齐国、鲁国二国攻打许国,约定谁先攻陷许国都城,谁就有权分割许国土地。而后,郑庄公亲率雄兵伐许,直抵许国都城,此时许国十一世国君许庄公虽誓死不降,并率众死战,但无奈的许国本就国弱民寡,在三国绝对的实力面前,许国都城还是被破,许庄公率众突围,逃往卫国,两年后许庄公客死他乡。

当然,许国都城虽被破,但并未亡国。此时齐、鲁两国皆不想郑国独占许国,因此就以许国国君并未犯灭国之罪为由,强迫郑国迎回许叔(许庄公弟),让其复建许国。此后,前697年,郑国发生内乱,许叔乘机夺回都城,赶走郑国军队,再次光复许国旧土。

此后,在许国数代君主的委曲求全下,许国在夹缝中生存了120余年,在这百余年间,许国为了生存,只得是的开始四处迁徙之路,以此来逃避楚、郑等国的夹击。前576年,许灵公率臣民迁徒于叶地(今河南叶县西南);前533年,许悼公迁都夷邑(今安徽亳州东南);前524年,许悼公再次迁都于析邑(今河南西峡县);前506年,许男斯迁都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



不过,无论许国如何迁都,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它总归还是逃不了灭国的命运。前504年,郑国伐许,许国无力抵抗,十七世国君许男斯被俘,许国灭。此后,许国虽然在楚国的支持下,再次复国,但此时许国已不再算是一个国家,纯粹的傀儡皇帝,只是楚国想让郑国难堪,仅此而已。

许国灭国后,少部分迁居到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多数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北上一部最初迁徙到了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此后四处扩散,直至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后,许姓更是遍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今时今日,许氏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这七个省的许氏约占全国汉族许氏人口的55%

8

许国,西周及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西周初,封许文叔于许(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建立许国,国君为姜姓,爵位为男爵。公元前576年,许国迁都叶邑(今平顶山市叶县西南)。公元前533年,迁都夷邑(今安徽省亳州市城父镇)。公元前524年又迁都白羽邑(今西峡县),公元前506年再迁容城邑(今鲁山县东南)。战国初,许国被楚国所灭。许男结为最后一位已知许国国君。

9

许国,是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西周初年,周成王封许文叔于许(今河南许昌),建立许国,国君为姜姓,爵位为男爵,是至今唯一可确定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

公元前504年,郑国大将游速率军伐许,许国已经无力抵抗,十七世国君许男斯被俘,许国第一次亡国。次年,许元公在楚国扶持下被拥立为君。公元前375年,史料记载“许二十四世为楚所灭”,许国彻底灭亡。

10

流浪的小国

?许国出现在西周灭商之后。许国是姜姓,你看到这个姜姓,一定会想到春秋时的姜姓齐国。姜齐(也称吕齐)始祖吕尚(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夺取天下,封于齐。许国最早的国君许文叔,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就是姜子牙的儿子。

关于许国的爵位,记载非常清楚:就是“男”爵。这也是春秋多如牛毛的诸侯国中,唯一有明确记载为“男”爵的诸侯国,也是个非常小的诸侯国。许国的活动范围,基本都在现在的河南省和安徽省,但却忽东忽西。给人的感觉就是:许国天上一脚,地上一脚,今天在甲地,明天就找不着了,后天却莫名其妙出现在乙地。而且这几个都城的距离都比较远。

许国在西周时就是个小诸侯国,所以规模不大,都城方圆最多也就七里。作为小国,在大鱼吃小鱼的春秋时代,许国没少受夹板气。由于许国地处中原要冲,四周豪强林立,虎视眈眈。许国只好小心周旋于强国之间,齐强时附齐,楚盛时附楚,晋来时归晋。即使这样,北方的郑国却始终怀有吞并许国的野心。尤其它处于楚国和郑国之间就更悲催了。为了寻求安全,许国君臣只能选择流浪,将国都搬来搬去。

许国在春秋战国里,完全就是个小角色,常常受到晋郑楚齐的欺负,一年到头担惊受怕,两三年就要迁一次都城,总管竟然搬了六次国都,可以说是个相当憋屈的国家。?许国又是个小国,财力非常有限。这样搬来搬去,居无定所,搬到最后,连家底都搬空了,不知欠了多少烂账。而当年没少欺负许国的郑国,看到许国失去了楚国这座大靠山,那还客气什么?公元前504年,郑灭许。之后,复国的楚国又帮助被灭国的许国复国。但这已是一本糊涂账,稀里糊涂混了一百多年。楚肃王六年(公元前375年),许为楚所灭,结束了流浪的一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