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的继承制度中,现任皇帝的祖母会被尊奉为太皇太后,也有皇帝登基后,对已去世的祖母追尊为太皇太后的。尊奉的太皇太后往往是先帝册封的皇太后,但由于继承关系的嫡庶之别,及“兄终弟及”继承规则的影响,太皇太后很可能是现任皇帝的嫡祖母,也可能是现任皇帝的宗法祖母、生祖母。但不论血缘关系如何,太皇太后都是国君的“法定祖母”,是正式的封号,所以于法而言,皇帝杀不动,于礼而言,仁孝也约束着皇帝的行为。但由于继承关系与尊奉规则的影响,皇帝与太皇太后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这就会导致“特殊事件”。
继承规则与文化认同的碰撞
据统计,除追尊以外,历史上在世被尊奉的太皇太后共计52位。一般来说,如果是嫡子继承皇位,那么只有皇帝的生母被尊奉为皇太后,继而成为太皇太后。如果是庶子继承皇位,第一顺序尊奉皇太后的是嫡母,即先帝的皇后,第二顺序尊奉皇太后的才是生母,这是嫡庶有别的体现,从先帝那里就要划清界线。当然,历史上也有同时尊奉嫡母、生母皆为皇太后的例子,如顺治帝的嫡母是皇太极册立的正宫皇后哲哲,生母是庄妃(后来的孝庄),崇德八年(1643),顺治帝即位,首先尊奉哲哲为母后皇太后,再尊奉生母为圣母皇太后,庄妃是母凭子贵,哲哲是继承法则要求,两宫并尊其实是体现了血缘与宗法的矛盾。康熙帝即位时同样是尊生母佟佳氏为圣母皇太后,尊嫡母为母后皇太后,与此同时,由于哲哲早在顺治六年(1649)就已经去世,故而尊奉孝庄为太皇太后合情合理。如果哲哲还活着,依旧是第一顺序太皇太后。
(孝庄剧照)
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可以追溯到秦宣太后芈氏,而第一位太皇太后正是她的玄孙秦王政尊奉的华阳夫人芈氏,但名臣是“太王太后”。由于华阳夫人是安国君的王后,是嫡妻,所以在继承法则上被第一个尊奉为太后。而继任者秦庄襄王由夏姬所生,所以夏姬被第二顺位尊奉为夏太后,到了秦王政继承王位,就尊奉华阳夫人为太王太后,夏姬亦尊为太王太后。但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并未立后,只是在生母赵姬去世后追奉为帝太后,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到了西汉,刘邦的原配妻子吕雉在汉惠帝时被尊为皇太后,她是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且在前少帝刘恭、少帝刘弘时成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太皇太后。
(秦宣太后)
如果说吕雉的太皇太后皆是建立在宗支血缘之上,那么到汉昭帝刘弗陵的原配皇后上官凤儿时,就完全按照宗法尊封。汉昭帝去世以后膝下无子,在朝臣的商议下,是以汉武帝庶孙刘贺为帝,这与上官凤儿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但她依旧按照礼法被尊为皇太后。刘贺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权臣霍光废除,另立汉武帝嫡曾孙刘病已为汉宣帝,上官凤儿又以辈分被尊为太皇太后,此时的上官凤儿仅十五岁,她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宗法太皇太后,且是最年轻的太皇太后。其实霍光还是上官凤儿的外祖父,在霍光在汉宣帝时期遭受打击,上官氏的母系一同遭受灭门,但惟独这位太皇太后得以寿终正寝,这也说明了太皇太后的地位在封建社会是崇高无比的。
(吕雉剧照)
在汉朝的宗法制度中,只有先朝皇后才可尊皇太后,进而尊太皇太后,宗室过继或庶出皇子即便即位,也不得以生母为皇太后。但到了汉哀帝时期,由于他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承继帝位,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而按照宗法礼制,辈分又是尊卑有别的另一层概念,即长者为尊,这里与年龄无关,只论辈分。所以四位太后虽然并尊,但由于嫡庶、辈分上的差别,王政君才是最为尊贵的“老祖宗”。
(唐朝帝后服饰)
按照汉朝的宗法制度,皇太后可代行祖宗家法的废立大权,即使是权臣想行废立之举,也要向皇太后请旨,得到皇太后的诏书才行。这也反应了皇家宗法制度与皇帝后宫制度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体系,所谓“天为乾地为坤,皇天配后土”,皇后是后宫制度里的中宫之主,并统率六宫,地位如同皇帝于朝堂中。所以汉朝奠定了先朝皇后的地位,在晋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以后,又成为宗法制度里的尊贵象征。为了体现尊长的差别,很多朝代的后宫供养制度规定了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奉养规格,除了皇后体现国母仪容的衣冠配饰以外,老祖宗永远是最高级别。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
其实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究孝道,孟子曾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为五伦,其中孝悌为五伦之核心,“仁之实,事亲是也”更是奠定了封建君主施仁政以孝为先的统治思想。在儒家思想里,孔子、孟子、曾子将孝道思想发扬光大,并在《孝经》一书中提出“君父”的概念,这为封建君主专制提供了莫大的力量,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君如父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那么封建君主一样会以身作则,将孝道体现在祖宗家法中。所以,封建君主会想尽一切办法彰显自身的仁孝形象,明目张胆的赐死太皇太后不可能发生。
(康熙孝庄剧照)
历史上的特殊情况
“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臣称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外戚》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皇后、皇太后还是太皇太后,自古都规定了权力的界限。因为历史上的政权动乱,往往是因外戚专权、宦官专权而致。汉朝如吕、田、窦、霍、王;唐朝如长孙、武、杨。汉武帝在临终前特意提到了吕后专政,他说“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这里虽然提出了外戚的威胁,却不能形成有效节制,这个问题一直到朱元璋开创大明,才在宗法中做出约束,所以明朝是没有外戚专政的。这里也反应了封建君主与皇太后、太皇太后之间存在着宗法以外的矛盾,即政治威胁。加之继承制度带来的太皇太后不一定是现任皇帝的亲祖母,这又是于宗法内的矛盾。这两个矛盾任何一个被激化,都可能带来特殊事件的发生。
(窦太后剧照)
郭氏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又是唐代宗李豫的外孙女,唐德宗李适的外甥女,这样显赫的家庭背景,使她于贞元九年(793)就被选为广陵王妃。永贞元年(805),唐顺宗退位为太上皇,广陵王李纯即位,即唐宪宗。唐宪宗在世的时候没有册立皇后,郭氏只是被册封为贵妃。元和十五年(820),宪宗崩,郭氏之子李恒继承皇位,即唐穆宗,这才母凭子贵封了个皇太后。长庆四年(824),唐穆宗驾崩,其嫡长子李湛即位,是为唐敬宗,郭氏就被尊为太皇太后。在此之后,唐敬宗遭宦官谋害,后由宦官拥立了郭氏小儿子李悟监国,但不久亦被加害。于是郭氏下诏立唐宪宗庶子李昂为帝,即唐文宗,唐文宗立刻尊生母萧氏为皇太后,这就有了太皇太后郭氏、唐敬宗生母皇太后王氏、唐文宗生母萧氏“三宫太后”。
唐文宗是出了名的孝顺,对三宫太后皆侍奉有佳,也因诏立之恩,对郭氏格外尊重。而至开成五年(840),唐文宗去世,其弟李炎即位为唐武宗,武宗生母韦氏已故,就只是获得追奉皇太后称号,对于三宫太后的尊敬依然如文宗时期。唐武宗于会昌六年(846)去世,唐宪宗庶子李忱以宦官拥立而即位,是为唐宣宗,太皇太后郭氏亲支皇嗣子孙由此失去了继承大统的机会。而且唐宣宗的生母郑氏原本是宫女,还曾服侍过郭氏,唐宣宗即位后尊郑氏为皇太后,而郭氏从宗法上较郑氏更加尊贵,这就有了唐宣宗的不满。大中二年(848年)五月,郭氏可能由于唐宣宗的继承问题郁闷至极,与侍从登临勤政楼时企图跳楼自尽,而被侍从拦住。唐宣宗闻知此事后大怒,当天晚上郭氏便在兴庆宫冷井殿突然去世。这件事情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是唐宣宗所为,但在历史上留下诸多争议,唐宣宗弑杀太皇太后的嫌疑和动机皆存在。
历史上的太皇太后并不多,所以皇帝杀太皇太后的案例也就更为罕见,但皇帝杀皇太后的案例还是比较露骨的,如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杀害嫡母皇太后徙单氏。
徙单氏是金国第三代领袖完颜宗干的正室,但他却未能生下儿子,只将完颜宗干次室李氏长子完颜充继养。完颜宗干另一位次室大氏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就是完颜亮。完颜充与完颜亮都是辅助金熙宗的左膀右臂,且徙单氏与大氏关系亲近,但完颜亮忌惮徙单氏的嫡妻身份,向来提防徙单氏。金皇统九年(1150)十二月,完颜亮发动兵变,杀了金熙宗自立为帝,改元天德,是为金海陵王。随后将徙单氏与大氏皆尊为皇太后,但徙单氏不耻完颜亮的夺权行为,故受封而不贺,完颜亮至此怀恨。此后迁都中都,也只是将大氏接迎新都,留徙单氏于上京。
至贞元元年(1153),大氏病逝,临终前恳求完颜亮摒弃前嫌,照顾好徙单氏,于是完颜亮于两年之后,将徙单氏迎入中都。可当完颜亮伐宋时,徙单氏多有劝谏,后迁都汴梁,徙单氏又抱怨北方契丹作乱是南迁导致。完颜亮因此起了杀心,令人下诏,让太后跪受,并击杀太后。徙单氏就这样跪着被打倒,再由护卫缢死,完颜亮再令人焚烧徙单氏尸体,将其骨灰撒入水中,结局较为悲惨。
杨芷是司马炎第一任皇后杨艳的堂妹,杨艳于公元274年病危时,觉得自己的儿子司马衷愚笨不堪,此时又逢胡贵嫔得宠,担心自己死后胡贵嫔入主后位,对儿子不利,于是哀求晋武帝立堂妹为后,这才有了晋武帝第二位皇后杨芷。咸宁二年(276年),杨芷正式被册立为皇后,并为司马炎生下一子司马恢,可惜两岁时就夭折。但她姐姐的儿子司马衷却早已被立为太子,她的父亲杨骏也被提拔为车骑将军。司马炎为司马衷选的太子妃名叫贾南风,是为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政权的功勋贾充之女。由于嫉妒,这个贾南风亲手杀了怀有司马衷孩子的宫女,马上要抱孙子的司马炎得知后就意图废掉贾南风,是杨芷多次劝阻才保全了贾南风。事情过后,杨芷就提醒贾南风不要再有此种行为,而贾南风就误认为是杨芷挑拨离间,害的她差点被废,从此开始记恨杨芷。
(杨芷剧照)
晋武帝驾崩后,司马衷即位,杨芷被尊为皇太后,贾南风被立为皇后,杨骏则成了实权在握的顾命大臣,有了外戚专政之嫌。贾南风在此时成了“正义的化身”,他于永平元年(291)策动楚王司马玮发动宫廷政变,并策动大臣上书弹劾杨骏谋反,接着宫廷内部开始对杨骏下手,杨芷得知消息后企图救父,但救援信被贾南风亲信截获。这就“坐实”了样芷父女二人的谋反行为。杨芷就这样先被幽禁,后被贬为庶人。随着谋反案的进一步彻查,司马衷的思维完全由贾南风主导,先后将杨骏一族,其妻庞氏一族诛灭。庞氏死后,杨芷就被押送回金墉城,贾南风随后将其随侍人员全部遣散,并不予食物,这位皇太后就这样被活活饿死,时年三十四岁。随后,贾南风在杨芷棺材上贴了灵符,并使用些镇邪的符书药物,以免她的亡灵向晋武帝高密。虽然杨芷并非司马衷所杀,但杨芷之死与他处理“谋逆案”的态度不无关系。
(贾南风,司马衷剧照)
综上所述,封建社会在“百善孝为先”的文化认同与统治需求下,并不太可能对皇太后、太皇太后进行迫害,除非涉及到后宫干政,形成外戚专权的威胁时,皇帝会选择性的应对,但明目张胆的杀伐并不常见。汉唐朝以后,皇帝通过并尊的形式确立生母地位,也解决了嫡庶之别带来的内心不平衡。如海陵王完颜亮这种弑君之人,更不怕伦理道德的束缚,他对徙单氏动杀念并不足以为奇。而司马衷这样的弱智皇帝,受贾南风的摆布,也成为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奇葩。
参考资料:《晋书》、《新唐书》、《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