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皇太后和太皇太后是皇帝法律意义上的母亲和奶奶,对应的就是生母和亲生奶奶,按照古代继承法,这两者常常不一致。古人治国讲求孝道,礼仪纲常是国家基石,皇帝必须垂范,所以,即便是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一般都不能处罚,更不能赐死。

不过,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不是一般人,她们首先是政治的产物,既然是政治人物,就不可避免陷于政治斗争。由于政治斗争,被皇帝赐死的皇太后至少有两位,太皇太后还真没有出现过。

皇太后、太皇太后与皇帝的关系

古代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位男子可以有多为妾,但是只能有一位妻,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妻,即皇后,其她的嫔妃统称妾。妻,亦称嫡妻,妾,亦称庶妻,妻所生儿子称嫡子,妾所生儿子称庶子。嫡长子是家族政治遗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只有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庶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父亲的政治遗产。

自然,皇帝去世后,随着新皇帝上位,原来的皇后就升任皇太后,原来的皇太后就升任太皇太后。从太皇太后、皇太后,到皇帝、皇后、太子,统称嫡系,身份是君。

也就是说,从法律意义上讲,皇太后、太皇太后和皇帝是平等的,是法统唯一承认的亲缘关系。假如皇帝跟太后、太皇太后不存在血缘关系怎么办?对不起,你必须承认,因为你继承皇位的前提条件就是嫡系,必须与原来庶系生母割断母子关系。

历史上很多皇帝登基后,都不敢对亲生母亲有超越礼仪的封赏,更谈不上承认母子关系,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其实远离生母恐怕也是避免尴尬的最好办法,否则母子相见,母亲还得给儿子叩头。这就是宗法制的死板,带来的负面效应。按照这个规定,皇帝赐死皇太后、太皇太后,就等于杀了亲生母亲和亲生奶奶。在古代,无论是从法律还是道德上讲,都是不被允许的。

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了怎么办

可是,万一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了怎么办?处罚还是不处罚?

比如,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与假太监嫪毐私通生子,甚至阴谋作乱。再比如郑庄公的母亲,暗中帮助公子段谋反。

当然不能用法律直接处罚了,因为在古代礼法才是根本大法,按照礼法,子为父隐是合法的,也就是说,长辈犯法,晚辈有义务替他隐瞒,不算犯罪。自然,皇太后、太皇太后犯罪也不能处罚,否则反而是皇帝违法。

所以,郑庄公和秦始皇只能发誓与母永世不相见,作为对母亲的精神惩罚。

臣民会不会有意见?没人会有意见,因为太后和太皇太后,不光是皇帝的母亲和奶奶,她们还是天下臣民,所有人的母亲和奶奶,谁敢说三道四?皇帝想处罚,天下人还不干呢!

历史上死于皇帝之手的皇太后

凡事都有特殊,虽说皇帝不能公开赐死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但是她们的身份毕竟不同于普通百姓,她们首先是政治人物,逃不脱政治利益的纠葛,当她们与皇权产生矛盾冲突时,结局恐怕就不一定按理出牌了。

晋武帝第二任皇后杨芷,是第一人皇后杨艳的堂妹。杨艳是晋惠帝的生母,杨艳去世前,怜惜儿子年幼,恳求晋武帝立堂妹杨芷为后,以照顾晋惠帝。晋惠帝登基后,杨芷被尊为皇太后。

可是,杨芷的父亲杨骏,与皇后贾南风陷入了残酷的政治斗争,结果杨骏失败被杀,家族一千多人被灭口。杨芷也被牵连,剥夺太后尊号,反过头来给儿媳贾南风磕头,求她饶过自己的母亲庞氏。

后来杨芷被圈禁于金墉城,连续八天不给供食,被活活饿死!杨芷之死,虽然贾南风是幕后黑手,晋惠帝的默许罪责难逃。

如果说晋惠帝杀母还有点遮掩,海陵王完颜亮杀嫡母徒单太后,则非常露骨并极其残忍!

海陵王完颜亮是金朝唯一不被承认的皇帝,没有谥号和庙号,后人只能称他为海陵王。完颜亮靠政变杀害金熙宗上位,按古代法律,完颜亮登基后,册封嫡母徒单氏为皇太后,生母大氏为太妃。

不过徒单氏对完颜亮残暴的行为并不认可,多次训斥他弑杀金熙宗,及酒后失德的行为。本来就对生母不能立太后就很不满意的完颜亮很生气,多次威胁要杀掉嫡母皇太后。好在大氏与徒单太后关系良好,在大氏的劝阻下,完颜亮隐而不发。

后来,完颜亮决定发动对南宋的全面军事行动,徒单氏激烈反对,惹怒了完颜亮,他恶狠狠地说:“非朕母,乃梁宋国王之小妻也。”于是派人将徒单太后,杀害于宁德宫,连她身边的十几名奴婢也一起杀光。

事后,完颜亮仍觉得不解气,又把徒单氏的尸骨,扔进河里以泄愤!

这可能就是历史仅有的皇太后被皇帝杀害事件,太皇太后被杀还真没发生过。

可见,作为地位最尊贵的女性,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哪怕有违法犯罪行为,也不会遭到皇帝的杀害,相反,由于政治斗争,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反而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那时候,皇帝再也顾不了孝道了,也不在乎天下人的指责了!

最佳贡献者
2

在封建社会的继承制度中,现任皇帝的祖母会被尊奉为太皇太后,也有皇帝登基后,对已去世的祖母追尊为太皇太后的。尊奉的太皇太后往往是先帝册封的皇太后,但由于继承关系的嫡庶之别,及“兄终弟及”继承规则的影响,太皇太后很可能是现任皇帝的嫡祖母,也可能是现任皇帝的宗法祖母、生祖母。但不论血缘关系如何,太皇太后都是国君的“法定祖母”,是正式的封号,所以于法而言,皇帝杀不动,于礼而言,仁孝也约束着皇帝的行为。但由于继承关系与尊奉规则的影响,皇帝与太皇太后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这就会导致“特殊事件”。

继承规则与文化认同的碰撞

据统计,除追尊以外,历史上在世被尊奉的太皇太后共计52位。一般来说,如果是嫡子继承皇位,那么只有皇帝的生母被尊奉为皇太后,继而成为太皇太后。如果是庶子继承皇位,第一顺序尊奉皇太后的是嫡母,即先帝的皇后,第二顺序尊奉皇太后的才是生母,这是嫡庶有别的体现,从先帝那里就要划清界线。当然,历史上也有同时尊奉嫡母、生母皆为皇太后的例子,如顺治帝的嫡母是皇太极册立的正宫皇后哲哲,生母是庄妃(后来的孝庄),崇德八年(1643),顺治帝即位,首先尊奉哲哲为母后皇太后,再尊奉生母为圣母皇太后,庄妃是母凭子贵,哲哲是继承法则要求,两宫并尊其实是体现了血缘与宗法的矛盾。康熙帝即位时同样是尊生母佟佳氏为圣母皇太后,尊嫡母为母后皇太后,与此同时,由于哲哲早在顺治六年(1649)就已经去世,故而尊奉孝庄为太皇太后合情合理。如果哲哲还活着,依旧是第一顺序太皇太后。

(孝庄剧照)

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可以追溯到秦宣太后芈氏,而第一位太皇太后正是她的玄孙秦王政尊奉的华阳夫人芈氏,但名臣是“太王太后”。由于华阳夫人是安国君的王后,是嫡妻,所以在继承法则上被第一个尊奉为太后。而继任者秦庄襄王由夏姬所生,所以夏姬被第二顺位尊奉为夏太后,到了秦王政继承王位,就尊奉华阳夫人为太王太后,夏姬亦尊为太王太后。但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并未立后,只是在生母赵姬去世后追奉为帝太后,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太后。到了西汉,刘邦的原配妻子吕雉在汉惠帝时被尊为皇太后,她是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位皇后、皇太后,且在前少帝刘恭、少帝刘弘时成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太皇太后。
(秦宣太后)

如果说吕雉的太皇太后皆是建立在宗支血缘之上,那么到汉昭帝刘弗陵的原配皇后上官凤儿时,就完全按照宗法尊封。汉昭帝去世以后膝下无子,在朝臣的商议下,是以汉武帝庶孙刘贺为帝,这与上官凤儿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但她依旧按照礼法被尊为皇太后。刘贺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权臣霍光废除,另立汉武帝嫡曾孙刘病已为汉宣帝,上官凤儿又以辈分被尊为太皇太后,此时的上官凤儿仅十五岁,她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宗法太皇太后,且是最年轻的太皇太后。其实霍光还是上官凤儿的外祖父,在霍光在汉宣帝时期遭受打击,上官氏的母系一同遭受灭门,但惟独这位太皇太后得以寿终正寝,这也说明了太皇太后的地位在封建社会是崇高无比的。
(吕雉剧照)

在汉朝的宗法制度中,只有先朝皇后才可尊皇太后,进而尊太皇太后,宗室过继或庶出皇子即便即位,也不得以生母为皇太后。但到了汉哀帝时期,由于他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承继帝位,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而按照宗法礼制,辈分又是尊卑有别的另一层概念,即长者为尊,这里与年龄无关,只论辈分。所以四位太后虽然并尊,但由于嫡庶、辈分上的差别,王政君才是最为尊贵的“老祖宗”。

(唐朝帝后服饰)

按照汉朝的宗法制度,皇太后可代行祖宗家法的废立大权,即使是权臣想行废立之举,也要向皇太后请旨,得到皇太后的诏书才行。这也反应了皇家宗法制度与皇帝后宫制度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体系,所谓“天为乾地为坤,皇天配后土”,皇后是后宫制度里的中宫之主,并统率六宫,地位如同皇帝于朝堂中。所以汉朝奠定了先朝皇后的地位,在晋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以后,又成为宗法制度里的尊贵象征。为了体现尊长的差别,很多朝代的后宫供养制度规定了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奉养规格,除了皇后体现国母仪容的衣冠配饰以外,老祖宗永远是最高级别。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

其实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究孝道,孟子曾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为五伦,其中孝悌为五伦之核心,“仁之实,事亲是也”更是奠定了封建君主施仁政以孝为先的统治思想。在儒家思想里,孔子、孟子、曾子将孝道思想发扬光大,并在《孝经》一书中提出“君父”的概念,这为封建君主专制提供了莫大的力量,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君如父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那么封建君主一样会以身作则,将孝道体现在祖宗家法中。所以,封建君主会想尽一切办法彰显自身的仁孝形象,明目张胆的赐死太皇太后不可能发生。
(康熙孝庄剧照)

历史上的特殊情况

“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臣称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外戚》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皇后、皇太后还是太皇太后,自古都规定了权力的界限。因为历史上的政权动乱,往往是因外戚专权、宦官专权而致。汉朝如吕、田、窦、霍、王;唐朝如长孙、武、杨。汉武帝在临终前特意提到了吕后专政,他说“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这里虽然提出了外戚的威胁,却不能形成有效节制,这个问题一直到朱元璋开创大明,才在宗法中做出约束,所以明朝是没有外戚专政的。这里也反应了封建君主与皇太后、太皇太后之间存在着宗法以外的矛盾,即政治威胁。加之继承制度带来的太皇太后不一定是现任皇帝的亲祖母,这又是于宗法内的矛盾。这两个矛盾任何一个被激化,都可能带来特殊事件的发生。
(窦太后剧照)

  • 懿安皇后郭氏

郭氏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又是唐代宗李豫的外孙女,唐德宗李适的外甥女,这样显赫的家庭背景,使她于贞元九年(793)就被选为广陵王妃。永贞元年(805),唐顺宗退位为太上皇,广陵王李纯即位,即唐宪宗。唐宪宗在世的时候没有册立皇后,郭氏只是被册封为贵妃。元和十五年(820),宪宗崩,郭氏之子李恒继承皇位,即唐穆宗,这才母凭子贵封了个皇太后。长庆四年(824),唐穆宗驾崩,其嫡长子李湛即位,是为唐敬宗,郭氏就被尊为太皇太后。在此之后,唐敬宗遭宦官谋害,后由宦官拥立了郭氏小儿子李悟监国,但不久亦被加害。于是郭氏下诏立唐宪宗庶子李昂为帝,即唐文宗,唐文宗立刻尊生母萧氏为皇太后,这就有了太皇太后郭氏、唐敬宗生母皇太后王氏、唐文宗生母萧氏“三宫太后”。

唐文宗是出了名的孝顺,对三宫太后皆侍奉有佳,也因诏立之恩,对郭氏格外尊重。而至开成五年(840),唐文宗去世,其弟李炎即位为唐武宗,武宗生母韦氏已故,就只是获得追奉皇太后称号,对于三宫太后的尊敬依然如文宗时期。唐武宗于会昌六年(846)去世,唐宪宗庶子李忱以宦官拥立而即位,是为唐宣宗,太皇太后郭氏亲支皇嗣子孙由此失去了继承大统的机会。而且唐宣宗的生母郑氏原本是宫女,还曾服侍过郭氏,唐宣宗即位后尊郑氏为皇太后,而郭氏从宗法上较郑氏更加尊贵,这就有了唐宣宗的不满。大中二年(848年)五月,郭氏可能由于唐宣宗的继承问题郁闷至极,与侍从登临勤政楼时企图跳楼自尽,而被侍从拦住。唐宣宗闻知此事后大怒,当天晚上郭氏便在兴庆宫冷井殿突然去世。这件事情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是唐宣宗所为,但在历史上留下诸多争议,唐宣宗弑杀太皇太后的嫌疑和动机皆存在。

  • 哀皇后徙单氏

历史上的太皇太后并不多,所以皇帝杀太皇太后的案例也就更为罕见,但皇帝杀皇太后的案例还是比较露骨的,如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杀害嫡母皇太后徙单氏。

徙单氏是金国第三代领袖完颜宗干的正室,但他却未能生下儿子,只将完颜宗干次室李氏长子完颜充继养。完颜宗干另一位次室大氏生下三个儿子,长子就是完颜亮。完颜充与完颜亮都是辅助金熙宗的左膀右臂,且徙单氏与大氏关系亲近,但完颜亮忌惮徙单氏的嫡妻身份,向来提防徙单氏。金皇统九年(1150)十二月,完颜亮发动兵变,杀了金熙宗自立为帝,改元天德,是为金海陵王。随后将徙单氏与大氏皆尊为皇太后,但徙单氏不耻完颜亮的夺权行为,故受封而不贺,完颜亮至此怀恨。此后迁都中都,也只是将大氏接迎新都,留徙单氏于上京。

至贞元元年(1153),大氏病逝,临终前恳求完颜亮摒弃前嫌,照顾好徙单氏,于是完颜亮于两年之后,将徙单氏迎入中都。可当完颜亮伐宋时,徙单氏多有劝谏,后迁都汴梁,徙单氏又抱怨北方契丹作乱是南迁导致。完颜亮因此起了杀心,令人下诏,让太后跪受,并击杀太后。徙单氏就这样跪着被打倒,再由护卫缢死,完颜亮再令人焚烧徙单氏尸体,将其骨灰撒入水中,结局较为悲惨。

  • 武悼皇后杨芷

杨芷是司马炎第一任皇后杨艳的堂妹,杨艳于公元274年病危时,觉得自己的儿子司马衷愚笨不堪,此时又逢胡贵嫔得宠,担心自己死后胡贵嫔入主后位,对儿子不利,于是哀求晋武帝立堂妹为后,这才有了晋武帝第二位皇后杨芷。咸宁二年(276年),杨芷正式被册立为皇后,并为司马炎生下一子司马恢,可惜两岁时就夭折。但她姐姐的儿子司马衷却早已被立为太子,她的父亲杨骏也被提拔为车骑将军。司马炎为司马衷选的太子妃名叫贾南风,是为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政权的功勋贾充之女。由于嫉妒,这个贾南风亲手杀了怀有司马衷孩子的宫女,马上要抱孙子的司马炎得知后就意图废掉贾南风,是杨芷多次劝阻才保全了贾南风。事情过后,杨芷就提醒贾南风不要再有此种行为,而贾南风就误认为是杨芷挑拨离间,害的她差点被废,从此开始记恨杨芷。
(杨芷剧照)

晋武帝驾崩后,司马衷即位,杨芷被尊为皇太后,贾南风被立为皇后,杨骏则成了实权在握的顾命大臣,有了外戚专政之嫌。贾南风在此时成了“正义的化身”,他于永平元年(291)策动楚王司马玮发动宫廷政变,并策动大臣上书弹劾杨骏谋反,接着宫廷内部开始对杨骏下手,杨芷得知消息后企图救父,但救援信被贾南风亲信截获。这就“坐实”了样芷父女二人的谋反行为。杨芷就这样先被幽禁,后被贬为庶人。随着谋反案的进一步彻查,司马衷的思维完全由贾南风主导,先后将杨骏一族,其妻庞氏一族诛灭。庞氏死后,杨芷就被押送回金墉城,贾南风随后将其随侍人员全部遣散,并不予食物,这位皇太后就这样被活活饿死,时年三十四岁。随后,贾南风在杨芷棺材上贴了灵符,并使用些镇邪的符书药物,以免她的亡灵向晋武帝高密。虽然杨芷并非司马衷所杀,但杨芷之死与他处理“谋逆案”的态度不无关系。
(贾南风,司马衷剧照)

综上所述,封建社会在“百善孝为先”的文化认同与统治需求下,并不太可能对皇太后、太皇太后进行迫害,除非涉及到后宫干政,形成外戚专权的威胁时,皇帝会选择性的应对,但明目张胆的杀伐并不常见。汉唐朝以后,皇帝通过并尊的形式确立生母地位,也解决了嫡庶之别带来的内心不平衡。如海陵王完颜亮这种弑君之人,更不怕伦理道德的束缚,他对徙单氏动杀念并不足以为奇。而司马衷这样的弱智皇帝,受贾南风的摆布,也成为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奇葩。

参考资料:《晋书》、《新唐书》、《金史》

3

皇位是以嫡长子来传承的,也就是说皇太后是皇帝的母亲,太皇太后是皇帝的奶奶。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说皇帝无嗣或者权臣废立,这么一来皇帝有可能和皇太后、太皇太后就没有了血缘关系。

在只有嫡系才具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的前提下,非嫡系要想继承皇位,就必须先过继到原先皇帝一系,也就是认老皇帝为父亲。如此一来,在宗法制度上,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也就成了皇帝的母亲和奶奶。

所以不管是有没有血缘关系,在王朝的整个律法和伦理上,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就是皇帝的母亲和奶奶。

赐死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就是皇帝杀死自己的母亲和奶奶。这在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社会,必然会遭到千夫所指。

皇帝如果杀掉自己的母亲和奶奶,必然会遗臭万年。弑母的恶名比一个暴君的名声还要恶劣。

人们可能会接受一个暴君,但是没有人会接受弑母的君主。所以皇帝是不会公开赐死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

不仅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即便是皇后也是不能随便赐死的。因为皇后不仅仅是皇帝的妻子那么简单,皇后需要母仪天下,同时也是天下臣民的母亲。

历史上被赐死的皇后有很多,但是在赐死之前也要先把皇后给废掉才行。如果皇后没有被废掉,皇帝也是不能随便就杀掉皇后的。

由于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这种特殊身份,必然也会处于残酷的权力争斗之中。那么怎么处理已经处于劣势的她们呢?

皇帝虽然不能公开处死她们,但是可以把失去权力的她们软禁。既然已经彻底剥夺了她们的权势,也就没有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赐死她们了!

权力斗争是真得残酷无比,如果必须要杀死她们怎么办?那还是没有不能公开下旨赐死她们!

太皇太后忽然偶感重疾,皇太后思念先帝而去,也不是没有的事儿!

反正历史上还没有公开下旨赐死太皇太后的事儿!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4

当然不行,皇帝虽然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赐死太皇太后,公开赐死更是不可能。



太皇太后这个称呼的由来

太皇太后是打从西汉叫出来的。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每次父亲刘太公见到自己也要下跪,因为皇权,这是没办法的事儿。可刘太公毕竟是刘邦的父亲,孝顺的刘邦心里不忍,于是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自己的父亲刘太公封为“太上皇”。既然有太上皇,那么太皇太后也就应运而生了。

此后的唐、宋、明、清一直效仿汉朝做法,太皇太后的叫法就这么沿袭下来。

皇帝不能赐死太皇太后有两个原因

一、跟“孝”有关系

中国是礼仪之邦,尤其是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而孝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重要指导思想。太皇太后作为皇帝的奶奶辈儿,皇帝权力再大,他首先是太皇太后的孙子,其次才是皇帝。


所以如果皇帝为了自己的统治,为了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戴,即使太皇太后有什么不轨行为,他也不可能为难她,只能是对其孝顺有加。

而且太皇太后这个名称的由来,也是因为刘邦对其父亲的孝顺才有的。因此皇帝必须孝顺太皇太后,否则会受到满朝文武和老百姓的诟病。

二、太皇太后一般都积威厚重,有很大的权势

太皇太后久居深宫,其能够从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坐到这个位置,能力和手腕当然不可小觑。这就意味着,老太太虽然不管事,但不代表她不能管事。

而且太皇太后一般出身都很不一般,其家族肯定和皇族紧紧相连,家族势力盘根错节,皇帝要动太皇太后,怎么能不考虑自己皇位的稳定,不顾太皇太后背后庞大的家族势力呢?从这一点来讲,别说当众赐死了,惩罚她都不可能。比如汉武帝时期的窦太皇太后,皇帝还得看她脸色行事,何谈敢赐死她。


综上所述,所以说尽管皇帝有莫大的权力,但于孝道和皇位的安稳这两方面来说,皇帝都不可能当众赐死太皇太后。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马上删除!

5

首先,题主这个问题问的是比较突兀,据子由所知,在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当中,敢于赐死太皇太后,而且还以公开的形式去这样做的皇帝,子由遍寻百宋千元,掀翻三坟五典,都找不到这样的事情。

因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当中,即使是五代十国,战乱频繁之时,压倒多数的封建统治者也还是要标榜自己为以孝治天下,所谓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这样悖逆人伦的事情,是没有一个皇帝敢公然如是,不然,还是人的世界吗?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皇帝的地位是无人能够企及的,绝对权利本身,使得他能够直接消解掉太皇太后的威势,但是,基本就没有皇帝去这样做,因为在封建王朝当中,历代统治者基本都秉持儒家思想,讲求为臣则忠义当先,为子须顺孝终生。

可是,当皇帝与太皇太后发生了势同水火的矛盾之时,事情怎么解决呢?或者换一种极端的提法,亦如题主所问;

“皇帝可以公开赐死太皇太后吗?为什么?”

皇帝即使身份再与众不同,他也是与太皇太后有血缘和抚育多年的关联,仅仅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行为发生。

秦始皇秉政之初,因为其母赵姬的很多事情,也是愤懑已极,甚至诛杀嫪毐,扑杀太后幼子,可谓之辣手凶心,为当时至极。

可是,他也不敢进一步伤害自己的母亲赵姬,而且,就因为他软禁了太后赵姬,已经就惹得朝臣和舆论的指责和非议。

做为皇帝的母后,即使不是亲生母亲,只要有这个名分,尊贵如皇帝本人,也不敢偺越这一步。

当然,也有对于自己的母后行废黜之法的皇帝,这个人就是唐朝的末代皇帝李柷,史称唐哀帝。

时值唐天祐二年十二月,胆大妄为,且凶狠异常的军阀朱温杀掉了密谋再兴唐祚的唐室臣子,又杀心大起,竟然指示部下,宫中缢死何太后,随之逼迫唐哀帝下诏书,称何太后因秽乱宫闱而自杀谢罪,并且以皇帝名义把何太后废为庶人。

在这一起事件当中,朱温的暴虐不仁可鉴一斑。

而以皇帝身份,下诏追废母后为庶人,这也算开了这种恶劣风气之先。

综上所述;子由认为,皇帝可以废黜皇后,但是废黜太皇太后地位这就是不可理喻,至于说公然以皇帝名义,赐死太皇太后,这种提法,就不仅仅属于匪夷所思,当为大逆不道了!

相反,在宋朝,宋高宗等几位皇帝的合法继位,反而必须借重太皇太后的地位才能够得以在法理上被朝臣和世俗所承认。

甚至太皇太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对皇帝行废立之事,这是既合乎情,也在乎理的事情。

6

皇帝的正妻是皇后,母亲是皇太后,奶奶是太皇太后,皇帝可以废后,但不能废皇太后,也不能废太皇太后。在一定条件下,皇帝可以杀皇后,但不能杀皇太后,也不能杀太皇太后,公开赐死太皇太后更是没有发生过的事。秦朝以法治天下,汉朝以孝治天下,不论是法治还是德治,都不允许皇帝杀母亲或者奶奶;皇帝要废黜皇后,都需要大臣与宗正府认可,杀奶奶是无法合法化的,更不会公开赐死。

《汉书·外戚传》汉兴,与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

汉武帝的奶奶窦太皇太后是汉武帝亲政的最大敌人,不过汉武帝从来没有动过杀奶奶想法。当窦太皇太后薨逝后,汉武帝才开始大展身手。历史上,郑庄公、秦始皇都囚禁过自己的母亲,但没有杀母亲的勇气,更没有动过他们的奶奶。皇帝杀皇后都会遭到世人非议,皇帝杀母亲或者奶奶,不论对错,都会被认定为暴君、禽兽,因此没有那位皇帝会公开赐死太皇太后的。

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外戚专权,有的皇帝会立下“立子杀母”的制度,这相当于皇帝杀后。被杀的皇后将来会成为皇太后、太皇太后,当她们死于丈夫之手,而不是死于儿子或者孙子之手。朱元璋还定下后妃殉葬制度,这种办法跟“立子杀母”在效果上是一样的。不论是“立子杀母”还是“后妃殉葬”都饱受诟病,因此被后世明君给废止了。

金废帝完颜亮,字元功,女真名迪古乃,虎水人,金朝第四位皇帝、文学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庶孙,太师完颜宗干次子,母为大氏。完颜亮还有一个称号,那就是大名顶顶的海陵王,这位皇帝集残暴与武功于一体,是一位争议性较大的皇帝。完颜亮夺权称帝后,将金太宗一系后裔全部诛杀,还将嫡母徒单氏虐杀。在古代,嫡母的地位高于生母,杀嫡母跟杀生母一样罪大恶极。

徒单氏是宗干的嫡妻,完颜亮的生母大氏是妾,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得看徒单氏的眼色行事,大氏"事之甚谨,相得甚欢",通过小心谨慎,来换得表面上的平等关系。完颜亮称帝后,派遣大怀忠、习失、高福等人将太后杀戮于宁德宫,并将太后侍婢十余人一并灭口。完颜亮杀死了太后还觉得不过瘾,又投其骨于水,其行为几近疯狂的地步。

7

太皇太后何许人也?乃是先帝未过世的母亲。也就是皇帝的祖母(奶奶),当然不一定和皇帝有血缘关系,是生祖母,也有可能是嫡祖母或者宗法祖母。


孙子赐死奶奶,按照传统文化,那是大逆不道,自己的权力必受质疑。再说被历史刻意提及的太皇太后,都不是一般人。

支撑整个封建道德体系的,是家国一体,是儒家的“以孝治理天下”孝道文化。从汉朝到清朝,莫不如此。

汉唐女人本身社会地位高,以太皇太后身份擅权的大有人在。


在汉朝时,后宫专权从吕雉开头后,几乎就一直脱离这个怪圈。汉武帝支撑了汉朝绝大部分的脸面,但是对于窦漪房这个祖母而言,他什么都不是。亲政前刘彻是孙子,亲政后刘彻还是孙子。刘彻要独尊儒术,和窦漪房秉承黄老之术无为治国是有必然矛盾。但是也只能等老太太撒手。皇帝的废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皇帝敢赐死太皇太后?

的确汉朝因为权力斗争失败下台,甚至莫名其妙死掉的“太皇太后”也不是没有。


比如被外戚大将军何进斗倒的董太皇太后,她在搬出宫后,莫名其妙死掉,并非少帝刘辩的意思。而且何进借着少帝刘辩的名义,也只是将其逐出宫。

宋明以降,女人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成为男权附庸;但是在家庭中,母权是最大的,就又回到了这个范畴。


明朝的太皇太后最有名的大抵就是张太皇太后了,明仁宗孝诚张皇后,朱瞻基暴毙,她出面主持朝局,立了太子朱祁镇,稳定了朝局。她若不死,“土木堡之变”大概率不会发生。这种事有条件擅权,却没有去做,在关键时刻才挺身而出。

与之媲美的当属孝庄,为子孙牺牲了一切,却从来不和子孙争权。还有一个反面典型,那就是慈禧。一生玩弄权术,亲儿子、亲侄子都被自己玩残了,临了还想继续掌权,立了3岁的溥仪,心想自己还可以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垂帘听政。


但是即便如此,哪个皇帝又敢下旨赐死自己的祖母?不但没有,溥仪在得知慈禧墓被盗之后,才最终决定踏上了去东北的路。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8

谢邀,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分不清的亲娘媳妇

公元1161年的八月,华北的天气是秋高气爽,城外的金黄色麦子波浪滚滚,谁也无法想象血腥的屠杀,正在金国都城北京上演。只见一队荷枪实弹的侍卫,黑压压的押着数十人奔赴菜市口处决。而同时皇宫是惊人的浓烟滚滚,定睛一看着火的地儿是宁德宫,再找旁人打听着实心寒,因为住在里面的人是当朝太后徒单氏。

因此接下来有必要分析,徒单氏究竟是何人?杀掉她的皇帝又是谁?据《金史》记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庶长子叫完颜宗干,他总共有三个媳妇,大媳妇就是上文的徒单氏无子,二媳妇名李氏生郑王完颜充,三媳妇名单氏生育了海陵王完颜亮。而海陵王的前任皇帝是金熙宗完颜亶,他是金太祖的嫡长孙。

——海陵王完颜亮「1122.2.24——1161.12.15」

想必各位通过上文的人物关系,得出了完颜亮与完颜亶的矛盾。而太后徒单氏是完颜亶忠实的粉丝,并且时常欺压完颜亮的生母大氏,故而在金正隆六年的八月,因阻止完颜亮南伐大宋,使矛盾迅速激发导致太后徒单氏被皇帝完颜亮所杀。

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记》

说完关于上面大屠杀的表面原因,接下来扒一扒鲜为人知的因素。妇孺皆知女真人的祖先在唐朝为肃慎,若把时针再往回拨数百年惊讶的发现,肃慎又起源草原霸主匈奴。据《史记》记载,匈奴人的礼俗颇为奇怪,老爹死了儿子娶老娘为妻,哥哥挂了弟弟可夺嫂为妻。待到轮转至大唐盛世之时,他们的习俗变得更加怪异,据《隋书》载明他们是贱淫丑事屡禁不绝,究其原因竟然是带绿帽子的丈夫,通常会怒不可遏把奸夫及告密者一同杀死,从而导致没人愿意揭发贱淫的两人!

其俗淫而妒,其妻外淫,人有告其夫者,夫辄杀妻,杀而后悔,必杀告者,由是奸淫之事终不发扬。——《隋书》

通过详细的阐述,不难得出这样一个道理。毫无人伦礼法可言的女真等少数民族,只要阻拦了自己的前进道路,哪怕是自己的亲娘媳妇,对其举起屠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子杀母的惨剧绝不会发生在汉族人建立的朝代,因为汉族人的孝顺是出了名的!

生性狡黠的完颜亮

说起完颜亮的处境,与大明朱棣还有几分相似。其爹完颜宗干本来是完颜阿骨打的次子,如此算下来完颜亮只能屈居庶孙的位置。但不巧的情况出现,完颜阿骨打的长子早夭,完颜亶的生父完颜宗峻上升为长子,不过很快于天会二年死于攻打天祚帝的战斗中。可完颜阿骨打并没按惯例,将完颜亮的生父完颜宗干升为长子,反而是确立完颜亶为皇长孙,这就导致完颜亮一直不服他!

皇统九年四月的时候,完颜亮从大理卿乌带处,得知当朝左丞唐括辩与右丞相秉德正密谋废掉完颜亶。感觉千载难逢的机会出现,完颜亮暗地里找到二人,要求他们拥戴自己为帝。但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原来他二人的心仪的对象是完颜常胜与完颜阿懒。诡计多端的完颜亮指出,这二人可是完颜亶的亲兄弟,不怕报复的你们尽管选他好了!

——辅佐两代帝王的孝庄太后「1613.3.28——1688.1.27」

时间最容易从手指缝溜走,同年的12月一个天衣无缝的陷害开始了,完颜亶的兄弟完颜常胜、完颜阿懒、完颜查懒等皆被除掉,羽翼被剪的完颜亶遂为孤家寡人。几日之后月明星稀的夜晚,把手皇宫大将兴国蹑手蹑脚的推开厚重的大门,完颜亮带领唐括辩等心腹杀进去,把惊慌失措的完颜亶砍死在寝宫。

心狠手辣的完颜亮称帝后,一股脑的把金太宗的子孙全部处死,包括金兀术的子孙也在内,由此整个朝堂除了完颜亮的人外,其他人都均噤若寒蝉,这也是导致徒单氏太后被杀无人求情的缘由!

综上所述,徒单氏太后被完颜亮所杀原因有三:一她作为完颜亶的粉丝,没在关键时刻帮衬完颜亮;二是金国的统治者女真人,还残存着人伦混乱的现象;三是完颜亮生性残忍,为其母大氏扬眉吐气。同样的道理对于汉族朝代来说,断不会出现太后被皇帝所杀的丑事,毕竟汉族讲究以孝治天下,并且有人伦法则完备的儒家经典做治国准绳,所以和金国是两回事!

——END——

9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有点弱智,这不是明摆着的问题吗?

太皇太后的这一称呼源自于西汉时期,刘邦建立西汉之后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但是当时他的老爹还是在世的,结果每次刘太公见到了刘邦都要行跪拜刘邦,毕竟在古代皇权为大,刘邦也就得这样不自在,老爹跪儿子这不是折寿吗?于是刘邦发挥了他出身布衣的智慧,将自己的父亲封为太上皇,而自己的亲生母亲刘媪就称为皇太后(举个例子,其实如果已死就能成为皇太后,刘媪生猝年不详)。

那么太皇太后与皇帝又是什么关系呢?皇帝的奶奶就称为“太皇太后”,例如康熙皇帝的奶奶就是“孝庄太后”,而康熙也称呼其为“老祖母”。试问,康熙会将自己的奶奶赐死吗?

百善孝为先

中国历史上历来注重孝道,“百善孝为先的”的观念更是从小贯彻在我们的脑中,常人都如此更别说皇帝了,要是皇帝不守孝道势必会造成统治的不稳定。再者,能当上太皇太后的女人基本上都很老了,所以就算太皇太后犯了什么错误皇帝都要善待,毕竟那是自己的长辈。

题主说公开赐死太皇太后,那不就是向天下人宣告自己要杀死自己的奶奶,告诉天下人自己不是人?我想没有一个皇帝会这么的傻。

太皇太后的权力很大

先让我说几位历史上有名的太皇太后:西汉吕后(把戚夫人弄成人彘的那个)、东汉董太后、明朝周太后、清朝孝庄太后、慈禧太后..所以说不要惹太皇太后,因为她们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血雨腥风才坐上了这个位置,不要被他们女性的外表所蒙蔽,要说手段皇帝根本不是她们的对手,她们才是真正的狠角色!

不仅如此,太皇太后手中还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从孝庄太后中就可见一斑,为了康熙的顺利继位花了多少的心思,没有杰出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了。


综上所述,皇帝不可能公开赐死太皇太后,除非他抽风了。

10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礼仪之邦的大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从小我们就明白百善孝为先这个道理。在古代,亦是如此。

首先我们就来说一下太皇太后这个称呼的由来

这个称呼和西汉汉高祖刘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都知道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当上皇帝之后的刘邦,他的父亲每次见他都要行跪拜之礼。

刘邦又是一个孝子,心想怎能由父亲给儿子行礼呢?这不是折寿吗?心里十分过意不去,思前想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封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这样自己的父亲也可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刘邦的这一做法深受大臣们的爱戴,之后这一做法被视为一种美好的品德被传承下去。

所以皇帝的母亲就成为了太后,而太皇太后也就是皇帝的祖母。虽然说太皇太后的称呼是皇帝授予的,在古代真实历史上,皇帝和太皇太后到底哪个权力大?并且,皇帝是否可以赐死太皇太后?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能够当上太皇太后一般都是一个狠角色,这个位置并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坐上的。她也是一步一步的,从皇后到太后,最后才当上了太皇太后。所以有一点不用说她的人脉资源肯定是很广的。她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费了不少心思所以说她的能力可见一斑,比如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

看过《美人心计》的,我们都知道剧中的太皇太后吕雉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出名的。自己的儿子,甚至连自己的孙子当上皇帝之时, 她一直就是垂帘听政。说白了,皇帝就是一个幌子,真正的权力实际掌握在她的手中。由于他的专横野蛮逼走了自己的儿子,同时也惩罚害死了自己的孙子。这样一个女人是经历了多少血雨风兴才坐上这个位置,要说皇帝是他的对手,根本不现实。

守着这么大的权利,她真的能够平平稳稳,什么事情都不做吗?当然不可能。举个例子,历史上的一代暴君秦始皇想必肯定家喻户晓,他的母亲赵太后与假太监嫪毐私通生子,甚至阴谋作乱,摊上谋反这一罪名。当然是要脑袋搬家了。秦始皇也一直特别憎恨自己的母亲,起初也是想要将自己的母亲一同处死。但出于名声的考虑和大臣的建议,最终将赵太后打入冷宫,并没有处死。

所以说在古代,太后和太皇太后就算犯了很大很大的错误,也不能够将他们处死,因为处死她们就相当于向全天下的黎明百姓宣告要杀死自己的母亲和自己的祖母,出于孝道的考虑对他们最大的惩罚就是将他们打入冷宫不能够再次出来兴风作浪,但并不会因此要了他们的性命。毕竟皇帝的使命是一统天下,不能够因此让天下人说三道四。

另外我们都知道身为皇帝他们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有人专门为他们记载。从而被传承下去供下一代使明君使用,这就是为什么诸多皇帝愿意不择手段将自己不好的事情不要记录史册的原因。所以说作为皇帝就算对太皇太后有再多的不满,也不能公开反对,就算是碍于面子做给外人看,也必须友好的维持双方的关系。所以在古代历史上,皇帝公开处死太皇太后的事件并没有。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