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变法开始于1898年6月11日,截止于1898年9月21日,共计103天。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屠杀了“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的一个决定性人物袁世凯背叛了光绪皇帝导致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图,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戊戌变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戊戌变法是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败给了与清政府几乎同时进行明治维新的日本,此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清政府急需要变法图存。(康有为、梁启超像)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兴办西式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向发达的国家派遣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奖励发明创造。

二、以工商立国。鼓励民办企业、设农工商总局,各省办分局;设立铁路矿务总局,建铁路、开采矿业;在各省建立农会,刊印书籍,积极发展农业;在通商口岸建立商铺、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要求士农工商自谋生计,不能再依靠国家财政支持。

三、采用西方的军事训练方式,训练新式军队,淘汰绿营兵;建立近代枪炮工厂,筹建武备大学堂;停止武举考试的冷兵器考试,改靠近代的枪炮。

四、提高国民素质。主张将各地的祠堂庙宇改建为西式学堂,教授民众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

五、广开言路,鼓励士人等为大清的将来出谋划策;裁撤一批政府机构,主要有詹事府、通政司等;任用新人,淘汰思想保守、落后的守旧大臣。

如果完全按照光绪皇帝及其改革派大臣的意愿完成的话,清朝会走向“君主立宪”的方向,和日本、沙俄、英国、德国的政治模式差不多,清朝完全腐败的局面会为之一新。(列强瓜分中国图)

戊戌变法为何会失败?

清政府这一庞然大物,已经经历了两百多年,垂垂老矣。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庞大,根深蒂固,反观光绪皇帝和他的那些改革大臣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根基都非常浅,军队的控制权又在慈禧手中牢牢把控着,光绪皇帝的变法就如镜花水月,折腾了103天,自己反而成了阶下囚。(袁世凯像)

戊戌变法的改革派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仅仅如此就触动了很多当权派的利益。而且这场改革主张“和平”进行,简直是痴人说梦,日本的明治维新前期也是经过血与火的斗争才得以使得维新变法顺利推进。戊戌变法没有血与火,改革怎么可能正常推行下去!

戊戌变法的主张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根本就没有群众基础,官僚体制内的成员大多数反对,这场改革注定不可能成功。(光绪皇帝像)

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慈禧彻底倒向西方列强。为了延续大清的命运,光绪皇帝变法的一那些内容,慈禧太后也开始推行起来。如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后来又准备所谓的“君主立宪”,这一切大都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徒有其名,满族权贵根本就不想将手中的权力拱手让出。

改革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很多根本不符合国情、民情,根基尚浅的光绪改革派的失败是必然的。

最佳贡献者
2

戊戌变法怎么可能会被推行呢?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历史上有很多变法,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等,除了商鞅变法是涉及到了政治领域的改革,其他变法多是在经济领域进行整顿。变法的表象是裁撤冗汰,实质是对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的分配机制的重新定义。在古代中国这样的威权社会中,政治权力是贵族世家的根本。如果让渡一部分经济利益,换取阶级矛盾的缓和,还能够让这些权贵们妥协,那么让渡出政治权力,就万万不可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在于,在作为政治对立面的政治敌人身败名裂之前,斗争就不会停止。

所以,很多改革一旦涉及到了政治领域就进入到了深水区,操之过急很容易造成政治事件。汉景帝要取消诸侯王的特权,直接削藩,激化了矛盾,引发了七国之乱。即便是经济改革,不涉及权贵的政治特权,也会受到各种抵制,如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人性都是如此自私且贪婪,不到黄河心不死,即便阶级矛盾大到社会秩序要崩溃,也不会有人主动让渡利益缓和矛盾。所以,历代的改革家很少有成功的,即使暂时成功,变法者的下场也都会很惨烈。

清王朝的戊戌变法,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成功呢?商鞅变法,要把全国郡县化,加强中央集权,这可是在秦献公时期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的工作,使得国君直接掌握的势力能够压服反对势力。秦孝公还专门组织了一支3000人护法队,令行禁止,国内肃然,变法遂得大成。戊戌变法与以往历代变法性质都不同,因为当时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破产,中国需要改弦更张,变法舆论尘嚣之上。戊戌变法最核心的内容是取消科举,君主立宪,开启民智,发展实业。取消科举是断了天下士子晋升之路,君主立宪是断了贵族特权,这种对社会顶层设计的初衷虽是为民请命,面对的反动势力却是异常强大,几乎是中国整个官僚集团及其梯队人才,他们才是中国掌握有大量社会资源的人。所以,戊戌变法指望着用100多道诏书就能够推行变法内容,无异于掩耳盗铃。

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已经形成了稳固的城乡统治系统。戊戌变法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先进行土地革命,而且不得不流血。这种流血牺牲,其实就是社会秩序重构的代价。所以,谭嗣同在监狱里说的话“各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而成的,中国未有,所以变法未成。若有,请自嗣同始。”谭嗣同想用牺牲来证明变法并不是为一己私利,可是即便变法者公忠体国,也不能让所有的旧势力阶层都有主动放弃特权地位的觉悟。很多人都是这样,除非是刀子架在了脖子上,才会做出改变。

如果戊戌变法被推行了,就意味着,当时的皇帝有强大的中央控制能力(这个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形,光绪帝本来就是傀儡,所以君主立宪对他来说没什么改变。可是一旦他掌握了实权,他还会不会支持变法也是未知数。),或者当时的帝国精英都有家国情怀,都愿意支持改革,大清朝的变法大业继续往前推行,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恐怕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清王朝甚至会提前灭亡。为什么这么说呢?

君主立宪会使得地方督抚的实权获得承认,中国会形成自治省联邦制的国家。这种情形,要求各联邦省都要拥有强大的自制能力,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大一统的政治体制里,底层民众还多数都是阿Q那种的群氓。这种情形下仓促上马的自治制度,缺少经济基础、民众基础、舆论基础,必然不能在城乡扎根。阿Q一句“你也配姓赵?”就把中国先秦时代的贵族民主制全部打翻在地了。缺少社会体系的制衡,一旦君主立宪,中国可能很快就会陷入军阀割据的乱局中。一旦中国生乱,对中国觊觎不已的外国列强就会以各种名义出兵中国。缺少了中央集权政府的协调统一,国家应对这种外来侵略的能力大幅度减退,无法应对列强的干涉,中国可能会被迫提前进行一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反抗起义。

在国际上,当时的世界主要强国都完成了对本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升级优化,纷纷进化到帝国主义阶段,征服战争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战略抉择,他们正在满世界寻找原材料和工业品倾销地。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大量国土和人口的大国。美国人在1899年就提出了门户开房、利益均沾的对华策略,得到其他国家的一致认同。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可能会允许蕞尔之邦的日本变成列强,却不可能容忍中国变得强大起来。中国的戊戌变法如正式推行,若有一点成效,中国有强大的潜力,就会召来列强的封堵围杀。当时的清政府新败,国家没有足够的武力来保卫变法成功的果实。

所以,即使戊戌变法真的推行了,在当时的环境下中国也不可能通过改革使得国家变得强大起来。新中国通过土地改革建设了新秩序后,还是在朝鲜完成了共和国的奠基礼,这场战争,保证了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的经济改革不会被外国势力打断,所以才一直发展到今天?

清王朝最大的问题是: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戊戌变法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有野心的军阀身上,又怎么会有成功的可能呢?

3


估计灭亡的更快…

虽然戊戌变法的初心值得肯定,值得钦佩,也值得后人肯定。当时说白了是精神要肯定,但是具体内容不提也罢,因为说多了都是眼泪。

光绪帝的新政,其实说白了,是华而不实。不只是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更是没有实施的土壤。

诸如广开言路,结果来了一群逗比进言。比如有个人说什么在东北沙俄把铁路建了,应该在铁路两旁种上树,一有情况以此火攻。

还有就是光绪帝的新法到了地方上,一个都没有实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方的督抚都听慈禧太后的。二是这些新法说好听了是太超前,没法实施。说不好听了就是不切实际。

所以如果戊戌变法真的被光绪帝彻彻底底的推行了,清朝真的不会民富国强的,而是说不得还会因此提前亡国呢。

只能说当时的清朝很讽刺,光绪帝是有着改革强国的坚定思想,但没有治国能力,多是华而不实。慈禧太后是有能力,如果她改革还有一些成功的可能性,可惜慈禧太后始终以自己的统治为主,根本无心改革,所以只能是搞成那般局面…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4

问题是光绪推行不下去,因为所谓的戊戌变法并没有神么实质性内容,而且也缺乏前期的调查和准备。可以对比一下清末立宪运动,清政府为了办好宪政,派人出洋考察,并拿出来立宪时间表,颁布一系列近代化法典,甚至宪法大纲都出来了。而对比之下,戊戌变法有什么?没有纲领性文件,也没有时间表,更没有前期的考察,所以戊戌变法和胡闹差不多。

所以先下个结论,戊戌变法就是一个啥都不懂的皇帝和一群野心家、粪青在胡闹罢了。

所以戊戌变法成功不了,还好慈禧及时叫停了这个闹剧。

慈禧在当时已经向光绪放权,要么她为啥会着急住颐和园,就是做个表态,告诉大家老太太我放权了,有事找皇帝去。但是以老太太的经验不可能完全隐居,必然要给光绪在背后当当顾问,给光绪把把关。你可以把大清国理解为一个中国传统大家族,老太太岁数大了,把维持家族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所以老太太从此以后就在二门里带孙子、养花,关键时刻出来给缺乏经验的儿子提提醒。慈禧就是这样一个老太太,为了大清国操劳了一辈子,该退到幕后享享清福了。所以慈禧一直催着颐和园赶紧完工,你也可以理解为她急着给光绪放权。

而且慈禧和光绪的关系也比较近,从爱新觉罗家这块来说,慈禧是光绪的伯母,从慈禧娘家角度来说,慈禧又是光绪的姨母。所以皇族虽然名义上是慈禧的养子,但是养子和养母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的。虽然这个儿子她也没调教好。

但是,慈禧和光绪的母子关系因戊戌变法而出现裂痕。原因无他,因为慈禧认为光绪和维新派的闹腾会导致她死后没脸去见爱新觉罗家的列祖列宗。
根据台湾学者雷家圣先生研究,慈禧之所以发动政变是因为光绪接见了伊藤博文,而且维新派要求光绪留下伊藤博文,以统领各国豪杰帮助中国完成变法。

这让慈禧产生了警惕,因为这就是李提摩太提案的翻版。李提摩太是一个英国传教士,他给清政府上书,说他愿意作为中国政府的顾问,并帮助中国招揽欧洲人才作为中国政府各部门的顾问。
慈禧拒绝了李提摩太的尚书,因为慈禧知道这就是英国殖民印度的翻版。慈禧不同于其他临国的太后,因为慈禧一直以爱新觉罗家的媳妇自居,没有干出重用外戚、打压皇室的行为。所以,为了防止中国变印度,慈禧拒绝了李提摩太,同时慈禧也给戊戌变法踩了刹车。

从这一点来考虑,如果戊戌变法成功了,中国很可能就真的变斯坦了。

全文完

5

如果戊戌变法被光绪帝彻彻底底推行了,那么中国发展的方向将会发生改变,清朝不会迅速灭亡但是会和原来大不一样。清朝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可能和日本的结果有些类似,因为日本也是通过明治维新走上的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变法当时政治上的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这和原来的封建专制制度有着本质区别,这种资本主义制度也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戊戌变法经济上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在经济上会进一步瓦解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清朝失去这种基础那么变革的步伐就会加快,甚至可能灭亡。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会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整体来看对中国是有好处的。

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上也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西方化可以进一步支撑中国社会的变革。有利于中国国民开启民智!

综合上述分析,即使清朝不灭那么社会也完全和以前大不一样,是一种现代化的社会情景!




6

当然会了,比他先进的多的帝国最后都灭亡了。奥斯曼帝国1876年就有宪法了。而且平等自由博爱一样都不缺。康梁那一套三样都没有。是低等进化论,问题进化的还不完善。


7

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清朝气数已尽,寿终正寝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就是康熙在世也无力回天,别说才能很平庸的光绪皇帝了。如果戊戌变法真的成功:光绪皇帝大不了把慈禧这个老妖婆囚禁一辈子。凭光绪皇帝忧揉寡断的性格,他是不会狠下心来把慈禧太后处死的。但是好人当不了好皇帝,书呆子更当不了好皇帝。回头看看光绪皇帝的统治集团:有头有脸的人几乎个个都是书呆子:光绪皇帝是书呆子,他的老师翁同和是书呆子,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更是傻乎乎的书呆子。百无一用是书生:皇帝身边的书呆子越多,有大智大勇的智慧型人物就会越来越少。既使光绪皇帝变法成功:他也没有能力驾驭诸如袁世凯,赵尔丰等一帮骄兵悍将。无非是去个狼??,添个虎:给袁世凯当皇帝铺平道路。凭心而论:戊戌变法后有能力与实力当皇帝的人不多。要真是袁世凯在那个时候真当了皇帝:凭老袁奸雄多计的做派。说不定袁世凯既使不是一代明君,也不会遗臭万年。明朝皇帝崇祯因错杀袁崇焕痛失天下,而清末宣统皇帝又因为袁世凯逼宫痛失天下。六道轮回,报应不爽。王朝兴衰??:哪能是凡夫俗子所能随便推测的?

8

清末已经是百病缠身了,外国列强经过工业革命急需打开新的市场,如果变法被推行我觉得也就再残喘几年,最后的结局还是改变不了。

9

什么变法也阻止不了清的灭亡。清之所以在对外战争中软弱无比,关键问题就是慈禧那句著名判断“宁与敌国,不与家奴”。清把汉人当作牲畜,用来供养他们自己的八旗子弟。在外国入侵时,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那可真是什么都可以不要,更不要提维护国民利益了。而那时虚弱的中国,需要一个不怕倒台,能够持续战斗的政府。而清,无论以什么形式存在,都必然是中华迈向新生的绊脚石。

10

封建权贵,满蒙贵族,是戊戌变法最大的阻力,

大清立国多年,以农耕骑射军事贵族立国,对于工业科技天生接受力差,

刀箭,马匹是一代满蒙权贵的骄傲,想改不容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