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来说,除了赵匡胤的儿子,都挺好。

众所周知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并没有传给他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这一直是个迷案,因为赵匡胤是有儿子的,而且不止一个。

赵匡胤共有四子,分别是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和四子赵德芳。

老大赵德秀和老三赵德林在史书的记载都很少,因为他们很早就夭折了,连名字都没有,一百多年后宋徽宗闲的没事才追赐了这哥俩的名字和爵位。

老四赵德芳的记载也不多,原因同上,他也不长寿,23岁就去世了。

剩下就是老二赵德昭了,他虽是次子,可在大哥早夭的情况下,他实际上就是长子,赵匡胤如果要立太子,他绝对是第一人选,赵匡胤也很注重对他的栽培,可奇怪的是赵匡胤在世时既没立他为太子,也没给他封王。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去世时,赵德昭已经26岁了,不小了,怎么着都不算年幼,但按照父死子继的规矩,正常操作应该就是他被大臣拥立,谁知北宋这戏码不一般,赵德昭的叔父赵光义以兄终弟及的名义继位了,赵德昭被封为武功郡王。

后来赵光义拿出个“金匮之盟”,表示皇位继承顺序应是从赵匡胤到赵光义,再到三弟赵廷美,然后转到赵匡胤儿子也就是赵德昭兄弟手里,所以赵光义给了赵廷美和赵德昭位在宰相之上的地位。

皇位一朝在手,不传给自己儿子怎么甘心呢?赵光义自然是要整整弟弟和侄子的。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随赵光义攻打幽州,一夜军中惊乱,一时间竟然找不到赵光义在哪,为了避免群龙无首,有人提议立赵德昭为帝,结果赵光义回来了。

亲儿子上位都有可能引发皇帝暴怒,何况是侄子,因此赵光义大为不满,班师后也不给功臣封赏,赵德昭就去劝,赵光义怒道:"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

然后,赵德昭回去就自杀了,年仅29岁。

古人结婚早,赵德昭和赵德芳都是二十多岁去世,也留下了子嗣,赵德昭有五子,赵德芳有三子,也就是说赵匡胤有八个孙子,他的所有后代都来源于这八人。

到1127年北宋灭亡,赵匡胤的子孙数量已经相当可观,他们都享受着宗室子弟的待遇,当然按照直系跟旁系的不同,待遇肯定是不同的,有的封王,有的当知州,有的当知县,有的纯粹拿点供奉过活。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的儿子们只有赵构跑到了南方,赵构也被拥立为宋高宗,建立南宋,不过赵构后来失去了生育能力,独子又早夭了,不得不考虑从宗室中选择继子。

经过多年的繁衍,无论是赵匡胤一系还是赵光义一系,子孙都不在少数,且有不少不在汴京长住,靖康之变把宋高宗的近亲属一网打尽,使得他没有侄子可养,可再往远一点,堂侄子还有一大把。

不过宋高宗选择继子的时候,没有选关系最近的赵光义系宗室,而是选择赵匡胤系,倒不是他良心发现,而是赵光义系当时势力太大,宋高宗叔祖辈的人物就好几个,叔伯辈的更多。宋高宗毕竟还是对自己的命根子存在幻想,他也想跟赵光义一样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啊!

如果选择势力庞大的赵光义系,就算宋高宗有了亲子,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而且如果大宗继位,再闹出“濮议”(宋仁宗养子宋英宗尊生父濮王为帝)这样的破事,他还怎么搞?

抱着这样的想法,宋高宗进一步否决了赵匡胤系中的赵德昭系,赵德昭五个儿子,起点就高,到南宋初年,子孙势力不小,甚至还有牧守州府、手握兵权的。

那么就只能是赵德芳系了,宋高宗千挑万选,从中选出两人,这两人的生父都是从八品小官,比知县还不如,属于小宗中的小宗,这样宋高宗就完全不担心自己死后闹出没儿子的破事了。

这两个继子很快变成了一个,那就是日后的宋孝宗。

最佳贡献者
2

赵匡胤是大宋的开国之君,皇位兄终弟及,其子孙的地位又如何呢?

说到宋太祖赵匡胤,人们在赞叹他非凡文治武功的同时,也会对他传位于弟弟时的“金匮之盟”和传说中驾崩时的“烛影斧声”所津津乐道。

赵匡胤原是后周世宗柴荣的爱将,为后周屡建战功,成为掌管禁军的殿前都点检。柴荣病逝后,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赵匡胤文治武功堪比唐太宗李世民,他通过南征北战,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又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解除了武将的兵权。

北宋王朝处于一片歌舞升平之中,时间来到开宝九年(976年),这是赵匡胤称帝的第十六年,也是最后一年。

就在这年十月十九日晚上,五十岁的赵匡胤突然想与弟弟赵光义说说话,于是命人将赵光义召入宫中把酒言欢,期间赵匡胤感慨自己的戎马一生。

对自己这十几年来的执政进行了总结,激动之泪数次落下。赵光义也回忆了他与哥哥并肩作战的往昔岁月,兄弟二人不知不觉谈到了深夜。

在皇后宋氏的提醒之下,兄弟两的秉烛夜谈结束,赵光义在太监王继恩的引领下离开了皇宫。微醉的赵匡胤在宋氏的服侍下就寝,这一睡再也没能起来。

四鼓时分(凌晨两点左右),皇后宋氏发生赵匡胤已经停止了呼吸。惊慌失措的宋皇后急忙换来王继恩,令他召秦王赵德芳(赵匡胤四子)入承大统。

让宋后没有想到的是,王继恩竟然私自将晋王赵光义召来。就这样,北宋的皇位出现了兄终弟及,赵光义成功继承大统,是为宋太宗。

这一说法被记载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赵光义的即位,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这才有了后来史料中的“金匮之盟”和传说中的“烛影斧声”。

赵匡胤一生有三任皇后,仅有第一任贺氏生有子嗣,即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

四子中的长子和三子都是早夭,在叔父赵光义即位后,仅有次子燕懿王赵德昭和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在世,除此之外,还有三位大长公主也健在。

赵德昭因赵光义斥责而自刎,南宋理宗赵昀是其九世孙

赵匡胤驾崩时,赵德昭二十五岁,任兴元尹、检校太傅等职。赵光义即位后,将其改任为京兆尹,封武功郡王。这是赵德昭的第一次封王,是赵光义给的。

不仅如此,赵光义还让赵德昭与叔父赵廷美上朝时位列宰相之上。两年后,赵德昭与太傅之女王氏成婚,王氏被封韩国夫人,同年赵德昭加任检校太尉。

由此可见,赵光义对赵德昭非常关照,也算是一种补偿吧。太平兴国四年,赵德昭随赵光义攻打幽州,军中有人想立德昭为帝,赵光义知道后很愤怒。

回朝之后,没有提及论功行赏之事,赵德昭说起此事时,赵光义大怒说,等赵德昭做了皇帝再说吧。或许是碍于面子,或是害怕,赵德昭退朝自刎而死。

得到噩耗后,赵光义悲痛欲绝,悔恨不已,追赠赵德昭为中书令,追封魏王,赐谥号为懿,之后又改追封为吴王、越王。赵德昭与王氏和陈氏育有五子。

长子赵惟正,官至建宁军节度使。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赵惟正病逝,被追封为同安郡王,死后无子嗣,以四弟赵惟忠之子赵从谠为嗣。

次子赵惟吉,官至感德军节度,封安定郡公。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赵惟吉病逝,享年45岁,追封南阳郡王。他有六子,六子赵守康为半岛林川赵氏始祖。

赵惟吉的三子赵守度,是南宋理宗赵昀的七世祖。赵德昭的其余三子,皆官居千牛卫将军或刺史。赵匡胤的这一脉子孙在两宋地位都很高,是南宋正统。

赵德芳二十三岁时病逝,南宋孝宗赵眘是其六世孙

赵匡胤驾崩时,赵德芳十七岁,官居检校太保。赵光义即位后,升任赵德芳为兴元尹和山南西道节度使。两年后加任为检校太尉,在赵德昭死后两年,赵德芳病逝。

赵光义罢朝五天以示哀悼,追赠赵德芳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之后改追封为楚王和秦王。《宋史》记载赵德芳“寝疾薨”,应是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赵德芳育有三子,即长子赵惟叙(高平王)、次子赵惟宪(英国公)、三子赵惟能(南康郡公)。三子赵惟宪是南宋孝宗皇帝赵昚的五世祖。

宋高宗赵构因没有子嗣,将六岁的赵昚过继到宫中养育。赵昚在三十五岁即位,是为宋孝宗。这是赵匡胤一脉时隔186年,再次获得继承大宋皇位的资格。

综上所述,赵匡胤的皇位虽然是兄终弟及,但他的子孙在北宋都是官居要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两个儿子早逝,但子孙地位还是很高的。

3

宋太祖赵匡胤一共生养了4个儿子和6个女儿!长子和第三个儿子赵德秀和赵德林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史书上几乎没记载!六个女儿中也有三个小时候就夭折了,分别是申国公主、成国公主、永国公主早夭。另外三个是魏国大长公主、鲁国大长公主、陈国大长公主,三个公主分别下嫁给了左卫将军王承衍、左卫将军石保吉、右卫将军魏咸信。

次子赵德昭,性格沉着冷静,喜怒不行于色,是赵匡胤内定的接班人!赵匡胤为了历练这个儿子,并没有直接封王给他,而是将他下放基层锻炼,相继担任了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务。赵匡胤没来得及将皇位传给赵德芳自己就突然死了,那时赵德芳已经25岁了,但是依然没有被册封为亲王,这使得他在突然到来的皇位争夺战中处于不利地位。等他叔叔赵光义登基皇帝以后他才被册封为武功郡王!

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御驾亲征攻打幽州。一天晚上宋军营遭到偷袭,赵光义失踪,群臣以为赵光义已经遭遇不测,便推举赵德昭为皇帝,但是赵光义却突然出现。班师回朝以后宋太宗对此事耿耿于怀,没过多久,赵德昭便不明不白的死了!宋太宗追封赵德昭为魏王,后又改封吴王、越王。

四子赵德芳,他的经历与赵德昭类似。先后担任过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等职务。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赵德芳病逝,年仅23岁。宋太宗追封赵德芳为中书令、岐王。后来又赠太师,改追封为楚王、秦王。赵德芳共有三子,其后代一直以皇族宗室的身份存在。

宋太祖的孙子辈之中“不得其死”的就不多了,他们大部分都受到了宋朝的优待——毕竟他们对宋朝皇帝帝位的威胁已经基本消除了。宋神宗即位之后曾说“创业垂统,实自太祖”,所以他下诏令“考太祖之籍,以属近而行尊者一人,裂土地而王之。使常从献于郊庙,世世勿复绝”,他是这么说的,后世皇帝也都是这么做的——几十上百个太祖后裔中选一个出来,封个安定郡王还不是芝麻点小事!

4

赵匡胤驾崩之后,并没有将皇位穿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倒不是说他没有儿子,赵匡胤是有儿子的,但是他还是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这件事一直让人们疑惑。既然是兄终弟及,那么赵匡胤的子孙们都是什么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赵匡胤有四个儿子,后代倒是过的不错,但是儿子的下场倒是不太好。

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早早的就夭折了,连名字都没有,在史书中也没有记载。他们如今的名字还是在一百年之后宋徽宗为他们哥俩追赐了名字和爵位。老四赵德芳也并不长寿,23岁的时候便去世了,没有什么作为,史书上的记载也不多。

老二赵德昭倒是值得一说,虽然赵德昭是次子,但是大哥早夭,他就是长子,也是立太子的首要人选。从小赵匡胤对他也是十分重视,从小精心栽培,但是赵匡胤却始终没有立他为太子,连封王也没有。这就很奇怪了。赵匡胤去世的时候,赵德昭也已经26岁,是个可以托付皇位的人,作为长子,继承皇位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结果却跌破所有人的眼镜,赵匡胤并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德昭,而是赵光义以兄弟的名义继承了皇位,而赵德昭则被封为武功郡王。不知道赵匡胤的兄弟们是怎么想的,赵光义即位之后,还拿出“金匮之盟”,说皇位的顺序就应该从赵匡胤到赵光义,再到三弟赵廷美,再之后才轮到赵德昭的手里。照这样的顺序来传位的话,要是前面这两位长寿一点,赵德昭这辈子不知道还有没有那一天了。估计是赵光义为了让自己名正言顺胡扯出来的吧。

赵光义登基之后,让赵德昭随他去攻打幽州,谁知道夜晚有人作乱,赵光义突然失踪,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国君不见了群龙无首可不行,于是有人提议让赵德昭做皇帝,这事还没个眉目呢,赵光义就回来了。结果赵光义就开始因为这个事对赵德昭记恨在心,在赵德昭班师回朝之后,赵光义不但不封赏他还羞辱他。赵德昭经受不住这样的羞辱回去便自杀了。

而赵匡胤的子孙则都是赵德昭和赵德芳的后代,虽然都死的早,但是还是留下了子嗣,一共八人。虽说赵德昭兄弟俩下场不怎么样,但是后世子孙过的还是不错的,到北宋灭亡的时候,子孙数量已经很多了,有的封王,有的做官,有的考供奉生活,总之还算是过得滋润。

5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好吧!大宋王朝是咱大华夏历史上毛毛钱最多的时代,武器装备最不差钱的时代(一个重装步兵的装备就价值一贯钱),也是最乐意给别人纳贡的时代。

当然今天咱不谈这些,就谈谈老赵家皇位的事。

皇位

话说老赵家的皇位,那也是撬了老柴家的。一个陈桥兵变,再来个黄袍加身,这赵匡胤就篡了老柴家的皇位。

那么赵匡胤感觉这面子上抹不开,这不就给老柴家弄了一张丹书铁劵,咱老百姓叫这玩意为免死金牌,可保老柴家的子子孙孙永享富贵,以后就算是犯了事,这都没事。

《水浒》里边的柴进就是老柴家的后人,后边水泊梁山多少人都遭了罪喽,独独他没啥事,回家继续当自己的富贵人家的家主,这就是那丹书铁劵的功劳。

这事忙乎完了,赵匡胤国号也改了,这就是后来的大宋,咱习惯把他这后边的叫做北宋。

话说赵匡胤这不亏为开国皇帝,有两把大刷子,把个四分五裂的大华夏整合到一起也不容易,这真要是再给他三五年的时间指不定这土地面积还能增加。

但老天爷不给他这时间,活了五十岁,搁皇位上也就呆了十五个年头,这就早早的走了。

他走了,这皇位就空下了,这要是搁一般情况,他这皇位就应该传给自己的儿子,但结果却跑偏了传给了自己个弟弟赵光义,这事弄的。

那么咱就瞅瞅赵匡胤的儿子们。

他有四个大小子,但老大赵德秀和老三赵德林,赵匡胤还没来得急给起名字这就走了。

估计说道这里,读的细致一点的小伙伴就乐了:“这老梁整脑筋急转弯呢?没名字,你咋把人家的名字给写出来了,这毛病,灌得吧!”

瞧你说的,俺咋能出这差池呢?这俩人走的确实早,赵匡胤按照老一辈的规矩也确实没给这俩孩子起名字。

但架不住他把皇位让给自己弟弟赵光义,可赵光义这主贪心留给自己家的娃娃,这不后来的赵光义当皇帝的后代们感觉挺对不起赵匡胤的后代,这就玩命的封赏赵匡胤的后人,开头还有的封,到后来的皇帝宋徽宗这里,他感觉该封的都封了,所以他就打起了这俩死了的主意,所以给这俩祖宗起了名,还给了封赏。

所以这俩人的名字压根就不是赵匡胤起的好不啦。

好了咱接着题主的事说事,那么老四赵德芳确实成人了,但他这寿命也不长,留了几个娃之后,自己早早的就走了,才二十三岁。在这里俺插一句,这老四赵德芳其实就是电视剧里边那八贤王的原型。

那么说来说去赵匡胤这后人就一个,次子赵德昭,赵匡胤传位的时候,这孩子已经二十六了。

按说这年龄当皇帝够可以了,而且赵匡胤也确实对他很是栽培。但临了这皇位和他就没有关系了,皇位就归赵光义了。

那么这个时候的赵德昭身份就比较尴尬了,太子也不是,王也不是。

赵光义他得了皇位,他可不管这个,拿着金匮之盟说事,说赵匡胤答应这皇位理应给赵光义,然后就是还活着的另一个弟弟赵廷美。

这事把个赵德昭给气的不轻,啥玩意?哦!你完了,还得给下一个叔叔坐会,这才能论到俺!

这要是老爹赵匡胤的大哥和五弟还活着,这压根就轮不俺啦!

这事弄的,但金匮之盟就在人家赵光义的手里边,人家咋解释这都成。赵德昭他也没有脾气。

话说这赵光义和赵匡胤比起来那差这老大一截,但掐吧赵德昭还是没啥大问题的。

话说后来这赵光义也没有打算把皇位让给四弟——赵延美,这不后来四弟对他这皇位谋划了一段时间,结果事情败露,被关家里去了。

咋说呢?赵光义对这侄子还是挺不放心的,就担心这家伙有点人气,把自己的后人压上一压,所以后边就自导自演了一出戏码。

话说有一次赵光义就让赵德昭跟着他去打幽州这块。这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大晚上的大家伙都休息了,忽然就听到有人作乱。

就这还不算,作为他们的老大赵光义连人都找不到了,这叫嘛?这叫群龙无首,好吧,这就有人开始出馊主意说:“反正赵德昭就搁这里杵着呢?赵光义找不到,咱不行就让他当皇帝,带领大家伙做事,不就完了吗?”

好吧,这有同意的有不同意的,一大帮人就跟那蜜蜂窝一样,吵吵起来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赵光义黑着大脸蛋子进来了。

大家伙一看赵光义没事,你瞅瞅俺,俺瞅瞅你这就全部闭嘴了。

但这事却搁到了赵光义的心口里边了,这不打了仗按理说这要论功行赏不是,好吧这赵德昭不仅没有得到封赏,还被赵光义给羞辱了一顿。

估计说道这里有要问:“咋羞辱的?”

其实这赵光义就是个借题发挥而已,回去之后,他首先不提封赏,就哪窝着呢?

那么大家伙打了这么长时间,就等着这一出呢?你不封赏几个意思,当然赵光义是皇帝,你这么着急上火的去问,这也不是个事。

所以大家伙就推赵德昭去说说这事。

这就是个平常事,可这正是赵光义要等的机会。

赵德昭一说这事,赵光义连眼都没瞅他一下,就愤怒的说道:“你丫等你当了皇帝,你自己个赏去吧!”

好吧,这赵德昭在赵光义面前压根就是个孩子,这脸皮他也薄不是,羞的这都没地躲去,回去这就自杀了。

咋说呢?赵光义这事做的确实不地道。所以北宋后边虽然当皇帝的都是赵光义家里边的孩子,但这些个皇帝都感觉这事整的不好,那么对赵匡胤留下的孙子辈的后人都挺照顾的。

所以最惨的就是这赵德昭,其他人都还好吧。

后来的事

不过让赵光义没有想到的是,这皇位确实在他这家里传了下去,其实也就传了一百来年,北宋灭了之后,他们这一辈子后人被人家金人一锅端,大部分拉到了金国。

就跑出个赵构,然后赵构就建立了南宋。

但这赵构有一个娃,可死的早,后来他就没有生育能力。大臣们劝他为皇位着想,这就准备从宗室里边过继一个。

可赵构对自己却有信心,他想还能生养,所以他就没有冲赵光义这一支上挑。

毕竟这一支虽然被金国人连锅端了不少人,但剩下的势力这都庞大,都不是好对付,以后自己真的有了后人,这过继的儿子可就不好混弄,于是他把目光集中到了赵匡胤的后人。

而赵匡胤的后人,被之前的皇帝屡次加封,这有权有势的也不老少。

赵构选来选去,就选了赵匡胤这支,下边的赵德芳这系,一个从八品小官家的孩子。

这为了保险起见,一过继就过继了俩,这当中就有后来的宋孝宗。

那么打这里起南宋的皇帝就和赵光义这支的彻底的没了关系。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6

赵匡胤一生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都早夭了,长大成人的只有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

宋太宗赵光义上台后,赵德昭最终在29岁的时候自杀了。赵德芳则在23岁的时候,晚上睡了,第二天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赵德昭剧照)

赵德昭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当初赵光义带着大家征伐辽国的时候,被辽国打得大败。赵光义当时没命地往南逃,同时腿还受了伤。大臣们因为一时没有找到赵光义,以为他死了,便商量着立赵德昭为新皇帝。不过还没有实施,赵光义又找到了。赵光义知道这件事后,非常不高兴。回去后,就迟迟不给参与打仗的功臣们记功。

赵德昭有点着急,就去向赵光义提这件事。赵光义冷冷地说,等你当了皇帝后再说吧。赵德昭把这个话听明白了,赵光义是不满当初大家在他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就打算立赵德昭为皇帝。赵德昭听明白这个话后,也吓住了。回去以后就自杀了。

关于赵德芳的死,《宋史》上是这样记载的:“六年三月,寝疾薨。”《宋史》上的这个记载,实际上是很值得玩味的,他说的是“寝疾薨”,不是说的“疾寝薨”。

“疾寝薨”我们好理解,就是说生病了,然后睡觉,睡觉以后就没醒过来,死了。这个顺序也正常。但“寝疾薨”说的是睡觉以后得病,得病以后去世。这就很费解了。睡觉的时候没病,第二天怎么就会死呢?

(赵德芳剧照)

当然了,睡觉时候没得病,第二天死的情况也存在,比如一些心肌梗塞、脑溢血之类。但是古代的技术是检验不出来的。古代只能知道他头天晚上睡觉,第二天就死了,是不是睡后才生了病,其实并不确定。但是《宋史》上一定要说是睡后才生的病,这就耐人寻味了。

为什么耐人寻味呢?因为赵匡胤去世后,当时的皇后宋皇后给太监王继恩吩咐的,是让他去把赵德芳叫过来当皇帝。但是王继恩却去把赵光义叫过来了。也就是说,赵光义和赵德芳是竞争对手,赵光义是很提防赵德芳的。《宋史》上特别强调这一句,意思就是想讲明,赵德芳的死,与赵光义是没有关系的。而往往是这种没有关系,恰恰说明,关系很大。

不管怎么说,赵匡胤活下来的这两个孩子,都有些死得不明不白,似乎都与赵光义有一定的关系。

那么,这两个儿子死后,他们的后代又如何呢?赵光义是怎么处置他们的呢?

实际上,这两个儿子虽然死了,但是他们留下的后代却不少。赵德昭留下了五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惟正、次子赵惟吉、三子赵惟固、四子赵惟忠、五子赵惟和。这几个儿子,生前都是节度使或者刺史,死后基本上都封为王,或者封为公。赵德芳留下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赵惟叙、次子赵惟宪、三子赵惟能。也是生前掌管一方,死后被封为王或者公。

(赵光义剧照)

那么,赵光义非常提防赵匡胤的那些儿子们,为什么对赵匡胤的孙子们却那么好,并没有任何打击呢?这主要是因为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死的时候,他的孙子们都还很小。等到赵匡胤的这些孙子们长大以后,赵光义的皇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巩固,无人撼动了,因此也没有必要提防了。

赵匡胤的子孙们,在整个北宋一代,至少传了七代。在排行上,分别是德、惟、守、世、令、子、伯、师、希、与等等。传到第八代的时候,宋高宗南渡,由于宋高宗没有生育,又由于赵光义的子孙在靖康之难中,基本上被金国掳到北方去了,因此,在赵匡胤的第八代,也就是赵德芳的第七代中,找到了一个叫赵伯琮的孩子。后来这个孩子当了皇帝,也就是宋孝宗。

这其实也说明,虽然赵匡胤的孙子辈、重孙辈过得还不错,但是往后对他们的分封就越来越少了,也因此他们才会不被金国注意而保留了下来。

再往下传,传到第十一代的时候,赵德芳的后代也绝了,于是又从赵德昭的后代中找到一个孩子赵与莒,立为皇帝,他也就是宋理宗。

由此可见。赵匡胤的子孙们在北宋时期,虽然越来越凋敝。但是到了南宋以后,却突然就发达起来,还辉煌一时。

(参考资料:《宋史》《宋实录》等)

7

赵匡胤白手起家,从柴崇训这一对孤儿寡母手里接受“禅让”坐上皇位,创立了北宋。

但是胜利在手里还没捂太久,国家也才刚刚要被他理出个头绪来了,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身处壮年的他生命却戛然而止,对于他的死,一直是个迷,但我们大概率能推测出他绝不是自然死亡。因为:

在他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直接在遗体面前宣读遗嘱,说赵匡胤传位于他 了,大臣们也没来得及反驳什么,因为事情发生的太突然,就连赵匡胤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是懵的,没有支持者,手里也没有太大的实权,叔叔这么说也就这么听着吧,事实上,赵匡胤生前一直最器重的是自己的大儿子赵德昭,每次出去巡视都是留着他监国的,明显的是把他当做接班人培养,又怎么会传位于弟弟?

更奇怪的 是赵匡胤死后没两年,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先后不明不明的死了。德芳因为替下面的人讨公道,赵光义觉得德昭这么受士兵拥戴,觉得对他是种威胁,说:“干脆把皇位传给你如何?”德昭听闻此言,忧愤之下居然回去挥刀自刎了。

没过多久,四子德芳也是在睡梦中突然暴毙,跟他爹赵匡胤一样,没有任何疾病,没有任何解释,更没有任何追查,就死得这么不明不白。

所以赵匡胤的第一代可以说都没有好的结局,正值壮年结束了美好的生命。当然,为了省去后顾之忧,赵光义连他的三弟赵庭美也没有放过,不过这不是这篇要说的重点。


不过,事情终有轮回,这一点大家一定要信,赵光义虽然夺了哥哥的成果,但是最终他没有管理好大宋,从他接手开始,北宋就一步步的走向深渊,关键是他这边子嗣也不多,一个疯了,一 个早夭,最后只能传位于第三子赵恒,这赵恒跟赵光义一样的眼高手低,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经过他搞的“檀渊之盟”,泰山封禅,差不多把整个北宋败了个精光,所以最后再传到他儿子手上也是个烂摊子,回天乏力啊~


经过若干年代到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手里之后,这父子俩被被金人俘虏之后,后代也被灭得差不多,最后就剩了钦宗赵桓的弟弟赵构逃出来建立了南宋,这算是赵光义这一系的独苗了,但是悲催的是他意外的失去的生育能力,据说是当时他正和妃子温存 的时候士兵报告说有外敌玫进来了,把他吓得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于是——————

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他只能在赵匡胤这边的宗亲里面过继一个孩子来继承皇位,具体的细节可以参考我头条的文章,有专门描述此事。赵匡胤的儿子虽然都没有好下场,但是却留下了众多子嗣,而且在漫长的百来年里,由于这些后代远离权力中心,反而没有超到外敌的杀戮,从而权力又再次回到了赵匡胤这一系。

我觉得这不是偶然,而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你觉得呢?

8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北宋时期赵匡胤后代的地位。北宋是从赵匡胤960年建国开始到1127年靖康之耻结束,共历经九代皇帝,最后一位是被金朝掳走的宋钦宗。

公元960年,赵匡胤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并建立宋朝,也就是北宋,称宋太祖。

有些人肯定会有疑问,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那他的子孙肯定也是宋朝皇帝啊,地位能低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赵匡胤是皇帝,但不代表他的子孙也是皇帝,因为在赵匡胤驾崩前出现了变故。

公元976年的10月19日,也就是赵匡胤驾崩的前一天晚上,赵匡胤约自己的弟弟赵匡义进宫喝酒,结果第二天早上,赵匡胤就暴死了。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提出了金匮之盟。所谓金匮之盟就是他们生母的遗书,遗书上所写是劝说赵匡胤将皇位传给赵光义的内容,而赵匡胤也答应了。

因此,赵光义成为了宋朝第二位皇帝,自此之后,北宋的所有皇帝都是赵光义这一脉,和赵匡胤没有丝毫关系了。

既然清楚了北宋的皇帝,那么下面继续说赵匡胤的后代。他共有4个儿子,6个女儿,其中大儿子和三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四儿子赵德芳23岁因病去世,但留下了后代,二儿子赵德昭26岁自杀身亡,同样留下子孙。

他们是赵匡胤的后代,即使不是皇帝一脉,但也有血缘关系,也算是皇族宗室,所以在北宋时期的地位肯定很高,都在朝为官,去世后都被封为了公、王。

9

宋太祖的子孙大多活的战战兢兢,即便生活优裕,但心理上却是小心谨慎。

一、赵匡胤的儿子都死的不明不白

这一点,不用多说,赵匡胤死后,继承帝位的是弟弟赵光义而非其子,从某种角度而来,赵匡胤的儿子便成为赵光义稳定帝位的最大的障碍了。

四年之后,赵匡胤次子赵德昭自杀,“初,武功郡王德昭从征幽州……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惶恐,还宫自刎。”

两年之后,赵匡胤的四子赵德芳也病死了。“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

无疑,这两人都是不正常死亡的。

二、宋太祖后人中有人被以谋反罪处死的

赵匡胤死后,帝位转移到赵光义一脉,赵匡胤的后裔中也对此不满的。

而且当时有一句预言,很著名:“太祖后当再有天下”

宋太祖的一些后裔,受此影响,不乏有蠢蠢欲动的。当然大多数人是保持头脑清醒,一贯小心谨慎,以防卷入政治漩涡之中,但是有些人可能失去了理智。

宋神宗时期便发生一场大案——赵世居谋反案。

赵世居是宋太祖的四世孙、赵德芳的曾孙,最终他被以谋反罪名处死。

家人受牵连。“世居子孙贷死、除名、落属籍,隶开封府官舍监鏁,给衣食;妻女、子妇、孙女,并度为禁寺尼。”

这是宋代对待宗室最恨的一次,其他的太祖后裔都变得愈加的小心谨慎了。

10

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原为五代时期后汉将领,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裂时期。

赵匡胤在皇帝宝座上做了16年,在公元976年十月的一个夜晚,在与其弟弟赵光义喝完酒后,次日凌晨突然去世了。关于他的去世,一直都是历史一大悬案,大部分历史学者认为是被他的弟弟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杀死的。关于他的死,不作过多的探究。今天主要来说说赵匡胤的子孙们,毕竟原本属于他们的江山,却被他们的叔叔,叔爷爷“占为已有”了。

据史书记载,赵匡胤一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滕王赵德秀、燕懿王赵德昭、舒王赵德林、秦康惠王赵德芳。而这四个儿子中,长子和三子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自然也没有后人;长大成人的只有俩,次子燕懿王赵德昭和最小的儿子秦康惠王赵德芳。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下赵匡胤这两个儿子。

次子燕懿王赵德昭

由于赵匡胤长子夭折,所以实际上赵德昭就是赵匡胤的嫡长子。按照中国封建时期祖制,赵匡胤去世后,皇位理应由赵德昭继承,但是赵光义却按照所谓“昭宪顾命”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对此,赵德昭不光没有一点脾气,还“愚忠”于赵光义。公元979年,宋军北上,欲收回中国领土,太原之战取得胜利后继续北上伐辽,意图收回燕云十六州,却败于高梁河之战,宋太宗腿部中箭驾车逃命去了。众将领找不到皇帝,便要拥立赵德昭为帝,赵德昭竟然拒绝了,理由是赵光义对他很好。而这件事情也传到了赵光义耳中,“上闻不悦”。紧接着回到宫中,赵德昭又为太原之战中的将士们请赏,本就不高兴的赵光义说了一句“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没想到退朝后赵德昭竟然自杀了。从这件事情上,我们也不难看出赵德昭性格上的不懂变通。


赵德昭有五个儿子,作为皇亲国戚,这五个人都得到了善终。随着时间的过渡,赵德昭的后代逐渐跟皇帝的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不过在宋朝后期,赵德昭的后代中还出了五个皇帝,九世孙宋理宗赵昀、十世孙宋度宗赵禥及十一世孙宋末三帝赵?、赵昰、赵昺。

四子秦康惠王赵德芳

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作为宗室子弟,在宋朝时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职位。奈何天妒英才,在赵德芳23岁时“寝疾薨”,也就是因病去世。《包青天》、《杨家将》系列的影视剧中的八贤王便是后代“神化”后的赵德芳。

赵德芳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也都得到了善终,二儿子赵惟宪的后代还出了三个皇帝。赵德芳的六世孙宋孝宗赵眘,七世孙宋光宗赵惇,八世孙宋宁宗赵扩。而宋孝宗赵昚被后世称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总而言之,赵匡胤虽然死的不明不白,但他的儿孙却没有遭到迫害,也都得到了善终。大宋建于赵匡胤,也亡于他的后代,也算“有始有终”。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