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辽朝灭亡后,先后出现过北辽、后辽、东辽、西辽、后西辽等几个契丹政权,其中西辽政权最辉煌,历时近百年,威震中亚,版图比正朔王朝南宋要大很多。

但是,西辽和北辽等王朝一样,不被视作正朔,尤其是西辽,由于地缘关系,与它发生政治关系的,多是中亚各国。西辽帝国灭亡后,当时的契丹人,逐步融入到哈萨克和柯尔克孜两大民族中,与汉文化彻底断绝了关系。

西辽帝国的历史

辽朝天祚帝期间,北宋与金国人订立了海上之盟,南北夹击对辽朝实施了灭国行动。天祚帝逃入夹山,与辽朝中央政权失去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耶律大石等重臣,拥立天祚帝的叔叔耶律淳为帝,建立北辽。

但是北辽建立不到一年,就在宋金联合打击下败亡了,耶律大石逃往夹山,与天祚帝汇合。

1.西辽帝国的建立

耶律大石是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天才的军事家,伟大的政治家。他汇同天祚帝,数次反击金军,试图复国,但是两次被俘又两次逃脱。在现实面前,耶律大石主张修生养息,与主张进攻的天祚帝产生矛盾。

由此,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离开天祚帝,一路向西,跨越三千里大沙漠,艰难抵达可敦城,开始了征服中亚的历程。耶律大石离开天祚帝后仅仅半年,天祚帝被俘,辽朝灭亡。

可敦城在今天的蒙古国,当时辽朝的北方西北路招讨使驻地,那里储备着大量的战略物资:

“辽御马数十万,牧于碛外,女真以绝远未之取,皆为大石所得。”

耶律大石以这些物质和守军为基础,又征募士兵万余,并获得了当地十八部首领的支持,打出“借力诸番,剪我仇敌,复我疆宇。轸我国家,忧我社稷,共救君父,济民于难”的旗号,在当里立住了脚。

由于中间隔着三千多里沙漠,金人两次西征,都损失惨重,当地部落又投靠在耶律大石旗下,金国人只能“望沙兴叹”:

“可敦城自云中由猫儿庄银瓮口北去,地约三千余里,尽沙漠无人之境。是行也,三路之夫,死不胜计,车牛十无一二得还。”

耶律大石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一方面与当地部落达成良好合作关系,一方面不断四处征伐,扩大地盘,夯实基础。1132年,耶律大石在各附属国的拥戴下,于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建立西辽帝国。

2.西辽帝国的强盛

西辽帝国建立后,耶律大石继续扩张,十年间,他先后征服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以及康里部,把西辽帝国建立成足以与金、南宋对峙的强大帝国。

西辽以虎思斡耳朵为中心,北至伊犁河,南至锡尔河上游,西至怛罗斯,东至巴尔思罕。附庸国包括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高昌回鹘和花剌子模、乃蛮部、康里部和葛逻禄部。包括今天的新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区,疆域比南宋还要大很多。

耶律大石在位二十年,把强大的塞尔柱帝国赶出了河中地区。同时他又凭借出色的政治才华,获得了当地民众集体拥戴,至今被穆斯林史学家评价为“公正的君主”。

耶律大石驾崩后,又先后经历两帝两后执政时期:感天皇后萧塔不烟、仁宗耶律夷列、承天太后耶律普速完、末帝耶律直鲁古。

期间,金人数次征伐西辽,均以失败告终。西辽在继任君主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到耶律直鲁古登基时,国力达到最鼎盛时期。然而,耶律大石所谓的“复我疆域”,自始至终都是一句空话。

3.西辽帝国的灭亡

西辽帝国的衰败,从耶律普速完执政时期就显现端倪。耶律普速完是耶律大石的女儿,仁宗耶律夷列的妹妹,耶律普速完的姑姑。仁宗去世,耶律直鲁古年幼,耶律普速完受命执政。

耶律普速完秉承先皇遗志,政治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因为私德问题,给西辽帝国带来危机。她与小叔子发生奸情,并杀害了自己的丈夫,结果这件事惹翻了公公萧斡里剌。

萧斡里剌是西辽贵族,六院司大王,他发动了军事政变,杀死了耶律普速完,和自己的小儿子(即与耶律普速完通奸害死哥哥的那位)。

耶律直鲁古亲政后,西辽帝国开始走向火箭般的堕落。耶律直鲁古仗着西辽帝国的强大,一面四处滥用兵力,一面穷凶极欲地享受,官员们也开始集体腐败。不久,逐步崛起的花拉子模等附属国,一个个都脱离了与西辽帝国的附属关系。

1208年,蠢笨的耶律直鲁古收留了一头狼——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乃蛮部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灭亡,屈出律投奔西辽,谎称可以招募兵马,替西辽对付花拉子模。

耶律直鲁古轻信了屈出律,授予他兵权。三年后,屈出律趁耶律直鲁古外出打猎,发动袭击,俘虏了他。屈出律孤身来到西辽,不敢杀了耶律直鲁古,而是将他囚禁,娶了他的女儿,对外称耶律直鲁古禅位给屈出律,自称太上皇。

从此西辽帝国被悄无声息地换了瓤子,虽然壳子还叫“辽”。

1218年,屈出律被西辽民众捆绑送给了蒙古大将哲别,并被哲别处死,西辽帝国彻底灭亡。

1224年,外逃的契丹贵族波剌黑,又在波斯建立起其尔曼王朝,史称“后西辽”。1309年,其尔曼王朝被蒙古消灭,契丹各部并入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从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西辽帝国与中原各国的关系

西辽帝国建立后,它主要的政治关系对象是中亚诸国及各部落,与宋、金、西夏交往相对较少。史书只提到,耶律大石曾经希望联合南宋,共同伐金,后来不了了之。

与西辽最“亲密”的当属金国人,他们先后至少五次讨伐西辽,西辽在耶律大石时期,也曾经东征。无论金国人打西辽,还是西辽东征,结果都是一样,谁迈入大沙漠谁就是失败者,谁也奈何不了谁!

所以,辽金关系,后来又慢慢演变为外交,乃至于逐渐断绝。

唯一标志着西辽与中原王朝血缘关系的是,西辽帝国从政治制度、文化等方面,基本传承了辽朝末期以汉文化为主体,契丹文化为补充的模式。

西辽帝国不被视为正朔的原因

西辽帝国虽然很强大,在中亚历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篇章,但是,它对中国的历史来说,不是正朔王朝,所占的比重太小,又失去了与中原文化的直接关系。因而,西辽帝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感极低。

西辽帝国地处中亚地区,部分在今天的新疆,大部分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用当时的眼光看,那里属于异域,非中原之地。

即便辽朝,在当时都不算中原正朔,将辽、金、西夏当做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后来的历史观。

西辽入主中亚后,与中原文化交流太少,几乎隔绝,尤其与当时的南宋,根本没有任何达成任何政治交流和合作。所以,中原历史几乎没有西辽帝国的记载。

另外,西辽帝国只存在了八十余年,就被蒙古人消灭,其后裔又并入了中亚文明,彻底与中原文明失去联系。

以上三点原因,决定了西辽帝国的实质,它是孤悬海外的流亡政府”,自生自灭了。类似的情况,历史上也时有发生,最典型的就是蒙古的几大汗国。假如没有西夏,或许南宋政权有机会与西辽发生直接关系,西辽有可能会成为契丹人的最终归宿吧。

最佳贡献者
2

编教材者怀有极其深厚的封建主义史观,

从来看不起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实际上,南宋也是中国地方政权,以96O万平方公里算,南宋二百多万平方公里不代表中国,南宋向辽、金称臣,甚至都"不独立”,金朝的首都是开封,也是中国中原政权,与南宋一样。

西辽雄居中国西部,是中国少数民族契丹在中国版图上建立的、几倍于南宋版图的伟大朝代,为元朝统一中国作出巨大贡献,西辽政权也应该是中国正史。

西辽创国者契丹族是河北省承德市人,当然是中国正统王朝。

教育部门被一些封建专家、大汉族主义专家“把持”着,误导中国正史

3

我读初中时,课本上有西辽,虽然只是一笔带过,但也提到了。值得一说的是,那时候的历史教材,知识点非常多,即便只是初中历史课本,书中的内容也比2000年改版之后的高中历史课本要多。

比如那时候的中学课本上有元朝四等人,东林党,南明的灭亡,李自成和张献忠,明清文化区别等内容的介绍。但读高中时,这些内容反倒都没有了。

▼1995版初中历史课本,关于元朝四等人的介绍(这个知识点值得商榷,新教材删除)

▼1995版初中历史课本,关于清军入关和明末起义军失败的知识点(新教材删除)

▼1995版初中历史课本,关于明清文化差异和东林党的知识点(新教材删除)





为什么新教材要删除这些内容呢?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20年前的主流舆论呼吁给中学生减负,希望课本贴近生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所以,以减负为原则的教材改革就导致历史课本内的知识点大幅度被大幅度的删减。其中,中国古代史从很厚的两本书被直压缩成了很薄的两本书。

并且,古代史的必考内容也被删减,远远少于近现代史。

所以这就可想而知,像西辽这种历史上的边缘政权,自然就不可能保留在课本中了。

据说,后来的中学教材又把西辽加上了,具体是哪个版本的,不清楚。但现在的人教版教材肯定是没有的。

▼2012版中学历史教材,其中有西辽(图片来自网络)



▼最新版教材又没有了西辽,从辽朝灭亡直接跳到北宋灭亡


其实,不单单是现在的历史教材。当年元朝人修编《辽史》时,也是只在书中结尾部分只用寥寥数语记载了西辽的历史,内容很简略,以至于后人很难通过《辽史》研究西辽历史的详细情况。

而同为元朝人修编的《宋史》,则对与西辽王朝同时代的南宋王朝记载非常之详尽,给后人留下大量史料。甚至在《宋史》末尾介绍的夏国历史,对于西夏王朝的记载,也比西辽王朝要详细。

不过我个人认为,历史课本上,最好还是要有西辽的知识点。

因为西辽虽然不是汉人建立的王朝,但它却是一个受汉文化影响很深的王朝。这一点看西辽保留着汉文化的庙号和谥号就知道了。

另,外西辽奠基人耶律大石,也是值得一说的历史称杰出人物。他在西征中亚之前,塞尔柱帝国东征,试图征服中亚,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但最终被耶律大石击败。西辽的这次胜利,是自怛罗斯之战以来,数百年的伊斯兰东进势头,第一次被遏制。这种历史成就,是只得拿来一提的。



还有一点。西辽打败塞尔柱帝国后,耶律大石并没有对中亚穆斯林进行打压,而是实行相对宽容、平等的宗教政策,不仅允许各种宗教发展,还允许各种宗教信仰的人在西辽做官。仅从这一方面来看,这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的正面例子。

所以我一直认为西辽是值得一提的。编写历史教科书的人,把同一片土地上的王朝,搞得像外国历史一样,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4

怎么没提,不然怎么这么多人知道耶律大石!!!

只因西辽在西域和中原来往较少,存国时间也不长,了解较少而已。

但西辽在西域是很??存在,把那些各式突厥打的爹妈不识,也带进了中原文化。

元朝脱脱对耶律大石评价:“通辽、汉字,善骑射”。

耶律楚材对耶律大石评价也很高,他说:“后辽兴大石,西域统龟兹,万里威声震,百年名教垂”。

西辽

西辽一共传了6代,还有两位女主,分别是萧塔不烟(耶律大石之妻)、耶律普速完(耶律大石之女)

耶律大石更是气吞万里如虎。

大石本身也是中个举人的辽皇族,只因对天祚帝不满,西向而去。

而当时的喀什喀尔,还有原有辽朝的汉人在此发展也有契丹兵驻扎。

一一二四年,大石率二百铁骑向西北行进。西北各族当时仍然是辽朝统治范围,得兵一万余人。

一一三零年,大石决定向西方求发展,经回鹘西行,一路征服各种突厥部落,并在叶密立建城。

谁知越走越远,大石东望家乡,再也不得归。

大石对宋军做战时就表现不凡,此时背井离乡越发神勇。

先大败信奉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

早在耶律大石西征之前,塞尔柱帝国东征喀喇汗、南讨伽色尼,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苏丹桑贾尔送信让耶律大石信奉伊斯兰教,气焰嚣张。

结果被来自中土北方的西辽残兵败将,在卡特万大败穆斯林十万联军。

把那个号称世界征服者的摩柯末日按在地上摩擦。

并趁胜打败花刺子模,让其成为属国。

此役己记录进《世界征服者史》

妥妥的就是中亚霸王

并于1131年在起尔曼(今乌兹别克斯担坦布哈拉)称帝,建立喀喇契丹王朝。又称黑契丹,崇尚黑色(这可能和西域缺水有关,黑色五行是水德)这也是汉制。

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国家称中国也叫契丹。

用辽的管理制度

因为西辽本身的民族成分很复杂。

上层契丹人和汉人

而平民人种众多,有突厥人,粟特人、波斯人等。

宗教信仰也多,但以伊斯兰教为主。

西辽就延续了辽朝的南北官制,在游牧区和农耕区采取两套不同的体系,一国几制,并执行宗教自由。

王朝官方文字语言也是汉字汉语。

所以西辽是辽的延续,统治者来自中国东北,也是一个受汉文化影响很深的王朝,看西辽仍保留着汉文的庙号谥号就知道了。

大石病死,依汉制立庙号,德宗。

塔不烟执政七年。也依汉制,称感天皇后。

夷列执政十三年,庙号仁宗

普速完代执政,承天太后

所以西辽史是中国历史

《辽史》辽道宗日

“上世荤粥严允(通“玁狁”),荡无礼法,故谓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

西辽统治西域时期,各种东方的制度、技术传入,使西域得以发展进步。

所以是中国正史,历史课书多少都会提起的。

5

西辽的历史,无疑是属于中国的,同时教科书上也是有西辽的。

1、西辽是一个标准的中国式王朝

公元1124年,耶律大石在金灭辽之时远走西域,并自立为王,是为西辽。这一点,与宋室南迁成为南宋其实是一样的。

公元1132年,耶律大石正式称帝,是为辽德宗,尊号天佑皇帝。

西辽,完全继承了辽朝的政治体制,同样是农牧二元政权,其皇帝有年号、有庙号。同时西辽深受华夏文明和中原典章制度的影响,并规定王朝的官方语言为汉语。

显然,西辽是一个标准的中国王朝。

2、教科书上是有西辽的,只不过比较简略

历史的叙述,总是有主次之分的。中国历史的发展,显然是以中原王朝为主干,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宋朝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是历史叙述的主线,也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所在。

而西辽则不同,西辽进入西域之后确实曾强盛一时,并且在1141年击败中西亚的霸主——塞尔柱帝国,使伊斯兰世界大为恐惧。但西辽在存在了84年之后最终被蒙古人所灭,中国历史的发展并没有沿着西辽而前进,蒙古人的元朝继承的依然是中原王朝(两宋)的统治模式。

也就是说,当时的天下,西辽与西夏、大理、吐蕃一样都是我国的地方政权,而金和南宋则是历史发展的主线,蒙古人的元朝正是通过灭了金国和南宋才成为天下的正统所在。

因此,西辽的历史肯定属于中国历史,属于辽国的延续,同时也属于我国新疆的地方史。

6

这是因为西辽距今年代久远,而且存在的时间不算长,又缺乏单独的史书记载。从公元1132年西辽德宗耶律大石称帝,到公元1218年蒙古大将哲别灭西辽,前后只有84年的时间。

西辽作为辽朝的延续,并没有一部单独的史书,这使得很多人不了解这个王朝的起源。其实,西辽历代皇帝的故事均夹杂在《辽史?天祚帝本纪》中,只被视为是辽王朝的延续,而没有一本单独的《西辽史》。

不过,正是由于西辽帝国的扩张,在中亚打败了穆斯林军队,将汉文化和契丹文化传到了中亚,使得阿拉伯人和当时的欧洲人一直用“契丹”来称呼中国或者北方中国。

时至今日,俄语和乌克兰语中的“中国”一词翻译仍然是“契丹”,这就是当年西辽帝国留下的痕迹。

在这84年时间里,西辽帝国只有4位男性君主,分别是辽德宗耶律大石,辽仁宗耶律夷列,辽末帝耶律直鲁古、西辽汗王屈出律

屈出律是乃蛮人,并不是西辽皇室的后裔。他借助西辽的帮助,反过来夺取了西辽的皇位,使得耶律氏的江山易主。

不过屈出律夺位时,蒙古帝国已经兴起,而且西辽帝国已经走向衰败,国内分崩离析,所以西辽最终被蒙古骑兵西征所灭。

《辽史?太祖本纪》记载:吾修文物,彬彬无异于中华。辽朝是公元10世纪左右,由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都王朝,最强盛时统一了东北和漠北。

辽朝存在了200多年,在公元1125年左右被女真金国所灭。辽国的残余力量、皇室后裔耶律大石率领200名契丹骑兵,翻越蒙古高原,沿路招集旧部,进入新疆境内建立了辽朝的延续“西辽帝国”,史称耶律大石西征。

耶律大石是高度汉化的契丹贵族,他在新疆消灭了高昌回鹘、东喀喇汗国、西喀喇汗国,并打败了伊斯兰教的联军,势力越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进入中亚河中地区一带,将西辽的国力推到了极盛。

新疆的西辽在南宋万里之外的地方,而且远居西北边陲地带,素来不被人们重视。过去,研究西辽史的人远远不如研究南宋史的多,直到近几百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影视和书籍认识这个王朝,才使得西辽渐渐被人们熟知。

7

匈牙利还说自己是西匈奴后代,难道中国历史就得介绍匈牙利历史?土耳其也是唐朝时的西突厥后代,难道中国历史还得教土耳其历史?

一个国家不主要介绍主体民族历史,难道还着重讲少数民族历史吗?历史是给大多数人看的,记载的是大多数人的历史,南宋是汉族政权,基本都是汉人,难道在汉人占90%的中国不讲汉人政权还讲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这样法国直接讲黑人历史得了,讲什么高卢人?

少数民族历史也不是不能讲,但也要分清楚主次吧?谁的比重大,谁的比重小,心里没数?历史课本篇幅有限,讲太多会加重学生们的负担,只能着重讲重点,更好学习。

所以历史课本不能像通史书一样面面俱到,只能围绕主体民族来写,叙述主体汉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宋朝是汉文明的顶峰,对汉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难道宋朝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科技,昌盛的文化不值得讲?西辽国又对我国现在有什么影响?对汉文明的演变有什么影响?

宋朝虽然弱,但它对汉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影响极其重大,也只有唐朝能与之匹敌,影响至今。不管喷子们承不承认,这都是事实,而且也不需要喷子承认

8

我曾是十余年前国内多个版本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参与编写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相信是比较合适的。

历史课本不提西辽,只提南宋,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历史观,关注的重点是嘉峪关以东的汉文化区域历史,嘉峪关以西的多元文化区域历史,并不在传统的关注范围之内——当然这个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西辽的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绝非面对学生的薄薄一册中学历史教科书所能驾驭的,更不是一般的历史老师能讲好的。

而这,我们就要从西辽的开局讲起。当立都于内蒙古的辽遭遇女真猛烈打击之际,耶律大石撤退到了辽国西北重镇可敦城——那么可敦城在哪呢?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一看这地名你就懂了,历史老师不太好讲,为什么这里当时属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而现在不是?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历史老师真的不好解释。

随后,耶律大石便西征,建立西辽王朝。这个西辽王朝,其实采取的是一国两制的体制,一方面他采用汉式的称号“天佑皇帝”,建年号“延庆”;但另一方面,他又采用中亚游牧民族特有的称号,即所谓菊儿汗——请注意:不是菊花为图腾的可汗,而是汗中之汗,即最尊贵的汗。

一国两制本身没问题,问题在于历史老师这边,很难跟学生解释:为什么在中国的领土之上,辽的后续政权西辽,要采取菊儿汗这样的称号,而不是之前辽那样只用皇帝称号——这个问题的背后,同样涉及不好说的领域,即晚唐以后伊斯兰教在今天新疆区域的急剧扩张,如何屠杀传统的新疆地区佛教信仰者,实际上正是因为佛教信仰者遭遇百分之一百的屠灭,这才导致了这一区域的伊斯兰化(谁杀了,这个不好讲)。

真实的历史进程中,耶律大石的对手,就是素有“桃花石”之称的喀喇汗王朝。这个王朝,曾经与中原的唐宋关系密切,譬如宋朝皇帝,就被成为桃花石汗的“汉家阿舅大官家”。

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桃花石王朝在第二任君主之后,便面临内战,而内战的获胜者,得到了伊斯兰世界的支持。上位的第三任国君,便按照伊斯兰国家的模式实施全面的改造,在耶律大石建立西辽之前70多年前,伊斯兰便成为这里的国教,据说有20万帐突厥人入教。从此正式开始了第一个突厥语民族伊斯兰王朝的历史。

这就尴尬了,因为这意味着西域地区开始在文化和信仰上与东部地区发生裂变,而东方信仰佛教、道教的金、宋等国却无力改变这一状况。

西辽的建国史,其实就是耶律大石如何打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小国,建成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

而且,西辽曾经继续向西挺进,攻打的目标就是撒马尔罕(今属乌兹别克斯坦)。随即,穆斯林诸国组成联盟,与西辽在撒马尔罕以北与耶律大石展开一场恶战,结果便是三万穆斯林阵亡。耶律大石以少胜多,获得大胜并占领了撒马尔罕 。

随后,耶律大石又以军事手段制服了位于伊朗的穆斯林大国花剌子模国,迫使其投降称臣。而中亚的葛逻禄人拒不服从西辽的统治,也遭镇压——请注意:葛逻禄人的后裔便是乌兹别克和普什图族吉尔查伊部落这些信仰伊斯兰的中亚民族。

到西辽后期,臣服于西辽的阿富汗又崛起了一个全新的王朝,即古尔王朝。西辽与其发生多次战争,正在僵持不下之际,花剌子模国乘虚而起,动员穆斯林,宣布对西辽进行“圣战”——你懂的,当一个穆斯林国家对一个非穆斯林国家发动战争,通常就会以此为名。

最终,在穆斯林国家的左右夹攻之下,西辽再遭背后一刀,即乃蛮屈出律的突袭,结果西辽末代国王直鲁古被生擒,最终郁闷而死。当然,屈出律还是坚持佛教立国的方针,由此与穆斯林国家继续战乱不休,恰在此时,蒙古成吉思汗的大兵杀到,西辽彻底灭亡。

不过,西辽还又有一支残余势力,前往伊朗,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史称后西辽,直到1309年才彻底灭亡。

所以你看,如果历史教科书把西辽作为教学内容来讲,就要涉及西域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剧烈冲突,还要涉及伊斯兰教的向东扩张,而这两点,便涉及太多不好解释的东西——你要考虑到,中学历史教科书面对的是全国的学生,如果你对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讲这些内容,你怎么讲?对于西辽,你是肯定还是否定?(老实讲,这比讲外蒙还要难讲,而连外蒙,今天都基本不讲)

最终,就是干脆啥也不讲,就当这段历史不存在——正如今天,司马老师也没办法详细地告诉你们,西辽的终结究竟意味着什么,因为说太详细,不行!

9

西辽的介绍,在老历史课本里,比如95版,01版都是有的,还挺详细,80后基本都学过,后来改版的历史课本倒是没了,而且连南宋介绍极少,并非个例,这是个普遍现象。

以前的历史课本是内容丰富,史实颇多,老师还穿插很多故事,能激起学历史的兴趣,我就是初中的时候迷上历史的。

老历史课本的西辽部分。

现在改版后的历史课本,内容简单粗犷,别说西辽没写,太多历史事件、英雄事迹、历史知识都被删除了,所使用的教材少之又少,平乏而无味。

删掉这些内容的原因,美其名曰为学生减负,可历史是完整的,删掉等于大卸八块,学生只会划重点死记硬背,没有任何情感和价值观,就显得太空洞了。

老课本还有同时期的宗泽抗金部分。

最后再谈一下西辽,契丹本是畜牧民族,在建立辽后接受汉化,开始以田为业,在吸收了汉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汉化契丹文化,辽灭亡之际,耶律大石带领部分西走,建立西辽,88年后西辽被蒙古所灭,西辽部族再次西走,在波斯地区建立后西辽,也是享国运80多年,最后被伊斯兰同化。

这是新版的历史课本,所谓西辽,一图带过。

西辽境内生活着契丹、回鹘、汉等多个民族,汉族把许多生产技术带到中亚,西辽的佛寺、佛像等都具有中原文化风格,可以说,西辽在开发我国新疆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这些,在现在的课本里是学不到的,如果不是读历史系的,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了解,当然,浩瀚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并不需要每个人都懂,看开点也就罢了。

10

这个很好理解,西辽控制的主要是中亚地区,和传统中原王朝基本没什么关系,在中国历史中没有承上启下的关系,对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也没有多少影响,他在历史中最多算是中国人建立的外国政权,就像新加坡你不能把他算中国历史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