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搞清楚上下文,不要断章取义
“老而不死,是为贼”,语出《论语·宪问》,原文如下: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翻译一下,就是这样: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像个野蛮人一样粗鲁无礼地等候夫子的到来。夫子说:你这个人呢,小时候就不知天高地厚,调皮捣蛋放荡不羁,不学礼、不守礼,不敬顺师长,不友爱兄弟朋友;到了年轻力壮,在知礼守礼这方面依旧没什么长进,又对家庭、对社会无所助益与贡献可以称道;这也罢了,到如今这一大把年纪,却仍然为老不尊,做出这副样子来给后生们看、来败坏世风。你自己看看,你在世上走这一遭,就等于害虫长在农田里。看我不打断你狗腿!
注意:这里的贼,是田里的害虫,并不是指小偷。蟊贼,这个词里,蟊和贼都是指吃禾苗的害虫。毛传:"食根曰蟊,食节曰贼。"
孔子骂人很厉害,把原壤从小骂到老。有评论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但需要注意,这里的“老而不死,是为贼”是有特指的,并不是所有人老了不死都是害虫,打击面并没有那么广。“老而不死,是为贼”换成当代骂人的话,就是“你这种废物一直活着有什么用,吃饭就是浪费粮食,呼吸就是浪费空气!”想想也觉得骂得挺凶的。
那么,为什么好端端的,原壤只是坐在地上,孔子就要骂他呢?
原来,中原地区的古人穿上有裆裤子是从战国时期才开始的。当时赵国赵武灵王在邯郸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才有了裤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据史料记载,那时的“裤子”不分男女,都只有两只裤管,其形制和后世的套裤相似,无腰无裆,穿时套在胫上,即膝盖以下的小腿部分,所以这种裤子又被称为“胫衣”。孩子的开裆裤还有腰,胫衣没有腰。
你想想,原壤叉开腿坐着的姿势,基本上就是,不穿底裤,只穿个吊带袜,然后像下图这么坐着。多么销魂啊!
孔子一生追求克己复礼,遇到这么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原壤,没拿着拐杖把他第三条腿打断,已经算很客气了。
孔子虽然被称为圣人,却是一个非常率真的老头,言辞犀利,该出手时就出手。大家不要把他想象成每天“之乎者也”不离口的老学究。
PS:孔子那个时代,守规矩的都是跪着坐的,像如今日本人那样。为什么呢?因为椅子是唐朝以后才发明的。椅子的爷爷是“胡床”,也是东汉三国时传入的。在此之前,大家都是直接席地而坐的。
欢迎关注“妈妈问道”头条号。我是一名幼儿园园长,同时也是一名孩子家长。在这里,我将以园长和家长的双重视角,倾听您的声音,表达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