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CVT、欧系CVT、国产CVT,技术原理均无差异,属于低端二线自动变速箱。
CVT_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释义为连续可变量变速器,发明者为荷兰人范多明斯(1958年);也就是说CVT诞生于欧洲,但是这种变速箱却没有被欧洲汽车市场认可,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为传动效率过低且耐用性过差,CVT的换挡结构由两组液压控制的锥形轮与一条皮带组成,锥轮在液压力夹紧的作用下改变了夹角,而两个锥轮同时改变夹角则皮带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
那么设定好的夹角则等于变速箱的传动比,锥形轮夹角稍微改动一点点角度则齿轮比会发生变化,每一个齿轮比都等于一个档位;而数字可以无穷大所以无法量化有多少档位,所以这种变速箱才定义为连续可变量,至于称之为无级变速只是字面上的描述不同而已。
这种传动方式看似是很理想的,因为相比AT变速箱CVT有无数个档位,升档时一定会非常平顺;事实也确实能做到,但是这改变不了CVT绝对问题。
问题1:利用锥轮与钢带之间的摩擦力传动无法适应发动机大扭矩输出,因为扭矩一旦大于摩擦力则会导致带轮皮带打滑,动力会出现严重的损耗,所以范多明斯的CVT用在600cc的拖拉机上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至于后期将皮带升级为钢带或加强钢链,利用金属之间的摩擦力代替皮带可以防止打滑,也可以提高承受的输入扭矩(小于等于400N·m);但是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传动一定存在磨损,很多CVT变速箱号称能使用30万公里,然而量产车有很多车在十几万公里时钢带即磨损至报废。而维修CVT的工艺比较复杂,修不好工况会非常不稳定,所以CVT变速箱一般只换不修,所以使用CVT的汽车后期潜在的用车成本相当高。
问题2:CVT变速箱从皮带变成钢带之后出现了磨损问题,为了延缓钢带的磨损必须为其充分润滑;而利用变速箱油润滑对油液温度有较高要求,在环境温度过低时车辆必须启动发动机后为变速箱加温器供电,通过3~10分钟不等的时间原地加热变速箱油,待能充分润滑后变速箱TCU才允许升档。
然而在电喷发动机时代原地热车是错误的,有些国家甚至会对原地热车的车辆进行处罚,原因为冷启动时发动机温度低会降低热效率(动力变差),为补偿动力ECU会自动加大喷油提高转速以保证动力够用,这一阶段的油耗约为平均油耗的2倍左右;同时加大喷油会导致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积碳和超量排放,对于发动机和空气质量而言都是有弊无利的。
所以在电喷发动机时代没有必要原地热车,而使用CVT变速箱在冬季低温时又不得不原地热车,这是落后技术与先进技术的冲突。
CVT的低端显而易见,不能承受大扭矩不适合热爱驾驶追求性能的欧洲车主、原地热车费油且加大排放也不够理想,耐用性很差也无法控制用车成本,这种变速箱与依靠行星齿轮组传动的AT变速箱对比几乎一无是处,所以CVT变速箱起源于欧洲但也被欧洲市场快速淘汰。
不过制造CVT变速箱的成本远低于同级别AT,所以总会有一些车企为控制成本选择这种变速箱,比如日系车绝大部分品牌、欧系波奇CVT、国产供给三四线品牌的万里扬,这些车有一个共同特点:入门级。
这样评价也许很多人不认同,因为以CVT为主的日系车也有价格很高的车,然而这些车在海外市场的定位是很低端的,只是针对这块市场定出高价而已;至于奥迪曾经使用加强钢链的CVT也已经淘汰,因为加强链也无法改变不耐磨损的事实。
CVT变速箱最好是不选择,一定要选的话只要避开捷科特的CVT即可,日产三菱雷诺等品牌使用的日产JATCO-CVT变速箱顿挫异响磨损问题比较严重,是这一类型变速箱中难得一见出现普遍性问题的变速箱;其他品牌的CVT只有通病的不足,质量方面还是可以接受的,只是驾驶要佛系一些了。
(上文由天和Auto原创首发,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留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