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黄河水变清当然是好事。其利有二,一,减少了下游的泥沙沉积,有力河道的疏浚,老百姓灌溉农田也方便了。二,黄河被称为天河,河床要高出下游城市十多米,给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每年还在不断的提升,给防洪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沿岸居民每年都要不断的加高加固堤坝,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黄河浑浊的原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下雨,泥石流等,给黄河带来了大量的泥沙,造成了黄河水的浑浊现象,日积月累,黄土高原被冲出一个个沟壑,下游,黄河决口,形成一个个黄泛区。

3,黄河变清的原因。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的整治力度,大体分三步,一,加大黄土高原的植被保护,通过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减少了水土的流失和土壤的沙化。二,修建了一些大中小型水利工程,调沙治沙缓解了水的冲力,降低了水的流速,也保养了上游土壤的水分。以前是沙进人退,现在是沙退人进。三,引进了一些高科技项目,对上游地区的极大暴雨,做好天气预报,及时的用气象武器把云层驱散,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性冲刷,对于河道的凌汛,排飞机用炸弹炸开,减少了对河岸的伤害。

4,对于黄河未来的展望。把黄河河床挖出的土用来修高速公路,用来烧砖,还可以减轻对农田的侵占和破坏,当黄河水变清了,将是我国的北方长江,那将真正做到了“圣人出,黄河清”,这圣人就是我们的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科技人员和投身治黄站线的军民。

最佳贡献者
2

黄河变清当然是好事!

黄河所以变清的原因:

一是:长期坚持水保持的结果,特别是近些年,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牧的结果。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没有国家统一,政通人和,是绝对办不到的。 这一点必须肯定。

二是:黄河上游,特别是支流,建起了很多中小型水库和电站,这对于泥沙沉积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黄河的河床,在开封地段高出地面3一10来。汉唐至今已有七座城市被淹埋。黄河水清以后,首先河床不会再高。对于防止洪水灾害有很大好处。

至于历史上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和传说,一定要根据文献资料记载,进一步认真研究,权且不作肯定否定。
事物都有两面性,譬如:黄河清了,渤海泥沙冲积扇自然造地的功能就小了。

3

猜哪网小编在中国新闻周刊上看到关于黄河水清了到底好不好的说法,现在就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受访专家大多倾向于认为

“黄河清”的出现

总体上是水土保持等措施取得成效的表现

但也要防止因生态发生变化可能产生的隐患

2016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受上游降水偏少和黄河干流来水量减少影响,河水流速变缓,泥沙沉淀,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壶口瀑布水色明显变清,呈现出有别于往常的“清流飞瀑”景观。图/新华

黄河变清,是利是弊?

10月14日,黄河郑州花园口段,不少市民来河滩游玩。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河面宽阔。

记者用白色矿泉水瓶取了半瓶水样,可直观地发现,这条以“水黄泥沙多”为标签的大河,在该段已然发生改变,河水较为清澈,未见明显浑浊物沉淀瓶底。

一位在河边散步的老人说,过去这里的河水像糊涂(方言,一种浓稠的粥类)一样,舀一瓢水,里面有半瓢以上是泥沙。“这些年开始逐渐变清了。”

近日,《瞭望》杂志报道称,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从呼和浩特托克托县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1200多公里的黄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这意味着,连同基本是清水的上游,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下称“黄委会”)原副主任、水文局原局长陈先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黄河河段变清的比例有多高,还值得探讨。“但整体上呈现出泥沙锐减,水流相对变清的趋势。”

他认为,现在出现的“黄河清”局面,是从1946年开展“人民治黄”至今,几代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公开资料显示,从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到1938年的2500多年中,有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年份有543年,决堤次数1590余次,改道26次。因此,黄河也就有了“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说法。

如今,黄河变清,是否意味着这条桀骜不驯的河流已被驯服?

多位受访者在谈论黄河变清的原因上有较多共识,但对该现象能持续多久,是否会恢复原状,以及它产生的利弊影响,还有争论。

泥沙骤降

地质史专家李鄂荣认为,历史上有记载可查的“黄河清”有43次,最长的一次为1727年,黄河澄清2000余里,持续20多天。

黄河治理专家、黄委会水科院前高级工程师齐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历史上的“黄河清”说不清楚,不可考证,不同于现在。前者是偶然事件,可能都发生在非汛期;后者是治理的必然结果。同时,历史资料的可靠性与目前黄河大量实测资料得出的结论也没法相比。

水历史和水文化研究专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郑晓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历史上的“黄河清”主要成因是自然现象。

“比如,有一段长时间的干旱天气,导致黄河水流量大幅度减小,带动泥沙的力度降低,导致泥沙沉淀,河水变清。在这种背景下,在遇到强降雨时,黄河河水还会变浑。所以这种现象,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周期一般只能持续20多天或者一个月左右。”

多位受访者表示,目前的“黄河清”现象主要与水土保持工作、大量水库投入应用、含沙量减少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黄委会原副主任、水文局原局长陈先德说,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过去经济落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进展缓慢。老百姓为了吃饭,不断破坏树木植被,导致“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肥沃的土地比较疏松,一遇暴雨易崩塌冲蚀,形成恶性循环。

他认为,64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重点治理的区域为十五六万平方公里的粗沙来源区。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投入增加,又引入外资,同时推广了户包小流域治理,从体制上为农民投入松绑。水土保持工作持续不断地开展,几十年后的今天已见成效。

郑晓云也认为,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植树造林、植被复苏等,上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作用显现。淤泥坝、圩堤坝等技术性设施的大面积推广,也使得上游水土流失有很大改观。

数据显示,近20多年来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成效卓著,平均每年拦减入黄泥沙4.35亿吨。

原因待解

资料显示,长时间以来,黄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达16亿吨左右,居世界大江大河之冠。

16亿吨是个什么概念?水利部黄委会原副总工程师李文家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做了一个比喻:如果用这些泥沙堆成宽、高各1米的土堆,可以绕地球27圈多。

《黄河流域综合规划》认为,目前的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沙4亿吨左右,到2030年适宜治理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后,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6亿~6.5亿吨。实测结果显示,上述目标早已超额实现:黄河潼关水文站实测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5年,年均入黄泥沙量仅为2.64亿吨。

是什么原因让黄河年均入黄泥沙量从16亿吨骤降到不足3亿吨?李文家称,“这个实测数据的变化是可信的,但是关于骤减原因,专家们争议非常大,至今没有形成共识。”

他表示,在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相关治理规划中提到,在1919年至1960年黄河年均来沙16亿吨,通过做好坡面上造林、种草、梯田、封禁和沟道淤地坝等水土保持措施,再加上引黄引沙和非专门拦沙水库拦沙,到2010年,将黄河年均入黄泥沙量减少5亿吨,完成这个目标后,黄河年均入沙量为10亿~11亿吨。

封禁治理是指对稀疏植被采取封禁管理,利用自然修复能力,辅以人工补植和抚育管理,促进植被恢复,控制水土流失。

“我们算了一笔账,即便完全做好上述措施,理论上,黄河的年均入泥沙量至少还得有8亿吨。但是,让大家困惑的是,现在水土保持工作还在持续,淤地坝建设的数量还不到规划中提到的1/3,怎么一下子骤减到不到3亿吨了?”

李文家认为,在水土保持、建水库拦沙等因素外,黄河入沙量降低还与人为采沙、露天煤矿开采、天气因素等相关。随着经济发展,在黄河的采沙量激增,但是到底挖了多少不好统计。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现在一直没有把降雨变化规律搞清楚。”为探究降雨与黄河泥沙的关系,李文家曾专门做过一个研究。

他把1954-1996年(这些年黄河来沙量较多)中降雨量产生的相应洪水等数据全部调出来,作为一组数据,找出产沙降雨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中国水土保持工作效果在2006年开始显现,所以,他就从2007年开始算起,一直查询到2014年的降雨量情况,又作为一组数据,从这组数据中,找出有七次降雨具备产大沙的必要条件。

为什么前一组降雨出现大的泥沙,第二组却没出现?李文家认为,其中的原因是这七次降雨的地方在非高产沙区。但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多少难以定量,他没有得出一个减沙的明确答案。“今后,降雨对黄河来沙量变化的影响值得研究。”

利弊之争

关于此次黄河清能持续多久,也有多种观点。

多位受访者称,随着一些大型水库的投入应用,黄河再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已经不大。

黄委会水科院前高级工程师齐璞认为,黄河来沙量逐年减小,现在黄河清已成一种趋势性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可改变的。“黄河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大江大河之一”。

李文家却认为,水浑沙多是黄河的本性,是它的自然特点。他判断黄河迟早还会变浑。“但是由于水土保持措施等作用,含沙量最多能增加到8亿吨。”

有观点认为黄河现有水库库容量,已能保证黄河长期变清。李文家称,持该乐观态度的人,搞不清楚库容的概念区别。

他解释说,根据用途设计的不同,水库容量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用于发电、灌溉等作用的可控调节库容量,一个是为了拦沙作用,或者作为死水存在水库中的不可调节库容。水库设计的时候,有个死水位,死水位以下为不可调节库容,如果拦沙,就是通过拦沙,沙子只进不出,所以早晚会淤满。

“现在,黄河总库容量是700多亿立方,其中可调节库容约为300亿立方。”

他以小浪底水库为例说,2000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该工程总库容126亿方,其中拦沙75亿立方(约100亿吨)是不可调节的库容,用于拦沙。其余的51亿立方库容中,有10亿立方库容用于调水调沙,只有41亿立方可调节库容,用于削减洪水、供水、灌溉、发电。原来预估该工程中的不可调节库容,2014年会淤满泥沙。后来,因为黄河入沙量骤减,淤满时间后延了。现在也已经淤了30多亿方(接近50亿吨),根据目前来沙量,2030年就会整体淤满。

“届时,调水调沙的10亿立方库容还要用五六亿临时淤沙,多了就会影响调水调沙的功能。”

黄河清能维持多久尚无论断,关于这次黄河清会否导致出现更大洪水的声音,却不时出现。

上文提到的报道援引黄委会和一些治黄专家的话称,在黄河下游“悬河”局面未变、黄土高原泥沙无限供给状况未变的硬条件下,黄河洪水“悬剑”依然高悬于黄淮海平原头顶。被水土保持措施拦住的泥沙,只是在沉睡,一旦被超强降雨唤醒,会以惊人的量级入河,高含沙大洪水就会袭来。

针对该言论,多位受访者并不认同。齐璞认为,黄河泥沙一旦沉淀下来后,再冲起来很难。陈先德更是直言,该观点有些“危言耸听”。泥沙沉淀后,再出现河道沿程冲刷,需要一定的水沙条件,才能进行边界调整。“‘揭河底’也只是发生在局部河段的特殊水力现象,不具有普遍性。”

资料显示,“揭河底”被称为黄河百年奇观,是指在干流龙门-潼关河段,曾多次观测到汛期高含沙洪水使河床产生强烈冲刷的奇特现象。淤积在河底的泥沙,成块成块地被翻滚的水流掀起,像一堵墙一样,露出水面,但很快又塌落在水中,几小时内河床可以冲深1~9米,群众称它为“揭河底”。

有分析认为,揭河底多发生在汛期头几场洪水的涨峰过程或峰顶,与前期的淤积厚度和河床高程有一定关系,而且与洪峰相伴的都是高含沙高强度紊流,不但使河床淤积物的水下容重显著减小,又有较大的拖曳力,能够掀起大片的淤积物。同时大洪峰时有较高的流速,挟沙能力特别大,能够将大块淤积物击碎、冲散和带走。

水历史和水文化研究专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郑晓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出现的黄河清现象,得从正反两方面来辩证看待。

他表示,黄河清总体上是生态环境变好的一个标志,是黄河治理的一个重要成果,但黄河泥沙是和大自然平衡,不是和人平衡,经过数以万年计的时间,黄河沿途的地貌环境、植被、动物等已经建立了一套和泥沙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泥沙与它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黄河泥沙减少对这种生态平衡难免造成破坏。

郑晓云举例说,山东的东营、滨州等黄河入海口城市,就是属于黄河冲击平原。黄河泥沙可以扩大陆地面积,同时可以覆盖盐碱地,起到改良土壤和涵养河滩的作用。泥沙在一些河段还可以保护河道安全。此外,黄河鲤鱼等特色物种,也都适应了黄河多泥多沙水浑浊的环境,黄河清后,对它们的生活习性也自然产生影响。

“从自然的角度讲,黄河泥沙能起到平衡自然生态的作用。所以说,到底将来带来什么正负面影响,还有待观察。”

4

黄河以前叫什么名字,在百度中没找到,只说是在郑国时就有黄河二字,在我有限的知识中也没找到黄河以前叫什么。

黄河水变清我认为不好。

我家背靠黄河,南望香山(祁连山余脉)离黄河1公里,香山10余公里,对黄河是比较了解的。

黄河,黄河自古以来黄河水就是黄的,不然它怎么叫黄河,有人说黄河水变清是好事,那么黄河就失去意义了。下面谈谈我对黄河水变清的看法。

黄河水变清,说明生态不平衡了,老天爷不下雨了。在我十几岁的时候,香山植被茂盛,雨水充沛,我们生产队还在山上种糜子,因为有着充沛的雨水,糜子年年种年年收。雨水越广植被越茂盛,植被越茂盛雨水越广,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山洪经常造访山水沟,一泻而下直扑黄河,庞大的香山山系处处有暴雨,山洪暴发是司空见惯的事,黄河水不但是黄的,而且黄中带着黑,这时我们带上捕鱼工具去抓鱼了(黄河水太浑浊,鱼被呛起来了)

人为的砍伐破坏,过度的放牧,香山植被越来越少,那时处处是山泉,沟沟有瀑布的壮丽景观在也看不到了,香山成了光山,成了死山,成了臭山,齐头咆哮的山洪爆发在也没有了,儿时吃到的黄河大鲤鱼,黄河大鲶鱼再也吃不到了。

环境好了,植被茂盛了才能养水下雨,有雨就有山洪,这样黄河水就不会变清了。

5

海晏河清是盛世的祥瑞景象!

首先说明了生态保护的到位,植被好了,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强了,一是保护了土壤减少了流失,二是既然土壤流失减少了,水中的含沙量就少了,减少了河床淤积,对河床下游的清淤工作创造了条件。

植被好了还说明了乱开乱伐的少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人民的生活的提高,肯定吃饭的问题是彻底解决了。解决了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也是大功一件。

6

我认为是好事。它表明我国对黄土高原治理取得成效,黄土高原中的水土流失现象初步得到控制。实际上几千年前黄土高原处于雨林时代黄河水是清的。只不过我们先人砍光了树导致河水变黄,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在河水变清了,说明我国人民治山治水能力超强,能够改变恢复自然面貌。

对于黄河在三门峡附近断流,我认为不是坏事。三门峡以东雨水比较充余,农业上不缺这点水。三门峡以西是比较干旱,这个地区多引用黄河水发展农业,实施引黄灌溉,很有好处。宁夏地区引黄灌溉很成功,把大量荒原变成粮棉产区。现在进一步推动用黄河水改造黄土高原,此事岂不更好吗?不要怕黄河变成内陆河。这是好事。

7

千年的黄河就是黄

?? 百万年的历史变迁,永远没有改变的秉性,那就是黄河黄。“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尔雅·释水》。)此论如此有证黄河黄,可推测炎黄子孙非妄传,“黄河的水千年年的淌,黄河的河水怎就这么黄?老祖宗用它洗过脸哪,留给咱一样样的面庞,一样样的心肠。”(阎肃:《黄河黄》。)多少辈子口口相传,千年的黄河就是黄。晨曦泛起,一滩金黄;夕阳晚坠,一川银黄。这就叫黄河,站在岸边望遍,远远的还是一片黄。


黄河因何而黄?因树木,因植被,不要说百万年前,就是2000多年前,汉武大帝曾一度到苦甲天下的定西一带狩猎,一路踏莎,一帘灌木,何况是沿河两岸,那时的风景何曾少了些描绘,缘何黄河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伊始,从会州营房滩坐羊皮筏子到对岸高崖,流到河半掬一捧水,闻闻,水的味道,清清的!

谣曰:“黄河清,出圣人。”

风曰:“岸撒影,无遗贤。”

传曰:“器和位,国之祥。”


长相思慢

黄 河 谣

日落捎霞,月阑挂树,相随燕子归迟。檐花候久,院落称慌,风声疏竹多时。倚尽窗台。望炊烟倚暖,灯晃摇帷。隐约看双飞。算心平、偶误心期。

值桥落烟波,岸撒踪影,风浪荡尽连漪。稍奔流过后,到山坡、蒿草风吹。看树霜欺。唯驻念、来年一枝。拥私心、来寻瘦影,到时只恐春窥。[1]

一一一一一一一

[1] 马同儒著:《三上词话.词谱》卷中,中国书店,2016年,第255-256页。[注] 原声填词,词谱例词。

8

近二十年来,目前的黄河水可能正处在最清澈的时候。

再把时间往前倒退看的话,建国之后,黄河水的泥沙量下降了高达90%之多。

造成黄河变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大块:

一是黄土高原大力推进的退耕还林,由于植被覆盖率增加,使得水土保持见到成效,进入黄河的泥沙量显著减少;二是三门峡等大型水利枢纽的修建,使得泥沙在中上游就得到了沉积,下游自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泥沙补给,这样一来黄河的含泥沙量就大幅下降了;三是黄河沿岸的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就是用水量的大量增加,降低了黄河的径流量,也就降低了携带的泥沙量。

那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按照科学常理来说,改变自然规律的事情通常都不会是很好的事情,对于黄河变清这事儿来说,就是人类活动打破了原有的河流堆积和冲积的平衡状态。

由于携带泥沙量减少,水动力重新加强 ,河流由堆积作用为主转变为冲刷作用为主。强烈的冲刷作用会改变河床的形态,甚至改变河流的堤防形态。严重的时候还会造成局部崩塌。拿水土保持好得多的长江来看,在三峡建成的这些年里,宜昌已经出现了一些轻微的地方受损现象,但都及时得到了修补。从长远来看,水坝的防洪效果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

由于携带泥沙减少,下游三角洲和洪泛平原得不到泥沙补给,将有可能出现萎缩,甚至停止发育,自然造陆速率的下降会给三角洲和平原这种长久以来的人类文明的演化中心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目前看得到的“坏事”就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其实黄河变清的好处和坏处,远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正如黄河不是一天变浑浊的一样,河流变清也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改变结果。而在这个过程中,尊重自然,而不是对抗规律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9

以下的图片就是近日笔者的朋友“八卦君”拍摄的他家门口的景象,黄河水清澈见底!

但这真的是那些所谓“砖家”口中说的是因为我们治理的手法独特才有了这样的自然现象以及这是市场经济产生的良好效果?

欢迎关注《谭谈世界史》,每周抽取精彩粉丝回复并分享精美礼物~

笔者查到,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变清澈一共发生四十余次,自汉朝开始直至清末都有,其实这个问题自汉代典籍中就已经有了答案。

《后汉书》桓帝本纪;康熙《中牟县志》卷6;乾隆《荥泽县志》卷12、《新唐书》五行志、《巩县志》、《荥泽县志》、《山西通志》、《河南通志》、《明史》、《晋书》中都曾多次提到,自东汉建武九年始,黄河历次水清,历时不均,其原因为黄河中上游长期干旱,且发生时正处于入冬时节,河床沙土沉降所致,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奇观。这和传闻中的治理、天象等等毫无关系,请大家一定不要以讹传讹,我们不宣传封建迷信,也绝不做相信砖家那些阿谀奉承,只看史书,就能知道这些自然现象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即可。

10

下半年以来,经常能看见说黄河水变清的文章。我最近没到过黄河流经的地方看过黄河,我们住在渭河边上,就说说渭河吧。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它除了秋季雨水多的时候比较大以外,常年都没有多大的流量,年年在冬季的时候就更小了,也因为冬季没有了雨水的冲刷,它的含沙量就非常小,显得很清澈。今年大家都说黄河水变清了,可它最大的支流----渭河却与往年冬季的清澈完全不同,直到现在仍然是混浊的,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