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三国中诸葛亮那么厉害,曹操为什么不登门请他出山?

三国中诸葛亮那么厉害,曹操为什么不登门请他出山?

2020-07-30 04:31阅读(84)

三国中诸葛亮那么厉害,曹操为什么不登门请他出山?:诸葛亮被称卧龙,曹操为什么不请他出山?应:曹操起家时是三国史程上走完三分之一的路程,而虚拟的桃源三结义

1

诸葛亮被称卧龙,曹操为什么不请他出山?

应:曹操起家时是三国史程上走完三分之一的路程,而虚拟的桃源三结义,是什么时候,(祥见三国志),刘备被打得抱头乱窜时,曹操已成气候,官渡战以后曹操已谋士成群,战将云集,诸葛亮小周瑜七岁,别说魏国,即使在吴国诸葛亮在当时也成不了什么气候,曹操本身就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像诸葛亮既没荀彧这样的资历,也没有郭嘉的气魄,别说让曹操去请,即是诸葛自己投靠充其量也是一般谋士,根本无出人头地,凭诸葛的见解能胜过楊修,司马懿,在军事上诸葛很平常,所以诸葛亮聪明选择了刘备,不管怎么说有发展空间,为什么?蜀国少能人啊,刘备整天东躲西藏,无根无基,诸葛辅刘备后,从政治,军事才有好转,就如一大学生到小学任教,那可是高水平,若到高中任教就不一样了,那些老师都是华师大,南大,北京大学等等的高才生,人才辈出,若普通一大学生也就是普通一兵,诸葛聪明,但终生没达到目的及理想。

也就是说别说曹操请,即是诸葛自己去投奔,曹操的阵营里像诸葛亮这样的人太多了,去了也没多大成就,诸葛何等聪明,宁做蛇头,不做龙尾,这就是诸葛孔明!


2

答 | 江隐龙

其实在三国乱世,人才与主公的“匹配”也是有地域性的。我们看看曹操手下几大谋臣的家世就能大体明白。郭嘉,颍川阳翟人,在今河南禹州;荀彧荀攸,颍川颍阴人,今河南许昌;程昱,东郡东阿人,今山东东阿;杨修,弘农郡华阴人,今陕西华阴……

可以看出,曹操手下的谋臣基本出于长江以北的兖州、青州、冀州等地——这基本和曹操起事的陈留比较相近。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之后,曹操不愿屈居董卓之下,逃出洛阳至陈留起兵,“散家财,合义兵”,首义号召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曹操的本钱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积累的。

东汉末年,中央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是远远小于地方豪强势力的,曹操在陈留起兵,支持其发家的是以陈留为中心的地方豪强,曹操首先所代表的也自然是这批人。所以,包括荀彧等谋主在内,均以兖青为中心;而这些人所推荐的谋臣自然也是自己的亲朋与同门,比如荀彧先后推荐了戏志才与郭嘉,都是颍川人。《三国志》中还有这样一段:“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

这里面,曹操已经直接“点名”要汝、颍之地的谋士了。因为戏志才早亡,所以荀彧又推荐了郭嘉,但取才的地域并没有改变。由此可以看出,曹操的根在兖青,核心利益也在兖青,其信任的人也大多出于兖青,地域相近是基础,更何况还有“前任”的“背书”。如果没有荀彧的推荐(也就是“背书”),戏志才与郭嘉恐怕也不一定能被曹操所知。

而诸葛亮,不是汝、颍这个圈子里的人,而他的“卧龙”也是荆襄人士叫出来的。三国人才流动虽然强,但也是要“混圈子”了,诸葛亮执政蜀汉之后手下亲信几乎尽数为荆襄人士,也是这个道理,相反益州人士则受到打压——这样的情况在孙吴也是一样。

3

曹操听荀彧说“刘备英雄,今更兼诸葛亮为军事,不可轻敌”。夏侯惇曰“刘备鼠辈耳,吾必品之”。徐庶曰“将军勿轻视刘玄德,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添翼矣”。操曰诸葛亮何许人也?”。庶曰“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操曰“比公如何?”,庶曰“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这一番的对话,说明曹操以前根本不知道诸葛亮这个人,连听说也没有听说过!所以就根本谈不上登门去请诸葛亮了。

再说,当时曹操刚刚统一了北方,诸葛亮所在的地方是荆州刘表的地盘。曹操即使知道诸葛亮的名声,也不大方便亲自上门如请他吧。

4

第一,诸葛亮和曹操没有人脉交集(诸葛亮知道曹操,曹操不知道诸葛亮)。

第二,甚至两人之间有隔阂。

所以曹操没有去征辟过诸葛亮。

我简单说说这里的一些小故事。


隔阂

在初平四年至兴平元年间(193-194年),曹操为替父报仇,两次讨伐徐州,在击败徐州牧陶谦的军队同时,还屠杀当地百姓泄愤。

曹操一伐路线走的是彭城、下邳,二伐路线则是走琅邪,东海,这里的琅邪就是诸葛亮的故乡。

陈寿写曹操二伐时,就写道“所过多所残戮”,可见琅邪也遭受战乱波及。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为了避难,随着其他士人一同渡江去了江东,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则是跟从父诸葛玄去了豫章郡,然后辗转去了荆州。

所以我说,即使曹操军在讨伐徐州时未屠杀诸葛氏的族人,诸葛亮对曹操也不会有好感的。


诸葛家族并不出名

在汉末,诸葛家族自诸葛亮往上数,祖辈中并没有出现什么高官,所以在曹操都许后,开司空府,开始征辟名士,网罗英杰时,公府官员名单上也并没有出现琅邪诸葛氏的族人。

一直到曹操执政晚期,大约在建安二十四年左右(219年),才有个诸葛诞入了魏国尚书台,担任郎官。这位诸葛诞,就是诸葛亮的族弟。

可以说,曹操看重的士人家族有很多个,而琅邪诸葛氏他是看不上的。

更何况,诸葛亮在荆州刘表处,诸葛瑾在吴地孙权处,曹操在刘表、孙权处也想过挖人,比如王朗、华歆、张纮、刘先、韩嵩等等。对于诸葛氏,曹操仍然是看不上的。


鸡舌香事件

清朝藏书家严可均辑录《全三国文》时,录有一句,说是曹操写给诸葛亮的书信: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思。

严可均并未标注这句话的具体出处,据前辈考证,以目前的史料来看,出处是明朝《香乘》引宋代《五色线》。可信度并不高。

而且就算是这封信是曹操写的,收信的对象也可能是另外一个“孔明”。

胡昭,字孔明,颍川人,他就被曹操征辟过,但是他去许都见了曹操一面,然后告辞离开,曹操也只能望着胡孔明的背影,无奈地说“人各有志”。

《三国志·胡昭传》:太祖为司空、丞相,频加礼辟。(胡)昭往应命,既至,自陈一介野生,无军国之用,归诚求去。太祖曰:“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勉卒雅尚,义不相屈。”

所以,曹操送的鸡舌香,更可能是这位胡昭,胡孔明先生。


结论

建安末,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曹操退出战场后,听闻刘备是得到法正的辅佐后,也感慨到:“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由此可见,曹操网罗天下英才,仍有遗珠,刘备得到诸葛亮、法正这些人才,也是情有可原的事嘛!


有一说一谈历史,不偏不倚话苍生。

欢迎喜欢三国故事的朋友关注我。

5

先不管演义中如何神话诸葛亮,诸葛亮之所以与曹操无缘,主要在于刘备于曹操的处境并不同,诸葛亮对刘备来说属于雪中送炭,对曹操来说却只是锦上添花。

三顾茅庐的背景

三顾茅庐发生背景:刘备被曹操从汝南赶到了新野,当时刘备身边只有几名部下,关羽、张飞、赵云、徐庶、简雍、糜竺、糜芳、周仓等等,武将尚可,文臣真的是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唯一一个希望之星徐庶,还被曹操威逼着要离开刘备。在文臣谋士这方面,刘备真的已经弹尽粮绝了。

此时,徐庶向刘备爆料说:襄阳城郊,有一名隐居的旷世奇才,此人号称卧龙,有王佐之才。

各位可以想象,这时的刘备会怎样?他会不会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珍惜诸葛亮。所以,刘备才会哪怕还没有确认诸葛亮是否真的有才,也要三顾茅庐,把姿态放低。

曹操身边可不缺谋士

曹操深的颍川世家的支持,大量颍川名士趋之若鹜的投靠曹操。当时曹操身边有五大谋士,其中四位都与颍川有关,荀彧、荀攸、郭嘉是颍川人,程昱自由颍川求学,算半个颍川人,还有一个是贾诩。这五大谋士各个都有王佐之才。再加上曹操自己就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所以,曹操的智囊团并不缺人手,甚至用群星荟萃也不为过。所以,诸葛亮的才能,并不会被此时的曹操重视。

而且经过史书我们可以更客观的知道,诸葛亮其实最大的能耐,是在于政治,而非军谋。而曹操本人就是一个十分厉害的政治家,对内政、治理有着十分独到的见解。这也与诸葛亮的特长相冲突,所以,诸葛亮不能引起曹操的重视,也就说得过去了。

世家至上的东汉,多一方世族,就意味着多一个人分蛋糕。曹操身边的人会答应吗?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得到曹操的重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蜀汉集团旗下有派系之争,难道曹魏集团就没有吗?

曹操挥军南下之前,其势力中就已经有几大派系了,曹氏本族的元老派,曹氏、夏侯氏为代表,李典、乐进、许褚等起势时就跟随曹操的一种人选。颍川派,荀彧、荀攸、郭嘉等颍川名仕为代表。青徐派,张辽、陈群、臧霸、陈登等人为代表。冀州派,袁绍被剿灭后,大量归降人士,张郃、陈琳、崔琰等为代表。只不过曹操势力范围比较大,所以派系斗争并不如蜀汉内部明显。

然而,诸葛亮是典型的荆襄派,此时曹操还没有挥兵南下,如果曹操纳诸葛亮到自己的名下,一旦诸葛亮做出功绩,曹操该如何封赏诸葛亮,如果诸葛亮身后有荆襄世族支持,曹操又该如何封赏荆襄世族,这些都是曹操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其他世族要面对的问题。蛋糕就这么大,自然谁都希望自己多吃一口,不希望再多个人来分。

所以,诸葛亮一直都没有被人在曹操跟前提及,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不是说他在颍川或者中原的名仕圈内名头不响,而是大家不谋而合的保持了沉默罢了。既然大家都对曹操进行消息封锁,那曹操又从何得知诸葛亮这个人呢?所以,这也是曹操与诸葛亮无缘的原因。

6

诸葛亮26岁出山辅佐刘备的,而且刘备在荆州待了六年,被曹操逼得太紧才去找诸葛亮的!

为什么没有一来荆州就去请诸葛亮出山呢?因为年龄,当时刘备来荆州时已经40岁,而诸葛亮20岁!作为40岁,在当时已经闯出名声的英雄人物,去请一个自比管仲的小年轻,并且这个小年轻还没有什么成就,放到谁那,谁也不会去找这么一个狂妄自大的人吧!

那时的曹操更不得了,手下有些郭嘉荀彧的有名有能力的谋士,加之曹操更是当代枭雄能力出众,怎么会去寻找当时没有什么名气的小年轻呢?并且未出茅庐的诸葛亮也就不识人才的刘表知道吧!所以曹操没有请诸葛亮!

其实,以诸葛亮自比管仲的性格,即使曹操去请,没不会去吧!诸葛亮他是想当管仲这样的良相的,当时能提供他大展宏图的也只有刘备符合!刘表不识才,曹操能力太强属下谋士太多,去了魏也只是一个普通谋士,孙权那的谋士将军都是孙权的亲戚,而且能力也不错,所以诸葛亮在孙权那也坐不到吴国的核心领导班子!所以刘备登门请诸葛亮的同时,何尝不是诸葛亮自荐去投靠刘备呢!

所以当时时代,也只有刘备去请诸葛亮,曹操不会请诸葛亮的!

7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他和魏国的奠基者曹操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这两人都是一时人杰,然而遗憾的是诸葛亮最后追随了刘备而不是曹操,那么一向以唯才是举而闻名三国的大枭雄曹操为什么会错过诸葛亮呢?而且当时诸葛亮有“卧龙”之称,“凤雏卧龙,得一人则安天下”,曹操为什么忽视了诸葛亮的存在呢?

其实我们说这也不怪曹操忽视了诸葛亮的存在,首先诸葛亮的这个“卧龙”称号在当时其实并没有那么响亮。诸葛亮的这个称号仅仅是在他周围熟识他的人对诸葛亮的能力的认同。诸葛亮在当时的名气和同一时期的名噪天下的人物如:曹操身边的荀彧 程昱等人,东吴孙权手下的周瑜 张昭等人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面。我们在看一下诸葛亮当时的年纪不过二十几岁躬耕在隆中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诸葛亮当时就在荆州牧刘表的眼皮底子下,刘表都没注意到诸葛亮有什么才华值得重用,更何况当时远在北方的曹操。

上面我们说了诸葛亮卧龙的名气在当时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曹操很可能就没听说过诸葛亮这个人物。即使曹操听说过,那么曹操的用人态度和刘备是很不同的,他是不会亲自请诸葛亮出山的。因为当时的曹操已经占据了北方半壁江山手下谋士如云,而且这些谋士都是主动追随曹操的,没有说哪个人是曹操亲自请了几次才请来的。刘备为何和曹操做事不同呢?一方面是两人的性格差距很大,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刘备没有曹操那么“财大气粗”。当时的刘备寄生于荆州牧刘表之下,只有新野一个弹丸之地,身边的文臣武将屈指可数。因此刘备得知诸葛亮隐居于隆中之后能屈身前往请其出山。如果换做当时曹操在荆州,以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肯定也会征召诸葛亮出山为官,但不会亲自前去,也不会对诸葛亮委以重任。因为曹操身边谋士在但是几乎是三国全明星阵容,即使诸葛亮前来效力曹操在当时也很难超越荀彧 程昱 贾诩等人的地位。

8

三国历史广为人知,深受广大历史爱好者的喜爱,其中有两位三国“巨擘”更是人人知之,粉丝无数。其一乃是曹魏政权的头目曹操,另一则是历史上武力值爆表的武庙十哲诸葛亮。曹操是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以惜才著称于世,麾下统揽无数精英人才;而诸葛亮则拥有经天纬地之才,凭借一己之力,帮助刘皇叔逆天改命。既然他们一个是重视人才的王者,一个是才华纵横天下的人才,为什么却没能走到一起呢?

诸葛亮和曹操有旧怨

曹操曾经攻打徐州,惹得徐州牧陶谦内心不愤,对曹操厌恶至极。恰逢有一个天赐良机,曹操之父曹嵩正好从陶谦的领地路过,这个消息被陶谦知道后,陶谦觉得机会难得,正好报曹操攻打徐州之仇,于是派人追击曹嵩,并将曹嵩在他的境内击杀。

“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后汉书》

曹操可不是善男信女,这种被陶谦欺负到祖宗的大仇,他必然要报,于是再次举兵攻打徐州,不破不休。徐州哪里是曹操的对手,最终被曹操一一攻破,屠戮五城,人数多达数十万之多,虽然他是为父报仇,但是手段却过于残忍,迁怒于无辜百姓的做法,令天下震惊。

诸葛亮的老家正是在琅琊,属于陶谦管辖境内,曹操攻打徐州,迫使诸葛亮举家迁移荆州,曹操屠杀徐州人这件惨案,诸葛亮算是一个目击证人,触目惊心。诸葛亮一身正气,为人正派,又被曹操的暴行逼迫得举家迁移,自然不可能再投奔曹操。

诸葛亮名声不显

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曹操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久矣,基业已见,王气初现。麾下的武将自然不必多说,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将,文臣也多如繁星,其中又包含了荀彧这样的泰山级别人物,也有郭嘉这样的能人志士。曹操和刘备不同,刘备屡次受挫,继续一位“定海神针”为他出谋划策,而曹操却已经羽翼丰满,如果不是有能力盖世的人才现世,曹操根本没有必要再演礼贤下士戏,只需要等待人才投奔即可。

诸葛亮虽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他名声不显,只在荆州一带略有盛名,而荆州并非曹操之地,距离又远,所以曹操不曾听闻有诸葛亮这一号,即便有人举荐,曹操也不会相信,更不可能不远千里的去寻一个无名之辈。直到诸葛亮出山之后,跟着刘备东征西讨,这才渐渐打响了自己的名气,匡扶汉室的口号一出,从此曹操与诸葛亮则再无相聚一室的机会,更无法一起征伐天下了。

诸葛亮有自己的打算

诸葛亮没有投奔曹操,主要取决于诸葛亮本人,因为诸葛亮是一位千古贤相,更是武庙十哲之人,身怀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想投奔曹操,自然会有一席之地。但是如此的“一席之地”却并非诸葛亮相求之物,他追寻的是匡扶汉室的正义,而非委身到暴虐曹操之所。

诸葛亮铁了心跟刘皇叔打天下,《隆中对》也是站在刘备角度拟定。尽管刘备与曹操相比,当时的基础极差,但是他却是最正宗的皇室宗亲,是汉献帝的皇叔,跟着刘备,那是高举“匡扶汉室”大旗,为天下苍生取义,这样的立场符合诸葛亮的志向。

诸葛亮何等人物,自然看得出曹操取天下的概率更大,但是他却偏偏逆天而行,只为了“匡扶汉室”。这样的大义,加上“死后而已”的忠心,才使得身怀天地之才的诸葛亮,仅仅三分天下,就被尊为了武庙十哲,这足以显示了他的选择何等正确,也得到了后世历代的认可。这一点远非司马徽可比,司马徽固然识时务,但是却并非俊杰。

如果说诸葛亮有一点私心的话,恐怕也只能从三兄弟侍三主来看,诸葛瑾在东吴为官,诸葛诞在曹魏领兵,诸葛亮在蜀汉为相。有人说这是诸葛氏的投机之举,三足鼎立,必有有一脉称雄。其实不然,如此明显之举,试问哪一位君王看不破?诸葛亮跟随刘备,而没有去与自己的兄弟一个阵营,恰好说明他的志向更远大,绝非他的两位兄弟能够相比。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太平御览》

诸葛亮在曹操阵营站不住脚

在曹操的阵营当中,势力盘根错节,都是世家门阀,有不少更是曹操的亲戚,而在谋臣这一系,荀彧是绝对的大佬,有话语权,曹操手下一个早期的谋士,名为戏志才,就是荀彧推荐,后来戏志才死了,曹操想再招一些人才,于是又问荀彧,在汝颖地区,还有其他人才吗?这个时候,荀彧推荐的人正是郭嘉,于是郭嘉得到了曹操的重用。

“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三国志》

荀彧深得曹操器重,而荀彧又是汝颖集团的领袖,如果诸葛亮来到曹操阵营,也很难在他们的压制之下出头,甚至会被排挤。毕竟诸葛亮与贾诩不同,诸葛亮不是委曲求全之人,若无法获得信任,就无法施展才华,壮志更是难酬,这样的窘境诸葛亮自然不会选择。

诸葛孔明丞相,虽然不是《三国演义》中“近妖”的神人,但是在某些方面,《三国演义》还是过于低估了诸葛亮的能力。至于诸葛丞相的功过,虽然纷争不断,但是却丝毫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


文/野史日记

参考文献:《后汉书》、《三国志》、《太平御览》

9

有几个原因。一、诸葛亮年轻,刘备是混了大半生一事无成,听了徐庶的话才三顾茅庐的(因刘备见识了徐庶的才能)。二、诸葛亮在刘表地盘,不属曹操管辖。三、曹操当时正忙于统一北方,没听说过诸葛亮。等他听说时,诸葛亮已保了刘备了。

10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诸葛亮是群雄之中神一般存在的人物。现代文学家鲁迅就曾经用8个字来评价诸葛亮:

“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是说诸葛亮聪明得跟妖孽一样。

在真实历史中,诸葛亮比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塑造的诸葛亮形象,更加强悍。特别是在刘备死后,诸葛亮面对着一个皇帝年幼无知、名臣武将逐渐凋零、曹魏孙吴虎视眈眈、南蛮各族蠢蠢欲动的烂摊子,堪称举步维艰。但他力挽狂澜,凭借自己惊人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有条不紊地稳定了局势,恢复了民生,拉拢了孙吴,并有足够的力量在6年之内向曹魏发起了5次北伐,打得曹魏人心惶惶。

综合而论,诸葛亮简直就是以一己之力,强行为蜀汉政权续命了40年。

在这里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请诸葛亮出山的是曹操而不是刘备,那么诸葛亮和曹操强强联手,再加上曹魏强大的实力,岂不是很快就能统一天下?曹操为什么不在刘备之前就把诸葛亮请出山呢?

一、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对刘禅说的一段话,意思是:当年我是一个农民,在南阳种田,只是想在乱世之中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诸葛亮这段话并非谦虚之词。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他真的只是一个在乡下农村种田的年轻人。

那一年,是207年。刘备已经47岁(虚岁),诸葛亮才27岁。当时,诸葛亮隐居在荆州隆中,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虽然诸葛亮以管仲、乐毅自居,可除了几个好朋友外,周边的人都对他不屑一顾(时人莫之许也)。这就是说,诸葛亮根本就没啥名气。就算有,也只是局限在荆州。所以,刘备到了荆州之后,才听司马徽推荐诸葛亮,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

这里还有一个微妙的细节。

207年,刘备屯兵于新野时,司马徽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可是,刘备无动于衷。直到6年后,徐庶再次推荐诸葛亮时,刘备这才有点心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希望徐庶将诸葛亮带来见个面。这个细节充分地说明了,诸葛亮的名声还没有大到让刘备“如雷贯耳”。

在1800多年前,交通和通讯条件都非常差,一直在北方一带活动的曹操,极有可能不知道有诸葛亮这号人物的存在,他怎么可能去请一个不存在的人物?

二、曹操手下有大把的谋士,不逊色于诸葛亮

退一步而言,就算曹操知道荆州有一个很厉害的诸葛亮,也不会辛辛苦苦跑到荆州去请他。因为,他手下有大把的谋士,个个都是精英,人人都是俊杰,不逊色于诸葛亮。

曹操手下有五大谋士,分别是郭嘉、荀彧、贾诩、荀攸、程昱。被卞夫人赞为“有盖世文才”、让曹操自觉“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的杨修,都排不进这个五大谋士的名单里。

郭嘉是曹操阵营中最年轻的谋士,也是公认的曹操第一谋士,以著名的“十胜十败”说,帮助曹操拟定了近期和远期的作战目标,从而确定了自己在曹操智囊团中的核心地位。

荀彧是五大谋士中最早“弃暗投明”投奔曹操者,曹操高兴坏了,说:“你就是我的张良啊(吾之子房也)。” 事实证明,荀彧当得起“吾之子房”这个评价。194年,正是在荀彧的建议下,曹操集中力量夺回了兖州,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贾诩为曹操立下的功劳有:劝说张绣投降曹操,说服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特别是后者,曹操一战将称霸一时的袁绍打得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自己取而代之。这场战役太经典,还被写进了教科书。

荀攸神机妙算,为曹操贡献了许多“金点子”,包括在“官渡之战”中提出“声东击西”计策,斩杀了袁绍大将颜良;战后又提出“诱敌深入”计策,斩杀袁绍大将文丑。

程昱对局势的判断极为准确。194年,曹操混得很差,这时候袁绍抛来橄榄枝,请他到邺城去主持工作。曹操颇为动心:跟着袁绍过日子也不错嘛。幸好程昱及时制止了他,否则后来的三国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三、曹操不是刘备这种仁慈宽厚之人,拉不下面子去请诸葛亮

我们再退一步,就算曹操手下没有什么谋生,急需用人之际,他就会亲自上门请诸葛亮出山吗?

答案仍然是:不会。

曹操的性格与刘备不同。刘备仁慈宽厚,平易近人;曹操桀骜不驯,奸诈狡猾。刘备能够三顾茅庐,曹操打死都做不到。换言之,曹操手下谋生如云,都是谋生主动前来投靠他,哪一个是他降低身份前去请来的?曹操会为诸葛亮破例?

大概率出现的情况是:曹操得知荆州有一个很厉害的角色诸葛亮后,将信将疑地派人前去请他出山。显而易见,诸葛亮不会答应。使者回去报告后,曹操火冒三丈,暴脾气当场发作,立即派一队士兵放火烧了诸葛亮的草房子。

我曹某宁负天下人,还怕多你一个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