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英帝国不远万里跑到大西洋南边,去打一个只有1.2万平方公里的马岛,却不敢出兵占领近在咫尺的爱尔兰,主要原因只有两点:第一,英阿马岛之争,在英国看来是主权之争,超出了维护殖民体系的范畴,是必须打的仗;第二,不打爱尔兰是兔子不吃窝边草,而且这个窝边草也不好吃,吃了得撑死,就是想打也不敢打。

先说马岛,在英国人眼里,马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殖民地,虽离大不列颠万里之遥,但那就是英国的领土。阿根廷独立后,也将马岛视为阿根廷领土的一部分,不过英国人并不认可,认为那是西班牙人当年从英国人手里抢的,英国人并没有放弃对该岛的主权,阿根廷将西班牙人赶走,马岛自然就要还给英国。

不过,马岛与阿根廷也是近在咫尺,阿根廷自然不会退让,所以就将马岛问题诉诸联合国。但是由于问题太复杂,英国又是联合国五强之一,联合国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直到1982年,马岛战争爆发,英国人用实力维护了日不落帝国的最后一点尊严。

马岛问题非常复杂,是是非非,不好妄加评判,英阿双方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马岛,位于大西洋西南部,阿根廷称它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则称它为“福克兰群岛”。该岛原本是个荒无人烟的岛群,由东、西福克兰岛和7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距阿根廷500公里,距英国本土1.3万公里。

16世纪,马岛被欧洲人发现,英国人认为1592年英国的航海家戴维斯是最先发现马岛的人,阿根廷则认为1520年麦哲伦探险队的葡萄牙人戈梅斯是第一个发现马岛的人。然而,阿根廷人的说法没有确凿的证据,缺少足够的说服力。而英国人发现马岛有文字记载,同时,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还对该岛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所以,英国人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他们是马岛的真正发现者。

但是,英国人发现了马岛,并没有实施占领,1764年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率先在东福克兰岛建立了居民点,第二年,英国人就占领了西福克兰岛,并开始向岛上移民。英国人曾要求法国人让出马岛,法国人自知不是英国人的对手,就将东马岛卖给了西班牙人。

1770年,西福克兰岛上的英国人也遭到了西班牙人驱逐。1771年,英国以战争相威胁,一度恢复了马岛上的居民点和军事哨所。但3年后,由于经济原因英国撤出马岛,马岛就落到了西班牙人手里。但英国人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1816年阿根廷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独立4年后,阿根廷宣布对马岛拥有主权。

1831年美国以非法扣押在马岛海域捕捉海豹的美国的船只为由,派军舰摧毁了阿根廷在东福克兰岛上的居民点,赶跑了岛上的阿根廷军队和官员。两年后,英国人又来到马岛,一枪未发就把剩下的阿根廷官员驱逐出岛,夺回马岛。因为当时的大英帝国如日中天,阿根廷人惹不起,只能抗议几声,也不起什么作用。

英国从阿根廷人手里夺回马岛后,向岛上派遣了官员,并向岛上移民,就把马岛划入自己的领土。

二战后,大英帝国风光不再,已经衰落。而阿根廷在二战中不仅没遭到战争的破坏,还利用二战中立国的身份捞了不少好处,战后发展很快,成了南美第一强国。国力的此消彼长,让阿根廷人有了底气,就又产生了收复马岛的想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阿根廷国内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阿根廷军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决定放手一搏,收复马岛。

虽然当时阿根廷可以说是广交天下英雄,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关系莫逆,与西方许多列强混的也不错,加尔铁里甚至自称是“美国的儿子”,但大英帝国怎么会把这些放在眼里呢?

果然,加尔铁里错误地估计了英国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也高估了自己在美苏法等国眼里的重要性,开战仅70多天就被打得满地找牙。74天的马岛战争结束,撒切尔夫人在英国人气高涨,加尔铁里则因战败辞职,第二年就遭到了逮捕和审判,身陷囹圄。

与阿根廷声索马岛主权不同的是,爱尔兰人是爱尔兰岛上的土著民族,是很早就移民过来的凯尔特人。

历史上,英国也多次入侵爱尔兰,12世纪,英国人就从罗马教皇那里取得了对爱尔兰的宗主权。1542年在大不列颠岛上率先搞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成了爱尔兰国王,尽管爱尔兰人也奋起反抗,但由于实力悬殊,不得不向英国人屈服。

1845年因为马铃薯歉收,爱尔兰岛爆发了大饥荒,许多爱尔兰人面临着饥饿和死亡,但英国政府却无动于衷,并不把进口美洲的粮食发放给灾民。受灾期间,爱尔兰居然还成了粮食出口国。大批爱尔兰人在饥荒中死亡,或逃往美国。

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的人口锐减过半,同时也就激发了爱尔兰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爱尔兰开始了民族独立运动。

1916年,都柏林爆发了“复活节起义”;1919年,爱尔兰议员拒绝在英国下院任职,组成了自己的爱尔兰议会,并以“爱尔兰共和国”名义发表了独立宣言;1921年,英国政府被迫与爱尔兰达成了“英爱条约”。条约承认“爱尔兰自治邦”的地位,但未允许北方六郡加入“爱尔兰自治邦”(即北爱尔兰)。

由于在那场大饥荒中种下的仇恨,二战时,爱尔兰保持中立,并与德国眉来眼去,拒绝向英国政府提供帮助。参加英军的爱尔兰人回国后也遭到了逮捕和审判。英国对此,只好睁一眼闭一只眼,这才避免了爱尔兰倒向德国。否则,对英国来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二战结束后,英国殖民体系崩溃瓦解,爱尔兰便趁机独立。1949年宣布成立爱尔兰共和国,并退出英联邦。

那么,英国为了马岛一个弹丸之地,都肯劳师远征,为什么就让爱尔兰独立了呢?

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原因。二战刚结束,英国已是千疮百孔,无力一战。这是其一。

其二,爱尔兰在二战中保持中立,可以说是“养精蓄锐”,同时英军中还有数量众多的爱尔兰军人,他们绝不会拿枪去打自己的同胞,即便是战,英国也无胜利的把握,弄不好北爱也保不住。

其三,爱尔兰虽然只有400多万人口,但爱尔兰裔在美国却是第二大族群,他们与喜欢从商的犹太人不同,爱尔兰裔美国人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忱,许多人都成了美国的政治精英,甚至好几位美国总统都有爱尔兰血统,比如肯尼迪、尼克松等。

所以,不论是出于削弱英国的政治考虑,还是出于民族感情,美国都会倍加袒护爱尔兰。事实上也是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就大力扶持爱尔兰。有美国撑腰,英国就算是有心恢复对爱尔兰的统治,恐怕也没有那个胆量了。

最佳贡献者
2

英格兰和爱尔兰相距较近,虽然历史上也有分分合合,战斗摩擦,其人口相距也很大。

但是他们有共同的信仰,文化经济交流也比较多,英国出兵占领爱尔兰,价值和意义不大,还会影响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

出兵美洲大陆则意义不一样,首先那个时间英国掠夺的是农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阿根廷是们美洲大陆地广人稀的国度,基本没有抵抗,占领以后还能掠夺大量的资源。

所以英国从利益和成本上也不应该侵占爱尔兰,而应该去其它大陆寻找占领对象和资源。

3

英国在1982年不远万里之遥去攻打,远在阿根廷附近的马尔维纳斯群岛,那是因为在那之前的岛屿一直都是被英国所占领。阿根廷虽然声称对该岛拥有主权,但是并没有占据马尔维纳斯群岛。由于80年代初阿根廷国内的矛盾剧增,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阿根廷发动了收回马岛的主权战争。也很快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但是该岛上并没有多少英国人。

这里面我们就看到一个问题,虽然马尔维纳斯群岛是在大英帝国时期所占据的,这该岛屿上并没有多少阿根廷人,同时也不存在太多的英国人。可以说阿根廷占据马尔维纳斯群岛,并没有付出多大的代价,毕竟当时岛上的英国守军非常稀少。而在英国发动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战争当中,英国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所主政的时期,为了体现大英帝国的辉煌,和马尔维纳斯群岛周围海域拥有的油气资源,英国远万里夺回了马尔维纳斯群岛。

而对于爱尔兰,虽然与英国仅是隔海相望,但是英国在历史上一直就统治着爱尔兰。也就是说并不是英国并不想吞并爱尔兰,而是爱尔兰一直不服英国的统治,一直在寻求政治和民主上的独立。尤其是进入18世纪末,激进的爱尔兰新芬党成为爱尔兰解放运动的领导者。1905年该党召开的民族委员会大会,将爱尔兰的独立设为该党的目标。

因此这一战和二战让英国也大伤元气,从以前的日不落帝国衰退为一个欧洲国家。而在一战之后的1919年,新芬党就创建为了争取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军,并宣布成立爱尔兰共和国。直到二战之后的1948年,英国也压制不住爱尔兰的独立,爱尔兰通过了《爱尔兰共和国法案》,该法案于次年4月生效。自此,爱尔兰成为共和国,正式脱离英帝国,获得完全的独立。

可以说正是爱尔兰的反抗,和寻求独立的愿望,让爱尔兰人没有接受英国的统治。即使爱尔兰与英国近在咫尺,但是不容英国的统治已经深入爱尔兰的人心。虽然仅有400万的爱尔兰人,但是凝聚起来抵抗的力量,依然是英国不可抗拒的。显然,爱尔兰的独立与马岛之间的争夺,这根本就是两个问题。作为贪婪的大英帝国,怎么可能愿意失去自己的辉煌呢?而马岛战争也是彻底结束英国辉煌时代的最后一场战争,现在的英国早都已经沦落到二流国家之列!(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4

这个问题有意思,津城沐雨来作答。

其实,题主提问中已露端倪。

英国人之所以没有占领爱尔兰,就是因为那400万人。

英国人是多,但是爱尔兰有400多万爱尔兰人,正是这些爱尔兰人,说明爱尔兰是有主的国家,人家爱尔兰人想自己当家做主,不想投入你英国的怀抱、被你操控。

历史上英国也曾派兵入侵爱尔兰,但是在爱尔兰人的斗争下,最终失败,英联邦在爱尔兰岛仅保留北爱尔兰。

所以,不是英国不想占领,是拿不下,消化不了,操控不住。



马岛几乎没什么人。

马岛就不同了,岛上没有什么人,谁占领了就是谁的,没有所谓的当地人闹独立,派人去守着就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英国的很多殖民地都独立了,但是很多海岛还属于英国的道理,翻看世界地图会发现,太平洋、加勒比有很多岛屿都是属于英国的。

当然,阿根廷也是阻碍,毕竟在人家家门口,谁不想占有啊,于是英国和阿根廷爆发了战争,海岛之争当然要看海空军力量了,英国虽然衰落但仍然是海洋大国,实力在阿根廷海军之上,阿根廷海空军最后被英国打败,英国成功夺取马岛。



占领马岛利益大,值得一争。

为何爆发马岛之争?还不是为了利益。

在马岛附近发现了油气资源,谁拥有马岛,谁就拥有马岛附近的油气开采权。

如今的世界,谁掌握了能源,谁就掌握了先机,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油气,英国值得一争。这也是英国不远万里争夺马岛的重要原因之一。



知历史,明兴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创,欢迎大家随手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5

爱尔兰问题和马岛问题虽然都是英国对外殖民的产物,但是彼此还是风马牛不相及。

爱尔兰问题在二战之前已经尘埃落定,英爱之间大致还是和平相处,彼此各不相欠,而马岛问题,已经持续了上百年,大多数国家倾向于支持阿根廷的主权所求,不过这个在未来几十年也不可能解决的了,这个是实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首先说说爱尔兰和英国的800年纠葛。

从12世纪开始,英国就逐渐征服了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岛。

之后,爱尔兰人的反抗也持续了700多年。

16世纪,英国开始推行新教,和罗马教会分道扬镳,然后,英王开始在英伦三岛强行推行新教,迫害天主教徒。

天主教信仰在爱尔兰民众中根深蒂固,当年的爱尔兰人也没有加入到宗教改革的浪潮当中。

于是,英格兰人和爱尔兰人之间,除了政治和经济上的压迫关系外,还多了一层宗教迫害关系。

时间进入19世纪,此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英国也适时地通过了《英爱联合法案》,把爱尔兰从殖民地正式并为英国领土。

随后,英国不断向爱尔兰地区输入移民,这些移民逐渐成为北爱尔兰居民的主体,这个也是后来北爱问题的根源。

这些新教徒移民,除了大量破产的农民,还有相当多的贵族,他们配合英国政府,不断兼并当地人的土地,这使得当地的土地矛盾又开始尖锐起来。

随着英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殖民帝国,当英国重新回头,审视身边这个已经反抗了六七百年的小兄弟,英国终于开始软化立场,试图通过努力,改变这几百年的矛盾关系,也好让大英帝国的后院保持稳定。

不过还没等到英国尝试做一些事情,一场灾难突然来临,就是19世纪著名的马铃薯危机。

马铃薯从美洲传来,容易种,而且高产高热量,这对于饱受英国压榨、物资不足的爱尔兰人来说,简直是上帝天赐的福音。

很快,到了19世纪中期,爱尔兰的人口从18世纪中期的300多万暴增到了700多万,而马铃薯,也成了爱尔兰人的主要食物。

但是到了1845年,马铃薯感染了“晚疫病菌”,并很快蔓延全岛,马铃薯大面积绝收,并很快导致了恐怖的爱尔兰大饥荒。

这场危机,使得爱尔兰人口在短短两三年内就锐减到了500万左右,数以百万计的爱尔兰人饿死。

但是,对于这场灾难,英国政府几乎无动于衷,不仅没有采取任何救援措施,反而加大了对爱尔兰农产品和牲畜的征集工作。

这场灾难,使得爱尔兰和英国之间,彻底决裂。

随后,爱尔兰人重新拿起武器,发动了一次次独立运动,反抗了70年,英国政府疲于应付。

一战之后,大英帝国摇摇欲坠,经济一塌糊涂,爱尔兰人继续发难,英国政府不得不在1921年和爱尔兰签订了《英爱条约》,确定爱尔兰为自由邦。

二战之后,大英帝国的世界殖民帝国瓦解,爱尔兰人于1949年4月1日通过了《爱尔兰共和国法案》,宣布脱离英联邦,成立共和国,4月18日,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不过没有归还北部6郡(北爱尔兰)。

接下来再说说英阿马岛战争。

冷战时期的阿根廷,比较悲催,政治上极其不稳定,军政府和文官政府频繁更迭,军政府夺了权,但也解决不了国内的诸多问题,然后街头政治兴起之后,军政府只能放权给民选政府,但是民选政府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民众又开始不满,然后军队再发动政变,如此周而复始,搞得国家精疲力竭。

于是,同样的命运也落到了当时的军政府领导人加尔铁里将军身上,此时,他正在为国内的政治经济问题忙的焦头烂额。

为了给自己的政权续命,加尔铁里乘当时英国和阿根廷关于马岛的谈判僵化的时机,决心通过战争,转移国内实现,团结全国民众。

然后,工程兵出身的加尔铁里将军大手一挥,几万阿根廷士兵登上马岛,击败了岛上的几百英军。

消息传出,阿根廷举国欢腾:我们打败了大英帝国,国内13个反对派政党一改以往的骂战,纷纷宣布强力支持政府,一时间,加尔铁里成为了阿根廷人心目中的国家英雄。

但是,阿根廷人只想到了战争的开始,接下来该怎么办?阿根廷人不知道,就这么默默地等待着……

反正阿根廷全民都始终处于亢奋之中,谁也不关心接下来该怎么办。

而加尔铁里遇到的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她关心的是大英帝国的颜面,她决不能容忍英国的尊严被小国践踏。

于是,英国迅速组成战时内阁,2天内就召集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特混舰队,带着2万英军士兵在一个月就开到了马岛。

当大英帝国出兵的那一刻,阿根廷已经输了。

最终,英军占领了马岛,驻守马岛的上万阿根廷军队宣布投降,加尔铁里也在战争结束后不久下台,并被关入监狱,从民族英雄沦为国家的罪人。

6

爱尔兰从英国独立出去了,但是远离英国本土一万多的马岛却一直被英国控制着。其中的原因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历史问题的的来龙去脉。

1,爱尔兰共和国地处西欧的爱尔兰岛,在459.3万人口爱尔兰共和国当中爱尔兰民族占80%以上,爱尔兰的祖先来自欧洲大陆的凯尔特人。第一官方语言是爱尔兰语,英语为第二官方语言。爱尔兰人的祖先是来自欧洲大陆的凯尔特人,他们信奉天主教。

在英国有6500多万人:其中英格兰人占83.9%,苏格尔兰人占8.4%,威尔士人占4.8%,北爱尔兰人占2.9%。英格兰人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是古代日尔耳人的分支,原居北欧日德尔半岛、丹麦、德国西北沿海一带,公元5-6世纪盎格鲁与撒克逊人两部移民大不列颠岛,形成了今天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另外苏格兰的祖先也是凯尔特人。

由此可见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与爱尔兰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民族。

从12世纪开始英格兰就开始入侵爱尔兰,至1542年英王享利八王加冕为爱尔兰国王,从此英格兰与爱尔兰共有一个国王,但没有合并。1801年英国正式兼并爱尔兰,但由于宗教与民族问题爱尔兰人在英国的政治地位不高。1845-1850年爱尔兰由于土豆歉收爆发了大饥荒,英国政府不仅不赈灾而且还阻挠其他欧洲国家救济爱尔兰,这次事件因饥饿、病死、出走移民的爱尔兰人占据整个民族人口的1/4,这件事严重伤害了爱尔兰民族的感情。自此爱尔兰民族一直都在争取民族独立,1916年爱尔兰趁英国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布独立,一战后的1919-1921年爱尔兰爆发独立战争,造成了1400以上的人员死亡,战后虚弱的英国被迫承认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但仍然停留在英联邦内。1949年爱尔兰趁二战后的英国国力进一步衰弱的情况下宣布独立。1951年爱尔兰加入联合国。

2,马岛,面积12200平方公里。虽然马岛在地理上更靠近阿根廷,但马岛是1690年英国人发现的。1764-1765年英法两国先后移民马岛,在17-19世纪初虽然马岛反复易手,但1832年英国最终控制该岛,目前该岛上近4000民众绝大多数都是英国人。虽然该岛存在领土主权争议,但国际上承认马岛是阿根廷的国家并不多。1982年反共亲美的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贸然用武力夺取马岛,在当时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都不支持阿根廷,欧美大多数都支持英国,英国军力远胜阿根廷,而且马岛丢失关系到英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声誉问题。英国于是出兵收复马岛。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楼主提出的问题结论:

1,主体民族问题。爱尔兰共和国主体民族是爱尔兰民族,而且拥有400多万人,在欧洲不属于小民族。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花了100多年的时间。

马岛由于自然条件不太好,地广人稀(约4000人),主体民族是英国人,主体民族不存在分裂倾向。

2,国际认同方面。爱尔兰民族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独立后取得了国际承认。而马岛问题没有多少国家承认是阿根廷的,只认为是英阿双方存在争议的领土。

3,选择的时机问题。爱尔兰独立都是趁英国在一战与二战后实力大大衰退而一步步走向独立的。马岛问题是加尔铁里欲转嫁国内矛盾,并在世界主要大国不支持的前提下贸然发动对英国的战争。

4,实力与代价问题。爱尔兰的民族前前后后持续了一百多年,让英国人焦头烂额,最终取得了民族独立。反观阿根廷实力远逊于英国,英国伤亡了区区几百人就收回了马岛。

7

英国参加占领过爱尔兰300多年,最终在20世纪初被迫同意南爱尔兰独立,而以新教徒为主的北爱尔兰继续留在英国。马岛全名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在1883年明确了对该岛的主权。同时,从西班牙殖民者独立的阿根廷也称对马岛具有主权。英国与阿根廷在1982年爆发了“马岛战争”,最终英国赢得了战争,继续统治马岛。日不落帝国时期的英国领土

从12世纪开始,英国就开始了对爱尔兰的武装政府。等到了1542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成为了爱尔兰国王,爱尔兰开始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到了20 世纪初,爱尔兰爆发了大饥荒,英国不仅没有对爱尔兰进行赈济,反而加紧搜刮爱尔兰,引发了爱尔兰人的武装反抗。1919年,英国与爱尔兰之前爆发了“英爱战争”。第一次大战刚刚结束,英国并没有能力对爱尔兰进行全面的武力镇压。于是,英国允许爱尔兰南方的26个郡成为自由邦。而北爱尔兰6个郡以信奉新教的英国人为主,则继续留在英国。

等到了1937年,爱尔兰自由邦正式独立成为爱尔兰共和国。1949年,爱尔兰废除了英国国王为爱尔兰国家元首的惯例。北爱尔兰6个郡继续留在英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现如今,英国的国名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尽管北爱尔兰6个郡以新教徒为主,但天主教徒一直希望北爱尔兰能够脱离英国,加入爱尔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一直面临北爱尔兰分离势力的武装反抗。成龙大哥的电影《英伦对决》背景就是北爱尔兰分离势力再次试图进行武装反抗。此外,在英国脱欧的问题上,北爱尔兰的地位也成为了了英国与欧盟的最重要分歧。

马岛全名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要由东福克兰岛、西福克兰到以及其他200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2200平方公里,人口仅3000多人。在大航海时代,英国人就在马岛建立了殖民据点。后来,英国人先后打败了荷兰人、法国人,将整个马尔维纳斯群岛纳入其殖民地体系。现如今,马岛上面的3000多名居民,绝大多数为英国人。马岛距离英国直线距离超过10000千米,距离阿根廷仅为几百千米。阿根廷在1820年刚刚独立的时候,就称对马岛拥有主权。1982年,阿根廷试图用武力收复马岛。结果,在整个西方世界的帮助下,英国打败了阿根廷,保住了马岛。

欢迎大家留言,你认为马岛应该属于英国还是阿根廷?

8

英国人对近在咫尺的爱尔兰没有想法?

太天真了。看看英国人的全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就能懂得英国人对爱尔兰岛的觊觎之心。

历史上,英国人孜孜不倦的打爱尔兰的主意,时间跨度足足有着上百年。这里心疼一下爱尔兰。被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人惦记那么久,心中肯定不是个滋味。可能爱尔兰人也会想,为何天天祷告,上帝还那么远,英国人却那么近?

不过,爱尔兰人却不像阿根廷人那么怂。骨子里的骄傲让爱尔兰人并不是很看得起被外人夺得了帝位的英国。所以面对大英帝国的侵略,不屈的爱尔兰人用顽强的意志坚守了自己的国土。虽然北爱尔兰被占领,但是毕竟还保存了自己的主体性。

而阿根廷人与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的爱尔兰人比起来,就差了不止一点两点了。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日不落帝国的终于可以看到日落了。

但是,英国虽然失去了大片的殖民地,但依旧在世界各地保留了部分岛屿型的殖民地。

而现在领土和领海日益重要的情况下,阿根廷那点实力在英国眼中,还真的不够看。

那么为何阿根廷在自己家门口的战争还败的那样彻底呢?

战争意志并不坚定。

马岛战争其实并非是民族主义作崇,而是军政府祸水东引的结果。

原本阿根廷军政府觉得虽然自己的实力不怎样但英国也早已经不是那个英国。在自己家门口的战争,胜率还是蛮高的。

就这样头脑一热,阿根廷军政府就把英国人给赶了出去。

接下来的事情就众所周知了。经过短短数周的战斗,英国人狠狠教了一下阿根廷怎样做人。

很多人不解为何英国人千里迢迢也要死磕阿根廷,而对近在咫尺的爱尔兰却放过一马。

其实很简单。

英国人曾经是想将爱尔兰纳入版图,然而这种事正常情况下需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当然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存在的是一方以强大的实力压倒性的摧毁对方。显然,英国在失去日不落帝国桂冠的时候,已经丧失了这个能力。

但面对阿根廷,仅仅是占领一个岛屿。海军实力远超阿根廷的英国皇家海军,解决起来还是问题不大的。

更何况,美洲仅仅剩下这么一块地方,而且还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英国人怎么可能说放弃就放弃?

9

有两大原因。

第一,爱尔兰岛有400万人。马尔维纳斯群岛才多少人?

第二,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居民几乎都是英国籍或英裔,本来认同感就倾向于英国,认为自己是属于英国的。而爱尔兰人对归属于英国却没有那么强的认同感。

10

两者是两码事。

英国国家的领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最早的英国包括今天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军队占领了苏格兰和爱尔兰,对其实行殖民统治,1770年。英国吞并苏格兰,1801年。英国吞并爱尔兰。这样,英国国土包括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岛及附属岛屿,面积31万平方公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军占领爱尔兰岛,对爱尔兰人进行血腥屠杀,许多爱尔兰人流亡美洲,爱尔兰人口由150万人迅速下降为85万人,爱尔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独立运动高涨,1905年。爱尔兰新芬党制定奋斗目标是建立爱尔兰共和国,随着英国在一战中的衰落。1921年,爱尔兰岛中部和南部的26个均成立了爱尔兰自由邦,1937年成为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六个郡保留在英国,称北爱尔兰。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阿根廷附近,其主权在近代由西班牙,英国,阿根廷几次易手,英阿双方声称对其享有主权,岛上有近千名英国居民。1982年,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和控制油气资源,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派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随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派兵夺回该岛,打败阿根廷军队。

英国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维护英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控制该海域的油气资源,确保英国在世界上的二流国家地位,努力挽回英国的进一步衰落。至于英国为什么不占领爱尔兰?目前来看,英国已经没有实力,没有条件占领爱尔兰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