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一代枭雄西楚霸王项羽就此以悲剧收场,最终刘邦夺得天下建立统一王朝汉朝,那么项羽为什么至死不过江,要选择在乌江自刎呢?这里的乌江又指的是哪一条江呢?




相比刘邦的寒门出身,项羽的出身显然要高贵多了,他是战国七雄中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在秦末天下暴乱之时揭竿而起,项羽是个真正的勇士,勇猛尚武,智勇双全。早年随叔父项梁于老家吴中起兵反秦,项梁败亡后,项羽独树一帜抗秦,巨鹿之战,项羽以区区几万人马,大败秦将王离、章邯率领的40万秦军。陈胜、吴广起义虽败,但以项羽为首的义军最终灭亡了秦朝,秦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秦虽亡,而天下未曾一统,汉王刘邦是当时唯一可以与项羽一较高下的世之枭雄。因为刘邦的能力超脱凡俗,项羽深为忌惮,将刘邦分封在偏远的巴蜀,不料刘邦却率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汉王刘邦从汉中起兵,由此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雄,刘邦手下人才济济,而项羽也不遑多让,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而刘邦手下骁勇大将彭越又不断破坏项羽大军的后勤补给,在两雄相争中,刘邦后来居上,逐渐占据上风,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以其军事才能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刚愎自用的项羽,猜忌亚父范增(就是那个导演了“鸿门宴”的项羽第一谋士范增),被陈平设计离间君臣关系,范增于辞官途中病逝。




公元前202年,陷入四面楚歌的项羽退守垓下,垓下在哪里?就在安徽省的灵璧县,这里距离项羽的国都彭城已经不太远了。垓下之战,是整个楚汉相争的关键一战。此战,刘邦五路大军共计六十万人从西北、西南、北、东北四面对楚军形成合围之势,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军向垓下撤退。项羽在垓下,兵少粮缺,陷入汉军几十万大军的重重包围,数次突围都未能成功,项羽乘着夜色率八百精骑强行突围,灌英以5000精兵穷追不止,度过淮河到达阴陵时,又因老农指路不明而被汉军追上,八百随从只剩二十八骑。




到达乌江时,面对数千紧追不舍的汉军,项羽自知无路可退,乃奋力斩杀一员汉将,浴血突围至乌江岸边,面对前面乌压压的汉军,项羽无限悲沧,本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已备好船只在岸边等候,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据《史记.项羽本纪》))但项羽面对此番大败,自知再难复起,乃大笑说:

天之亡我也,我何渡为!且籍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彼纵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于是,乃劝退亭长,令兵士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又杀汉军 数百人,项羽自己也身受重伤,力竭至一人,乃自刎而死。一代枭雄项羽,至死不过乌江,以死证明了自己是个顶天立地的热血汉子!

那么,项羽自刎的乌江到底在哪里呢?此乌江以亭制录属于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但是史学界对项羽到底是不是自刎在和县一直存疑,根据《项羽死亡之谜》一书的考证,项羽其实是战死在秦代的东城,即今天的安徽省定远县,属九江郡。根据《舆地广记》的记载:“乌江本秦东城县之乌江亭,项羽欲渡乌江即此。《太平寰宇记》称:“乌江县本秦乌江亭,汉东城县地。”项羽在这里自刎而死,而此处距离江东其实已经很近了。

最佳贡献者
2

要想了解乌江在哪里?就得先了解一下垓下之战后,项羽是如何逃走并自杀的。

刘邦和项羽经过近四年的战争对峙,双方精疲力尽,于是双方签署了一个暂时和平的协议---鸿沟协议,鸿沟以西归刘邦,鸿沟以东归项羽,双方以鸿沟为界,同时项羽交还刘邦的老婆吕雉和父亲刘太公等人质。



这个鸿沟就是今天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的广武山中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当年楚汉相争时,项羽和刘邦就是沿这个鸿沟对峙的,双方议和后,项羽就率领大军向西撤退,刘邦也准备撤退,在听了张良的建议后,刘邦发动大军追击项羽。

双方在固陵大战,结果刘邦又战败了,在刘邦追击项羽的同时,也命令韩信、彭越等各路诸侯一起追击,刚开始韩信和彭越不来,后来刘邦将大片土地分封后,韩信与彭越开始率领大军前来。



固陵就是今天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项羽原本在固陵这个地方包围了刘邦,但由于刘邦的各路人马逼近,项羽不得不后撤,于是项羽就率军撤退到了垓下,垓下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宿州市灵壁县,当地现在还有个霸王城,也就是当年垓下之战的古战场

垓下位于彭城的东南方,离当时西楚国都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有130公里。



接下来就是垓下之战了,刘邦集合了五路大军近七十万人,对项羽率领的十万楚军进行合围,刘邦以韩信为前敌总指挥,率领三十万人迎战项羽,同时孔将军和费将军各率十万人分列左右两侧,刘邦的十万中军在韩信军后,刘邦的身后还有周勃等人的十万预备队。

最终结果就是项羽战败,退回垓下城中,汉军利用楚人唱楚歌的方法,瓦解了项羽和楚军的军心,当天晚上,项羽无心恋战,只率领800名勇士向东南方向逃走。



项羽在逃亡中渡过了淮水,淮水是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的一条河流,流经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渡过淮水后项羽身边只剩下一百多骑兵了,之后项羽逃到了阴陵,阴陵是今天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被一个当地人所骗,走错了路,被汉军追上,又是一番厮杀,身边只剩下28个骑兵了。

然后项羽继续向南逃,终于达到乌江,乌江就是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东北角,这里地处安徽与江苏两省交界处,又紧靠长江,在长江的西边,从这里渡过了长江,就到了江东




这里水网密布,河流纵横,乌江就是与长江并排的一条河流,当时的秦国在乌江边设置了一座亭,当时就叫乌江亭,亭是秦朝的一个行政单位,以十里为一亭,相当于一个村子一样,亭又设亭长,当时准备协助项羽逃走的,就是乌江亭的亭长,当时刘邦也做过亭长,和这个乌江亭长是相同的级别。

另外长江在安徽芜湖段到江苏南京段这一段的江面是由南向北流的,与长江原来的东西走向是不一样的,所以地处长江西边的乌江属于江西,而对岸地处长江东边的马鞍山市及南京市等在当时属于江东。



可以这么说,只要项羽渡过了乌江和长江,就能到达江东,就能到达项羽最后的根据地--江东,可是项羽偏偏自杀了,仅仅一江之隔而已。

从垓下到乌江相距250公里,项羽辛辛苦苦逃了这么远,到头来却还是在长江西边的乌江自杀了。但是若从鸿沟算起,项羽一路从河南逃到安徽,走了700多公里,纵横大半个中国了。

3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起义推翻了秦朝,然后又发生了“楚汉相争”的战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带领少量残兵溃退“乌江”,因见大势已去,项羽便拔剑自刎于乌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有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段历史在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这样记载:“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以上文言翻译成白话文为“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了“项王乃欲东渡乌江”,给读者造成了“乌江”就是一条江的误解。实际上,项羽在垓下失败溃退乌江,这里所说的乌江并非水名,是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东北的乌江镇,长江在此称为“皖江”,此段长江因由南向北流,古代便把江南地区称为“江东”或“江左”。楚霸王因从江东带出八千子弟无一回还,便无颜见江东父老,就自刎于长江西岸的“乌江”镇了。因此,项羽自刎的乌江不是一条江,而是一个小镇。

不过,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一句中,可理解为“项羽想从乌江这个地方东渡”,或者秦朝以前这个地段的长江就被当地人称为“乌江”也未可知。但是,一直以来,项羽自刎于“乌江”,的确误导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很多不懂历史的人都误认为是贵州遵义的乌江。实际上,此乌江非彼乌江。楚汉相争在中原,项羽怎么会跑到贵州遵义去自杀呢?

4

项羽自刎的乌江可不是今天贵州省的乌江,今天的乌江古时候叫黔江。

网络配图

垓下在今天的安徽灵璧县,而那时的乌江在安徽马鞍山市和县。

安徽和县

安徽灵璧县

项羽是今天的江苏宿迁人,在江苏苏州起兵,死在了安徽马鞍山。因为这个乌江大体是南北走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里的江东就是说的乌江之东。

也有人质疑项羽并没有自刎乌江,而是战死在今天的安徽滁州。但自刎乌江的看法仍是主流。

5

顶羽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被刘邦包围,四面楚歌,项羽准备背水一战,项羽与八百壮士夜半骑马突出重围。黎明时汉军发五千追击,项羽军渡淮河时尚存百余人,至东城只剩下二十八骑。他对部下这样说:“这是上天要我死,并非作战有误。我起兵至今已经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最终称霸天下。现在就让我们做最后的决战吧!”他们来到乌江这一长江渡口。乌江亭长驾船停于岸边,要他赶紧上船。并说:江东方圆上千里土地,数十万民众,在那里称王不也足够吗?亭长的话使项羽想起,当初率江东子弟八千渡长江,如今没能带回一人。即便为王又有何脸面去见江东父老。于是,项羽将爱马送与亭长。徒步持剑与汉军接战。一身是伤,还坚韧作战,最终力尽自杀。


项羽是一位可歌可泣的乱世豪杰,项羽自刎而死的地方在今安徽和县的乌江镇,当地有项羽自杀的地方乌江亭,当地还有纪念项羽的霸王祠。对于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壮之死,宋代词人李清照有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

人生总是浮浮沉沉,哪怕如西楚霸王项羽一般势力滔天,最后也大起大落乌江自刎,让后人不觉叹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呢?当时他自刎的乌江又是今天的什么地方?我继续为你详细分析。


一、垓下之战

项羽与刘邦两人,原本根本不在一个档次,项羽手下能人异士数不胜数,刘邦那时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亭长,可是世事变迁,命途多舛,就是那样一个不起眼的刘邦,逐渐拥有实力可以与曾经不可一世的项羽一决雌雄。

估计项羽也十分后悔当初鸿门宴没有把刘邦解决掉,可惜天下没有后悔药,等项羽恍然大悟之时,刘邦已经带领韩信等大将与他开始争地盘,双方一争就是4年,项羽从最开始不可一世,到逐渐意识到刘邦的实力,不得不低头,与刘邦双方签订鸿沟协议,约定以鸿沟(今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为界限,东边归项羽,西边归刘邦。

至此,刘邦已经取得人生第一个巨大胜利,原本拥有一半天下已经足矣,可是刘邦野心又哪里仅仅只是半个天下,他要的是所有,包括项羽的地盘。于是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对正在撤退的项羽发起突袭,在固陵(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大战。

尽管是偷袭,刘邦依旧没有占据优势,但项羽猝不及防,还是损失严重,刘邦为了一举消灭项羽,答应韩信、彭越事成后给他们封地赏赐,这才得到两人的鼎力相助。当项羽继续撤退到达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壁县)之时,刘邦安排韩信带领三十万大军迎战项羽,同时安排费、孔两将军各带十万大军夹击项羽左右,刘邦则带领十万大军紧跟韩信身后,并且安排了周勃带领十万预备军殿后。

要知道当时刘邦全部人马加起来近70万,而项羽仅仅10万而已,这样的战争,除非出现昆阳之战的天降陨石,要不然胜负一目了然。毫无疑问,项羽没有诸葛亮这样的军师在身边,也没有刘秀那样的运气,必然最后面临的结局就是失败。


二、大势已去,落荒而逃

战败后项羽退回到垓下城中,此时忽然听到四面楚歌,项羽士兵已经纷纷落泪,无心恋战,就连项羽最爱的虞姬,也知道大势已去,与项羽依依惜别,为了防止战败后被刘邦俘虏,虞姬选择了自刎来证明对项羽的爱与忠贞。

看着心爱的虞姬倒在地上,早已没有呼吸,即使曾经的英雄豪杰项羽,也忍不住泪流满面。他知道大势已去,再也无心恋战,带领800亲信精兵撤退离开,先经过淮水,已经只剩下100多人,随后到达阴陵(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项羽向一个当地农夫问路,农夫骗了项羽,指错路,项羽沿着农夫所指之路前进,遇到沼泽堵住去路,被刘邦军队追上。

经过一番激战,项羽身边人马所剩无几,不过项羽继续往南逃,想回到自己的领地西楚国都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经过一段时间跋涉,他终于来到乌江(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只要过了乌江,就可以到达江东,也就是自己的地盘。

乌江亭长劝项羽早点上船离开,可是项羽左思右想,当初那么多人马,如今落魄到只剩自己一人,心爱的虞姬已死,就连途中遇到的农夫,都要欺骗自己,简直就是天要亡我,越想越难受,最后挥剑自刎于乌江,从此再无霸王。

为何项羽不肯过江东呢?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项羽内心经受挫折后有些泄气,没能扛住最后的失败,要是他能够像刘邦一样,不管自己怎么样,都死皮赖脸,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我想项羽是可以回到江东总结经验教训东山再起的。

可惜项羽的性格注定项羽没法那样做,一生习惯了英雄角色,即使到最后失败落魄之时,也不能影响自己的光辉形象,生命事小,面子事大,项羽最后选择放弃生命保全英雄名义。但是他一世英雄,最后还不是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不管从任何角度而言,不还是刘邦成就霸业么?

但是历史很难说,从当时的现实情况来看,也许项羽活着回到江东,也早已经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毕竟大势已去,刘邦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身边英雄豪杰无数,项羽却早已真正成为孤家寡人,就连当年的亚父范增,也已无法助他一臂之力,你说项羽想要学习勾践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希望似乎太渺茫,关键项羽还不是勾践,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结语

经过这么多的分析,我想大家一定已经知道,其实项羽自刎的乌江就是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乌江,而不是地理上所说的贵州乌江,至于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也许只有项羽知道,我们后人再多的分析也只是枉然,毕竟历史再也无法倒回,我们仅仅能做的,就是在看完这些故事之后,静静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7

搞清楚乌江的地理位置,或许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到了乌江,项羽才会死心。

乌江

今天安徽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的凤凰山,有一处西楚霸王灵祠。

项羽死后,尸体被大卸八块。刘邦为笼络人心,以鲁公名义安葬项羽。

乌江亭长也将收集到的项羽衣冠,安葬项羽在凤凰山。

后人在此建亭祭祀。唐朝初年,人们在此建了祠,供后人凭吊。

凤凰山旁的驻马河,是乌江支流,据说就是当年项羽不肯渡的乌江。

传说,当时,项羽不肯渡江,把乌雅马送给了乌江亭长。亭长将马系在河边养,但项羽死后,乌雅不吃不喝,不数日而死。

或许,其中许多情节,已经被“戏说”,但是,项羽人生的最后时刻,就在此处上演,这应当是不会错了。

搞清楚了乌江的地理位置,或许我们就能体会当初项羽的心情,试着理解他为何“到了乌江才会死心吧”了。

项羽原本就是想去江东

其实,项羽自垓下突围开始,目的地就是江东。

垓下之战前,韩信、英布、彭越等人已经攻略了西楚的大部分领地。

除了鲁地、田横部众外,项羽就只剩下当初会稽郡一带的江东地区了。

江东地,是项家军起家的地方。

楚国被秦灭后,项羽跟着叔父项梁(名将项燕之子)避仇到了吴中地区。

项梁在当地的声望很高,当地的贤士大夫皆出其下,地方上的大事他也能主持。

项梁在当地招兵买马、训练士卒。

可以说,项家军的基本力量,就是在江东形成的。

诚如乌江亭长所说:江东地方虽小,但有众数十万。

另外,江东的吴越子弟,是当时非常优质的精兵产地。

项羽如果到此,重新发展起来,是有条件的。

所以,项羽突围以后,一路奋战,方向也很明确:江东。

而经过连番死战后,项羽抵达乌江,江东已经近在咫尺了。

霸王祠,与南京浦口区,不过一桥之隔。

为何在这个时候,项羽突然想明白“天意”,选择放弃了!

东山再起的条件:

项羽要去江东东山再起。

需要三个条件:

1、自己活着过去,这是废话。

2、带去一支基本部队。

3、得到江东人士支持。

遗憾的是:在这一路奔逃中,项羽发现自己已经不具备这些条件了。

到了乌江,项羽发现:他已经没有基本力量了。

以项王的军事才能,他既要去江东,是一定会令人先把路线规划好的。

要撤往江东,项王要先渡淮河,再过乌江、长江,项王不可能不考虑好渡河方略。

项王之所以一路奔往乌江,应当是了解到:乌江有船可渡。

而且,是可以支持800骑兵渡江的船只!

可是,到此时,却只有一叶扁舟。

亭长告诉项羽:这里只有我有船,汉军渡不了河!

难道整条乌江,就只有一叶扁舟同行吗?

联想到在阴陵故意误导项羽的农夫。

只能说:这一带的老百姓,已经不想陪项羽一起玩了!

如此:即使项羽把几百骑兵全部带来了(虽然身边只剩26骑,但沿途战斗伤亡不大,多是走散掉队,可能陆续跟上),他也是只能一个人回去!

正因如此:项羽此前的拼死搏杀毫无意义。从突围一开始,就最多只有他一个人可以回到江东!

到了乌江,项羽发现:不可能得江东人心

项羽不得乌江人心,那是否得江东人心呢?

更得不到!

项羽虽自江东起兵,但他,以及他的核心班底都不是江东人。

而在项羽得意时,他对江东并没有特别关照。

相反,在项羽得意时期,他似乎更照顾淮北、九江一些。坐镇南方的司马周殷就治于九江,江东似乎还处于从属地位。(所以,项羽还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

如此,江东并不会特殊对待项羽!

事实也证明:项羽死后,淮北、鲁地曾与刘邦进行了激战,但江东并没有进行激烈的反抗!


在乌江,项羽意识到自己已失去了一切基本力量,失去了人心!

可能项羽到了乌江,才死心了吧!

作为一个争夺天下的王,项羽已经失败了。

他转过身,提起剑···给世人留下了战神那最后的英姿!

8

已破章邯势莫当,八千子第赴咸阳。

新安何苦坑秦卒,坝上焉能杀汉王。

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乌江水冷秋江急,寂寞野花开战场。

一一[清]郑板桥《项羽》

乌江,长江流经安徽省和县一带。楚霸王项羽垓下兵败自刎之地。

项羽(前232年一前202年),名籍,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未天下大乱,他随叔父项梁在吳地(今江苏苏州)聚精卒八千起义。后项梁战死,项羽杀宋义继续统兵。“破釜沉舟”在巨鹿大败秦将章邯。又率军西进,平定秦境,并弑杀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诸王。可惜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亚父范曾之计,放过了刘邦。四年后,楚军被汉军击溃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县),项羽在乌江自刎身亡。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诗中叹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后世对项羽评论不一,下二首诗最具代表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一一[唐]杜牧《题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一一[宋]王安石《烏江亭》

項羽出身貴族,身高八尺有餘,力能扛鼎,武藝高强,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他過分崇尚武力,妄想力征天下。坑降卒,屠咸陽,燒阿房,杀義帝,殘暴無比。他逞匹夫之勇,始终缺乏政治家的頭腦。項羽自言一一富不歸鄉如衣锦夜行,最終不遇“沐猴而冠”罷矣!這正是:

秦失鹿蹤誰得手,八千子弟出江東。

沉舟破釜秦關定,坑卒弑王列國同。

虚摆鴻門留祸患,歌聞垓下弃前功。

烏江不渡魂歸否?多少來人嘆鬼雄。




9

楚汉和约既成,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毁约继续追击项羽,在路上被反败,依然穷追不舍,一路分封裂地,邀约彭越英布韩信共同进攻楚军,项羽久战之下,军心离散,溃退到垓下被汉军包围,四面楚歌,项羽连夜带几百骑突围,灌婴不久发觉,也带五千骑近尾随。随后经历田父问路迷路,东城之战等事,冲出重围来到乌江边,再回头杀散追兵,项羽心灰意冷,认为是老天要灭亡他,拒绝乌江亭长渡江的建议,在乌江边自刎“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乃自刎而死”


关于项羽自刎的乌江,南朝宋裴骃和唐朝司马贞认为乌江就在牛渚周边,在晋朝时属于临淮管辖,是晋朝时和州乌江县境内,该地江水向北流,左边有个黄律渡口,亭长原来停船就在这里。现在的乌江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现分为浦口区乌江镇与和县乌江镇。从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此地就是史记所载的乌江。


古镇乌江还有一则记载可为佐证,杜牧曾在其地写了一首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就是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地,当地还建有霸王祠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等纪念处。古乌江地经过历代演变,范围与楚汉之时已大不相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说“乌江亭即和州乌江县是也。晋初为县。注水经云江水又北,左得黄律口”

而古镇乌江在晋代285年,在东城的边界设置乌江县,而地方志也记载“于县境西南置乌江县,治乌江镇,隶扬州淮南郡,领今县城以西地区”,又经整合,到晋朝后期时,属于扬州淮南郡历阳县管辖,从记载看,项羽自刎之处应该就是未分开时的浦口区乌江镇与和县乌江镇江北范围。

10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项羽自刎的乌江?咋一听,我的第一反应是乌江榨菜。当然这是句玩笑话,这两者没什么关联,不过乌江也正因为西楚霸王项羽而得名。

想当初,西楚霸王是何等的意气奋发,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章邯的秦军,消灭了秦军最后的主力,从此,项羽一战扬名。可是那时候的他没有料想到,四年后,他会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自刎,而这个地方就是乌江。

乌江,据史料记载,加上现在的探查,基本上确定了它目前的位置。大约是在今安徽和县的乌江镇,而且现在还有霸王祠,所以应该是错不了了。

而且几千年来,这里依然叫做乌江,可能是自项羽自刎后,后人为了纪念他,所以也就没有改掉这里的地名,让后来的人来到这里,自然而然地缅怀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了。

至于为什么项羽会在乌江决定自刎?这没什么好怀疑的,可能是巧合吧,或者是韩信故意为之。垓下之围,项羽和他残余楚军被重重包围,不过韩信特意留出了一个缺口,让他们逃往韩信指定的路线,也就是项羽的终点站:乌江。韩信和刘邦很清楚项羽的性格,如果要活捉或者是杀死他,那代价太大,唯一的办法就是令他自杀。

因此韩信和刘邦给他留出了一个缺口,让他逃往乌江,逼他在心灰意冷之下,自刎乌江。果不其然,项羽在多次打击之下,自刎身亡。成王败寇,自古皆如此。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