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所说的明成皇后,是朝鲜李氏王朝高宗的王妃、纯宗的母亲。她本名叫闵兹暎(???/Min Jayeong),因此在又被称为闵妃,死后的谥号为明成皇后,后连同尊号加谥为“孝慈元圣正化合天洪功诚德齐徽烈穆明成太皇后”。
所以一般称她为明成皇后。
一、出身朝鲜望族
1851年农历九月廿五,闵兹暎出生于京畿道骊州郡。在她13岁那年,即1864年,朝鲜国王李昇去世,由于没有子嗣,便以他弟弟之子,年仅12岁的李熙继承王位,是为高宗。
由于骊兴闵氏是朝鲜望族,15岁时,闵兹暎即被兴宣大院君选入宫中,成为王妃。
二、走上权力顶峰
由于李熙太过年幼,因此事实上是他的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摄政。不过大院君在政治上极端极端守旧,仇视外国势力,不仅屡次杀害传教士,还坚决不肯朝鲜开放通商。
闵妃刚入宫时,与高宗很合不来,后者终日花天酒地,而闵妃则总是读书学习。闵妃这个人很有政治手腕,尽管没有家族做靠山,但她却一直在悄悄培养忠于自己的势力,为此,招来了兴宣大院君的不满。
当闵妃生的第一个儿子夭折时,兴宣大院君公开指责闵妃,并且打算立另一个妃子所生的完和君李墡为世子。闵妃在此问题上毫不退让,她奋力展开反击,最后逼的兴宣大院君还政于22岁的高宗。
随后,闵妃又将高宗的妃子及其所生的王子赶到宫外居住,很快那孩子就夭折了。不久,闵妃生下第二个儿子李坧,即纯宗。
看到老婆这么厉害,高宗改变了最初的看法,开始仰慕闵妃的聪明。很快,年长几岁的闵妃就已经成为了高宗离不开的政治靠山。
三、从亲日到亲华
1876年,日本出动兵舰,胁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清政府完全没有尽到宗主国的责任,包括闵妃在内的朝鲜王室和大臣中一些人开始亲日。因此闵妃控制朝政后,鼓励高宗引入日本势力的同时,还利用军制改革,裁汰由大院君创办的“亲军营”,组建了以日本人为教官的新军“别技营”。
由于处处排挤大院君,最终矛盾激化酿成1882年6月的“壬午兵变”,闵妃被迫化妆成宫女出逃,其党羽闵谦镐等后党高官被捕杀殆尽。
大院君卷土重来的时间很短暂,逃亡途中的闵妃指令正在天津的朝鲜使臣金允植向清廷求救。很快,清廷派出吴长庆率领的淮军在朝鲜登陆。23岁的袁世凯行动果断,主持诱捕大院君,并连夜押送天津,一举成名。
由于清军帮助闵妃平息兵变,因此,当她再度掌权后,自然而然选择亲华。
不过,闵妃的亲华,也使得她与亲日势力开化党渐行渐远,后者试图发动政变夺权,结果被闵妃联合和袁世凯再度击败。
平息两次兵变后,闵妃的地位越发稳固。
四、被迫借助俄国反日
甲午战争后,满清势力彻底被逐出朝鲜,闵妃也被亲日派夺权,逐渐失去权势。由于俄国人在“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的表现,使得她把目光放转向沙俄,认为可以联合俄国驱逐日本势力。
闵妃曾经说:“日本人和闵氏势不两立,就是丢失若干土地给其他国家,也要报日本这个仇。俄罗斯是世界的强国,日本不能相比,而且有保护君权的条件,可以依赖。”
为此,闵妃积极联络俄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公使,还成立了贞洞俱乐部,聚集一批反日大臣,如李范晋、李完用、朴定阳、沈相薰、安??寿等,形成“贞洞派”。
五、被日本浪人所害
1895年7月6日,闵妃在俄国公使韦贝尔的协助下,逼迫日本扶植的亲日派朴泳孝下台,并解散亲日派组成的内阁,建立亲俄政府。
10月8日,日本驻朝鲜公使三浦梧楼与朝鲜亲日派里应外合,组织日本浪人和400名日本守备队员,挟持大院君攻入朝鲜景福宫,乱刀杀死闵妃并浇上煤油焚尸,史称“乙未事变”。
由于担任宫中警卫部队的美国教官全程目睹,乙未事变的真相才得以人尽皆知。日本政府为此假惺惺宣布调查事情真相,不过最后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被广岛地方法院宣判无罪。
六、死后哀荣备至
李熙称帝后,追赠她为明成皇后,并于1897年11月21日举行国葬。后来,李熙还派人前往清南京考察明孝陵旧制,并借鉴仿造洪陵,“前后靡费百亿,为国朝山陵之冠”。
由于闵妃早期主张开放,后期又抵抗日本而身死殉难,所以成为韩国人心目中的烈士,被称为“伟大的铁娘子(??? ???)”。
闵妃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出生不久便夭折,唯一存活的儿子李坧在1908年继位,1926年去世,没有任何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