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战争史上从来没有一条说投降就绝对不杀,杀与不杀在于战胜者主观意愿,高兴留你,不高兴杀你,和坚守不降必被屠杀没有必然关系。反而是从古至今,总有一类人将自己的生死寄希望于敌人的仁慈上,这是多么的荒唐可笑,提出这个说法的人,他不过是一个可悲可恨的怯懦者给自已找一个投降的借口罢了!

最佳贡献者
2

坚决反对钱谦益的投降行径,坚决力挺民族英雄史可法抗清的民族气节,若有人生事翻案,无疑是想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人民为敌!

按照这些人的逻辑,只要活命,可以低下头去,抛弃我华夏民族引以为傲宁死不屈的精神,可以背叛祖先,当狗,当亡国奴。

以此类推,凡遇外族侵略,我们都以此法俯首称臣,苟安活命,

如此下去,扬州十日惨案不会发生了,一切平安,史可法是罪人,他带兵抗清与人民拚死战斗是不对的,是有罪之人!

再往下推,甲午战争,中方应投降,鸦片战争,中方应投降,抗日战争应投降,投降了,中国人不会死几千万,南京大屠杀不会发生,死难者是不听话,说到底,汪精卫的投降主张是明智而正确的……

多么地无耻,十足地汉奸媚骨,华夏人的败类!

如果你好意思地话,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去问问长眠于地下的革命先烈们,看看他们会不会赞同。

大家说对吗,举个手!!!

3

如果关系到民族危亡,肯定是坚决抗战,哪怕战至一兵一卒,宁做中华鬼,不做亡国奴!

至于你说会不会被屠城,这跟正义的抵抗不相关,只跟敌人主将的人性和良知有关!

蒙古遇到抵抗,大多会屠城,因为它们野蛮,非文明国家。按题主的意思,怕屠城,蒙古人岂不是成了世界的主宰。

4

赞成史可法那一种。不赞成钱谦益那一种。前一种人,死的光荣,死的有骨气。后一种人活的可耻,活的像狗一样卑微。前一种人虽然死了,但精神永存,后一种虽然活着,却是行尸走肉。人与其行尸走肉的活着,还不如死了。

5

这是宣扬投降有理的前奏呀!历史早有定论,史可法坚持抗清,宁死不降,民族气节流传千古,爱国精神永不褪色,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永不断绝的精神来源。反之虽然钱谦益保存了一城百姓,是他确是以屈服投降的方式取得的,与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必将被永久钉在耻辱柱上。你是想替钱谦益翻案吗?最近在中国出现了一股翻案风,比如秦桧,汪精卫等,这正是中国舆论界出现一股逆流,国家一定要正视遏制这股逆流,防微杜渐,维护国家的正确舆论导向。

6

如果每城皆如扬州,每将皆如史公,试问清军又有什么机会到扬州?

正是因为有太多钱谦益,才有那么多的国破家亡。

因此,我选择史可法那种,修我戈矛,与子同袍。

明朝的败亡,从钱谦益身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文人虽然多半误事,但自古以来,一死报君王的勇气还是有的。

如南宋的文天祥,勇敢抵抗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军,即使被捕,经忽必烈多番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依然选择英勇就义。文丞相凭借气节彪炳千古,永远为中华儿女所敬重,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真正的永垂不朽。

而钱谦益作为一国之文魁,东林党之党首,平时如何如何正气凛然,但其气节竟然连一秦淮女子柳如是都不如。这连他的枕边人柳小姐都极感意外:相约投河殉国,你居然嫌水冷?

这种鲜明的气节对比,让钱谦益陷入未死先朽,永为子孙羞的境地。

中华大地,在明后经过两百余年的满清统治,从领导世界文明的国家,沦为列强随意欺辱的蛮夷之邦。这都是还当年不抵抗的钱谦益们的账。

经过一系列磨难,太平天国战争损失一亿人口,抗日战争损失三千五百万人口,我泱泱东方大国,才从废墟里重新站起来。

经过七十年的建设,如今欣欣向荣,国富民强。

当初钱谦益们的投降,貌似保了一城人,实际上害了十几代人。到后面,付出的鲜血一滴没少,都加倍还给当时投降的人们。

如今国家强大,万不可忘记历史教训。史公千古,中国必强。

7

本人支持史可法,这种结果罪不在史可法,罪在清军统帅。请问国家有难,不战而降,如此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和人格乎。若我为清军统帅,定将钱谦益斩首示众,以惩其不忠之过。

8

坚持民族气节,反抗侵略有代价,什么事都有代价,为自由为正义的付出代价是每个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必须付出的,史可法抗清付出代价惨重,但一个民族必须有个脊梁,用杨靖宇的话讲,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蒙古灭宋,汉族军队打前锋当主力,满清入关,汉人打前阵出大力,有两个三个史可法清军就不敢入关,那种损失他受不了,建国初期,新中国甘冒巨大牺牲,抗美援朝,单挑十六国联军,至今美英法不敢与中国在地面挑事,有些事不能象买卖人那样算小帐,脱了裤子当了也要造原子弹,合算不,看看伊拉克,看看利比亚叙利亚,如果当初造出原子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这个世界存活,有些付出是必须的,即使很惨重,不管爱听不爱听就是这回事

9

史可法,崇祯时期明朝在南京的兵部尚书,崇祯自尽后,史可法在南京组建了南明弘光政权。可惜马士英和四镇军阀有拥立之功,为了避祸,史可法前往江北督战,结果在扬州殉国。清军攻打扬州城的时候,史可法誓死不投降,最终清军入扬州,百姓一个不留。

钱谦益,崇祯时期礼部侍郎,东林党人领袖之一,明末文坛领袖之一。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钱谦益任礼部尚书清军南下后,钱谦益和媳妇儿柳如是打算投水自尽,可惜钱谦益觉得水太冷,所以放弃了。后来开城投降了多铎,保住了南京全城百姓。

那么问题来了,结局我们都看得到,史可法不投降,导致扬州城破一个不留,钱谦益投降了,保住了南京城内的所有百姓。难道说钱谦益的投降还对了不成?


史可法:抗争才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史可法督师江北的时候,手里是没有多少兵马的。他虽然是兵部尚书,可是他本人手里并没有兵权,兵权都在四镇军阀手里。

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这四个人每个人手里拥兵至少四万之多。完全有能力跟清军一较高下。

可惜高杰早就在河南被人杀了,他的手下李成栋带兵投降了满清,刘良佐和刘泽清果断投降了清军,只有黄得功需要保卫京师南京,没有北上。

旧城西门险要,可法自守之。作书寄母妻,且曰:“死葬我高皇帝陵侧。”越二日,大清兵薄城下,炮击城西北隅,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扬州知府任民育,同知曲从直、王缵爵,江都知县周志畏、罗伏龙,两淮盐运使杨振熙,监饷知县吴道正,江都县丞王志端,赏功副将汪思诚,幕客卢渭等皆死。---《明史》

所以说史可法所镇守的扬州城,看似包裹在四镇军阀的保护之中,其实任何保护都没有,史可法所镇守的是一座孤城,而且他手里没有兵马。


当清军南下以后,史可法坚守不出,城内唯一的有生力量忠贯营兵力实在是太弱小,根本就挡不住清军的围攻。

可是史可法作为一个文人,从来没有提到过投降这两个字。他坚持到了最后一刻,直到城破后,他打算自刎殉国,却被众人给拦住了。

史可法被抓后,不愿投降所以被杀了。多铎对史可法和扬州城内的百姓十分愤怒,所以在城内展开了大屠杀,足足10天,扬州城少了80万人。

扬州城破后,南京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防守的地方了。为此史可法其实是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明朝的气节所在。

如果敌人一来,你就选择投降,那这样的民族怎么可能还有存在下去的机会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候,你活不活,岂不都是人家一句话的事儿?


钱谦益:水太凉了,要不咱们别跳了?

钱谦益是当时的文坛泰斗,南明时期的礼部尚书,那也是非常高的官了。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那就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

明朝末年东林党是一股相当庞大的势力,这帮人在不同时期,的确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天启时期的东林党在抗击阉党的时候,的确还发挥了一些作用。可是到了明朝末年,东林党却成了明朝亡国的因素之一。

南明依旧存在东林党,钱谦益作为他们的领袖之一,手下的门生故吏自然是数不胜数。钱谦益这个人人品不怎么样,命却很好。


他不顾众人反对,娶了名妓柳如是为妻,并且为柳如是修建了绛云楼和红豆馆,两人在里面鸳鸯戏水,一起读书享受,好不快活。

  1. 等到满清大军到来以后,柳如是拉着钱谦益一起去跳河自尽,以此表达自己的忠心。钱谦益把脚往水里放了放,立刻就缩了回来,他表示这水太凉了,下不去啊!
  2. 柳如是眉头一皱,纵身一跃就要跳下去,结果被钱谦益给拦住了。此后钱谦益完全丧失了殉国的念头,带着百官打开了城门,选择投降了满清。
  3. 多铎下令要剃发后,不少投降的官员誓死都不愿意这么干,不乏为此自尽的。可是钱谦益有一天摸了摸脑袋,说头皮有点痒,就出去了一会儿,再回来的时候,钱谦益已经把头发剃了,背后还挂了个猪尾巴辫子。

钱谦益虽然投降了满清,可是满清皇帝也瞧不起这种卖主求荣的人,所以到了乾隆时期,钱谦益的大量作品都被乾隆给删掉了,因为这些东西不利于宣传子民们的爱国思想。


投降派,永远没有好下场。

  1. 秦桧是投降派,虽然生前没有得到处罚,可是在他死后,他们家里人都恨不得把姓氏改了,谁都觉得姓秦是耻辱的事情,至今秦桧夫妇都还跪在岳飞跟前呢!
  2. 吴三桂是投降派,虽然清军给了他平西王的称号,让他永镇云南。可是康熙一上台,就要把这份权力给剥夺了,结果他起兵造反,失败后,满门被诛。
  3. 汪精卫也是投降派,他的名声我就不用多说了,到现在我们都可以知道,他所谓的曲线救国,那就是一种卖国的行为。

如果这些人都能够登堂入室的话,那么这世上还真的没有什么天理可言了。任何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长久地留存下来,那就是因为他们有不屈不挠的精神。

不管你此前做什么工作,干什么活,在民族大义跟前,都必须要有一种抗争精神。就算是为子孙后代谋福报,也必须要这么干了。


总结:史可法虽然悲壮,但值得后人铭记。

扬州城的百姓和史可法,都值得我们后人所铭记。有些人会说不值得,如果史可法投降,至少扬州城的百姓能活下来。可是这么活下来,扬州城的百姓和史可法也会被后人所瞧不起。

至今我们提到史可法,那都是敬佩万分的。这个名字不光让我们记住了史可法一个人,而且还让我们记住了当年扬州城的80万父老。

至于钱谦益,我们只记住了水太凉的故事,只记住了他连自己的老婆柳如是都不如的事情,只记住了他偷偷把头发剃了的故事。

参考资料:

《明史》

《清史稿》

10

如果你徜徉在如今的扬州城史可法路上,都会有一种让人萧然起敬感觉,每每想起那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为这座城市感到骄傲,也为作为这座城市的父母官,史可法大人,L不畏强暴,铮铮铁骨誓死如归,誓与守城军民共存亡的精神而折服,历史虽然已经逝去,但这座城市早已从被屠掳的废墟中站立了起来,这里的人民至今仍十分怀念这位史大人。金陵的父母官钱谦益,为了全城百姓的身家性命主动受降,名曰考虑百姓的安危,但受降后老百姓过的什么生活,得到什么样的尊严,后世人最清楚。当扬州城被围多日,寻求朝庭救援时,近在咫尺的金陵,没有调出一兵一卒去支援,如果共同御外辱,不会是这种局面。扬州虽被屠,但留给后人的是精神,金陵虽卵全,始终后人不待见。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