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世凯决定称帝的时候,“共和国”在全世界还属于一种异类。比如当时的亚洲,除了当时的中华民国外,一个共和国都没有,全部都是有君主的国家。再比如当时的欧洲,除了法国、瑞士等几个少数国家外,诸如大英帝国、奥匈帝国、沙俄、西班牙、意大利等多数国家,也都有君主。

因此,就以当时的那种时代背景来说,袁世凯想当皇帝,并非不可理喻的想法。

当然了,上面说的都是外因,袁世凯想当皇帝的关键,其实还是内因。

一、袁世凯的私心

先说袁世凯当皇帝的私心。这与其家族的病史有相当的关系。

袁世凯的家族,男人都活不过60岁,袁世凯的太爷爷袁耀东没活到40岁就死了;继父袁保庆(叔叔)活了49岁;生父袁保中终年51岁;堂叔袁保恒活了52岁;爷爷袁甲三稍微强点,但也只活了57岁。

对于老祖先短寿的问题,袁家后人得出一个结论:袁家男人生命最大极限为57岁。

1909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灃以患有足疾而开缺回籍时,醉心于相命、堪舆之术。据说一个当地有名的相命大师也给他算命,说他活不过58岁,袁当时很焦急,询问有什么解法?大师说:你只有龙袍加身才能化解。袁世凯当时正好50岁,心里便默默接受了算命大师的指点。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大权独揽,当时很多立宪派劝袁世凯称帝,但都被袁世凯拒绝。但是袁世凯一想到自己会活不过57岁,心里便对称帝一事有些动摇。

1915年时,虽然老袁平时特别注意饮食,刻板而单一,一年四季都是一套固定规矩,非常的养生,但是一想到自己会57岁死,他就心里发怵,想逆天改命。于是,他便在当时动摇了拒绝称帝的想法。



二、形势所逼

袁世凯是个人才,会带兵打仗、懂外交、懂经济,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怎样才能让中国这个庞然大物高效的运转起来。不像同盟会只知道套搬欧美经验,不从中国的具体国情考虑问题。

比如袁世凯执政时期,中国的工业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2%以上, 全国商品的出口量逐年增长1913年时,的出口量是4.03亿海关两,到了1916年时,就增加到了4.81亿海关两。伴随着经济增长,一些国内的大企业集团也相继出现,如简氏南洋烟草公司,荣氏福新公司,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规模。

如果经济一直这么顺利的发展下去的话,说不定中国还真的能慢慢走向富强。但当时的中国是个松散的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全仰赖于袁世凯个人的强力维持。(各地的实力派之所以不敢胡作非为,不是怕约法,而是怕袁世凯的权势和强悍的北洋军)

袁世凯是个人精,他心里非常清楚:这种繁荣局面他只能勉强维持于一时,要想在民国创造出一种制度性的健康秩序,使之长治久安,按照当时中国的国情,一下子过渡到民主制度是不行的。他要为中国政治寻找一种最适合的模式,为自己的政权寻找一种能表明合法性基础的象征符号

为此,袁世凯派人咨询总统府的美国顾问古德诺。然后,古德诺便跟袁世凯说了下面这番让袁世凯下定决心称帝的言论。

中国人缺乏它要表现的自由民主所应具备的法制、个人权利,甚至纪律都没有。因此专制应该继续下去,直到它发展出对于政治权威有更大的服从、对于社会合作有更大的力量、对于私人权利有更大的关注之后再说。——美国政治协会会长古德诺


紧接着,袁世凯的好朋友,立宪派代表杨度又跟他讲:中国从君主专制政体,骤然过渡到共和政体,跨度太大,人民不适应,不如应行君主立宪制过渡

并且杨度还跟袁世凯说:没有君主就不能把中国从军事割据的危险中救出来,共和式民主必须靠强大的中产阶级支持,而中国的中产阶级尚未形成。只有先有君主,把制度确定后,再讨论共和的问题

注意了,袁世凯搞得是“君主立宪制”,不是“君主专制”

袁世凯本来就是一个守旧的人,听了古德诺顾问和杨度的一番话,他便坚定了只有皇帝才适合中国国情,非称帝不能治国的固有观念。虽然冯国璋、段祺瑞等人不支持袁世凯称帝。但由于这些人并不是从大局和前途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利益(袁世凯当大总统,他们等袁世凯死了,也有机会当大总统,但如果袁世凯称帝,他们一辈子就没希望了),因而袁世凯也就没有听进他们的建议,还是决定称帝了。

(其实当时袁世凯也有顾虑,但他低估了冯国璋等人的实力,以为他们就算不同意,也断然不敢公开反对自己。岂不知冯国璋等人早就对他不满了。这种不满与称帝无关,仅仅就是想取代袁世凯)



三、舆论“支持”他称帝

袁世凯对称帝一事的最后顾虑,就是担心舆论会骂他。于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和谋士杨度等人就在北京不断组织群众上街劝进称帝,什么工商情愿团、洋人请愿团、妓女请愿团,乞丐请愿团,可以说社会各阶层的民意全有了。(袁克定还伪造报纸,故意骗袁世凯,这是很有名的一件事)

袁世凯一开始还不信,但是紧接着各省督军的劝进电报也是每天几封报到总统府。这些军阀关心的只是个人的权位,只要权位没变化,他们不仅不反对变更国体,反而还想争先恐后去做开国功臣。

受此影响,没人敢逆潮流而动,各界纷纷主动上书拥戴劝进,就连对帝制持激烈反对态度的段祺瑞为保全身家性命,也不得不违心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入劝进者的名单。

就这样,袁世凯被一群大忽悠的忽悠下,完全蒙蔽了双眼,这让他本来就很不坚定的抗拒之心,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因为,他惊喜地发现,形势确实一片大好,最起码要比他当初想像的好多了。

最后,在一片劝进声中,各省的军事长官由段芝贵牵头,共同上了一个“请速正大位”的密呈给袁世凯。

老袁看了密呈,心想各省督军支持他,老百姓也支持他,就连美国也支持他。这么多人支持自己,他要是不称帝,岂不是会伤了大伙的一片好意?

因而在1915年12月,袁世凯终于下定决心称帝了。

当然了,我们现在知道,这些所谓的拥护称帝都是扯蛋。因此,当袁世凯称帝后,他在面对举国一片声讨之声时,他蒙圈了,完全没有应对的措施。

尤其是北洋三杰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集体反对他时,他完全死心了,气愤至极,怒骂袁克定“孽子!欺父误国!”

然而,纵然袁世凯此时知道自己受了儿子的蒙骗,但也为时已晚,在帝制复辟的泥淖里他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

最佳贡献者
2

袁世凯有功有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他的评判愈发趋于公正、全面,好就好到底,坏就坏到家的一边倒评论随之减少,以要言之,清末民初那段时期,他在政坛上的地位举足轻重,靠着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和多年培植的心腹军事力量,兵不血刃的促成溥仪退位,封建王朝制度彻底落下帷幕,成为了尘封的历史。

历来涉及制度革新,往往充斥着混乱和血腥,而袁世凯与隆裕太后最终达成的协定,既保障了所有皇室成员的生命安全,对得起旧主,也为走向共和夯实了基础,而南北和谈更是避免了因政权更迭造成群雄割据、立刻陷于内战的局面,他对那段时期的历史走向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专权方面的考虑

清廷是将君主专治推至巅峰的政权,这在皇太极主政时期就初具雏形,康乾时期神功大成,做为大清旧臣,袁世凯怎会不知。大总统的位置表面来看光鲜感十足,但各派系势力仍各自为政,盘算着自家利益的小九九,致使自己对这个国家的统治无法达到如臂使指,他觉得国会政党制度下,内阁有权代元首对国会负责,大总统基本就是个虚职(后续的大总统们也都一样,对总统的制约太大,议员们为了私利和派系处处掣肘)。

中国依然是一盘散沙,袁世凯当时的想法恐怕就是·或许这并不是最适合中国的道路,这就让在心态上本就半旧半新的袁世凯开始向封建帝制的高度集权上逐渐靠拢,企图通过帝制达到权力的有机融合和统一,简单地说,他觉得一个人说了算才能更好的发展,否则各怀鬼胎难以成事。

袁克定野心十足

杨度误我······你怎么不说你儿子呢?袁世凯对长子袁克定非常器重,一直带在身边亲自教养,而正是袁克定的德国之旅让其被德皇威廉一世洗脑,同时也符合自身利益,所以最早支持复辟的是袁克定,一旦袁世凯登基成功,恢复帝制,以他在袁世凯心中的地位,皇太子的位子毫无疑问将属于他,这梦做的,想想就开心。

袁克定一颗狼心,两手准备,如果有必要,他已经准备策划武力强行把袁世凯推上帝位,多孝顺的儿子?不一定,老袁家年不过60的魔咒,袁克定当然也知道,袁世凯快了······把老爹推上风口浪尖,顶住一切压力稳定局势,自己这个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则守株待兔,等待袁世凯大行西去。

袁克定有一定办事能力,但他所谓的办事能力都体现在了对袁世凯的欺骗上,不惜重金假冒、私印“袁家专版”《顺天时报》,字里行间于帝制相关诸事,天天报喜不报忧,满是日方强烈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消息,让袁世凯受尽了蛊惑荼毒,“初无帝制自为之意,惟克定狼子野心,怂恿于项城(袁世凯)之侧。”

唔~老夫夜观天象,帝王之星正照在河南项城(袁世凯老家),而且已经逐渐向北京城偏移,估计一个月后这光就到了呀~

袁世凯是个亦新亦旧的人,他能接受新事物共和并不意味着他就能放下旧的固有思想,也不能把一切罪责都推给别人,袁世凯本身也是有“软肋”在的,袁克定的花招偏偏能迎合袁世凯的守旧甚至可以说是迷信心理。

祥瑞方面,家中60岁的魔咒像是梦魇或是魔咒紧紧套在所有人头上,毫不例外,袁世凯也怕死,袁克定利用他的迷信心理告诉他,如果你能登基的话,就会有真龙天子的气运临身,这样一来就可突破寿命方面的桎梏,您老人家还不知道,有祥瑞呦~祖坟旁边长了一棵紫藤,三米多长盘龙状,袁克定的意思是,老天可都暗示你了,你是要逆天么?

连仆从都被收买,特地打碎了袁世凯最珍爱的九龙白玉杯,仆从说什么呢?床上有五爪金龙,根本不是袁世凯,谁受得了这威压,太恐怖了,所以就失手把杯子打碎了,得,摔了袁世凯的宝贝还给他扣了黑锅,搁平时,这伙计至少也是活罪难逃,但是这次联系前后的诸多祥瑞,这话说到袁世凯的心坎里去了,于是袁世凯高高兴兴的把黑锅接了过来自己背上······人有失手这不奇怪,但是这种说法不是那么短暂的时间能够特指出来的,显然是有人授意,至于杯子自然也是故意摔的。

列强的怂恿目的性极强

袁世凯能够得到大总统宝座,源于内外两方面支持,对内而言就是自己多年培养的嫡系势力,对外则是诸国列强,虽然大清覆灭但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国的弱势远谈不上改善,所以仰人鼻息总是难免。企图通过所谓的友好关系控制袁世凯的列强们,在恢复帝制方面对袁世凯极力怂恿。

“帝制之兴,盖造端于德国。”,德国并不乐见中国走向共和,他们期望中国能够恢复当初晚清一般的状态,权利集中于一点,便于德国攥取在华利益,而这其中的关键人物自然是袁世凯,德皇先搞定了袁克定,而袁克定诸多假象成功迷惑住袁世凯后,恢复帝制就排入日程。德国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与北洋政府签订了秘密协议,暗中支持袁世凯称帝。

不巧的是,德国与袁世凯私下议定的绝密文件,在日军侵入青岛后被起获,不屈人后的日本人马上调整对华或说对袁的战略方针,立刻支持袁世凯恢复帝制,“其皇帝自为,任何人亦不至引以为怪。”,搜刮中国利益已经得心应手的日本自然不会平白无故的支持,他们抛出的橄榄枝上还买一送一的捆绑着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

英国没有日本的“好运”,恢复帝制的反应是后知后觉的,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远方的一战战场上,对于是否恢复帝制,初期英国是反对的,但是随后看出形势的他们态度暧昧,又持无所谓的态度,因为这不影响英国在华的既得利益,又可能进一步以示好的方式拉拢袁世凯,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若中国无内乱,则随时可以实行帝制”,态度很鲜明,你可以称帝,但是别影响我的利益就可以,比如搞出大乱子,那可不行。恢复帝制这是中国内政,其他国家不应该参与(你没参与?)“君主立宪是中国不能逃避之举,且系根本解决之法。”

美国强势围观并发表感言-“主持共和,不可谓非失策。”,得,走向共和也成了失策。

面对己方质疑自己是否考虑西方态度的时候,为什么袁世凯如此笃定,原因就是因为符合列强的在华利益,他们都有条件的接受了恢复帝制的行为,这让袁世凯的预判更加偏离了正常轨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飘了。

帝制的恢复离不开国内少数派的支持

以杨度为首的复旧势力在袁克定的授意和支持下,不遗余力的宣扬和鼓吹恢复帝制的好处,他们组织了各式各样人物参与的请愿团,他们疯癫一般涌向街头造势,给袁世凯造成万民请愿的假象,他们在新华门前的跪求,更有梁士诒建立了全国请愿联合会,这让袁世凯飘飘然之后迅速滑入帝制深渊。

综上所述

袁世凯称帝原因有如下几点:

①“国际社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大力支持袁世凯的称帝行为。

②国内围绕在袁世凯身边的嫡系势力企图借恢复帝制捞金、捞取政治好处,获取政治资本,所以争当从龙之臣。

③家庭原因,即袁克定对袁世凯不遗余力的欺骗,无耻的将自己的父亲推到逆势而为的风口浪尖,在恢复帝制过程中,在与列强讲数时,项城三十年英名一时扫地,众叛亲离,为世人所唾弃。

最关键的一点:袁世凯自身有很大缺陷,袁世凯“光耀门楣”的旧思想作祟,迷信如他,不但相信祥瑞,还相信60岁魔咒,可悲的是这个魔咒灵验与否,最终被恢复帝制证明了······

对专权的迷恋,对掣肘的不满,对短命的不甘,对祥瑞的迷信,对列强的怂恿,对家人的信任,对嫡系的追捧,面对这一切,袁世凯没有守住本心,或者说他本心也有恢复帝制的旧思想支持,对于外界的假象和诱惑,因为迎合了自己内心的“恶”,袁世凯心甘情愿的被蒙蔽了。

虽然某些情况最初他真的毫不知情,但错了就是错了,恢复帝制的罪责只能由他这个最大的责任者来背,因为并不是每一位上位者都像他一样经受不住各种诱惑的考验,谁敢让段祺瑞称帝呢?别说明天的太阳,连今晚的月亮都看不见,看见的只是火光一闪,一切归于沉寂······

3

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结束后不久,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是,此时的中华民国,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个联盟性质的政府。

因为,当时地方上还拥有着众多的实力派,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省或数省,虽然名义上他们是听从民国政府的号令,但他们地盘上的军政财以及治理权,却都是由他们说了算。

至于袁世凯,只不过是这众多实力派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而已。并且,在袁世凯自己的北洋体系内,也已经分成好几大派系,而这几大派系的首领比如冯国璋、段琪瑞、徐嗣昌、吴佩孚、张作霖等人,也都呈现出尾大不掉的状态,甚至他们的地位与袁世凯相比,已经可以分庭抗礼。

在这种背景下,即便是袁世凯,想完全控制他们,都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至于袁世凯的儿子,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些军政大佬们,就没人把小袁当回事。所以,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等到袁世凯去世后,北洋体系的控制权,必然将从袁家外流出去。



基于袁世凯的利益,自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他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一方面,他需要将地方上的军政财权都给收回来,这样民国政府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中央集权政府,其统治也才能真正稳固,否则就永远是军阀混战,群雄割据,中央政府也永远只能是个空架子。

另一方面,袁世凯也需要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削弱冯国璋、段琪瑞、徐嗣昌、吴佩孚等北洋军政大佬的权力,从而加强他对北洋体系的控制,这样他的儿子将来才有机会上位。否则,等到袁世凯去世,小袁想控制冯国璋、段琪瑞等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问题是,基于各地方实力派的利益,他们显然不愿意看到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那以后他们就只是中央政府下的一个高级官员而已,其所作所为都要处处受到中央政府的约束。但如果袁世凯不加强中央集权,他们可就是传说中的土皇帝,总而言之,我的地盘我做主。



从这层意义上说,袁世凯想加强中央集权,注定是一条艰难之路。同时,对于袁世凯来说,他想完成中央集权之路,在当时的环境下,大致有这样三种方案:一是用武力征服;二是像美国那样,由各省联合组建成联邦政府;三是称帝,或者又叫做君主立宪制。

总的来说,武力征服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在太过庞大,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同时,北洋军阀内部又是派系林立,好多人更是暗自心怀鬼胎,袁世凯想通过武力来扫清各大地方实力派,显然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至少袁世凯没有这个信心。

至于建立联邦政府,也就意味着以袁世凯为核心的中央政府要向这些实力派妥协,允许他们保留现有的权力和地位。

虽然从长远看,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中央也是有机会慢慢将军政大权从这些实力派手中收归回来,但从短期看,这显然不利于袁世凯,因为这等同于大佬之间轮流坐庄。



于是,留给袁世凯就只有选择称帝这一条选择。

大家知道,称帝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问题,这意味着,不但你将彻底凌驾于所有军政大佬之上,甚至你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都将彻底凌驾于所有军政大佬之上。

换句话说,如果袁世凯能够成功称帝,他和北洋军阀的其他军政大佬,比如冯国璋、段琪瑞、徐嗣昌等人,就不在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君臣关系,至于袁世凯的子孙子孙,从法礼上来说,其地位也要远远高出这些军政大佬好几个头。

这样一来,如果形势允许,袁世凯就可以当个强势皇帝,然后再用合法手段对各个实力派进行削藩,最终完成中央集权,继续家天下。

如果形势不允许,袁世凯就可以像英国那样,实现君主立宪制,自己的子孙退居到幕后当弱势皇帝,这样起码可以保证袁氏家族世代享受皇帝般的尊荣。

从这层意义上说,袁世凯选择称帝,可以说是进退都能够占尽好处。但可惜的是,袁世凯的如意算盘打得好,但其他军政大佬却不是傻子,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看到袁氏家族大小通吃。

更重要的是,以袁世凯的身份,地位,实力和历史表现,大家都不可能相信他会甘心做一个弱势皇帝。所以即便袁世凯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要建立英国似的君主立宪制,并不是想要彻底凌驾于所有军政大佬至上,但却没有人相信袁世凯的承诺。

当然,这也不能怪大家他不相信袁世凯,因为袁世凯如果真想做一个弱势的皇帝,外国也有现成的榜样,比如法国的总理制,总统位高权轻,由总理负责军民两政,袁世凯何不做一个虚位的终身总统呢?却死活要当皇帝,这让人不得不疑啊。

也正因为此,各路军阀、清党、国民党、共产党都不买帐,纷纷声讨袁世凯,甚至北洋军阀内部也是各种阳奉阴违,最终袁世凯也在这种内忧外患中绝望而逝。

4

袁世凯己是民国大总统,大权独揽,为何非要称帝?袁世凯被世人称之为窃国大盗,在取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后,独揽了清朝的军权,成为当朝实权人物。

后来进入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从孙中山手里接过大总统位置。于1913年10月初成为了正式总统,10月10日在太和殿宣誓就职。随后制定了新约法,随之解散了国务院和内阁总理及议会。从此实行了他的公开总统独裁制。

人们要问了,袁世凯这么大的权力,为什么非要再称帝呢?这里有几个原因。1是他的长子袁克定急得当太子,确保成为独一无二的总统接班人。2是袁世凯所领导的北洋军阀内部的元老们也不安稳,袁世凯怕总统位置不稳。3是袁世凯怕自己不在世后,儿子称帝,元老及大臣们不听指挥再闹事。4是袁世凯特别羡慕皇帝的奢侈生活,有五个老婆还嫌少,还想八十多个妃子。

综合以上因素,袁世凯在儿子袁克定的操纵下登上了皇帝宝座。好景不长,北洋军阀、清党、国民党、共产党等,纷纷声讨袁世凯。北洋军阀内部也是阳奉阴违、口是心非,袁世凯最终在内忧外患中绝望而死。

5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说实话,面对袁世凯这个历史人物,俺的心情其实很复杂的,原本他可以做的更好,可以在咱大华夏的历史上留下最为浓重的一笔。

但老了老了,整了一个历史倒车开了一下,一家伙不仅把自己个扔到了历史的沼泽地里爬都爬不起来,还把大华夏代入了一个极为混乱的时代,作孽啊!

咱要想把题主这事捋清楚,这事咱得从头说。

从头说

话说,满清走到1912年,也就是宣统四年的时候,这都小三百年了,满清已经拉不动历史这辆大车,该歇着了。

所以一个辛亥革命,一点星星之火,这一家伙就把大华夏挤压了小三百年的愤怒给点燃了。

全国二十二个省份,就有十七个宣布和满清划清了界限,这就独立了。

瞅着是一片局势大好,可在这一片大好的局势下面,那也是暗流涌动啊!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咋个暗流涌动啊?”

您自己个想啊,就这时间点上,各个派系他也多。

啥陈旧的保皇派他们压根就不承认自己的失败,想着法的闹腾,毕竟在这个时间段中,他们的手里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一点实力,当然这点实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土崩瓦解。毕竟他们已经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腐朽的必将腐朽,不可能焕发青春,属于痴心妄想。

还有啥听着新颖的君主立宪派,这虽然比那保皇派要进步,但这压根也不适合咱大华夏的国情,但他们的思想你一时半会掰不过来啊。

再有就是咱孙中山先生想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三民主义等等,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有。

其实说道根子上,大部分人都是想把大华夏重新带正轨上,重新走向辉煌,但也有一部分存着私心的人,这部分人最可恶,披着外套装好人,你还不得不防。

他们都交错在了一起,没有大毅力的人,这局面根本不好使。

也就是孙中山先生,从美国回来之后,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地位,压制着。

而袁世凯作为,和平的从满清的手里边接过权利的人,他的影响力也不可小窥。再加上他手里握着大华夏最为强大的军队——北洋六镇。

那么这就形成了南有孙中山,北有袁世凯的局面。

这要是两强争斗,大好的华夏不免陷入战争的泥潭。战事一起得了便宜的还不是那些个列强?

所以最终孙中山先生做出了退让,将第二任大总统的宝座让给了袁世凯。

当然作为第一任大总统,孙中山先生虽然仅仅做了三个月,但也不是啥也没有干。

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首先在汉口诞生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从而最后演变成为暂可使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就是著名的《民元约法》,大华夏地头上第一部宪法。

而后来发生的护国护法大战就是围绕这部宪法展开的。

那么在这部宪法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啥呢?是采用美国那样的制度,还是采用欧洲通行的内阁制?这成为了一个焦点。

最终选择使用内阁制。其实这也是一定程度上想要扼制即将作为第二任总统的袁世凯的权利。

毕竟军人干政,这可不是好事。

但袁世凯,这可是个野心家,岂能这么容易放权?先是京津兵变,让袁世凯南下就任总统的事情泡汤了。

中间的事情咱就不必细说了,最终袁世凯拿到了总统宝座,内阁也成了摆设。

后来的事

其实从这些个轨迹瞅下去,袁世凯的野心很大,他想把控整个大华夏。

那么真正能把控大华夏说一不二的,就只能是皇帝,这也是他的私心。

他作为一个从旧社会体制下走出来的军官,皇帝这两个字可要比总统这两个字分量来的重啊!

说道这里,咱插一句,有人说啥袁世凯他们家有个坎,就是袁家人命不长,压根就活不过五十八。

人家袁世凯为了破这个坎,就得黄袍加身啥的。

就这咱作为大华夏好青年,这话您也信,就算是有这么档子事,那也是袁世凯给自己开脱罪责而已,信不得。

所以他想要当皇帝,是绝对有这个心思的,要是没有这心思,你外物再怎么诱惑,他也不会上这道。

最终他还为这事咨询过外国人。

咱就说了外国人说的话,你也信,他们只会为自己口袋里的毛毛钱计算结果,压根不会替你着想的。

列强在满清这个封建腐朽的庞然大物上吸取了不少的养分,占便宜没够,让你袁世凯恢复帝制,您觉得他们不是依照满清的模式弄自己个的利益?

还有周围围着那些个虚假文人,为了自己个的利益,鼓吹出来的东西。

再加上他们营造的什么工商情愿团、什么妓女请愿团,什么乞丐请愿团,可以说社会各阶层的民意全有了。

蝇营狗苟的,咱说出来都害臊。

他不知道推翻帝制,这是历史的潮流?大势所趋吗?

是你自己亲自从满清的手里接过了权利,现在你又想把这权利搁到帝王的手里,这不是打脸吗?

其结果就是被历史所唾弃。

总结一下,袁世凯本身就有这称帝的心思,加上围着他的又是一群阴魂不散的遗老遗少,虚假文人,贪得无厌的列强。

最后,似乎是在一片祥和的劝说声中,加上段芝贵的一个所谓的“请速正大位”的密函,袁世凯这就称帝了。

当然袁世凯也不是啥酒囊饭袋,为了确保这一计划的实施,还和小鬼子整了一个所谓的二十一条。

而冷静的人都瞅着这场闹剧,掩护他称帝的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难道他瞅不见自己的老部下北洋三杰的反对吗?

全国的声讨这就来了,袁世凯也只能过过瘾了,做了几天,这就撤了。

事就是这么个事,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6

清朝有两个汉族官员名垂青史,一个是清前期的平西王吴三桂,带领清军入关统一全国。一个是清晚期的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逼迫清帝溥仪下逊位诏书,终结了清朝的统一。有意思的是两人最后都做起了千秋皇帝梦当上了皇帝,而且解决都不好。


我们现在就单独来说说袁世凯

袁世凯被称为是“窃国大盗”,南北和议虽然孙中山许以大总统之位,让已经出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且大权独揽的袁世凯出面劝清帝溥仪和平逊位,但是袁世凯拥护共和只是烟幕弹,在完成清帝逊位,实现共和,就任大总统,成为全国军政领袖之后,他还在酝酿着一盘更大的棋。

总督朝鲜,袁世凯成为左右朝鲜政局的“太上皇”

众所周知,袁世凯发迹于朝鲜。朝鲜王朝是清朝的藩属国,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的时候,当年23岁的袁世凯即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扎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深得朝鲜上下的好评。



(中间者为青年袁世凯)

三年后的1885年,袁世凯归国复命,鉴于其在朝鲜卓越的表现,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和重用。同年10月,袁世凯护送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君回国,11月,年仅26岁的袁世凯被清政府任命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大员,为清朝在朝鲜的全权代表,其左右朝鲜政局,上自高宗,下自勋戚大臣,无不对他礼遇有加,小小谨慎,俨然朝鲜的太上皇。袁世凯在朝鲜期间,极力强化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防止朝鲜独立自主的倾向和日俄等国的窥伺。袁世凯不可避免的干涉到朝鲜的内政,甚至多次策划废黜朝鲜高宗。虽朝鲜方面多次请求撤换袁世凯,但李鸿章依然力排众议支持袁世凯在朝鲜的一切行动。

袁世凯在朝鲜长达十二年时间,作为清朝的驻朝代表,享受到了比在国朝更大的权利所带来的各种方便,年轻时候与朝鲜王室的交往,使得他后来对帝制产生了趋之若鹜的幻想,当总统莫如当皇帝。

袁世凯搞洪宪帝制,是因为他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他心里有一个君主立宪梦



虽然在推翻清朝建立共和之件历史大事上袁世凯功不可没,清帝能不流血的自行逊位,袁世凯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但袁世凯在清朝中枢帷幄三十年,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五大臣出洋考察带回来的西方君主立宪制,对当时包括慈禧太后在内的清朝统治阶级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只是君主立宪制在保守派和国内紧张局势的双重压力下,一直到清帝逊位,都未能实现。

袁世凯既想当皇帝,又想当中国五千年来开创君主立宪制之皇帝第一。虽然在举国上下对共和达成共识的大环境下,袁世凯依然逆天而行,不惜冒着遭亿万国民唾弃的结果,行帝制之实。袁世凯改元“洪宪”,即有弘扬宪法之意。

不过,以袁世凯的个性,他绝不愿意成为“虚君”,而是很有可能会效法德国、日本式的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的升级版,以袁世凯的阅历,他虽无把握君主立宪制在中国是否可行的通,但至少在自己成为大总统,全国之军政领袖的优越条件下,成败与否,迈出称帝这最重要的一步,后面的事情后面想办法,或许是袁世凯当时唯一所能做的。

袁世凯称帝,源于自己的过度自信,低估了国民抵制反对的力量

皇帝是封建产物,辛亥革命的目标就是直指封建腐朽的满清王朝,推翻帝制实现共和乃亿万国民所翘首以待。袁世凯贵为民国大总统,已经达到了他个人的人生巅峰,为何还要称帝。



因为他的自信,清朝灭亡才几年,帝制的消失才几年?此时恢复帝制,以华夏正统自居,让天下都认可他这个汉族“皇帝”,时间上不是刚刚好。1915年12月,在国会、高校、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和各省国民代表的推戴下,准备建立君主立宪制。袁世凯多次揖让,最终接受皇帝之尊号,着手成立中华帝国,并以明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行君主立宪制。这种表明上的“劝进”实则是袁世凯身边投机取巧的亲信制造的假象。

袁世凯的皇帝梦维持了不到半年便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被迫取消了。1916年6月6日,忧愤成疾的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

7

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的皇帝,而这称帝的闹剧就是个笑话,明知道不可违而为之,其实就是袁世凯虽说表面上是新派人士,内里还是封建王权思想那一套,个人的权力私欲战胜了理智。

袁世凯发现当了大总统后,反而没有以前清朝当官时那么爽了,虽说职位是最高的总统,只是总统也有权力限制,处处受制于人受议会的限制很不爽啊,如果是皇帝就不同了,一言九鼎,谁不听从啊!袁世凯能当上总统还不是和革命派达成交易,共同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凯就当了总统啦,只是当了总统后,袁世凯和国民党的矛盾就闹翻了。国民党是限制总统的权力,国务总理权力甚至要大于总统,说白了,国民党希望总统就是个摆设,专门限制袁世凯而去的,结果议会的选举都是国民党一党独大,袁世凯很不爽。袁世凯处处被掣肘,当然袁世凯也希望干掉革命党,自己大权独揽,所以后来解散了议会,修改宪法,总统可以终身连任,甚至可以指定接班人,这就是想做皇帝的节奏了。

袁世凯有称帝的心,只是碍于面子不敢称帝,这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就上心了,这个袁克定真是坑爹的货,想做太子梦想疯了。袁克定早年堕马摔断了腿,走路一拐一拐,成了瘸腿的残疾人。后来去了德国,在德国学到了满脑子的君主立宪思想,其实就是私欲作祟,老爸当了皇帝,自己这个嫡长子不就是太子了嘛,所以回国后天天在袁世凯鼓吹君主制度的好处,德国不就是有君主嘛,所以那么强大,中国的国情不适合共和,君主立宪才适合。袁克定甚至还假办报纸,收买乞丐妓女组织什么“君主请愿团”怂恿老爸做皇帝。后来骗局被揭穿了,袁克定被揍了一顿,但是袁克定还不死心,因为他知道袁世凯想做皇帝只是没有台阶可下,没找到合适的理由,毕竟袁世凯为了权力野心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日本就支持袁世凯称帝。后来袁克定给了袁世凯一个借口,就是袁家的魔咒。原来袁家当官的都没有超过60岁的,都说这是魔咒,只要当官的就活不过60岁,袁世凯也怕死啊,总统不就是官嘛,他都56岁了,离60岁还有4年呢,还真怕到时真的完蛋了就悲催了。于是袁克定鼓吹老爸做了皇帝就打破了魔咒,就可以逆天改命,皇帝不是官嘛,是天子,一旦做皇帝了妥妥超过60岁。

袁世凯居然就相信了这个可笑的魔咒,其实他是掩耳盗铃,宁愿自己去相信也许还真的改了命也说不定嘛!袁世凯就是个封建思想的人,没有学到新式革命思想,还没有适应共和权力的斗争,他也不想妥协,以为用皇帝治理国家的那一套就可以让国家强大,没看到这个社会人民的思潮是怎样的,加上身边人的鼓吹,蒙蔽了双眼,战略的错判,私心权欲作祟,强行称帝,结果大家都知道,袁世凯一称帝,全国上下一致反对,还起兵发动护法战争,袁世凯在痛骂声中取消帝制,最后病死,只当了83天的皇帝梦,当然他死后还是穿着龙袍下葬的,袁世凯只好在另外一个世界做自己的皇帝大梦去吧!

8

袁世凯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早期就因实力太强,遭到摄政王载沣等人的忌惮,给他寻个了“脚疾”的借口,把他打发回老家河南项城“颐养天年”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等人根本无法调动袁世凯一手一脚创建起来的北洋新军。眼看革命军的炮弹就要扔到北京城了,载沣不得不将军政大权拱手相让,请袁世凯出山,让他调遣北洋军抗击革命军。

(袁世凯旧照)

掮客一般的袁世凯利用手中的权势,一方面向隆裕太后表忠,另一方面又和革命军和谈,最后得到革命军“谁逼迫清军退位,谁就当大总统”的约定后,软硬兼施,最终确保了清廷和平逊位,让位于民国政府。

袁世凯亦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大总统之位。

不过,袁世凯很快就发现,他这个临时大总统根本没有什么权力。

原来,在他上任之前,革命军担心他会专政,便把已建立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以此来限制他的权力,并约束他在任的年限。

久在政治核心的袁世凯,当然不甘心受制于人。所以在他出任大总统后,利用种种手段,先将身份转化为正式大总统,随后又将内阁制改回了总统制,同时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及指定继承人等。

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袁世凯很快大权在握,成为民国政府名副其实的最高领导人。

早在袁世凯宣誓就职的时候,他曾电告全国“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以表达他对共和制的坚决拥护。

然而,谁也没想到袁世凯担任大总统不久后,就开始风风火火地为复辟称帝做起准备来。

按说,袁世凯如果是为了权力,他大可不必冒此风险。

毕竟此时他不光已经是终身制的总统,而且他还手握大权,全中国再没有谁的权力大过他了。

(袁世凯宣誓剧照)

这么快就要复辟称帝?当初说的话难道不作数了吗?

一时坊间流言四起,一向忠心于袁世凯的老部下冯国璋听闻消息后,更是按捺不住,专门来拜谒他问起此事。

袁世凯当即拍胸脯表示那不过是些无事生非的流言。

他还推心置腹地列举了三条不做皇帝的理由:

其一,袁家男丁不长寿,活不过60岁那道坎,他都55岁了,就算做皇帝,也做不了几年。

其二,做了皇帝也没有理想的继承人,老大袁克定是个瘸子,自然不合适做皇帝。老二袁克文又偏偏不好政治,别说让他当皇帝了,就算让他做地方事务,都不能使人放心。

其三,历史上做皇帝的,子孙后代往往没有善终,他不能逞一时之快害了他们。

那么,袁世凯究竟想不想做皇帝呢?

事实上,袁世凯做大总统是个很合适的人选,他不光有治理国家的才干,还有一支对他忠心耿耿,势力强大的北洋军。

所以在他废除了内阁制后,他改革也好下发政令也好,大家慑于他的威严,没有反对的声音。而且成效也是明显的,当时不光结束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同时还因为停止了战争,经济得到了复苏和繁荣。

(冯国璋旧照)

不过,还是有不和谐的地方,那就是南方革命军不光有军权还有财权,他们各行其事,并不把袁世凯的政令当回事。

在袁世凯看来,这样下去,中国就有四分五裂的危险,所以他迫切希望能找到解除他们军权和财权的办法。

可是他也知道,此时封建帝制才被推翻,要是复辟称帝一定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所以他对称帝一事犹豫不决。

就在袁世凯犹豫之际,长子袁克定却开始行动了。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原配余氏所生,也是他唯一的嫡子。

袁世凯对袁克定一直青睐有加,无论是进驻朝鲜,还是小站练兵,或者在山东出任巡抚,袁世凯都把袁克定带在身边,亲自教养。

袁克定在他的培养下,很有才干。他不光旧学很扎实,还精通德英两国语言,所以在许多事务上,都是袁世凯的好帮手。甚至在接见外国公使时,袁世凯都让袁克定做为陪同翻译。

自从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后,袁克定就有了做太子的梦,他为了梦想成真,极力怂恿袁世凯复辟称帝。

(袁克定旧照)

他为坚定袁世凯复辟称帝的决心做了三件事:

一是制造祥瑞。

袁克定买通家中看祖坟的工人,让他们向袁世凯汇报,说祖坟每到夜里,就发出大片的红光。此外,在坟墙上还长出了一棵粗壮的紫藤,其茎粗壮如胳膊,色红如血,整个形状如一条盘龙。

二是假制报纸。

《顺天时报》是日本在华办的一份报纸,袁世凯对日本的动向很敏感,所以他每天都要看这份报纸。

袁克定为了帮助袁世凯树立复辟信心,花钱假制了《顺天时报》,在假报纸上鼓吹帝制,并称袁世凯称帝是众望所归。

袁世凯每天看着这些消息,心花怒放,认为《顺天时报》为国际报,它报道的自然是最为真实的内容,所以愈发坚定了他称帝的信心。

三是制造舆论。

袁克定找到私交甚厚的民国政府的宪法顾问古德诺,让他在在报端发表《共和与君主论》,在文中阐明“中国人知识程度太低,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只适合君主制”,以此鼓吹君主制。

袁克定又找到参政院参政杨度,让他写下了《君宪救国论》等文章,为恢复君主制摇旗呐喊。不光如此,杨度和袁克定还不断鼓动百姓游行劝进。一时之间,各阶层的请愿团层出不穷,让袁世凯认为,复辟称帝是顺应民心的事情。

(杨度旧照)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闹剧中,各路军阀为谋得投机利益最大化,也纷纷上表劝进,希望在袁世凯称帝后,能因劝进有功加官进爵。

同时,帝国主义也对袁世凯称帝一事,表示支持。

如此一来,袁世凯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在1915年12月12日,通过筹安会和地方代表的拥护下,推翻共和制,复辟帝制,并拟定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

然而,让袁世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这一决定遭到了举国反对,各地军阀也纷纷独立,发动护国战争。最让袁世凯感到悲凉的是,一向忠于他的北洋军将领们也对他称帝极力反对。

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看清时局的袁世凯,这才发现自己英明一世,却糊涂一时。在悔恨和忧愤中,他的健康状况极速下降,很快便因病去世。

(参考史料:《袁世凯传》)

9

袁世凯之所以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历史的倒车,废除民主共和制而选择登基为帝。实际上是因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权力与皇帝比起来相差甚远。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全国10多个省份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满清政府的统治而实行自治。就这样看似庞大的满清帝国在全国的革命运动中逐渐走向瓦解和崩溃。而腐朽的满清八旗子弟兵早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面对如潮水奔涌而来的各地起义运动!满清政府当时的统治者乃是年仅只有6岁的溥仪小皇帝。而真正的当权者乃是摄政王载沣和裕隆皇太后,在内忧外患之际,当时的满清政府统治者不得不再次启用赋闲在家的袁世凯。

袁世凯曾经遭到满清政府统治者的不信任而被罢黜在家!早已经对腐朽的清政府丧失了最后的耐心和忠心。这次凭借着武昌起义而重新被启用,大权在握。又重新掌管起了自己在天津小站一手调教出来的北洋新军!这可以说是当时满清政府最具战斗力和最具现代化军事素养的军队。也是当时唯一能够打动硬仗的军队。

后来袁世凯一方面派出北洋新军前往汉口与南方革命军对峙,另外一方面则秘密派出议和代表前往前线与孙中山派出的代表接触。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那就是袁世凯促成满清政府和平逊位,而南方革命军和孙中山先生愿意让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位置给袁世凯!

于是袁世凯便着手推进逼宫逊位的工作。终于迫使满清集团的皇亲国戚和裕隆皇太后接受袁世凯承诺的《清皇室优待协定》。并于1912年元旦刚过宣读退位诏书,封建统治者清帝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然而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发现民主共和制度下的中华民国并非自己想象中的那样。自己这个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并非向封建王朝时期的皇帝那样。可以随意的发布政令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因此袁世凯一直觉得中华民国和民主共和制不适合中国。至少不利于加强他自己手中的权利和中央集权。

后来袁世凯身体越来越差,而他的儿子袁克定以及身边的亲信们一直蛊惑袁世凯应该顺应民意。伪造民间百姓都希望恢复封建帝制、废除共和的假象。最终使得袁世凯在自己弥留之际,宣布废除民主共和制,将中华民国改为中华帝国,自己则就任中华帝国第一任皇帝。

结果袁世凯刚刚登基,回到云南的蔡锷将军便举起了讨伐袁世凯的大旗。全国各地的省份纷纷响应蔡锷将军的号召。共同逼迫袁世凯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就这样袁世凯在全国的声讨声中离开人世。将他生前所贪恋的权利和荣华富贵都留在了人世间!

10

袁世凯为什么放着民国大总统不做,非要称帝呢?

这其中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更多的还是袁世凯自身的原因。

首先是历史因素——帝制在中国实行太久,一下子实行共和水土不服

中国的专制体制开始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可谓源远流长。在袁世凯以前,中国人从来没出现过共和制。

在专制政体的国度里,君王只有权力没有责任,只有权力没有义务。可以这样说,是帝王制度制约了中国的发展,制度不变,中国落伍者的命运就不会改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终结了中国推行了两千年的帝制,成立了共和政体的中华民国,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庆祝中国从此开始了新篇章,向着民主、自由的道路迈步前进。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革命也不是一蹴而就。终结一个制度并不是摘掉一个牌子那么简单。虽然孙中山在1912年元月就任中华民国总统。但踌躇满志的孙中山遇到了想象不到的阻力,在共和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被迫在三个月后把大总统的宝座让给了袁世凯。

袁世凯是当时中国最有权力的人,他的势力无人能敌。但袁世凯的大总统之路同样也是步履维艰。

延续了几千年的专制思维在中国百姓的大脑中根深蒂固,有的人把一夜之间出现的共和体制看做洪水猛兽,有的则把大总统看做一个怪物。


在中国人传统的思维里,皇帝统治国家是受命于天,是君权神授。皇帝成了人们的精神支柱,没有了皇帝的中国百姓一下子无所适从。

而总统这玩意不是上天派来的,他的执政合法性就存疑了。于是就出现了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现象。

于是,清朝时候还比较规矩的各路诸侯,变得无所畏惧。趁机夺取了地方的行政和财政大权。中央被地方架空,财政开始吃紧。而财政吃紧让中央政府在国计民生上无所作为,也降低了行政效率,失去了对全国的掌控,更加导致百姓生活水平下降;他们的脑子里自然会产生“今不如昔”的看法,从而进一步做出共和没有帝制好的判断。

现实原因是,利益集团各打算盘,力推袁世凯称帝。

在共和遭受挫折的情况下,中国的士大夫就开始从政体上寻找原因。

其中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国民受教育程度太低,整体素质低下,共和制对中国水土不服,倒是君主立宪制度比较适合中国。

所谓君主立宪制,就是国家设立一个象征性的君主,在此基础上再实行宪法政治。由议会中的多数派组阁,选举出总理,负责国家的行政工作。一旦局势不稳,君主可以站到前台,稳住局面,以防国家失控。

比如我们的邻国泰国、日本和欧洲的英国、荷兰就是这样的政体。

君宪制虽然落后于共和制度,但比起帝制还是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主张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人很多,杨度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杨度还就此专门写了一篇《君宪救国论》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写得头头是道,让很多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心悦诚服。

但是,实行君宪制得有个人当皇帝,谁当这个皇帝呢?

有人说请退位的溥仪来当,但好多人感情上又接受不了。还有的人说从朱元璋的后人中选一个,但又有人觉得太荒唐。想来想去,大家觉得还是由袁大总统当这个皇帝最合适。

于是,杨度就成立了筹安会专门操作这个事情。大张旗鼓制造舆论,并发动社会各阶层的人发起请愿。杨度为了让袁世凯当皇帝也是拼了,他把乞丐和妓女都动员起来,大有不达目的死不休的劲头。一时间,举国上下,街谈巷议都是说让袁世凯称帝的。袁世凯每天接触到的报纸,上面都是说让袁世凯顺应民心称帝的文章;袁世凯接触到的文件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劝袁世凯当皇帝救国家于水火的请愿书。

而袁世凯的公子袁克定为了能将来当太子,也不择手段忽悠袁世凯赶紧称帝。袁克定知道袁世凯爱看《顺天时报》,袁克定就指使人印刷一份不专给袁世凯看的假《顺天时报》,上面当然尽是些赞成袁世凯称帝的消息。


在各阶层纷纷劝进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各路军阀出于一己之私也怂恿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当时最信任的人是云南都督蔡锷,而蔡锷又是北京上《劝进表》的第一个签名人。四川军阀陈宦、山西军阀阎锡山、东北军阀张作霖积极拥护袁世凯当皇帝。

1915年9月,段祺瑞联合14省军阀上书袁世凯,表示坚决拥护袁世凯称帝。 军方的一致拥护,让袁世凯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挡不住皇帝宝座的诱惑,丧失了敏锐的政治嗅觉,对局势失去了清醒的认识。

但此时还有一件事让袁世凯犹豫不决,那就是列强对于他称帝的态度,袁世凯最放心不下的是列强对于称帝的态度。而让袁世凯最后下定决心的,也是各国列强的态度。

袁世凯专门派遣顾维钧、施肇基和陆宗舆,前往欧美和日本进行游说,列强对袁世凯称帝开始态度不一,但最后一致表示不干涉。这让袁世凯放心大胆的开始了自己的称帝计划。

但最重要的还是袁世凯自己的权力欲,他在皇冠和龙椅面前迷失了自我

袁世凯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但“民意”只是他称帝的一个因素。

袁世凯自己经不起皇帝的诱惑,才是自己称帝的最重要的原因。

对于袁世凯这个在帝制下生活了一辈子的人来说,对皇权的了解和渴望,远远大于驿站的下岗人员李自成、街头乞丐朱元璋和落榜秀才洪秀全。


史记上说,刘邦仅仅是见了秦始皇出行时的排场,就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叹。而袁世凯出入清廷几十年,怎么会不知道当皇帝有多爽?

如果说,起初袁世凯对称帝一事犹豫、动摇过是有可能的,因为清廷被革命党推翻不仅仅是推翻了一个皇帝,而同时推翻的是帝制,清廷的下场,袁世凯不是不知道,殷鉴不远啊。

但不久让袁世凯决心称帝的外因越来越多,共和制在中国水土不服,国内局势动荡,民心怀旧。而中国只有袁世凯有实力有威望,能够镇得住这个局面。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会有些许的使命感在心中,觉得称帝也是救国。

但让袁世凯称帝的最根本动力还是私利,想到皇帝无上的权力,想到袁氏江山代代相传,怎么能不让人动心呢?


都说权力是毒药,不如说权力是吗啡,一旦沾上就戒不掉。袁世凯脑子里也许会出现过清廷灭亡时孤儿寡母的凄凉场面。但那画面一闪就过去了,反而是身穿龙袍,坐在龙椅上听山呼万岁的场面挥之不去。哪个朝代都有灭亡的时候,但很多朝代也辉煌了几百年,只要往前一步,就是名垂青史的开国皇帝,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当皇帝还大的诱惑吗?

所以说袁世凯这样聪明的人被民意完全裹挟那是自欺欺人的。当共和遭遇挫折,当民心思变,当有人提出君主立宪可以救国,当举国上下呼吁袁世凯称帝的时候,袁世凯动心了。与其说被民意裹挟,还不如说他利用了民意。

民意支持,军方支持,列强默许袁世凯当皇帝——1915年12月上旬,参政院1993名代表投票表决,一致赞成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

这个在官场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而运筹帷幄的政坛高手,还是没有抵挡住权力的诱惑,一步步走上了龙椅,戴上了皇冠,也走向了袁氏的滑铁卢,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那些为袁世凯辩护的人,说袁世凯实行的是君主立宪,不是帝制,那是自欺欺人!

袁世凯搞的是假立宪、真帝制,挂羊头卖狗肉。因为袁世凯这个新皇帝有着跟清廷皇帝不相上下的权力,袁氏的“立宪”有的方面甚至连慈禧太后的立宪都不如,跟日本、泰国的君主立宪更没有丝毫共同之处。

杨度在自己的《君宪救国》下卷中就说“假立宪必成真革命”,而袁世凯的瞒天过海,还是没有瞒得过中国人民。杨度的那句“假立宪必成真革命”不幸把袁世凯的命运说中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