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供应链人士,其实有时候看一直有人问类似的问题,质量哪家好一点哪家坏一点之类我就觉得好笑。
1. 为什么好笑,你看我接下来回答的就懂了。
小米,华为,OPPO,Vivo,加起来合称HOVM。
他们的总部,其中有3个是在深圳附近,华为HQ一开始在深圳,后来工厂什么的部分搬到松山湖了,众所周知,OV可以说是步步高集团孵化出的两个品牌,HQ总部是在东莞的长安镇。
小米嘛,总部是在北京,有一说一,小米对于工厂的积累确实是不如另外三家就是了,因为另外三家都有自己的自有工厂。
当然了,现在你也不能说小米没有工厂,小米去年把亦庄的自有工厂也开起来了。
再说到手机质量做工这块,这块确实是有一些学问,但是你要严格区分说质量做工哪家好哪家不好,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即便你听说那么多朋友同事说某款手机质量很好或者很不好,那可以用一个现象来解释:幸存者偏差。
为什么?
2. 因为...手机的质量做工是设计出来的(这不是废话嘛...)。
但是,作为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你要学会从废话里提取重要信息(认真脸~
怎么说?
既然手机质量是设计出来的,那我们用一种比较容易懂的理论,大部分手机生产商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在设计/生产手机。
举个简单粗暴的栗子:
同时代的5000块的手机,跟1000块的手机,就算不告诉你价格,拿到你手上去把玩,只要你不刻意抬杠,我想一般人是可以轻松区分5000元的手机跟1000块的手机的。
基于这个共识/常识,我可以告诉你,供应链这块,虽然比如各部件供应商对于各个品牌商的出货价格是不透明的,但是不会有太大差异,因为供应链无秘密。
所以,普适意义上来说,(不谈那些短期溢价的厂商),小米3000块的手机,跟华为3000块的手机,以及OPPO,VIVO 3000块的手机,他们的做工质量不会有太大差异。
有人这个时候可能要抬杠,因为似乎上边这句话漏洞太大了...其实这话要加个前提:就是不要在意具体的价位,而要注意高中低端价位的区分。
因为以上面我说的那种精神,简单理解起来的话就是:相同的技术,某个供应商可能同时在给HOVM同时供货,甚至可能供的是相同的东西。唯一的差异:可能是规格有细微差异,在非常大量的批量下比起来,可以用“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来带过(当然这是不太严谨的,但是有利于你理解这个事)。
3.最后的总结,例外的情况
这个回答,感觉如果展开讲还能说更多,只是问答不适合非常长的回答,甚至我一度不知道如何来给这个回答配个合适的图。
干脆就不配了。
以做手机的经验来看:越便宜的手机,有时候反而越难做好,因为钱花的少,供应商做不出好的东西,想维持原本的规格,供应商闹要涨价,否则就放宽规格。
像是小米的数字旗舰,都是自己的研发团队设计,大部分交付如富士康这样的制造商产出(也有一部分会给英华达等),HOVM,甚至包括以前的NOKIA,他们的顶级招牌旗舰大部分都是自己工厂做,做工质量前面说了,都是设计出来的,大批量生产下,差异不会太离谱。
什么时候质量差异会离谱?
比如机型刚开始量产时,产能爬坡阶段,容易出批量问题,如果你买到这时候的手机,可能真的要拼RP...当然了在OQC的出货体系的管控下,实际仍然没有太大问题。
只是在我的经验里,只要在生产时大批量出现的问题,仍然会有几率跑到用户手上,除非是那种电路测试可以100%拦住的。
当批量生产平稳时,这时候产出的机型,质量做工最为稳定,可以说是品牌商、代工商、用户的三赢。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再抬一次杠:那么苹果加入进来比较呢?
其实你要略懂供应链,你就会明白,苹果的模式,跟另外4家的模式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
简单粗暴说:苹果的某一款机型,出货可能都是亿级,试产时间长达2年,能找出更多的问题加以改善,对供应商的选择更刁钻,更具排它性(甚至会直接买下来,类似当年指纹识别就是这样的)自然品质做工会更好。
而国产机型,最短的试产时间可能只有3个月,出货可能只有100K,加上软件跟硬件都不是自己完全独有,铺货后出现奇怪的体验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理解万岁(逃
所以最后说到这,你应该知道如何就这一问题满嘴跑火车了吧(再逃
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