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清四大重臣,毫无疑问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四个人。可是,晚清四大渣臣是谁?目前为止没有人给过这样的排名,我们可以简单给大家梳理一下。

晚清四大重臣中,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是,他们存在着两两的继承关系。曾国藩以左宗棠和李鸿章为左膀右臂平定太平天国,成了“扶大厦之将倾”的中兴第一名臣。可是,在围剿捻军的过程中,曾国藩昏招迭出,被李鸿章取代;处理天津教案过程中,曾国藩又一味讲信用讲原则被百姓骂做汉奸,清廷只好撤换他让李鸿章上去。

李鸿章继承了曾国藩的地位和实力,却把曾国藩的“以诚待人”替换成了“痞子腔”,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俄罗斯侵占东北,把他活活气死。要不是后来袁世凯和徐世昌设法收回,李鸿章必须背上“私自出卖东北给沙俄”这个黑锅了。

再看左宗棠和张之洞,这两人也有十分明显的继承关系。左宗棠一开始和曾国藩互掐,后来和李鸿章互掐,这一点让慈禧十分喜欢,十分重用,但也仅限于让他当封疆大吏。张之洞也一样,一开始制衡李鸿章后来制衡袁世凯。两人更相似的是,一旦进入军机处,就成了给满人掀帘子的“卷帘大将”,一点权力都没有了。

说完清朝的中兴名臣,咱说说清朝的四大渣臣,我认为这四人分别是奕劻、刚毅、载沣和盛宣怀。

奕劻是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却只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远方堂叔。奕劻是乾隆帝第十七子庆王永璘的孙子,生于1838年,到奕劻这一辈,庆王爷这一支已经彻底没落。奕劻长大后只被分封了一个辅国将军,是个彻底的破落户。更郁闷的是奕劻家的府邸庆王府还给了恭亲王奕忻。

奕劻被迫搬家,却因祸得福,住在了慈禧弟弟桂祥家隔壁。奕劻和桂祥成了好哥们,每天替桂祥给慈禧写信请安,居然被慈禧青睐了。等到中法战争时,奕忻下台,奕劻一下子就成了郡王,接替了奕劻。

大家都知道奕劻是什么货色,都不想理这家伙。可是慈禧信任他,一直让他主办外交。奕劻没本事,但他知道谁有本事,一旦有事就找李鸿章解决,每次还解决的挺好。毫不过分地说,奕劻是李鸿章的好学生。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离开中枢,奕劻忽然发现,自己啥也不会!当列强发出照会,表示反对慈禧废黜光绪帝,奕劻的总理衙门居然翻译成了“最后通牒”。慈禧被激怒,当即向十二国宣战,因为只有十一国,英国都到了双份宣战书。

如果庚子前奕劻只是笨,可是庚子之后,奕劻则是彻底的坏了。

奕劻是同意慈禧废除光绪的,却没有被当做端王党给杀了,还能一如既往当总理大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和李鸿章一起签订了辛丑条约。袁世凯当直隶总督,投了奕劻的门子,两人举办了“庆袁官帽批发公司”,大肆卖官鬻爵,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当人,也有人专门把袁世凯摘出来,说庆王奕劻的主要合作伙伴是那桐。这种说法也对,但那桐的影响力实在太低,难以影响中枢。

奕劻卖官有多狠?盛宣怀是李鸿章的人准备上任邮传部尚书。奕劻却毫不顾昔日情分,开口就要100万两白银。盛宣怀说,别的尚书都是50万,为啥我的是100万?奕劻说,你是谁?你是盛宣怀!你是大清最有钱的人!

奕劻不仅贪,而且笨,最后也是奕劻打包票举荐袁世凯组织责任内阁,灭亡了清朝。

作为一国宰相,奕劻被袁世凯用金钱控制,一步步把清朝推向灭亡的深渊,毫无疑问是清朝四大渣臣之首。

四大渣臣另外三个,分别是刚毅、载沣和盛宣怀。

刚毅,是端王党的领袖人物,他和裕禄等人把义和团引入北京和天津,并且撺掇慈禧以义和团抵抗洋人,一手酿成了庚子国变。庚子之后,清朝再也没了希望,灭亡就是早晚问题了。

载沣,光绪的弟弟,宣统的父亲,大清的末代摄政王。慈禧活着时,已经开始了“预备立宪改革”。到载沣这里,居然要强行终止,终止不了就搞出来“皇族内阁”。载沣带领满洲贵族加强中央集权,一面让北洋派离心,一面又让革命党成事,就连张之洞都给活活气死。后来载沣即使下台,清朝中枢的满汉之争已经没有了调和的余地。

盛宣怀,是赵尔巽《清史稿》中钦定的“亡清祸首”。赵尔巽这一结论虽然有找“背锅侠”的嫌疑,但盛宣怀直接造成清朝灭亡却是事实。清朝亡于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因为兵力空虚,兵力空虚的原因是因为湖北新军都去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了。保路运动不光在四川,而是在全国,盛宣怀主管铁路十五年,不会不知道贸然向商民收回铁路修筑权经营权会出乱子,实在是朝中大佬不给出钱!盛宣怀不能花钱收购铁路,直接派兵去抢,不出乱子才怪呢!

除了这几人,清朝的渣臣还真不少,奕山出卖黑龙江,完颜崇厚签订希里亚条约,康有为把维新变成围园杀后,翁同龢不给海军拨款却要重修圆明园,不过,这些人都没进入中枢,远远比不上前面四个。

最佳贡献者
2

晚清四大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有贤臣,必有渣臣与之相对,那么四大渣臣又是谁呢?

康有为

教科书上,康有为是个伟人,但在网络上,康有为是个渣男,近些年来,关于他的黑料层出不穷,有人说他是投资分子,有人说他是个大忽悠,还有人说他是个炒房专家。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六君子惨遭杀害,康有为提前听到了风声,逃到了日本,到了日本之后,康有为伪造了衣带诏,成立了保皇会,并号召海内外爱国之士踊跃捐款。

后来,清政府与日本交涉,迫于压力,康有为离开了日本,带着大量钱款来到了墨西哥,当时墨西哥正在修有轨电车。

康有为嗅到了商机,他用募捐来的钱,在有轨电车附近购置了大量房产,果然,有轨电车修好之后,房价迅速增长,康有为赚了100万美金。

有了钱之后,康有为娶了6个老婆,过起了神仙般的日子,别提多爽啦!国人在水深火热里挣扎,而康有为却在国外享受着幸福生活,简直了!

翁同酥


翁同酥是两代帝师,既是同治的老师,又是光绪的老师,地位无人可及。然而翁同酥虽有才学,却无才能,虽有名气,却未干出啥利国之事来,可谓白瞎了一身空学问。

翁同酥自诩清流,洋务运动难入其法眼,处处给洋务运动使绊子,李鸿章发展海军,需要大量银子,但翁同酥克扣军饷,致使北洋水师设备得不到更新,弹药得不到补充。有人说,翁同酥实乃甲午海战失败第一罪人。

奕劻

奕劻是光绪的堂叔,是个铁帽子王,总体上来说,他学问一般般,才能一般般,但做官却顺风顺水,先后干了外事、海军、财政等重要部门,最高做上了首席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可谓位极人臣。


奕劻之所以步步高升,是因为有人力挺,这个人就是帝国实际掌权者—慈禧。奕劻有什么技能,能让慈禧如此欣赏呢?

打麻将!

慈禧日理万机,身心疲惫,需要放松放松,奕劻不失时机地教会了慈禧玩麻将,还在宫里大力推广麻将新玩法,一时间,麻将成了皇宫最热门的游戏,打麻将可以愉悦身心,暂时忘却了内外交困的烦恼,可谓是舒服一天是一天啊!

盛宣怀

其实把盛宣怀列为四大渣臣,有些不妥,因为盛宣怀做的事情,直接将清朝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但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盛宣怀是个历史大功臣,因为没有他,武昌起义或许会推迟。


盛宣怀是个商人,非常非常有钱,前面说的奕劻干了内阁总理大臣之后,贪得无厌,公开卖官,其中有个重量级职位—邮传部邮传大臣,标价30万两银子。

这点钱对于盛宣怀来说,是个小意思,因为他家有1000多万两银子,30万屈指可数,做了邮传大臣之后,盛宣怀开始准备捞回本钱。

他胃口很大,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强行将各省私立的邮政、铁路收归国有,这一举动遭到了全国上上下下地一致反对,南方四省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清政府紧急调动湖北军队前往镇压,这恰好给了湖北新军以大好的机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3

晚清四大臣中最坏的当属曾国藩。他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大量的流毒,给古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可以说,这些人给中国古代乃至以后中国社会官场制造了许多天规则和做人处事的文化垃圾。比如:做人处事、做官本来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事。前者贵在正派,后者贵在勤奋清廉。但是这些人却搞了许多虚虚实实的套,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人们只有谙熟这些套路或潜规则,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曾国藩是中国那个时代官场、社会各种潜规则的推波助澜者或集大成者。正因为这些大量的潜规则的出现和流行,中国旧官场变得异常黑暗、社会人际关系变得异常复杂。以致使许多正直善良的人为此吃尽了苦头,身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这些东西直到现在仍然在危害当今的社会,有些人仍然视他为为人处世的法宝。

他所创造的所谓”家书”,名义上看似是教导子女、兄弟姐妹修身养性、做人处事的说教,实则是在用所谓”低调、内敛”的手段求取或保持功名的技巧。他是封建庸俗思想的体现,给后世社会及官场文化注入了许多消极庸俗的处世思想。比如“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以静而制动”“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等。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里面,充满了许多潜规则,特别是旧时中国官场。他的观点和学说,纯属一种封建腐朽的思想体系。不作为可以明哲保身,一作为就会被扣上“野心勃勃”,”犯上作乱”等帽子,在旧中国官场,不干事的官吏往往会扳倒干事的官吏。这些对后世中国人毒害不少。是一个十足的封建卫道士。晚清的其他几个大臣,虽然不同程度的做了一些好事,但由于晚清腐朽的封建制度使因,这些人大多都是一些中饱私囊,大发国难财的腐败分子。他们对外是一付道貌岸然的样子,实则个人私产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他们却伪装一个清廉执政的样子。他们通过不停的写家书,教育子女怎么怎么做人,怎么怎么做事,看是淡泊名利,实则是专做给外人看的,而根本目的就是掩盖罪恶的面目。若果曾国藩是一个实实在在忧国忧民的人,他就不会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如麻,在平息太平天国中,在南京屠城,残害无辜国民。

曾国藩等晚晴重臣,充当的是一个维护封建统治的走狗和买办官僚利益门阀的代理人。洋人传教士打死天津市民,天津民众起来造反,寻求说法。朝廷委派曾国藩去处置,这家伙不分青红皂白,下令诛杀了几千名天津民众。弄得满城一片白色恐怖。他是个十足的视民众生命如草芥的大坏蛋。

曾国藩所谓的人生修养,都是为了求取功名,满足自己私利,苟且于士途,在伴君如伴虎,勾心斗角的封建官场,维护其名誉、生命,维护封建忠君思想的工具。这些假仁假义的伪君子思想,对后世毒害不少。

曾国藩组织的湘军,给农民起义军__太平天国运动给与了毁灭性打击。使风雨飘摇的满清王朝又苟延残喘了一段时日。顺便再多聊几句: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个人首先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他将这些财宝私藏起来,反而装作很穷的样子,不断给家人修家书,告诫他们要轻财物而重义气,重休养而远利益,教育子女要只学诗书经典,不谈物质财富等等。你看,伪装得多好啊。其次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他在朝廷的声誉如日中天,这时他为了避免功高盖主,引来麻烦,他自动要求隐退,解除兵权,装作低调而不作为。于是他不断修家书,告诫家里的弟弟,子女重义而轻利、淡薄名利而注重修养。这些完全是为了保全性命,曲弓鄙讫,做给给别人看的。正因为这些非常有效,所以历来官场人士都将它奉为至宝。这就给中国官场留下来不少潜规则。非常有害。所以,他既是满庭政府的得力鹰犬,又是近代文化思想的一个大毒瘤。

当然,后来晚清政府地倾覆灭亡最主要的原因是:哪个极为腐朽的政治制度和昏庸无能的皇帝。不在于清末那几个大臣。要是那个政治制度符合社会发展局势,国家强盛、人民生活富足,就不会有人起来造反:比如太平天国运动。就不会遭受外国列强蹂躏: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所以,清王朝的覆灭,应该归咎于他的那种腐朽的政治制度,与别的关系不大。四大臣只不过扮演了封建卫道士的脚色,是镇压人民、剥削人民,维护封建皇权统治的鹰犬。

4

晚晴四大名臣普遍的说法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四人代表了同治中兴的的中坚力量,也是晚晴最有名望的几个汉臣。此外,晚晴四大名臣还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的一种说法。不过和前一种说法相比,后一种说法并不普遍。

晚晴四大名臣主要发迹于太平天国崛起时期。其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都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成长起来,成为封疆大吏的。张之洞年纪相对较小,没有参与镇压太平天国,但他与曾国藩等三人都是同治时期的重臣,共同创造了清王朝的最有一个“盛世”。并且,在洋务运动、与外国交往、创办新式军队学堂等方面,四人都有很大的贡献,作为清朝最后的栋梁之臣,实至名归。

至于四大渣臣,晚晴历史上并没有这种说法。晚晴积贫多年,渣臣自然很多,否则晚晴必然是另一种局面。如果非要排出影响力最大的四个人的话,那么琦善、奕劻、翁同龢、载沣可以排在前面。

琦善是正黄旗人,道光时期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是鸦片战争主和派的领袖。鸦片战争时期,琦善谎报军情,误导了整个清王朝,使清王朝大败。并且琦善对于英国太过卑躬屈膝,擅作主张割土求和,开启了晚晴外战求和的先例,以及割土退让的先河。可以说,在鸦片战争那种具有转折点的变局中,琦善对于后来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

翁同龢作为两朝帝师,在晚晴汉臣中有崇高的威望。但是,翁同龢可谓是古代腐儒的典型代表,满口仁义道德,暗地里拉帮结派打击对手,在具体事务上毫无建树。甲午战争前,掌管军机处的翁同龢常年扣扣军饷,使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逐步外强中干,最终亡于日本之手。此役之后,清王朝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奕劻之“渣”,是宣统皇帝亲口所说的,“清朝之亡,实亡于奕劻”。奕劻是清朝最有一位铁帽子王,在八国联军侵华中的时候,作为清朝与八国联军交涉的大臣,奕劻不敢惹怒联军,一味对八国联军忍让,毫无原则的按联军的意思办,使清朝的权威荡然无存。而在清朝最后的时刻,奕劻和袁世凯一起,鼓捣清室退位,是清朝灭亡的直接推手。

载沣是溥仪的父亲,溥仪继位以后担任清朝的摄政王,成为了当时最具实权的人物。不过载沣的典型特点就是才不配位。以载沣之才,完全不足以担任那样高的职务。最后,清王朝分崩离析,载沣作为最应负责的人物,难辞其咎。此外,载沣搞出的皇族内阁,在历史上也是臭名远扬。

5

晚清四大重臣曾国藩、左宗堂出名,李鸿章也出名,张之洞人们甚不知道。

曾国藩左宗堂的仕途很沉重,时令国家落难之中。洪秀全的拜上会气候坐大,史称金田起义。

洪秀全帅领信教的民众暴乱天下,定都南京,建立太平天国。这前后十多年朝庭平暴乱与暴乱反朝庭中相互冲杀的血流滚滚,染红江河。最终太平天国天不给路,以全面失败而告终。

扑灭太平天国是朝庭坚决平暴,但平暴的前线大帅是曾国藩左宗堂。能够历挽狂澜给国家建功名垂史册非同寻常。

若说晚清重臣,左宗堂更是榜首。太平天国暴乱期间西北回乱苦不堪言,面对两千万之众种族屠杀左宗堂更是心痛万箭穿心,泰山压肩。

左宗堂用力拥兵,陕甘荡平后又善后义当青天,回归乐田。

国家落难,外国势力渗透新彊,左宗堂抬棺出征,获胜祖国未失寸土。

李鸿章身背骂名,其实有很多冤枉,弱国的大臣难当。张之洞也为国家出力不小。

6

只能从个人品格和实际作用上来判断,从对满清政权上的忠心上,几乎所有臣子都主观上维护着满清这个“破马车”不倒下来。

爱新觉罗·奕劻 庆亲王,够贪

康有为 黑他的都上天了,堪称五毒俱全,信息时代真是无所遁形

翁同龢 不知道这位能翻天不,《走向共和》看过,各种杂志小谈也论过这位,堪称拖后腿王者。

曾国藩 没看过常凯申喜欢的《曾国藩家书》,看过《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忠于满清,愧对全国吧。

7

第一个必然是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先于天津教案中为讨好法人重处同胞,最后对方不买账,转而把烂摊子丢给曾国藩,80年代,左宗棠大军收复新疆,崇厚又于里瓦几亚让过多特权与西北领土于俄人,几成其野心,毫无骨气可言。

第二个必是康有为,带着光绪所谓的“蜜诏”在海外招摇撞骗,加剧光绪的不利处境,骗取侨商资金,不给者还要暗杀恐吓对方,手段卑鄙。抛开其政治倾向不说,单论其道德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第三为毓贤,与刚毅等包庇手下迫害教民,挑起战端,盲目相信所谓的迷信法术,这种不理性的爱国最后只会让老百姓为他们的愚蠢行为背负上更沉重的赔款。

第四为方伯谦,先于牙山海战抛弃高升号,后于黄海大战中临阵脱逃,致使北洋海军一度陷于不利境地,据说他的后人现在还给他洗白,真是无耻之极。如要洗白,那将置邓世昌、左宝贵君等于何处?


8

清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灾多难的朝代,在这个时代中国经历了乾隆盛世,但是也有近代史的屈辱,可以说清朝的政治是相当复杂的,而且清朝的朝廷机制比较腐化,再加上当时的大臣们中饱私囊,因此中国在近代一直没能很好的发展,在清朝有4位忠臣,他们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清朝也有4位渣臣,他们的做法使得整个中国的近代史毁于一旦。

我们知道晚清四大重臣,那么你认为晚清四大渣臣是谁?

晚清四大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有贤臣,必有渣臣与之相对,那么四大渣臣又是谁呢?

康有为

教科书上,康有为是个伟人,但在网络上,康有为是个渣男,近些年来,关于他的黑料层出不穷,有人说他是投资分子,有人说他是个大忽悠,还有人说他是个炒房专家。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六君子惨遭杀害,康有为提前听到了风声,逃到了日本,到了日本之后,康有为伪造了衣带诏,成立了保皇会,并号召海内外爱国之士踊跃捐款。

后来,清政府与日本交涉,迫于压力,康有为离开了日本,带着大量钱款来到了墨西哥,当时墨西哥正在修有轨电车。

康有为嗅到了商机,他用募捐来的钱,在有轨电车附近购置了大量房产,果然,有轨电车修好之后,房价迅速增长,康有为赚了100万美金。

有了钱之后,康有为娶了6个老婆,过起了神仙般的日子,别提多爽啦!国人在水深火热里挣扎,而康有为却在国外享受着幸福生活,简直了!

翁同酥

翁同酥是两代帝师,既是同治的老师,又是光绪的老师,地位无人可及。然而翁同酥虽有才学,却无才能,虽有名气,却未干出啥利国之事来,可谓白瞎了一身空学问。

翁同酥自诩清流,洋务运动难入其法眼,处处给洋务运动使绊子,李鸿章发展海军,需要大量银子,但翁同酥克扣军饷,致使北洋水师设备得不到更新,弹药得不到补充。有人说,翁同酥实乃甲午海战失败第一罪人。

奕劻

奕劻是光绪的堂叔,是个铁帽子王,总体上来说,他学问一般般,才能一般般,但做官却顺风顺水,先后干了外事、海军、财政等重要部门,最高做上了首席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可谓位极人臣。

奕劻之所以步步高升,是因为有人力挺,这个人就是帝国实际掌权者—慈禧。奕劻有什么技能,能让慈禧如此欣赏呢?

打麻将!

慈禧日理万机,身心疲惫,需要放松放松,奕劻不失时机地教会了慈禧玩麻将,还在宫里大力推广麻将新玩法,一时间,麻将成了皇宫最热门的游戏,打麻将可以愉悦身心,暂时忘却了内外交困的烦恼,可谓是舒服一天是一天啊!

盛宣怀

其实把盛宣怀列为四大渣臣,有些不妥,因为盛宣怀做的事情,直接将清朝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但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盛宣怀是个历史大功臣,因为没有他,武昌起义或许会推迟。

盛宣怀是个商人,非常非常有钱,前面说的奕劻干了内阁总理大臣之后,贪得无厌,公开卖官,其中有个重量级职位—邮传部邮传大臣,标价30万两银子。

这点钱对于盛宣怀来说,是个小意思,因为他家有1000多万两银子,30万屈指可数,做了邮传大臣之后,盛宣怀开始准备捞回本钱。

他胃口很大,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强行将各省私立的邮政、铁路收归国有,这一举动遭到了全国上上下下地一致反对,南方四省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清政府紧急调动湖北军队前往镇压,这恰好给了湖北新军以大好的机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总结:国家早已经危矣,有志之士以身躯铸成城墙。但是这四人却只为自己利益至上,以保卫清政府的北洋水师为导火线,陷害为国家殚精竭虑的老臣。北洋水师是不敌日本军队,但是若不是贸然出兵,北洋水师是也不至于全部殉国,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也不至于成为日后日本在中华猖狂的资本。这四人,人人得而诛之。

9

晚清时期的没落,其实离不开清朝廷的腐败现象,干实事的功臣却被一些庸臣所阻扰,仗着嘴上口花花就让那些拼命在外的功臣百战功成一朝散.

下面就来看看晚清时期四大亡国罪臣,没有他们的话,或许历史将会改变:

翁同龢

王伯恭所记述的一段亲历:“甲午战前,翁同龢一力主战,李鸿章言不可轻开衅端……我去见翁同龢,向他力陈主战的错误。我想翁同龢也是我的老师,他向来是器重我的。但翁同龢听了我的劝说后,笑我是书生胆小。我说:‘临事而惧,古有明训,岂能放胆尝试?而且,我国无论兵器还是战法,都百不如人,不能轻率地开战啊!’翁同龢说:‘李鸿章治军数十年,扫荡了多少坏人啊!现在,北洋有海军陆军,正如火如荼,岂能连一仗都打不了吗?’我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今已知自己确实不如人,哪里有胜利的希望呢?’

翁同龢说:‘我正想让他到战场上试一试,看他到底是骡子还是马,将来就有整顿他的余地了!’”如果此说成立的话,那么,翁同龢的主战,可谓一箭双雕:若胜,翁同龢是抗倭的英雄;若败,那整顿李鸿章的“余地”就捏到翁老师手里了!结果不用说了,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结束。从战争爆发到失败,再到赴日谈判,签订既丧权又辱国的《马关条约》,李中堂被弄得焦头烂额,臭名昭著。李鸿章成了千古罪人。翁同龢身为军机大臣、朝廷命官,何以明知中国没有取胜的把握,反倒一味鼓动坚决对日作战呢?他又不卖军火,发不了国难财;他又不是汉奸,决无里通外国的目的。原来,早在太平天国时期,翁同龢的哥哥翁同书任安徽巡抚时,于定远被围之际,弃城逃跑,犯失守封疆之罪,结果被谪戍新疆。而弹劾翁同书的,正是李鸿章。影片《走向共和》中,光绪皇帝也对翁同龢说:“朕知道当年因李鸿章弹劾令兄翁同书一事,你们结下宿怨。但你们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总要和衷共济才好,千万不可因私而废公。”可怜可恨可叹一代帝师翁同龢,竟然利用甲午海战的时机,借日本人之手,来报一己的家恨!此仗大败,中国赔偿日本白银二万万两;割让台湾。“覆水难收,聚铁铸错,穷天地不塞此恨也。

张謇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促使帝后两党矛盾有所激化。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拥戴光绪帝,好发主战议论,其主要抨击目标为畏日如虎的李鸿章,实际上都是借以冲击主和的后党,企图为虚有“亲政”其名的皇帝争取若干实权。名噪一时的新科状元张謇,由于历史渊源和政见相近,很快就成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门”弟子中的决策人物。

可以看出,张謇的从中搅局,也是加速了甲午海战最终失败的一大罪人。

张仲炘

张仲炘,字慕京,号次珊,又号瞻园。湖北江夏(武汉)人。光绪三年二甲七十七名进士,授散馆授编修。主战,反对签署《马关条约》。初支持变法,后主保。强学会会员。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江苏尊经书院山长。

他在甲午战争也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本来说大敌当前,应该同仇敌忾,然而他却非当没有如此,在北洋水师与日舰开战的时候,他直接将李鸿章给告了,并且说起私通日本,一度将李鸿章往死里陷害。

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还在怀疑这个人是不是个日本间隙,这样的做法,是相当的不明智的。说他是亡国罪臣一点也不为过。

李秉衡

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人。初捐资县丞,迁知县。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年),为冀州知州。越二年擢永平知府。十年(一八八四年)移任广西按察使,法军侵越犯边时,李衡主持龙州西运局。翌年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取得谅山大捷,彭玉麟奏言:"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1900年庚子之变,起用为巡阅长江水师大臣。

他原本也是清流派的人物,然而在甲午战争的期间,他反而是处处跟李鸿章作对,北洋水师需要援助的时候,他却各种拒绝出兵,导致了北洋水师因为迟迟没有援助,而陷落了。

说他是晚清的罪臣一点都不为过。

10

晚清四大渣臣:翁同和、张謇、张仲炘、李秉衡

详情请查阅有关资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