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可以肯定一个事情,那就是吴京满清正白旗的身份是属实的,这个消息是吴京在拍战狼之后亲自在一个访谈节目中透露出来的,以往网络上都流传吴京是满清正黄旗出身,就连百科词条上都如此描写,但前段时间吴京就专门对这件事情辟谣了,他确实出身满清正白旗无疑。



借这个机会我们就来好好的讲一下历史中的满清八旗制度,虽然有不少人对八旗制度都早有耳闻,但想必很多人对真正的八旗制度都是半知半解的,所以这个时候好好的讲一下八旗制度就很有必要了。

八旗制度的来源

八旗制度的开创者是满清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他原本是依附在明帝国部下的女真人,因为凭借着和明朝名将李成梁亲密的关系,慢慢的将自己的部落发展壮大,并最终形成了滔天之势,努尔哈赤慢慢的统合了女真各部,为了将各部落的力量凝聚起来,所以他开创了旗制,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四个旗,分别是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

后来努尔哈赤的势力越来越庞大,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他将四旗发展成了八旗,在原本四种颜色的旗上镶上边,分别成为了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

努尔哈赤的势力在壮大之后,他以及他的儿子皇太极不甘于现状,所以他们又往大草原方向收服了蒙古人,由此后金的部下又新增了蒙八旗。

后来因为和明朝的作战中不断收服汉人士兵以及劫掠汉人百姓,这些汉人在后金的部下慢慢发展壮大,最终又成为了我们所说的汉八旗。

八旗制度的最基本行政、行军单位“牛录”

无论是满八旗、蒙八旗、还是汉八旗,都是由一个最基本的单位支撑起来的,这个基本的单位就是牛录,牛录可以说是一个村落,也可以说是一支队伍。

为了方便管理,努尔哈赤开始将分散而居的女真人编为一个个的牛录,每个牛录有300户人家,由此就构建成了后金最基本的管理单位,人们依牛录而居,所以在平常的时候牛录是村落状态的。

但是在战争期间就不一样了,每一户人家都要抽调出一位壮丁充入军中,以备行军打仗,所以说,牛录在是一个村落的同时它还是一支队伍,一个牛录中的壮丁被集合在了一起,就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很强的队伍,战力非常惊人。

八旗中的每一个旗都会分配有数量不一的牛录,其中女真人的八旗被分配到的牛录最为众多,有整整四百来个,蒙古人的牛录则有七十多个,汉人的牛录最少,只有十六个。

这三个不同的民族有着整整24个旗,全部的牛录加起来也仅仅只有400来个,正是凭借着这400来个牛录,晚清才能趁着中原王朝内乱,最终趁虚而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满清王朝。

吴京主上的正白旗在清朝所占据的地位

八旗制度说完了,现在我们回归正题说一下吴京所在的正白旗,正白旗是满清的上三旗之一,是直接归属晚清皇帝掌管的旗,多尔衮之前的正白旗并不包含在皇帝的掌管内。

当时的正白旗和其他的旗一样游离在权力的边缘,在皇太极死后他留下了他的几个儿子,其中最有作为、年龄最大的是皇太极的儿子豪格,他在皇太极死后掌管了皇太极留下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并掌管了他母亲娘家的正蓝旗,是最有希望接替大汗之位的人。

当时作为正白旗之主的多尔衮为了抢夺权力,所以他通过各种明争暗斗击溃了豪格,多尔衮虽然击溃了豪格,但他却不敢以大汗自寄,因为在和豪格斗争的过程中,他见识到了正黄旗和镶黄旗两道旗的强大势力。

所以多尔衮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从皇太极的儿子中挑选出了一个年纪非常幼小的王子接替了大汗之位,此人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顺治。

多尔衮带领着后金攻入了关内,并最终将他一手扶持的顺治推上了皇位,使顺治成为了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因为多尔衮的权势滔天,所以他受到了顺治皇帝的忌恨,在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下令对多尔衮鞭尸,并对多尔衮的亲信展开了清洗,最终将正白旗收归了自己的麾下,也因此正白旗正式成为了上三旗上一。

正白旗是生产皇帝侍卫的旗之一

清朝的皇帝挑选侍卫都是从上三旗中挑选出来的,他们会从上三旗中挑选出一些武艺高强的人护卫在他们身边,所以满清的上三旗在很多时候就出现了许多的武学世家。

虽然侍卫这个名头说的不好听,但在清朝却代表着非常巨大的权势,皇帝的侍卫在很多时候甚至比一些朝廷命官还要受到皇帝的重视,就连我们历史中大名鼎鼎的贪官和珅也是从乾隆皇帝手下的侍卫出身的。

据吴京自称,他的家族中就曾经出现过几位武状元,他甚至有一个祖上因为受到咸丰皇帝的赏识,而被赐予了一块御赐的牌匾,在当时风光一时无两,正因此吴京的家族中保持了非常良好的练武习惯,在他小的时候,更被父亲送到了武术学校学习,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代武打巨星。

所以说这就是吴京祖上正白旗在清朝的地位,除了吴京之外,那英、关之琳等人都是满族的后代,在清朝灭亡之后有些满人因为曾经积攒下来的丰厚家产而在社会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但这毕竟是少数人,更多的还是民国期间的众多以老遗少们,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将丰厚的资产坐吃山空,并最终成为了社会的寄生虫,也因此被时代所淘汰,从这方面来看,我觉得吴京是成功的,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走向了自己的辉煌。

最佳贡献者
2

正白旗在清代八旗中排第三,但是这个排序只是八旗行列的次序,跟旗人的身份没啥关系。

简单说一下正白旗的发展

正白旗来自三固山时期的“白旗”,主要由哈达部的人丁组成,旗主是太祖的嫡长子褚英。后来到了四固山时期,褚英被太祖幽禁,嫡次子代善则领有了红旗,白旗的旗主就改为太祖的第八子皇太极,也就是后来的太宗,小旗主则是褚英的儿子杜度。1615年,四固山改为八旗,原白旗里,太宗领有的部分编为正白旗,杜度领有的部分加上信封的太祖第七子阿巴泰的部分编为镶白旗。

太祖去世后,太宗将白旗和黄旗的旗色对调,原本的正白旗成了新的正黄旗,原本的正黄旗成了新的镶白旗,原本的镶黄旗成了新的正白旗。这个新的正白旗,旗主是多铎。

1643年,在多尔衮的授意下,两白旗整编,正白旗旗主改为多尔衮,多铎则去镶白旗当了旗主。

最后就是顺治七年,多尔衮去世,死后被追罪,正白旗被收回,和正黄旗、镶黄旗一起成为皇帝亲领的旗,即“上三旗”之一。


吴京出身的正白旗即是这个“上三旗”之一。

不过,每个旗里,都有皇族、贵族、世家、高官、普通官僚、小官、兵丁、乃至于穷旗人,正黄旗也有要饭的,镶蓝旗也有大贵族,所以出身跟旗没啥关系。吴京说自己出身正白旗,就是说他家祖先的旗籍是正白旗,就好似A的籍贯是北京西城区,B的籍贯是北京东城区,只是籍贯象征而已,和身份没有必然联系。


顺便一提,清代八旗的官方排序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这个排序的依据是【旗主的辈分】,而跟旗里的平民们没任何关系。

3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继蒙元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统一中央王朝,但它在中国的统治时间,要比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长得多,持续了将近300年之久,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这是独一无二的。而其中的八旗更是谈资颇多。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一种耕战合一的社会组织形态,是军政合一的最高一级单位,创立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上三旗为“天子自将”,多归皇帝自领,地位最高,人多势众,成为核心;它们是:正黄、镶黄、正白,守卫皇城,挑取侍卫。担任皇帝外出护卫,是亲军。

下五旗守卫京城外,大批派往各地驻防护卫。它们是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1615年扩为八旗的旗主分别是:

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统领;

正白旗,旗主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统领;

镶白旗,旗主由努尔哈赤十二子阿济格统领。

正、镶红旗旗主由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统领。

正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侄子阿敏统领。

镶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统领。

满洲八旗军在辽东斩杀明军数十万,均为明军精锐,在1644年以前5次入关扫荡,攻破州县数十个,俘虏人口几十万,而自身损失却很轻微,卢象升等明军精锐家丁在面对小股八旗军时也不能取胜。

这已经不是战略战术的问题了,而是双方战斗力差距太大。

八旗军骑兵作战机动性强,肉搏能力也大大强于明军,马上射箭更是汉人骑兵做不到。明军确实拿八旗军一点办法都没有,就算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斩杀明军和明朝地主武装无数的李自成,在山海关作战中,被2-3万战斗力在满洲中算一般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像切菜一样斩杀大半,明军更是连满洲兵中战斗力最弱的镶蓝旗都打不过。

八旗之中,战斗力最强,最持久的还要属正白旗。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

皇太极登基后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对正白和镶白旗采用分化的办法。

先是废掉年长战功高的阿济格的旗主地位,用14岁的少年多尔衮作镶白旗主,当多尔衮和多铎长大成人后,又找岔子将正白和镶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作正白旗主,多铎作镶白旗主。但这时由于历史的渊源,正白和镶白旗还是比较团结的,而且实力是八旗的第2和第1位。

多铎统辖的牛录太多,他到那一旗,该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极死时,正是他的家天下计划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他和他的儿子豪格一共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的第一大势力,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则有98个牛录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势力,老代善(他儿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辖两红旗)和济尔哈朗则有96个牛录是八旗的中坚势力。

(多说一句,如今国内著名武打明星吴京,其实就是正白旗人,家里也出过几代武状元。)

八旗的衰落,可以说和清王朝的衰落是同步。

清朝19世纪出现统治危机,其中一个明显表现,就是兵力的衰落,这种衰落又以八旗武力的衰退为主要标志。八旗武力衰落的原因不能仅仅以“腐败”来一言蔽之,它背后牵涉到的问题复杂而深刻。谈19世纪危机而不谈军事,谈军事而只谈湘军、淮军却不谈作为清朝统治“根本”的八旗武力的衰微,就找不到症结所在。

危机的根源,在于无论统治者如何粉饰,八旗制度毕竟是建立在民族统治、民族压迫的基础之上的。不管嘴上怎么高喊“满汉一家”,在做法上,“首崇满洲”才是他们的宗旨。这首先就表现在旗饷制度建立后产生的负面作用上。

辛亥革命后,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民国政府许诺给退位的溥仪每年400万元,而以往清朝政府给八旗贵族的俸禄一律停发了。这对于八旗贵族子弟来说无疑是一重大打击,长久以来一大笔固定的收入突然之间没了,王公贵族们陷入了艰难的境地。没有了政治的实权,也就没有了收受贿赂的机会,昔日贵族一朝之间沦为了平民。

当时赫赫有名的睿王府,在民国时期,每年减少7900两俸银,1500石禄米,地租收入也急剧减少,后来王府将东北、河北的庄地都卖出去了,每亩只卖了3角5分钱,尽管固定收入几乎断绝,王府的开支却比清朝时还要大。因为过去对八旗贵族有种种限制,不准随便外出交结部院大臣、封疆大员,不准没事串亲戚,不准无故离京。

民国时期这些限制都没有了,贵族子弟们就玩得更痛快了。睿亲王魁斌死于1915年,他的两个20来岁的儿子中铨、中铭过惯了花天酒地的生活,老子死后更没人管了。

真是应了那句古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向敬之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进程中,为了加强战斗力,于是在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将女真人原始的狩猎组织,整顿创制黄、白、红、蓝四旗,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旗,既为旗帜的颜色,也是建制的单位。白旗由努尔哈赤征服收编的哈达部建成,很有战斗力。在女真人的观念信仰里,白象征着水。

努尔哈赤建国的前一年,即万历四十三年(1615),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之制确立。原来的四旗,前署“正”字。白旗则成为了著名的正白旗。

由于八旗又分左右两翼,镶黄领衔左翼,正黄引领右翼。故满洲八旗有严格的顺序,由高至低依次为: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不是随意写的。

努尔哈赤驾崩前,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直接统领,其它六旗分别由其嫡系子侄孙儿统领。最初的白旗旗主贝勒为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褚英死后,白旗一分为三,正白旗被交给了努尔哈赤的女婿兼五大臣之一的何和礼,后来又变成了皇太极。

《清宫风云》张丰毅版多尔衮与姜文版皇太极

努尔哈赤死时,正白旗的实力在八旗中并不强,但旗主皇太极的个人实力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皇太极趁机占有杜度的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此后借故将自己的两白旗与属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兄弟的两黄旗对调,对两白旗采取分化政策,组建新的两黄旗和两白旗,废掉阿济格的旗主,又命十四岁的多尔衮为镶白旗旗主。后将两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作正白旗主,多铎作镶白旗主。由于多尔衮与多铎是一对难兄难弟的关系及长期战事的历练,影响了两白旗的格外团结,正白旗的实力在八旗中排在前列。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病逝,顺治帝亲政,迅速将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收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正白旗与两黄旗成为了上三旗。

5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由皇帝自将,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
顺序是这样的。
正黄、正白、正红、正蓝, 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

6

正白旗的来历

1601年前后,满清的先祖努尔哈赤在征服了东海女真后,因为治下的百姓和军士逐渐增多,其之前所创的黑旗和红旗明显已经不能满足所需。随即努尔哈赤决定参照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将其麾下的军事改编成以300人为一牛录,5牛录为一甲喇及5甲喇为一固山,在黑旗和红旗的基础上,加上了黄、白、红和蓝四旗,而其中的白旗就是正白旗最开始的雏形。

1615年,努尔哈赤在基本统一了女真部落后开始又一次大规模的改编。这次改编将原黑旗分割成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原红旗分割成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割成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剩下的原黄、红和蓝三旗则重新打乱,汇编到这八旗之中,自此八旗遂称定制,而正白旗也自此得名。

努尔哈赤时期正白旗的地位

当努尔哈赤创建正白旗之时,正白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辖大概25牛录,大概有2500名八旗军。此时的正白旗如果以旗主的身份来排地位的话,这个时候八旗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努尔哈赤亲率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再是大金的大贝勒代善所率的正红旗和镶红旗,然后是大金的四大贝勒中的二贝勒阿敏所率的镶蓝旗,之后就使三贝勒莽古尔泰所率的正蓝旗,再之后才是作为四贝勒皇太极所率的正白旗,可以说如果按照旗主的身份来定八旗的地位,此时正白旗的地位仅高于杜度所率的镶白旗,并落后于其他六旗。

当然如果是按照武力来排地位的话,正白旗的地位属于中上的水平,大概是在第四位。此时正白旗共有25个牛录的兵力,仅次于正黄旗的45个牛录、镶蓝旗的33个牛录和镶红旗的26个牛录。但是在不久之后,晚年的努尔哈赤就将正黄旗赐予了多铎,而自己就亲率镶黄旗,自此镶黄旗就成为了八旗当中地位最高的头旗,直至清末都从未改变。不过不管如何,努尔哈赤时期的正白旗的地位并不高,属于中间的,在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上在八旗中都不算是高的。

皇太极时期正白旗的地位

其实这个时期严格意义上来说正白旗已经不再是最开始的那个正白旗了。1626年,皇太极继位为大金汗王,他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利,也为更加名正言顺的成为汗王,随即决定将其手中的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而原正黄旗则改色为正白旗。所以说如果你一定要以努尔哈赤时期的正白旗来定地位的话,那么此时的正白旗地位无疑是最高的啦,因为它已经是皇帝的亲军了。

当然我们此时不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只考虑叫正白旗的那个旗的地位如何。皇太极初期虽原正黄旗被改色为正白旗了,但是其实力却未变,改的只是旗帜和名号,其他的牛录等都未有改变,所以此时最强的还是改色之后的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手上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他们一共有65个牛录,其后才是皇太极和他儿子豪格所率的改色后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他们一共有40个牛录。但是这个仅仅只是军事实力的排名,如果是政治地位的话,那么无疑改色后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地位要高于改色后的正白旗和镶白旗。

而到了皇太极中晚期,由于皇太极利用皇帝的身份开始大肆侵吞其他白旗的牛录,先是将用计幽禁了镶蓝旗主阿敏,然后掌控了镶蓝旗,后又借口正蓝旗主莽古尔泰有造反嫌疑直接吞并了正蓝旗,然后又将正蓝旗与自己的正黄旗进行整编组成了全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并从原正蓝旗当中抽调了8个牛录给了自己的儿子豪格所率的原镶黄旗,之后豪格的镶黄旗改色为正蓝旗。而就在这样的吞并下,晚年的皇太极和其儿子的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一共拥有了117个牛录,可谓是真正的八旗中最强大的,而多尔衮和多铎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则拥有98个牛录,位列白旗军第二大势力。可以说不管如何,正白旗的地位在皇太极时期无疑是八旗当中最高的其中一支。

顺治之后的正白旗地位

顺治初期,由于正白旗的旗主多尔衮掌握了满清的所有大权,所以正白旗的地位随之也水涨船高。多尔衮先是将正蓝旗旗主豪格设计入狱,然后吞并了正蓝旗,并在随后将正蓝旗与正白旗整编成了全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而原多铎统领的镶白旗则改色为正蓝旗。可以说此时的正白旗地位无疑是最高的,毕竟多尔衮在的时候,他可以算是暗地里真正的皇帝啦。

而到了多尔衮死了之后,顺治帝为了更加牢固的掌控着大清的权利,随即将正白旗直接纳入到了自己的掌控中,自此顺治帝亲自掌控了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这三旗。而自顺治帝开始历代的帝王都从未再放弃过这三旗的掌控,随之清朝的八旗就出现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上下之分,而上三旗由于是皇帝亲军所以其地位较之下五旗要尊贵的多。那么作为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地位肯定是高于下五旗的,即正红、镶红、镶蓝、镶白和正蓝,但是在上三旗中正白旗的地位却是最低的,镶黄旗为第一,正黄旗为第二。

同时也是在顺治帝之后满清皇宫中的禁军和皇帝的近侍,也都是只能从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这三旗中挑选,其他的下五旗皆不可。自此满清八旗的地位就再也没有改变过,可以说自顺治帝之后,满清八旗中正白旗的地位都是最为尊贵的一支,之后从未改变。

7

正白旗在清朝八旗中应当属于上三旗,准确地说排名第三,仅次于镶黄旗和正黄旗。

八旗是努尔哈赤创立的军事社会制度,最初源于女真(满洲)人的狩猎组织。结伴而行的狩猎活动因人数增多而需统一指挥,其指挥者称为牛录额真,其集体即称为牛录。由于在战争中,采取以牛录额真统领牛录的组织形式,从而使牛录组织具备军事职能。为便于统一指挥大规模的围猎或作战,又需将若干个牛录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于是以“旗帜”为标志作导引。旗帜在满语中称为“固山”,汉语则称“旗”。

八旗的旗主为固山额真,每旗掌握兵马7500人。八旗的排名顺序有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按“黄白蓝红”排名,以“正”为先,即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也有一种说法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还有一种说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

至于努尔哈赤生前,八旗旗主以及分布大致是这样的:

(正白旗后裔)

正黄旗(45牛录):努尔哈赤镶黄旗(20牛录):努尔哈赤正红旗(25牛录):努尔哈赤次子代善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33牛录):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正蓝旗(21牛录):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正白旗(25牛录):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镶白旗(15牛录):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长子杜度
从中不难发现,正白旗原本不属于上三旗。直到多尔衮掌权后,因其是正白旗旗主,于是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顺治帝亲政后,收多尔衮所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于是形成了皇帝直统上三旗(正黄、镶黄和正白)、亲王统领下五旗的制度。

正白旗的样式

1、左右长7尺5寸,上下宽6尺,长方形。

2、八色龙旗,均做龙图。

3、龙与旗色配合:白旗配蓝龙。

4、旗杆:长一丈五尺,朱红色,龙头向旗杆,杆端为铁枪头。

8

在清朝满人有什么地位我不知道,但是在夏朝我肯定是皇亲国戚,在炎黄部落的时候我碰到轩辕帝应该可以叫他一声爷爷,在汉朝的时候我应该是个开疆扩土的武将,在唐朝的时候我应该还在中亚和穆罕默德打战,在明朝的时候我应该在浙江跟着我叔去调戏我婶婶秋香,在现在嘛 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汉人我身上有着世上最高贵的血炎黄之血我们在以前也被称为神明之種,也许有人会说我狂妄自大但是我想说的是有什么民族能像华夏族这样屹立不倒几千年?看看我们隔壁的啊三兄!再看看我们!九黎没能打败我们,匈奴没能打败我们,突厥没能打败我们,鲜卑自愿被我们吞噬,蒙古没能打败我们,满人更是被我们吃的只剩几根手指了,八国联军 俄毛子日本鬼子 朝鲜战争美国人,你还能认为这不是她在默默的守护着我们吗?你还能认为这世上有什么种族能灭亡我们吗?不要和我说什么血统 重要的不是你是谁,而是你认为你是谁,你愿意为了你所信仰的种族而奋斗吗? 在中国在神明之種面前有什么异族能说自己是贵族?

9

满清八旗大家可能听说过,在一些清宫剧中都有提到过,而武打明星吴京正是这八旗中正白旗的后人,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这八旗是怎么回事,而正白旗在八旗中是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八旗其实是一种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说白了就是一种组织编制,在满族的祖先女真人在古时候是以打猎为生的,而那个时候的打猎是很辛苦的,于是就几个人搭伙一起打猎,后来就以相同的氏族或是村寨为一伙,推举一个人领头,这就有了最早的组织形式,被称为牛录制。

而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牛录制已不能很好的进行管理了,于是在1601年,出现了三旗制度,也就是黑旗、白旗、红旗。而在1615年,由于满族统治下的人口越来越多,努尔哈赤又在三旗的基础上,增加了五旗,形成了后来的八旗制度。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和镶红旗。

尽管建立了满族的八旗,但后来到皇太极的时候,由于兵将众多,八旗也不够区分管理了。于是皇太极又创建了蒙古、汉族的八旗,其编制也是仿照满八旗来的,此后这24旗的制度便构成了清朝八旗制度的整体,但其中地位最高的还是满族八旗,其次是蒙古八旗,最后是汉八旗。

其实在满八旗里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其中正黄旗和镶黄旗以及正白旗,被称为上三旗,这三旗归皇帝亲自指挥,也可理解为御林军。不过在清朝初期,顺治皇帝之前,上三旗里面并没有正白旗,而是正蓝旗。但后来多尔衮得势后,他统领的是正白旗,就是把正蓝旗降到了下五旗,把正白旗升到了上三旗,后来清朝一直延续如此。

这么说来的话,正白旗在满族八旗当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而吴京是正白旗的后人,在以前清朝时是属于上三旗的人,是皇帝亲兵,就算没有高官位,其宗室地位也是非常高的。

喜欢的朋友可以再下方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记得点击关注哦

10

八旗的次序根据旗主的地位而改变,共经历四次“换旗”。

努尔哈赤时期,正白旗旗主为皇太极,正白旗排在两黄、两红之后,位列第五。但存在另一种说法,由于年龄和军功的影响,莽古尔泰和阿敏统领的正蓝、镶蓝两旗地位高于正白旗。不论如何,位列第八的是杜度统领的镶白旗。

皇太极时期,八旗矛盾激化严重。两红、两白旗均经过起落,根据皇太极称帝后的排序,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和镶蓝。

多尔衮时期,虽然两黄旗的崇高地位无法动摇,但多尔衮作为正白旗旗主,其摄政王的身份自然使正白旗与两黄旗可以并驾齐驱。

顺治时期,“上三旗”和“下五旗”正式确立,因为多尔衮倒台,正白旗为皇帝亲属,由此,皇帝原亲属两旗变为三旗。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