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真扯蛋。!!!!

满清入关,剃发易服,留发不留头,屠杀了多少汉人。编修汉人典籍,连岳飞的《满江红》都不放过,修改的面目全非,一部《四库全书》毁书甚于修书,不复原来模样。大兴文字狱,稍有不慎则满门皆灭,连死人和疯子都不放过,人人皆不敢言。

在高压统治下,汉人成了彻彻底底的奴才,日渐麻木起来,中国的发展停滞了,甚至倒退了。

替满清张扬,实在是无耻之徒。

最佳贡献者
2

作者:金满楼

清军入关,鼎定中原,这对汉人来说,当然是万分之万的大好事。如果没有清军入关,现在的中国究竟是怎么样的,还真的不好说!

先从人口说起吧。

据不准确估计,明朝中期时人口突破一亿,可能接近于1.2亿的样子,这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是创造了记录。

当然,还有人说最高峰时接近两个亿,这当然是绝对不可能的。以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疆域、供给能力来说,突破一个亿已经是奇迹。

为什么说明朝最鼎盛时期应该在1.2个亿,主要从明末清初的人口可以推测出。

大体而言,通常认为清朝鼎定中原时中人口在7千万左右。因此,明朝末年二三十年的天灾战乱瘟疫等导致人口减少了5千万,这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是2个亿的话,就意味着中国人口在明朝末年减少了近三分之二,这显然不太可能。

再有,如果不是清军入关鼎定中原, 汉人早被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流寇们杀光了!



不管怎么说,就算清朝初年中国人口7千万吧,经过了大约50年的发展,也就是康熙中后期,中国人口再度攀升到一个亿,这个增长是比较符合人口规律的。

之后,又过了两个50年,在乾隆中期、后期,中国人口相继突破两个亿、三个亿,到嘉庆朝时,中国人口突破4个亿,达到历史的最高峰。

试想,清朝入关时,旗人(包括满洲、蒙古、汉军)人口大约在200万人,其他都是汉人,而在嘉庆最高峰时,旗人人口大约在500万,而汉人人口已达到4个亿。

就从人口增长而言,清军入关、鼎定中原是不是大好事!这是不言而喻的吧?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清朝实行仁政,轻徭薄赋,更直接的说,根本就不要汉人服兵役,也没有徭役,没有人口税,不选妃,不抢民女当宫女,也就宫里有一两千的太监,仅此而已。

当时,当兵打仗的事都让旗人给包了。当然,得给他们铁杆庄稼。



应该说,在鸦片战争之前,旗人在这块的业务做得相当完美。毕竟,明朝的疆域仅仅是十八省,还不到现在的一半,而外部疆域时不时给内地造成极大的威胁,由此增加了极大的成本。

但在清朝,外部疆域包括满洲、蒙古、西域、西藏、青海等都被归入囊中,没有对内地汉人造成任何的威胁,也不再需要承担前朝那种极大的国防成本。

如此安定和平的两百年,这对汉人大肆繁衍,不是极大的利好吗?

可不要小看了人口的增长和疆域的扩大这两个重大因素!

要知道,明朝末年世界形势蠢蠢欲动,正处于一个翻天覆地的临界点。且不说奥斯曼帝国这种宗教与种族性威胁,就说大肆扩张的俄国,如果不是清朝顶住,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有人会说,什么啊,难道没有清朝,明朝或者说汉人就顶不住吗?



从概率上来说,顶住的可能性很小。毕竟,一个蒙古就让明朝打了近三百年都拿不下来,更何况俄国有可能勾结外蒙如噶尔丹之类的南下呢?

如果不是康乾时期足够强大,这南下的威胁,挡得住吗?

以上主要从人口和疆域来分析清朝对发展壮大汉人势力的极大作用,其实在其他方面,如文化经济等等各方面,清朝都将之推到了最高峰。

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清朝在保护文化方面的重大贡献,现在很多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学者,都不知道上哪找书去呢?

那些诋毁四库全书的沙货,都知道什么?

3

感谢邀请

这种问题老夫见到不止一次,也回答过不止一次了。老夫还是那句话,大清入关是中国之大幸,是中华民族之大幸。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清奠定了中国领土主权的法理依据。这是最重要的了,大清前期通过持续一百多年开疆拓土的战争奠定了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又在近代及时调整政策,把帝国疆域升级为主权领土,并通过《大清皇帝退位诏书》将帝国主权以及法统以法律的形式移交给接替他的民国政府。这是清朝最大的历史贡献。

谭其骧先生就论证过中国的历史范围由清朝奠定,而明朝呢?明朝说好听点一直在长城里面当宅男,其实际控制的范围不过是长城里面三百多万平方公里而已,对于边疆区不过是以封贡关系维持罢了。

在文化方面,清朝堪称中国的文艺复兴。当然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梁启超先生在《清代学术概论》当中说的;胡适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古籍经过清代汉学的整理、发掘、抢救之后才方便人们阅读,此举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

这是因为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因为明朝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以及修订《永乐大典》查禁天下之图书导致私刻图书风气盛行,导致假货汗牛充栋。直到清朝入关之后辑佚学兴起,大量古书得以重见天日。

如果换一个角度,高翔先生在《近代的初曙》当中也对清代学术发展做了很高的评价,高翔先生认为,清代学术求实不浮夸,主张经世致用,多了许多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虽然没有建立新的道德体系,但是对旧礼教的批判依然是巨大的进步。在我看来,清朝堪称思想解放的前夜。

这还是建立在明朝学术风气浮夸的基础上,因为清朝入关之后明朝遗民总结明朝兴亡得历史教训,认为明朝学术风气浮夸,因此主张学术应该经世致用。所以清朝学术风气比较务实,因此知识分子多了对国家的责任感。再加上,清朝社会氛围总体宽松,只要不宣扬反清朝廷也不对学术研究多加干涉,要不然清朝戴震、袁枚、崔述等离经叛道并为汉学、理学所不容的异端怎么能名震一时。对比明朝呢,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李贽还被迫害死了。

同样,清朝时期由于引进西方算学,使得被明朝玩残的本土天文学和数学得到复兴,今天数学课本上的名词大多数都是清朝定的。而且清朝还诞生了明安图、梅文鼎、梅瑴成、李锐、王贞仪、年希尧等数学大家。尤其是明安图对三角函数的推算,其成就并不低于同时代的欧洲人,而且还广泛运用于天文历算以及测绘方面。

说到天文学还得说一下农历,现在农历的前身就是清朝修订的《时宪历》。

列强入侵的时间被延后了两百年。其实明朝来华的洋人对明朝评价不仅非常低,甚至还说几千名欧洲军人就可以征服明朝或者是他们想要征服的省份。而清朝入关后,对内革除弊政,对外开疆拓土,将古典中国推向全盛,因此洋人很长时间一直以清朝作为贸易对象而不是侵略目标。如果清朝不入关的话,那么古典中国必然会在列强的冲击下分崩离析。用清史权威戴逸先生的话说:

如果没有康雍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更就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

明朝时候和西洋武装商人的武装冲突就是鸦片战争的预演,当然明朝表现的很糟糕,利玛窦和拉达逗曾经说过,五千名欧洲军人就可以征服明朝,或者他们想要征服的省份,六艘卡拉克船和六艘桨帆船就可以控制中国沿海。所以,如果明朝完蛋后一百年左右的时间中国还没有完成大一统,那么已经在东南亚、印度洋和大西洋完善了殖民据点的洋人必然会大举东进,那么中国就只能被洋人瓜分干净。

而大清通过开疆拓土的战争,将内地和边疆区整合在一起,拓展了帝国的战略空间,使得洋人没有那么好的牙口去消化一个庞大的国家(因为改造成本太大),使得古老的中国在近代列强全球殖民浪潮下自然能够维持主权独立,没有像其他亚非国家那样沦为殖民地,这不是很好的结果吗!不是大幸又是什么!

所以还是那句话,大清入关是中国之大幸。

全文完

4

假如清兵不入关,会出现下面的情形:

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吊死煤山,大明朝灭亡。李自成不是一个可以成大事的人,得不到士族的支持,不可能成为最终的王者。明朝经历二百多年,已经腐朽,作为它的延续,南明政权也不可能是最后的赢家。历史会选择第三者,这个选择过程是痛苦的,时间可能会很长,会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长期混战后,最后归于一统。长期战乱,这对于人民将是一场灾难。



清兵入关,快速结束朝代更迭,人民免受长期战乱之苦,这能说不是民族之幸运吗?

清兵不入关,大清必然成为关外割据政权,而大清势头正盛,短时间内很难被兼并。如果未来大明灭亡之后,新建立的政权,统治者没有能力收复关外,关外就有可能脱离中华版图。



清朝的疆域在中原王朝中最大,奠定了今天中华版图的基础,这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不过,所谓幸运都是相对的,清兵入关,少数统治多数,造成统治者的极度不自信,为了加强统治,制造文字狱,让百姓只有嘴巴没有头脑,对中华文化的摧残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场劫难。

5

谈不上幸运,也谈不上不幸。

准确的来说就是一种历史的结果,某种程度上可以讲是偶然中的必然,也是必然中的偶然。

历史不能假设,所以我们不能说,如果有另外一个王朝来代替清政府是不是会做得比亲政府更好一些?当然反过来也不能说,一定会比清政府做得更差一些。

秉公而论,清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水准算不上王朝当中的顶尖,但也绝对不是下流水准。中等偏上的水准还是有的。

而至于清代的统治,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和罪过,网上争论也很严重不过大部分情况下都不客观。普遍存在着意气之争。

对于清代的贡献,很多人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就是清代极大的拓展了中国的版图。这个观点是有合理性的,但不能把功劳完全算在清政府身上。清代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是清王朝突然产生的一个成就,它是有历史铺垫的。

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是从明代开始的,对于西藏的统治,在明代其实得到了延续。清代的时候,在云贵地区进一步推行改土归流,也就使得这两个地区的汉化程度越来越深,到晚清时期和中原汉地已经没有显著区别了。对于西藏的统治,也是在清代中期才逐步深入的。早期也就是顺治和康熙年间主要还是采用的安抚政策。雍正时期才开始大规模的用兵,除了驻军以外,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央政府对于西藏的直接管理。

东北和华北北部的蒙古高原地区,长期以来是汉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拉锯地,在清政府的统治下采用了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措施,稳定了这一地区的管理。将东北视为清政府的嫁妆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东北很大,至少南部的相当一部分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在汉民族政权的控制之下的。北部的部分地区确实长期以来处于拉锯之中,清政府时期将这些地区稳定了下来。

清政府在版图上面最大的贡献实际上是新疆。从唐代中后期开始,中原汉族政权就长期失去了对于西域地区的控制。元代虽然也将统治权扩展到这一地区,但是持续时间很短,明代的时候又再次失去。清政府将西域地区收回,对于中国的贡献很大,这一点确实要予以认可。

而对于清政府的过失,最主要的争论其实就集中在清政府,是否应该为中国近代的全面落后负责。

从历史层面来看,清政府当然要负责,但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清政府身上。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西欧社会出现近代化转型是在公元15世纪,也就是在明代早期。而恰恰是在明代中国的整个社会开始进入了一种收缩阶段。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是元代冲击以后的一个正常反应。所以现在很多学者倾向于认为中国在近代的衰落,实际上追溯根源的话,应该要上溯到元代。

有人认为清代早期的时候,中西文化交流中断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观点是比较偏颇的,不过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合理性。但是反过来说,这个中西文化交流本身的影响力并不如这些学者所夸张的那么大。从历史本身来看,不难发现这种文化交流的圈子很小,仅限于少部分社会上层人士。并没有在全社会引起较为广泛的影响。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少部分士人,对于西方文化的兴趣并没有扩展到整个阶层。他所翻译的诸多西方学术书籍,在当时没有引起反响。就当时普通文人的一般想法来看,对于西方文化的定位是比较低的,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

清政府作为国家民族代表,当然不可能不对中国近代的衰落负责。它最主要的责任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为了维护统治,实施高压管制,在思想上严酷管理,推行文字狱,制约了当时的思想文化发展。第二是在被迫打开国门之后,没有主动进行改革的意识,而是贪恋权利维护本阶层和本民族的小团体利益,阻碍改革,让整个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所以满清入关,所带来的后果是全面的,丰富的,不能单纯的以幸运和不幸来形容。明代末年的时候,政府无力控制局面,改朝换代已是必然。这就是必然性。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是李自成张献忠还是多尔衮,亦或是其他的势力都是有可能的。这就是说满清入关并夺取天下确实是带有一定偶然性的。但是在偶然性之中又有必然性,客观的说,多尔衮的政治能力还真的在李自成和张献忠之上,这就使得满清夺取天下有了必然性。所以必然之中有偶然,偶然之中又有必然。

6

这能讨论吗?中华不须要强迫性的削发易服,毁我中华文明,当时为什么清朝平定中华用了三十年,因为人民有骨气,起来反清。我们不但要反对削发易服,更不愿看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照诸位的观点,当年中国就不应该抗日,设想一下当时若和日本合作,以中日两国人口相差悬殊日本人终会被我们同化,我们的领土不是更大了吗?但中国当时国共两党全体国人为什么要一抵抗,并付出三千万人的巨大牺牲。因为人必须有血性。日本有一诗人曾对中国人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崇拜题出绝然不同的看法,诗日:宁斩挡道人,不做胯下辱。这就是国魂。

7

清军入关不是中华民族的幸运,恰恰是耻辱,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近300年的屈辱历史。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清军入关后,所到之处大肆屠杀稍有反抗意识的当地民众,毫无人性。上万、上几十万的人口大屠杀比比皆是。屠城也是常态。

著名的有畿南之屠、潼关之屠、扬州十日、嘉定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江阴三十一日、常熟之屠、金华之屠、泾县之屠;

还有赣州之屠、同安之屠、平海之屠、南昌之屠、邵武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蒲城之屠、曹州之屠、汾州之屠;

广州大屠杀、潮州之屠、永昌之屠、四川大屠杀等。屠杀总人数超过3000多万,极大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是: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强化愚民奴化运动,剥夺广大民众受教育的权利。

除少数贵族、绅士可到私塾读书外,举国皆是文盲。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是:大兴“文字狱“浩劫,禁止先进文化和进步思想传播。夜郎自大,不知天外有天。

使人思想僵化、愚昧,精神颓废、无进取心。更造成科学技术全面倒退,文化落后。

四是:兵无战力,民无归属。五次对外反侵略战争均无一胜绩。不是割地、就是巨额战争赔款,让中华民族尊严荡然无存。

综上所述,清军入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更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正如郭沫若所说,清朝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近300年的屈辱历史。这是结论。




8

我就问一句话,清兵入关和日军入侵有何区别????亡国还亡出幸运了?如果针对中华民族,满清让民族多了,那日本进来统治不是更多民族?

这种理论,对得起抗金的岳飞?对得起扬州嘉定被屠杀的国人?对得起抗战?对得起抗日英雄?

本质上,日本,满清,都是乘机中国内乱,中国羸弱来侵犯的!

满清入关史,就是明朝灭亡史。

从此,做了几百年奴才!口称异族为主子!中国,从此开启了,百年屈辱史!

整个满清时代,有什么发明推动了社会进步?有什么学说有益人类文明发展?手工业,商业,工业,有哪一行促进人类社会了?所谓的康雍盛世,仅仅是,农耕恢复!雍正所言:士农工商,皆食农事,以农为重!这种思想,对社会,对国家,有进步吗?没有!

学术无成!思想无成!经济无成!军事无成!百业无成!就连农业,也还是,最原始的耕种!这是幸运???

没有满清,才是幸运!如果像打败日军一样,打败满清,那才是真幸运!

9

任何事儿都是多维度的,光从一个点去看肯定是片面的,那么就清军入关是中华民族的幸运还是悲剧,咱今天就随便聊聊,各位也可以在评论区参与进来。

第一,从汉族的角度上看,清兵的入关肯定是极大悲剧的,因为在清初入关之后,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清军摄政王多尔衮对汉族人民都做了什么,满族作为一个小人口的民族,想要鲸吞下硕大的大明王朝,还是有些难度的,所以他们入关定都北京后,开始用高压的政治手段,比如显示颁布了剃发令,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便是当时的口号,于是乎对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广大汉族民众产生了强烈的反抗心态,随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便发生了。

第二,从领土面积看,满族人做为了中国的领导后,确实为现在的国家版图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广大的东北地区和新疆,蒙古地区及西藏云贵边陲,以前这些地界儿在大明时代都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控制,从这个角度看,清军入关对于版图来讲又是幸运的。

第三,从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看,清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状态,实行海禁,对于百姓来讲常常通过文字狱来打开发民智的出头鸟,这让新思想无法萌芽,所以造成了创新极少,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清国领导人没有察觉,让中国落后了世界100年。

10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对于这个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

满清无法引导中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

因为清朝所在的时期,正是世界变化最大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西方各国已经完成了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全世界的殖民地开始瓜分,强国已经从传统的大陆帝国走向了海洋帝国,只有成为海洋帝国才能主导世界的潮流。

而要成为海洋帝国,必须是工商业立国,遗憾的是满清是游牧文明,他们的文明本身就比农业文明要低一个层次,满清入关之后,能够升级到农业文明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要他们进入到工商业文明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满清入关之后,行为没有任何的改变,相较于前朝更为残暴。扬州三日,嘉定三屠,直接就是反人类罪。

之后的统治者对思想的禁锢比以往更胜,尤其是文字狱,持续了数百年,编修四库全书也只是为了进一步的禁锢思想,留下对自己有利的言论,不利的言论全部焚毁或者删改,这也是在阻碍文明本身的发展,维护自身的统治。

而满清统治的世界,已经进入到了工业文明阶段,西方已经出现了现代科学体系,而我们还沉沦在四书五经之中,沉迷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

第一次鸦片战争,我们教科书上没说的就是中英双方争论的最激烈的一条就是英国要求与清朝以平等的地位谈判,但是清朝竟然没同意,仍然认为对方是蛮夷,自己是天朝;后来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被人家打进了北京,又去跪舔英法,前后实在是落差太大,这既是无知也是无耻了。

至于当时的世界强国,已经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世界范围的贸易系统,这些就不说了,完全碾压当时我们的经济社会形态,满清却一直闭关锁国,完全不知道世界发展的潮流。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要想立足于世界,只有改变。

当时我们的文明也发展到了死胡同

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当时的文明发展到了死胡同,一直都无解,满清不进来,无非又是一个历史的循环,换了一个皇帝而已。

如果满清没有进来,李自成成不了大事,他始终眷恋于他的家乡,他觉得西安比北京要好上十倍。从李自成农民军的表现来说,他们应该会很快就会腐化堕落,成为新的鱼肉百姓的阶层。南边的南明也没有什么希望,党争激烈,文人士大夫阶层在那个时候已经没落,成为了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群体,平日里儒家三纲五常天天讲,时时说,真到了要为国效力的时候,却带头下跪投降,如钱谦益。

但或许,南明会成为另外一个南宋,经过了前几个皇帝时期的乱政,也许会出一个明智的君主,只要没有军事上的威胁,国家还是能够逐渐稳定下来。或许也会和南宋一样,发展海洋贸易,把经济结构从农业经济变成工商业经济,或许我们的文明还会有救。

很多时候我们的国人缺乏对历史的反思,所以我们一直在重复着王朝周期律的循环,一直没有走出来。

我们的统治模式总是一成不变,大一统的国家,皇权至上的政治体系,整个国家闭关保守,价值观变得越来越狭隘,越来越没有包容心。

曾几何时,我们又是何等的豪放!何等的开放,何等的包容!又是何等的勇于开拓,勇于冒险的民族!

我们从来不乏英雄,尤其是敢于冒险的英雄!

当冠军候霍去病带着他精锐的骑兵纵马驰骋在草原上时,匈奴,这个被人听了就感到胆寒的民族竟然被他吓破了胆,躲了起来不敢和他交战,他深入匈奴数千里,封狼居胥,改变了以往人们惧怕匈奴的观念,在他的时代,是匈奴惧怕汉朝。

东汉时期的班超带着几十个人上了路经营西域,巧妙地利用各国的利益关系,转战西域诸国三十载,使东汉在西汉之后又重新控制了西域地区。他哪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胆量,即是睿智也是英雄。

到了大唐时期,我们又出现了多少英雄浪漫的人物!那个时候的人们,但凡有些理想的,都希望去西域作战,而不是留在舒适的长安。如唐代的边疆诗人岑参,在长安有娇妻有住房却放着不要,主动到了边关西域的战场去杀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白的狂放,也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如果我们多读一读唐诗,就可以深刻地体会那个时代人们的乐观积极和向上,唐代,尤其是初唐和盛唐时期的诗人喜欢夸张,不夸张就不舒服,不夸张就不够大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又是何等的壮阔。

直至明朝时期,我们也还有伟大的郑和舰队,当时世界上的无敌舰队,纵横四海,实现了从亚洲航行到非洲的壮举。如果这种壮举能够持续下去,或许又是另一番情景。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却感觉从没有出现过什么能够冒险的英雄人物,出现的英雄人物,也多只是一些军事战争,至于那种千里长驱直入的壮举,也没有发生。

同一时期的世界范围大航海,无数的人死在了航海的路上,却为西方文明打开了另一条通道。

独尊儒术与法家

最大的禁锢,就是思想的禁锢。

中华文明中毒害最深的,是法家。

可是法家却非常成功,依靠秦国实现了统一,这是秦国统治者的光荣,却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弱民、愚民、疲民,是法家统治的要点,集权于帝王一身,却产生了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这种人百年难出一个,在历史上不会连续出现;二是这种情况下没有容错率,一旦选错了就会一直错下去。

法家整个思想是邪恶的,没有人情,要君王防范所有的人,只会用权谋,而不懂得用爱去统治人民。

儒家被独尊,压制了其他学术的发展,直到五四运动被拉下来。儒家也被法家影响,变得虚伪而残忍。

大清的统治就是如此,人们没有自由的言论,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诗句就不知道杀死了多少人,表面上尊儒,实际上却一点都不仁,杀起人来从来不手软。

相对于唐朝,曾经有一年唐太宗释放了所有的死刑犯,要他们秋后过来问斩,结果死刑犯回家后都回来领死,没有一个人逃跑,这才是把仁施行到了民间。到了大清的时候却完全不同,这样的仁政没有出现过,更多的是严酷的统治和唯唯诺诺的小民。

从地理决定论来说,我们缺乏与其他文明的充分交流

从欧亚大陆的地区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明千年来一直都是属于独立发展的一个文明,与其他文明缺乏交流。就拿文明的中心来说,古代一般西方是古希腊文明,中东地区有伊斯兰文明,在我们东方是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则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中间地带,其文明形势兼具东西方。

长久以来,给我们文明带来冲击最大的是佛教文化,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缺乏了逻辑思辨,这个在佛教当中存在。佛教是一个语言辞藻及其华丽,逻辑推理及其缜密的宗教,是一种无神宗教,传入中国的时候,正好就弥补了我们在逻辑上的不足,给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而以古希腊为起源的西方文明,长久以来和伊斯兰文明有着充分的交流。在中世纪时期,古希腊文明几乎完全没落,其文献却完好地被伊斯兰文明保留,后来被西方学者发现,带回了西方,由此出现了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

而中华文明在百家争鸣之后,就再也没有学术上的飞跃,这是拜长久以来一直独尊儒术所赐,直到五四运动才把儒家从独尊的地位拉了下来,但是直到今天,国人对传统文化还停留在儒家的层面,儒家并不是传统文化的全部,各家都有自身的道理,而不能独尊一家。

结论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满清进来,只是换了一个朝代,不能改变我们历史周期循环的规律,所以也说不上是我们的幸运。

有人喜欢拿领土说事,但是历史上我国任何一个统一的王朝,领土面积都不会比清朝小多少,也有比清朝大的。

最重要的是国家要强大,否则再多的领土也会败光。

而强大的根源在于文明的层次,至少当时的农耕文明已经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要强大只有摆脱农耕文明。作为低等文明的代表满清,以低等的游牧文明起家,能升级一下就已经很勉强了,要再升级就是在是不可能。

当然,我也不能说其他的统治者会升级我们的文明,发展成海洋帝国,毕竟南宋曾经有过这样的机会也没有发展成海洋帝国。

但至少满清进来不会是我们的幸运,至少不会如满清这般搞文字狱。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