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农村按辈序叫人,五六岁小孩叫五六十岁大人“哥”,这合适吗?

农村按辈序叫人,五六岁小孩叫五六十岁大人“哥”,这合适吗?

2020-07-29 22:32阅读(114)

农村按辈序叫人,五六岁小孩叫五六十岁大人“哥”,这合适吗?在我们潮汕地区,农村里都是按辈序喊人的,由于辈序差别大,常常是小孩子喊老人为“哥”,而六七十

1

农村按辈分叫人,要分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五服之内的,这个一定要规规矩矩的叫,这是正式的一家人,辈分绝不能乱了!大房家辈分低是正常的,我家是大房,我有的叔叔比我还小,但是我见面规矩的叫叔,因为他跟我爸爸是一个奶奶的。

第二种情况是五服以外的同族,比如我们这里的老四房小四房,我们是老四房没出五服,但是跟小四房就出了五服,有的甚至要往上算八辈子才能是一家人。平时这些族人也要按辈分称呼,但是有些特殊情况,比方说我有个表嫂子其实是我同族的姑姑,我老表是亲老表,所以这时候就按亲戚远近了,只能叫表嫂子。还有两边差不多远的,那么就单独叫,个兴个叫。

第三种最难理解,估计题主说的就是这种,一个姓和不一个姓的都有。

先说一个姓的,都是外来的,逃难来的比较多,来到村里遇到同姓就直接跟着续辈分了,还跟辈分最高的续,其实一点血缘关系没有,这种我一般不会叫,因为很多跟我差不多大的竟然比我高四个辈分,还经常拿辈分开玩笑占你便宜,小时候没少打架。

还有一种就是世交了,从老辈开始就有交情,辈分一直顺下来,该叫谁都很清楚,这种很随意,可叫可不叫,一起拜把子的经常有异姓的叔叔爷爷。也经常有跨辈分联姻的,这种情况都是看交情,自愿叫人,没有什么约束。

大抵能遇到的情况都说的差不多了,总结下就是同姓同族的必须规矩,外来挂靠的同姓还有其他情况随自己的意愿就好。可能我们这里民俗不同,也许有很重视辈分的地方,那咱就不知道了。

2

农村按辈序叫人,五六岁小孩叫五六十岁大人“哥”,这合适吗?这在农村是非常平常不过的事情。在我老家,一个村子几百户人家,全是一个宗亲大家旺族。就拿我本人来说,我今年五十多了,还管叫谪系父辈半岁多点今年出生的小婴儿,叫“堂弟”,我却是他白发苍苍的“大哥”了。还有比我还要小50多岁的小孩子,管叫“叔父”。我在家族中是年龄最大的“孙辈或曾孙辈”。这符合逻辑吗?好象有些零乱,在严酷的社会客观现实面前,在强大的旺族大家庭里的派系辈份下,不得不承认客观事实。~

在农村,在一个名门旺族的大家庭里,宗族辈份是家族的“主干、核心”的实质性的部分。若是否定了家簇辈份这条“龙脉”,家族伦理层次关系,就使一个大家族乱套了,失去章法辈份,把所有的人,纳入同一“同志”关系,所有的人都是同等关系,家簇宗派辈份就不存在了。这样的同宗家簇,还算一个大家“族”吗?那样就是名存实亡。所以,一个同宗旺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家族辈份,把一个大家庭成员,团结在起来,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有章法,辈份层次分明,该是一个多么和谐,多么幸福,多么快乐的名门旺族大家庭。~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是自然法则。在广大人群中,又都是以百姓家族为类别,同一家族又以辈份层次来归属,条理清晰,辈份分明,伦理正确,家族人丁兴旺发达。这样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一个以姓氏为宗类的结构体系,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标志,是维护人类社会进步的又一个推进动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家有家规,族有族法,章法界定,辈份分明,有旺门家族的风范。辈份就是家族的伦理章法,是家族的灵魂,没有辈份,家族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姓氏家族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每个姓氏家族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就构成了社会的稳定、安全、和谐、完美。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3

第一,假如,你父亲40岁,你父亲的亲哥哥70岁。你18岁,而你父亲的亲哥哥家的孩子50岁。

请问,你是称呼你父亲亲哥哥家的孩子大爷呢,还是称呼你父亲亲哥哥家的孩子“哥”,也许你感觉称呼他“哥”不合适吧。

我想,你欠你父亲一顿揍?

第二,假如你老妈有个亲妹妹,和你年龄一样大!

请问,你叫她小姨呢,还是叫她姐姐呢?

你就老老实实的回答一句话,你叫她小姨合适,还是叫她姐姐合适。不知道你妈怎么教你的!

????????????

你胆敢看到你父亲的亲哥哥家的孩子,不称呼“哥”,偏偏称呼大爷!胆敢看到你妈妈的亲妹妹不称呼“姨”,偏偏称呼姐姐。我想,在你精神病发作之前,你父母已经揍死你了。

———————————————

你现在应该成年人了吧?最后,问一句,假如你爹妈忽然又生了二胎,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小婴儿和你年龄差这么多,称呼你哥(姐)合适呢?还是称呼你叔叔合适呢?

按照你的思维,应该称呼你叔叔合适吧?

4

这话问的直叫无知且无教养!

辈分,无论年龄大小,而是按祖宗族谱,一房一房下来的。只要是炎黄子孙,不管高官达贵,士农工商,都得按祖宗族谱来。如果你敢乱叫,不管把自己低辈叫或高辈叫,,轻则挨骂,重则挨打,而是被打还有人叫好,说你没大没小。

但有时非紧房的嫂子倒喜欢你叫她大妈什么的,老家话叫讨巧。记得小时候本村有一个远房嫂子,七十多岁,满头银发,我那时年纪小,六七岁样子,见到她就叫大妈,她故意的追我打。

小孩子嘛,人来疯,她越追我喊的越欢!而且嫂子喜欢讨姑爷巧,说什么\"故爷到娘家小三代“!

记得我们村有一个人一直被人当作笑柄。他家做豆腐,他常常挑着担子到别的村卖,有一次到较远的村子卖,跟人家叙起来是本家。他早听说这村子的人辈份特别大,就故意的把自己提高三代,结果叙起来还属人家孙子辈。回来跟他爹说:“早听说那村子辈分大,果然不假,我提高三代还是人家孙子!”他爹一听,拿起大烟锅子追了几条街打。\"你狗日的比我还大两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人好及时删除!

5

这便是人伦文化的直接表现。同宗共谱的人,都是按背份称呼的,有俗语叫摇窝叔,白毛孙,你年龄再大,晚辈就是晚,簪越就是失礼。

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来看一下家庭关系图表便知道了。

一个男士,娶妻后生了两个儿子。那么夫妻是是平辈,在儿子面前他们就是父辈。两个儿子之间是兄弟,是平了辈。兄弟长大后都要结婚生子,这样,兄弟的子女又是一辈,是堂兄弟,而堂兄弟的年龄差异比父亲那一辈差别就更明显了。有些结婚了,有些才出生,可他们共一个爷爷,他们这一辈自然只能以兄弟相称,也还能弄明白。随着家族人丁的发展,五代十代二十代的衍生下来,互相之间就弄不清楚了。这样,祖先便发明了族谱,用文字将个人世系记录下来。可世代久远,这样记录也是很复杂,很零乱的,我们的先人便在编修族谱时先将背份用文字固定,有人叫字辈,有人叫字派,一辈辈往下传,象毛主席家族族谱,其中一段是“立显朝荣士,文芳运济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毛主席三兄弟是泽字辈,他们的儿子就是远字辈,他们的孙子便是世字辈,这样代代相传。而家族修谱,每隔三五十年又重修一次,每次又将字辈新增一部分,定样便保证了一个家族,一个姓氏能永远联系不断了。这样,如果一个宗谱下来的后代,只要知道自已的字辈,便可依辈份互相称呼,而不是按照年龄。如果同一辈的,年龄差太多,你叫他叔叔,那是不合礼制的,因为这样便没有尊重你们共同的祖先。

6

谢谢师友邀请!

五六岁的小孩叫五六十岁的大人喊“大哥”,城里的孩子就很好奇,其实,自己家亲戚们是按辈分,不太熟悉的邻居们之间就根据情况了。因为,城里一般都是独生子女,邻里之间相见也就是“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的”,不经常回老家,不懂辈分所以然。记得一次家里来了个人,喊我儿子小叔,儿子好奇的说:“你都那么大了,叫我小叔,咱们哥们称呼吧”[捂脸],可笑吧?因为他不懂!

在乡下都是老门老户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大家族,按辈分称呼的。以前,没有计划生育,有的一对夫妇一辈子生了十几个孩子,第一胎孩子和最后一胎孩子的年龄相差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等到孩子们都成家再生出下一代,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长门的孙子,末门的爷。”

辈分:比如你的辈分是“万”字辈,你爹的辈分是“洪”字辈,你爷的辈分是“国”字辈,你太爷的辈分是“书”字辈。那么你这“万”字辈的人,不轮年龄大小叫“书”字辈的人都喊“老太爷”,叫“国”字辈的人都喊“爷”,叫“洪”字辈的人喊“爹、或三叔、或二大伯”。如果“国”字辈分的出生较晚,“洪”字辈的出生较早,即便是“洪”字辈分的人的年龄五六十岁,也要叫“国”字辈的叫叔公。农村有“长门的孙子,末门的爷”之说。

比如,你奶奶十几岁生了你父亲,你父亲十几岁结婚生了你,你到十几岁结婚生了儿子,你儿子五六岁时,你的奶奶又怀孕生了个孩子,你奶奶刚生下来的孩子你都快四十岁了应该叫你奶奶生的孩子叫小叔叔,那么,你的儿子叫你的小叔子是不是应该叫爷爷?这是直系亲属,五服以内的。还有五服以外的。就这样按辈分称呼的。不论合不合适,就得是按辈分称呼的。这是老祖宗几千年一直延续下来的,否则,不就乱了辈分了吗?




7

合适啊一个称呼而已,这是祖辈留下的传统,我母亲那辈就有个女童我得叫姨没觉得尴尬反而觉得很有趣,这和金钱地位毫无关系单纯的延续下来的一辈留一辈,我老家有句话萝卜不大长在辈上,别看她是我姨熊孩子老以大人口气训我特意往我身上扬沙子我拎过来就一顿胖揍,现在想想还蛮有意思的。谢邀!

8

农村五六岁小孩叫六十岁大人哥很正常合适,人小辈份高,官小衙门大。我们当地农村五人十岁的人还要叫五六岁小孩叔呢。也很正常。我们家规定不管在哪生活,孩子一定要按辈份取名子,这样才有长幼之分,我的孙子生在国外,取名也按辈份取的,这是传统文化,宗族文化。

四姐家们几弟兄都是辈份高的人,我们家族一共五房,也就是说祖先是五弟兄,我们是幺房,父亲又是老幺,所以我们自然辈份高,农村有句古话,辈份不是钱买的,是祖先定下来的,所以我们也习惯别人叫我们爷爷祖祖的,只是我们媳妇生长于城市,第一次去我们乡下老家,有老人称她们婶婶,婆婆,她们也觉得奇怪,但看到叫她们的老人非常认真虔诚,就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现在的年轻人孩子取名早也丢了辈份,三五代都一样的名字,长幼尊卑又哪里区分呢?

9

这没什么不合适的。在农村,小弟老哥、大侄儿小叔、大孙儿小爷……是很正常的现象。

实际上,只要同在一个村里住,人与人之间都是要论辈分的。

由于以前并不计划生育,所以一家往往兄弟姊妹四五个,甚至八九个的都有,大的成人婚配了,小的还没出生呢。所以孙子比儿子大的事儿时有发生。

众弟兄分家以后,大的叫长门,最小的叫末门。

数代之后,长门的长门的长门……辈分越来越低,未门的末门的末门……辈分越来越高。

有一句俗语叫做:\"长门熬成曾玄孙,末门熬成祖奶奶\"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村邢姓中曾有一个孤老太婆,辈份最高,除她之外,辈份最高的也得叫她老太。(太奶奶。)下边的人没法称呼了,也只好都叫她老太,这老太婆就成了他们一族(甚至村中)的公共老太了。

辈虽排得严,称呼起来还是另有规矩的。

小弟老哥是必须叫的。但那些小叔、小姑、小爷、小姑奶奶们,还真是要凉凉再说的。

农村有个规矩是:叔不结婚不称叔,姑不结婚不称姑。

所以这些黄毛丫头小屁孩儿虽辈份高,在不结婚前是不被称呼的。结婚以后,就得该叫什么叫什么了。

在辈分问题上,同宗族间认得比较真,上下辈之间不得儿戏。对于不同姓间的辈分,只不过是见面的称呼而已。

农村的辈分,源远流长。已为村民们所习惯。但与当代的尊老敬贤并不冲突。那些小叔、小爷们,对于那些老侄老孙儿们还是蛮尊重的。

10

辈分是同姓人家进行长幼礼序的依据,在农村通常是一个姓的聚集地,以我们村为例,老祖在此地建村传承至今600多年,村里百分之98的人都是老祖后代,说的直白点从血缘上我们这村近2000口都是亲戚 ,当然在繁衍的过程中有的人家会快点,比如在过去小孩结婚早,16,17都当爹,有的人家会慢点小孩结婚晚,27,28才有小孩的,这样有两辈人就能错一辈出来,有人50当爷爷,有人30多就当爷爷了。跑快的家自然的辈分就低,他家用的字辈就多,他家人见到跑的慢的家自然不是见到叔就是见到爷,这没办法,这于尊老敬贤无关,只于长幼次序有关。现代有人觉得见到年龄小的辈高的不好意思按辈分叫,其实现在也没有人刻意要非得要按辈分哪么叫,只是在红白事时让人能认清自己的位置,要不闹笑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