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绝对不敢杀程咬金,关键是杀不死,因为武则天当皇帝时,程咬金已经下了黄泉25年左右了,这该如何杀?

但,武则天刚开始干政时,还是和程咬金有不少交集的,那时候为什么“不敢”下手?

程咬金其人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为知节。这是一个传奇人物,曾经起义于瓦岗寨,后来跟了李世民,是凌烟阁24功臣之一。

在平定各方时,程咬金跟着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战绩卓越,被封宿国公。历史上最血腥的兄弟相残“玄武门之变”,程咬金也是参与者,其后就被封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后来又被改封卢国公,世袭普州刺史。

关于程咬金的民间传说很多,文学作品也有一些,如今的相关电视剧也不少,程咬金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性格和武功。

演义中的程咬金是个福将,性格大大咧咧,胸无城府。虽然武功一般,但胜在勇猛,而且粗中有细。程咬金为人好打抱不平,重兄弟情义,性格直爽,很受大家喜欢。

程咬金的武功,最强的据说是“夺命三斧”,这武功不是别人教的,而是咬金在梦中所学。到底是哪三板斧呢?

第一斧,劈脑袋。从上至下劈过来,有点力劈华山的意思。很明显,这就是冲着要命来的。很多人被整得措手不及。

第二斧,鬼剔牙。第一斧劈下去,如果没成功,收斧少许,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猛的往前戳对方面门,仿佛帮对方剔牙。这招让很多人败在程咬金手中。

第三斧,掏耳朵。这是在两人错镫之时,斧头一个横劈,看似目标就是来人的耳朵。此招使出,对方只能使出“铁板桥”的功夫,平躺马上了。

这就是程咬金的三斧头,如果来人防住了,那就再玩一遍,仿佛“电视重播”。如果能防住程咬金的前三板斧,后面也就没有威胁了。现代人经常用“程咬金的三板斧”比喻手段简单,招数有限。

程咬金是凌烟阁24功臣中,活得最久的两个人之一,有一定影响力,这种影响主要是在武将中。

武则天和程咬金的交集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比程咬金小了35岁。在李世民活着时,武则天和程咬金没有交集。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李治成了“唐高宗”。不久,武则天被李治从感业寺接了出来。

从此,武则天开启了斗争模式。先是和后宫那些女人斗争,后宫那些女人当然不是对手;接着,武则天辅助李治做政事,这次斗争的对象成了众大臣。

对于女人干政,大臣们当然是不愿意的。武则天一看这些老臣,个个摆着一张臭脸,靠着自己曾经的功勋,靠着凌烟阁这块招牌,影响朝廷和社会,这让武则天极不舒服。

经过一番运作,武则天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武则天权利更进一步,李治夫妇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公元664年,武则天在李治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开始一起“办公”了。这段时间称为“双圣临朝”。

在武则天“奋斗”的这段日子里,不少官员受了影响,但程咬金没受影响,难道是武则天不敢收拾程咬金?

当然不是,武则天的权利逐渐增大时,凌烟阁24功臣渐渐衰落,当武则天真能决定一些事的时候,24功臣只有5个了,分别是:徐茂公、长孙无忌、程咬金、尉迟敬德、唐俭。这五个当中,影响力最大的当然是长孙无忌了,这人当然得赶出去,武则天成功了;唐俭在公元656年,病逝了;徐茂公对于武则天,早期并不反对;尉迟敬德影响力大,武将出生,无需收拾,在公元658年去世了。

剩下的,就只有程咬金了。收拾不收拾呢?

武则天用行动告诉大家,这个人还是不收拾的好。首先因为程咬金是个粗人,不按常理出牌,惹恼了此人,后果难以估计;其次,程咬金此时是几个人当中年龄最大的,是老大哥级别的,“收拾不好”就会引起公愤;第三,程咬金是武将,对朝廷政事影响力有限,无需收拾;第四,程咬金年事已高,活不了多少日子了,何必收拾?最后,程咬金并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武则天干政,那么就无需管他。

武则天当了皇帝后,和程咬金是没有交集的。但,武则天刚干政时,和程咬金是有交集的。因为程咬金年龄大,对朝廷政事影响不大,又没有明确反对自己,所以武则天没有去“收拾”程咬金。

最佳贡献者
2

因为《隋唐演义》的影响,人们对程咬金的印象往往都是一员猛将,能打能冲,却没有什么智谋。真实的程咬金却智勇双全,尤其政治智慧高超,从他能在中原几个大佬那里都混过,还能全身而退,最后修成正果,可见其人心思缜密,洞察先机。后来,在李治与武则天联手进行的政治清洗中,也及时察觉了风向,最终得以颐养天年,无疾而终。

(程咬金使的最多的是马槊)

武则天能当上皇帝,实在是一个意外。李治的谥号是“高宗”,他本人虽看似柔弱,可是绝不糊涂,始终大权在握。直到今天,海外华人还经常以他在位时的年号“显庆”、“麟德”给孩子取名,因这段时间唐朝疆土达到最大,西部边界最远到达今天的伊朗中部。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5月26日,唐太宗驾崩于终南山的翠微宫,距离长安城有一日路程。李治在安排停当后,在卢国公程知节的护卫下,在28日回到长安即皇帝位。在国丧期间,事情繁忙,权力交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岔子,程知节因此带领禁军士兵宿卫皇宫,一连三月,不曾有丝毫懈怠。

(李治登基时,程咬金护送周全)

这个程知节,原名叫做程咬金,是山东东平县人,生的高大威猛。在20岁年纪就组织乡勇,击退群盗,保卫乡里。后来炀帝暴政,天下皆反,程咬金也就凭着勇武加入了附近的瓦岗军。当时,瓦岗军刚刚换过领导,李密取代翟让成为一把手。作为一个外来户(李密是陕西人,祖籍辽东),李密为了建立自己的基本队伍,从军队里挑了八千勇烈之士单独成军,分成四骠骑。程咬金为四骠骑之一,此时程咬金不过24岁。于此,可见程咬金的勇猛善战程度。

李密与翟让最终发生了火并事件,影响了队伍内部团结,又在宇文化及的撺掇下,在军心不稳时攻击王世充,结果在洛阳城外战败。不过此战虽败,程咬金火线救下裴严俭,在身体被马槊洞穿的情况下,还能反杀追兵安然回到营寨,给王世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李密兵败,程咬金被捉到王世充阵营,王世充当即重用程咬金。

程咬金看出王世充不能成事,因此火线归唐,被划入李世民帐下。李世民久闻程咬金大名,对他也十分尊重。李世民当年也不过17岁的小伙子,程咬金28岁。

后来,程咬金跟着李世民攻破各地诸侯,扫平各处反王,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又追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之变,立下了特殊功勋,因此名列凌烟阁24功臣第19。

(还是剪径大盗时的程咬金)

李治即位后,以赵国公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长期把持朝政,一切按照既定方针走,凡是李世民说的话,做的事都是对的。在李世民时期,关陇集团抱团的现象就十分明显,朝臣分成了关陇集团和其他。因为李世民是马上天子,有足够的威望能压服他们。即便如此,李世民也收到了关陇集团的诸多掣肘。

到了李治时期,长孙无忌成为新一代的关陇集团的代表,严重侵犯了皇权,把李治这样一个22岁的皇帝当成未成年一样教育。在李治登基后的6年间,虽然国家还保持着贞观年间的发展趋势,号称“永徽之治”,但是与李治的关系并不大,他只是盖章签字。

这让李治感到如芒在背,如果权力就这样一点点被剥夺,李治也会担心隋炀帝被关陇集团抛弃的现象会不会再次上演。于是,李治开始着意培养起不同于关陇集团的官僚队伍来制衡关陇集团。李治找到了李绩和程知节,他们都是山东人氏,并不党附。

可是有了他们还不够,他们只能算是军事帮手,李治还需要一个政治帮手,帮助李治出谋划策,四两拨千斤,重收皇权,政由己出。李治最终发现了同为山东的武则天,把她从感业寺带到宫里。由于武则天天资聪慧,又有过宫廷政治斗争经验,因此李治夫妻二人搭档,珠联璧合。

(李治找了武则天做政治帮手)

借由废后事件,李治发起了政治反击,长孙无忌被夺职,后来坐事自杀而死。长孙无忌是关陇集团的头面人物,自然也是有几把刷子的。在与长孙无忌集团做斗争的时候,武则天大力拉拢关东集团的文臣武将。程咬金和李绩都是被拉拢的对象,同时她还十分重视科举,大兴文学,延揽天下才俊,充实官僚队伍。后来武则天还更进一步,设置了“北门学士”,充当她的智囊团。

正是有了这些人作为基础盘,李治和武则天才敢于打破关陇集团的政治垄断,因为武则天已经有了大量的后续梯队,不怕关陇集团政治罢工。同时,有了程咬金和李绩、薛仁贵、苏定方等人,也不怕他们军事罢工。如此一来,关陇集团除了仍然是一大势力集团外,已经不能对皇权形成太大威胁了。随着科举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武则天重用酷吏,屡兴大狱,关陇集团屡被打压,在武则天后期,称雄政坛100多年的关陇集团逐渐走上了衰亡的旅途。

(虽然武则天在前台,李治大权在握)

在这个过程中,程咬金等关东人士,一方面是被拉拢的对象用以制衡关陇集团,另一方面他们也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就如李绩,当初李世民拉拢他上玄武门,李绩推脱半天就是不去。他们不淌这浑水。当后来,程咬金看到李治想收权,就在西征的过程中故意犯错,让李治有理由治他的罪,夺了他的兵权。此后,再顺势请求辞官,李治秒批。程咬金辞官后,在老家悠哉悠哉,又过了8年的太平日子,最后得以善终。

所以,李治和武则天没有理由杀害自己的政治同盟,也没有理由杀害一个有着政治觉悟、愿意配合他们作戏的聪明人。

3

中国唯一正统的女皇帝杀了不少前朝大臣,而独独放过程咬金,其实是有原因。不过在这,就先从程咬金说起吧。

程咬金,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行十九。原投身瓦岗军,后归王世充,因王世充胸怀狭隘,投于李世民,在其帐下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卢国公,世袭普州刺史。

隋朝末期,民不聊生,各地盗贼蜂拥而起,程咬金率领百十人,击溃敌人,保护乡民,名声大噪。后来任瓦岗军李密的亲卫军统帅之一,深受李密恩宠。不过李密起义失败,程咬金处事圆滑没有受到牵连,反而被王世充任命为大将军,报恩效力。可王世充无主见,遇事摇摆不定,不是明主,最后归顺李世民。

程咬金最先就任左三统军,不过受李建成的猜忌,向李渊进谗言,转而出任康州刺史。公元625年,玄武之变,程咬金参入其中,玄武门之变结束后,进太子右卫率,随后又迁升为右武卫大将军,享受实封七百户,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公元633年受命左领军大将军,公元634年任检校原州都督,公元637年程咬金因功劳被李世民授为普州刺史,改封卢国公,实授食邑七百户,子孙世袭。不久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幽、易、檀、平、燕、妫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公元643年,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封镇军大将军。


公元656年,程咬金征讨贺鲁,为行军大总管。初遇西突厥强兵两万骑,前军大总管苏定方亲率五百将士将其击败,斩获一千五百余人,可谓大胜。『树大招风』,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谎报圣旨,而程咬金没有察觉,致使原本数千家开门投降的胡人被杀,让程咬金获得一个屠城的恶名。最后王文度被处死,程咬金连坐免官。

程咬金后又出任岐州刺史,只是因朝廷暗流涌动,而主动请求致仕。公元665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李治下诏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谥号襄公。

武则天公元637年入宫廷,过了十多年也还是一个小小才人和程咬金的地位相差太大,所以两人在早前并没有接触,只是后来因为李治,武则天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武则天之所以没有杀程咬金,主要是没有主要矛盾,没有妨碍她。无论是武则天做皇后还是做皇帝『公元690年』(历史上程咬金已经死了)的时候,程咬金即没有反对也没有赞同,且处事圆润。

等武则天真正掌握权力的时,就算对程咬金不满也没办法,因为程咬金早已去世。武则天掌权后之所以杀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这其中也有李治的支持,毕竟这帮老大臣权力太大,皇权受到很大威胁,而程咬金前期和武则天没有接触,后期因告老回乡远离朝廷纠纷,没有妨碍武则天,又加之程咬金七十多岁(在古代属于高龄)也活不了多久,所以放过程咬金也在意料之中。

4

题主的问题很有问题:第一、武则天本身就是则天大圣(非猴哥)皇帝的缩写。第二、武珝( xu)改为武曌(zhao)称帝时,程咬金已经去世25年了。题主问题应该改成这样:武昭仪为当皇后杀了很多大臣,为何唯独不敢杀程交金?福垊想,题主应该是这个意思。

受小说影视影响,程咬金给人感觉就是有勇无谋的猛将。他性情暴躁,粗鲁蛮横,认准的死理,管你天王老子,照样该怼怼甚至该打打。像小丫头片子武昭仪为了当皇后,整死王皇后、除掉萧淑妃,逼死大唐第一功臣、国舅爷长孙无忌,族杀宰相上官仪。武昭仪会怕一个咋咋呼呼的程咬金?要根据小说影视里程咬金冲动的性格,他还不跳出来,怼武昭仪甚至打武昭仪啊?可这事连小说影视剧里也没有!因为他不傻,也不敢。

而且真实的程咬金,也就是程知节,是个张飞一样的人,粗中有细。福垊认为程咬金应该是曹参和陈平的组合。他能建功立业,也善于自保。像长孙无忌、褚遂良之所以被整死,原因有二:反对废后、反对立后。他们反对废黜王皇后,结果无效。他们更加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理由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她是先帝的女人。那么唐高宗为什么执意要立武则天为后呢?一是因为爱情,二是因为事业。作为新皇帝,他的权力受到国舅爷还有一帮老臣的掣肘。李治他渴望自由,渴望掌握权力,怎么办?他爱的女人,虽说是先帝的女人,但她强势有谋略,可以作为自己的贤内助甚至夺权的工具。李治最终大获全胜,武昭仪成为了武皇后。不只李治是担心大权旁落还是卸磨杀驴,就和上官仪鼓捣着废武则天。被武则天发现后,李治的表现很恶劣,说:“都是他让朕干的!

在武昭仪成为武皇后这个过程中,程咬金的态度很暧昧,一句话就是中立不表态。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因素,李治在整治国舅爷时,还把程咬金给支走了,让他带兵去打西突厥突厥了。一年后,再次让他带兵去征伐西突厥了。不过,这时程咬金犯了个错误。其手下王文度矫诏乱指挥,并且杀降分人财物,而程咬金当时也屠了城。大军回到京师,就有人告发,然而对程咬金和王文度的惩治竟然是免职了事。不久,程咬金被任命为岐州刺史,程咬金以年龄大、身体差,坚辞不就,随即被朝廷批准了。

其实程咬金在战场上犯错误, 正是他的高明之举。他看到连国舅爷都不得善终的下场,就引以为戒,由以前的中立变为支持武皇后。同时,故意犯错误,然后被免官,以求安度晚年。大概朝廷还想再试试他,免职不久就又任职,而粗中有细的程咬金,坚辞不就。朝廷终于放他一条生路,如果在岐州刺史任职的话,可能难以善终。最后福垊总结不被杀的原因就是:程咬金要么不站队,要么就站对,而且他小心谨慎,眼光长远,不贪恋权势。不仅善终,而且还落下很好的名声,真是高明!

5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名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武则天。

她身为女人得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前不见古人后无来者,当真第一人。这位传奇人物的背后不知付出多少艰辛。

其心狠手辣之手段绝不输于久诣政坛的男人,其眼界深远也绝不逊色于他人。武则天乃一介妇人之辈却尊享万人之上的皇权,自是遭到保守大臣的声讨。

如此一来,诸多开国大臣便与她针锋相。武则天岂能饶过这些眼中钉,必会一一除之而后快。但在彼时有一位重要大臣程咬金却能在武则天手下安然无恙,究竟是有何渊源?

对于程咬金最后的处境,较为广泛的是两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程咬金活到128岁高寿,但据史料记载却是程咬金早已死于665年,而武则天自立为帝是690年??。

1.若遵照历史记录,程咬金早已在武则天得到皇位之前二十五年便已逝世。武则天也无法杀了程咬金,此论便是空穴来风,并无意义可言。

2.倘若真如民间所说,程咬金高龄128岁。那么,这个问题便值得一探究竟。武则天曾与程咬金也却有些许交集。

(1).远离政治,识时务??

在武则天面前,程咬金行事都十分懂得分寸。李治曾经欲立武则天为后之时,朝中诸多大臣上奏反对,认为此举有失稳妥。

而当时程咬金却并没有急着表明立场,跟风声讨,只是默默静观其变,不动声色。

也许曾经,无人能想到武则天的本事以及手段,也无法预想她日后的辉煌。因此他们无所畏惧,打压武则天。

但是程咬金虽貌似愚钝,实则早已一切了然于心。他清楚的明白,能够有这样本事的女人定不是泛泛之辈。所以这一次,他成功避免了与武则天发生冲突。

他非常聪明,善于审时度势,选择明主,官场之中也懂得进退。因此程咬金曾经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受到李世民极大重视。

自武则天被封为后之后,她并不甘于现状,野心勃勃。由于武则天身为后宫之辈,却强行参政,甚至当时已有了“二圣”之说。

“二圣同朝”,诸多身为帝王的李治便可决定的事,却需要得到武则天的同意才可实行,可见武则天当时地位之高。(也许从侧面反应的是爱吧)

而此时身为武将的程咬金只关注于战场之事,并不干涉朝政。但曾经因为默许下属斩杀降兵,抢夺财务而被降职。

自此事过后,程咬金便失去了李治的信任,成了得不到重用的一代武将罢了。对于武则天已无威胁可言,因此便更无理由对程咬金赶尽杀绝。

(2).对于功名并无贪婪之心??

程咬金曾经因为犯事虽被李治革职,但在晚年之时,惜才的皇帝仍希望任他为刺史,继续效命朝廷。

程咬金自被革职后,早已遍尝人间疾苦,明白伴君如伴虎之理,便对这位高权重的职位再无任职之意,也开始领悟人生,淡泊名利。

只启奏皇上,望让其告老还乡,安享晚年,上表“乞骸骨”,皇帝便不得不许。程咬金自此退出政治舞台,也与武则天再无交集。

(3).程咬金在民间享有声誉

程咬金贵为大唐之四朝元老,他为朝廷,为百姓的作为,百姓们都牢记心中。关于他之言论无不毕恭毕敬,感激涕零。

并且由于程咬金为人忠厚老实、行事坦荡,在民间声誉极高。在人们的心中,程咬金的地位非同凡响,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代表了巍峨大唐的形象。

若武则天此时杀掉程咬金,便已是与天下之人为敌。武则天权衡利弊,明白此举必定丧失民心,便也会放程咬金一马。
由此可见,武则天之所以放过程咬金,皆因他心思细腻可看清大局之势,为人处世颇有智谋;也是因为他身为一代忠臣猛将,为人民所做之贡献,都让他拥有了一个人心所向的美好结局。 ?

6

如题,武则天当上皇帝,已经是公元690年,而程咬金早在665年已经去世,中间的相隔25年之久,所以敢不敢杀程咬金,并不是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的问题,而是从她开始参与朝政到程咬金老死,这段时间里面武则天有没有杀程咬金的想法。

程咬金一早是跟着李密、王世充等人的,但是后来感觉这些人不靠谱,于是就跟了李世民。李世民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因为不是长子,在唐朝立国以后,只封了秦王。不过,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先下手为强,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李渊传位于他。

登基之后的李世民对于有功之臣开始论功行赏,后来还建立了一座凌烟阁,把功臣们画像挂在里面。程咬金早年跟随李世民立下不少战功,又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因而得以位列凌烟阁。

后来太宗驾崩,李治登基,是程咬金将他接到了皇宫,又为了安全起见,亲自在外面守护了许久。李治感念他的功劳,登基之后重用这个老臣。而当时和程咬金一并活着的凌烟阁功臣,其实也所剩不多。而当时权势最盛的则是位列凌烟阁第一的长孙无忌,也就是李世民的大舅子,李治的亲舅舅。

当时的长孙无忌,既是开国功臣,又是皇亲国戚,更是关垄贵族的代表人物,权势滔天,对李治限制很大 。李治登基后,作为一个皇帝,不想和别人分享权力了,于是就开始有意排斥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垄贵族。

当时长孙无忌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所以李治就把册立武则天视为打倒他们的机会。长孙无忌是李治和武则天共同的敌人,所以俩人就联手想办法对付他,最后将其免职,他所代表的整个关垄贵族,也逐渐失去了往日威风。而在这个过程中,程咬金作为拥立李治登基的大将,他并不属于关垄贵族集团,也不会倒向长孙无忌,而是选择了啥也不说,保持中立。因此,在废王立武的过程中,程咬金没受到什么冲击。

660年李治患病,不能独自理政,而和自己一起打败长孙无忌的武则天,就被他推到了朝堂之上。对于李治而言,武则天不仅是自己的皇后,更是自己的谋士兼战友。但是也就是在这一年,俩人因为政见不同而产生纠纷,关系不和之下,李治甚至打算废掉她的后位。

在664年,武则天再次意外发现李治的废后意图,她一边软缠硬泡把李治说服,又把丞相诬陷,下狱害死,这是武则天在这个时期,少有的一次出手。此时李治依然是唐王朝的正统皇帝,纵然不能经常理政,但是核心大权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而在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之前的前几年,公元656年,程咬金远征西域获得大胜。但是因为听了副官王文度的谗言,纵容麾下士兵杀降取财,导致程咬金被免官。此后,程咬金就基本退出了大唐的权力核心,直到665年在家中去世。

换句话说,早在武后掌权之前,程咬金就离开权力核心了,当时的李治还尚在人世,武则天自然没有理由去杀害程咬金 。

程咬金和李治先后去世后,武则天曾拥立过两个皇帝,但是几度废立,最终考虑了许多,还是自己做了皇帝。她称帝之后,受到许多官员、亲王的反对,大家纷纷出兵反抗,但是武则天早已把持了朝廷,大部分省份都听从她的调度,于是尽管各地零星的叛乱不断,却总是被她镇压下去。

为了打击朝中的反对者,她在京城放置了匣子,让人们检举藏了事情的人,即便是最后查证不实的,也不会怪罪。于是从此官员无法安心,每天上朝都要和家人挥泪告别。在她的严酷的政治打压之下,李家后人纷纷不堪折磨选择自杀,有罪无罪都要被她送入大狱审讯。可以说,此时的武则天才是胆大至极,什么功臣良将,只要敢和她做对,统统都是杀,就是皇室子孙都照杀不误。

所以武则天确实在登基之后杀了人,不过这些人其实并不算是功臣,大部分都是各地造反的人以及他们的亲信。不过对于程咬金而言,这一切都和他没啥关系了。

7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在登基称帝的过程中自然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为了坐稳皇位,她确实大开杀戒杀了很多人。但题主所说的问题却有个常识性错误,那就是武则天登基是在公元690年,而程咬金却死于公元665年。当武则天当上皇帝时,程咬金早已过世25年了,所以根本不存在武则天敢不敢杀程咬金的问题。其实武则天早在当皇后时就已经开始清理自己从政路上的绊脚石,爆史君今天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武则天在巩固自己权力的过程中没杀程咬金的原因。

首先,程咬金是三朝元老,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时的武则天还不愿与程咬金为敌。在李渊建立唐朝之前,程咬金也投靠过不少的势力。先是在瓦岗投靠李密,后来又归降了王世充。当程咬金和秦琼发现王世充并非明主后,在战场上就投靠了秦王李世民。秦琼被任命为马军总管,而程咬金则为左三统军。

后来程咬金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玄武门之变时,程咬金积极参与,因此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且排名比秦琼靠前。唐太宗死后,程咬金奉敕率飞骑军护送皇太子李治回朝即位,并在左延明门外连续宿卫了三个月。对于唐高宗李治,程咬金也是有拥立之功的。当时武则天虽然已经开始参与政事,但当政的还是唐高宗,程咬金自然不会被武则天随意处置。

其次,程咬金与武则天并没有什么矛盾,武则天犯不着杀他。在《说唐》等小说中,将程咬金塑造成一个“大老粗”的形象。实则程咬金是外粗内细,政治情商特别高。武则天在上位的过程中,杀的基本都是反对她的人,而程咬金却从始至终未对武则天上位发表过任何评价。在李世民留下的一干老臣中,国舅长孙无忌对武则天的反对最激烈,也始终不同意武则天取代王皇后的位置。而徐茂公则改换码头,成为了武则天的铁杆拥趸。因此武则天便借唐高宗的手除掉了长孙无忌一党,打击反对她的关陇集团。而程咬金持中立态度,两不相帮,武则天也没理由杀他。

最后,程咬金明哲保身,早早退出了朝堂的政治纷争。程咬金一直以来都被称为“福将”,因为心态好,最后还活了77岁。显庆元年八月,程咬金被任命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奉命讨伐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当程咬金率军来到鹰娑川时,遭遇了西突厥两万铁骑。前军总管苏定方仅率500铁骑就大败西突厥,并奔袭二十里,斩敌一千五百人。

行军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便怂恿程咬金不要追击西突厥,导致阿史那贺鲁逃脱。后来在王文度的谗言下,程咬金还屠杀了已经投降的恒笃城。大军班师回朝后,王文度便因矫诏被杀,程咬金也因连坐被免职。不久之后,朝廷又任命他为岐州刺史。但程咬金以自己老迈为由,上书请求致仕。从此他退出了朝堂纷争,安度往年。而武则天主要对付的是朝堂反对她的掌权派,又如何会为难已经交出权力的程咬金呢?所以,懂得急流勇退也是程咬金保全性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8

一朝天子一朝臣!程咬金为何能够历经三朝而善终?

程咬金在历史中原型是程知节(以下仍称作程咬金),作为大唐王朝的开国功臣,跟随着秦王李世民征战多年,为大唐的建立和逐步的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历经李渊、李世民、李治三朝而不衰,可以说是一个政坛常青树!更是凭借着战功入选了李世民设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这是李世民晚年为纪念那些跟随自己建立大唐王朝的有功之臣而设立的功臣阁。效仿的是东汉汉明帝刘庄,将跟随汉光武帝刘秀征战沙场的二十八位将领画影图形,悬挂于南宫云台阁之中的墙壁之上,供后人瞻仰!

程咬金原本是瓦岗寨起义军中的一名将领。跟随李密打天下,后来秦王李世民打败了瓦岗寨起义军,程咬金便和其他兄弟们投靠了大唐政权,跟随在秦王李世民身边继续征战沙场。最终消灭了各个割据势力,建立了大唐王朝,更是跟随秦王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成功的辅助秦王李世民夺取了太子储君之位,随后不久李世民接受父亲李渊的禅让做了大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程咬金去世的时间是公元665年,此时的武则天还只是李治的皇后,还没有当上皇帝,因此,谈不上武则天当上皇帝为何放过了程咬金,但是我们可以看一下为何武则天在走向权力的道路上,搬掉了很多块绊脚石,为何没有迫害程咬金?

武则天原本是李世民的五品才人,在李世民去世之后,武则天原本与其他后宫无后的妃嫔一样去了感业寺出家为尼,但是武则天在李世民病重期间便靠上了李治这棵大树,因此李治想办法便把武则天从感业寺还俗并且接了回来,再次回到皇宫之中,做了李治的嫔妃,武则天也再次回到权力的斗争之中。

公元655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这一年距离程咬金去世还差10年,这10年间,武则天和李治一起对于前朝旧臣进行了一系列的清洗,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程咬金却躲过了武则天和李治的迫害。究其原因,无外乎程咬金深谙官场之道,懂得审时度势,在武则天走向皇后的过程中,程咬金实际上选择了赞成李治的决定。这使得武则天对于程咬金的印象实际上还不错。

因此在武则天做皇后的时间里,尽管武则天打压和迫害了一批开国旧臣,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更是除掉了李治自己的亲舅舅长孙无忌。从此实现了李治的君主集权,曾经可以左右政局的关陇贵族集团退出了核心圈。这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次大事件,打击了几百年来的门阀贵族政治,加强了君主集权,为科举制度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是因为程咬金并不属于关陇贵族,因此在这场政治博弈中,程咬金可以明哲保身,而且程咬金作为了一名开国武将,与这些关陇贵族本就没有太多的交集,因此没有被牵扯进这场政治斗争。而且此时的程咬金实际上已经淡出政坛。这是因为程咬金在武则天当上皇后后的第二年,曾经率军西征西突厥,这次出征虽说打击了西突厥的嚣张气焰,按理说程咬金功劳很大,但是程咬金却屠杀了数千户突厥百姓,因而被唐高宗免官,这一年程咬金已经70岁。

后来程咬金便在府中颐养天年。不参与府墙外面发生的一切,可见程咬金是个粗中有细的人。因此武则天在清洗朝中权贵时根本不会去招惹一个赋闲在家的老将。更何况他本就不属于关陇贵族集团。

9

作为皇帝,杀人是司空见惯的事。

武则天当上皇帝自然也杀了很多大臣,唯独不杀程咬金,是因为程咬金不用武则天杀,他已经早就死了。

就题主这个问题,自然就没有可多说的。但是,武则天没做皇帝之前,就已经有了杀人的权力。此时,程咬金还活着,武则天虽然不是皇帝,但还是有机会杀他的。

为何武则天没有杀程咬金呢?这事还是值得说道说道。

作为老板,一生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是想办法成为老板;第二是除掉那些不想让他干事的,留下想要替自己做事的人。

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杀人。

武则天成为皇帝之前,要做的事就是如何成为皇帝,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杀人。而且她也杀了许多人,但程咬金却幸免于难。不是武则天不敢杀他,而是他并没有招惹武则天。

既然程咬金不招惹武则天,那武则天还杀他干嘛呢?也就没有这个必要啦。

01

李治继位,与武则天重叙旧缘。

早在李治为太子的时候,就与大他四岁的太宗才人武则天私通。太宗驾崩,武则天出家感业寺为尼。

永徽元年(650年),太宗忌日,高宗李治去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再次相遇,二人互诉衷肠,再续前缘。

次年,高宗孝服已满,就迎接武则天再度入宫。

永徽三年(652年),拜武则天为二品昭仪。由于她深知王皇后心意,卑躬屈膝,百依百顺,王皇后不断在高宗面前称赞她,更加得到了高宗宠爱。

于是,高宗就有了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的打算。

但此时非同小可,就需要征求大臣们的意见。


02

李治欲改立武则天为皇后,就需要杀掉持反对意见的元老派。

唐太宗临终前,托孤太子的舅父长孙无忌与大臣褚遂良,遗诏辅佐李治。

李治欲废王皇后,征询二位大臣的意见,遭到了强烈的反对。结果,长孙无忌被逼自杀,关陇集团许多元老派受到了株连;褚遂良也被贬潭州,离开了大唐政治核心。

从此之后,高宗不再受人控制,一切自己做主。

这个过程中,许多元老派大臣都被诛杀,不是武则天直接出手,但却是与她有关。李治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武则天的上位,武则天是否为幕后主使不得而知,但与她绝对脱不了干系。

但作为元老派的程咬金,却丝毫没有受到牵连。

03

程咬金是元老派功臣,又是拥立的重臣,自然是李治倚重的大臣之一。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终南山的翠微宫驾崩。

当时太子李治并不在京城,程咬金自翠微宫奉敕令统帅飞骑军护卫皇太子李治回朝继位,并在左延明门外连续宿卫三个月。

这事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整个过程也是充满了危机。

李治是在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魏王李泰谋嫡被贬之后,被立为太子的。

李世民驾崩,废太子已死,但觊觎帝位者大有人在。老李家从李世民开始,宫廷政变,可以说就没有停止过。

程咬金护卫李治顺利登基,这是大功一件,加之他又是李世民打天下的功臣,位列二十四凌烟阁功臣之一,自然得到倚重。

永徽六年(655年),程咬金从左屯卫大将军迁为左卫大将军,兼检校屯营兵马。

程咬金是掌握重兵的大臣,但在之后李治废立皇后、武则天干政的过程中,并没有像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样,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作为元老重臣,不反对就是最大的支持。他不为难武则天,那么武则天也没必要去捅这个马蜂窝。

既然他不反对,武则天自然没必要节外生枝。

这里也不存在敢于不敢的问题,就武则天的手段,还有不敢的事吗?

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在长安怀德里的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此时,武则天还没有称帝,李治还活着,还处在“双圣临朝”的阶段。

李治下诏追赠他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谥号襄公。

程咬金留给世人的感觉是,比较粗鲁,一般情况下,不问清白上来就是三板斧。其实,程咬金处世还是非常稳健的,能够寿终正寝,还是因为他明哲保身的策略,这是在政治漩涡中打拼的人,所具有的最大智慧。

10

武则天不敢杀程咬金,这个论断恐怕值得商榷。武则天能登上皇位,成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女皇帝”,跟武则天的杀伐决断是息息相关的。武则天如果不能除掉阻碍她前进的那些大臣,就根本不可能成功登上皇位。

程咬金,又名程知节,乃是唐初名将,也是猛将。程咬金骁勇善战,位列唐太宗李世民钦点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程咬金在隋末率军起义,先投瓦岗李密。李密战败后,程咬金归附了王世充。王世充为人狡诈,程咬金就和秦琼等人,一起投奔了秦王李世民。

程咬金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先后击败了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人的起义大军,在唐朝的统一战争中,屡立战功,获封宿国公。

程咬金不但善战,而且在唐朝的每次宫廷斗争之中,他总是能站在获胜的一方。程咬金正是凭借这一点,才屹立不倒,得以安享天年。

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时,坚定的站在了李世民一方,亲自参与,助李世民成功登上了皇位。李世民自此对程咬金是信任倍增,屡次升迁程咬金,并钦定程咬金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九位

根据程咬金墓志铭所载,在李世民驾崩之后,程咬金曾亲自率军护卫太子李治回京继任皇位。程咬金护送回李治后,在左延明门外,亲自保卫李治近百日。李治对于自己的支持者程咬金,自然会格外重用。

李治继位,武则天才得以重新入宫为妃。这时候的武则天,首要目标是争夺皇后之位。凡是阻碍武则天登上后位的大臣,基本上都被武则天一一除去,其中赫赫有名的就有凌烟阁第一功臣长孙无忌,还有唐朝名臣褚遂良等人。

武则天连长孙无忌都敢罢官杀害,更不要说程咬金了。程咬金的实力根本无法跟长孙无忌等人相比,武则天要杀程咬金,只会比杀长孙无忌等人更容易。之所以武则天没有除掉程咬金,是因为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而程咬金是支持者,并非反对者。程咬金对于武则天来说,是盟友,而不是敌人,武则天怎么会杀程咬金。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程咬金被重用。655年,武则天正式登皇后位。这一年,程咬金升任左卫大将军,领兵出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部。程咬金作战非常顺利,但因为屠城,以及最后错失战机,到了657年底,程咬金返京后即被免职。

如果程咬金是武则天的敌人,那程咬金这次必然死定了。可事情恰恰相反,程咬金被罢官没多久,就被重新启用。只是,程咬金此时已年近七十岁高龄,非常识趣的上书辞官养老。唐高宗李治欣然应允。

程咬金辞官养老,让程咬金又完美躲过了之后武则天争夺皇权的斗争

660年,程咬金辞官后不久,李治就患上了风疾。原本李治准备废除武则天的皇后封号,但被武则天先发致人,快速处置了支持废后的宰相上官仪等人。上官仪被武则天灭族。此时,武则天如果要处死毫无实权的程咬金,岂不是更简单。但是,程咬金已经回家养老了,不过问朝廷之事了,而武则天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自然不会没事找事去杀程咬金了。

665年,七十七岁的程咬金病逝家年,被追赠骠骑大将军,谥号襄,陪葬唐太宗昭陵。李治和武则天给了程咬金很高的殊荣,可见他们本是一伙的。

到了674年,武则天称“天后”,而称久病的李治为“天皇”,史称“二圣”。李治死后,武则天成为了皇太后,全面掌控了唐朝的皇权。武则天之后,反复废立自己的儿子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最终再也无法忍耐,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女皇帝”。

总结下来,其实并非是武则天不敢杀程咬金,而是因为程咬金大多数时间,都跟武则天是同一阵线。程咬金是武则天的盟友,武则天自然不会杀程咬金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