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为何走向了军国主义,是近代日本历史学家以及世界上历史学家都在研究的一个课题。从稍微专业学术上来讲,日本走向军国主义是和明治维新时的“政军关系”有极大的关系。但是论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政军关系”是一个让人“打瞌睡”的事情,所以回答尽量的往通俗话去讲,这样能够让更多的读者理解。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政军关系

明治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到战败的这段时间)政军关系在近代史上是一个十分“极异端”的存在,有两个特点:“统帅权的独立”和“缺乏政治优势”,德国18世纪额军事学家卡尔菲利普再死后人们总结了一版他的著作,叫做《战争论》,其中有说到“政治(政府)从属军队的战争思想”,是一种极端的军政关系。而此也是符合当时明治维新后的军政关系,明治国家的政治系统的大原则是:天皇统帅军政两路。简而言之,军政都通过天皇作为媒介进行间接的联系,军队有了对等的乃至高于政治的地位,日本侵略后期,军队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就可以看出,已经“干预了政治”。

其实军政关系的理解也十分的简单,那就是在同一个政治体制内,政府和军队分别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关系,有些类似于古代“文官和武官”的意思。我认为日本之所以走向军国主义道路,那就是在近代国家成立的过程中,政治和军事的在同一系统中关系的对调,其构成军政关系的基础就已经有所歪斜,所以最终成型以后,难免出现军事强势的情况。

天皇亲政的“幌子”

其实很多人知道明治维新,但是明治维新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并非是通常认为的“全盘西化”,而是政治的内在,那就是“天皇亲政”。如果没有王政复古,就没有明治维新,所以其最开始的基本理念就在于王政复古后的“公议政治和天皇亲政”。日本的公议政治最开始是幕府想要留下牵制天皇的手段,但是最终并未成型,其主导权被西南藩郡的士族精英所夺取。另一方面,天皇亲政的是维新的“核心思想”,也可以说是支撑着明治维新权威的思想。但是,这种天皇亲政的思想之下,并非是天皇专制,而是在天皇的名义之下进行对于现实政治的正统性统治。而这种政治理念,并非是日本全体国民都所知道的,只是在天皇附近参与国政的精英阶层中流传。天皇是这些人(政治精英阶层)的“权力源泉”,而后续军队的诞生也是植根于这种思想之下。

日本的新政府军和旧藩军队在后续组合成了“明治政府军”,当时日本军权所在之处被称为“太政官政府”,但是没有实力整合藩兵和新政府军,这才有了西乡隆盛的一系列改革。只不过,改革也是靠着西乡隆盛的声望进行,并非是彻底的变革。

结束语

我认为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政军关系”的不对等,后续的经济危机也好,最高领导人被刺杀也罢,最终的处理方式都是按照军队的思维进行处理。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让人指的深思的条款(规定),方方面面都能够体现日本军队的思想,这里由于篇幅的原因,不再论述。如果各位有其他的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笔者头条号:日本二三事

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制造业“晚节末路”:真的只能沦为下游供应商?》

《在日本中国人的焦虑:孩子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年年亏钱,索尼为何还要坚持做手机?背后是老谋深算》

最佳贡献者
2

谢谢邀请!

近代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源头,的确就是明治维新,其本质就是日本政府乃至主流的思想界将模仿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视作日本国家民族快速崛起的捷径。

(明治天皇睦仁)

早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幕府时代,日本思想界就已经出现了带有鼓吹海外扩张的“海外雄飞论”,到了明治政府成立后,实际上明治天皇在奠定政府未来战略走向的施政纲领中,就有非常露骨的扩张色彩,诸如非常著名的《亿万安抚宸翰》中的“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近现代很多中国人,将日本的明治维新视作是一场成功的值得佩服、学习的近代化改革,但都没有看到明治维新的本质是咄咄逼人的侵略性崛起战略。就在明治维新开始后不久,日本即开始了这种侵略性的尝试,而当时日本扩张的方向非常明确,即以控制朝鲜半岛为第一步,进而向中国大陆扩张。通过掠夺、政府周边落后国家和民族,来快速实现日本自身的强大和崛起。

1871年和中国签订《日清修好条规》,挑战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东亚国际秩序。随后1874年出兵入侵中国台湾,1875年制造炮击朝鲜江华岛事件,又在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时意图挑唆干涉,1884年中法战争时,又暗中支持朝鲜亲日派发动甲申事变,最终在1894年挑起了全面侵略的甲午战争。

而在日本国内社会中,随着一次次对外扩张的军事实践,至甲午战争胜利,看到侵略成功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以及通过战争中新闻机器的急速传播、鼓吹,日本军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到了空前的地步。受此影响,日本全社会陷入歇斯底里的军国主义热潮中,从此走上了不断进行侵略扩张,以打家劫舍来发家致富的军国主义不归路。

3

1600年,德川家康通过关原大战,一举击败维护丰臣秀吉子嗣的摄政,从而建立起二百余年的幕府统治。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最后一任将军德川庆喜上台后,却在内忧外患中不得不“大政奉还”。


于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开始在日本如火如荼地进行,那些具有先进思想的日本人意欲通过明治维新,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


由于措施有力,日本逐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各方面的成就令世界为之侧目。然而,明治日本并没有自满,而是再接再厉,奋起直追,以便将日本打造成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国家,并将不平等条约废止。



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日本实力与日俱增,最终在1911年撕毁各项丧权辱国的条约,让国家主权失而复得。按理,如果日本能够继续保持先前的发展理念,则称雄世界是可期的,还能得到很多国家的尊重。


遗憾的是,日本走上了西方帝国主义老路,对外疯狂扩张,以致于亚洲国家深受其害。但日本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导致国家覆亡,被美国占领,至今在其国土上驻有军队,国家主权再次失去了完整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明治日本逐步走上帝国扩张不归路的呢?



神论为日本走上扩张之路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明治政府的御用文人及一些国学大师为迎合政府高层称霸世界的意图,不惜鼓吹日本为“神国”,要求日本”应掌控世界各国” ,这种谬论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掌握,国家便很快偏离发展轨道。


果不其然,明治政府成立后不久便出台“神佛分离令”,以迫使民众无条件效忠天皇帝国,还以教育敕语灌输广大师生,这样日本民众就逐渐丧失独立性,日益沦为天皇臣民,并死心塌地为天皇及国家效劳。


不仅如此,明治政府还建造“东京招魂社”这样的神社,以便将战死者与神道勾连起来,在此情形下,7000多名在武装倒幕中死去的将士便有了“归属”,后来在西南战争中战死的官兵也一并得到了“安魂”,此举无意中促成日本军民为天皇而盲目扩军备战,东征西讨。


有了神论开路,加上媒体、公知及冒险家不遗余力地造势,明治日本对外扩张的氛围也就愈发浓厚,从而在思想上种下了扩张的种子。



地缘论为日本走上扩张之路做了行动上的准备


幕府晚期,日本国力羸弱,这就给了西方列强以有机可乘,他们驾着坚船利炮,对日本不断施以恫吓,迫使其打开国门,任其宰割。


自恃“神国”的日本自然不甘心被其奴役,于是千方百计寻求突破。在锐意进取过程中,山县有朋等一些日本战略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地缘政治论“,指出要使日本”主权线“完好无损,必须确保周边”利益线“万无一失,而要达此目的,只有向西方靠拢。


与此同时,明治政府高层认为,在亚非拉无一幸免遭到列强蚕食之际,别无他选,或走帝国主义道路,或沦为被殖民对象,既然如此,日本只能沿着西方帝国主义路线走下去。



何况日本沦为西方半殖民地已有十多年,损失惨重,明治政府为夺回损失,面对西方“蛮夷”的强大实力,无可奈何,便自然将目光投向亚洲邻国,以“炮舰外交”攫取利益,这就促使日本冒险行进,逐步进行扩张实践,并一发而不可收。


当然,日本对外扩张也离不开本国商人在海外掌控他国经济命脉,正是涩泽荣一这样的商界大佬在朝鲜开拓各种经济事务,从而给了日本帝国主义者提供了扩张便利。


可见,近代日本走上帝国扩张之路并非偶然,而是在思想、行动及利益上早有准备,并在获得大量不义之财后,贪得无厌,越陷越深,最终难以自拔,走向不归路。

4

日夲明治维新,是东方最成功的国家,在短短三十年进入世界强国之列。因为日本全方位西化,特别在治国理政方面,彻底放下旧的思想包袱,除了保留天皇名称,从里到外,从思想到物质全面彻底革命。从甲午海战,我们看到从装备到军服,从头到脚全面西化,我们还头上留着发辩,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基夲是东方文化,比青朝还落后破败,弱小,美国的侵边炮击彻底唤醒了日本,所以日本感谢美国给他们送去了强国之路。同时的中国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5

日本真的是在明治维新之后积极积极想歪扩张的吗?换句话说,日本真的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才积极想歪扩张的吗?

并非如此,太远的白村江海战之类的先不说,在明朝末年的万历朝鲜战争就是反例。


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1598年),又称万历朝鲜之役、万历援朝战争(朝鲜称:壬辰倭乱;日本称:文禄?庆长の役),指明朝万历年间中朝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朝鲜的战争。

在战争发动前,即日本天正六年(1578年),丰臣秀吉表明他的“宏大志向”:“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宿志”。天正十二年(1584年),担任太政大臣的丰臣秀吉提出了一个带有时间表的扩张计划:在占领朝鲜之后,于文禄二年(1593年)初占领北京,天正三年(1594年)日本迁都北京,然后再进军印度。早在天正十八年(1590年),丰臣写信给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文禄元年(1592年),日本首次侵朝初期进展顺利,丰臣秀吉就开始筹划迁都于北京,自己“居守宁波府”,以便“尊圣意,占领天苎印度”。【但该段是否有充足的历史证据还有待商榷】


这也是“征韩论”的蓝本,同时也是“田中奏折”所描述的国策的蓝本。

再回到问题:为什么在明治維新后,日本便积极向外扩张?


总体来说,日本奉行对外扩张政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促生了新兴阶层。在封建时代之前,各阶层之间及阶层内部为了争夺生产资料,导致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上层阶级有能力雇佣职业军人。到平安时代,随着庄园制的产生与普及,固有的军事力量阶层——武士阶级——得以诞生,日本进入了封建时代。掌握着军事力量的武士阶层掌握政权后,军政一体的幕府政体也就得以形成。在这期间,武士与公卿之间、武士与武士之间、武士与农民之间爆发过很多的战争或战役,其本质是阶层与阶层之间、派系与派系之间争夺生产资料而展开的内战。但是在内战消耗并整合完国内大部分的生产资料之后,有限的生产力导致国内不再有多余的生产资料以供争夺,这使得阶级发展需求和封建主义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武士阶级想要更多的庄园,土地和附庸人口成为了他们最迫切需要的生产资料,国内没有充足的土地,因此就需要对外扩张,后期的日本资产阶级形成也是如此,归根结底是新兴阶层的诞生和发展导致旧有阶层丧失对生产资料的控制特权。


二、为巩固政权而转移国内矛盾。阶级发展需求和封建主义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国内矛盾也就会日益严重,这中矛盾的激化往往是因为在一次内战已经结束而另一次内战还未产生,聪明的执政者发现了这个问题的所在——当封臣封无所封时,丰臣是否还是丰臣?所以,执政者处于消耗国内执政的武士阶层中派系之间斗争的力量,进一步实现中央集权,巩固其执政稳固性的需求,需要将国内矛盾进行转移,将本国与他国的外交矛盾转变为主要矛盾,同时利用战争消耗可能威胁本身政权的其他阶级或派系力量。

三、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的周期性结果。一如中国等大陆国家地大物博,内战的整合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对外战争的开启也需要大量的动员,转移国内矛盾的难度较大,因此在中国古代封建时代的后期,防御战和内战是战争史的主旋律。而日本不同,铁器、牛畜等生产工具需要依赖与进口,国内职业军事阶层不断固化,人口基数大而耕地面积小,粮食增长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偏差愈大,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爆发的可能性就愈大。而要打消这个“陷阱”的方式主要有:实现生产力或科技革命或者消耗大量的人口,后者显然是最为快速和可控的手段。

而在明治維新后,日本便积极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第二个原因:

1868年刚刚经过明治维新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政府内部,发生了一场有名的关于对朝鲜政策的争论。以急进派军人板垣退助、江藤新平、西乡隆盛等人为首的军国主义分子或主张立即出兵侵略朝鲜。或先礼后兵,向朝鲜派驻大使,如朝鲜无礼则举兵席卷朝鲜全国。此议遭到主张先整顿内政、暂缓对外兴兵的缓进派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等人的反对和压制。

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对外战争缓和失去特权的旧武士阶层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经历过幕末战争和大政奉还之后的明治维新其实并不彻底,以天皇为代表的旧有的贵族阶层变身为华族,通过议会依旧掌握着政权,经济、军事改革的同时而忽视了土地改革,使得封建阶级的生产资料仍旧被封建残余势力所掌握,牺牲了武士阶层之后的阶层矛盾进一步激化,牺牲后的武士阶层产生了大量的浪人进而成为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大量的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事实上,明治维新之后农民起义次数超过了德川幕府时期发生农民起义次数的总和。因此,粗暴地转移国内矛盾,为旧武士阶层寻求生产资料成为鹰派的观点,受地缘影响,进而产生了“征韩论”“田中奏折”之类的对外扩张国策。

6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和中国一样,是一个封闭的封建国家,19世纪60年代在西方的影响下,日本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就是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一向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强的日本人,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并加以运用,从此走向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但这场改革难免有不彻底的地方,封建势力大量残余,最主要的是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武士阶层被大量,为以后的军国主义抬头埋下伏笔。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源。



武士道精神是当时日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崇尚杀戮和牺牲,并对天皇绝对的孝忠和绝对的服从。在战争时代,转化成他们他们军人的一种精神。(图为日本武士)

时代背景决定日本会走上军工主义扩张的道路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摧毁了日本整个关东地区,而后1929年爆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日本也受到波及,急需转移国内矛盾,而转移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发动战争。同一时期,德国纳粹崛起,也为日本走向扩张提供了政治基础。

日本地理位置局限性



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发展扩张,需要大量的原料和市场,但受地理位置的局限,日本资源匮乏,于是希望通过战争手段略夺自己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近几年日本军国主义抬头,我们在发展的同时,时刻警惕,警钟长鸣,才不会让悲剧重演。

7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是必然的也是命中注定的。历史上的日本是一个领土面积非常小,资源十分匮乏,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国家。这是因为这些现实问题导致日本渴望获得像中国那样拥有丰富的资源,领土面积非常庞大的国家。要想解决本国的一切问题必须要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发动侵略战争。于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向了军国主义道路不断发展对外战争。首先是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清政府并且同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获得了台湾并且将朝鲜从中国的怀抱中分离了出去吞并了整个朝鲜半岛。并且对朝鲜半岛展开了将近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而台湾也被日本统治了整整五十年。半个世纪之久。直到抗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甲午战争结束后因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问题日本和沙皇俄国展开了战争史称日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打败了比自己要强大的沙皇俄国。将东北地区作为自己的势力发展地区。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日本关东大地震带来的影响导致日本加快走向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军人派先是策划了炸死东北王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然后于1931年9月18日22点20分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之后的四个月里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于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随后日本政府完全被军人控制。日本政府变成了军人政府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在随后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但是由于长期投入侵华战争的经济投入太大,导致日本经济面临崩溃的地步。日本军人为了解决经济问题发动了南下战役目标是夺取西方国家统治下的东南亚殖民地地区包括香港,印度,缅甸,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战略要地。后来日本如愿以偿占领了除印度和缅甸以外的所有东南亚地区。并且击败了英美国家军队。但是之前日本对美国珍珠港发动了偷袭。造成日本与美国的全面开战最后葬送了日本进一步发展军国主义的道路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军队被实力强大的美国军队打的遍地找牙。损失惨重。在中国和英国苏联以及其它亚洲国家军队的攻击下日本彻底崩溃军队基本上打光,最后美国给日本扔下两颗原子弹让日本彻底投降。日本军国主义顽固派被判处死刑。基本上摧毁了军国主义势力。日本由于发动侵略战争彻底葬送了自己。

8

“明治维新”是由日本的武士阶层发动,以打仗为职业的武士及其信奉的武士道精神就包含着军国主义内容。木户孝允、西乡隆盛这些出身武士的明治维新领导者,从改革开始就提出“征韩论”,以侵略扩张作为“明治维新”后的发展国策。

“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吉田松阴在长洲藩办了所“松下村塾”,并提出了“皇国史观”,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观,也是明治政府外交的思想支柱。他的村塾里教出了日本未来掌控政权的木户孝允、坂本龙马、伊藤博文、高杉晋作、山县有朋等人。这些人一直把吉田松阴的“海外补偿论”作为近代日本扩张的思想基础,演变成占领朝鲜为途径,以满洲为据点夺取中国的“大陆政策”成了日本的最高国策。吉田松阴的学生山县有朋根据吉田松阴“武士道并不只限于武士”的理论,发布“军人敕谕”要求所有军人把天皇当成神来崇拜,强调军人的服从、勇敢和忠诚。

日本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主要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政治体制。政体学习的是有着深厚军国主义思想的德国,天皇除了拥有实权,还通过《宪法》承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日本帝国由天皇万世之统治”,“天皇总领统治大权,可自行宣战、讲和及缔结条约”。

法理上是由文官政府领导军队,日本的奇葩制度是军部在政府内阁有陆相和海相,只要军部觉得首相不能配合自己的侵略政策,可以让陆相辞职,不提供继任人选,日本内阁就要倒台。文官政府很难全面接受军部要求,这种情况下日本内阁只好让现役或退役军人来担任首相,形成了军政府。更有甚者日本的佐官级军事官员喜欢通过政变或者没有政府同意下的军事行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越来越不可阻挡,连续的军人执政让侵略的路线彻底失控。最后只能让东条英机组阁并担任首相、陆相等多个部长,使日本彻底失败。










9

日本堪称世界上最无大战略的一个民族,明治维新后搞扩张的基本政策,说白了就是走一步看一步,这个得逞了再去琢磨下一个,特点是一步比一步野心大。从明治维新一直到二战爆发,日本的对外扩张可分为三个阶段,前期通过战争以求自强,中期内部分歧目标不明确,后期进入军国主义妄图征服世界。

明治维新成功后日本尚算不上列强,能打败的对手也只有咱大清,所以当时日本目标的是打败大清,占领作为大清属国的朝鲜和直属大清的台湾。甲午战争小日本实现了这一目标,国力大增后又把目标对准了俄国。早在幕府时期日本就和俄国有领土争端,势力伸入中国东北后同俄国的矛盾更加激化,关键当时远东的老大是俄国,打败了俄国才能真正独霸远东,所以日本的又挑起日俄战争打败了俄国。

连续打败了两个没落的庞大帝国,日本成为了亚洲第一强国,而十年后发生的一战,德国打废了英法打残了,令日本得以幸运快速地空前提升了国际地位。在一战后到二战前的这段时间,是日本在世界上最强的时期,论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在德国重新崛起之前,日本称得上是世界的第三号强国。同时也是在这个时期,是日本国土面积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时候,朝鲜和台湾都被正式划入了日本版图,又趁俄国十月革命占领了库页岛,国土总面积超过了百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了一亿以上,在当时称得上以成为了一个帝国主义大国。

在这段国力最强的时期,日本在对外策略上出现了分歧,内部分为了政党派和军人派。政党派主要时明治维新时的元老,这些人的态度是坚持君主立宪制,巩固已经得到的利益,大力发展日本的工业水平,将日本的成功制度扩展到亚洲各国,以经济、制度等成功作为扩展手段,和平地将整个亚洲纳入日本体系中。军人派是在日本地位很高的军人,值得说明的是并非是军队的高层军官,而是日本军队里军衔并不高的少壮军官,这些人的态度用一句话说,就是趁国力最强势发动更大战争。这一个阶段的前期,政党派占据了上风,包括在朝鲜采取了和平殖民政策,让大多的朝鲜人都认为自己完全成了日本人,对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也给予了一定支持。后期军人派在上层斗不过政党派,便玩起了日本人擅长的暗杀政变,先是连续暗杀了多个首相,之后又挑起了二二六兵变,最终让军人上台成为了首相,之后也就走上大规模的扩张道路。

10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引进大量的科学技术,文化理念和管理模式,经济飞速发展。日本是个岛国,资源缺乏,自然灾害多,因此向外扩张是必然趋势。早期侵略我国的山东和后来占领东北就是典型的例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