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虽然小编更加喜欢姜维,尤其是姜维的忠肝义胆、执着不倦的北伐,但是不得不承认,陆逊显然比姜维强了一个档次。

单纯的比较两个人的才能,比的一定是综合能力,陆逊的综合能力明显强于姜维,不仅仅在于陆逊打的都是胜仗,而在于陆逊表现出来的全局意识和军事谋略,真不是姜维可比的。



从两个人的官职似乎就能说明一些问题,姜维最后的官职是蜀汉的大将军,而陆逊则官至丞相,大将军是纯粹的武将官职,而丞相则为百官之首,文官之长。文官靠才能,武将凭战功,一个纯粹的武将,一般是当不了丞相的。

在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中,陆逊和诸葛亮是享受同等待遇,是东吴唯一一个单独列传的将领,与之对应的则是蜀汉的诸葛亮,换句话说,在陈寿眼中,陆逊是与诸葛亮齐名的人,而姜维自然比不上诸葛亮。



如果对两人做一个综合评价的话,陆逊是社稷之臣,与诸葛亮处于同一水平或稍差,姜维是中兴之将,与邓艾、钟会之才不相上下

姜维出身普通家庭,是因为接了父亲的班才在魏国做了一个天水郡参军,因为受到太守的怀疑,而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降诸葛亮,受到了诸葛亮相当程度的重用。姜维以降将身份,成长成为蜀汉在军事上的一把手大将军,除了蜀汉人才调零外,姜维靠的就是自已的能力,在蜀汉一系列的名臣名将去世后,姜维成了蜀汉中后期的顶梁柱,姜维一生的才能都体现在军事上。



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前后进行了11次北伐之多,战绩是:大胜2次,小胜3次,平手4次,大败1次,小败1次,总体来说,姜维是胜多负少,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因为姜维打过败仗,就否定姜维的才能。

姜维在军事上的战术是成功,但战略却是失败的,姜维的战略失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北伐在朝廷中缺乏支持,除了皇帝刘禅外,蜀汉朝廷几无一人支持北伐;二是姜维改变了诸葛亮时代的汉中防御战略,将诸葛亮的汉中防御由“据险以守、御敌于国门之外”改为“集中防御、诱敌深入、围而聚歼”



姜维的北伐无人支持不难理解,主要是蜀汉的国力日渐衰弱,已经与诸葛亮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就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都反对北伐,何况其他人呢,姜维有军事才华,但在政治上是一片空白,在朝廷无人支持,也是姜维政治失败的原因,反观陆逊,不仅在政治上有作为,而且在军事上作为也很大。

再一个姜维改变了汉中防御战略,诸葛亮时代,蜀军全部是前出到关中进入汉中的五条主要道路,在险要关口布防,优点是利用了险要地势阻止敌人攻进汉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缺点是兵力分散,不能有效杀伤敌人,只能击退敌人。



虽然姜维有迫不得及的原因,但诸葛亮时代的汉中防御战略确实是成功的,魏军一次也没有攻进过汉中,姜维主政军事后,将前出防御的蜀军全部撤退回汉中的主要据点,如汉城、乐城及阳平关,放敌军进入汉中,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军补给线,与守城蜀军一起歼灭来犯魏军,这一战略在司马昭灭蜀之战中得到体验,结果就是蜀汉灭亡。

原因很简单,魏军有兵力优势,有强大雄厚财力,数倍于蜀军,蜀军将魏军放进来后,却没有办法全歼灭魏军,而且魏军进入汉中时, 汉中都督胡济不在汉中,大将军姜维也不在汉中,导致汉中防御一塌糊涂,最终就是蜀汉灭亡的原因之一。



姜维在军事上确实负有一定的责任,反观陆逊在军事上的作为则大气得多,夷陵之战,陆逊战略撤退,拉长蜀军补给线,在夷陵地区寻找到刘备的破绽,利用水军绕到刘备军身后加火攻的办法,大败刘备军,战略上极其完美成功,不仅成功的击败了来势汹汹的刘备军,而且也没有让虎视眈眈的曹魏军占到一丝的便宜,在战略上,陆逊是成功的。

还有石亭之战,陆逊的战略也是完美的,虽然很多人批评陆逊没有扩大战果,乘胜追击,从而放弃大好战机,我只想说陆逊的做法是对的,东吴不具备扩大战果的实力和能力,就算按照朱桓的建议,阻断曹休的退路,攻取寿春,割据准南,也是守不住的。



因为曹魏已经动员了大军支援,贾逵已经率领大军前来,并且魏军频繁调动,东吴虽然能击败曹休,也是强弩之末,再也没有进攻的实力,所 以陆逊的见好就收是正确的,否则按照朱桓的说法,势必要将东吴拖入魏吴两国的大决战,到底会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不如稳妥的见好就收,还能获得极大的收获,并避免了决战失败的风险。

陆逊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在政治上也很有作为,曾经辅佐孙权的太子主持军国大事,在东吴也是出将入相,权倾一方,陆逊晚年因为支持太子,反对废长立幼而被孙权逼死。



姜维死于为国捐躯,在蜀汉皇帝刘禅都放弃了国家的情况下,降将出身的姜维却为蜀汉奋斗到最后一滴血,为了蜀汉的复国大计,姜维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还搭上了魏国两大军事天才邓艾和钟会一起死。

相对来说,陆逊则死得有些冤枉了,被孙权逼死了,真正的原因是陆逊背后的江东大族,孙权不能让这样的人活到自已身后,才逼死了陆逊。



论赤胆忠心,姜维强于陆逊,论军事能力,两人旗鼓相当,论战略,陆逊远胜姜维,论政治能力,陆逊远胜姜维,所以论综合才能,陆逊强于姜维。

最佳贡献者
2

姜维是蜀国后期的大将军,诸葛亮之后的北伐主帅,官至大将军。而陆逊在吴国则是出将入相,先后在吴国为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是吴国的”社稷之臣“。无论是是从才能还是成就上而言,陆逊都要强于姜维不少。

以战功而言,姜维远不如陆逊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姜维在238年—262年之间,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十一次北伐。前期的北伐中,因为费祎的存在,所以北伐的规模并不庞大,但是到了费祎故去,姜维就无人能够钳制,也因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从253年-258年,姜维每年都进行北伐,但是除了254年劫走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众入川,并无太大效果。反而弄得蜀国民困兵疲。

在之后的几年,姜维进行了一定的休整,于262年再次进行北伐,但是这一次却被邓艾抓住机会,大败蜀军,导致实力大减,从此无力进行北伐。

反观陆逊的征战记录,绝对是三国有数的名将。前期征讨山越只是小打小闹。关羽的就是陆逊的杰作之一,他充分利用关羽高傲的心态,示敌以弱,等待时机成熟后,率军一鼓而下攻取荆州,为东吴贡献数郡之地,并斩杀关羽。

之后的夷陵之战,刘备倾全国精锐之兵来犯,陆逊作为吴军统帅领兵抵御。此战尽显陆逊的领兵之才,他将兵力难以展开的丘陵之地留给蜀军,自己则聚集兵力寻机决战。最终以火烧连营之法大败蜀军,刘备仅以身免。蜀军损失兵力在八万人左右,名臣良将战死无数。由此国力大减。刘备也因这一战病死白帝城。

之后与曹魏的石亭之战,曹休中计,以十万大军攻吴。陆逊以三万兵力抵御。结果曹军被斩杀万余人,粮草、军械更是损失不计其数。次战后不久,曹休病死。

从二人的战绩上可以看出,姜维的确在征战上差了陆逊不少。虽说北伐本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但是陆逊的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典范,而且陆逊多有击败名将之举。可见在军事能力上,陆逊是高出姜维不少的。

以政治而言,姜维更不如陆逊

在政治方面,姜维的能力显得有些苍白,董允在时,太监黄浩在蜀国还只是一个小虾米,没有进步的空间。之后费祎也能对黄浩进行压制。但是在费祎被刺杀后,黄浩便无人可制。姜维曾想刘禅杀黄浩,却没有成功,反而被黄浩所制。自己害怕就跑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贵为蜀汉大将,却比不过一个太监,政治上显得苍白无力。

而陆逊以一句功高震主来形容并不过分,但是他与孙权之间却相得益彰。孙权给了他充分的信任。夷陵之战后,蜀国由诸葛亮主政,两国之间回复和平。为了方便两国间的交流,陆逊负责与诸葛亮通信,而孙权又刻了自己的玉玺,放在陆逊的住所。可见陆逊在君臣关系间协调得非常只好。陆逊能够总揽吴国军政20年,深得吴主孙权的信任可不是简单的依靠军事才能可以实现的,这里的政治智慧值得深思。

大山侃史

并不是说姜维的才能不够强,但是翻看他与陆逊二人过往的情况,可以明显的发现,陆逊之才确实高于姜维不少。姜维是将才,陆逊是帅才。

我是【文史侃大山】,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吐槽。一起讨论历史事件。

3

如果比成就,陆逊远在姜维之上。如果比能力,两者各有杰出之处。综合而论,陆逊更加优秀。

卧龙凤雏,麒麟冢虎。卧龙和凤雏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诸葛亮和庞统,而冢虎和幼麟分别是司马懿和姜维。

姜维是蜀汉后期的大将,也是蜀汉自诸葛亮之后唯一有雄心恢复中原的人。

陆逊则是东吴开国大臣、开国名将,连败蜀汉、魏国,为孙权立下了汗马功劳。非常巧合的是,姜维与陆逊都活跃于三国中后期。

细数陆逊的生平不难发现,此人一生用兵如神,几乎少有败绩。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陆逊都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英雄人物。

陆逊是三国时期江东吴郡人,出身于江东士族家庭,同时也是著名的东吴四大都督之一,但实际上他的成就要比周瑜、鲁肃、吕蒙三个人都高。因为周瑜、鲁肃、吕蒙均英年早逝,军功虽高,政治成就并不高,只有陆逊爬上了政治的巅峰,官至东吴丞相职位。

陆逊的战绩非常辉煌,可谓常胜将军。东汉建安24年(219年),陆逊与吕蒙联手夺取荆州,擒斩关羽,为孙权夺回荆州。

蜀汉章武2年(222年),陆逊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的东征大军,威震天下,巩固了孙权的统治。东吴建立前后,陆逊又多次击败魏国的进攻,成为孙权的肱骨之臣。陆逊官至东吴宰相,武能安邦,文能治国,足以媲美蜀汉丞相诸葛亮。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评价东吴的四大都督时,就将周瑜放在第一位,陆逊次之,鲁肃再次之,最后才是吕蒙。

反观姜维,姜维原本只是魏国降将,后来才被诸葛亮收入帐下。与陆逊的文武双全不同,姜维更侧重于军事方面,在政治上没有多大的建树,所以先后受制于蒋琬、费祎等老臣。诸葛亮是公元234年去世的,可一直到公元253年蜀汉大将军费祎被刺杀,姜维才得以独挡一面,全面发动北伐。

姜维虽然以继承诸葛亮的遗志自居,但他多次北伐均未能克复中原,反而还加速了劳民伤财,晚年又受到奸臣黄皓的排挤和陷害,仕途并不如意。就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说:“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指的就是黄皓混乱朝廷危害社稷,而姜维则穷兵黩武地加速了国家困苦。

从成就上来说,姜维远远比不了陆逊,最多能和东吴的吕岱、丁奉等名将相提并论。但他一片赤胆忠心,忠于蜀汉,这一点倒是可歌可泣的。

4

应该不相上下。

1.姜维继承诸葛亮意志,积极北伐,然而劳民伤财,国力日渐虚弱。这并非姜维才能不够。两国打仗拼的是国力,蜀国是三国最弱的,鼎盛的时候也不过十几万,到姜维出任大将军时,兵力不足十万,而魏国经过数十年恢复,力量已然很强,即使姜维拥有出众的军事才能,打过一些胜仗,也无法撼动魏国的根基。陆逊与众不同,主要是固守疆土,凭借长江天险,防守相对要容易。

2.两人对手不同,姜维最大的对手是邓艾,邓艾军事才能出众,不在姜维之下,而且魏国国力强盛,据守难度不大,灭蜀时又走阴平,避开了姜维,成就了一场经典战役。陆逊两次主要战役对手分别是刘备和曹休,曹休也是名将,但比邓艾还是要逊色一些,而刘备已经步入老年,一方面精力不足,二方面被仇恨冲糊了头脑,三方面对自身实力过于自信,已不在巅峰状态。

3.两人政治方面都不成功,一个逐渐远离政治,让黄皓控制了大权,一个虽任丞相,却卷入帝位之争,郁郁而终。

4.换位思考,如果陆逊在蜀国,估计也不可能入主中原,而姜维在吴国,也有可能打赢夷陵之战,打败曹休(周舫之计是关键)

5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陆逊和姜维,分别是东吴和蜀汉后期有名的将领。我觉得他们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为陆逊相比姜维而言,实在是优秀太多了。而姜维却以反叛的行为导致死亡,和陆逊相比,差得很远很远。

一流的政治军事家———陆逊

首先,刘备的死与陆逊有直接的关系,当初他征伐刘备的时候,众将表现出对他不服的态度。他却认为,刘备是天下闻名的枭雄,连曹操见了都要害怕他,大家一定要和睦相处。接着,陆逊强调道:我是个书生,知道大家对我有意见,但我是被主公任命的人,主公认为我尚且还有一技之长,我理应为主公赴汤蹈火。希望大家尽力负担自己的职责,不要推辞。从中可以看出陆逊对孙权的忠心和对国家的忠诚。

直到战争的结束,陆逊总是处在核心的领导位置,胜利之后,众将对他心服口服。

陆逊的才能在很早就体现出来了,当初孙权将孙策女儿许配给了陆逊的时候,就问陆逊治理国家的大事,陆逊答道:

方今英雄棋跱,豺狼窥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

孙权采纳了他的意见,派陆逊讨伐丹杨贼寇,陆逊“三下五除二”就铲除了长期作恶的贼人,恢复了一方的安宁。

陆逊还有一次传奇的经历,那就是在还不出名的时候打败了久负盛名的关羽,令人佩服至极!陆逊在还没有接替吕蒙的时候就看出了关羽性格中的弱点,具有卓越的识人能力。他对吕蒙说道:关羽是一个自恃勇敢的人,建立功业后,心中总会产生骄傲放纵的态度,分析得很有道理。后来,陆逊接任偏将军右部督,果然让关羽败走麦城。

普通的人物——姜维

姜维由于父亲姜冏的战死沙场被曹魏赐予中郎的官职,后投靠蜀汉,深受诸葛亮的器重,被封为当阳亭侯。

姜维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将领。延熙十二年,刘禅给了姜维一定的兵权。于是姜维出兵西平,没有攻克而退回来了。费祎死后,姜维以自己熟悉西部风土人情为优势,发动了对羌人、胡人的战争。然而,姜维的军队以粮草不足而返回。

晚节不保。姜维最终投降了曹魏的钟会,钟会对姜维给予了优厚的待遇,让姜维分外高兴。可是,钟会也不是一个具有长远眼光的人。钟会处理掉邓艾后,就领着姜维等人到达成都,以为可以干一番大事儿了,自称益州牧而走上了反叛曹魏的道路,同时给了姜维5万的精兵。让钟会和姜维想不到的是,士兵根本就不听从他们的安排,联合起来杀掉了钟会和姜维,真是悲哀啊!

结语

陆逊和姜维同为三国后期重要的军事人物,被我们一直议论至今。但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差距,陆逊是打败刘备和关羽的人,应该是东吴后期最有实力的政治军事人才,深得孙权厚爱,建立了一番功业。相比而言,姜维就很一般了,他深得诸葛亮的器重。但是诸葛亮死后,他走上了反叛的道路为人所不齿。

6

这应该是姜维更强一点。

因为姜维和陆逊从未交过手,所以我们以他们之间共同交过手的诸葛亮为参照物做对比。姜维在曹魏做守城将的时候,诸葛亮一战不能胜之,因此设下离间计,利用姜维老母胜了。从中我们知道姜维守城是可以挡住诸葛亮的,甚至让诸葛放弃强攻,说明姜维防守方面不弱。

同时对比陆逊,陆逊夷陵之战大胜,后被困于乱石所成的八卦阵中,几乎出来不得。这点就可以看出来陆逊远不如诸葛亮了。而依次推来,继承诸葛亮衣钵,兵法,阵法以及机关术的姜维,应该是强于陆逊了。

随后的北伐问题,姜维九次北伐都没有胜,对比诸葛亮应该是多有不如。但跟东吴比起来,又好很多,因为东吴攻打魏国更不行,问题更大,孙权被张辽八百死士杀破十万雄兵,战绩真的很难看,但是陆逊应该没参加,所以双方也基本持平。

最后比双方的人物形象,个人水平。姜维能文能武,是不可少的全才武将,身体素质高,碰上猛将也能杀他几个回合不落败。而陆逊是儒将,这方面就差很多了。陆逊依靠的是智谋,而姜维也是胆大心细,两人各有特点,但是陆逊的成名之战的对手刘备实在是太水了,如果对手是诸葛亮,也应该和司马懿一样被诸葛压着打,而且东吴的国力也远不如曹魏,所以只会更惨些。

因此推论,姜维应该强于陆逊,但是双方交手不会是一面倒的局面,应该是像诸葛司马一样互有胜负。而且高手过招往往一念之差,马超都曾有机会杀掉曹操,杀得曹操割须断袍,几乎丧命,所以两者胜负也不会太过。

7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陆逊之才和姜维相比,谁更厉害?

在我看来,无论是姜维还是陆逊,这两人都是三国中后期一代人杰,一个是蜀国的顶梁柱,一个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其才能都是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按理来说,陆逊和姜维相比,谁更厉害,这很难说,因为两人根本就没有交过手,很难判定两个人孰优孰劣。

如果非要判定两个人谁更厉害,那只能从两个人一生的功绩来评定了。

论功绩,那属陆逊陆伯言最厉害。单是一场夷陵之战就让他陆逊的名字扬名天下。反之姜维,在诸葛亮之后,八次北伐都无疾而终。

在三国里面,擅长厮杀的名将不要太少,而大多记载他们的都是某时某地破敌多少,而能够全面军事实力的将军并不多,诸如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陆逊的,实在不多。而这当中是什么原因?

在古代,教育可不是普通人能够享有的,大多数都是世家大族垄断教育,识文断字的人都很少,更别说熟读兵书了。有人就说了,熟读兵书,又有什么用?还不是出一个像赵括这样纸上谈兵的人。这话我不敢苟同,不爱学习读书的将军也只能在战场中厮杀,成为一介武夫。你看,关羽,即使经常征战沙场,还常拿出《春秋》来阅读,还有吴国的吕蒙,如果没有他的刻苦学习,怎能从一个吴下阿蒙,成为一个白衣渡江的大都督?

我举的以上几个例子,并不是想说明什么?而是说在那个时代出身基层的将领根本就看不到几本兵书,姜维还算好的,投蜀之后,很受诸葛亮亲睐。而想陆逊这种世家大族的(陆逊出身于江南四大士族之一),接触的东西肯定比姜维多了多。我倒不是说,姜维比不过陆逊,但说实话,这是事实。

另外,将军的性格也是评估军事能力的标准之一。其实说实话,姜维姜伯约也不失为一名智将,但为人过于偏执,这也是他数次北伐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也不止姜维,像关羽、张飞这样的人,也因为性格的特点而败亡。可见一名将军拥有完美的人格是多么的重要。

观之陆逊,夷陵之战时,军中将领都不服他,认为他年纪轻轻、无任何功绩就坐上大都督一职,自然对他阳奉阴违。可陆逊没有任何怨言,也没有给谁穿小鞋子,他淡然一笑,一方面从吴主孙权取得其佩剑,震慑诸将,一方面积极备战,八百里火烧联营,不仅让他扬名天下,也让他在吴国树立了威信。

在后期,他都督军政大事,辅佐太子。孙权次子孙虑沉迷斗鸭,不务正业,他以一名长者身份当场批判孙虑,让他多读书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另外在治军上,他不采取严厉军法治理控制军队,更倾向于孔子足食足兵的军事思想。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说的或许就是陆逊陆伯言吧。

8

表面看似乎陆逊更强些,但仔细对比一下,两人其实也难分高下。论国力,东吴比蜀汉更强;论君主,阿斗怎么比得过孙权。论战绩,姜维一生北伐虽然胜多败少,却始终没有取得大的成果;而东吴在国力方面也比蜀汉更强,但陆逊北伐似乎也没什么进展。最后姜维因为君臣不和而避居沓中,导致魏军趁机长驱直入而灭国;陆逊最终也因君臣不和而被孙权逼死。如果真要比较,只能说:一个喜欢冒险,一个比较保守。



9

姜维更厉害。

演义:

武力对比:无论是一吕二马排名还是什么三国二十四名将(我也不知道真伪)来看都是姜维完胜陆逊,何况姜维单挑老赵云还不分胜负,陆逊一个文人,就不要和姜维比了。

智力对比:各有千秋,姜维是三国文武双全第一人,又得诸葛真传,陆逊也是有名的儒将。

统帅能力(最主要的):演义中陆逊显得更加出彩,为什么夷陵大战足可名扬千古,二十万人大败刘备的七十万人,杀得只有刘备自己逃回去了,精彩吧。而姜维没有这样辉煌的成绩,但是他先后打了数十年,虽然互有胜负,但是国力在那摆着,以弱战强,也不容易了。

正史:

武力对比:正史中没有武将单挑的,说一个武将勇猛,比如吕布马超都有虓虎之勇什么的也是说他们身体相对强壮,更何况前期的人未必会比后期的人强,正史上真正打起架来赵云未必打得过文鸯,但姜维毕竟职业军人,身体素质不好得个小病就会危及生命,因此还是姜维好一些,陆逊毕竟文人出身,我们理解中的文人身体素质自然会弱一些,但也未必。

智力对比:还是各有千秋。

统帅能力(最主要的):

先看姜维,姜维在统帅其他方面的评价我想其他朋友都已经说得够详细了,我也不愿再多重复,我就说一点:你玩战略类游戏,你只有十个兵,一个城,而对手有5个城100个兵,你是愿意一直守在你这里面发展呢还是主动出击呢?你要是守在家里发展,那么你一年能增加5个兵,而对手就增加了50个兵,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弱的更弱,强的更强,越往后胜算越少,于是他只能打,以弱打强也要打,打了才有机会破城招降对方的士兵,不打只会灭亡,因此,历史上的姜维也明白这一点,他的北伐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无疑是正确的做法,而且他做的已经在当时来看最好了,以弱战强数十载还胜多败少,统帅能力属于顶尖级别。

在看陆逊:夷陵之战,刘备五万,陆逊超过五万同时以逸待劳,刘备的军事能力不弱但毕竟是君主,不能和专门的武将统帅相比,因此陆逊胜刘备悬念不大,更何况陆逊的兵力是比刘备要多的,不是什么二十万打七十万,这样一来陆逊就真的逊了。而且吴国后期实力怎么也比蜀国强一点,陆逊为什么不像姜维那样北伐曹魏呢?因素虽然很多,但军事才能在正史中还是略逊与姜维的。

10

个人觉得,陆逊之才和姜维之才相比,陆逊更厉害。

东吴都督,英才辈出。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时期吴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是东吴的四大都督,都是一时豪杰。

陆逊虽然是白面书生,但是身俱英才,受到孙权赏识,在东吴发挥出卓越的军事才华,闻名天下。

战天下英雄,武功赫赫。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与吕蒙合作,参与白衣渡江,成功袭取荆州 。

蜀汉一代名将关羽因此败走麦城,为东吴所擒杀。

蜀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尽出蜀汉精锐讨伐东吴,势如破竹。

关键时刻,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

此战,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夷陵之战使得一代英雄刘备退守白帝城,最终含恨而终。

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在石亭之战打败魏国名将曹休,此战不久,一代名将曹休气愤而死。

社稷之臣,王佐之才。

黄龙元年(229年),东吴孙权称帝,以陆逊为上大将军。

赤乌七年(244年)拜陆逊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

陆逊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深谋远虑,出将入相,文武全才,被赞为“社稷之臣”。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