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无法正常沟通,说明在沟通的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出现了问题,这是需要父母注意到,并加以调整和改进的。
- 许多父母在与孩子人交流沟通中其实都是在进行暴力沟通,因此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常见的暴力沟通模式有:
1.总有操纵孩子的意味
父母不要总是对孩子这样要求:“你这么不听话,爸妈的心都伤透了。” 这样会使孩子觉得:是我的行为导致了父母难过,我应该对所有事情负责。
2. 总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父母常常会说:“你看看谁家孩子多么优秀,你怎么就不行呢?”
3. 家长强制作风浓重
父母总有家长味道,总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我是你爸/妈,我的职责就是管教你。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总是盛气凌人,把请求以命令的语气表达出来:“放学马上回来,这是必须的。”
4. 对孩子施加身体暴力
因为孩子有时不听话,父母常常会殴打孩子。而且还会说:“我也不想打你的,但你做的太过分了。”
5. 忽视或轻视孩子
父母没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例如,工作累了一天,回家根本不想再理睬孩子;生孩子气的时候,不想搭理他,晾着他,给他点颜色看看。这些都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并不在乎自己,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情感隔离。
调整和改进与孩子的沟通,需要注意到:
1. 从观察入手与孩子沟通
比如孩子睡懒觉。不要对孩子说:“你真懒。”可以这样说:“今天你睡到中午12点还没有起床喔”。尝试用观察取代评论,这样会减少很多对孩子的隐性伤害。学会客观的观察和表述孩子的行为,是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2. 与孩子沟通中适当地说感受
许多父母容易把感受和想法混为一谈。例如,想法是:我觉得你不乖。而感受是:你大吵大闹,我感到很焦虑。
可以多一些尝试用“我感到…因为…”的表达方式与孩子沟通,父母只有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才有可能真正改进与孩子的沟通。
3. 父母要注意自己的需要核心是什么
比如,孩子回家太晚,父母生气地训斥:“谁让你回来这么晚,以后放学必须马上回家。” 这当中,父母的需要是“孩子的安全”,然而这种需要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因此孩子感到的只是父母的愤怒,而不是内含的担心。
可以这样说:“你这么晚回家,我很生气,因为我很担心你的安全。”
4.与孩子交流中可以多运用一些请求的意味
而不要总是命令孩子。比如:“能不能告诉我,玩游戏对你有什么好处呢?”也就是提出正面的、明确的请求,并且请求越具体,交流的目的就越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