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艺术作品、写真集、黄书,都是秀色可餐,核心价值不同造成功能差异。腕表也是,不同款式对应不同属性,有的以观赏为主,有的注重实用性,与其到处询问他人该买什么,不如先想自己适合什么,能够负担什么。
2、别惦记着靠买表来投资
上至百万,下至千元,99%的腕表都不会升值,别总奢望着靠玩表来赚钱,哪怕是表王百达翡丽为你提供的选项,真正升值的寥寥无几。
新手表友时常怀有这样的心理,咬咬牙花个几万元买一枚腕表,边戴边坐等升值。其实,这些表基本不具备升值条件。
真正升值的腕表,大部分购表者一般都无力问津,并非千元、万元级别的量产款,物以稀为贵是最基本的收藏原则,量产腕表意味着市场存货充足,不存在稀缺性。
也别总想着在二手市场低价淘到价值连城的好表,二手水深,指不定别人大书特书的孤品或限量款,还是造假者意淫出来的。总结过后大概得出下面这条公式:
腕表投资
≈不错的经济基础(抗风险能力)
+专业炒家的意见(不懂行容易被忽悠)
+好到不行的运气(遇到好表有多难)
如果要通过投资来增长财富,最好不要选择腕表,去搞别的。
当然,也有这样的鸡汤文会说:男人买表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
确实如此,至少腕表能在时间观念、个人品味等方面给男人带来提升,不多强调。
3、选择机械表就要学会拥抱误差
零误差的机械表?不能够的。
一天24小时算下来,共86400秒,存在那么几秒的误差,已经是一件顶了不起的事情。
想要绝对精准大可选择电波表,实时接收信号对时,只要原子时钟不出错,该表30万年都不会有超过1秒的误差。
话虽如此,机械表的把玩性摆在那里,市场巨大,消费者往往又苛求精准性,品牌自然得提升自我。
从普遍的COSC,到小范围品牌抱团玩的QF印记,又到自己玩自己的积家1000小时测试、百达翡丽印记;从机芯,再到整表检测,品牌对走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准性不是判断腕表价值的依据,但对品牌而言十分重要。
精准性也会影响腕表售价,一般来讲,通过COSC的机芯会比未通过COSC的同等机芯贵。
总而言之,机械表肯定会有误差,具体误差因出厂标准、不同佩戴方式等都有关系,比如办公室白领和高炉冶炼工佩戴同一枚表,所处环境的温度差异会影响机芯内部游丝、摆轮,导致走时有差别。(对原理感兴趣的话,改日再专门聊一下)
“我理解机械表有误差,那就瞅着各种印记证书去就行了。”
也别这样,它们只是腕表的一部分,具有部分参考意义,真正让你下定决心入手一枚机械表的原因,不应该是各种印记证书,还得希望你多多了解品牌和钟表知识。
4、腕表跟车一样,是要保养的
老鸟可以通过自身经验,总结出较合理的周期,及时保养。对于初级玩家,要拿捏准确恐怕有点难,一般来讲,2~3年为正常保养周期。
当然这个时间段不是写死的,腕表的机芯素质、防水性能、佩戴环境等都会产生影响。比如防水性能较差的腕表,容易有灰尘、水汽等杂质进入到机芯内部,这类腕表的保养频率可能会相对高一点。
如果发现腕表进水怎么办?
反戴?
灯泡烘烤?
放进米缸?
或放进装有硅胶颗粒的密闭容器?
……
这些土方法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很多“内容创作者”甚至不加思考就Ctrl+C和Ctrl+V,这得害多少表友?最起码的逻辑:腕表进水已经说明表壳密封性出现了问题,你家的米长啥样心里没点数吗,放进米缸这种操作不就是明摆着要让内部积灰吗?
最保险的方法,还是送到专业钟表维修店铺进行处理,因为你无法确定机芯零件是否氧化生锈,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腕表寿命将大打折扣。
再有,即使防水性能再好,也不能保证100%永久防水。毕竟随着时间变长,腕表的防水垫圈也可能逐渐老化,适时检测并更换是必要的。
前面提到“专业钟表维修店铺”,又是一个令表友头疼的问题,因为店铺良莠不齐。
以前开医院的,现在不开了,改成钟表维修。开医院成本多高,上千万,又要做竞价,还要担心出人命。
做钟表维修就简单多了,几十万搞定,装修得富丽堂皇一点也就百来万,招牌一定要大要闪,最好有“世界”、“顶级”等字眼,除去基本的维修功底,再学多几个类似“假表真修”、“以次充好”、“偷换零件”等技能就可以开业了。
至于市场拐角、巷子深处的小型维修铺子,师傅们不懂如何推广,每月接个几单就能应付温饱,一辈子下来很单纯,靠手艺吃饭。虽然可能会受限于设备、见识等问题,对于一些复杂功能的维修无法承接,但就职业操守而言,比某些PT系维修店铺好太多太多。
题外话:这类师傅中有不少人的酒量很好,因为他们活得单纯,除了与钟表打交道,其余就无太多消遣,平日喝喝小酒也算快活。匠人和文人差不多,喝个酒最正常不过,人们常提工匠精神,殊不知这种精神可能就在小巷深处,师傅们也不在意罢了。
总之各位表友,腕表定期保养很重要,另外送修做保养的时候得擦亮眼睛,别被繁华街区的一些“XX世界名表维修”、“XX顶级钟表维修”给骗了,最好找品牌售后维修点。
5、金表永不褪色?
如果表壳材质从里到外都是一致的,不会褪色。比如顶级品牌的18K黄金、18K白金、18K玫瑰金等,色彩不同,是因为掺入的其他元素比例不同,但整体分布是均匀的。
你可以这样理解:不管表壳如何磨损,里面的材质还是跟外面一样,所以呈现出来的色彩相同,即不褪色。
但如果是包金、镀金等工艺处理的腕表,一定会褪色。包金和镀金其实差不多意思,指在原来非金材质的表壳外面覆上一层薄薄的金,彼此差别只是厚度不同。
包金厚一点,所以相对耐磨一点,时间较长才褪色。上世纪的许多包金表款都十分有诚意,含金量充足,厚度有40、80甚至上百微米的。但金价上涨,市场竞争又激烈,所以品牌越做越薄,正常佩戴五年差不多就“显山露水”了。
镀金工艺用金更少,一般在10微米以内,意味着更不耐磨,价格自然比包金表便宜。
再说“电镀”这个词,金元素的成分比例可能相当于一枚戒指扔进游泳池,甚至没有。
所以遇到不专业的或者为促成交而撒谎的导购,他们指着包金、镀金表信誓旦旦地跟你说:这表永不褪色。
别上当。
不过你心里也要有谱,几千块、万来块买贵金属表壳,总归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