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讲义和团之前,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义和团?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几句话是说不清的。
我们就看看所谓义和团的创始人朱红灯。
朱红灯原名朱逢明,山东泗水县柘沟镇人(今山东省济宁市),清末义和团创始人。1898年因避水灾逃荒到长清县大李庄(今德州齐河县大李庄)他舅舅家以行医为业。
实际上并非如此。
朱红灯自幼父母双亡,孤身一人。
年轻时,朱红灯曾参加又邹县田黄社社长宋继鹏领导的文贤教(当地俗称白莲教)起义。起义被僧格林沁部镇压后,朱红灯只身回到家乡。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由于泗水一带发生水灾,朱红灯为了避灾,而逃荒到了长清县大李庄(今居齐河县),投奔他的舅父刘亭水。
当时整个鲁西都遭遇大水灾,黄河泛滥,出现大面积的灾荒。
满清赈灾无力,老百姓无法生存,只能离家流浪,流民四起。
这种时候,原来的白莲教徒 朱红灯借机在大李庄设拳场,招徒传授神拳。
起初,朱红灯化名朱逢明,假托是明朝朱氏后裔,以“反清复明”为号召,并以行医的身份为掩护到各村宣传主张,发动群众,准备起义。
然而,此时明朝已经灭亡200多年,山东民众对于遥远的明朝没有太多认识,并不支持朱红灯。
当时乡间出现了一些权力的变化。
中国古代地方都是乡绅管理,基本都是大家族掌权,小家族只能服从。大家族一般和官府勾结,小家族对他们无可奈何。
然而,洋人进入中国,就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传统。
洋人为了让乡民信教,主要是赈灾、救济、教育和打官司。
前面三个,乡民对于教育不关心,赈灾和救济因为胜负财力有限,不能起到太大作用,只剩下打官司。
要知道,古代的官司其实就是人情。除了是非曲直非常清楚的案件,地方官一般是估计乡绅势力和稀泥,偏向势力大的一方。
而洋人来了以后,他们会帮助小家族甚至底层乡民打官司。而当时满清官员畏惧洋人,转而判决对洋人帮助的乡民有利。
这些乡民就在乡间占据一定的上风,成为教民。
这样一来,地方实权派乡绅当然是不愿意,大家族也不愿意,由此出现比较激烈的矛盾。
朱红灯是个聪明人,很快发现了这点,就开始改口号为“助清灭洋”,四处宣扬反洋教的主张,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拥护和响应。
朱红灯的神拳会,继承了白莲教杂拜个家鬼神的传统,并使用画符、念咒、请神的“法术”。自称能练成“神拳”,就可以“降神附体,刀枪不入”,还能使对方的刀枪失灵。
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练习神拳,朱红灯还在民间散布“明年为劫年,玉皇大帝请神不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只有拜请神,练神拳,请神在劫期会下降人间,附在拳民身上护善除恶。并宣扬,劫年的灾难是由于外国人的侵略所造成的,因此只有驱逐洋人,才能建立幸福的生活。
通过以上方式,在深受神权支配的民间造成了一种恐惧和仇恨相结合的氛围,起到了动员群众速进拳场,"杀洋灭教"的作用。
朱红灯还向群众许诺,将带领拳民打击囤粮居奇的地主和奸商,只要入了拳会,就可以做到人人有饭吃。“时值山左饥荒,贫民乏食”,这一点对饥民的诱惑非常大,遂“野起附和,动辄千人。”(李杕〈拳匪祸国记〉)
由此,朱红灯就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红灯的目的就是造反,只是选用了“助清灭洋”的口号而已。
当然,朱红灯为了获得自己人的支持,还是有一些实际行动的。
1899年4月 朱红灯领导梁民先后焚烧了梁庄、王相庄、马沙窝、八里庄、业官屯、姚家庄等地教堂,并提出了“先学义和拳,后学红灯照,杀了洋鬼子,灭了天主教”等口号,得到茌平人民的热烈响应。
3个月内,全县860余庄中习拳者多达800余处。朱红灯先后结识了茌平、高唐、禹城、平原等地义和拳首领心诚和尚(又号“本明和尚”)、徐福和、王立言、刘太清、于清水等人,彼此联络,互相声援。
1899年夏 朱红灯把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公开进行反洋教斗争。与此同时,邻近的平原、恩县义和团也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以杠子李庄为中心的反洋教斗争。
9月17日,平原县杠子李庄教民、地主李金榜荒年存粮不借,借故欺压拳民首领李长水,并诬告拳民“闹教”。
9月22日,平原知县蒋楷派捕役会同恩县马队到杠子李庄弹压,并逮捕团民6人。应李长水之请,10月9日,朱红灯率高唐、茌平、长清等地义和拳众二三百人开赴平原县杠子李庄。
平原、恩县拳民1000多人也自带武器、干粮,纷纷前往杠子李庄集中,自曹州转来的一部分大刀会众也闻讯参加。朱红灯整齐队伍,正式竖起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
1899年10月17日 晚,朱红灯率2000多团民驻距平原城10里的森罗殿,准备攻打恩县城西的刘王庄和庞庄教堂。蒋楷立即电报山东巡抚毓贤,请派兵前往镇压。1899年10月18日 朱红灯率团民在森罗殿与前来镇压的济南知府卢昌诒、管带亲军营补用知府袁世敦和蒋楷率领的清军交战,激战数小时,击毙击伤清军10余人。朱红灯趁机转移,退回茌平。1899年11月17日,他和本明和尚的队伍在博平华岩寺会合。但是,义和团内部起了冲突,朱红灯受伤。
以上都是官方的东西。
其实,最关键的在于最后一笔带过的这句。
朱红灯之所以受伤,是因为抢劫了大量教民和教堂财物,后来内部分赃不均,出现火拼,朱红灯被打伤。
当时手下不愿意冒着杀死大哥的罪名,就将朱红灯留下被清军抓捕,最后处决。
而清军处死朱红灯,也是以匪盗的名义。
比如,朱红灯到了茌平后,主要在五里庄、八里庄、吴官屯、杜沙窝、陈沙窝、刘家集、马沙窝、城关一带活动,除了杀死翻译小王先生,没有闹出太大的事端,主要原因是:敛财成为朱红灯行动的主要目的,而不是杀人。茌平八里庄的孙恒德老人回忆说:“神拳抢了钱,交给朱红灯,然后朱红灯又分给别人,朱红灯光指挥。”(《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朱红灯依靠这种小打小闹在茌平过得非常滋润,非常风光。
而“助清灭洋”的口号也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清朝根本是反对朱红灯一伙的,多次派兵镇压,互相交战多次,死了不少人。
所以朱红灯“助清”是无从谈起的,只是“灭洋”而已。至于“灭洋”的目的是什么,大家应该都有自己的看法。
在被清军击溃以后,朱红灯的行为基本就是匪盗了。
朱红灯、本明和尚、于清水等人在一起商量下一步如何行动,认为“事已闹大,诚恐官兵兜拿,不如分党四出,抢得赀财,以图再举”,决定分头出击,掠取财物。和先前一样,他们的抢劫对象主要是教堂和教民。11月初,朱红灯、于清水等人率领义和团开始四处袭扰。
11月4日,义和团袭击了禹城苗家林的四户教民,烧毁房屋四间,杀死看门民人一人。
11月8日,义和团袭击了长清县李家庄李公堂家,抢夺银钱、衣物、车辆、牲畜,绑架李公堂之父李凤来,得赎金二十千文,后将李公堂房屋烧毁。
11月9日早晨,义和团抢劫长清县郑家营教民郑继先家钱物,牵去牛马,放火烧毁房屋三间;晚上,窜至茌平张官屯,在教民徐清华家放火、抢劫,将教堂教读王观杰架出杀害,悬首树上,撩弃尸身。
11月11日,义和团在博平县抢劫,将教民朱明经绑架,烧毁其房屋;向周克存家勒索银五十两;抢劫教民赵文灿家车辆粮食,放火烧毁房屋四间;绑架赵文灿,勒索马一匹。[以上资料来自朱红灯、于清水等人被捕后供述,《山东义和团案卷》(上)]
在博平县抢劫完之后,朱红灯等人听到这样的传言:假如义和团自动解散,官府将对他们法外施仁,对他们的犯罪不予追究。他们前思后想,认为暂时歇手,就地分钱是合适的。他们把抢来的东西简单分了一下,然后散了。
其实本来义和团就这么散了。
结果他们四散的时候,遭遇了茌平张庄教堂的教民。教民认为他们是来进攻的,立即开枪射击。在张庄附近的于清水马上率领三百多人赶了过来,对教民和卫兵发动攻击,砍毙教民两人,砍伤三人,然后纵火,烧毁教堂十六间、教民住屋一百八十余间(《山东义和团案卷》)。
这下有犯了大事,想要停手就不可能了。
11月17日,义和团又开始四处袭扰。朱红灯带人至吴、杨二庄勒索银700两;又到博平教民刘开太家抢劫,烧毁房屋12间,绑架男丁2人;村民张万春与之理论,被义和团用枪扎死。
随后,他们发生了分赃不均的内讧:在一番大肆抢劫之后,朱红灯带人来到华严寺,因分赃不均发生内讧。据当地的史东代老人回忆说:朱红灯跑到五里庄躲了几天,11月21日,他穿着农装,装扮成一个农夫,挎着粪筐准备逃走。不料,一队清兵出现在他的面前,拳民陈凤阁指着他说:“这就是朱红灯。”清兵随即把他带走了。三天后,本明和尚在家中睡觉时被清兵抓获。11月末,于清水在抢劫中因与同伙不和,被拳民罗鸿英捆送到官府。他们三人被解往济南,于12月24日被杀。
我们可以看到,朱红灯虽然有杀洋人和教民的行为,但从开始到最后,他的主要目的似乎都是为了钱。而他的种种政治口号,目的是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就像当年白莲教一样。最终,朱红灯甚至因分赃不均才被抓住斩首,也是很好的注解。
如果朱红灯真的只是为了杀洋人,他就没有必要这样形同匪盗一样敛财,甚至为了钱财发生火拼。
这也许就是历史教科书上,刻意淡化朱红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