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陆地攻击战,多是一鼓作气! 一年前的皖城之战,众将要筑土山辅助进攻,吕蒙说:建个毛的土山,抓紧时间攻城!于是,吴军“一鼓破城”,张辽军走到半路就只能回去了。
后来,曾国藩在评价这场战役时,说:“孙权打合肥和诸葛亮打陈仓的问题一样,初期的锐气太盛了,不能持久”。
曾老爷子这话就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他可以“结硬寨,打呆仗”,围九江、打安庆、战天京,一言不合就围上一年半载慢慢耗。孙权、诸葛亮可以这么做吗?
一鼓作气,正是吴军所依赖的。他们拖不起!
战前决议:准确组合,出击决战!
孙权气势汹汹杀来时,合肥城中有些慌。
此时,张辽、李典、乐进,都在城中,三人互不统属(而不是许多朋友说的张辽主将)。
大家打开曹操的密函:“孙权来犯,张、李二将军守城,乐将军守城,护送就不要参合了。”
曹军众将困惑不解。张辽心领神会,拍案而起:“现在丞相在外远征,一时半会回不来。如果让孙权无所顾忌的攻城,没等丞相回来,我们就失败了!现在,我们必须先出去挫了敌军的锐气、安定自己的军心,我们才能坚守!”
为打消众人疑虑,张辽大声喊道:“成败在此一举,如果各位不愿意,我一人带军出战!”(进一步说明,张辽对李、乐没有指挥权)
与张辽关系不合的李典拍案而起,“今天就看你的计策如何了!我怎可能以私废公,不顾大局?”
于是,曹军达成一致,精选壮士八百,杀牛饱餐,准备出击!
为什么一定要出击?
要挫败敌军的锐气,一般有三个套路:
1、耗:坚守不出,将敌锐气耗掉; 2、打:主动出击,将敌锐气打掉; 3、走:大踏步进退,运动歼敌,歼敌一部后,双方军心士气大有不同。
套路三不靠谱,张辽们没地方运动。
为什么不能坚守不出呢?
坚守不出,还是主动出击,关键看发挥自己的优势,制约敌人的优势。
东吴军的优势,决定了曹军不能单纯坚守耗敌。
水战,尤其接舷战(跳帮战),对攀爬、跳跃能力的能力要求很高,擅长水战的东吴军应该很擅长这些能力。 如果放任锐气正盛的东吴军攻城,一顿攀爬、跳跃,曹军扛不了多久!
东吴军的劣势,决定了曹军利于主动出击。
而东吴军缺乏大规模陆战经验,在面对猛烈冲击时,很容易被冲散!
为什么点名要张、李出战,乐守城
首先,曹操是必须给意见的。
如前所说,张、李、乐三人互不统属。一旦孙权来犯,大家思想不统一,那是要完蛋的。
曹操必须给出统一的指导思想。
其次,根据各将的风格,分派合适的任务。
出击的目的,是挫敌锐气。因此,必须一往无前地杀出去,安然无恙的回来。不管是杀得气势不够,还是肉包子打狗,都没意义。
杀得有声势,突击方向很重要!八百人出去,死打硬冲,就是打十万头猪,也会被拱死!
张辽的突击能力,在曹营数一数二,尤其擅长选择突击方向,甚至实施“斩首”。白马,他和关羽一起在白马击杀颜良(风头让关羽抢了,但张辽也是主要参与者);白狼山,张辽更是阵斩蹋顿(不管是曹纯还是张辽斩杀蹋顿,白狼山的指挥官是张辽)。
李典的持重,在曹营独树一帜。
李典以“长者之风”闻名(虽然死时才36岁),他知进退。在黎阳补给中,他果断出击,斩杀敌将,打通通道;在博望坡,他力阻夏侯惇追击中伏(虽然夏侯惇未听)。更重要的是:李典性格文雅,不喜争功,有可能在联合作战中更好的配合友军!
一个突击达人,一个持重稳将,彼此配合,才可能“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乐进,骁果彪悍,进攻一往无前,并不适合这种“捞一把就走的”出击任务。同时,乐进相对官职略高,又不想张、李之间死人恩怨重,便于在张、李出击后,统一指挥城中将士作战!
薛悌?合肥城里领导够多了,您就不要参合了!
步兵突击!
曹操规定了套路,以及套路中的负责人,领导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剩下的,就看你们了!
何时出击?
可以夜袭。夜晚敌人不知虚实,可能惊恐,但是,张辽军也看不清形势,杀出去最多就是骚扰一下,达不到重挫敌军士气的目的!
那么···等明天清晨吧!
次日清晨,张辽等八百壮士奋勇杀出!
许多文章把这次突击绘声绘色地描写成了骑兵突击,或以骑兵为主的多兵种配合,这是误会。
曹丕后来追加嘉奖时说得很明白:“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 步卒八百,就算有骑兵,也不多。
这是一场以步兵为主的突击战!
就算是步兵,在长期中原争霸战中幸存下来的曹军将士也是有绝对优势的!
当初在江陵,面对挟赤壁余威的周瑜军,曹仁就以其个人勇武,救出牛金。
大突击!
此时的张辽军,除了本来就够猛,还有极强的突袭效果加成。
此时正是清晨,熬过了夜袭的威胁后,吴军即使有部署,也是准备攻城的部署,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军团,其惊溃之情,可想而知。
八百壮士突然出现,杀声震天!张辽大声报自己的名字,披甲执戟,身先士卒!吴军大惊失色,连连败退。陈武战死(也有记载说陈武死于后来的追击战),徐盛、宋谦军队散退!
后面的潘璋反应快,搞毛线呀!斩杀了退却的徐盛军士卒二人,吴军从混乱中开始恢复,重新杀了回去!
望着正在集结、整顿的吴军,张辽蔑视地笑了笑:你们想多了,我本来就不是来找你们的! 步兵整顿,不是大喊大叫回头冲锋,而是要重新结阵。
步兵结阵期间,运动能力很弱。张辽趁着这个当口,刀锋一转,去找大boss了!
耀武扬威!
孙权自以为是安全的。你张辽前面的吴军没解决,难道敢不顾侧翼和屁股后面的威胁来找我吗?想找死?
可是,张辽们还真的就杀了过来!
孙权大惊,跑到了一座高地,令卫士们持长戟坚守!
张辽冲到山下,耀武扬威,“孙权,下来单挑!”
为什么喊孙权下来单挑?有本事你接着冲,上去直接砍了孙权不就行了!
张辽们脑子很清醒:他们靠着突击杀到这里,现在孙权就在眼前!可是,他们并没有能力击败严阵以待,没有退路的孙权千余卫士!
“斩首”的机遇已经错过了,就不去纠结了。张辽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赶紧打击东吴士气!
进退自如
一番耀武扬威后,孙权军逐渐围了上来。
差不多了,回去吧!
张辽军趁东吴军围未牢固,掉头杀了回去!
东吴军是星际火燎来救主的,摆开的是利于突击的队形。因此,更能突的张辽军一波猛冲,突了出去。
在张辽突出后,还有许多将士仍在围内。将士们高呼“张将军放弃我们了吗”?张辽当然不会放弃你们,一旦放弃,这次出击就是给东吴刷士气了!
张辽重新杀入阵中!张辽此次是从吴军阵后杀入,救出了被困曹军。
江陵之战中的曹仁也是如此,冲入两次,救出牛金,可见东吴对曹军的猛将突击,长期不适应。
进退自如,耀武扬威!曹军士气大振,东吴军锐气大失!
买一送一,孙权作死
锐气大丧的吴军,连续攻击十几天,打不下来!
确实,攻城的时候,吴军都要拿一支眼盯着张辽。啥时候这位爷又杀出来,就算杀不了孙权,再砍死个陈武,也是不的了的!
吴军没有时间慢慢抚平心理创伤了,撤!
撤就撤吧,孙权可能觉得自己给张辽的优惠力度不够,还要买一送一。
当消费者张辽静静地看着东吴撤军时,惊喜地发现了大礼包:吴军主力已经撤退,但高级领导们都还在后面待着!孙权、吕蒙、蒋钦、甘宁、凌统,奖励高的大怪物都待在后面!
那还有什么说的!张辽迅速组织了追击!
东吴军又一次大混乱!
第一次突击时吴军混乱,怪张辽太猛;这次吴军混乱,真不怪人家!
张辽突击力如何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孙权既然亲自断后,就要有个断后的样子呀!怎么又被别人一波冲散了呢?
幸亏凌统拼死抵抗(三百亲兵全军覆没,自己死里逃生),才护着孙权逃出生天!
贺齐的反思,隐晦指出了东吴败因
战败后,贺齐关心领导:“您是至尊呀!怎么能这么不爱惜自己,身处险境呢?”孙权接纳了这个“关怀”。
其实,贺齐的“关怀”指出了东吴的败因:孙权太二,连累三军!
指挥部位置靠前,可以激励士气。但前提是:指挥部要安全!如果指挥官一天到晚被人“将军”,那什么部署、什么优势都是扯淡!
在濡须口,孙权位置也靠前,但是曹操打不着他!孙权很安全!曹操望着在大船上帅气逼人的孙权,只能喊出“生子当如孙仲谋”!
合肥前线,你也靠前,就是作死了!
东吴不是名将,吕蒙、甘宁,哪一个都是有勇有谋之人。可是,只能忙于“救主”,再有勇有谋又何处施展呢?
面对众寡不敌的危险局面,曹操短短数语,枭雄之能尽显!抓住了孙权军依赖锐气的特点,选定了先出击再守城的战法,并通过分工,充分发挥了众将的特长!
张辽在领会曹操精神后,抓住孙权军指挥上的失误,猛冲猛打,挫敌锐气,又头脑冷静,果断撤退,全身而退,安定了军心!
李典、乐进,名将之风尽显,他们不以个人恩怨而废国家大事,又在让张辽出尽风头时默默死战(李典疑似此战重伤,不久,以36岁去世)。
面对来势汹汹的对手,众志成城,头脑冷静,抓住软肋,果断出击,挽救危局!曹军众将,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