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除了科考、推荐可以当官外,还可通过捐粮的方式获取官爵,但对此会有限制,最高只能获得县令。乾隆皇帝觉得捐钱当官影响大清形象,于是就给废弃了。
但甘肃是个例外,自然环境恶劣,干噪少雨,经常遇到旱灾;人口不算少,粮食短缺,主要依靠朝廷赈灾。朝廷就给了个“政策”,认可甘肃用“捐监”办法来解决赈灾问题。其实,监生根本不是官,是一张什么通行证,明清两代取得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称监生,捐纳财物入监的称捐监,监生可参加乡试。
△清朝甘肃“捐监”
当时的江苏巡抚王师向乾隆表示,愿意捐献粮食给自己儿子某个差事,乾隆和王师关系还不错,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他儿子王亶望就当上了甘肃布政史。
王亶望上任后就想着怎么把买官的钱捞回来,于是他把朝廷允许甘肃捐粮换官的规定制度化,大大小小官员卖力执行,因为可以分得一杯羹。
王亶望一边向朝廷谎报全省连续七年干旱,讨要赈灾粮食,但他每次他要的数额不太大,。乾隆还以为他真在赈灾呢,根本不知道甘肃那几年就没出现什么灾害,觉得王亶望干的不错,便将他从甘肃调任浙江巡抚。
△清朝甘肃布政史王亶望卖官
王亶望离开两年后,甘肃发生反清起义,乾隆皇帝派阿桂率部前往督剿,阿桂进入甘肃后,遇到大雨连绵,军事行动受到阻碍。随即向乾隆皇帝反馈了这一情况。可乾隆皇帝立即想到了另外一件事:甘肃每年都奏报朝廷,声称有干旱,需要赈济灾民。既然年年有干旱,何以今年偏偏这么多雨水呢?
乾隆皇帝察觉这里面必有蹊跷。密令阿桂和陕甘总督李侍尧进行调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查出了一个惊天大案:7年间,甘肃共有274450名报捐监生,收银15094750两,合计侵贪赈银2915600两。共有102名(一说113名)省、府、州、县官员牵涉到此案,王亶望还侵吞了赈灾粮食290万两,甘肃官员几乎一网打尽。
△清朝的甘肃卖官案
贪污超过万两的就超过了60人,贪污超过千两的就超过100人,超过10万两的就有30多人。
清朝法律规定:贪污超过一千两就要被斩首。
甘肃总督勒尔谨赐予自尽,原任甘肃布政使王亶望、兰州知府蒋全迪斩首示众,继任甘肃布政使王廷赞处以绞刑。侵贪赈1000两以上的56名官员正法,算算死于甘肃冒赈案的大小官员共有60名,被罢官流放的更多了。〔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相关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