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失望的是有记载的,没几位。即使是有记载,也只是了了几行,一笔带过。
背后的原因和究竟有几位外国的后妃,且听我细讲。
不同人种这个要求实在太高了,在古代记载中外国的后妃都为罕见,所以这个回答包含了外国人,但不一定是黄种人之外的种族。
我们先来列一列外国的后妃有哪些。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元朝皇帝的表演,他们征战四方,烧杀掳掠,威名大震天下,硬是把我国疆界记录刷新了一把,所以对于本题的肯定回答,他们最有发言权。
但元朝历史记载来自外国的后妃,也仅仅只是来自高丽的,很大原因还是政治因素,高丽当时是元朝的附属国,每年都要向宗主国——元朝,进献大量的特产和美女,理所当然的元朝皇帝未免会从其中看上一两个女子,纳入后宫。
那中亚地区其他附属国呢?异域风情美姬丽人,少不了被大汗看上。
蒙古人和朝鲜人,进之包括汉族、满族和藏族,本质上说来,都是同一人种。
比较奇葩的就是晋朝的简文帝,在这个问题上,他就是最好的答案。他曾迎娶了一个来自如今印度境内,名叫达罗吡荼的女子。
这个女子皮肤黝黑,时人称之为“昆仑奴”。
这种事情当然也少不了国风开放盛极一时的唐朝,唐朝皇帝血统里有胡人的成分,无论治国还是做人都有些开放,无所顾忌。
比如唐玄宗就曾纳过中亚地区的妃子,这位妃子来自曹国,名为曹野那姬,寿安公主就是其生女,只不过正史中关于这位外国妃子记载甚少,怎么来到唐朝和她的身世只字未提。
癖好更野一点的南汉主刘鋹就曾娶过波斯女子,这个就是真正的不同人种了,波斯人也就是阿拉伯人,属于白种人,但也同样正史一笔带过,没有详细介绍,野史则是众说纷纭。
此外,明清两代,皇帝后妃中的外国人也大多是来自高丽人、蒙古人。
也有例外,比如宋代皇帝则可以在这个问题上直接跳过。
宋代的儒学发展到了理学阶段,华夷之辩激烈,要是皇帝敢纳除中原之外的蛮夷之国的女子为妃,指定得被朝廷大员,天下儒生喷的满脸唾沫,即使真这样做了,史官们也不会写进正史,一是不齿,二是不愿被其他大儒嘲讽,把自己清名搭进去。
这种华夷之辩从秦朝就开始萌芽,到了宋朝才开始猛烈起来,直至清朝才停歇了一点,把矛头对准了洋人。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迂腐的一面,放到现在,那就是分裂民族,破坏民族团结,牢底坐穿。
也正是这种观念,历史上皇帝有外国妃子,正史记载甚少,甚至不记载。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个例子,你就会明了,这个例子还是发生在民风开放的唐朝。
某日,风和日丽,突厥来使,请求觐见武则天,得允,面对稀客,更是仇家,使者先开口了,原来是突厥可汗想与唐朝皇室联姻,如此以化解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互相争战多年的怨恨,武则天喜笑颜开,既不用下嫁公主,还能让子嗣拥有一位异域风情的媳妇,国库的军队开支也能减少,是个一本万利的买卖啊。
前脚使者带着可汗满意的答复刚走,后脚朝廷大员们就一脸不高兴的表达抗议,文绉绉的奏本上去,大意说,自打老祖宗开始就没有求娶蛮夷之女来婚配皇室的。忤逆圣意之味颇重,言外之意,皇帝你老人家要是真这样做了,我们第一个不同意,只要我们有不同的声音,我们的门生,门生的门生,天下读书人便都会振臂高呼不行。一来二去,掺和的人多了,武则天不想自己权力威望不稳,就妥协了,最终不了了之,她的侄孙淮阳王武延秀也是很扫兴,说好的异域老婆也没了着落。
这个事件就充分反映了华夷之辩的影响。即使强如唐玄宗纳了中亚的曹野那姬,史官也只不耐其烦的提一句就过了。而且这个曹野那姬不是游牧民族,在蛮夷之中,稍微高了一等。
宋朝更是明显,朝廷宁肯支付岁币也不愿成本较低的下嫁公主,更别谈皇族男子与其联姻。这种种族歧视严重到不能通婚,除中原之外皆为下等之族,国内的西南蛮夷还稍微好一点,一提到外国便是半点都不能沾惹,唯恐高贵的自己被玷污了。
看史书,尤其清史,描述外国人都是“赤发鬼,面目狰狞,其肤病态之白”这样的字眼,不为少见。种族歧视如此之重,还是早已有之,恐怕没几位帝王愿意担负骂名。 所谓世人只不过是你自己。这样的话语,帝王讲出来你信几分?
常言道,慈不掌兵,善不经商,统一国之君,又会如何?历史上的好皇帝,不一定是好人。犹如李隆基,不最终还是弄了一出政治戏码,赐死了杨玉环。爱情对于一位好帝王来说,太不重要了,只有江山社稷才是心头之志,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也没几位,结局也都只是国破身亡,美姬爱妾任人蹂躏。那些非我族类的女子,帝王还会去沾惹?
情非得已的事,你我寻常之辈都有一堆,更何况是决定亿万人温饱的统治者呢?所以帝王拥有不同人种的后妃,在古代没有几位。
倒不妨看看如今的非洲军阀,恐怖分子头领,那些倒或许有几位不同人种的情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