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期间的苏联战争中收到了德军的重创,但是战后短短的几年,苏联像打了鸡血一样快速复苏,成为和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超级大国,甚至在风头上还一度超越美国,我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得益于苏共的高瞻远瞩。作为精明的领导者,斯大林早就嗅到了潜在的危险,积极地为以后即将出现的战争提前做准备。所以斯大林在上台之初就把建设工业强国定位基本基调,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比如军工,金属冶炼,矿藏开采,机器制造等,集中力量争取早日实现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从1928年到1937年,经历了两个“五年计划”的苏联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高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用斯大林的话来讲,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一共只花费了13年左右的时间”。因为斯大林的果断决策,苏联得以在德国进攻前基本完成工业化,这些为也苏联抵御德国入侵和战后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不破不立,战后的苏联一片废墟,精明的斯大林在瓜分德国遗产时,意识到苏联如果自己生产这些工业设备将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于是主动放弃这大量的赔偿金,而是看上了德国的先进机械设备,指示苏军迅速将德国旧机械设备和技术工人迅速运送回国,合理的运用到各个部门,并且为苏联的工业提供强有力的动力,让苏联的高科技水平直线上升,德国旧机械设备都为苏联战后国力复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第二个方面是得益于苏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苏联迅速崛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战后恢复经济过程中,社会主义集中办大事的好处在苏联很好的体现了出来。这在新的中国也能够明显地看到,决策者不用为了没完没了的扯皮浪费时间,根据计划经济的安排,可以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集中建设最重要的环节。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苏联的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状态,科技、文化、经济、军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三方面得益于苏联的教育制度。苏联在教育投入最大,对不同时期的教育制度根据国情做了多次改革,而且在教育投入上也是十分舍得,教育投入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苏联实行全民教育,培养了众多的技术工人和高科技人才,充斥到苏联工业的和科技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其强大的数学教育是其在国力竞争中重要的秘密武器,让世界其他各国望其项背,更是创造了无数具有苏联特色的黑科技,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也是苏联保持快速发展的保障。

第四个方面有强大的苏联红军做后盾。苏联的强大仰仗于苏联的强大的苏联红军,在七八十年代受益于石油资源的红利,苏联的国防开支一度占到了世界第一,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鼎盛时期苏联的让美国十分何畏惧,苏联的军事高投入让苏联成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特别是苏军的装甲洪流,成为西欧挥之不去的梦魇!

第五个方面是二战瓦解了原有的世界秩序。二战后,世界秩序被重新定义,原有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被新兴的美国所代替,英法等国在战争中被重创,昔日的光辉不在,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钱袋子比较紧,腰杆子不硬,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很多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最终沦为二流国家,成为美国的小弟,这些也为苏联成为超级大国踢开了绊脚石。

第六个方面得益于是苏联丰富的资源。得益于苏联较强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广袤的国土、蕴藏的无限资源,这些物质基础都为苏联快速复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特别是储藏丰富的油气资源,甚至还成为苏联十分仰仗的出口资源,换回了大把的美元,在解体前夕,苏联的GDP总值为2.66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了9000美元,现在很多国家也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说是发达社会主义国家,人人向往的国度。

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我是绿色征衣,期待您的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咱们先别觉得苏联在二战前很落后,虽然十月革命之后到20年年代初期,苏联内部乱的一塌糊涂,甚至比沙皇那会还糟糕。但从20年代中后期到30年代,苏联购入了大量的工业技术和设备。而当时也恰好是大萧条时期,很多西方资本为了避险,也纷纷对苏联这个在资本圈外的国家进行投资。


苏联的三大钢厂就是美国人投资的,其他诸如汽车厂、拖拉机厂、水电站、飞机场等大量工业基础设备几乎都离不开国外资本的影子。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苏联完成了大跨越式的工业化转型,而且苏联最不缺的就是资源。广阔的土地到处都是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因此到二战前夕,苏联的工业基础已经是世界第二。


等到二战开打,战时工业的转型更让毛子尝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儿的甜头,举国动员起来搞工业怎么可能办不成事儿?技术有了,劳动力不缺(压榨),工业基础也打好了,马列主义也是个足够普世的价值理念(当时盛行民族主义,但这不普世,能和苏联对抗的只有美国的自由主义),因此在战后也迅速收罗了一群东欧小弟。因此造就了战后苏联的腾飞

3

苏联在二战中付出了巨大代价,差点被德国军队攻下了莫斯科,但苏联在斯大林和苏共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捍卫了苏联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很快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与美国齐驱并驾的超级大国,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制度优势。苏联是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有集中力量大干快上的优越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之苏联刚刚战胜了法西斯德国,大家从战争中走来,经受了战火的严峻考验,全国上下士气正旺,建设和发展苏维埃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的促进了苏联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赶上和超越美国提供了可能。

二是工业基础尚在。二战虽然给苏联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战争并没有完全摧毁苏联的工业基础,相反,许多军工企业和重工经济迅速在战争中成长与壮大,为战后快速苏联经济奠定了基础。

三是资源有保障。苏联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苏联地下有丰富的宝藏,这为战后苏联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是重视高科学技术和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快慢,完全取决于科技队伍是否壮大。苏共十分重视科技人才,据说当年斯大林为了和美国争抢德国科学家,不惜一切代价,包括宁愿牺牲再多战士的生命,也要抢在盟军前面拿下柏林城,这在斯大林一生决策中是很少见到的情况,二战初期苏联之所以让德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很大程度上与斯大林不愿和德国人发生战争、让德国军队打了个措手不及有直接关系,这次为了争夺科技人才,斯大林根本没有顾虑那么多,终于给苏联抢到了原子专家,为苏联后来拥有核武器,从而与美国平起平坐打下了科技基础,也为苏联在其他方面发展培养和壮大了人才队伍。

五是有斯大林和苏共的坚强领导。斯大林是二十世纪世界最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尽管他存在很大问题,但他为苏联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他领导下,苏共没有人敢以身试法,也没有人敢堕落腐败,因为斯大林本身就是一个把苏联看得比自己家庭和亲人都重要的领导人,正是由于他的坚强和正确领导,苏联才在战后完成了令世人不可想象的使命。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苏联的解体,在于苏共内部出现了严重问题,而且完全是领导人个人腐化堕落造成的,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任何关系,只有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才能更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4

二战后苏联美国为世界两极,但是论到在二战中的损失,美国完全排在中苏英后面。(实质上美国打二战是赚的,国家机器这么动一次对于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提升都是正向激励,尤其还直接接手了英法的霸权地位。)

苏联可是真真正正的死了一代人,才击败了德国,终结了二战和普鲁士的军官团历史,这惨烈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后期苏联领导人的精英断层。(戈尔巴乔夫、勃格日涅夫的同龄人大多死在了苏德战争中。)

要知道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且高度集权,二战结束后苏联2000万人的军事力量控制着北至北极,南到蒙古和旅顺港,东抵白令海峡,西至德奥的庞大地区,要是那个时候真打起来,胜负未可知(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用光了原子弹,且不说制造时间,当时的原子弹投送能力没有冷战时那么强大,只是在制空权完全丢失的日本上空才能飞机投送。)

中国今天也很强,为啥不是超级大国,不是世界两极?那是因为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重在建设和经济,奉行不结盟政策,而当年二战后的苏联疯狂的输出革命,整个东欧都变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还疯狂支援中东非洲东南亚的红色政权,所以在意识形态上,苏联无论国力如何,他占着世界一极,被欧美所恐惧。

那么既然欧美各国都想扼杀苏联,为什么不趁苏联战后虚弱之际直接动手呢?因为当时二战刚结束,英美法的国内都开始滋生反战情绪了,再继续对曾经的盟友开战,怕不是内部崩溃,而且当时在德占区的法国意大利等国有几十万共产党游击队,如果开战,很可能资本世界会被苏联在意识形态上撕裂。

而当时即使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也是不统一的,美国想肢解英法的殖民帝国,而英法并不甘心,像是法国,在二战后镇压殖民地独立时用的军队超过他在二战中用的军队,美苏甚至联合干涉了英法对苏伊士运河的行动。

所以二战结束后,死伤三千余万人的苏联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重新建设起来,成为了世界一极。

5

二战只是苏联的男性及经济受到损失,重工业体系并没被摧毁。军事实力未减。

6

规模宏大的苏德战争,吞噬了苏联二千多万的人口,给苏联经济造成了空前的破坏。德国法西斯被苏联红军送进了坟墓,而苏联自己也被打残了。

以现在人们的眼光看苏联,要恢复到战前水平,至少五十年。可当时所发生的变化直到今天也是具有极大的震憾力,让人无法相信,也仅仅过了十几年,苏联便崛起与美国比肩的大国。

1949年8月29日凌晨,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冲击波将以英国首相丘吉尔为首的西方阵营冲得东倒西歪,给一些丧心病狂的西方极右翼分子划出了红线。从此,没有了美英核威协的后顾之忧,国家安全有了彻夜保障,苏联得以全付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这是苏联能够崛起的前提。

苏联在二战胜利后的最大果实,就是将整个东欧包括德国大部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欧洲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业装备、精英人才统统装进了苏联的口袋,只需要进行科学合理调配,进行各种资源组织优化,就迅速能形成国家崛起的物质条件,虽然苏德战争中损失巨大,但扩张势力获得的丰富资产不仅能弥补战后的损失,还大大超出了战前的状况,这让苏联人喜出望外。

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先进性,不容低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能量获得充分释放,国家的基本设施建设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办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根本无法想象。

苏联土地的东西跨度漫长,横亘欧亚大陆,战略空间极其广大,苏联战前战中向苏联中部及西伯利亚地区转移了许多重要的工业设施,客观上形成了战略储备,为后来的恢复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以上简单地分析了苏联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几个原因,略显粗浅,热烈欢迎读者朋友在此交流讨论。

7

拆走了当时世界老二德国东部所有的重要的工业设备设施和带走关键技术人员,掳走了德国原子弹科技人员和资料;拆走了当时产能世界老七的东北满洲国所有的工业设备设施,搬走了作为日本战略储备足以养活上亿人一年的东北所有的粮食库存。苏联不成为世界老二都不行。

8

因为第2次世界大战虽然对苏联造成了严重破坏,但苏联反击德国的同时,也是苏联收割胜利果实的时期。

二战之后不同收获的英美苏三国。

第2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以同盟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对战胜国来说那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这场大战收获最大的是美国,到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海军几乎控制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美国陆军驻扎在东到柏林西到英伦三岛的大半个欧洲,让美国成为当时西方世界的绝对领导者。

同时,因为在战争中美国为同盟国战胜法西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胜利之后很多国家都对美国感激涕零。

可以说,美国是当时最大的赢家。

但是,英国心里就不那么愉快了。

虽然英国是战胜国,可英国在这场大战开始之前是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霸主国家。虽然赢得了二战的胜利,英国人却几乎失去了所有,几乎都成了美国的囊中之物,从此之后不得不从一个说一不二的世界霸主变成了对美国亦步亦趋的小弟弟,这个身份的转变,一直到50年代还没有被他适应。

与英国和美国相比,苏联介于二者之间,这场战争也让苏联损失惨重付出了两千七百万人的生命,整个国家东部的精华部分变成一片废墟,但也让苏联收获很多。

首先,经过这场大战激发了苏联的生产潜能。

苏联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就生产了1200万支步枪,轻、重机枪9.54万挺,火炮83.4万门(含迫击炮34.8万门),坦克、自行火炮10.8万辆、门,飞机158218架,汽车20.5万辆。

那么,一旦苏联开始对东部精华地区重建,就会让该国国家力量取得突飞猛进的增长。

其次,这场大战让苏联将几乎将整个东欧至于其控制之下等于是得到了欧洲的半壁江山。

苏联军队在对德军反击的过程中,也同时在帮助东欧国家解放,随着德军节节败退,原来德军的占领区逐渐归纳于苏军的控制之下。

所以,到1945年,等德国投降之后欧洲的格局是苏联、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一方形成的军事同盟。

与之对应的是美国、英国、加拿大、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丹麦、挪威、冰岛组成的集团和苏联集团东西对抗的局面。

第三,军事存量大。

经过苏德战争的洗礼,苏联军队的力量相对于战前已经今非昔比。

1945年4月,当时苏军可以用来对德军作战的总兵力高达740万人,这支庞大的军队装备了上万辆坦克,2万架飞机和超过10万门火炮。

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作战部队,而美军及其盟友在西欧前线部署的兵力只有660万人,比苏军要少80万。

所以,当欧洲战场结束战争之后,此时如果不考虑美英等国海军力量,欧洲苏军的力量略有优势。

所以,苏联从一开始就有和美英等国对抗的实力!

9

一、二战为苏联赢得了声誉

很正常,两帮人大群架,一个人带队把另一帮打服了,这个人就是新领袖。因为武力是最直接的硬实力。

普京的狠话“俄罗斯永恒的盟友只有两个——陆军和海军。”“领土问题没有谈判,只有战争!”就是最好的注脚。

二战中期,在传统欧洲强国法国沦陷、英国被打得哭爹叫娘的时候,苏联顶住压力,举全国之力,力挽狂澜,打败法西斯,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实力。本身的确值得尊重。有了这个荣耀加身,说话自然有分量。

二、二战苏联获得了财富

二战后期,苏联军队横扫欧亚,攻入柏林,出兵中国东北。虽说经历了枪林弹雨,但得到的好处也是巨大的。

一路打到柏林的过程也就是掠夺的过程,苏军沿着占领的地区一路掠夺,占领区百姓的财产,占领国的公共设施,像供电设备,大机械,交通工具甚至是火车用的轨道统统带回国内一个不留。除了人不抢以外,几乎是一掠而空。

苏联红军帮助我们赶走东北的日本人,他们以“战利品”的名义开始在东北大肆劫掠。当时美国国务院关于东北工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中有说:“估计该地于俄军占领期内,工业上的直接损失达八亿五千八百万美元,如果计算工业设备的复置费用和质量的变坏损失额,应为二十亿美元。”

苏联人几乎把所有能搬运和拆卸的东西全部搬走。

靠着这些战争财,苏联有了称霸世界的物质基础。

三、雅尔塔会议苏联拉了一帮小弟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战胜国举行了雅尔塔会议,实质是美苏两国的分赃大会,英国虽是坐上桌的一方,但实力不再,已经不允许他有什么非份的想法了。他的存在,就是给世界上拳头最硬的两大新贵美苏和稀泥,搞调停。

最终的结果,德国分成东德西德,朝鲜分成南北朝鲜,美苏各控制一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这样,苏联成为可以和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10

二战,苏联损失惨重,尤其对苏联民众是一场劫难,但就苏联的整体看还谈不上浩劫。如同北极熊伤了皮毛,苏联依然有着较强的战争潜力。

1940年代的苏联,并非像某些论坛网文所说的贫穷落后。事实上,即使沙俄时期也不是弱国,到了1938年,苏联就已经是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仅次于美国。

战争期间,纳粹德国摧毁的是兵器装备,并没有摧毁制造兵器的企业。

战争爆发时,苏联迁往乌拉尔的以东的军工联合体及制造企业就有1500多家,还有许多科研机构随迁到那里。

战后,这一切完整无损的保留下来。

至关重要的是,一批科研人才和一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和技师,无疑成为苏联极其宝贵的财富。还有一批人战场归来脱下军装就是门类齐全的设计师工程师机械师,这一切构成了迅速恢复经济的再生基础,因此,继1930年代后苏联再一次快速崛起。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