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备被吕布打败投奔了曹操,随后两人联合消灭了吕布。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刘备和曹操一起住在许都,同朝为官。刘备整日里忙着种菜,向曹操显示自己没有大志。可是,曹操依然对他说出了那句名言,天下英雄,唯我与使君耳。被看破意图的刘备在许都度日如年,最终找机会逃出许都,随后在徐州袭杀车胄,走上了和曹操公开对抗的道路。


按理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完全拥有了大义的名分。他完全可以将政敌定为逆臣,剥夺他们的官职,号召天下势力去消灭他。但是,我们如果看曹操的作为,就发现不论是对待刘备,还是对待袁绍以及其他势力,曹操从来没有采取过这种办法。那么,曹操为什么没有采取这种手段呢?

其实,曹操没有采取这种强硬手段去对待自己的敌人,充分体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胸襟,也体现了曹操谋略和政治手腕。曹操将汉献帝奉迎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了大义的名分。但是,曹操对这个大义名分的运用,是十分有分寸,有手腕的。


曹操运用大义的名分,并不采取那种直接的,将对手打成死敌的办法,而是用这种名分去拉拢对手,分化瓦解对手的势力。他对于对手,都是采取潜移默化的办法。只要你承认汉献帝的名分,那就给曹操留下实施谋略的机会。除非出现像袁术那样公开反叛的情况,曹操一般是不采取强硬手段的。因为采取强硬手段,将对手变成死敌,反而会适得其反。

在对待袁绍时,曹操就采取了这种手段。本来曹操担任了大将军的职务,让袁绍担任太尉之职。袁绍不愿意自己的职位在曹操之下,为了安抚袁绍,曹操将大将军的职位让给袁绍,自己担任司空的职位。这样一来,就为曹操发展赢得了必要的时间。袁绍的部下建议先打曹操,袁绍也没有采纳。等到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之战兵戎相见的时候,曹操的实力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足以抗衡袁绍了。


对于刘表,曹操更是把这个大义名分发挥到最大。刘表对中原态度暧昧,举棋不定。他的部下韩嵩劝刘表归降曹操,刘表拿不定主意,就派韩嵩去曹操那里观察虚实。韩嵩走之前就向刘表声明,如果朝廷封自己官职的话,自己就无法再为刘表效力。

果然,曹操以朝廷的名义,给韩嵩授予了官职。韩嵩回到刘表那里,就力劝刘表投降,还建议刘表送儿子当人质。这引起了刘表的大怒,险些杀了韩嵩。就这样,曹操成功瓦解了刘表的内部,当曹操南下时,刘表的部下大多赞成投降曹操。刘琮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向曹操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在对待刘备和孙权的时候也是如此。刘备和孙权在赤壁之战中组成联军,给了曹操以沉重打击。就即便是这样,曹操依然没有采取强硬的手段。孙权表奏刘备为荆州牧,刘备表奏孙权为徐州牧的时候,曹操也没有阻拦。而且,曹操还巧妙的利用孙权和刘备的矛盾,对孙权封周瑜为南郡太守也一样默认了。这就给刘备和孙权之间打下一根楔子,等待时间来发酵。

这样,曹操依靠汉献帝的大义名分,一直没有关闭对刘备、孙权的外交渠道。刘备将曹操视为死敌,最终自封汉中王,在政治上迈出了错误的一步。在这个时候,曹操才勃然大怒,要亲自讨伐刘备。


而孙权则向曹操投降,曹操给予了孙权讨伐刘备的大义名分,解除了孙权败盟的心理负担。最终,曹操等来了孙权袭击荆州,擒杀关羽的转机。曹操破坏孙刘联盟的策略终于得以实现,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曹操作为政治家的卓越水平。他对于拥戴汉献帝的大义名分的运用,不是急功近利的去剥夺对方的官职,宣布对方是叛逆这样的方式。这种方式除了将对手变成死敌没有什么好处。曹操采取的是平淡迂回的手段,去获得最大的利益。


曹操对于其他势力,采取的是只要你承认汉献帝的名分,就不关闭外交之门的方式。而封官赐爵也是曹操拉拢其他势力的一种方式。在曹操的政治运作下,其他势力不是投靠曹操,就是按照曹操的意图而听之摆布,甚至有的势力会因为曹操的分化瓦解而不战而降。可以说,曹操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使用到了极致,为他的事业创造了最佳的条件。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这是一个看似很无聊的话题,但却很有意思,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汉末三国时期,左将军一职的地位及被授予的部分相关将领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

汉末时期,以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为序,为正号将军,其下是一系列的杂号将军。

其中的四方将军,级别是相当的,但地位还是略有差别。


由于这个问题过于复杂,究竟谁高谁低,说法很多,难有定论,这里就不详细述说了。但不管是正号将军还是杂号将军,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同一时期,只有宁缺毋滥,绝没有相同称号的将军(这仅仅是一个军事集团而言)。


一般而言,一个将军职位出现了空缺,才可以授予他人。不可以把一个将军的封号同时授予多人。


就此,简单介绍一下,有哪些牛人曾经担任过与左将军相关的职位。


《灵帝记》记载:

中平五年,征卓为少府,敕以营吏士属左将军皇甫嵩,诣行在所。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征召董卓为少府,命其所属吏士都属左将军皇甫嵩节制,令其前往报到。


《献帝春秋》则记载:


初,卓為前將軍,嵩為左將軍,俱征邊章、?韓遂,爭雄.


这里不讨论谁的官大谁的官小,只说明这个时期的左将军是皇甫嵩。


董卓进京独揽朝政之后,为了拉拢袁术,就封袁术为后将军。

等董卓被杀,李傕、郭祀等人攻破长安,李傕自为车骑将军,郭祀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唯独少了左将军。


原来,李傕等人想诱使袁术为外援,就授袁术为左将军。这样看来,左将军还是在后将军之上。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想要称帝,就向吕布提出联姻,以其儿子娶吕布之女为妻。

吕布本来答应了袁术,但受到沛相陈珪的挑唆,就背叛了袁术,把袁术的使者韩胤交给了许都曹操。


为此,曹操上表献帝派遣使者任命吕布为左将军,这恰恰也就是袁术所担任的职位。


新的任命下达了,袁术原来的左将军一职,朝廷也就不承认了,这里没有看到关于朝廷专门下诏收回袁术左将军的印绶。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袁术如果不把左将军的印绶交出来,朝廷拿他也没有办法。

其实,袁术也不在乎这个,自己要做皇帝了,还在意这个左将军吗?


当然,朝廷任命了吕布为左将军,自然会给一个印绶为信物,再刻一个就是了。


但这也不是一句话的事,当时就因为官吏变更太过频繁,让汉朝廷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时常没有足够的材料制作印绶,有时候曹操只能把自己家里的私有物品拿出来公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个左将军的印绶就由吕布暂时负责保管。



刘备左将军、豫州牧官职的由来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建安元年(196年),献帝迁都许都以后,曹操上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


袁术率领大军进攻徐州,刘备在盱眙与之对垒,吕布趁机攻占了徐州,俘获了刘备妻子。

刘备败走投靠了曹操,曹操表刘备为豫州牧,人称“刘豫州”。曹操东征,帮助刘备攻破下邳,俘获了吕布。

曹操接受刘备的建议,拒绝吕布投降,并把他处死,同时表刘备为左将军,礼遇日隆。


至此,吕布手里那套左将军的家把什就由刘备开始保存。




刘备一直以左将军行走江湖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衣带诏事件泄露,董承等人被曹操诛杀,刘备逃亡徐州,斩杀了朝廷任命的刺史车胄,占据了徐州,公开反叛了朝廷。

刘备逃走,不是挂印封金,没有忘记携带着左将军的印绶。

同样没有史料记载,朝廷下诏废除刘备左将军的职位,也并不见要求刘备送还印绶。


这东西就是曹操想收回,刘备不给也没有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凭实力来拿。


刘备之所以一直宣称曹操是汉贼,其目的之一就是这个左将军是献帝给的,你曹操想要我还不给你哪?


当然,曹操完全可以以献帝的名义下诏讨还,但刘备也完全可以说,曹操下的诏书是假的,是胁迫献帝下的。

献帝有衣带诏要杀曹操,还不就是曹操挟持献帝吗?


如果这事这么玩法,就毫无生趣了,曹操也不至于弱智到这个程度。


曹操斩杀了董承等人之后,立马率军东征徐州,击败了刘备。刘备、张飞投靠了袁绍,关羽投降了曹操,曹操俘获了刘备妻子。


此时,刘备把老婆孩子都丢弃了,但没有忘记把左将军的印绶带走。此后,刘备一直把它带在身边,时不时拿出来显摆一下。




据《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三顾茅庐时,就向诸葛亮的书童做自我介绍,说“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刘备前来拜访。”


这一点,史料中没有记载,但《诸葛亮传》提到: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这里,徐庶称呼刘备为将军。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后,君臣之间有了隆中对,诸葛亮说:


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在这里,诸葛亮称呼刘备也是将军。如果没有曹操表奏刘备为左将军的话,徐庶、诸葛亮称呼刘备为将军,就名不正言不顺。


由此看来,这套家伙留在手里,多少还是管用的。





事实上刘备左将军一职早就已经被废掉


建安五年(200年),衣带诏事件泄露,刘备逃亡徐州,斩杀朝廷任命的刺史车胄,从这一刻开始,曹操已经不再认可刘备这个左将军了。

只要曹操愿意,随时可以再任命新的左将军。朝廷不认可,就不会再从朝廷得到任何好处。


曹操任命的曹魏集团内部的官职,曹操是要负责给与相应的待遇的;对于外部集团,比如东吴的孙权,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东西,没有实际的物质利益,但在江湖上可以提高地位。


刘备与曹操决裂后,曹操任命的左将军、豫州牧,也就失去了价值。无论是袁绍还是刘表,看重的是刘备及其手下那些人的能力,而绝非其职位。


其实,曹操并没有那么小气,在刘备背叛之后,也没有随即把左将军封给别人。


据《张乐于张徐传》记载:


(于禁)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于禁迁为左将军,假节钺。

这是豹眼查阅到的、刘备之后左将军被授予的最早的人选。类似夏侯惇的前将军一职,也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才获得。


这也说明左将军一职还是相当高的军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获得的。


汉末三国时期,左将军是金印紫绶,地位略低于九卿,但略高于州牧、郡守。

左将军有时称作“左公”,刘备也曾被称作“左公”。赤壁之战后,刘备屯兵荆州油江口,孱陵县城所在地,取“左公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


可见,刘备一直用左将军的名号,在江湖上行走。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自立为汉中王,才把左将军的印绶归还朝廷。


《先主传》记载:


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给献帝上了一道表,说大家都逼着我进位汉中王,木得办法,只能勉为其难了。

既然称王了,这个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印绶就用不着啦,通过驿站交还给朝廷,如何处置,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前面说了,早在216年,曹操就把于禁任命为左将军,曹操肯定也给于禁准备了这套家把什。


据《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


刘备自立汉中王后,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


也就是刘备为汉中王后,也需要左将军这套家把什赏赐别人,尽管刘备当时很差钱,但没有扣下这套家伙继续留用,而是归还了朝廷。


除了恶心一下曹操以外,无非说明我这个左将军是朝廷任命的,印绶在手,就具有合法性。

现在成为汉中王,按照正常的程序,就该把之前的印绶奉还朝廷。以此说明,刘备是按照套路出牌的。


这也反应了刘备的虚伪性。




按照正常的程序,任何官爵的授受,都需要交接。授予官职、爵位,需要专门派遣使者宣示,罢免也要派遣使者追回印绶,以示郑重。


但汉末三国时期,整个政治体系都混乱了,地方诸侯都自行任命官吏。好点的给朝廷上道奏表,算给朝廷一个脸面,过分的直接任命,连个招呼也不打,献帝也无可奈何。


就像刘备这个汉中王,自己上一道表,就说大家推举我做汉中王,我不得不干哦。不管朝廷同不同意,这个汉中王就做定了。


这不是反叛,又能是啥呢?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由于左将军于禁在襄樊之战中投降了关羽,就拜荡寇将军张郃为左将军。

这也需要曹丕再破费点,重新置办一套左将军的家把什。


其实,早在建安十五年(210年),赤壁之战后不久,孙权就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当地土豪、原交州刺史士燮就率领兄弟们投靠了步骘。此后,孙权封士燮为左将军。


这是朝廷封给刘备的官职,曹操还没正式宣布作废,孙权就把它赏给了士燮,这让刘备情何以堪?


三国时期,蜀汉方面的吴懿、向朗、句扶等人,孙吴的诸葛瑾、朱据、留赞、丁奉、张布等人都曾被授予左将军的职位。



在这里就没有必要一一赘述了。


总之,刘备左将军、豫州牧的职务应该罢免,印绶理该追回。但汉末三国时期,整个朝廷的官僚体系乱得就像一锅粥似的,都不按套路出牌了,也就没有更多的理由去解说这个事了。



3

公元196年,曹操到洛阳成功迎接从长安东归的汉献帝到许都,之后,曹操一直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在投靠曹操期间,曹操曾经分三次给刘备上表过三个官职,分别是镇东将军、豫州牧、左将军,一个爵位是宜城亭侯,这三个官职和一个爵位,刘备一直在用,即使刘备背叛了曹操,仍然对外自称左将军、豫州以及宜城亭侯,直到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才将左将军的官职印信交还给汉朝廷。

汉献帝不是被曹操控制的吗?刘备背叛曹操不就是背叛朝廷了吗?为何曹操不免掉刘备的官职和爵位?为何刘备还能一直用曹操给他上表的官职和爵位?

曹操与刘备

汉献帝确实是被曹操控制的,但曹操控制汉献帝的手段其实与我们想像的有些不同,曹操实际上是软控制,表面上仍然是把汉献帝当成皇帝,毕恭毕敬地侍候皇帝,但所有的军国大事却都是曹操拿主意的,比如曹操上表皇帝封刘备为镇东将军、豫州牧、左将军时,曹操的上表只不过就是一个程序而已,做决定的人仍然是曹操。

虽然当时大汉朝廷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但在名义方面,仍然是当时唯一合法的朝廷,由于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地方势力相互争夺地盘,混战不断,但是以汉献帝为首的朝廷分封出去的官职仍然有法定意义,比如董卓控制汉献帝时,曾封刘表为荆州牧,刘表一个人就带着朝廷的任命书到荆州走马上任了,这就是朝廷的权威性,地方上的士族豪强还是承认朝廷的任命书的。

曹操挟天子

但是,朝廷任命的所有官职并不全是有实际意义的,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后,任命的官职和爵位大多成了象征意义,比如曹操上表袁绍为大将军,大将军可是东汉最高军事官职,实际上袁绍这个大将军没有啥实际意义,他也不可能凭这个大将军官职从朝廷要到任何好处,说白了,这就是个名义象征。

与此类似的,还是投降曹操的张鲁,张鲁原本是一直割据汉中的军阀,在投降曹操后,曹操封张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食邑万户,这可能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最早的一个万户侯了,但是张鲁并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之后便逐渐消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很有可能被曹操委任了一个虚职,安渡晚年了。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刘备身上,刘备受陶谦邀请到徐州协助陶谦抵御曹操,陶谦不久后病逝,临死前陶谦推荐刘备为徐州牧,后来刘备在在当地人陈登、糜竺的拥立下成为徐州的领导人,也就是徐州牧,同年,曹操为了拉拢刘备,特意上表皇帝,封刘备为镇东将军,镇东将军在三国时期是位居二品的四镇将军之一,算得上是东汉高级军事官职。

曹操与刘备

但是曹操除了封刘备为镇东将军之外,任何实际权力也没有给,刘备仍然领他的徐州牧,虽然这个徐州牧没有经过朝廷的正式任命,而之所以刘备在之后的时间里没有自称为徐州牧,根本原因就是朝廷没有任命书给刘备,徐州牧不具备法律效力,所以刘备对外自称时不用。

刘备对外自称时,一般是自称豫州牧与左将军,豫州牧是曹操上表朝廷给刘备封的第二个官职,当时刘备的徐州已经被吕布夺走了,刘备还投靠了吕布,被吕布安排在小沛,之后吕布再次打败了刘备,刘备投靠了曹操,曹操就封刘备为豫州牧。

虽然是豫州牧,刘备可没有任何权力,连刘备的人都不在豫州,刘备当时还在徐州活动,与吕布多次作战,这时的豫州牧就是曹操封的虚职,当时的汉献帝所在许都都归属豫州,可刘备有啥权力,不就是叫得好听嘛。

刘备

曹操联合刘备打败吕布后,刘备跟随曹操来到许都,这一次曹操上表朝廷封刘备为左将军,左将军是四方将军之一,与四镇将军相比地位稍高,但是仍然没有实权,刘备本人还得依靠曹操呢,后来发生了衣带诏事件,刘备就借口攻打袁术带着曹操给的人马背叛了曹操,并且夺取了徐州。

刘备背叛曹操,显然让曹操很生气,之后曹操亲征徐州刘备,打败了刘备,俘虏了关羽,刘备向北逃去投靠袁绍了,为何曹操不上表朝廷免了刘备的官职:左将军与豫州牧呢?

因为没有必要。

免不免刘备的官职,其实无论对刘备,还是对曹操来说,没有任何实际影响,原因有三:

1、大汉朝廷本来就名存实亡,实际权力被曹操牢牢控制在手中,分封出去的官职都是空头支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曹操本来就是重实际的人,刘备的左将军和豫州牧,既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取消了也没用,多此一举,曹操从来不做没意义的事,于是就没有取消。

曹操

2、左将军是军事官职,豫州牧是政治官职,豫州当时是曹操的政治中心,汉献帝所在的小朝廷就在那里,连汉献帝这个皇帝曹操都没有免掉,为何会免去刘备那个微不足道的豫州牧呢?曹操当时在政治上,需要汉献帝这样一个名义的存在,同时汉献帝的周围还要围绕一批名义上的官员,因此有一批毫无实权的官员跟着汉献帝在许都办公,背后的维护者就是曹操。

曹操连东汉朝廷这样大一个毫无实权的政治体都能容忍下来,又怎么会容不下刘备这个小小的豫州牧呢?曹操也想让刘备这个虚职的豫州牧给自己在政治上拉拢人才呢。

刘备称帝

3、曹操故意保留刘备的东汉朝廷官职,可以以皇帝名义时不时地出来恶心一下刘备,因为刘备是汉官,汉官得听从汉献帝的命令,汉献帝又控制在曹操手上,如果曹操以皇帝名义发布一道不利于刘备的诏令,刘备当然不会听,但曹操可以因此在政治上占据制高点,在名义上打击刘备,如果刘备不是汉官,那么曹操就不能这么做。

刘备当然也对这个东汉朝廷任命的官职相当看重,在介绍自己的身份时,都是自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刘备之所以这么称呼,因为他是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为自己打天下,这在政治上有一些好处,就算曹操取消了刘备的官职,刘备照样也这么称呼,曹操能有什么办法呢?所以曹操免不免刘备的官职,都没啥意义,还不如这样得过且过呢。

4

确实没必要,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各自为政早就不把中央当回事;很多地方实权派都自封官职,甚至袁术都称帝立号建国啦。

曹操自建安元年(196年)八月,迎汉献帝刘协于许昌,曹操打得旗号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辅佐汉室,实际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扩充自己的势力。随着曹操以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刘备联合曹操击败吕布后,随曹操入许都,曹操表刘备为豫州牧、左将军;但是豫州为曹操实际占据地盘、刘备的豫州牧只是徒有虚衔而已。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国舅车骑将军董承等人密谋奉天子衣带诏诛杀曹操事情泄露,而参与衣带诏的刘备恰巧和朱灵等人在截击袁术,后来袁术病逝途中、董承等人被曹操尽数诛杀。刘备于是奉天子衣带诏起兵抗曹、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东汉末年诸侯混战,朝廷中央的权力已经无法控制地方,汉末群雄诸侯之一的袁术甚至自己都建国称帝立号;这个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想尽可能通过赐爵官侯、加官进爵联合天下群雄、以天子的名义把各方势力收归大汉名下;同时用大汉天子的名义去征讨割据势力、消灭群雄,这样不仅出师有名统一天下的阻碍也会少很多。而对于刘备的官职虽不是虚的、但就和虚的一样,曹操也不可能会把自己的地盘真的交给刘备管辖;刘备一直都在许昌曹操控制的汉室朝廷掌控之下、怎么去治理豫州领豫州牧?所以没必要多次一举;如果曹操宣布革去刘备的官职,刘备本来就领兵在外、对刘备丝毫影响,而刘备同样可以用奉天子衣带诏的名义对抗曹操,非常容易找到同盟者对抗曹操。最重要的是当时比刘备强的对手太多了,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江东的孙权、汉中的张鲁、河北的袁绍等等一大堆;他们都被曹操控制的大汉朝廷赐爵官职、但是都是各自割据,表面上奉汉室实际都不听中央号令;曹操确实没必要为刘备这个虚无实权的“豫州牧”官职来回折腾,何况“州牧”有实权地方势力都上表而后自封。

5

首先,刘备是怎么逃的?



刘备参与天子衣带诏以后,心不自安,于是借着截击袁术的时机,请求出战,也就逃离了曹操的控制。这时只能算作逃跑,一直到杀死车胄,才算真正撕破脸皮,也就是所谓的叛。

再者,曹操为什么不罢免刘备的官职呢?

1.衣带诏以后事件爆发之后,曹操就成了篡汉的国贼,天下人也都知道天子只是个傀儡,而曹操才是幕后的权力掌控者。刘备是奉献帝的令,但是不听曹操的令,所有从许都出来的诏书,都可以视为曹操本人的令。刘备在道义上貌似更站得住脚,能够服天下人心,很多人都来投奔刘备,就因为刘备有了天子授权。



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

2.天下已乱,袁绍打败公孙瓒以后,曹操不仅不声讨加兵,反而给袁绍加官进爵,天子诏已经成为曹操一个人的武器。对于老老实实听从天子令的人来说,那还是有威慑力的,但是对于那些有意要和曹操作对,甚至想自己当皇帝的人来说,曹操的令就如同废纸。刘备对一个汉家国贼,有必要听从他的任免书么?


3.或许曹操早已经颁布诏令,取消刘备的官职爵位,但是刘备不认。刘备从曹操那里出来以后,全部都是自称,自封。


比如:刘备上书给献帝封关羽为荆州牧,曹操肯定不会同意的,但是你同意不同意,荆州就是人家刘备的,你无可奈何。后面刘备上书给献帝自封为汉中王,别说曹操不同意,献帝心里也不见得愿意,但是谁又有什么办法呢?小小一个左将军,在刘备嘴里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很多人以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很威风,但是我认为应该分成两个方面看,是前期有用,而且针对弱小的军阀有用,前期的如:袁术,吕布,马腾韩遂,弱小的如:张扬,孔融,张鲁,鲍信。


天子令对这些人收缴,削弱以及归顺都起到了作用。但是对于大军阀袁绍,孙权这些人,只能用天子令赏赐,却不能用天子令实战;到了后期天子甚至成为曹操的包袱,天下人口诛笔伐,让曹操沦为国贼,曹操甚至没有好的办法甩掉这一包袱,也成为曹操僭越的一道障碍!

6

身逢乱世,人命如草,更何况挂在人身上的头衔。曹操作为当世人杰,根本就没必要做这种多此一举、毫无意义的事情,更何况曹操也不是没有免除刘备的职务。

讲真,左将军的名号其实才是刘备最中意的头衔,至少在当上皇帝之前是如此。其实刘备在投靠曹操的时候头衔已经不少了

最少“镇东将军”和“宜城亭候”是得到官方正式认证的,而且镇东将军的前任就是曹操,从这可以看出曹操对刘备的看重,但对刘备来说,嚼曹操啃剩的馒头,却未必开心。

因为,曹操不当镇东将军的原因只是因为他要当大将军,如果大将军相当于现代的三军总司令,那么镇东将军勉强可以算是中将。对于胸怀帝王之志但却寄人篱下的刘备来讲,虽不能说是侮辱,但也绝不会高兴。

在东汉复杂的军事系统中,左将军相当于现代的大将军衔,而现任左将军吕布恰恰是曹操的生死大敌,所以在下邳白门楼的那个阴暗的下午,刘备劝说曹操杀掉吕布,未尝不是盯上了吕布头上那个金灿灿的左将军印绶。

曹操除掉了吕布很开心,刘备更灿烂,因为除了得到左将军的官位,还有意外之喜,被曹操授予了“领豫州牧”的头衔。

中国的文字艺术在这个“领”字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刘备确实已经具备当豫州牧的资格,但是这个真正的豫州牧由其他人做,跟你没啥关系。

就像现代社会,你是一个全国劳动模范,但其实你的真正工作只是在劳动模范家当保洁员是一个道理。

刘备差不多就是保姆角色,作为堂堂一个候补豫州牧,每天的任务就是陪曹操喝酒、吃饭,所以心比天高的刘备才会反出许都,重夺徐州。

当然,刘备逃出许都的时候,也没忘了带着那个金灿灿的左将军印绶,即使左将军的头衔很快就被曹操授予给了于禁。

即使如此,在刘备鎏金的名片上,第一行最醒目的位置总是留给左将军。这个左将军的印绶一直到刘备晋位“汉中王”的时候,才恋恋不舍地还给朝廷。

至于“领豫州牧”的虚衔,刘备根本不会在意,在刘备冗长的“州牧”生涯中,这个头衔太仆街了,因为刘备还先后拥有过“益州牧”、“荆州牧”等头衔,并且还没有那个极具艺术气息的“领”字。

7

罢免不罢免没有意义,比如说刘表,如果他想收容刘备,就算曹操以天子名义罢了刘备,刘表还是会以刘备生平最高的爵位和官职相称,所以难说曹操有没有罢免。

8

你看刘备都能自封汉中王,就证明官职已经啥用没有了,就是个名号。

9

汉朝曹操说了算,都已经被曹操追杀,属于逃犯哪里需要多此一举。

再说汉朝这个时候只有封官的权利,却已经没有罢官的权利,

比所有诸侯都是拥兵自立了,所以已经不需要多此一举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