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时期,以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为序,为正号将军,其下是一系列的杂号将军。
其中的四方将军,级别是相当的,但地位还是略有差别。
由于这个问题过于复杂,究竟谁高谁低,说法很多,难有定论,这里就不详细述说了。但不管是正号将军还是杂号将军,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同一时期,只有宁缺毋滥,绝没有相同称号的将军(这仅仅是一个军事集团而言)。
一般而言,一个将军职位出现了空缺,才可以授予他人。不可以把一个将军的封号同时授予多人。
就此,简单介绍一下,有哪些牛人曾经担任过与左将军相关的职位。
《灵帝记》记载:
中平五年,征卓为少府,敕以营吏士属左将军皇甫嵩,诣行在所。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征召董卓为少府,命其所属吏士都属左将军皇甫嵩节制,令其前往报到。
《献帝春秋》则记载:
初,卓為前將軍,嵩為左將軍,俱征邊章、?韓遂,爭雄.
这里不讨论谁的官大谁的官小,只说明这个时期的左将军是皇甫嵩。
董卓进京独揽朝政之后,为了拉拢袁术,就封袁术为后将军。
等董卓被杀,李傕、郭祀等人攻破长安,李傕自为车骑将军,郭祀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唯独少了左将军。
原来,李傕等人想诱使袁术为外援,就授袁术为左将军。这样看来,左将军还是在后将军之上。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想要称帝,就向吕布提出联姻,以其儿子娶吕布之女为妻。
吕布本来答应了袁术,但受到沛相陈珪的挑唆,就背叛了袁术,把袁术的使者韩胤交给了许都曹操。
为此,曹操上表献帝派遣使者任命吕布为左将军,这恰恰也就是袁术所担任的职位。
新的任命下达了,袁术原来的左将军一职,朝廷也就不承认了,这里没有看到关于朝廷专门下诏收回袁术左将军的印绶。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袁术如果不把左将军的印绶交出来,朝廷拿他也没有办法。
其实,袁术也不在乎这个,自己要做皇帝了,还在意这个左将军吗?
当然,朝廷任命了吕布为左将军,自然会给一个印绶为信物,再刻一个就是了。
但这也不是一句话的事,当时就因为官吏变更太过频繁,让汉朝廷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时常没有足够的材料制作印绶,有时候曹操只能把自己家里的私有物品拿出来公用。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个左将军的印绶就由吕布暂时负责保管。
刘备左将军、豫州牧官职的由来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先主败走归曹公。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于下邳,生擒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建安元年(196年),献帝迁都许都以后,曹操上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
袁术率领大军进攻徐州,刘备在盱眙与之对垒,吕布趁机攻占了徐州,俘获了刘备妻子。
刘备败走投靠了曹操,曹操表刘备为豫州牧,人称“刘豫州”。曹操东征,帮助刘备攻破下邳,俘获了吕布。
曹操接受刘备的建议,拒绝吕布投降,并把他处死,同时表刘备为左将军,礼遇日隆。
至此,吕布手里那套左将军的家把什就由刘备开始保存。
刘备一直以左将军行走江湖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衣带诏事件泄露,董承等人被曹操诛杀,刘备逃亡徐州,斩杀了朝廷任命的刺史车胄,占据了徐州,公开反叛了朝廷。
刘备逃走,不是挂印封金,没有忘记携带着左将军的印绶。
同样没有史料记载,朝廷下诏废除刘备左将军的职位,也并不见要求刘备送还印绶。
这东西就是曹操想收回,刘备不给也没有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凭实力来拿。
刘备之所以一直宣称曹操是汉贼,其目的之一就是这个左将军是献帝给的,你曹操想要我还不给你哪?
当然,曹操完全可以以献帝的名义下诏讨还,但刘备也完全可以说,曹操下的诏书是假的,是胁迫献帝下的。
献帝有衣带诏要杀曹操,还不就是曹操挟持献帝吗?
如果这事这么玩法,就毫无生趣了,曹操也不至于弱智到这个程度。
曹操斩杀了董承等人之后,立马率军东征徐州,击败了刘备。刘备、张飞投靠了袁绍,关羽投降了曹操,曹操俘获了刘备妻子。
此时,刘备把老婆孩子都丢弃了,但没有忘记把左将军的印绶带走。此后,刘备一直把它带在身边,时不时拿出来显摆一下。
据《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三顾茅庐时,就向诸葛亮的书童做自我介绍,说“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刘备前来拜访。”
这一点,史料中没有记载,但《诸葛亮传》提到: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这里,徐庶称呼刘备为将军。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后,君臣之间有了隆中对,诸葛亮说:
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在这里,诸葛亮称呼刘备也是将军。如果没有曹操表奏刘备为左将军的话,徐庶、诸葛亮称呼刘备为将军,就名不正言不顺。
由此看来,这套家伙留在手里,多少还是管用的。
事实上刘备左将军一职早就已经被废掉
建安五年(200年),衣带诏事件泄露,刘备逃亡徐州,斩杀朝廷任命的刺史车胄,从这一刻开始,曹操已经不再认可刘备这个左将军了。
只要曹操愿意,随时可以再任命新的左将军。朝廷不认可,就不会再从朝廷得到任何好处。
曹操任命的曹魏集团内部的官职,曹操是要负责给与相应的待遇的;对于外部集团,比如东吴的孙权,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东西,没有实际的物质利益,但在江湖上可以提高地位。
刘备与曹操决裂后,曹操任命的左将军、豫州牧,也就失去了价值。无论是袁绍还是刘表,看重的是刘备及其手下那些人的能力,而绝非其职位。
其实,曹操并没有那么小气,在刘备背叛之后,也没有随即把左将军封给别人。
据《张乐于张徐传》记载:
(于禁)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于禁迁为左将军,假节钺。
这是豹眼查阅到的、刘备之后左将军被授予的最早的人选。类似夏侯惇的前将军一职,也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才获得。
这也说明左将军一职还是相当高的军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获得的。
汉末三国时期,左将军是金印紫绶,地位略低于九卿,但略高于州牧、郡守。
左将军有时称作“左公”,刘备也曾被称作“左公”。赤壁之战后,刘备屯兵荆州油江口,孱陵县城所在地,取“左公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
可见,刘备一直用左将军的名号,在江湖上行走。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自立为汉中王,才把左将军的印绶归还朝廷。
《先主传》记载:
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给献帝上了一道表,说大家都逼着我进位汉中王,木得办法,只能勉为其难了。
既然称王了,这个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印绶就用不着啦,通过驿站交还给朝廷,如何处置,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前面说了,早在216年,曹操就把于禁任命为左将军,曹操肯定也给于禁准备了这套家把什。
据《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
刘备自立汉中王后,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
也就是刘备为汉中王后,也需要左将军这套家把什赏赐别人,尽管刘备当时很差钱,但没有扣下这套家伙继续留用,而是归还了朝廷。
除了恶心一下曹操以外,无非说明我这个左将军是朝廷任命的,印绶在手,就具有合法性。
现在成为汉中王,按照正常的程序,就该把之前的印绶奉还朝廷。以此说明,刘备是按照套路出牌的。
这也反应了刘备的虚伪性。
按照正常的程序,任何官爵的授受,都需要交接。授予官职、爵位,需要专门派遣使者宣示,罢免也要派遣使者追回印绶,以示郑重。
但汉末三国时期,整个政治体系都混乱了,地方诸侯都自行任命官吏。好点的给朝廷上道奏表,算给朝廷一个脸面,过分的直接任命,连个招呼也不打,献帝也无可奈何。
就像刘备这个汉中王,自己上一道表,就说大家推举我做汉中王,我不得不干哦。不管朝廷同不同意,这个汉中王就做定了。
这不是反叛,又能是啥呢?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由于左将军于禁在襄樊之战中投降了关羽,就拜荡寇将军张郃为左将军。
这也需要曹丕再破费点,重新置办一套左将军的家把什。
其实,早在建安十五年(210年),赤壁之战后不久,孙权就派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当地土豪、原交州刺史士燮就率领兄弟们投靠了步骘。此后,孙权封士燮为左将军。
这是朝廷封给刘备的官职,曹操还没正式宣布作废,孙权就把它赏给了士燮,这让刘备情何以堪?
三国时期,蜀汉方面的吴懿、向朗、句扶等人,孙吴的诸葛瑾、朱据、留赞、丁奉、张布等人都曾被授予左将军的职位。
在这里就没有必要一一赘述了。
总之,刘备左将军、豫州牧的职务应该罢免,印绶理该追回。但汉末三国时期,整个朝廷的官僚体系乱得就像一锅粥似的,都不按套路出牌了,也就没有更多的理由去解说这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