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玄武门之变是一招险棋,李世民险胜,这场血腥的杀戮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呈现不同的面目,历来为评论家所争论不休,那么事情的真相如何呢?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下场如何?李世民是怎么善后的?

根据《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

事发之时,李渊正在湖上泛舟,尉迟敬德直接闯入,李渊大惊,厉声质问他为什么而来?难道要谋反吗?尉迟敬德说了几句话,让李渊如五雷轰顶,什么也听不见了。原来李世民诛杀了太子和李元吉,说他们无德无功,却霸占着位置狼狈为奸。

事情已成定局,李渊也是老狐狸,岂有负隅顽抗的道理,他说:“善!此吾之夙心也。”

李渊从起事到建国,当上皇帝都58岁的,他什么样的血雨腥风没经历过?玄武门这样的事情,他经历了好几回了。权力比春药厉害,在权力面前,人往往都还不如禽兽,别说是杀兄弟,弑父也是常有的事,李渊当然不能找死。

其实在玄武门之前,李渊做了很多“和事佬”的工作,他甚至想把大唐分成两半,一人一半,当然那是开玩笑,那不是拿江山当儿戏吗?

说起李世民如何善后,第一,就是问李渊要一个“处罚”,什么“处罚”呢?当时秦王的兵马和建成元吉的兵马还在纠缠,“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

也就是说,这种不疼不痒,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罚”,其实是变相宣布了政变的合法性。李渊都出了手谕了,说明这场政变,是在李渊的允许下进行的,这对李世民坐稳帝位大有好处。

第二,李世民对李渊,在众人的目光下表明了“孝心”——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这段只可意会,李世民的表演天赋也是没谁了,放在现在能拿几个小金人。

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他终于走到了梦寐以求的权力的巅峰。

当李世民坐稳权力核心的宝座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杀人。他把建成元吉的儿子全部杀光,很多才一两岁,显示了一个君主的残忍。

李建成的六子(一子夭亡)——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训、李承明、李承义均被处死。李元吉五子李承业、李承奖、李承裕、李承鸾、李承度也全部被斩首。

李元吉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岁,他的儿子可想而知没多大,李世民的举动是非常残忍的。

杀完之后呢?

赏,封赏,大肆封赏。拉拢,再拉拢,继续拉拢。

比如魏征,本是李建成的洗马,李世民“不计前嫌”,继续重用,大加重用,魏征后来成为谏官铮臣,说白了就是给李世民涨点粉丝,让李世民的历史形象没那么黑。仅一个魏征,就把李世民洗得很白,更不要说还有其他的原太子的人马,都为太宗所用了。

政变功臣也都得到封赏,很多人成了凌烟阁的功臣,功臣之路果然也是累累白骨铺就的,究竟在哪个方面有“功”,就不用多说了。

有的人会问,李渊是如何保住性命的?这也属于玄武门之变的善后问题,李世民如何善后他的父亲的?

李渊的下场还不错,活了很大年龄,一方面李世民并未难为他,另一方面他竭力维持父子和好的局面,愿意做戏,还尊他为“太上皇”。

贞观三年,对于李渊是很重要的年份,李世民允许李渊”迁宫“——也就是说,放松了对他的管制。李渊迁宫弘义宫,后来改名为大安宫,大安宫在宫城西面,位置偏远,比较狭窄,但李渊自得其乐,因为他获得了自由。

“自由”此刻对于曾经在权力核心血雨腥风争夺过,又在宝座上体验过的太上皇李渊而言,成为他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贞观四年,李世民捉住颉利可汗,在大安宫大宴群臣,李渊说:”当年高祖被围困白登城,这种耻辱他一生也未能报,我儿子能一举剿灭突厥,证明我眼光是对的,我可高枕无忧了。“

这番面面俱圆的官腔打完,接下来就进入了愉快的父子融融的局面,李渊弹奏起琵琶,李渊起身翩翩起舞,众人山呼万岁。

后来李世民要帮李渊抬轿,这场戏做得很足。

值得一提的是,李渊的晚年还是比较安逸的,他心里愤懑不愤懑不好说,面子上还是豁达通达的,反正他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对政治也没野心了。

李渊晚年的时候,他幼年的子女都守在他身边,他享受了天伦之乐,而且他也不缺少女人,日子过得还是蛮滋润的,一直活到七十岁,也成全了李世民“忠孝”的美名。

贞观九年,李渊在垂拱殿驾崩。

最佳贡献者
2

李唐王朝建立后,皇室内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突然发动政变,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场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突发事件,史称“玄武门之变”。

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谋勇兼具,屡建奇功,声名远播,权势大增。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击灭窦建德,逼降王世充,基本统一了中国,从而名噪天下,威加海内。太子李建成也颇有贤名,但相比战功卓著的弟弟李世民,显然实力和能力均稍逊。他见秦王勋业日盛,威望大增,感到自己的皇位继承权已受到严重的挑战和威胁。但因他是李渊亲自指定的接班人,合法的储君,又得到四弟、齐王元吉的鼎力支持,在皇位之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便没有太把李世民放在眼里。

史载,大唐武德九年(626),李建成、李元吉借突厥进兵犯边之机,谋划将秦王麾下兵将调出抵御,并归元吉统御、指挥,以削弱李世民的实力。李世民得知后,和亲信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密谋,于六月初四日在皇宫北门玄武门内设下伏兵。建成、元吉上朝无备,二人行至玄武门,察觉异常,急忙转身回走。说时迟那时快,李世民从后大喝疾追,李元吉仓惶中转身张弓搭箭,连射三箭,都未击中。李世民张弓回击,太子建成中箭倒毙。齐王元吉也被秦王府猛将尉迟恭一箭射死。

彼时,唐高祖李渊正在南海池中划舟取乐,闻讯大吃一惊,忙与裴寂等大臣商议对策,萧禹、陈叔达本就支持世民,乘机进言说:“建成、元吉本未参加晋阳起兵,因此没有战功,而嫉妒秦王功高盖世,彼此狼狈为奸,谋害秦王 。现在秦王将其一举诛杀,陛下可将国事委于秦王”。事已至此,高祖内心虽然在翻江倒海,但也拿不出啥应对之策,一时委决不下。

李渊登岸后,只见尉迟敬德(恭)全副武装立在道旁,十分惊骇。尉迟敬德说,太子和齐王造反,秦王已经将他俩处死,特派我前来护驾。萧禹等人赶忙劝李渊赶快把国事都托付给秦王,尉迟恭也催促李渊颁诏,令军队悉受秦王节制,以便制止太子东宫和齐王府势力发起的骚乱。李渊无奈,被迫亲笔写下手诏,命令诸军皆听秦王号令,并于次日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此时,全国局势 、军队已全被李世民所掌控,高祖李渊被架空,成了光杆皇帝,无奈之下,只得表示愿意尽早退位。

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改第二年年号为贞观。时年29岁的李世民成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从此开始了他新的政治生涯。

而唐高祖李渊,从此徙居太安宫,成了退居二线的太上皇。

李渊做了太上皇后,自知大权已被李世民所掌控,而且对李世民的阴鸷戾狠手段心有余悸,早已心灰意冷,为保命也就不再过问或干预任何政事了。李世民对老爹表面上也尊崇有加,对太上皇的享乐需求尽量满足,并准备在长安城东北大兴土木,修造一座富丽堂皇的大明宫,作李渊的颐养天年之所。李渊对李世民的心思也很清楚,所以就知趣隐退,安于太上皇养尊处优的闲适生活。李渊的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少宫廷矛盾,同时也为自保,也间接为李世民尽情施展雄才大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贞观九年(635)五月, 李渊病殁,时年71岁。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庙号“高祖”。

回过头去再说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是如何善后的。 事变发生后,东宫(太子府)翊卫车骑将军冯翊闻讯后立即率两千骁骑赶来。由于守玄武门的中郎将常何已经投向秦王,守门卫士拒不开门,并奋力抵抗,使东宫兵将屡攻不克。

太子府副护军薛万彻见玄武门难以攻克,就想调转马头攻击秦王府。恰在此时,尉迟恭用长矛挑着建成的首级奔出玄武门,向东宫人马大喊道:“奉皇帝勅令,杀了谋逆的太子和齐王。我们只杀首恶,不杀好人,从者一概不论,希望你们放下武器,不要做无谓的抵抗”。冯翊等人一见二王的首级,顿时呆若木鸡。秦王李世民一声断喝: “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太子和齐王已被斩首,你们何必替他们卖命,做无谓的牺牲呢”?东府将士一听,纷纷弃械归降。猛将薛万彻不愿归附,带着数十骁骑,杀出条血路,奔终南山方向而去。另一位副护军谢叔方眼看东府将士或逃或降,便下马跪地嚎啕大哭,秦王好言抚慰,并赦免其罪。

对于太子集团的其他文臣武将,只要他们表示愿意与秦王合作的,都被任用,并信之不疑,给予应得的礼遇。比如,原东宫谋臣魏征和不愿投降的虎将薛万彻,后来都在唐太宗手下担任了重要的官职。秦王这样做,消弭了一场潜在的战争,夯实了他的政权基础。“玄武门之变”虽是一场宫廷政变,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却也是以这一事件做为起点的。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请勿搬运】

3

人在放手一搏时,勇气之外贵在能有一份理智。

人在别无选择时,痛苦之外也贵在能有一份理智。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最惊心动魄、最有可能导致局面失控的就是斩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成功取下这两人性命后,一切贵在有理智地控制,李世民在这方面做的不错。

除了拿太子人头瓦解太子党的反抗意志,最值得一书的就是第一时间闯入宫中将高祖李渊控制住了,史书上说此时的李渊正在泛舟,这说法有些粉饰,大概是为了烘托大势已定下父子间的那份理智吧。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弑父是万万不能的,那样他将彻底败坏纲常,丧失天下人心,甚至可能召来天下反叛,所以李渊的性命是无忧的。但没有弑父之心是一回事,玄武门血流成河时,李渊会不会因乱遇险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李世民要第一时间派部将闯入宫中,将李渊控制住,这种控制是有护驾之意的。

站在李渊的角度,一场变乱,嫡子死了两个,只剩下李世民一人,而且此时的李世民还掌控着生杀大权,虽然他的内心可能极其愤怒,极其哀伤,但鱼死网破之事却也做不出来,只要稍微有些理智,父子间尚有亲情,他只能妥协、接受。

因为父子间这种微妙而又现实的心理,两人的反应相当有意思,不仅没撕破脸,而且互相都用亲情来掩盖自己的内心。李渊有埋怨自己糊涂,没及早立李世民以致酿成家庭悲剧的意思,而李世民像个被迫用刀玩命的孩子,“跪而吮其上乳”,希望父亲能体会到他苦心下还有孝心,能原谅他。

当然,在当时的情景下,理智归理智,表演归表演,皇权争夺的残酷性还是有的。为了逼迫李渊立刻交出兵权,下诏承认他此举的合法性,尽快禅位,李世民当着李渊的面,杀了养在宫中的侄子,这时候如果李渊抓住皇权不放,父子亲情的外衣是穿不了几天的。

所幸,李渊够明智,全都照办了,裸退之后,到大安宫颐养天年,继续生孩子去了。

李世民在成功拿到皇权,登上皇位之后,有两件事困扰着他,一是想极力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二是如何对待太子与齐王的余党。

为了证明事变的合法性,李世民没少朝自己脸上贴金,在史书上大书特书太宗十八起兵兴唐之类的漂亮话;当然更少不了朝太子、齐王身上泼脏水,说太子庸碌无能、猜贤妒能、两人多次想加害他之类的坏话。

对待太子、齐王余党,李世民首先祭出的是血腥铁腕,将太子、齐王的儿子尽数杀绝了。在血脉上斩草除根后,李世民曾在全国范围搜捕太子、齐王的余党,幸得劝谏,他才及时收手,选择了与太子、齐王余党和解的明智之道。

与太子、齐王余党和解,李世民做的颇有明君风范,一方面他启用了太子党旧臣魏征等人,另一方面他及时翻篇,不再搞株连,最后就是给了太子、齐王一个还算说得过去的交代。

事变不久,李世民即追改李建成为息王,谥隐,世称隐太子,李元吉降封巢王,谥剌(乖戾之意),虽说这两个谥号皆含失德之意,但李世民最后都以王礼葬了他们,并没有加以大逆的罪名。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杀尽太子、齐王诸子,尤其还霸占齐王妃杨氏,曾召后世不少诟病,其实李世民对太子、齐王诸女还是不错的。

这一点许多人不太了解,不妨来说一说。

太子、齐王被诛杀后,除了妃子,两人大概各留下了五个女儿,李世民没有杀她们,相反颇为善待。

太子李建成被杀后,太子妃郑氏从东宫迁出,不久即受到新皇李世民的恩典,重新得到了栖息居所,后来郑氏随女儿生活,事变后又活了四十年,最后归葬李建成“隐陵”之侧。

太子李建成留下的五个女儿,封归德县主,都保留了基本待遇。值得一说的是,李建成留下的第二女李婉顺,后来嫁给了贞观名臣刘林甫之子刘应道,生活十分美满。

史书上说李婉顺“实有大丈夫之致”,既有才,又有德,许多人评论,从其女可见其父,真实的李建成没有李世民说的那么不堪。

齐王李元吉留下的五个女儿,生活待遇上与对待太子李建成留下的女儿一样,只在一点上特别,李世民将齐王妃杨氏纳进了宫。

从后来李世民对杨氏的宠爱看,他是真喜欢这个女人,但除了喜欢,李世民也有政治上的考虑,杨氏是门阀世家出身,纳她进宫即是笼络原先靠拢太子、齐王的那一批门阀。

有意思的是杨氏被李世民纳进宫时,身边还有个没断奶的小女儿,她是带着两岁的小女儿进宫侍奉新君的。此女长大成人后,获封归仁县主,嫁给了唐初有名的外戚家族姜氏。

李世民霸占弟媳的画风并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样,相反他们之间只有温暖,没有仇恨,感情相当的好,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甚至想立杨氏为后,只因魏征劝谏,这样太是失体统,方才作罢。

还有一点十分地耐人寻味,同时也充满了人情味。

太子、齐王诸子被杀后,名义上,李世民没让这两支绝后,他把自己的儿子赵王福出继给了李建成一房,把曹王明出继给了齐王一房。

意味深长的是,曹王李明的生母正是杨氏,这等于是齐王原先的老婆后来生了儿子,一转手,又成了齐王的儿子。

李世民真会办事啊!

4

自古关于玄武门之变的争议就有很多,今天我打算为唐太宗李世民正一下名,仔细分析玄武门之变中李渊以及李世民的所作所为。


一、李渊如何保命?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杀死,当时情况万分危急。

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

在玄武门之变那种危险的形势中,李渊虽然成为一个极度危险的人物,但是并不需要保命,最开始李世民叫尉迟恭带领人马去保护李渊,虽然很多人分析说这是为了逼宫李渊,但是保护之名也是有的。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时玄武门一片混乱,城外李建成党羽还在拼命,城内除了李世民的人还有一些搞不清楚是敌是友的侍卫存在,很难保证李渊的安全,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护李渊,要是李渊一死,李世民杀父罪名怎么也无法洗脱,想要成为太子或者皇帝则名不正言不顺,换言之,天下豪杰也不会同意,到时候必然有很多人以讨伐李世民为由起义。

历史上这样的事件很多,比如宇文化及杀死杨广,后来窦建德就以讨伐宇文化及为由将宇文化及处死,虽然不是父子关系,但是这种民不正言不顺的夺权方式得不到大家认可。

李世民深知这些道理,所以断然不会轻易走错最关键的一步。要说杀死李渊,就更加不可能,一个是没有必要,一个是不能杀,毕竟父子之情还是有的。我想要是换做常人,早就把李渊一刀毙命,当初打江山的时候李渊答应日后让李世民做太子,等到江山打下来又让李建成做太子,出尔反尔,只是李世民大度。

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隐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容。—《资治通鉴》

李渊眼看尉迟恭带着人马前来,自己大概问了一下情况:“门外叛乱者何人?”,尉迟恭告诉他是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叛乱,李世民正在平叛。接着尉迟恭又请求李渊交出禁军兵权让李世民调动以平叛乱。

话说到这种份上,李渊自然知道该干什么,于是下了两道圣旨,将禁军兵权全部交给李世民,禁军随便李世民调动,这样一来玄武门之变算是基本成功,没有什么悬念。

转瞬李世民来到李渊身边,不仅没有什么高姿态,还“跪而吮其上乳”,希望李渊原谅自己。一个父亲在经受自己两个儿子死去之后,那种父爱泛滥,自然是舍不得对李世民怎么样的。李渊并不是不敢,当时他打李世民几下也没什么,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没人会说他,但是李渊明白自己已经没有任何选择,他只有李世民一个嫡子,不让他做太子还有谁呢?

紧接着李渊做的事情就是让李世民成为太子,帮助李世民了解三个月朝中政务,然后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光荣退休,安心当自己的太上皇。李渊晚年还生下很多孩子,其中有些后来给李世民带来很多麻烦,比如最小的儿子李元婴,相当调皮,后来让李世民很是繁琐。


二、李世民如何善后?

玄武门之变基本事情处理完后,李世民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善后,稳定政权,既然要稳定政权,李建成之前的党羽必须拉拢纳入自己麾下,于是李世民将冯立委以重任,接下里是薛万彻、还有李建成的谋臣魏征等人,都相继得到李世民的重用。

这种不计前嫌的大度,是一般君王做不到的,很多君王都是采取残忍的屠杀来达到最终稳定,李世民却以仁义和德来服众,足以见得李世民的厉害之处。

将大臣安顿好后,李世民还要笼络贵族,比如弘农杨氏还有山东门阀郑氏,他们要怎么去笼络呢?弘农杨氏中有个女儿是李元吉的老婆,也就是杨氏,李世民为了笼络他们家族,把杨氏纳入宫中,占为己有,表面上很多人觉得李世民好色残忍,实际上这样做也是为了维持政治稳定,拉拢杨氏,对整个大唐江山社稷都有好处。

其次是郑氏家族,这个家族原本一直支持李建成,因为其女儿郑观音就是太子妃,所以如今李世民要拉拢他们,才能促进稳定。但是李世民不能继续把郑观音占为己有,他采取的措施是对山东门阀贵族中的成员委以重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庇护,这样一来,山东门阀就继续支持李世民。

朝中军心稳定,朝外政治稳定,整个玄武门之变以及李世民的上位过程算是完美收工。


结语

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所有处理事情的方法来看,这样的君主绝对是一个合格之人,要说他杀了哥哥弟弟,处于那种环境之下,谁都会那样选择!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5


玄武门政变,李世民的目标根本就不是李渊,而是李建成李元吉两兄弟。

当然,作为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战略眼光与能力的大帝级帝王,李世民在谋划玄武门政变时,肯定要作最坏的打算,把李渊设计进环节里。

事实上,玄武门政变出奇的顺利,一切都在计划和掌控之中,一旦成功,李世民实际上已经掌控了宫廷的权力。李渊只有三个儿子已经灭了两个,他再也没有别的选择。在不顺心也是李家之后,他总不能把江山拱手让给别人。

再者事已至此,即便他还想干点什么,他的政令根本出不了禁宫了。所以李渊在丧子之痛中干脆爽快的把天下兵马大权移交给了李世民,并封李世民为太子。

有了这些,以李世民的能力,李渊继续当不当皇帝都不要紧了,反正已经就是一个头衔和摆设而已。

但是李渊原本就不是一个昏聩之人,他知道当前形势他当这个皇帝也是有名无实,而且这种状态很容易因为下人的挑唆形成权力冲突,他不想李家唯独的父子俩在起权力斗争。原本晚年的李渊也喜欢沉迷酒色,干脆这个样子皇帝也不当了,直接交班给李世民,自己当一个逍遥的太上皇,乐得逍遥、吟赏风月、安享天伦换一个父子团结。

其实李渊还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没有在权力争夺的迷局中犯糊涂,这才成就了李世民的千古一帝的伟大功业与赫赫盛名,也让自己得到了幸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6


史书记载,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之后,立即派大将尉迟敬德进入皇宫“护驾”,而此时,唐高祖李渊正在泛舟游玩呢。他问身边的大臣裴寂(曾经积极支持李渊起兵,位至宰相,后来被李世民发配了)自己此时应该怎么办才好。裴寂说:“太子和齐王本来就对我大唐开国没做出什么贡献,既然秦王现在已经杀了他们,您应该把权力让出来,如此才是天下归心。”

李渊对这个建议深表赞同,便在宫中召见了李世民,而李世民见了父亲之后“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李渊此时说了九个字:“近日来,几有投杼之惑”。

投杼之惑是一个成语,其主人公是曾子。曾子是春秋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除了我们比较了解的曾子杀猪的故事,还有一个曾子杀人。话说某天突然有人闯入曾子家中,告诉曾子的母亲说她儿子杀人了,曾母完全不信,继续织布;不一会,又有一个人过来传达了同样的消息,曾母听说之后,立即扔掉杼(即织布用的梭子)翻墙逃跑了。

李渊在此时说出这个典故,显示出了他的大智慧:我看好你,并且早就表示过要立你为太子了,但是李建成为首的很多大臣都整天找茬,在我面前说你的坏话,他们这些糟老头子真是坏的很。哎呀,我也是老糊涂了,怎么就相信了他们的鬼话呢!

如此一来,李渊就避免了事态的继续恶化,他当然也知道此时自己的抵抗是无谓的,所以不如顺水推舟,在保全自己的同时给儿子留个好点的名声,毕竟以后他们是要上史书的啊!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三个月之后,李渊便选择了禅位,自己当太上皇去了。

7

玄武门之变,李二出兄不意,攻兄不备,在大哥李建成能操控局势的京城下手。收买玄武门守将常何,设伏玄武门。先告御状说建成、元吉与庶母张姨妤、尹德妃不清不白,在建成、元吉亲赴皇宫自证是洁白的波斯猫,走过必经之路玄武门时,亲自射杀太子建成,尉迟恭射杀元吉。



但建成、元吉的余党东宫卫队翊卫府车骑将军冯立、副护军薛万彻、谢叔方率东宫、齐王府精兵二千人杀奔玄武门,李世民造反部队寡不敌众,形势万分危急。



李世民的善后分以下几步走:

一、让尉迟恭拎出李建成、李元吉的脑袋,以涣散太子及齐王余部的军心。

如太子、齐王余部死战,李世民没好果子吃,冯立等甚至扬言要去攻打秦王府。这一拎头妙招,让太子及齐王部斗志全消,很快溃散。薛万彻和数十骑逃亡到终南山,冯立杀掉敬君弘后,也解散士兵,逃到荒野。



二、控制李渊。

杀兄、杀弟后,并不等于天下稳到自己手中了,还有坐船在海池里的李渊,他是皇帝,一旦老爹翻脸,李二就变成叛乱总头目必遭杀戮。所以,反正一身黑的尉迟恭顶盔贯甲,冲进皇宫,直言不讳地告诉李渊:秦王因为太子、齐王作乱,已诛杀他们,恐惊动陛下,派臣来护驾。(护驾是假,绑架是真)。皇帝问宠臣裴寂:如何是好?萧瑀、陈叔达吓得尿了裤子,连忙说:秦王功高,不如封为太子,交以军国大事。皇帝下令各军受秦王指挥,天下大定。世民稳住局势,又杀光建成、元吉家的所有儿子。

李渊如何逃生。

一、李渊没想到三个儿子自相残杀,尽管心如刀绞,但仍冷静。他知道三个成年儿子只剩一个了,不管愿不愿意,天下只能交给老二啦。

二、老二腹黑,尉迟恭脸黑,杀人魔头,现在皇宫已被李二控制,自己已从皇帝变成最高档的人质。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再不低头,必被老二杀头!李二能射杀哥哥、弟弟,作为杀人犯、叛乱分子,不在乎多杀一个爹爹。

三、于是,李渊和李世民通力合作,使尽浑身解数,上演了一出表演秀。

李渊一代枭雄,摇身一变,变成听话的老头,他让黄门侍郎裴矩到东宫给将士们讲清情况,东宫卫队收兵解散了。李渊召见李老二,用手抚摸他的头:这几天,我几乎象曾参的母亲那样,被很多谣言动摇了对自己亲生儿子的信任。李世民跪下来吮父亲的乳头,大哭了很久。

四、当天,李渊颁布诏书,赦免全国罪犯,只问罪建成、元吉两人,余皆无罪。一应军国大事由世民处理。从此李渊交出军政大权,发扬龙马精神,一心泡妃子生孩子去啰!不怕世民不给弟弟们封王啊!

五、李渊为建成、元吉的十几个儿子请免一死,李二把脸一黑,把手一挥,侄子们全部咔嚓啦!

要么下做,要么做绝。这才是世民的性格。

8

皇家骨肉无真情,中国二千年封建史,朝代更替,皇位承继,多少刀光剑影手足相残,论影响之大莫过于唐朝玄武门之变,李渊以隋朝国戚旧臣起兵,巧取豪夺终于建立了唐王朝,从表弟手上取得江山,志得意满,天下大乱趋势未定,幸好有二子李世民统领手下诸将,南征北讨扫平反王,天下粗安,又出现新的烦恼事,皇位继承以嫡不以贤是历代传统,太子建成作为皇位接班人,打天下之功不如二弟世民,却是顺理成章的顺位继承者,而李世民,居功至大,几至封无可封,从尚书令到秦王再到天策上将,位极人臣,野心随着功劳膨胀,也有窥视君位的企图。


二子暗斗,李渊头大不已,作出多种努力调解,无奈势成水火,李建成有四弟李元吉及众老臣的簇拥,何况也有打天下对付突厥的军功,自然不甘心当让出太子位。(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李世民征战天下,身边有一班功臣骁将,期望水涨船高,封妻荫子,更不想让李世民退缩当一个生死不由自主的王爷,二派你来我往明争暗斗,李建成也大量储备人才,原瓦岗将领就在二兄弟的争夺下分成二派,又派人利诱尉迟敬德等秦王府心腹,不成之后,采用分权调离等办法,隔绝李世民对他们的影响。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突厥南来,唐王朝抽调将士御敌的时刻,在太子的建议下,打算调离李世民手下大将出征,还计划在饯行时杀害李世民。


626年六月初四,临危反击的李世民,经过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密谋,于当天率兵到玄武门准备兵变,前期参奏弹劾引诱李建成李元吉来到皇宫,待二人来到,便关上玄武门大门,隔绝他们与手下。李世民遂带领伏兵杀出,自己射死兄长李建成,尉迟敬德杀死李元吉,彻底铲除了自己通往皇位的最大阻力。阻力虽清除,但最后的决定权还在李渊手下,哪怕你控制了天下,没有皇帝诏令就名不正言不顺。(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弟杀兄,兄杀弟时李渊正带老臣子们在游湖赏景并讨论国事,忽然尉迟敬德全副武装来到面前,李渊感到有异,正想斥责,只见尉迟敬德拿出二个人头说,太子齐王谋反,欲不利于陛下,幸好秦王李世民当机立断,起兵诛杀了他们,命臣等前来护驾。李渊心知不妙,历经官场战场多年,稍一恍惚便回过神来,平静的回头对着裴寂、萧瑀和陈叔达说,没想到果然发生了。萧瑀和陈叔达回奏说,太子齐王自取灭亡,秦王于家国有大功,请立为太子。李渊马上反应过来说,我早就想就这么做了。又写下敕令交给尉迟敬德,要东宫齐王府卫士放下兵器,接受秦王处置,以系列动作正式承认李世民继承人身份。(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随后李世民的表演也很精彩,李世民来见父亲李渊,跪下垂泣,李渊抚摸着他的背部说,为父差点当了糊涂人啊,幸好啊!幸好啊!李世民越哭越大声,号啕不已,甚至跪着挪动到李渊面前,把头埋在他的怀里乱亲,史书记载一句“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好一出父慈子孝的演出。过了两三天,李渊下旨册立李世民为太子,至此玄武门事变尘埃落定。

9

玄武门之变是唐初皇权激烈争夺的一次总爆发。事变中,李世民除掉兄弟李建成、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退位,成为最后的胜利者。那么,他是如何善后的?

一、巩固胜局

狭义的玄武门之变,仅指李世民策划、组织杀害李建成、李元吉的政治事件。但除掉李建成、李元吉,只是李世民整个计划的第一步,李建成、李元吉各自势力不小,尤其是太子党有很多能人,当他们得知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薛万彻等人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多人,急驰玄武门,向李世民发动进攻。

此时,李世民一方人数处于下风,薛万彻甚至准备进攻秦王府,直捣李世民的老巢,为太子和齐王报仇。关键时刻,尉迟恭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脑袋扔了出来,对方一看,顿时军心大溃,作鸟兽散,李世民终于巩固了玄武门之变的胜局。

二、斩草除根

李世民趁热打铁,打着李建成、李元吉谋反的旗号,派人把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杀害,还从宗室中除籍。这些无辜的孩子,最大的刚刚成年,最小的还在蹒跚学步,就这样被卷入皇权争夺,一命呜呼。

李世民派去斩草除根的将领,打算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全部亲信诛杀殆尽,但被尉迟恭劝阻。在尉迟恭的建议下,李世民放过了二人党羽,一概不加追究,也是为了笼络人心。

东宫和齐王府的女眷逃过一劫,但都被没入宫中。太子妃郑氏,被允许在长乐门内居住,一人孀居,抚养太子李建成未成年的女儿;齐王妃杨氏,因为天生丽质,被李世民纳入宫中,一度受宠,甚至给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即曹王李明。

李世民对杨氏十分宠爱,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甚至想要册杨氏为妃,但由于魏征等人反对,李世民放弃了这一想法,杨氏到最后连一个正式名分都没有。

三、逼父禅位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目标当然是当皇帝,但他不可能像对待兄弟那样,直接杀掉老爹李渊,因为李渊是父亲、是皇帝,即便犯有重罪,他李世民也无权动手,否则就是弑君杀父,禽兽不如,落下千古骂名。

李渊不是傻瓜,当然知道李世民的目标是皇位,他不想交出皇权,但人心和军队都被李世民掌控,李渊也无计可施,只得乖乖下诏,称一切军国大事暂且由李世民处置。

没几天,李渊册立李世民为太子,“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此时,李渊虽然仍是皇帝,却已经是任人摆布的傀儡,但李世民当然不会直接废掉老爹,留下千古骂名,他要让老爹配合自己演一出“禅让”的好戏。

武德九年(626年)7月14日,李渊向外界释放了禅位的信号。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到9月3日,李渊终于正式颁布制书,将皇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此后,李渊不谈政事,一心颐养天年,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光。可以说,李渊是个聪明人,他没能阻止儿子们手足相残,只得选择让出皇位,换来自己的平安。

我是狄飞惊,期待你的关注!

10

题主也太狠了吧,李世民为啥要务必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那是因为只要有一个逃脱,李世民就很可能就要必须选择弑父,这个罪名要比弑兄杀弟严重多了。

在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已经成为了唯一一个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其他的弟弟有一个人敢给他争吗?送到手上都不敢接。李渊还能如何?难道还能重新夺过权利?再把李世民杀了?且不说夺回权利困难重重,再看看李世民也已经是唯一的嫡子了。最重要的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李渊在杨广的打压下都能忍气吞声那么多年,还能忍不下这口气?

玄武门之变设计的很巧妙,首先李世民向李渊密奏太子和齐王淫乱后宫。

第一,这事无论真假,都不可能公诸于众。这也成了此次事变能做的如此保密的原因之一。而且李渊可能是为了更保密,反正当天他在湖上划船。

第二,李渊无论信还是不信,必然会召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宫对质。而且李渊也必然会召心腹重臣商议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在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后,命尉迟恭带着两个人的人头传视太子和齐王府的府兵,于是东宫和齐王的人马一哄而散。李世民亲自带人入宫去见李渊,命令尉迟恭接管了宫中的防务。尉迟恭披甲执锐鲜血淋漓的去见李渊,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一言不合就要动手。

李渊困到湖中,面前又是一身煞气的尉迟恭,能怎么办?而朝廷中能说上话的重臣刚好都被李渊召了过来,裴寂,裴矩,萧瑀、陈叔达、封德彝等被好家伙都是大鱼,被一网打尽。

这都李渊心腹,这些人要么主动表态支持李世民,要么死。

就算李渊以后想翻盘,还是要靠这些人不是,结果呢?他们现在必须要首先表态支持李世民。这些人多机灵啊,分分钟把太子和齐王说的如何不堪,结果要讨论的事也不用讨论了,什么罪名都往上安。

这以后还怎么翻盘,你们是首昌之人,即便翻盘了秋后算帐没道理不办首昌之人啊?陛下可以说是收到奸臣蒙蔽,那大臣被蒙蔽只有死路一条。否则你不办叛军首昌之人,如何名正言顺的翻盘?如何宣布别人是叛军?这一下等于断了李渊的后路。

李世民逼迫李渊下令对太子和齐王定罪,以谋反罪将太子和齐王家中的男丁全部诛杀,女子没入李世民的后宫。其中就有著名的杨妃,到死她也没有一个封号。

做完这些,就已经妥当了。李渊也没机会翻盘了,罪是他和他的心腹大臣定的,李世民又有平乱大功。李渊还能怎么办?对于一个没有机会翻盘的人,李世民在狠毒也不至于赶尽杀绝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