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珍宝岛事件,虽然在我国建国后的历次战争中规模最小,持续时间最短,但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却是异常巨大的。

很多人认为这是继抗美援朝战争后,共和国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稍有不慎,全球数十亿人的命运可能会因此彻底改写。

因为抗美援朝的辉煌胜利,我国和西方世界彻底对立,同时与苏联的合作全面展开。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逐渐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赫鲁晓夫甚至帮助我国建立了小型的原子反应堆,为我国的核工业奠定雄厚基础。

然而,苏联为美苏争霸的需要,在向我国提供大量援助的同时,也不断向我国提出苛刻的外交条件,例如利用我国沿海建立中苏联合舰队,这种侵犯共和国主权的行为被领袖断然拒绝,再加上苏共二十大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响,中苏最终分道扬镳,两国关系不断恶化。

随即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并在中印冲突中偏袒印度,两国关系跌入冰点。

1964年,苏联高层发动政变,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新的掌门人。

鉴于赫鲁晓夫的改革全面失败,勃列日涅夫重拾斯大林时期的畸形发展模式,重工业优先的苏联综合国力不降反增,开始在美苏争霸中逐渐占据上风。

从64年开始,苏联向中苏边境不断增兵,并在珍宝岛周边不断制造摩擦事件。至珍宝岛事件爆发前,苏军在边境的挑衅高达4189起,两国战事一触即发。

面对苏军的挑衅,我方保持了相当的克制,领袖从全国各地挑选身强体壮的士兵,应对苏军的棍棒武斗。1968年12月27日,75名苏军在装甲车等装备的掩护下入侵珍宝岛,双方冲突迅速升级。

1969年3月2日,珍宝岛事件拉开序幕,双方在面积仅0.74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进行了异常激烈的冲突,苏军甚至动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T-62坦克及“冰雹火箭炮,但珍宝岛仍然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

至4月2日双方武装冲突暂时结束,苏军被歼灭100多人,伤亡50多人,一辆T-62坦克被我方缴获,而我方则付出了阵亡71人的代价。

珍宝岛冲突规模并不大,但却极大地震动了世界,一方面中苏两国都是共产主义国家,两国在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上有着可怕的相似性,如果战争规模扩大,很可能波及亚太及整个世界;更可怕的是中苏两国都是拥核国家,两国的冲突很可能引发毁灭人类的核战争,这不能不使其他国家胆战心惊,尤其是大洋彼岸的美国。

珍宝岛事件爆发后,苏联高层大为惊骇,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为首的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他们提议动用西伯利亚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核弹头对我国境内的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鉴于启动核战争的后果太过严重,苏联在打击我国之前,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在华盛顿紧急约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通报了苏联准备打核战争的意图,试探美国的反应同时争取美国保持中立。

美国总统尼克松主持高层紧急磋商,认为苏联是美国的最大威胁,强大的共和国反而是牵制苏联的重要力量。再加上此时的共和国已经拥有核武器,一旦核大战爆发,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不能幸免。

所以美国坚决反对苏联使用核武器,并设法通过不太显眼的《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苏联欲对共和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重磅头条。

该消息指出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核弹头,对共和国重要的酒泉、罗布泊、西昌、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此消息震动世界,勃列日涅夫暴跳如雷,大骂美国佬出卖了我们。

与此同时,收到美国消息的领袖紧急疏散在京领导,并开始了自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大量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工厂,迁往交通闭塞的三线地区,解放军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为使苏联彻底放弃打击共和国的野心,美国尼克松政府在出卖了苏联的战争意图后,用破译的苏联密码,向苏联发出苏联本土134个重要城市的经纬度坐标,宣称只要苏联动用核武器,美国将迅速对苏联给予核报复。

与此同时,共和国在1969年9月23日和29日,分别进行了当量为2.5万吨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和空投300万吨当量的氢弹热核爆炸,世界各地检测站都接收到了信息。此时的我国战略导弹已研制成功,具备了向苏联境内投送的能力。

中美两国的强硬态度让勃列日涅夫异常难堪,虽然苏联在西伯利亚增兵上百万,同时和蒙古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对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三个方向形成了严重威胁,但苏联却不敢轻举妄动。

尴尬的苏联不得不寻求外交途径解决中苏争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赴越南吊唁胡志明之机,同总理进行了短暂会晤,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结果,双方局势依然剑拔弩张。

不过因为中美两国的默契合作,为双方关系正常化打下了坚实基础。随后基辛格乘1971年访问巴基斯坦之机秘密造访共和国,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我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随后,中美两国的合作日益加深,我国也在70年代末期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苏联则在中美两国的掣肘下,于1991年分崩离析,盘踞在我国北方数十年的红色威胁就此解除。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1950年的广州,有座名闻遐迩的广州中央医院。


当时解放海南岛以及收复东南沿海岛屿的战斗异常激烈,只有在战斗中表现最勇敢的伤员才有机会来这里治疗。但恐怖的阴云笼罩在这所医院上空。

曾献余,一级战斗英雄,手术后输血时被人拔掉了输血管,最后伤重不治。

曾明涧、段雨东当时只有十七岁,在解放嵊泗列岛时,负伤后把肠子缠在枪托上继续战斗,他们所在部队的首长含泪请求医院的工作人员:求求他们一定要把这两个战斗英雄救活,因为他们太年轻了,手术后在特护病房,他俩被人用被子蒙头,因窒息身亡。

杨仲明,1933年参军,立过六次大功,在轮椅上被人从三楼上推下去,造成严重脑震荡,当场死亡……。

一起起血淋淋的谋杀案让人触目惊心,甚至惊动了高层领导,一个专案小组悄然组成,经过严密的调查。

一个刚满22岁,叫傅亚蓉的漂亮女护士进入了专案组的视线,可就这样一个单薄瘦弱的年轻姑娘,又怎么能下此毒手。

后来顺藤摸瓜,发现这个女孩儿喜欢音乐,西洋文学,而x光室四十多岁的孔钰有过留学经历,是傅亚蓉心目中的偶像,两个人经常厮混在一起。

再后来又发现还有几个女护士也和孔钰有染,一个犯罪团伙浮出水面,从医院的主治医师到茶炉工一共20多人,先后直接害死了100多个战斗英雄。

有关部门从他们手里缴获了大批武器。这个搞得医院人心惶惶的团伙,终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3

大名鼎鼎的吕后,极有可能是死于狂犬病。

(刘邦和吕后)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这位执掌天下15年的传奇女子,享年62岁。吕后不甘心,天下应该是吕家的。病危之时,吕后还下令让侄子赵王吕禄当上将军,统领北军。侄子吕产,统领南军。

临死之前,吕后还念念不忘的对两个侄子说,自己只要一死,就有可能发生兵变。两个侄子一定要牢牢掌握军权,不能有半点放松。可见,吕后若是不死这么早,天下会变成什么样还真不知道。

《汉书》对吕后之死说的很简单,就是病死了。


但是我们再看看《史记》,有这么一段话:“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

“祓(fú)”的意思到河边斋戒沐浴,祈福避灾,这是古人一项传统习俗。就在吕后病死之前的三月中旬,她按照习俗,也来到了河边祈福。

在回来的路上,忽然遇到一个像狗一样的东西忽然扑到了吕后的腋下,转瞬之间又消失不见了。吕后回宫之后,立刻让人卜卦。占卜的就说了,这一定是赵隐王刘如意在作祟!从此之后,吕后就腋下生病,逐渐加重。

(影视剧里的刘如意)

先说说这个赵隐王刘如意,他是刘邦最宠爱的儿子,是和戚夫人一起生下来的。从一开始,刘如意就比吕后的儿子刘盈强很多,对吕后母子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刘邦死后,吕后立刻找机会毒死了刘如意。

所以,这里占卜的人说是刘如意作祟,其实是说刘如意的鬼魂来报复了。但是,我们知道鬼魂报复这种事,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吕后之病的根源,就有可能是那条狗了。三月中旬被咬,到八月一日病死,四个月的潜伏期,狂犬病发,完全有可能。

更有利的证据是,后世王充在《论衡》当中,提到了吕后病发时的场景,“吕后且死,妖象犬形也”。死的时候就像疯狗附身一样,那应该是狂犬病无疑了。

为什么说这件事情细思极恐呢?

因为被疯狗咬,患狂犬病而死,真的是非常非常小概率的事情。吕后出门不可能只有自己一个人,一定是前呼后拥一大群。染上狂犬病的狗也不是到处都有,可偏偏就有那么一条,偏偏这几天发病了,偏偏就冲进了吕后的队伍当中,偏偏就抓伤了吕后……

这是多大的巧合啊!

若是吕后没有被野狗所伤,没有患上狂犬病,那凭借她当时的权势,再多活个十年八年,汉朝会不会变成吕家的?

4

解放战争的时候,华东战场上,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对阵于被蒋介石看作是王牌军队的七十四军,而七十四军的师长,正是声名赫赫北大毕业生张灵甫。

可以说这一支军队,是蒋介石最为信任,最为倚重的一支部队。

蒋介石把张灵甫所带领的七十四军,放在华东战场上,可见华东地盘的重要性,甚至华东的胜负,决定着整个南北战役的成败。

这一战不可谓不重要呀。

张灵甫本来就是国民党中,不可多得的有勇有谋的战将。他绝对是粟裕不能小瞧的一个对手。

当然华东野战军的粟裕,也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那么两强相遇,到底会是鹿死谁手呢?

那时候因为国民党占据天时、地利方面的优势,因为他们背后依靠的是,当时最为强大的美帝国主义,他们能够得到美国的援助,全部武器装备都是美式的。

这样的新型武器装备,杀伤力当然是十分的强大了。

但是,有一点张灵甫他们是比不上粟裕将军的,那就是人和。因为跟随粟裕打仗的人比较多,他们还有百姓的援助。

张灵甫也深知和粟裕打仗,不能一点一点的打,最好能把粟裕的华东野战军一举给歼灭。要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的呢?

这时候张灵甫想了一个细思恐极的办法,他打算拿自己这个师长做诱饵。来引诱粟裕上当。他料定当粟裕知道他带领少量部队,进军的时候,粟裕肯定会率领大部队来围攻歼灭他的。

若是把华东站场上的国民党比作是一条蛇,那么张灵甫就是这条蛇的七寸之处。粟裕若是觉察到张灵甫的动向,肯定会不顾一切代价,要把他给灭了的。

当张灵甫带着七十四军的先头部队,孤军深入的时候。

这个情报果然被粟裕知道了。

粟裕立刻调集大批量人马,火速向张灵甫所在的地方开进。

结果张灵甫就是被粟裕给围在了孟良崮这一带。似乎一切事情的进展,都在张灵甫的掌握中,他这一招用的就是“引蛇出洞。”

粟裕的大部队把张灵甫的军队给围在了孟良崮,这本就是张灵甫设的一个局。这个局粟裕当然明白的很。

但是,粟裕看破不说破,他选择将计就计。张灵甫就是想拖延时间,好让援军赶到,然后把粟裕等人给包围,然后再歼灭。

但是,粟裕的想法是,速战速决,在国民党大部队赶到之前,先把张灵甫给消灭掉。然后,全身而退。

可以说这时候的两个人就是对赌,若是粟裕短时间内,拿不下张灵甫,自己就有可能被反杀。

也就是说只要国民党的军队,能够火速赶来,把粟裕的华东野战军给围住,粟裕将会是腹背受敌。后果真的是不敢想象。

但是,张灵甫高估了自己,他忘记了一样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分裂的很严重,他被粟裕包围了之后,他的盟友们,不但不去帮他,反倒暗自高兴。

这是张灵甫致死都想不明白的。

因为七十四师历来都是被蒋介石看做是嫡系中的嫡系部队。

这些人平时就娇惯的很,这时候他们落难了,那些在蒋介石看来,是杂牌军的国民党军队,在他们落难的时候,才不会来救援他们呢。

结果因为孤军深入,没有援军,最终张灵甫命就这样命丧孟良崮了。

这一句粟裕将军赌胜了,当然了粟裕之所以敢走这样的险棋,他也是有把握的。就像他歼灭了张灵甫的七十四军一样。

5

历史上,有些事,恐不恐怖不知道,让人乍舌还是算的:

1,王莽的头盖骨居然被后世帝王收藏了快300年了,从东汉一直到晋惠帝时。

公元23年,绿林军杀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被商人杜吴所杀,尸体被士卒分尸,百姓争食其舌头。其头骨经过处理后被光武帝刘秀收藏在武库,一为炫耀功绩,二是为了警示:这就是乱臣贼子的下场。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着火王莽头骨也付之一炬,这倒霉的仁兄的头骨才得安息解脱。

2,赤眉军掘西汉帝陵,吕后尸体被侮辱。

此事在在后汉书里确有记载,在列传的第一篇里就有。原文是“…至阳城、番须中,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乃复还,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淫秽。”吕后死时都61了,赤眉军这等行径着实是不堪入目。

3,黄巢大军拿人当军粮。

说的是黄巢大军军中缺粮,于是就把人当粮食来吃,新旧唐书和资质通鉴里就有相关叙述,说是还造了碓臼,把人丢进去,连皮带肉骨头什么的整碎了吃。这吃法,有点吓人,但回头一想,不会是为了抹黑才写成这样吧,不过一想起后来岳飞军队也有吃敌军尸体的事,我又对黄巢大军吃人之事多了几分猜想。

4,南朝刘子业,荒淫无度,乱伦令乍舌。

刘子业的姑姑新蔡公主刘英媚,是卫将军何瑀之子何迈的妻子,结果被刘子业看上了,召进宫然后被强行霸占。而且刘子业还与自己的亲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耍在了一起,啧啧,实在是…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6

解放战争中,粟裕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歼灭华东战场国军战斗力最强的整编七十四师,虽然最后取胜了,但粟裕后来回忆起来,对这一仗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这是险胜,稍有不慎,华东野战军就有全军被国军包了饺子的危险。

当时的华东战场的基本态势是,原本由粟裕率领在苏中作战的华中野战军已经退到山东根据地,与山东野战军会和,改称华东野战军,下辖十个纵队,由陈毅、粟裕统一指挥,全军总计约有二十七万人,在山东仍然处于内线作战的态势。而在华东战场的国军总计三个兵团24个整编师(军),总计约45万人。

在华东战场上的国军中,整编七十四师和第五军、第十八军是国军五大主力,黄百韬的整编25师和李天霞的整编83师也都是装备比较好、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加上王耀武在济南的部队,在华东地区对华东野战军进行重点进攻,解放军不断后撤,解放区日渐缩小,只剩下方圆不到一百公里的狭小区域。

这时候,解放军急需打一仗来打破国军的重点进攻。但战场态势对解放军非常不利,国军在发起进攻之后,逐步对解放军形成了弧形包围圈,而且一改之前主力部队孤军冒进的打法,改为稳扎稳打,哪怕每天只前进五公里、十公里,战线也要保持得非常紧凑,友邻部队之间联系始终比较紧密。

一开始,粟裕计划歼灭王耀武手下的军队中的一部,但王耀武反应很快,发现形势不对,立刻命令部队后撤了。粟裕分析战场态势之后,认为围攻解放区的部队中,只有整编74师比较突出,有可能分割出来,包围歼灭。整编74师是围攻解放区的尖刀部队,位置居中,略微靠前,与两翼的整编25师和整编83师之间只有二十多公里的距离。

决心先打整编74师之后,粟裕将华东野战军十个纵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穿插分割,承担阻援任务,一部分包围和歼灭整编74师。只要能够先打掉整编74师,国军的弧形包围圈就会被打破,山东战场的局面就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但如果在包围之后不能迅速歼灭,国军其余部队迅速救援,就会将华东野战军全部包围起来,态势是非常危险的。

虽然国军此时拥有坦克、飞机、轻重火炮等重型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比较明显,但解放军最大的优势在于,各部队相互之间比较团结,执行任务比较坚决。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是委员长爱将,恃宠而骄,一直不把其他友邻部队放在眼里,尤其是和他的上级汤恩伯、和他同属汤恩伯指挥的李天霞,他都非常反感。只有黄百韬的整编25师和他关系相对好一些。

国家的另一个缺陷在于,虽然他们拥有坦克、飞机、轻重火炮等现代化装备,但军队素质本身仍然是比较低劣的,对这些武器也不太会使用,装备优势经常发挥不出来,而且会变成他们的累赘。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国军只会把坦克当成会移动的火炮使用,而无法把它的威力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尤其是这些武器都需要汽油才能运转,因此一旦离开后勤基地,物资补给被切断,这些武器就会变成彻彻底底的累赘。而且,当时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较低,道路、桥梁都难以承载这些武器的大规模运动,一旦陷入湖泊、沼泽比较密集的地区,道路泥泞,国军就只能放弃这些重武器,才能继续前进和作战。

巧合的是,整编74师刚好碰到了连续下雨,道路泥泞,张灵甫于是下令放弃重武器,基本上只携带了轻武器。而在发现自己已经被华野包围之后,张灵甫并没有向后撤退突围,而是且战且进,转移到了孟良崮,企图占领高点后固守待援,等待援军。但他到了孟良崮之后才发现,孟良崮的条件完全不具备固守的可能,连水源都无法解决。

国军也曾试图空投物资给张灵甫,但因为张灵甫的部队没有重武器,所以阵地很快就被压缩到一个很小的区域,飞机空投也不准,大多数直接空投到解放军阵地上去了。张灵甫指望的援军是离他最近的整编二十五师和整编八十三师,只要其中任何一个方向能够突破解放军的阻援阵地,就可以把张灵甫解救出来。但前提是他能够坚持到他们攻破解放军的阻援。

黄百韬得到救援张灵甫的命令后,进攻是非常积极的,全力攻击,一度打到离被包围的整编74师只有五公里的地方。李天霞因为和张灵甫有争夺整编七十四师师长的宿怨,之前与张灵甫关系也比较紧张,所以进攻并不积极,只是应付差事。所以,虽然国军统帅部命令华东战场的国军全力救援,但实际上比较卖力的只有整编二十五师。

更重要的是,整编二十五师还未突破解放军的阻援阵地,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就已经被全歼了,张灵甫本人也死了。因为整编七十四师当时轻装转移,所以缺乏固守阵地的重武器,物资也很快就断了,粮弹皆绝,士气瓦解,解放军发起总攻之后,很快就解决了战斗,没有给国军其它部队救援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而到了豫东战役的后半段,粟裕一度包围了黄百韬的整编二十五师,前面进展也是比较顺利的,但周围的国军救援比较积极,尤其是胡琏,杀了个回马枪,华野猝不及防,兵力不足,最后只能撤离战场,没有在豫东战役中消灭黄百韬。黄百韬之所以能逃出生天,除了胡琏救援积极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黄百韬并没有丢掉重武器,能够在解放军的包围圈中固守待援。

7

历史上细思恐极的事情我举两个例子

1·金朝于公元1115年由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当时建立之初处处学汉人,称帝后,文武大臣也称皇帝万岁,

金太祖听后,不同意,他说人不能活到一万岁的,一个人能活到120岁就知足了。他不许大臣称呼他为万岁。


到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灭亡了。金国从1115年开国,到1234年灭亡!历时119年!

2·大清朝兴于女人,亡于女人。清朝进关后,孝庄皇后撑起了孤儿寡母的大清朝。后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1912年摇摇欲坠的大清朝灭亡,间接的说亡于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也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

以上见于野史!没有正史依据,我就一说,你就一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8

探秘——湘西赶尸!

湘西民间有一种古老的职业——赶尸。据当地一些老人传讲,很多年前, 如果你走夜路,碰巧便会遇见在山道上摇摇晃晃行走的一队尸体,尸体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布衣,被一根草绳串在一起, 个个面色煞白,好像石灰的颜色。有些尸体头上还戴着高筒毡帽,额上贴着画符的黄纸。这些尸队都由前面一个手执铃铛的人带领, 尸体随着铃声前进。摇铃的人便是传说中的赶尸匠。

赶尸匠手中的铃铛俗称摄魂铃, 由于尸队只能在夜间赶路,赶尸匠在行走时摇动铃铛,,除了引领尸队外,还有让赶夜路的人听见铃声赶快避开的作用。尸队投宿的店叫尸店,一般都不会见到主人,但赶尸匠在临走时,总会将住店的钱留在店中,而主人也只在月初或者月底去店中收钱。

赶尸,为何会发生在湘西了?

  • “狐死正首丘”,中国人特别眷恋自己的乡土。不管怎样,叶落必须归根。

在湘西沅江上游一带,这里地方贫瘠, 穷人多赴川东或黔东地区,以小贩、采药或狩猎为生。山中瘴气很是严重,恶性疟疾经常流行, 生活条件坏到了极点,除当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 乡土观念极重,可又没一个是有钱人,在那上千里或数百里的崎岖山路上, 即使有钱,也难以运尸出山,达到回乡安葬的目的。限于当时当地的交通状况, 一不便走车, 二不能行船。

怎么办呢, 唯有徒步行进才是经济之策,尽管费时劳力, 但却费用低廉。

于是,“吆死人”这种七十二行以外的职业便应运而生了。“吆”是吆喝的意思,实际的行动是赶, 但“赶”这个行动一般是伴以口头发出的声音来完成,如赶鸡、赶猪就称作吆鸡、吆猪,赶死人也就叫“吆死人”了。

在抗战期间,重庆打铜街一个住家屋檐下,在门框上还贴着一张纸条, 上面写“代办运尸还湘”。听说过“赶尸”这回事的人,看了那张纸条,已知道是赶尸的了, 因为他说明了“还湘”,若非赶尸, 其营业范围绝不会只限于湖南, 同时也不会写明“运尸”, “运柩”岂不较为文雅些吗?

为什么赶尸这一行业只在湘西行得通呢?这是因为:只有湘西有“死尸客店”; 只有湘西群众听见赶尸匠的小阴锣声, 知道回避; 湘西村外有路,而其他省的路一般都穿村而过, 他们当然不会允许死尸入村; 湘西人闻听阴锣声,便会主动将家中的狗关起来。所以,赶尸这种奇特的行业, 只有在湘西才行得通。

神秘的赶尸匠

湘西民间自古就有赶尸这一行业,学这门技艺的人还必须拜师取经,才可以得到公认,行走江湖。

而且还要具备三个条件:

  • 一、胆子大。

夤夜与死尸打交道,恐怖指数极高, 若没有一定的胆识绝对干不了。师傅知道怎么训练你, 他会将一片桐树叶放在深山老林的坟头上,黑夜里命令你一个人去取回来,只有这样,才能说明你有胜任赶尸的胆量。

  • 二、身体好。

在外风餐露宿,除了身体素质过硬,还得有一身力气。因为尸体毕竟不是活人,,遇上较陡之高坡, 尸体爬不上去,赶尸匠就得一个一个背或扛。

  • 三、面相丑。

相貌要丑陋得人见人憎为妙,让人一瞧就害怕,没有回头率, 与此职业相匹配, 使对方感到神秘莫测, 毛骨悚然,直至吓得落荒而逃, 以图保密和安静。

而且赶尸匠从不乱收徒弟。学徒由家长先立字据,然后传授知识。一般来讲,要年满十六岁,身高五尺以上。

赶尸匠的行头十分特别:他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套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 头上戴一顶画有阴阳八卦图案的青布帽, 腰包掖着特制的“符”。

解密——湘西赶尸

  • “赶尸”的骗局,可以说是由一人乔装死人,另一人扮成“赶尸术士”,两人的“双簧戏”。

“死人”头戴大草帽,将整个头部覆盖无余, 连面部的轮廓也难叫人看得清楚,并 且他们身着青布长袍大, 膀臂披挂纸钱、黄表, 行走时纸钱飘飘荡荡, 活像旧剧里扮的孤魂野鬼;

四肢捆上斑竹篾片,像是骨科用的夹板,其作用就是不让四肢关节弯曲,他们俨然一具僵硬死尸的样子, 其状非常恐怖,目的就是让见到的人唯恐避之不及。

“术士”引路走在前面,形神枯槁,满面烟容, 踽踽斜行,时时掉头关照后面跟随的“死人”, 边走边丢纸钱, 名曰“买路钱”;“死人”则沿着“买路钱”向前挪动足步, 实际上纸钱成为路标。

引路人还提着一个灯笼,灯光半明半灭,闪烁不定,这也是为“死人”指明去处的暗号。就这样, 一前一后, 缓缓地、阴森森地、幽灵似的走在荒郊小道或僻静的小巷里。

到达目的地两三天前, 便要通知死者家属,准备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将寿衣帽鞋给死人穿戴齐备,装进寿木。这种入殓过程, 全由“赶尸”者承担,绝对不允许他人旁观。

说是在这些关键时刻,生人一接近尸体, 便会有“惊尸”的危险,而入殓过程,必须在三更半夜。一切安排就绪,丧家才能去认领。棺盖一揭开,须眉毕现,果然是丧家亲人, 相貌宛如昨日。“赶尸”者这时才特意劝说大家不要过于悲伤,致使死者不安。幸亏他生前积有功德,得以平安地返回乡土, 刚经过长途中的跋涉, 急需安息。

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两个解放军战士就曾经抓到了一起赶尸匠,据被抓获的赶尸匠坦白交代的情况,可以说是令人咋舌! 原来赶尸的全部秘密都在那只夹背里, 表面看来是装的纸钱和蜡烛, 而夹纸底层赫然装着尸体。可以有确切地说, 夹背内装的是死者的头部和四肢,能装得下那么多吗?至于主体部分,那就不知道哪座荒冢下,埋藏着游子的残骸了!

赶尸可以说是苗族蛊术的一种, 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到我们现代社会,赶尸这种职业,已经很少出现了,甚至是消失了。

图片来自网络

9

齐白石的死因?大家都知道,齐白石喜欢画画,还是个大艺术家,但他感情生活更传奇,其实就是个色鬼。57岁纳妾18岁的胡宝珠,他83岁时胡宝珠难产而死。85岁要续弦,92岁仍喜欢看漂亮美眉,93岁吵着要结婚,对普通人来说是伤风败俗,老不正经,但别人会画画呀,所以这叫雅兴,甚至成为一桩美谈。


家人给他介绍44岁女人,他说“太老了”不要,后来给他介绍了个22岁女演员,老先生很高兴,准备筹办婚礼,却突然去世,因此他的死是因为寿元到了,还是乐极生悲激动而去。

10

1938年间的武汉会战,蒋介石的得意门生胡宗南负责固守信阳,隶属李宗仁第五战区管辖,当时的信阳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地处平汉铁路线上,距离汉口只有两百公里,不仅扼守着武汉的北大门,也是日军攻占武汉的必取之地。但在战局紧要关头,胡宗南全然不顾友军的安危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在不支会李宗仁的情况下擅自弃城而逃,导致尚留在平汉路东的第五战区十万大军陷入了被合围的风险,把李宗仁吓出了一身冷汗。

日军倾国之力发动的武汉会战企图速战速决,因为当时日本国内已经支撑不起长时间的大规模的作战了,当会战进行至两个多月后双方进入了胶着状态,为了打开局面以迅速攻占武汉,日军大本营改变了战略,即由东久迩宫率领的第二军四个师团,兵分两路由大别山的北麓平原西进进攻李宗仁的第五战区部,右路自正阳关向河南的信阳、潢川、罗山进攻,左路则由合肥攻入六安商城及麻城,与鄂东形成相呼应,最终对武汉构成大包围的态势。

八月底,东久迩宫率领的左路的第十三及十六师团进展很不顺利,遭到了孙连仲及宋希濂等部的节节抵抗,始终都无法突破第五战区的防线。狗急跳墙的日军为了尽快策应长江南岸的攻势,命令右路的第三及第十师团加快速度从潢川、罗山、信阳一线撕开缺口。而潢川是日军欲取信阳的必经之地,驻守潢川的正是张自忠将军的第59军部,为了给胡宗南赢得更多的部署时间,张自忠率领拼了命地顶住了日军第十师团十天的进攻,随着日军第三师团的到来,张自忠最终被迫放弃了潢川,于九月下旬日军的第三及第十师团已经兵临城下信阳。

日军第十师团进入了胡宗南的阵地后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战,打得难舍难分,在第三师团不费吹灰之力拿下罗山成后,抽出了兵力配合第十师团进攻信阳。日军在正面进攻不下的情况下,在炮兵的配合下抽出了一支骑兵联队经青山店小道迂回,一举攻占了信阳的柳林车站,截断了武汉至信阳间的铁路线。为了收复柳林车站打通平汉线,李宗仁命令罗卓英两个师与胡宗南部配合围剿日军这支骑兵联队,一度收复了柳林车站。


但随着日军第三师团部源源不断地从青山店小道涌入柳林车站,信阳城已经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窘境,胡宗南担心第17军团再继续死守将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而胡宗南自经过了惨烈的淞沪会战后已经萌生了保存实力的念头,兰封会战一直徘徊不前曾遭到了蒋介石的痛斥,此时第17军团已经命悬一线,再不走后果难料了,于是立刻传令撤兵,在不经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同意下将七个师撤至了南阳,至此武汉的大北门信阳沦陷,平汉线也完全暴露在了日军面前,第五战区也全面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信阳失守后,第五战区面临着灭顶之灾,日军从平汉线缺口迅速向路西的应山、安陆、花园等地疯狂反补,配合南面进攻武汉的日军对平汉路东的第五战区逐渐形成了包围圈,李宗仁的背后犹如吹来了一阵冷风,便急忙电令驻守在信阳南部的罗卓英及刘汝明部凭借有利地形死撑,第五战区十万大军才侥幸从日军的包围圈中安全撤出。如果信阳南部的罗卓英和刘汝明部也随胡宗南弃城而逃,李宗仁这十万大军恐怕难逃全军覆没的厄运。

武汉会战结束后,怒不可遏的李宗仁要求军事委员会立即查办擅自弃城而逃的胡宗南,但蒋介石对李宗仁的告状置之不理,最后不了了之。蒋介石不但没追究天子门生胡宗南在责任,反而擢升为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不久后还转正了。而胡宗南在南京沦陷前,曾经摆了一李宗仁道,当时胡宗南率部从南京撤退至了安徽,蒋介石将其划给了李宗仁管辖,但李宗仁这座庙太小了根本容不下已经自我膨胀的胡宗南,在没有李宗仁的命令下擅自率部出走,李宗仁自讨没趣地向蒋介石告了一状,胡宗南反而得到了蒋介石的高度赞扬,孺子可教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