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事件,虽然在我国建国后的历次战争中规模最小,持续时间最短,但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却是异常巨大的。
很多人认为这是继抗美援朝战争后,共和国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稍有不慎,全球数十亿人的命运可能会因此彻底改写。
因为抗美援朝的辉煌胜利,我国和西方世界彻底对立,同时与苏联的合作全面展开。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逐渐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赫鲁晓夫甚至帮助我国建立了小型的原子反应堆,为我国的核工业奠定雄厚基础。
然而,苏联为美苏争霸的需要,在向我国提供大量援助的同时,也不断向我国提出苛刻的外交条件,例如利用我国沿海建立中苏联合舰队,这种侵犯共和国主权的行为被领袖断然拒绝,再加上苏共二十大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响,中苏最终分道扬镳,两国关系不断恶化。
随即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并在中印冲突中偏袒印度,两国关系跌入冰点。
1964年,苏联高层发动政变,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新的掌门人。
鉴于赫鲁晓夫的改革全面失败,勃列日涅夫重拾斯大林时期的畸形发展模式,重工业优先的苏联综合国力不降反增,开始在美苏争霸中逐渐占据上风。
从64年开始,苏联向中苏边境不断增兵,并在珍宝岛周边不断制造摩擦事件。至珍宝岛事件爆发前,苏军在边境的挑衅高达4189起,两国战事一触即发。
面对苏军的挑衅,我方保持了相当的克制,领袖从全国各地挑选身强体壮的士兵,应对苏军的棍棒武斗。1968年12月27日,75名苏军在装甲车等装备的掩护下入侵珍宝岛,双方冲突迅速升级。
1969年3月2日,珍宝岛事件拉开序幕,双方在面积仅0.74平方公里的小岛上,进行了异常激烈的冲突,苏军甚至动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T-62坦克及“冰雹”火箭炮,但珍宝岛仍然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
至4月2日双方武装冲突暂时结束,苏军被歼灭100多人,伤亡50多人,一辆T-62坦克被我方缴获,而我方则付出了阵亡71人的代价。
珍宝岛冲突规模并不大,但却极大地震动了世界,一方面中苏两国都是共产主义国家,两国在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上有着可怕的相似性,如果战争规模扩大,很可能波及亚太及整个世界;更可怕的是中苏两国都是拥核国家,两国的冲突很可能引发毁灭人类的核战争,这不能不使其他国家胆战心惊,尤其是大洋彼岸的美国。
珍宝岛事件爆发后,苏联高层大为惊骇,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为首的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他们提议动用西伯利亚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核弹头对我国境内的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鉴于启动核战争的后果太过严重,苏联在打击我国之前,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在华盛顿紧急约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通报了苏联准备打核战争的意图,试探美国的反应同时争取美国保持中立。
美国总统尼克松主持高层紧急磋商,认为苏联是美国的最大威胁,强大的共和国反而是牵制苏联的重要力量。再加上此时的共和国已经拥有核武器,一旦核大战爆发,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不能幸免。
所以美国坚决反对苏联使用核武器,并设法通过不太显眼的《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苏联欲对共和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重磅头条。
该消息指出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核弹头,对共和国重要的酒泉、罗布泊、西昌、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此消息震动世界,勃列日涅夫暴跳如雷,大骂美国佬出卖了我们。
与此同时,收到美国消息的领袖紧急疏散在京领导,并开始了自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动员,大量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工厂,迁往交通闭塞的三线地区,解放军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为使苏联彻底放弃打击共和国的野心,美国尼克松政府在出卖了苏联的战争意图后,用破译的苏联密码,向苏联发出苏联本土134个重要城市的经纬度坐标,宣称只要苏联动用核武器,美国将迅速对苏联给予核报复。
与此同时,共和国在1969年9月23日和29日,分别进行了当量为2.5万吨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和空投300万吨当量的氢弹热核爆炸,世界各地检测站都接收到了信息。此时的我国战略导弹已研制成功,具备了向苏联境内投送的能力。
中美两国的强硬态度让勃列日涅夫异常难堪,虽然苏联在西伯利亚增兵上百万,同时和蒙古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对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三个方向形成了严重威胁,但苏联却不敢轻举妄动。
尴尬的苏联不得不寻求外交途径解决中苏争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赴越南吊唁胡志明之机,同总理进行了短暂会晤,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结果,双方局势依然剑拔弩张。
不过因为中美两国的默契合作,为双方关系正常化打下了坚实基础。随后基辛格乘1971年访问巴基斯坦之机秘密造访共和国,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我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随后,中美两国的合作日益加深,我国也在70年代末期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苏联则在中美两国的掣肘下,于1991年分崩离析,盘踞在我国北方数十年的红色威胁就此解除。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