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怨不得别人,实际上是刘旦自作孽不可活!

刘旦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三个儿子,被册封为燕王。征和二年,因巫蛊之祸,太子刘琚受江充诬陷,起兵失败后自杀。刘旦得知消息后喜出望外,开始觊觎太子之位。武帝病重,刘旦便上书要求“进京宿卫”。武帝看出他居心叵测,削去了他三个县的封地。  

武帝驾崩时,他的接班人刘弗陵只有八岁,由于武帝为避免外戚干政早先赐死了钩弋夫人,所以,留下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来辅佐汉昭帝。

刘旦在汉武帝驾崩的时候,以为自己年长,皇位应该是自己的。所以,他怀疑异母弟刘弗陵上位是这些大臣做了手脚。当首辅霍光遵汉昭帝诣意赐他“钱三千万,益封万三千户”时,刘旦无感激之情,反而勃然大怒:“我当为帝,何赐也?”。太狂妄了,以这样的态度处世,怎么有好结果呢?幸亏刘弗陵年幼,如果换了其它皇帝,仅凭这句话,就可治他个忤逆之罪,灭了他全家。

刘旦走火入魔了。他和宗室刘泽相互勾结,散布谣言,说刘弗陵不是武帝的儿子。又在燕国招揽人手,制造兵器,准备以武力夺取皇位。由于刘泽做事不密,谋反之意泄露,刘泽在被审讯时,供出了刘旦。而昭帝只是灭了刘泽,并没有追究刘旦的责任———为此,还专门下了诏书!可见,刘弗陵对三哥是包容的!

霍光威信日高,刘旦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和左将军上官桀为了权益与霍光发生了明争暗斗。盖长公主和上官桀知道刘旦对霍光恨之入骨,就与刘旦结成同盟,要搞掉霍光,废掉昭帝。刘旦故伎重演,又给皇帝上书了,说要“入宿卫,察奸臣之变”。这意图再明显不过了,他想到昭帝身边,借机废黜皇帝搞自立。

是时,昭帝年十四,觉其有诈,遂亲信霍光,而疏上官桀等。桀等因谋杀光,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


连十四岁的昭帝都知道他居心不良,所以亲近霍光,疏远了上官桀!

后来,有人把他们的阴谋报告给了昭帝。在霍光的力主下,昭帝下诣杀了上官桀。刘旦知道后,还想发兵夺权,但少了上官桀等作内应,左右建议刘旦不要再举兵造反了。刘旦这才安宁下来!

这次昭帝没再庇护刘旦,他下诏书给刘旦。一针见血地指出:高祖封建诸子弟是为维护刘汉江山社稷的!这话很重,足以振聋发聩,穿云裂石!刘旦自然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

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悖逆之心,无忠爱之意。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庙乎!

于是,刘旦“即以绶自绞。”。
作为昭帝的哥哥,刘旦迷恋上了皇位,所以,他成了谋反专业户,根本没想到安居乐业做藩王。还宣称昭帝不是汉武帝的儿子,这样的言行,简直罪大恶极!放在任何朝代,刘旦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以,他的死是咎由自取,并不能说明昭帝狠毒!

最佳贡献者
2

燕王刘旦的死是汉昭帝逼迫自杀,还是其他原因导致刘旦自杀,这件事我认为不能只看后果,必须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有一个理性的答案,才能客观的评价这件事。

汉武帝一生有6个儿子,长子刘据,次子刘闳,三子刘旦,最小是六子刘弗陵。

(汉武帝影视图片)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自此开辟了“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难免有一些文化的糟粕夹杂在优秀文化之中传入内地,其中巫术糟粕就是由西域传入内地中原的。

汉武帝时期社会上巫蛊之风盛行,而且朝廷上下都知道汉武帝非常迷信巫术,上有所好,下有所爱。由此引发了在历史上著名的三次“巫蛊之祸”,且愈演愈烈,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第一次“巫蛊之祸”发生在公元前130年。汉武帝陈皇后因婚后十余年未能生育,就爱上了歌女卫子夫,这使陈皇后十分嫉恨。陈皇后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后地位,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东窗事发,陈皇后被汉武帝废除了皇后之位,最终皇后位未保。

(汉武帝和陈阿娇影视图片)

第二次“巫蛊之祸”发生在公元前92年。当时朝廷抓捕了一名罪犯朱安山。朱安山得知丞相公孙贺捉拿自己主要目的是为了替儿子公孙敬声赎罪,朱安山心里很憋气,就向汉武帝告发了公孙敬声和汉武帝女儿阳石公主私通的事情,并且说他们用巫术诅咒汉武帝。经汉武帝派人查证确有此事后,就下令杀死了公孙父子,株连九族。汉武帝的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和卫青(卫子夫之姐)的长子卫伉等人也被牵连诛杀。

(汉武帝和卫皇后影视图片)

第三次“巫蛊之祸”发生在公元前91年。相传,汉武帝晚上梦见无数小木人追赶自己,并在噩梦中惊醒。江充知道皇帝的梦以后,趁机给皇帝进言说,有人联合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太监苏文在太子宫地下埋了木偶,诅咒汉武帝。江充企图栽赃太子。当时汉武帝住在甘泉宫,太子刘据又害怕自己说不清道不明,就和卫皇后商量,准备杀死江充。结果不但走露了风声,而且谣传太子要谋反,造成太子刘据被致死、卫皇后自杀的恶果。

(太子刘剧影视图片)

“巫蛊之祸”发生前,次子刘闳去世。“巫蛊之祸”发生后,刘旦感觉两位兄长已经去世,自己在兄弟中最为年长,太子位非他莫属,便产生了觊觎太子位的想法。但汉武帝并没有再立太子的想法。

后元元年(前88年)汉武帝病重,燕王刘旦便上书要求进京宿卫,以备不虞。谁知汉武帝看信大怒,反被斥责并削去三个县的封地,以示惩戒。刘旦的上书不但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使汉武帝心生厌恶。

后元二年(前87年3月)二月,汉武帝册立最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不几日,汉武帝病逝,刘弗陵即汉昭帝继位,年仅八岁,由霍光、金日?(di)、桑弘羊等尊遗诏辅政。

刘弗陵继位后,刘旦心中不服,一方面散布刘弗陵不是汉武帝亲生的谣言,制造舆论惑众;另一方面暗中联系宗室刘长、刘泽等人策划谋反。始元元年(前86年)八月,起事败露刘旦被抓。刘旦按律当诛,昭帝顾念亲情,诏令不治刘旦之罪,而将刘长、刘泽等人正法,并没有将事态扩大。

始元四年(前83年),刘旦的姐姐鄂邑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霍光因争权而产生仇隙,他们知道刘旦怨恨霍光,就暗地里联系刘旦。始元六年,上官桀等人列举霍光罪证,密谋让刘旦上书昭帝告发霍光,谎称“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意欲谋反。”并提议入朝宿卫,以防止奸臣变乱。奏章由上官桀递交后,不料却被昭帝识破。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后,准备发动武装政变,其目的是除掉霍光,废除汉昭帝,迎立刘旦为帝。

元凤元年(前80年)九月,丞相车千秋颁下玺书,将上官桀等人处死伏法。昭帝赐刘旦玺书,斥责刘旦“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意。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刘旦得书会意,即以绶带自缢而死。

(刘旦影视图片)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表象上刘旦的死是汉昭帝赐死。但从深层次来分析,刘旦的死是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一是如果汉武帝不迷信巫术,宫廷就不会发生一系列“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就不会招祸而身亡,刘旦就不会有帝王之心,也就没有被汉昭帝赐死这回事。

二是太子刘据身亡后,汉武帝迟迟不予新立太子。再加上立刘弗陵太子时间太短,仅仅几十天时间汉武帝就去世,使外地燕王刘旦对朝廷下传的圣书难辨真伪,对汉昭帝继位的合法性和真伪产生了怀疑,导致刘旦起了发兵之心。

三是当时实行的是“嫡长制”皇位传承方式,既然汉武帝不想传位给实事上的长子刘旦,属于非正常传位,汉武帝就应该提前做好各皇子的安抚工作,避免身后生事。

四是刘旦应该吸取教训,第一次起事失败已经躲过了杀身之祸,就不能再有谋反之心了,应该一心一意做好燕王,治理好封地,为当地百姓造福,为朝廷效力。

从以上分析来看,刘旦的死已经从其父汉武帝时已经埋下了祸端,反倒与其弟汉昭帝并没有多大关系。主要原因一方面父皇生前没有处理好各皇子的有关事项;另一方面刘旦不该有称帝的野心和一而再的谋反行动,使其刘旦自取死路。@Show自媒体 @汉上生活圈

(汉昭帝影视图片)

3

刘旦被逼自杀,纯属咎由自取!自从他大哥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开始,刘旦一直蠢蠢欲动,觉得自己就是皇储的不二选。结果,上位的却是年仅七岁的幼弟刘弗陵。这让刘旦很不甘心,几次策划谋反,甚至强行给老爸戴有颜色的帽子。汉昭帝一再忍让,忍无可忍之下,才逼他自杀。

不过,按照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推断,刘弗陵上位是霍光等人的一次政变事件,他认为,汉武帝选中的继承人不是刘弗陵!

我们先按照正史记载,燕王刘旦为何几次谋反,又是怎么被逼自杀的。

自请入宫侍奉皇帝,被汉武帝责罚

巫蛊之祸发生后,太子刘据惨死,储君虚位,刘旦的心活泛起来。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则,唯一的嫡子去世,应该以序齿顺序选择储君。汉武帝有六个儿子,在刘据之前,老二刘闳已经去世,此时三子刘旦就是最年长的儿子。

所以,刘旦认为自己就是理所当然的继任太子。可是,一晃拖了三年,汉武帝始终不立新太子,刘旦心急如焚。后元元年,汉武帝病重,刘旦有点等不及了,主动上疏汉武帝:

“燕王旦自以次第当为太子,上书求入宿卫。上怒,斩其使于北阙;又坐藏匿亡命,削良乡、安次、文安三县。上由是恶旦。”

热豆腐没吃上,反而烫伤了嘴。削了三个县不算什么,关键被汉武帝所厌恶,失去了继承资格,还被责骂:

“生子应置于齐鲁之地,以感化其礼义;放在燕赵之地,果生争权之心。”

可见刘旦此人政治道行不够,利益面前乱了方寸。

质疑汉昭帝皇子身份,阴谋叛乱

汉武帝驾崩后,汉昭帝即位,派使者到燕国宣召,刘旦借口玺书的封口印小,怀疑是伪昭,坚决不肯哭拜,然后又派人去长安打探消息。刘旦的人到长安晃了一圈,什么有利的消息也没得到。可是刘旦很不甘心:

“遂与宗室中山哀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泽等结谋,诈言以武帝时受诏,得职吏事,修武备,备非常。”

他诈称得到了汉武帝的遗诏,让他修武备,以防“非常事”,公开招兵买马。在左右亲信的鼓动下,刘旦四处散发舆论,说汉昭帝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儿子,为造反做准备:

“即与刘泽谋为奸书,言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使人传行郡国,以摇动百姓。”

刘旦一边造舆论,一边联络刘长刘泽,一边训练亡命之徒,一边打造兵器,他在府中,按朝廷官制,公开任命官员,俨然已经坐上了龙椅。

结果忙活了一年多,还没来得及扯大旗,刘泽那边就出事了,他被人告发,被捕入狱,把刘旦供出去了:

“会缾侯刘成知泽等谋,告之青州刺史隽不疑,不疑收捕泽以闻。天子遣大鸿胪丞治,连引燕王。有诏勿治,而刘泽等伏诛。益封缾侯。”

刘泽被处死,汉昭帝手下留情,对刘旦没做任何处理!

勾结上官桀、盖长公主,达成政变联盟

刘泽的血,没有吓退刘旦,在安稳了三年后,他再次觅得一次机会:利用上官桀、盖长公主与霍光的矛盾,他与上官桀等人结成联盟,妄图再次对皇位发动攻势:

“久之,旦姊鄂邑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有隙,皆知旦怨光,即私与燕交通。旦遣孙纵之等前后十余辈,多赍金宝走马,赂遗盖主。”

当然,他们的第一计划是利用汉昭帝之手,除掉霍光。结果,汉昭帝虽然年少,但是很聪慧,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反而更加坚定地站在霍光一边。这个结果让上官桀等人很失望,第二套计划随之出炉:刺杀霍光、废黜汉昭帝、迎立刘旦!

“桀等因谋共杀光,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旦置驿书,往来相报,许立桀为王,外连郡国豪杰以千数。”

他们计划以赐宴为名,诓骗霍光入宫,而后在席间刺杀霍光。计划一得手,立刻宣布废黜汉昭帝,迎立燕王刘旦。刘旦许诺,事成后封上官桀为王,他向自己的梦想,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政变阴谋暴露,受诏书斥责自杀

可惜,政变又提前泄露,失败了:

“假稻田使者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敝惶惧,移病,以语延年。延年以闻,桀等伏辜。”

盖长公主门下有个叫燕仓的稻田使者,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得知了消息,向大司农杨敞告发。结果上官桀、盖长公主、桑弘羊等,参与阴谋的人犯,全部被诛杀。

忐忑不安的刘旦终于等到了钦差,钦差宣布圣旨:燕国所有参与谋反的官员一律赦免,除了刘旦!

刘旦一听傻了,自杀吧,被他的妻妾们一顿哭劝,说:假如侥幸只废除封国呢?皇帝不一定要你死。这时候才知道生命珍贵的刘旦,对自己心软了,下不去手了。

汉昭帝一看这么不自觉?第二道诏书又来了,专门发给刘旦,内容变成了切责,结尾用了这么一段话:

“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

你这个背叛祖宗的败类,有什么脸见列祖列宗呢!

话都骂这么难听了,再腆着个脸活着就没意思了,估计朝廷会直接来扒他脸了。刘旦叹口气,一根白绫把自己挂上房梁。

送上面过程分析来看,刘旦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孜孜不倦地奋斗了十一年!先跟老爸斗,后跟幼弟斗,为了扳倒汉昭帝,不惜给死去的老爸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不死不休。

汉昭帝可谓仁至义尽,两次饶过了三哥,甚至一点处罚都没有,倘若汉武帝在世,刘旦的脑袋,早就被割下当球踢了,怎么能说汉昭帝狠毒呢?

唯一能站在刘旦一边的论调,就是以吕思勉先生为代表的史学家,他们认为,汉武帝并未选中刘弗陵为接班人,刘弗陵上位,就是以霍光为首的顾命大臣”,发动的一次政变,甚至汉武帝是否死于非命都不得而知。

吕先生的这个观点有没有证据呢?

有一些,但不充分。最直接的理由有以下几个:

  • 其一、侍中王忽的爆料。

王忽是右将军王莽(不是新朝皇帝王莽)的儿子,他说:“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遗诏封三子事?”意思说,我整天呆在皇帝身边,从来没有听说过皇帝封霍光、上官桀、金日磾三人为侯的事,分明有假。

这三人都是汉昭帝的顾命大臣,假如封侯的圣旨有假,当然有理由怀疑,立汉昭帝这件事的真实性!

  • 其二、汉昭帝没有出席汉武帝的葬礼。

执金吾郭广意说:“待诏五莋宫,宫中讙言帝崩,诸将军共立太子为帝,年八九岁,葬时不出临。”意思说,皇帝死的时候乱糟糟的,诸将军共同拥立了刘弗陵。奇怪的是,刘弗陵竟然没有出席汉武帝的葬礼。

  • 其三、刘弗陵被立为太子真假难辨

按史书记载,刘弗陵直到汉武帝临终前,才被立为太子,此时距离刘据冤死,已经整整四年。既然汉武帝意属刘弗陵,为何迟迟不立他为太子?所以,有理由怀疑,立太子的诏书是假的。

这恐怕就是刘旦怀疑刘弗陵地位合法性的理由。不过说实话,这些理由都不够充分,只能说有疑点。

至少有一点无法推翻,刘旦肯定不是汉武帝的候选人,否则汉武帝绝不可能将心目中的储君,始终放在封地,更不可能责骂并处罚刘旦。

既然刘旦并不是汉昭帝的受害人,那他的行为就要受到谴责,受到制裁。即便他是受害人,坐在皇位上的已经是刘弗陵,作为胜利者,能对失败者大度地宽赦,就已经够意思了,你三番五次地折腾,落得被逼自杀,一点不冤枉!

4

汉昭帝从继位开始,就是傀儡了,在位十三年,从没有掌权,即使他已经21岁了,也没有亲政,他是不折不扣的傀儡,政令出自霍光。

霍光不仅掌控政权,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理,汉昭帝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氏,可想而知霍光权势多大了。

这样的汉昭帝,哪来权力杀刘旦?

刘旦怎么死的呢?他勾结上官桀父子、长公主、桑弘羊等人,密谋政变,诛杀霍光,结果霍光不费吹灰之力就打破了他们的阴谋。

霍光在杀了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后,逼死了长公主,皇帝的同母姐姐,又逼死了刘旦。

刘旦之死,可以说是咎由自取,跟汉昭帝没什么关系,



5

刘旦是汉武帝刘彻第三子,后册封为燕王。

  征和二年,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受人诬陷而无法辩白,兵败自杀。刘旦在得知长兄的死讯后以为自己年岁居长,便有觊觎太子位的想法。武帝病重,刘旦便上书要求进京宿卫,反被武帝下诏申斥并削去了三个县的封地。

  后元二年二月,武帝幼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刘旦心中不服,便暗中联系了宗室刘长、刘泽等人准备造反,散步昭帝非武帝亲生的谣言。始元元年八月,刘泽准备暗杀青州刺史隽不疑,而后起兵与刘旦响应,结果还未起事便被全部抓获,汉昭帝下诏调查后与刘旦有关,而昭帝顾念亲情并未声张。两年后,刘旦勾结大司马霍光的政敌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等大臣准备再次谋反,却又一次被人告发,昭帝下诏申斥刘旦,刘旦自杀而死。

所以刘旦之死是自找的!作为一个藩王蓄意谋反,死也是必然的!

6

燕王刘旦为了当皇帝,一步步的走向自我毁灭,自作孽不可活,刘旦的死是自找的。


一、为什么说刘旦的死是自找的?

  • (一)利用大臣之间的不和,联合起来,试图杀死霍光。

汉昭帝年十二岁的时候,到了选皇后的时候,上官安打算安排六岁的女儿当皇后,可是霍光反对。但是,上官安通过与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的关系,转而通过公主成功立女儿为皇后。然后,上官家族为了回报长公主,想将长公主的情人封为列侯,也别霍光拒绝,理由是“无功不得封侯”。因此他们记恨霍光,如此占到了政治立场的另一面。

桑弘羊身为御史大夫,但是自恃功高,他想给自己的部下某一份官职,但是也被霍光拒绝,再加上原本两人的政治主张就有分歧,因而桑弘羊因此也怨恨霍光。

而燕王刘旦,就是看准了这几个人都对霍光有怨恨,因此重金拉拢,他们共同的利益然后就暂时联合起来,试图扳倒霍光,废掉刘弗陵。

刘旦有了政治联合,接下来就是离间霍光与汉昭帝之间的关系。

  • (二)离间汉昭帝与霍光的关系,密谋造反

公元前87年2月20日,汉武帝病危,立遗诏托孤,立小儿子八岁的刘弗陵为皇太子,任命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政。加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年轻的刘弗陵。从汉武帝的安排上可以看出,刘弗陵即位后有四位辅政大臣辅佐,在者,汉武帝已经赐死了刘旦的生母,按理说刘弗陵登基后的一切都应很顺利。

但是,在汉昭帝刘弗陵登基的第6年,燕王刘旦即勾结上官桀等人准备造反。燕王刘旦先是拉拢朝中大臣,他前后密派了十多人,带了大量金银珠宝,贿赂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寻求他们的支持。然后沿用历史上造反最为常用理由“清君侧”。

刘旦派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上书汉昭帝刘弗陵,陷害霍光。刘旦捏造了2个事实。第一,他们说京城附近道路已经戒严,霍光将在京城附近检阅军队;第二,霍光将被匈奴扣留在塞外长达十九年的苏武召还京都,并任命为典属国,而这个官职是掌管与少数民族来事务的,因此说他想借取匈奴的兵力;以上所捏造给霍光的罪行全都是指责霍光擅自调动兵力,有造反的嫌疑。有了这个理由,燕王刘旦便可以堂而皇之的以为了防止奸臣造反,要入朝保护皇上为理由,进行谋反。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能说明刘旦的造反之心。

  • (三)汉武帝病危期间、意欲带兵进宫。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发生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苏文、江充等人诬陷皇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不得已起兵,但是,很快就被汉武帝镇压,刘据自杀。

刘据死后,汉武帝的第三儿刘旦上书,称其自愿进京保卫皇宫,其实这只是刘旦的谎言,目的是威逼汉武帝得立自己为太子。然而汉武帝虽然老了,但是,并没有老糊涂,对于刘旦的这种伎俩还是看得出来。汉武帝很是生气,不但杀了刘旦派来的使者,而且削减刘旦的封地。

二、汉昭帝事怎样处理霍光被诬陷的事?

汉昭帝幼小,霍光当时是最高的权力,因此,有上书言事的,霍光可以先看。而上官桀与霍光有时会轮流值班,刘旦等人的诬陷奏折要送到汉昭帝手中,那必须等霍光不在的时候。有一次,霍光休假,上官桀代替霍光处理奏章。于是上官桀趁机将奏章送到汉昭帝手中,上官桀想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汉昭帝的批复,而后给霍光强加“罪状”,最后由桑弘羊组织伙同朝臣共同胁迫霍光令汉昭帝退位。但是,他们失算了,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的手中后,汉昭帝压根没看。

早朝时分,霍光已得知,就推辞不去上朝,以此要求汉昭帝表态。但是,上官桀乘机在朝堂上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于是,昭帝召霍光进宫,一进宫,霍光就先行请罪,汉昭帝已近知道了事实的真相,并没有怪霍光。汉昭帝虽小但是很聪明,他知道如果霍光要调动兵力,时间会很快,不可能让在外地的燕王刘旦知道,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汉昭帝当场揭穿。

可见汉昭帝是以为明辨是非的皇帝。

两年后,刘旦再次勾结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等大臣准备谋反,却还是次被人告发,昭帝下诏申斥刘旦,刘旦羞愧自杀。

、对汉昭帝的评价

班固评价说:
昔周成以孺子继统,而有管、蔡四国流言之变。孝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盍、上官逆乱之谋。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始元、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议盐、铁而罢榷酤,尊号曰“昭”,不亦宜乎!

汉昭帝一生在为13年、21岁驾崩,但是,在处理大臣之间的党挣很是很有作为,另外,他任人为贤、实行“与民休息”的国策,将公田与贫民耕种,并赊给农民种子、免除部分徭役,降低盐价并平定西南叛乱等,是一个有作为,有能力的皇帝,可见汉昭帝并不是狠毒的皇帝,毕竟才21岁。

7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至少涉及到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汉武帝有几个儿子,以及汉武帝为继承人留下的辅政大臣等几个问题。

巫蛊之祸

汉武帝宠幸卫子夫之后,在他二十九岁的时候,终于迎来自己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戾太子刘据。原先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为国家立下大功,没有人敢对太子不敬。

等到后来卫青、霍去病先后去世,卫子夫又年老色衰,太子和卫子夫母子两人的地位便开始不稳固起来。而晚年的汉武帝多病,多疑的汉武帝认为这是身边有人用了巫蛊,才使得自己多病。

上春秋高(汉武帝年纪大了),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穷治其事。

等到后来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巫蛊事发,汉武帝命令江充审理此事。而江充和太子以及卫家有嫌隙,便借机陷害太子。被诬陷的太子刘据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最后只好起兵造反,杀死了江充,但同时也惹恼了汉武帝。

汉武帝发动大军攻打太子刘据,刘据兵败后逃跑,最终不得以之下,太子上吊自杀。太子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被杀害,只有一个孙子(刘病已,后来的汉宣帝)活了下来。就连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身亡。

后来在别人劝说下,汉武帝终于醒悟过来,夷掉江充三族。但早被立为太子的刘据以及他的儿子都死掉,于是汉武帝传位给谁又成了难题。

汉武帝有几个儿子

汉武帝一共有6个儿子,长子是太子刘据,次子齐怀王刘闳(18岁时去世),三子燕王刘旦,四子广陵厉王刘胥,五子昌邑哀王刘髆(早死,其子刘贺继承了爵位,刘贺也就是当了27天皇帝的汉废帝),六子汉昭帝刘弗陵。

等到巫蛊之祸发生后,太子一家人(除了太子的孙子刘病已外),都死去。次子刘闳又早夭,所以三子燕王刘旦认为自己做皇帝的机会就来了

旦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上怒,下其使狱。后坐藏匿亡命,削良乡、安次、文安三县。武帝由是恶旦,后遂立少子(刘弗陵)为太子。

其中,四子刘胥长大后,因“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因此,汉武帝的次子、五子都死在汉武帝前面,第四子刘胥四肢发达不适合立为太子。等到太子死后,燕王刘旦又被汉武帝厌恶,因此只能立8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这也就为后来刘旦谋反埋下了伏笔。

汉武帝为新君留下的辅政大臣

汉武帝驾崩的时候,汉昭帝刘弗陵还只有八岁,因此汉武帝留下大将军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来辅佐汉昭帝。而刘旦在汉武帝驾崩的时候,怀疑是大臣做了手脚,故意不立自己为皇帝。当霍光代表汉昭帝赐燕王刘旦“钱三千万,益封万三千户”时,刘旦大怒:“我当为帝,何赐也(我本来是要当皇帝的人,还用得着你赏赐)!”

于是刘旦准备谋反,通过武力夺取皇位。刘旦和刘泽相互勾结,诈称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儿子,否认汉昭帝继位的合法性。然后刘旦在自己的封国里面招揽人手,打造兵器,准备谋反。但后来刘泽事迹败露,供词中牵连到燕王刘旦。但汉昭帝只是诛杀了刘泽,专门下诏书不追究刘旦的责任

但后来随着霍光专权,刘旦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因争权,和霍光发生激烈冲突。他们知道刘旦怨恨霍光,所以和刘旦一起联手。刘旦甚至上书,自愿归还藩王印玺,“入宿卫,察奸臣之变”。其实是想到皇帝身边,找机会废掉皇帝以自立。

是时,昭帝年十四,觉其有诈,遂亲信霍光,而疏上官桀等。桀等因谋杀光,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

后来有人知道了他们的阴谋,报告给了朝廷。上官桀等人被汉昭帝杀掉。刘旦听说后,还想发兵夺权,只是没有了上官桀等内应,手下不建议他再举兵造反。不久,朝廷的赦令到了,但只赦免了吏民,没有赦免燕王刘旦。汉昭帝还让使者赐给燕王刘旦诏书,以汉高祖刘邦封建诸子弟的本意,是维护刘汉王朝的统治来责备他。

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悖逆之心,无忠爱之意。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庙乎!

于是,燕王刘旦“即以绶自绞。后夫人随旦自杀者二十余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刘旦是汉昭帝的哥哥,但是他一再谋反,甚至宣称汉昭帝不是汉武帝的儿子,这对皇帝是很大的侮辱

而且第一次谋反事发的时候,汉昭帝赦免了他,并没有过多追究。可刘旦仍不死心,一直沉迷于造反而登上皇位。所以,无论是出于稳固皇权,还是为自己正名,汉昭帝都会杀死这个哥哥。这不是汉昭帝狠毒,而是燕王刘旦自找的,怨不得别人

8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旦、盖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四人谋划造反事情败露后,汉昭帝刘弗陵下令赦免燕国所有臣民,唯独没有赦免刘旦,并且刘弗陵派人谴责刘旦,刘旦最终选择自缢。提问者应该是看了史书上的这段记载才有此一问。

万事万物皆有联系,看问题必须要全面乐观。燕王刘旦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不作就不会死,他的一生都在为谋取皇位而努力,但是三次谋划都以失败告终,最终选择以自缢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他自己的选择。相反刘弗陵对这位三哥是再三忍让,所以说评价刘弗陵狠毒显然是不对的。

刘旦其人

刘旦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三个儿子,被册封为燕王。根据史书的记载,刘旦这个人不旦外表英俊潇洒,而且博闻强识,善于交际,是一个比较有才华的诸侯王。

原本刘旦可以安心的在他的封地上享受生活,但是随着太子刘拒兵败自杀,二哥刘闳早逝,太子之位空缺,自身才华横溢,兼具汉武帝在世的诸子之长,让刘旦看到了夺取至高权力的希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屡败屡战

  • 后元元年(前88年),汉武帝病重,太子之位名分未定,于是刘旦主动派使者进长安,向汉武帝提出宿卫长安,以备不时之需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在向汉武帝自我推荐继承大位。汉武帝为此大为恼火,不但诛杀了使者,而且削去刘旦封国的三个县以示惩戒。
  • 后元二年(前87年),八岁的刘弗陵正式继承皇位,刘旦得知消息后极为不满,并质疑刘弗陵继位的正统性。于是勾结宗室刘长、刘泽等意图谋反,最终事情败露,汉昭帝刘弗陵将其他参与者悉数诛杀,唯独原谅了刘旦。
  • 元凤元年(前80年),刘旦再次勾结姐姐盖长公主、托孤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企图刺杀霍光,将刘弗陵赶下台,事情被人提前举报而失败,最后在刘弗陵得谴责声中选择自杀。

不得不杀

可以看到,刘旦为了谋求皇位可谓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野心一旦滋长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汉昭帝刘弗陵念及亲情,之前已经对其网开一面,但是刘旦不知悔改。

试想如果此次再行赦免,相信以刘旦的执着精神,依然不会安分守己,因此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刘旦必须死。

结语

汉昭帝刘弗陵对刘旦死后得安排也体现了其仁慈之处,赐刘旦谥号为“刺”,将其子贬为庶人,这对于谋反罪的处罚,可以说是相当的轻了。

套用热剧《庆余年》中二皇子最后写给范闲的信中所说:“这世上,做儿子最难就是在皇家,别家儿孙也争,但输了最多就是丢前程、丢家产、丢脸面,我输了丢的是命。”刘旦屡次挑战刘弗陵得底线,不懂得收敛,那么对于自己的结局应当早就有所预见,最是无情帝王家,很多事情我们不能够以常理去揣度。

9

燕王刘旦之死,实为咎由自取;而非弟弟汉昭帝心狠手辣,容不得他这个哥哥。

刘旦为汉武帝第三子,封燕王。成年后,刘旦离京就国(燕国都为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隅)刘旦挺有才学辩略,博学经书、杂说、星历、数术,喜好倡优、射猎之事及招纳游士。

汉武帝生有六子,太子刘据与次子齐王刘闳皆已不在人世,储君位空缺。上面的两个哥哥下世,老三燕王刘旦看到了上位的曙光。他认为自己是父皇的现长子,依次序应该立为太子,于是便遣使上书请求回京宿卫。武帝明白老三的用意,大怒,将其使者下狱。后来刘旦又犯了藏匿亡命之徒的包庇罪,封国被削去良乡、安次、文安三个县。武帝由此甚为厌恶三儿子刘旦,彻底断了立其为太子的念头。

前87年二月上旬,汉武帝病重。十二日,武帝立小儿子刘弗陵为皇太子。次日,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又命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幼帝。十四日,汉武帝驾崩。十五日,太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由于昭帝年仅八岁,姐姐鄂邑公主遂陪伴他住在宫中。

远在燕地的刘旦闻知父皇驾崩,幼弟嗣位,心甚不服,遂派遣亲信赶赴京师长安,以吊唁为名暗中刺探朝廷虚实。昭帝下诏褒赐刘旦钱三十万,增封一万三千户。刘旦非但不谢恩,反而大怒道:“我当为帝,用不着谁对我赏赐!”于是同宗室中山哀王刘昌之子刘长、齐孝王刘将闾之孙刘泽等人勾结密谋,诈称以前曾得武帝诏令,命燕王掌管封国内的官吏任免,整治军备,以防不测。刘旦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起了小动作。

刘旦、刘长、刘泽等在封国内积极备战,制造谣言蛊惑人心,敛集铜铁作铠甲兵器,检阅士兵,发民围猎。刘泽还回到郡国,准备发兵于临淄,同燕王一同起兵。缾侯刘成得知刘泽等人欲行谋反,赶紧举报给青州刺史,刺史收捕刘泽并上奏朝廷。昭帝派遣大鸿胪丞审理刘泽案,结果牵连到了燕王刘旦。汉昭帝下诏,燕王乃天子至亲,不要追究,刘泽等依法伏诛。

天子弟弟仁厚,法外开恩,放过了图谋不轨的三哥。刘旦逃过一劫,收敛不少。

刘旦老实了,姐姐鄂邑盖长公主却又闹事儿了。公主伙同左将军上官桀(昭帝皇后的父亲)同首席辅政大臣霍光(昭帝皇后外祖父)争权而产生矛盾,二人深知燕王刘旦怨恨霍光,遂与刘旦暗中勾结交通。刘旦见来了机会,大喜,派人厚賂公主以为内应。上官桀、桑弘羊等亦暗结刘旦,并指使其上书弹劾霍光。刘旦遂上疏,说了霍光不少坏话,指其为奸臣,最后请求“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之变”。

汉昭帝年已十四,阅过奏疏,觉得其中有诈,遂亲信倚重霍光,而疏远上官桀等。上官桀等愤恨益增,遂阴谋诛除霍光、废黜昭帝,迎立刘旦为天子。刘旦飞传驿书,与上官桀等往来通信,许诺立上官桀为王,同时外结郡国豪杰数千以作帮手。而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又密谋将燕王刘旦诱惑至京师杀掉,然后废掉昭帝,立父上官桀为帝。

正当谋逆紧锣密鼓之时,公主一位侍从的父亲得知这一阴谋,立即报告给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立马上报朝廷。九月,昭帝命丞相率领官员追捕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人,并灭其宗族;公主畏罪自杀。

刘旦闻讯,自知难逃一死,遂摆下酒宴与宾客、群臣、妻妾诀别。适逢昭帝使者持敕书责问刘旦,刘旦道:“奉事不谨,死矣。”当即用绶带自缢而死。昭帝特别施恩,赦免刘旦世子刘建,废为庶人;赐刘旦谥号为剌王。刘旦立燕王三十八年而死,国除。

刘旦放着好好的王爷不当,荣华富贵不享,却心存非分之想,觊觎皇位,实在是自己作死,怨不得汉昭帝。谋逆篡位,古来便是十恶不赦之大罪。刘旦图谋不轨被赦一次,已属万幸;却“帝令智昏”,二次谋逆。赦一不可赦二,刘旦自己得以体面自尽,世子获赦不死,血脉不绝,汉昭帝真够仁慈重情的了。



10

汉昭帝继位后逼迫其兄燕王刘旦自杀,是昭帝狠毒吗?

  虽然说胜者为王,失败者没有机会发声是很正常的,汉昭帝逼迫刘旦自杀也是事实,但是说昭帝狠毒,还是有点过了,因为汉昭帝不是没有给过刘旦机会,是刘旦自己本身也作得一手好死。

  还在很久以前,汉武帝还活得好好的,刘旦就有过心思。太子刘据死去,齐王刘闳也死了,活着的皇子中刘旦自认为自己已是长子,该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于是向老父皇请求回到宫中,侍奉父亲左右,他把汉武给他的策文“悉尔心,毋作怨,毋作匪德”全给忘了。汉武老人精,面对儿子的野心,想想自己还在流血的伤口,大怒,斩来使,削三县邑,惩戒一番,武帝感叹“生子应置于齐鲁之地,以感化其礼义;放在燕赵之地,果生争权之心”,果断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刘旦一万个不服啊,可是没办法。(网络图)

  他想立太子的事情,刘弗陵做弟弟的,管不着,可是当刘弗陵上位后,刘旦开始造反,那已是汉昭帝的刘弗陵就不能坐视不理了。

  后元二年二月,汉昭帝即位,即位后正式下发诏书,通晓全国。燕王派遣使者进长安窥探,使者回报新帝是众臣共同拥立,刘旦不服。

  刘旦上书请在各郡国设立汉武帝宗庙,辅政霍光不依——是个人也不能答应啊,但为了安抚他,赐钱三千万,增加封邑一万三千户,刘旦大怒,声称自己本来就应该当皇帝,为什么还需要别人什么赏赐?于是勾结刘长,刘泽等人谋反。

  他一方面刘旦制造舆论,声称汉昭帝刘弗陵不是汉武骨血,是霍光立的伪帝,号召天下人一声讨伐,他招集亡命之徒,制造兵器,征调百姓,本人吃穿用度全部用上了天子的规格,近臣全部用侍中等名,杀韩义等十五人,原因是他们劝阻……

  刘泽先一步行动,可惜没成功,事情败露,虽按律当诛,但汉昭帝认为刘旦是自己兄弟,不追责。

  始元四年,鄂邑长公主和左将军上官桀,与燕王谋反。刘旦上书霍光谋反,十四岁的汉昭帝不信,依然信任霍光。于是上官桀和公主等要诛霍光,废昭帝,迎立刘旦,刘旦联络各方这样,准备起程进京接收皇位……

  结果自然是刘旦的皇帝梦再次破碎,燕国所有参与起事的百姓,臣子都得到了赦免,但是刘旦并没有,汉昭帝专使送达一封玺书:“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刘旦大势已去,用绶带自缢,谥号刺王。

  皇子想上位,可以理解,毕竟一旦登上,风光无限,可是如燕王刘旦这般的,史上不多。于汉武帝而言,这个儿子实在不怎么样,不忠不孝,于汉昭帝而言,这个哥哥也实在是太不厚道了,且不说助点力,支持弱小的他稳定刘家天下,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要谋反,还诬蔑他的出身,否定他的正统,是几个意思?第一次饶过,已是天大的恩情,第二次再饶,是汉昭帝昏聩吗?汉昭帝不昏聩,自然留不得这样的哥哥。

  虽说天家无父子,但昭帝对刘旦,仁至义尽,不能说狠毒。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