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旦被逼自杀,纯属咎由自取!自从他大哥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开始,刘旦一直蠢蠢欲动,觉得自己就是皇储的不二人选。结果,上位的却是年仅七岁的幼弟刘弗陵。这让刘旦很不甘心,几次策划谋反,甚至强行给老爸戴有颜色的帽子。汉昭帝一再忍让,忍无可忍之下,才逼他自杀。
不过,按照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的推断,刘弗陵上位是霍光等人的一次政变事件,他认为,汉武帝选中的继承人不是刘弗陵!
我们先按照正史记载,燕王刘旦为何几次谋反,又是怎么被逼自杀的。
自请入宫侍奉皇帝,被汉武帝责罚
巫蛊之祸发生后,太子刘据惨死,储君虚位,刘旦的心活泛起来。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则,唯一的嫡子去世,应该以序齿顺序选择储君。汉武帝有六个儿子,在刘据之前,老二刘闳已经去世,此时三子刘旦就是最年长的儿子。
所以,刘旦认为自己就是理所当然的继任太子。可是,一晃拖了三年,汉武帝始终不立新太子,刘旦心急如焚。后元元年,汉武帝病重,刘旦有点等不及了,主动上疏汉武帝:
“燕王旦自以次第当为太子,上书求入宿卫。上怒,斩其使于北阙;又坐藏匿亡命,削良乡、安次、文安三县。上由是恶旦。”
热豆腐没吃上,反而烫伤了嘴。削了三个县不算什么,关键被汉武帝所厌恶,失去了继承资格,还被责骂:
“生子应置于齐鲁之地,以感化其礼义;放在燕赵之地,果生争权之心。”
可见刘旦此人政治道行不够,利益面前乱了方寸。
质疑汉昭帝皇子身份,阴谋叛乱
汉武帝驾崩后,汉昭帝即位,派使者到燕国宣召,刘旦借口玺书的封口印小,怀疑是伪昭,坚决不肯哭拜,然后又派人去长安打探消息。刘旦的人到长安晃了一圈,什么有利的消息也没得到。可是刘旦很不甘心:
“遂与宗室中山哀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泽等结谋,诈言以武帝时受诏,得职吏事,修武备,备非常。”
他诈称得到了汉武帝的遗诏,让他修武备,以防“非常事”,公开招兵买马。在左右亲信的鼓动下,刘旦四处散发舆论,说汉昭帝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儿子,为造反做准备:
“即与刘泽谋为奸书,言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使人传行郡国,以摇动百姓。”
刘旦一边造舆论,一边联络刘长刘泽,一边训练亡命之徒,一边打造兵器,他在府中,按朝廷官制,公开任命官员,俨然已经坐上了龙椅。
结果忙活了一年多,还没来得及扯大旗,刘泽那边就出事了,他被人告发,被捕入狱,把刘旦供出去了:
“会缾侯刘成知泽等谋,告之青州刺史隽不疑,不疑收捕泽以闻。天子遣大鸿胪丞治,连引燕王。有诏勿治,而刘泽等伏诛。益封缾侯。”
刘泽被处死,汉昭帝手下留情,对刘旦没做任何处理!
勾结上官桀、盖长公主,达成政变联盟
刘泽的血,没有吓退刘旦,在安稳了三年后,他再次觅得一次机会:利用上官桀、盖长公主与霍光的矛盾,他与上官桀等人结成联盟,妄图再次对皇位发动攻势:
“久之,旦姊鄂邑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有隙,皆知旦怨光,即私与燕交通。旦遣孙纵之等前后十余辈,多赍金宝走马,赂遗盖主。”
当然,他们的第一计划是利用汉昭帝之手,除掉霍光。结果,汉昭帝虽然年少,但是很聪慧,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反而更加坚定地站在霍光一边。这个结果让上官桀等人很失望,第二套计划随之出炉:刺杀霍光、废黜汉昭帝、迎立刘旦!
“桀等因谋共杀光,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旦置驿书,往来相报,许立桀为王,外连郡国豪杰以千数。”
他们计划以赐宴为名,诓骗霍光入宫,而后在席间刺杀霍光。计划一得手,立刻宣布废黜汉昭帝,迎立燕王刘旦。刘旦许诺,事成后封上官桀为王,他向自己的梦想,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政变阴谋暴露,受诏书斥责自杀
可惜,政变又提前泄露,失败了:
“假稻田使者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敝惶惧,移病,以语延年。延年以闻,桀等伏辜。”
盖长公主门下有个叫燕仓的稻田使者,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得知了消息,向大司农杨敞告发。结果上官桀、盖长公主、桑弘羊等,参与阴谋的人犯,全部被诛杀。
忐忑不安的刘旦终于等到了钦差,钦差宣布圣旨:燕国所有参与谋反的官员一律赦免,除了刘旦!
刘旦一听傻了,自杀吧,被他的妻妾们一顿哭劝,说:假如侥幸只废除封国呢?皇帝不一定要你死。这时候才知道生命珍贵的刘旦,对自己心软了,下不去手了。
汉昭帝一看这么不自觉?第二道诏书又来了,专门发给刘旦,内容变成了切责,结尾用了这么一段话:
“今王骨肉至亲,敌吾一体,乃与他姓异族谋害社稷,亲其所疏,疏其所亲,有逆悖之心,无忠爱之义。如使古人有知,当何面目复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
你这个背叛祖宗的败类,有什么脸见列祖列宗呢!
话都骂这么难听了,再腆着个脸活着就没意思了,估计朝廷会直接来扒他脸了。刘旦叹口气,一根白绫把自己挂上房梁。
送上面过程分析来看,刘旦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孜孜不倦地奋斗了十一年!先跟老爸斗,后跟幼弟斗,为了扳倒汉昭帝,不惜给死去的老爸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不死不休。
汉昭帝可谓仁至义尽,两次饶过了三哥,甚至一点处罚都没有,倘若汉武帝在世,刘旦的脑袋,早就被割下当球踢了,怎么能说汉昭帝狠毒呢?
唯一能站在刘旦一边的论调,就是以吕思勉先生为代表的史学家,他们认为,汉武帝并未选中刘弗陵为接班人,刘弗陵上位,就是以霍光为首的“顾命大臣”,发动的一次政变,甚至汉武帝是否死于非命都不得而知。
吕先生的这个观点有没有证据呢?
有一些,但不充分。最直接的理由有以下几个:
王忽是右将军王莽(不是新朝皇帝王莽)的儿子,他说:“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遗诏封三子事?”意思说,我整天呆在皇帝身边,从来没有听说过皇帝封霍光、上官桀、金日磾三人为侯的事,分明有假。
这三人都是汉昭帝的顾命大臣,假如封侯的圣旨有假,当然有理由怀疑,立汉昭帝这件事的真实性!
执金吾郭广意说:“待诏五莋宫,宫中讙言帝崩,诸将军共立太子为帝,年八九岁,葬时不出临。”意思说,皇帝死的时候乱糟糟的,诸将军共同拥立了刘弗陵。奇怪的是,刘弗陵竟然没有出席汉武帝的葬礼。
按史书记载,刘弗陵直到汉武帝临终前,才被立为太子,此时距离刘据冤死,已经整整四年。既然汉武帝意属刘弗陵,为何迟迟不立他为太子?所以,有理由怀疑,立太子的诏书是假的。
这恐怕就是刘旦怀疑刘弗陵地位合法性的理由。不过说实话,这些理由都不够充分,只能说有疑点。
至少有一点无法推翻,刘旦肯定不是汉武帝的候选人,否则汉武帝绝不可能将心目中的储君,始终放在封地,更不可能责骂并处罚刘旦。
既然刘旦并不是汉昭帝的受害人,那他的行为就要受到谴责,受到制裁。即便他是受害人,坐在皇位上的已经是刘弗陵,作为胜利者,能对失败者大度地宽赦,就已经够意思了,你三番五次地折腾,落得被逼自杀,一点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