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代社会是一个以神为本的社会,《礼记·丧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神而后礼。”

《吕氏春秋·顺民》记载,商汤克夏后,天下五年大旱。为此,商汤以自己作为牺牲,在桑林向老天祈雨。商汤祈雨之举,就是商人以神为本文化的具体表现。从历史现实来说,这表明了商代诸王既是政治领袖,又是群巫之长。商王室这种政教合一的方式,促进商人发展出了复杂而残酷的祭祀文化。

以殷墟甲骨文的记载可知,商人祭祀牺牲数量众多;祭祀所用的牲畜最多时可达三百头之巨!除了牲畜外,商人祭祀时还喜欢用人。甲骨文中,常常可见“王其侑于小乙羌五人,王受佑”、“大乙伐十羌”、“大乙伐十羌又五”等等之类的文字。这是商人祭祀时以人作牲的真实记载。

除了甲骨文的记载,考古遗址中也可发现这一史实。

1976年,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商代王陵东区发掘了一系列祭祀遗址,属于武丁到禀辛四代商王时期。在约4700平方米的范围内,共分布着191座祭祀葬坑。据不完全统计,祭祀坑内的人牲数量多达1330人!

如果单纯是祭祀,商人通常用奴隶或战俘作为人牲。但是,“人牲”固然是用战俘和奴隶;可一旦需要“殉人”,那就有可能用到本国贵族了。商汤祈雨之时,可是以自己作为牺牲!既然商王在必要时都可作为牺牲,商王之下的贵族又何尝不能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1950年发现的河南安阳五官村商墓,陪葬的人多达七十九个:其中有棺、有随葬品的“殉人”共十三具,其余的陪葬人则身无旁物。两类不同下葬规格的殉人,证实商朝祭祀用人不但有奴隶、战俘,还有本国贵族。

其实,商人这种以人为牲的祭祀传统到春秋时期还一度有所恢复。

公元前621年夏,秦穆公去世。不知为何,秦人突然恢复了殉葬制度。史料记载,为秦穆公殉葬之人多达170人,其中还包括子车氏三位大夫奄息、仲行和鍼虎。《诗经·国风·秦风》中的“黄鸟”一诗,就记载下了殉葬时的残忍一幕:“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慄。……”殉葬的大夫到墓穴边时,被吓得浑身颤栗发抖,足见秦人殉葬制度的残酷一面。

秦人虽然是殷商遗族,但秦穆公号称一代英主,居然临终前恢复商人如此落后的祭祀文化,确实令人极其不解。为此,《左传》还批判道:“秦穆公之所以成不了霸主,这是理所当然。……他没给后人留下良好法度,却让国之贤良为他殉葬,这是国君在作乱了!有识之士因此知道秦国再也无法向东进军了!”

自秦穆公以后,秦国数代国君都碌碌无为,恐怕就与秦穆公的殉葬密切相关:大臣谁得到了国君重用,就可能要陪国君去死,谁还敢来秦国出仕?秦康公时,晋国贤人士会本已在秦国得到了重用,可晋人一召唤他就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晋国,应该也是害怕秦国残酷的殉葬和祭祀文化吧?人才都不愿到秦国出仕,秦国又怎么能迈过眼前晋国这一道闸门向中原扩张?所以,整个春秋时代,秦国都没能在越过崤山一步。

由此可见,以人祭祀的文化对秦国伤害有多么巨大。

现代人都说古人以人祭祀愚昧而残忍,可某些现代人大量杀牲祭祀不也是同样愚昧?对于祭祀,最为开通的可能还是古人。周文王就创立了禴(yuè)祭文化——用生菜来祭祀。《易经》“既济”卦爻辞中,就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东邻,就是商人;西邻,就是周人。喜欢杀人杀牲的商人,最终被周人推翻,所以说西邻的禴祭才“实受其福”!三国经学家王弼对此评价说:“牛,祭之盛者也;禴,祭之薄者也。……祭祀之盛,莫盛休德。……故‘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是以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也。”

祭品的厚薄不是关键,德行厚重与否才是重中之重。

最佳贡献者
2

商人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宠鬼神,信天命,流行占卜。每当重大节日,出征打仗等都要占卜一番,除了宰杀牛羊之外,还要举行"人殉",即杀人祭天。人殉的来源是奴隶,更多的是战俘。

从甲骨文记载和考古发握资料中得知,商人的人殉制度非常流行。甲骨文中记载最多的一次人殉杀了五百多人。从考古发掘中统计有四千多人,殷墟有三十六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埋111.11人。

商人祭祀杀人的方法有燎祭,活埋等几十种,其中有一种祭祀方法是把人活煮。人殉的来源除了奴隶外,大都分是抓到的战俘。甲骨文中记载,武丁的妃孑妇好是一个军事统帅,最多的一次带兵一万三个刍人?

商人的主要作战对象主要是羌方,龙方,鬼方,虎方等。其中羌人战俘最多。妇好生活的年代,正是雅利安人驾着战车,拿着青铜武器征战四方的年代,印度,伊郎等人都是雅利安人的后代,唯独中国大陆没有雅利安人的踪迹。

历史学家认为,进入中国的雅利安人都被妇好的军队给消灭啦。从殷墟出土的青铜鼎中,里面装着许多煮过的人头。经过专家鉴定,人头大多为黑人和白人头骨。于是,西方学者认为,商朝是白人建立的国家。而中国学者则说,青铜器里的人头,只不过是商人抓获的战俘。


3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典籍《左传》中的寥寥八个字,彰显出祭祀在古人心目中的非凡地位。

远古时代人们对“神”无疑有一种虔诚的敬畏,更相信其所有的一切都是“神”赐予的,而他们隆重频繁地祭祀神灵,无非是表达自己的诚意,渴求神灵长期护佑自己的地位和福祉。

始建于3600多年前的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甲骨文)的王朝。安阳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殷商人对自上甲以来的祖先进行了大量频繁的祭祀活动,通过奉献“牺牲”的方式取悦祖先等神灵保佑。

殷人的祭祀活动更多会用人祭(用活人献祭先祖),手段可谓残忍,如砍头、活埋、焚烧、肢解,甚至把他们剁为肉泥等。

考古发现,在安阳殷墟的宫殿宗庙区大小分布着2000多座祭祀坑,在这些历任商王祭祀的坑中埋有大量人牲(基本上是战俘、奴隶,罕有后人附会撰写的《封神演义》中的贵族),总人数在万人以上。

甲骨文献记载,在彼时祭祀占卜盛行的年代,每战必祭祀(必占卜),战要祈胜,胜要谢恩。如此反复的祭祀活动成为国家政治军事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 大规模开疆拓土,不断对周边鬼方、蜀方等方国发动战争的武丁时代,其甲骨卜辞中竟有一千多条关于人祭的占卜,用人牲数达九千人之多,其中最多的一次用了五百人(多为战俘和奴隶)。

“癸丑卜, 贞,五百〔僕用〕,旬壬戌侑用僕〔百〕。(《甲骨文合集》562正)”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商都朝歌被周武王攻占后,末代商王“纣”的人头被砍下,挂在旗杆上,这枚堪称级别最高的战俘首级,成了武王祭祀先祖神灵、传递胜利喜讯的“人牲”祭品。

“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史记·殷本纪第三》)。”

4

我们先来看看著名的妇好墓中的殉葬情况,在发掘中,在墓主人的主棺内共有16个殉人,其中4个在椁室上部的填土中,2个在东壁龛,1个在西壁龛,1个在腰坑中,8个在椁室内。另外还有6条殉狗,分别1条在腰坑中,5条在椁室上部。而这16个殉人中,4名为男性其中1人为青年,2人为女性,2人为幼儿,其余的性别和年龄不详。已判断至少1人是被杀死的,还有1人被腰斩成两段。

对照其他商朝的贵族墓穴的殉葬情况,也基本类似,从殉葬的人员来看,不会是战俘,应该是生前服侍贵族的侍从或者是近臣。

而人祭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首先商朝是比较原始的奴隶制体质,其次,商人比较喜好各种祭祀,对祖先,对神灵,可以说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形式的祭祀。各种祭品,包括牛羊,食物,酒水等等,而等级最高的就是人。将人作为祭品,往往是比较隆重的祭祀活动中才会有的。

根据胡厚宣先生的统计,在甲骨中关于人祭的甲骨残片有1350片,卜辞1992条,仅仅在武丁时期,就有甲骨673片,卜辞1006条,祭用9021人,其中最多的一次就用了500多奴仆进行祭祀。

因此,从甲骨的记录来看,人祭的频繁和数量都是很大的,而且,人祭所使用的不会是本国人,更不可能是本国贵族,而是从周边战争俘虏的奴隶。更准确点说,是羌人,因为甲骨中有明确记载,在祭祀时“用羌”,在这里使用“用”这个字,明显是没有把对方当作人,而是一种器具而已。

根据甲骨记载,商朝会经常对周边的民族进行武力征讨,而羌则是商人对西边族群的统称,他们对羌的征战最多,因此羌也是商人最大的战俘和奴隶的来源。

我们通过考古,可以发现商代的人祭制度是非常残忍的,有记载的杀死人祭的方式就有数十种之多,从考古的发现也印证了这些甲骨记载。

5

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王朝,人类是一步步的走向文明的。

那么今天所说的人祭是什么?就是用活人来祭祀,这种习俗是世界十大恐怖习俗之一。古代人相信万事万物都由神来掌管,所以总会把最好的东西祭祀给神,这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古代有这样的风俗,很多国家都存在这样的陋习。

在人类尚未彻底走向文明的时候,人祭在商朝是很盛行的,而且祭祀的名目很是繁多,一般就是砍头,活埋,剁成肉糜,而且这种祭祀还是最常见的,可以想象,文明的到来是多么重要。

祭祀的的领域也很多,上至祈求国泰民安,下至建筑奠基,几乎所有的祭祀都需要用人去祭祀,这些人从哪里来呢?就是奴隶,可以想象奴隶社会的奴隶生活得多么悲惨。而且每次用的奴隶数量非常惊人,一次甚至要杀60多个人去祭祀。人祭的现象在商朝很是盛行,有据可查,在郑州商朝遗址里发现的一百多座墓葬,二百多个墓穴,在墓穴外垒着多具骨架,还有人兽埋在一起的,这些人都是非正常死亡,均是被砍杀后埋入墓穴的,由此可见,商朝的人祭,都是以奴隶为主。

在很多商朝的墓穴里都发现相同的情况,死法也五花八门,有的双手反绑,有些被砍去手指脚趾,有的尸体已经残缺不全, 商朝的人祭之风很盛,人牲和兽牲用于祭祀祖先神灵;用人和犬牲进行奠基等等。其用人之多,手段之残忍,后人无法想象。另外印地安人也要杀人祭神,据说印地安和殷商有可能有关联。这种罪恶的方式一直延续到奴隶制度消失。

商朝的奴隶来源主要是什么呢?基本来源就是战俘,还有犯了罪的人,这些人的后果就是继续打仗,然后作为祭祀的人牲。商代用的奴隶多半来自战俘,而且就连挑选人祭的奴隶都会有分工,比如伐,就是挑选身体健康和体格都还不错的奴隶作为祭祀商代先王的人祭。

后来殷墟发掘的墓穴里有煮过的人头,为什么要把人头煮过祭祀,这就有点不得而知了。

这种残忍的祭祀方式,和惨无人道的制度,我想这才是加速商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6


殷人尊神,率民事神,先神后礼。——《礼记》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朝代,其主要特点就是神权和王权既合作又制衡,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既统一又对峙。这两种权力的平衡模式就是祭祀,而大部分祭品都是活人。

商朝的祭祀手段有两种:人殉、活祭。

人殉很好理解,王室或者贵族成员死后,要用人作为配置品一直随葬墓地,这在现代考古得到了很多的印证,比如著名的商朝妇好墓,就发掘出了很多人殉遗骨,而且分门别类,殉葬人数很多,种类也不少,有男性,有女性,还有儿童。

人殉作为一种丧葬习俗其实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清代早期才彻底的废除,人殉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贵族阶层希望死后如生前,渴望把生前的富贵与权力都带到死后继续享受,这是人性自私,认知愚昧的表现。

人殉不单在商朝就有,后世也断断续续存在过,那么活祭就只存在于夏商周三代了,特别是在商朝,用活人祭祀就成了一种常态。

前面说了,商朝是一个既有神权,又有王权的政权体系,要维系这种体系就必须有一种模式来互相制衡和妥协,这就是祭祀。

祭祀的对象有很多,主要是祖先和上天,而祭祀的目的是祈求,期望得到祖先或者上天的庇护和指示,祭祀的主持不由王权主导,而是有神权阶层祭司来负责,祭祀就代表神权。

在国家层面上能够要求进行祭祀的只有商王和祭祀,特别是商王,他们在遇到任何重大的决定的时候,都必须要举行祭祀,渴望从祭祀的结果中得到启示,而主持和解读祭祀结果的是祭司。那么祭司就拥有了左右王权的权力,他们可以任意解读祭祀结果,如同现代社会去庙里抽签一样,你负责摇签筒,和尚、道士负责解读签语。

王权和神权就通过那些烧裂的龟甲和兽骨来进行协商,双方有利的事情,那么就顺利通过,如果对某一方不利,那么解读的内容就不同。现代考古发现的甲骨文就是殷商时期大部分祭祀结果的记录。

既然祭祀是一种权力的斗争与妥协,事关重大,行事神圣,那么祭品就非常的与众不同。只有高档的祭品才能显示祭祀的神圣性与神秘感,对奴隶社会来说,最为神圣的物品莫过于人的生命。

于是,人作为祭品就出现了,选取谁来做祭品非常的讲究,不是说从牢里随便拉个死刑犯出来就行,对祭品的选择有针对性,一般来说,商朝人祭祀选却的祭品有两种:一种是低等级的人,比如奴隶,战俘,甚至平民;另外一种就是祭品的社会属性很高,比如贵族,甚至王族。

奴隶、战俘和平民作为祭品很好理解,在商朝奴隶社会里,人的社会等级非常的森严,在统治阶层来看,那些低等级的人根本就没有地位,他们作为祭品对祭祀对象还不够虔诚,只是实用。

而贵族作为祭品,更多的是权力斗争的一种手段,为了打击某种势力,借助祭祀这种方式来铲除对方,美其名曰血统越高贵,祭祀就越虔诚,祖先和上天就越庇护,得到的祭祀结果越真实。

王权和神权都有借助祭祀来铲除异己、打击政敌的记载,比如商王文丁为了打击周部落的强大,把周部落首领季历招到了朝歌,以部落首领作为最为贵重的祭品祭祀上天,直接杀了季历,而周部落还无话可说,一方面是实力无法与商对抗,另外一方面大家都遵循祭祀用人的传统,既然王权和神权都认为季历最适合做祭品,大家只能接受,用现代的话说,既然大家都制定了规则,大家都遵守。

一般来说,在商朝,比较隐晦的政治斗争都采用的祭祀方式,比如商王帝辛继位后,他就是文丁的孙子,为了打击神权阶层,甚至把当时商朝最大的祭祀,也是神权贵族的代表比干作为祭祀品用于祭祀,也就是变相的打击神权,打压贵族,历史上著名的“比干挖心”其实就是祭祀比干的时候,把活的比干绑在祭祀柱上,挖出心脏来祭祀上天。

以上来看,商朝祭祀既有战俘又有本国贵族,而商朝的灭亡也与祭祀有很大的关系,纣王继位后,为了加强王权,打击神权,逐步取消了祭祀次数,很多事情不再通过祭祀的方式与神权贵族进行协商妥协和权力共享,导致了商朝神权贵族的强烈不满,他们联络了仇视商朝的周部落,期望周王率军进攻朝歌,推翻纣王,重立商王,但是周武王推翻商纣王后,虽然恢复了祭祀,却直接改朝换代,建立了周朝。

7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商朝人殉和人祭的考古发现


1950年,在洹北武官村发现了一座大墓,属于商王陵的范围。这座大墓也经过几次盗掘、破坏。经过清理,计中心腰坑殉1人及一铜戈。二层台上东侧殉17人,多为壮男;西侧殉24人,从装饰品看,可能是女性。南北墓道有殉葬的车马,又有蹲葬 2人、跪葬1人。墓坑夯土里,有殉葬人头 34 具。总计墓内殉葬者,全躯的45具,人头34具,共殉79人。


另外,在大墓东南,有排葬坑四排 17 坑,共有 152 人。还有散葬坑9个,内有全躯人骨6具,无头肢体42具,人头骨22具,共70人。这些排葬坑和散葬坑应属于祭祀坑。同样的祭祀坑估计有好几处,构成当年商王室专门祭祀祖先的公共祭祀场所。武官村这座大墓虽几经破坏,又遭过火灾,但在墓室,墓道中,连同排、散葬坑,人殉、人祭还达300余人。


1976年春,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在武官村北地商王陵区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和发掘,又发现了250个祭祀坑。发掘了其中的 191 座,坑中被屠杀的人骨架计 1178 具。有些坑中遗骨紊乱,无法弄清人的个体。还有被盗坑,骨架无存。暂以平均每坑埋人 8 具,部分被破坏的坑平均每坑 4 具计算,191 座坑原来所埋的人不会少于 1458 人。


如果把未发掘的坑计算在内,每坑暂计 8 具人骨架,那末这次发现的 250 个祭祀坑所埋的不会少于 1930人。地下考古发掘所见到的商代后期人殉和人祭有确数的,根据胡厚宣的统计共有3684人,若再加上几个复原和不能确定的数字,将近 4000 人,这个数字确是大得惊人。



有学者统计:从现存的甲骨卜辞中来看,用人祭共 13052 人,有些未记人数。杀人祭祀总数卜辞中的人祭完全可以和地下考古发现互相印证。


被杀的人有男有女,从字形和尸骨状况看,有颈戴枷锁,或双手背缚,或焚烧,或土埋,或砍头,或刖足,或杀而以血祭等等。这种凄惨的形象,真是触目惊心。


二、人殉和人祭中人员成分


商代后期人殉和人牲的数量的确是够高的,但是这些人的身份是什么?


张商代后期是高度发展的奴隶社会的人,一般都认为是奴隶。其实在卜辞中,这些人并没有明显地透露出是奴隶身分。古今中外历史上杀战俘的记载是很多的,商代后期这些人殉、人牲也可能是战俘。


奴隶固然多来源于战俘,但战俘绝对不能和奴隶划等号。商与各方国战争频繁,俘虏的数目很大,如果把俘虏误作奴隶,自然就把商的奴隶数量夸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姚孝遂《商代的俘虏》一文中,综合大量有关人祭的卜辞,通过分析和概括,认为有很多是俘虏而不是奴隶。最后,他明确地指出“俘虏并不等于奴隶,只有把俘虏活着保留下来,强迫其从事某种劳役的时候,俘虏才算是取得了奴隶的身分。从甲骨刻辞中所见到的情况是,俘虏在没有能够取得奴隶身分之前,就已经被当作祭祀的牺牲而杀掉了。”


若把他们的身分断定为奴隶,这是不恰当的,是不符合于实际情况的。因此,我们承认商代后期有奴隶,但实际上奴隶的数量绝对不能想象成那么大。


可见,之所以夸大商代后期奴隶的数量,除了误认为俘虏就是奴隶外,另一方面又由于混同了人殉与人祭的区别。


其实,殉葬人和被杀祭的人牲,其身分是不同的,人殉和人祭是两种不同的宗教仪式。已有很多学者看到了这一点。分析清楚这两种人的身分,有助于澄清对商代后期奴隶数量的误会。


人祭和人殉两种习俗都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通过田野考古,如在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中,都已得到证实。后来进人到阶级社会,这种习俗流传下来。所不同的是,这时已经打上了深刻的阶级烙印。



在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举行人祭和人殉,虽然同是为了他们的阶级利益,但两者却有不同。


人祭也叫人牲,是为了活着的贵族的利益,幻想用人牲作祭品供献给鬼神,祈求鬼神给他们降福;而人殉则是为了死去的贵族的利益,幻想在阴间仍能继续他们的贯族生活。人殉和人牲的作用不同,所以,被选的牺牲者的身分也不会一样。


人牲是活人供献给鬼神的祭品,不是出于死者生前的爱好,因而大都是以与死者毫无关系的战俘作为主要的祭品,很少用死者的亲信、侍从或奴隶作祭牲,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奴隶的可能性。人祭数目很大,是因为基主死后,其后世子孙每年都用人牲祭祖,多年积累而成。


人殉则与之不同,被殉者往往是墓主生前所选定的,或由其子孙近亲所选的。墓主幻想死后能继续其生前的享受,所以,入选的殉葬者都是死者生前的侍从,武士和伺候他的家内奴隶,以及车,马、犬、猴等。因为是为了死后的享受,所以绝对不会用死者生前的敌对者俘虏来殉葬。


人殉和人牲在数量上也不同,从考古发掘中可以看出,人牲的数量要比人殉多得多。


从上面的分析看,人殉和人牲总的数量虽然很多,但占多数的是以战俘为主的人牲,而人殉的数量本来就少,除去侍从和武士以外,剩下的用于殉葬的奴隶数量是不能过高估计的。


相反,主张商代后期还是氏族社会或者是初期奴隶社会者,对奴隶的数量又过分地缩小。他们把用作祭祀和殉葬的人都认作是俘虏。姚孝遂的文章也有这个倾向。细检所举的有关人牲的卜辞,是俘虏还是奴隶,从卜辞上看是不明确的。




因为战俘和奴隶不是互相排斥的两个概念,战俘可作为祭祀的牺牲,作牺牲前也可以役使他们进行生产劳动,那就成了奴隶。这种历史现象在世界史上是不乏其例的。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8

人祭来自奴隶和战俘,还有犯了死罪的囚犯。

9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谈谈商朝的陪葬制度:


商代是夏朝之后的朝代,商代普遍存在着人殉和人祭。

人殉就是把人作为“人”奉献给死者,人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护卫死者,所以被殉的人主要是近亲,包括与死者关系最近的妻子小妾、自己器重的臣子、护卫或者丫鬟。考古发现,商代几乎所有的贵族都有用人陪葬,少的有一两个人,多的甚至达几十甚至几百人。殷墟侯家庄墓里有大概一百人陪葬,其中除了包括地位较高的侍卫和近幸,还有地位低一些的仆人。

所谓人祭就是以人为牲,把人作为奉献神灵的食物,被祭的人主要是在战争中俘获的他国士兵或者是地位低下的奴隶。

商人祭祀用的虽是活人,但是却不是自己同族同国的。

10

这个问题要从日常生活中来回答。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买菜做饭,来客人了或重要的节日什么的肯定丰盛许多。商人祭祀是常态化的,平常的祭祀和重大节日或重大针对性的祭祀肯定不一样。而且千古以来,贵族的嫡长子都是无比尊贵,就是上天所赐,用来祭祀那是最好的。同时,犯错误的贵族还是贵族,不会因为犯错误而改变血统,用来祭祀顺便赦免罪行一举两得。最好,把自己祭祀了可能是一项高尚的事情,会给子孙带来好处,不要用现在的眼光看待神巫时代的行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