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 江隐龙
一言以蔽之,诸葛亮哭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
诸葛亮听到赵云之死仅仅是放声大哭,而听到张苞死了却哭到吐血的情节并非史实,而出自《三国演义》。赵云之死是在九十七回“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中,诸葛亮在议事时听说赵云病死,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张苞之死则是在九十九回“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中,张苞负伤后被诸葛亮送回成都养伤,旋即而亡,诸葛亮“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
从两件事来看,一则赵云是病死,张苞是战争中负伤后医治无效而亡,带给诸葛亮的心理冲击力自然不同;二则赵云年迈,生老病死也是自然之理,而张苞正值壮年却英年早逝,自然更令人心痛。这一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也符合人之常情。
但以上两个原因,都不是最主要的。诸葛亮之所以更为张苞之死而痛心,是因为张苞之死的确牵引出了蜀汉最为脆弱的一面,那就是将相断代、后继无人。如果要问蜀汉为什么不能克服中原,其国小民贫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是便人才出现了断档。孙吴末期,丁奉、陆抗皆是国之栋梁;曹魏末期更是出现了“曹魏双璧”邓艾与钟会。而蜀汉呢?
诸葛亮之后,蒋琬、费祎、董允均主内政而非军政,且非一流人才,而北伐是蜀汉的立国之本,诸葛亮的北伐大计一定要有精通军法、能征善战的将领才能实现,而张苞等人无疑是新一代青年将领的翘楚,是蜀汉未来的希望。蜀汉是老子的,也是儿子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那帮孙子的,然而现在老子还没死,孙子先死了,这让人才原本匮乏的蜀汉更是雪上加霜。我们看看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是怎么写的: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现在可好,寄以厚望的张苞先死了,诸葛亮怎能不肝肠寸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