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开篇并未直接写贾府,而是先从两个小人物入手,甄士隐和贾雨村,说是小人物,其实却贯通了整部书的线索,时隐时现,有着不同寻常的寓意。
彼时,甄士隐是姑苏阊门外一个乡宦,小有家资,禀性恬淡,不求功名,却乐善好施,人品一流。在其附近的葫芦庙里住着一位穷儒,以卖字作文为生,常与甄士隐来往,此人便是贾雨村。
贾雨村并不是一般的穷儒,其祖上也是诗书仕宦的旺族,因是到了他这一辈,祖业已消亡殆尽,只剩他一人,本想进京求取功名,只是因路途境遇困顿在此耽搁住了,只得等待机会再出发。
恰适中秋节,甄士隐特备了酒席邀雨村来家,在席间贾雨村直言因行囊路费无着落而耽误了上京求取功名,甄士隐速封了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送给他,并嘱咐:“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但是雨村却并未听从甄士隐的建议,而是留下一句让和尚转告士隐,第二天早起便进京去了。
从人情事故上来讲似乎不大妥当,恩人救济银两,自当感激不尽,哪有不辞而别的道理。但是我们从某些细节分析,贾雨村的这种行为却正是符合了他的特点。
甄士隐与贾雨村的交往一向比较随性
看甄士隐和贾雨村的日常交往,两人已经十分熟识,因此免去了许多的客套。
一次,甄士隐与雨村正在家中闲谈,有家人来报“严老爷来拜”,士隐慌的忙起身谢罪道:“恕诳驾之罪,略坐,弟即来陪。”雨村亦让道:“老先生请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说首,士隐已出前厅去了。
看来这个严老爷是个极为重要人物,士隐忙忙的丢下雨村便快步的走了。而雨村并不因主人离去就告辞,而是自己在房里翻弄书籍解闷。而等到最后,雨村才从小童口里打听前面已经留饭,便自己从夹道中出门去了。士隐待客既散,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
士隐留客吃饭却并没有通知雨村,而是由他自便。是忘了吗?这个可能性不太大。而贾雨村受到如此慢待却也没有任何怨言,只是自己去了。只能说甄士隐与贾雨村之间的少了礼数与客套,比较随性,两人并不因此而生疏计较起来。
这也就不难理解,后来贾雨村为何会不告而别而不顾及甄士隐的感受了。
贾雨村虽落魄,但面对甄士隐这样的乡宦却十分自负与孤傲
自古尊崇读书人,因此,不论是否状元及弟,凡是读书人便有几分清高。而贾雨村更是如此,他自认为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家道中落致使他的抱负不得施展,因此才有了“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感叹。
甄士隐邀他中秋佳节共饮,他并不推辞,欣然前往。并没有穷书生的自卑感,在席间更是高谈阔论,那首有名的诗便道出了他并不甘于人下,并且对于自己将来定能飞黄腾达的肯定。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睛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对于这样的自我肯定,甄士隐是认可的,他其实是一直想资助贾雨村,又怕太唐突了,伤了贾雨村的自尊心。因此及待贾雨村自言需要路费上京时,甄士隐仿佛是早就盼望这一天似的,赶紧封了五十两银子并两套冬衣,并且期待一年之后待贾雨村高中之时再相聚。
而贾雨村急急盼望的路费到手之后,他的态度并不是想像中的那样喜形于色,感恩戴德。而是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直到三更方散。这又是为什么呢?
- 与甄士隐交往已久,他已经深知甄士隐的意思,借着酒意说出囊中羞涩,既不失面子,又能促成这桩美事。这是贾雨村意料之中的。
- 贾雨村虽潦倒,但是比起商贾乡宦仍然有一种优越感,如若表现过于急切,便失了他的面子,虽内心狂喜,也不能流露半分。
贾雨村心机深重,深知甄士隐这五十两银子是自己仕途之路的开端,但仅限于此,之后再无帮助,因此,辞与不辞,得罪与否都不妨碍他今后的发展
甄仕隐只是一名乡宦,无权无势,只是手中有些银钱,他爱惜贾雨村的才华,愿意解囊相助,是他的乐善好施,至于回报或许并没有想太多。
贾雨村对于甄士隐的帮助固然是感激的,虽未面辞,也留了话,说得入情入理,也无可厚非。只是这淡淡的态度让人们感觉不舒服。
五十两银子对于贾雨村是及时雨,但是也仅是银钱上的帮助,今后怎样还要靠他自己筹谋,甄士隐的最大价值便是送贾雨村上京,至于之后的事,甄士隐再也帮不上什么忙了。
贾雨村也是看中了这一点,类似于平时做生意时讲的“一锤子买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贾雨村后来对贾府的态度便知。
贾雨村后来因林如海举荐拜到了贾政门下,贾政又帮他谋到了金陵应天府的职位,真是青云直上了。
同样是帮助贾雨村的恩人,一个给了银钱,一个谋了官职。最终的结果如何呢?其实是一样的。
贾府不仅能帮得了贾雨村一时,而且能帮他一路扶摇直上,对于权势这东西,贾雨村是深知其厉害的,因此,频繁出入贾府是在寻求更多更有价值的机会。
而一旦贾府势败,贾雨村又寻了更强有力的依靠,同样也是一脚将贾府踢到了一边,甚至还落井下石,毫不顾念昔日恩情。
读完全书再回头来看,连贾府这样对贾雨村恩情深厚的世家旺族,一朝失势,也会被他弃如敝履,何况甄士隐这区区五十两银子的资助呢?
贾雨村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善于钻营,冷酷无情,忘恩负义,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他骨子里的那种贪婪势利,但同时他又手段颇高,善于运用一切资源为己所用,凡有利的必趋之,凡无用的必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