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都说《沁园春·长沙》写得好,表现在哪些地方?

都说《沁园春·长沙》写得好,表现在哪些地方?

2020-07-29 11:32阅读(221)

都说《沁园春·长沙》写得好,表现在哪些地方?:读毛泽东诗词,常常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总是被词句里洋溢着的恢宏气势和浪漫情怀所感动,牵着你,把你带入诗人的

1

读毛泽东诗词,常常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总是被词句里洋溢着的恢宏气势和浪漫情怀所感动,牵着你,把你带入诗人的画面和情感世界,从心底里迸发出一种崇敬,赞叹,振奋人心的情感,享受精神上丰富的美。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的美景融入胸怀,把自己的革命旅程化作情感,每每读来都会迸发和感悟出心灵的共鸣和震撼。

1925年9月,毛泽东从自己的老家湖南韶山到革命的策源地广州,途经长沙,面对湘江滔滔江水,岳麓山满山红叶,橘子洲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激发诗人驻足山水,游历壮美山川,豪情万丈地写下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全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橘子洲头,顺水而望,滚滚北去的湘江,秋水长天,诗人把一个高远的深秋背景,送到读者面前,抬头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自然的神来之笔,染红了祖国壮美的山河大地,枫叶衬托下火红的岳麓山群峰,引着我们的联想,透过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涌现出的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

雄鹰搏击在万里长空,展翅翱翔,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欢快的遨游,脚下的湘江,犹如碧绿的翡翠,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生机勃勃。

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描绘出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深秋美景。“问苍茫大地”,诗人笔锋一转,由美景到抒怀,是问也是答,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民族发展的洪流,是永远也不可阻挡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年在橘子洲头一同散步,学习,游泳的同学和朋友,这些才华横溢,风华正茂,有着自由思想,情怀奔放的时代青年,他们既感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闪耀着内心崇高的理想,表达出一代革命青年的壮志雄心。仿佛我们一同与诗人站在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中流击水。

诗人用象征的笔法,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一扫衰颓萧瑟的悲秋,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引领我们感受其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昂扬炽烈,汲取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力量。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对山川景物的描绘,这首词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宏伟壮丽的秋景只用一句“万山红遍”就体现的淋漓尽致,把秋天广阔的背景,晕染的犹如春天般百花齐放一样艳丽。秋江碧波,秋天的湘江水清澈晶莹,如水晶般透明。

从远山到近水,从天空到浅底,雄鹰健羽,自由飞翔,鱼群遨游,摆动鳍尾。这是我们在古典诗词中读不到,从来没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画面。

借景抒情,把伟大高尚的心灵抒发出来,是这首词的又一高峰。回忆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引发诗人崇高的革命理想,一个神采飞扬,意气奋发的知识青年,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词中处处绽放出诗人崇高的革命者心灵之美的光芒。

这首词还体现了古典诗词情与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写景中蕴涵着诗人远大的志向、恢弘的气魄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情与景浑然一体、蓄而不露,是青年毛泽东艺术才华的最佳词作,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精湛的艺术典范。



作者:五猫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2

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写于一九二五年。当年九月上旬,毛泽东与准备到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五期学习的庞叔侃和周振岳由长沙动身到广州。就在毛泽东回到长沙,即将去广州办农运讲习所期间,重访橘子洲,抚今追昔,激情由生,写下了这首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经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杨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主席这首词好在以下三点:

第一,胸怀抱负,志向远大。一个“谁主沉浮”表现出代表劳动人民管理国家的远大志向,虽然是问,但有舍我们还有谁的反问。“浪遏飞舟“表现出毛主席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远大理想的雄心壮志,以及勇气霸气。“指点江山“指对祖国山河谁定乾坤的疑问。“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对历代帝王侯爵的藐视。含有安排河山还有更好的后来人的出现之意。全词表现出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就有创建社会幸福美好的强盛国家的伟大抱负和理想。

第二,音韵优美,节奏感强。全首词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鲜明而有力度有气魄,用艺术手段表现词的意境之深远和美妙。

第三,艺术手法,巧妙高超。全首词虽然只有114个字,但选词精准妙语不断,包含的内容丰富而生动,把写景记事抒情有机融为一体。上片的景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鱼翔浅底,鹰击长空”把寒秋的秋高气爽天空明远万山枫红的美丽表现出来,为施展才华创立伟业展示一个宽阔的空间,给人以舒爽怡情之感。紧接着一个“竞自由“过渡到舒发豪情壮志。写景为抒情作了良好的铺垫。词中的夸张手法巧妙贴切含意深刻,如”万类霜天”由上文的鹰和鱼引出以示众多,意喻无数的有识之士都在谋求报国之大事,追求自由理想之境界。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夸张把澎湃激情推置到极至,寓意有自信可以战胜任何具大困难和阻力,一定会实现自己开疆立国的伟大志向。词中对字的精准选用也颇具匠心,如鹰击的“击“,鱼翔的“翔“,浪遏的“遏“的运用,既鲜活生动而又有力度,为实出表现实现伟大抱负的情怀起了重要作用。

词牌名沁园春中的“沁园“出自东汉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因其华美居当时园林之最,外戚窦宪心怀艳美,凭权势豪夺强取,将沁园占有。后有人作诗以咏其事。《沁园春》词牌因此得名。这种词格调开张,韵位疏缓,宜抒发激越壮阔之豪情。

3

我是万方,我来回答这个间题:

我先介绍一下,我是读小学一年级的时侯就开始背毛泽东诗词的。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是我最推崇的两首毛泽东的诗词。

《沁园春-长沙》全文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的这首词,我认为好在这几个地方:意境辽阔;充满激性;很有气概。

古人云,诗言志,词言情。自唐中期有了词的这种文学体裁以来,词的这种文学体裁就几乎和愁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好象是无愁不成词。 到北宋,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阙还给了人一种辽阔豪迈的感觉,但到下阙收尾两句,也陷入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自怨自艾之中了。只有毛泽东的诗词才真做到了与愁字绝缘了。

该词上阕前十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开篇给人展现一幅深秋湘江画卷。既辽阔恢宏,又有鹰去长空鱼翔浅底的动态,风景优美而又活灵活现。接着后面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仿佛把读者带到宇宙之外,宛如在天外询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这就是常人所没有的气概。

至下阕,“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杨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读者看到一群少年书生,在湘江边“指点江山“”粪土当年方户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既活灵活现,又豪迈霸气。

每当读到毛泽东的这首词,都会想到青春年少,都会使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我是万方,热爱诗词以及人生哲理。读过我的文章请赐评、讨论、点赞和关注!(如有想互关的朋友请私信与我)

4

都说《沁园春 长沙》写得好,表现在哪些地方?

我们当年读小学时,正值“文革”时期,根本没有正式的教材。于是乎,可能是老师也喜欢毛主席的诗词,就天天教我们背诵毛主席诗词。可能我这一生爱诗词与此有关。

后来,高中毕业后,回乡在本生产队参加劳动。偶然之间,听父亲说了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可能是我这一生爱上诗词的第二个原因吧!

高中毕业在家务农,头半年还天天抽时间复习数理化。后来一衡量,身居山寨,家庭经济贫困,学数理化哪能付诸实践。于是就想,我应该从文上着手。这是爱诗词的第三个理由。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先重阅一遍主席的《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主席这首《沁园春 长沙》词,上阙写景而景中有情,下阙抒情而情中言志。

上阙的景恢宏磅礴,从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长空、浅底、霜天等一系列的物象的铺陈中,体现岀“江山如此多娇”的客观事实。作者似乎是站立在宇宙之上,问道:“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阙的情则是寄托在“百侣曾游”之上。写词当日回忆起当年携同学在湘江之上游玩的情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抒发豪情,立下壮志。“当年万户侯”不过粪土而已。他们要创造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能不能实现呢?要奋斗,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见其志向之远大。

从全词的广度来看,毛主席在进行一次问答。上阙是问,下阙是答。上阙问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阙答曰:“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言下之意,“谁主沉浮”,唯有我等!

我们再把此词同《沁园春 雪》放在一起来欣赏一番,就会发现:这是毛主席沁园春词的姊妹篇。《沁园春 长沙》注重于问,而《沁园春 雪》则注重于答。

《沁园春 长沙》曾经“粪土当年万户侯”,而《沁园春 雪》则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过去的都过去了,现在要靠我们!

《沁园春 长沙》曾经问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沁园春 雪》刚答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主要代表。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真真正正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力避左倾和右倾两种机会主义错误,使革命一步一步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并在建国后,紧锣密鼓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使中国人民既能当家作主又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5

这首词不但标志着毛泽东诗词风格的形成,也代表着毛泽东诗词艺术上的高水准。这一篇和他的另一篇《沁园春?雪》,经常被视为毛泽东诗词的两个压卷之作。并为诗词史上的光辉篇章。在此之前,我们较为熟悉的毛泽东诗词的成熟之作是《贺新郎·别友》,却属于婉约风格。《沁园春/长沙》开启了毛泽东诗词一系列豪放作品的先声。

这首词好在哪里呢?

一,用字的传神。相信中学时代学习这首词时,经常会有习题问“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击”字、“翔”字好在哪里?这两个字确实是全词最出彩的地方,体现了作者匠心独具的炼字功力。特别是一个“翔”字,千古无此用法,毛泽东创造性地将用于天空的词移用于湖水,不仅新警天下,道出鱼儿的欢撒自在,也与后一句的“竞自由”连接。如果按正常填词,这里就是一个“游”字,替换后你试试看,减损多少魅力!

二,富于画面的描写呈现的是生机勃勃的秋色图。诗词写秋一片愁,古代就只有杜牧和刘禹锡写出了秋天的光彩,至毛泽东,则更为绚丽、辽阔,充满希望甚至焕发出某种力量。他一向是喜爱秋天的。诗人在这首词里歌咏的秋天,比《采桑子.重阳》中要细腻、绚烂得多。大到“万山红遍”,小到“鱼翔浅底”,湘江秋日,动静之间,天上地下,尽收眼底。

三,澎湃的青春激情与高远的情操理想,是这首词最闪亮的地方。作词时,公元1925年,词人32岁了,那种飞扬的意气,活泼的神采,多么吸引人啊。看看现在,20多岁就丧得不行的一大把。别说“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就是找个工作养活自己,也感觉像面对一座山。今昔对比,差别太大。差不多的年纪,同样身无长物,青年毛泽东已经越过自己和王侯将相,直抵天下苍生。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当代年轻人应该多多汲取这首词中的生命热情,点燃胸中的那团火,而不是年纪轻轻就大谈什么佛系。

附词:《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

谢邀。

题主问主席的这阙《沁园春·长沙》哪些地方写的好。不妨我们来做一个比较欣赏,把这阙词与主席的《沁园春·雪》一起来欣赏一下。

《沁园春·长沙》是主席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这个时候,主席刚刚33岁的年纪。而立之年,也正如他词中所写“风华正茂”。这个时期的中国出在一片混乱之中,许多仁人志士致力于救国救民的斗争中。但是,很少有人能看清楚未来之中国的方向。所以,主席在词之上阙写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面对满目疮痍之中国,主席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在词之下阙,十分坚定的表达了自己的革命信念: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就是年轻时代的主席所表现出来的雄宏胸襟。

再看,《沁园春·雪》一词,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

作这首词的时候,主席已经是45岁的年纪。这个时期的主席经过了众多的革命斗争后,已然是找到了革命前进的方向。所以,这阙词算是给当年的那阙《沁园春·长沙》一个答案。他在《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等到《沁园春·雪》中,主席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多么豪情万丈的呐喊与呼号,这阙词当然就注定了毛主席是能够带领全中国人们走向新的未来的。

以上,是初心文学笔者王嘉伟的回答,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7

毛泽东写过不少诗词,但我认为这4首诗最有代表性。

1906年,13岁?

1.五言诗:《赞井》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1910年,17岁?

2.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1925年,32岁

3.《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1936年2月,43岁?

4.《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阕《沁园春·雪》抒发出他的旷世豪情,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雄关漫道中彰显气吞雄壮!

这4首诗,有毛泽东儿时的淘气,少年的霸气,青年的志气和中年的豪气,层层递进,气吞山河,表现诗人伟大志向。




8

据说,《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主席登上诗坛的第一首词,抒发了他青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和伟大抱负。该词置于卷首,为毛泽东的诗词世界拉开序幕;同时,它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同类题材的压卷之作。

一、主题美。

上阕览景发问,振聋发聩:1925年秋,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把自然的时空和历史的时空尽收眼底,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想到的是万类霜天竞自由;面对苍茫天地,历史的使命感感油然而生,一个历史的巨人发问,如春雷乍惊: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下阙抒发豪气,敢于担当:想当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丰厚的学识底蕴,豪迈的个人气概,搏击风浪的能力,蓬勃向上的锐气,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担当起历史的使命。

二、文采美。

1、写景用词准确,生动传神。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用准确的词语把意象捕捉得非常传神。山红,林染,舸争,鹰击,鱼游,把秋日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用文字描画得鲜活生动,充满诗情画意,使得全词的意境非常宏美。

2、气韵豪迈高昂,充满激情。

少年风华,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藐视“当年万户侯”。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读来令人顿生豪情,快意酣畅!

全词情景交融,思考博大深远,充满历史的使命感和担当感,让读者感觉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应时而生!陈子昂登幽州台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是一种伟大的孤独,毛泽东立橘子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一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我主沉浮”的凛然担当!

(图片来自网络)

9

《沁园春长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只记得一句,问沧茫大地,谁主沉浮?曾忆同学恰逢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的诗词,气势恢宏,激情澎湃,同伟人的胸怀一样,气吞万里如虎。

我在这里作一首《沁园春.望乡》

秦岭苍翠,渭水涛涛。

眉坞人家,打工在西安。

一头冰霜,满眼思乡。

西望家乡,落日苍黄。

身无彩凤双飞翼,

夜夜梦回家乡。

春光尽染,绿树红妆。

百鸟啼春,人勤春早。

何时意气风发,锦衣还乡?

10

都说《沁园春·长沙》写得好,好在哪些地方?先共同欣赏一下这首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毛主席作于1925年。

那么,都说这首词好,好在哪些地方呢?愚以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意高远 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景,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和对国家和人民命运密切结合的诗人是屈原。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毛主席诗词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在这首词里面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观景象。恰似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这首词创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风起云涌,蓬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也日益高涨,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这“万类霜天竞自由”壮观美景与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融为一体。展示了革命发展的一派大好形势。

二、胸襟阔达 毛主席作这首词,虽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但是从个人角度来看,诗人的政治命运却步履坎坷。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毛主席不仅没有出席,而且连委员都被选掉了。作为以政治为事业的诗人来说,打击是巨大的,所以,诗里一个“独”字写出诗人的孤独,“独立寒秋”正是当时诗人处境的写照。但诗人并不因处境不好而悲观落寞,而是以“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置个人名利于度外,虽然事业上遭受挫折、打击,被排挤出党中央,在挫折、打击面前,诗人依然奋力前行,愈挫愈勇,砥柱中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诗人以阔达的内心世界洞察这五彩缤纷的自然世界。并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最强音。

三、坚定的信念 诗人通过对长沙橘子洲秋景的描绘,自然引出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中心问题,诗人虽然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和打击,仍能“独立寒秋”“怅廖廓”,发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动人心的呼声。诗人在词里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逆境中的拼搏,还是诗人灰色际遇中的亮光,是丰富多彩的底色,是“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哲思。是冬天中的诗人心中的春天。整首词充满着诗人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没有丝毫因政治排挤打击的悲观落寞情绪。

这些就是诗人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更是一位政治家非同寻常的政治本色。

其实,这首词和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有并驾齐出的感觉,两首词都显得雄阔豪放,气势磅礴。读来让人顿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