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胆囊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通过饮食让囊肉缩小消失?

胆囊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通过饮食让囊肉缩小消失?

2020-07-29 11:02阅读(78)

胆囊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通过饮食让囊肉缩小消失?:胆囊息肉是胆囊内壁上的小凸起,有大有小,有多有少。绝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没有任何症状,多是在检查时被

1

胆囊息肉是胆囊内壁上的小凸起,有大有小,有多有少。绝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没有任何症状,多是在检查时被发现。

胆囊息肉按组织分类的不同,可以分为好多种,最常见的包括:胆固醇性胆囊息肉、炎症性胆囊息肉、胆囊腺瘤、胆囊腺肌瘤。



胆囊息肉如何形成?各自有什么特征?

一、胆固醇性胆囊息肉

胆固醇性胆囊息肉一般都呈现为“多发性胆囊息肉”,检查发现单颗息肉比较少。

很显然,这种息肉和胆汁内的胆固醇聚积有关,也就是说人身体肥胖、胆固醇升高更容易得此病。

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是最常见、最多见的胆囊息肉,本身为良性病变,没有症状可以不处理。

二、炎症性胆囊息肉

炎症性胆囊息肉,是反复的慢性胆囊炎刺激而引起。常常合并胆囊结石。

除了检查出息肉,还可以发现有胆囊壁毛糙、胆囊壁增厚、胆囊内赘生物。

症状上可以有反复右上腹疼痛发作,特别是进食油腻食物后,或者运动后。

三、胆囊腺瘤

胆囊腺瘤是胆囊内分泌腺变异所引起的肿块。表现为胆囊内壁火山口状的凸起。

从字眼上就很好理解,是细胞变异引起,有一定的癌变可能。

在不能明确性质的情况下,要勤于复查,一旦发现其快速长大,就要及时手术干预。

四、胆囊腺肌瘤

这是一种局部炎症或胆囊损伤后所形成的“疤痕”,呈片状分布。因为很多都是慢性损伤的结果,所以一般不会有症状。

鉴于目前医疗检查手段的不足,很多胆囊息肉的性质,其实不能通过验血、B超、CT或磁共振等方法明确,这让临床医生的判断出现一定困难。

所以有时候评判胆囊息肉的性质,还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一些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比如体重、饮食习惯、临床症状、B超对息肉的描述等。

因为不确定性,而腺瘤性胆囊息肉有癌变的特性,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制定出需要手术干预的标准:

1.胆囊息肉直径>1厘米

2.胆囊大结石+胆囊息肉

3.胆囊息肉B超随访,半年内迅速增大

4.有腹痛症状的胆囊息肉



如何通过饮食来让胆囊息肉缩小或消失?

能通过饮食来调整胆囊息肉大小的,只有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

1、胆固醇性胆囊息肉是脂肪和胆固醇聚积导致,饮食上要做到低脂饮食,油腻的食物、油炸的食物、奶油、肥肉、甜食等,尽量少吃或不吃。在配合运动减肥减脂,相信胆固醇性胆囊息肉很快就能缩小,甚至消失。

2、炎症性胆囊息肉是胆囊慢性炎症引起,要减轻炎症实属不易。不仅饮食上要十分注意,比如不能吃过饱、不能吃刺激性食物、不能吃油腻食物、不喝酒等,都是在让胆囊得到休息和恢复。

如果是胆囊结石活动引起的物理刺激,还要通过手术取石或排石后,再配合药物治疗才能达到效果。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更多关于胆囊和胆道健康的知识,可前往首页订阅曾医生的专栏《胆囊的那些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2

很多人就是常规查体的时候,发现了胆囊息肉,于是很是担心,不知如何是好?

整天嘀咕,是因为吃的太油腻导致的?以后还能不能吃肉?用不用手术治疗?会不会癌变?等等问题会困扰着自己。


其实大部分胆囊息肉并没有任何不舒服,就是体检发现而已,是不是需要进一步治疗,因人而已。

一、胆囊息肉是什么?如何形成的?

胆囊息肉是起始于胆囊壁后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因为大部分胆囊息肉都是没有症状,只是通过B超发现的,很难初步定性其恶性或良性,只要B超发现就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大概有0.3-10%的人有胆囊息肉,男性对于女性,在胆囊息肉中约有5%可能癌变。

至于什么原因导致了胆囊息肉,目前并不是很明确,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尤其是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的解剖异常,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

也就是高脂血症,胆固醇代谢异常是胆囊息肉形成的一个因素。


二、饮食与胆囊息肉

既然高血脂或者高胆固醇是胆囊息肉的的一个原因,而血脂代谢和饮食相对来说关系密切,所以会导致血脂升高的饮食就会增加胆囊息肉风险,降低胆固醇的饮食就可能会缩小胆囊息肉。

1、会升高血脂的食物:

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动物食物,比如肥肉、动物油、奶油糕点、棕榈油等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动物脑子及内脏、鱼子、鱿鱼、蟹黄等;

反式脂肪酸,油炸过的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常见的食物还包括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咖啡伴侣、西式糕点、薯片、炸薯条、珍珠奶茶等。配料表中有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等的食品不宜过多食用。都含有过多的反式脂肪酸。


2、利于控制血脂,利于血脂代谢,控制胆固醇的食物

膳食纤维、植物固醇、不饱和脂肪酸等等这些食物利于血脂代谢,不会导致血脂升高,甚至利于血脂控制。

最常见的就是粗粮杂粮,如各种豆类、燕麦、玉米,甚至土豆、红薯、山药、芋头也可以当成主食,这些杂粮吃多一点,把精细粮减量。

油类以植物油为主,橄榄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亚麻籽油等等都是相对健康的油。

肉类,鱼肉为主,尤其深海鱼对于血脂代谢有一定帮助,所以才有深海鱼油降血脂一说。鱼油利于血脂控制,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新鲜蔬菜水果,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蔬菜,品种越多越好,越丰富越好。

适当的坚果,比如核桃、杏仁、开心果、花生等等,但也不宜过量,每天20g左右;适当的奶制品或酸奶。

这样胆固醇就能得到一定的控制,部分人通过这样的饮食加之配合运动锻炼,对于小的胆囊息肉可能会缩小。

但是胆固醇只是胆囊息肉的一个因素,如果是慢性炎症引起,要靠饮食减轻炎症实属不易。必要时除了正规治疗,饮食上不能吃过饱、不能吃刺激性食物、不能吃油腻食物、不喝酒等,让胆囊得到休息和恢复。

三、胆囊息肉的表现?


大部分胆囊息肉没有表现,只是体检发现,但是胆囊息肉容易合并胆囊相关疾病,就会有表现:

胆绞痛:右上腹不适,或右上腹疼痛,或向右肩、以及背部放散疼痛,进食油腻食物有加重;

慢性胆囊炎: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

急性胆囊炎:发热、乏力、全身皮肤黄疸、尿黄、恶心、呕吐、厌油腻、右上腹疼痛、或向右肩、以及背部放散疼痛。

四、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如果出现并发症,比如各种炎症,那就需要按照别的疾病来治疗。

对于单纯的胆囊息肉,并没有出现合并症,一般需要根据息肉大小决定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控制饮食,也就是少吃油腻,坚持锻炼、控制体重,监测血脂,如果血脂异常不能通过健康生活控制,需要降脂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以下6种情况建议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

息肉直径>1cm;

息肉基底宽广;

单发息肉;

>50岁患者;

息肉合并结石;

患者担心癌变,强烈要求。

一般来说,多发息肉,年龄<30岁,直径<5mm,恶性概率<5%;

但如果基底宽广、单发、合并结石、年龄>50岁,恶性概率>15%。

<7mm,单发或多发;建议:3-6个月复查B超,如果没有进展,继续健康生活观察;

如果突然增大,或合并相关性腹痛;建议手术;

怀疑恶性或直径>1cm;建议微创先做病理,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怀疑恶性,即使<1cm;建议手术。

一般手术后,息肉切除后,胆囊息肉可以治愈;切除后病理后如果是恶性,需要按照癌症继续正规治疗。


总之,饮食和高血脂及胆固醇升高有密切关系,而高血脂又是胆囊息肉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对于胆囊息肉患者需要从健康饮做起,坚持运动,并且需要B超监测胆囊息肉的变化。

3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粘膜壁上的赘生物。大多数有胆囊息肉的人并没有症状,通常在体检做B超的时候偶然发现。



很多人认为胆囊息肉是一种肿瘤性的病变,其实并不是那样。大多数胆囊息肉属于增生性的病变,或者仅仅是脂质沉积在胆囊壁,而向胆囊腔内突出的一个黏膜凸起,故又叫做胆固醇沉着病。

  • 常见的胆囊息肉有三种类型。

除了以上所说的胆固醇沉着病之外,还有胆囊的腺瘤以及炎症性的息肉

其中腺瘤有可能会导致腺肌瘤病,最终可能和胆囊癌有一定的关系,不过胆囊的腺癌确实是非常罕见的,也不要太紧张。



1.胆固醇沉着病

也就是最常见的那种胆囊息肉,是由甘油三酯、胆固醇前体和胆固醇酯在胆囊黏膜内异常沉积所致。

由此可见,这种息肉跟平常的高脂饮食有很大的关系;肥胖,特别是肥胖的中年女性比较容易出现这种胆囊息肉。

胆固醇息肉有时可以脱落,因此有些患者的胆囊息肉也会突然消失的

胆固醇息肉也会引起感染等并发症,还可能会诱发胆结石的形成,从而出现胆绞痛、胰腺炎或黄疸,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



2.腺肌瘤病

这种胆囊息肉,主要由胆囊黏膜过度增生、肌层增厚和壁内憩室引起,其发病机制不详,也不好理解。

女性会比较多见一些。

跟胆囊结石的长期刺激可能有关。

有胆结石的人要注意这种息肉,因为有一部分这样的息肉可能会癌变。



3.炎性息肉

人们更加关注的是炎症性息肉,但是这种炎症性息肉在胆囊息肉里面,其实是最少见的。胆囊黏膜在炎症的时候,新产生的肉芽组织可以引起,经过抗炎治疗后有可能会消失。

如何通过饮食,让胆囊息肉缩小甚至消失?

很遗憾,通过饮食是不可能让胆囊息肉缩小或消失的,有时候即使消失,也不是因为吃了什么食物导致的。

了解这几种胆囊息肉之后,对于患者的日常保健,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主要的保健措施包括:

1.迪避免油腻的食物。特别是动物内脏、动物油、肥肉、海鲜、蛋黄等高油脂、高胆固醇的食物。

2.积极治疗胆结石。特别是那种非泥沙样的固体结石,通常会对胆囊壁造成反复的刺激,容易引起类似疤痕产生的表现

3.治疗方法。直径低于1cm的息肉,一般来说是不需要治疗的;在有发热、腹痛等胆囊炎表现的情况下,要积极的抗菌治疗



4.定期每隔6到12个月复查一次,看看息肉有没有增大和变化。

5.资金大于1.0cm的息肉,有可能是恶性的话,需要尽早在腹腔镜下做胆囊切除术。

目前没有特异性的药物能够使胆囊息肉缩小,除非是一些有明确感染表现的息肉,可以深度使用一些抗菌药物。

药物治疗2周后,没有任何改善,建议不要再继续服药,以免增加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


我是热爱科普的龙大夫,想了解更多的感染科和肝病知识,请关注我!

欢迎评论、点赞、转发!

4

形成胆囊息肉有多方面原因,一是饮食上经常不吃早餐及很少吃早餐的、常饮酒及进食油腻食物,高胆固醇食物, 动物内脏,饮食不规律的人有关。

二是胆固醇代谢不良、胆固醇异常也可能导致胆囊胆固醇息肉的发生。

三是慢性炎症可能会导致炎性息肉。刺激可以使胆囊黏膜增生,突出而形成炎性息肉。

有一种黄色肉芽肿性炎症,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胆囊上皮增生和肌层肥厚的特殊结构(R-A窦)被浓缩的胆汁与黏液所堵塞,逐渐膨胀甚至破裂,R-A窦内的胆汁和黏液进入临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同时胆汁又降解为不溶性的胆固醇和脂质,使组织细胞汇集增多,从而形成黄色肉芽肿。

胆囊息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大多数胆囊息肉是良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如果体检或检查显示胆囊息肉,应该注意饮食。饮食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应该有规律,尤其是早餐必须吃,早餐可以选择低胆固醇和低脂肪的饮食;饮食中应注意酒精控制。所有胆结石或胆囊息肉病人都需要停止饮酒;还应该注意非食物的事情,例如个人情绪。 一些胆囊息肉病人可能患有胆囊炎。如果有胆囊炎并发胆囊息肉,饮食应注意清淡饮食,即少油饮食,少吃油炸、油炸、脂肪、蛋黄,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胆囊炎。如果胆囊炎发生多次,应考虑行胆囊切除术并摘除胆囊,以防止胆囊炎症状复发。

5

看到这个问题,我阅读了几位大夫友友解绍胆囊息肉的知识,涨见识了。

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小体验。2015年,我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发现有6mm的胆息肉,医生说长到10mm上建议手术掉。

有一次,我闪了气去做推拿,推拿时聊起胆囊息肉,那推拿师建议我尽量不要做手术,他手术后天气不好时会刀疤痛,建议我坚持做三个月艾炙。

我买回那种盒式艾炙盒及艾条,自己每天下午背部胆俞穴部位艾灸一次,也未抱多大希堂望,只是觉得背部灸着舒服,所以就坚持做了三个月。

2016年体检,胆囊息肉缩小至只有3mm了,以后的每年检查,都是这数据。另外,饮食上注意清淡,不食油腻,心情要开朗,遇事少纤结。

6

胆囊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通过饮食让囊肉缩小消失?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由胆囊壁向囊腔内呈局限性隆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简称胆囊息肉。随着B超的普及应用,对本病的检出率有明显提高。胆囊息肉样病变在病理上有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之分。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等,而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等,其中腺瘤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几种常见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成因

1. 胆固醇息肉

胆固醇样息肉主要机制为胆汁中脂质代谢异常特别是胆固醇代谢障碍。胆汁是非常复杂的溶液,胆汁中脂质主要由胆汁酸盐、胆固醇、卵磷脂三部分组成。胆汁酸与胆汁中的阳离子(主要是钠、钾离子)结合形成胆汁酸盐(简称胆盐),胆盐约占胆汁固体成分的一半以上。

生理状态下胆盐、胆固醇、卵磷脂三者成一定的比例溶解于胆汁中,当三者的正常平衡发生改变或在胆道系统的一些病理状态下,过饱和胆汁中的胆固醇主动和被动转运至胆囊粘膜上皮细胞胞浆过程增强,被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堆积于巨噬细胞使其变大,移行缓慢。最终变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因体积过大和变形能力差而不能通过淋巴管上皮细胞间隙,或者淋巴管腔被泡沫细胞堵塞,导致小管结构破坏引起粘膜下泡沫细胞堆积。待泡沫细胞积聚甚多时,诱导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吞噬后形成泡沫样细胞,泡沫状细胞在上皮嵴下的固有膜堆积向黏膜表面隆起呈单个或多个小结节状或息肉并突入胆囊腔,呈现类脂质金黄色的外观即形成胆固醇性息肉。

2. 胆囊腺肌增生症

胆囊腺肌增生症又称腺肌瘤性增生,是胆囊壁的一种正常情况,组织结构上以上皮和平滑肌的增生为特征。在胆囊切除术中占8.7%以上,女性患胆囊腺肌增生症多于男性。增生的平滑肌细胞伴随由浓缩胆汁、粘液或结石引起的胆囊上皮内陷。增生的胆囊上皮也存在炎症、纤维化改变和化生改变。这些异常变化和浸润性癌可能起源于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上皮,但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癌症的发展与结石、慢性炎症和化生改变有关,与胆囊腺肌增生症无关。因此,胆囊腺肌增生症并不是癌前病变。

3. 胆囊腺瘤

胆囊腺瘤是胆囊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胆囊切除标本的0.5%,大约10%的腺瘤为多发,约50%-65%与结石有关,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男女之比是1:2.4。

胆囊息肉是不能通过饮食进行消除的,患者能做的只是少吃油腻的食物控制病情的发展。胆囊息肉直径小于0.5厘米,且生长缓慢,不伴有消化系统症状时,对人体未产生大的危害,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考虑手术,但应定期复查, 每3~6个月复查B超一次。 有症状的和有恶变可能性的胆囊息肉需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我是黄志艳大夫,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关于胆囊息肉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7

胆囊息肉是生活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是在体检腹部B超的过程当中发现,这类人群患有胆囊息肉时,身体上不会有任何的临床表现,自己也难以察觉。而另外一部分胆囊息肉的患者可以有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如恶心,呕吐,右上腹部疼痛不适等。

下面小克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胆囊息肉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生活当中对于胆囊息肉我们如何通过饮食去进行调养:

胆囊息肉的形成可以从各方面来进行分析,而在生活当中导致胆囊息肉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点。

1.长期饮食不规律:饮食和胆囊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食物进入到胃内,肠道时会刺激胆汁的分泌,而胆汁当中含有着消化食物的各种物质,所以无规律的饮食会导致胆汁无规律的分泌和排泄,有时当胆汁长时间的在胆囊内沉积时,就有可能形成结晶和息肉的可能性。

2.胆汁分泌过多:当体内胆汁过度分泌时,就会导致胆囊内的胆汁过度的储存,再加上无规律的饮食,就容易导致胆汁的沉积和胆囊息肉的形成,另外长期爱进食油腻食物和高脂肪食物也会导致胆汁的过度分泌。

3.长期不运动:长时间的不运动,也会造成胆囊内的胆汁沉积,像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人群多见于过度肥胖,不爱运动的人群。

4.社会环境影响:现在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都是非常大的,而很多人的心理抗压能力都是各有不同的,对于一些情绪容易激动和受影响波动的,也是容易出现胆囊息肉和其他胆囊疾病。

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该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对胆囊息肉去进行保养?

1.按时规律的饮食:养成一日三餐,按时进食的好习惯,另外在进食时也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要狼吞虎咽,暴饮暴食。这样有助于胆汁按时按量的分泌和排出,避免胆汁的过度沉积。

2.避免过于油腻,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像肥肉,蛋黄,动物内脏等食物都需要去尽量的避免,因为这些食物当中含有较多胆固醇存在,而过多的胆固醇就容易导致胆汁的分泌和沉积。所以胆囊息肉的患者在饮食上应该以蔬菜,水果,米面等均衡搭配,不要挑食和偏食。

3.多饮水:胆囊息肉的患者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多饮水,饮水有助于体内循环的增加,可以有效的稀释胆汁,防止胆汁的过度粘稠和沉积。

我是专注科普健康知识的小克,期待您的点赞和评论,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8

谢谢邀请,张一山是家喻户晓的90后小鲜肉,但是年纪轻轻的他却有胆囊息肉。我们身体很多地方都会长息肉,比如鼻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等等,息肉往往又和癌症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很多人检查出胆囊息肉都非常担心,那么胆囊息肉是如何产生的呢?能不能通过饮食调理使息肉消失?

胆囊息肉的产生和饮食习惯密不可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息肉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小僧做过的胆囊息肉患者手术最小年龄只有14岁,这么小就把胆囊切掉了,真的很可惜。现在人们的餐桌上经常都是大鱼大肉,饮食结构和习惯都改变了,年轻人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促进了胆囊息肉的年轻化。

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都不会让胆囊息肉消失,根治胆囊息肉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虽然胆囊息肉的产生和饮食脱不了关系,但是要想通过改变饮食来治疗胆囊息肉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没有治疗胆囊息肉的药物,最终只能通过手术切除息肉,而且很多保胆切除后复发率很高,又要二次手术,所以临床上大多数人都是选择胆囊切除术。

并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都需要切除

通常下列几种情况的胆囊息肉需要切除:

  • 单发息肉直径大于1CM的
  • 多发其中有一个直径超过0.6CM
  • 有明显的腹痛和消化道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的
  • 合并有胆囊结石、年龄超过50岁、有家族癌症病史的

9

饮食习惯不好造成的

10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又分为良性和恶性,而非肿瘤性息肉几乎都是良性的。如果是恶性的话,一般预后很差,难以治疗,所以早发现和预防是最主要的。



胆囊息肉是如何形成的?

1.乙肝病毒感染

有研究显示,有乙肝病史的人患胆囊息肉的几率会比普通人大。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等疾病很常见,而乙肝或肝硬化会增加胆囊息肉的发生率。

2.血压和血糖和血脂异常

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无论哪个方面的血压升高,长期得不到控制,都会增加患胆囊息肉的几率,尤其是舒张压的增高与胆囊息肉的关系更为密切。但有的研究并支持这一观点。

血糖异常的患者多合并高胆固醇血症,会增加胆囊息肉的患病风险。再者高血糖能抑制肝脏的胆汁分泌,扰乱胆囊收缩,产生胆结石而诱发尿道息肉。

3.身体质量指数

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而高身体质量指数是导致胆囊息肉的危险因素。



胆囊息肉多见于男性,女性患病率相对较少,这可能和女性体内雌激素有关系,因为雌激素能促进脂质代谢,减少胆囊息肉的发病率。胆囊息肉在中年人群中发病率相对于其他年龄段来说更大,可能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精神压力大,身体多处于亚健康有关。


以上关于胆囊息肉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多数存在争议,因为有些研究支持,而有的研究不支持。但是总的来说,身体的慢性炎症和三高,尤其是高血脂是胆囊息肉的危险因素。


如何通过饮食让囊肉缩小消失?

胆囊息肉和高脂饮食关系,所以想通过饮食调理的话,就是少吃油性食物。比如做饭少放油,少吃外卖(含油量不是一般的高),有些坚果和干果的含油量也很高,要少吃。多吃蔬菜和水果总是没错的。


此外,加强锻炼,减肥,药物控制过高的血脂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