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1年,诸葛亮开始了第四次北伐。由于此时曹真身体不好,魏明帝曹叡抽调原本坐镇荆州的司马懿前往关中迎击诸葛亮。结果司马懿却在诸葛亮手下连吃败仗,被打了一个落花流水。好在后来诸葛亮因为李严运粮不力,军中粮草不足不得不撤军。
司马懿见有机可乘,下令张郃率兵追击。张郃认为“归军勿追”,但是司马懿坚持己见,下令张郃前去追赶。结果张郃在木门道中计,膝盖中箭而死。
现在网上有些人认为张郃之死时司马懿的借刀杀人之计,目的是为了清除忠于曹魏的将领,以便为日后夺取曹魏江山做准备。这个只能说他们想的太多的。张郃的死只是个意外,并不是司马懿刻意所为。
司马懿后来确实通过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不过司马懿能发动高平陵之变很重要的前提是曹叡英年早逝,命司马懿和曹爽为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曹芳。而且司马懿在辅政初期也并没有夺取曹魏军政大权的想法。只是后来曹爽极力排斥司马懿,又重用自己的亲信,引发了朝中大部分大臣的反对。最终司马懿为了自保,联合朝臣们共同政变,夺取了权力。
所以如果曹叡没有早死,司马懿可能根本没机会出任顾命大臣,更不要说在10年以后发动高平陵政变。曹叡去世是在公元239年,死的时候只有35岁,司马懿足足比他大了25岁。显然在231年的时候司马懿不大可能预见到曹叡会早死,自己还有机会再次出任顾明大臣,更不会想到自己能活到70岁还得被逼着发动政变。
所以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不可能想到需要铲除张郃,以为自己扫清夺权之路。张郃之死只是单纯的司马懿如不诸葛亮,被玩弄于股掌之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