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有三急”。
除了衣食住行之外,上厕所也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情。有人曾经估算过,一个成年人一天平均上3~4次厕所,一年下来就有1500多次。按照每次五分钟计算,人的一生起码有一年是在厕所中度过的。
对于这件难登大雅之堂的尴尬事,聪明的古人给它起了一个含蓄的说法,叫做“如厕”。在古汉语中,“如”有“去,到”的意思。
今天家家户户不仅有厕所,还配备完善的冲水和排水系统,既卫生又便捷,上厕所早已成为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在几千年前的古代社会,对于很多人来说,连安稳舒心地上个厕所都是一种奢望。
晋景公与汉高祖:一代君主也有尴尬时刻
在远古时期,厕所非常简陋,人们随便找一个空旷处挖出一个大坑,然后就在坑边解决个人问题。那时候上厕所其实也算是一件挺危险的事,万一一不留神或是被大风吹倒,掉到了坑里,就算不摔死也会被淹死。这个说法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
春秋时期的晋景公,就是这么个死法。晋景公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死在厕所里的君主,也算是一种“青史扬名”了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人们开始在大坑之上搭建小屋。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安全问题,也大大减少了露天如厕的尴尬。
到了汉朝时期,厕所大都建在自家房屋后面地势较高的地方,下面的出口连通猪圈。这样一来,人的排泄物可以直接进入猪圈,成为家猪的“美餐”。这种厕所被称为“圂厕”,“圂(hun)”,就是猪。“圂厕”有两个天然的优势。一是减少污染,二是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