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命阎立本作画的、褚遂良题之的真人大小的功臣图,悬挂于凌烟阁。阁中分位三层,最内层所画是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是功高王侯之臣,最外面是其他功臣。

首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李世民为了纪念和追思与他一起打天下和开创太平盛世的功臣,所以不单单是战功的对比那么简单,而很多李渊时期的老功臣都不能上榜,也就不是简单地看资历和战功了。

其次,功劳的大小也要看这份功劳服务的对象是谁,对于现任皇帝的功劳大小才是最为关键的,透过秦琼的战功对比,我们就能发现他的战功几乎都是玄武门之变前的战争征伐各路割据政权获得的,对于李渊而言,秦琼的重要性显然要大得多,这从秦琼在李渊时期就被封为国公就看得出来,而其他大部分人都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才获封的国公。

再次,就是认为秦琼应该排名靠前的人显然是受到隋唐演义、隋唐英雄传等等这类的文艺作品的影响,小说或者评书中秦琼是主角,故事是围绕着他来展开的,但是人们为什么要选取秦琼、由秦琼的角度来展开小说呢?其他人就不可以作为小说的主角吗?

我认为主要是秦琼能够代表这段历史,也就是他的经历和阅历足够复杂,可以透过秦琼来更好地将这段历史及人物串联起来,秦琼先是在隋朝将领来护儿手下,后来跟随张须陀平定农民起义,兵败李密之后,划归到裴仁基手下,后来在一起跟随裴仁基投奔李密,来到了瓦岗门下,等到李密被王世充打败之后,归降王世充,后又不耻于王世充的为人,也就是看到王世充任人唯亲,不是能够成大事的人,与程咬金等一起投奔了李世民,这份经历,将当时天下最有权势的几大势力都联系在一起,也只有秦琼一人罢了,其他的人物哪个能有这份阅历呢?所以说无论是小说还是评书等等艺术形式,都采用秦琼为主角,这样才能够将这段历史演绎的更加合理,因此我们不能单凭小说等艺术形式的渲染,就自然而言的认为秦琼的功劳是最大的,虽然他的功劳也确实不小。

最后,就是在贞观朝秦琼基本上都是在养伤,新唐书秦琼传中提到“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而凌烟阁画像的时候,秦琼已经去世了,而且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看不出他时候参与其中,新近唐书说法不一,根据事后大家获得的奖励而言,显然是没有参与其中,或者他知道李世民的计划,只是没有举报,事后李世民也就给予了他一些不大不小的奖励!试想一下,秦琼的战功几乎都是李渊时期获得的,而李世民统治的时候,他还基本上在养伤,没有参与朝政的机会,也没能像李靖、李绩那般打破东突厥的战功,更没有如尉迟敬德那般数次救得李世民性命,尤其是玄武门之变中诛杀齐王李元吉,并且逼供李渊,使得李世民能够获得政权这样的功劳,相比之下,秦琼的功劳相对而言也就不那么明显了,因此李世民能将秦琼排入凌烟阁,都是看在他前期的功劳上的,看在他们一起荡平各大势力并肩作战的情谊上的。在李世民的眼中,那么多功臣武将,秦琼的战功也就不那么起眼了。

其他的功臣,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内兄,李孝恭是李渊的侄子,而且有平定南方的战功,战功几乎可以和太宗相匹敌(尽管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李靖的功劳),柴绍是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的夫君,长孙顺德是长孙皇后的叔叔,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而李靖、李绩荡平东突厥的战功就足够大了,侯君集、程知节(程咬金)也都领兵作战,尉迟敬德单凭玄武门之功就可以榜上有名了,魏征就更不用说了,有事没事给皇帝上书,经常在皇帝面前晃悠,想忘掉他都难,所以秦琼也就只能排在最后一位了。

回到问题,凌烟阁排名第一的是赵国公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的哥哥,也就是李世民的内兄。617年,李渊太原起兵,长孙无忌便参与其中,任渭北行军典签,辅佐李世民征伐战争,出谋划策,参与机密。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策划和组织者之一,而且还是他坚定了李世民发动政变的决心,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亲信。太宗晚年,是李治成为太子的支持者,也是太宗的托孤重臣,李治时期,主持朝政,后因为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问题,被武则天以谋反罪名陷害,最终被逼自杀。

最佳贡献者
2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请大画家阎立本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放于三清殿旁边的凌烟阁。

所有的画像与真人无异,面北而立,凌烟阁共分为三层,按名次依次为:一长孙无忌,二李孝恭,三杜如晦,四魏征,五房玄龄,六高士廉,七尉迟恭,八李靖,九萧瑀,十段志玄,十一刘弘基,十二屈突通。

十三殷开山,十四柴绍,十五长孙顺德,十六张亮,十七侯君集,十八张公瑾,十九程知节,二十虞世南,二十一刘政会,二十二唐俭,二十三李勣,二十四秦琼。

秦琼,也叫秦叔宝,在隋唐演义里面,秦叔宝是男主角,很多人受了这部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认为秦叔宝对李世民的贡献很大,怎么会在凌烟阁里面排名老末呢?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一下真正的历史上的秦叔宝,就能理解为何这样排列了。

秦琼是齐州历城人,隋朝时,是隋将来护儿的部下,秦叔宝母亲过世的时候,来护儿派人前去吊唁,很多人不解,其他部下家里有丧事的时候,也没见将军派人去吊唁,来护儿说秦叔宝此人英勇有气节,肯定会有大成就的,不能当一般人来看待的。

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卢明月率十余万部队攻打祝阿,秦琼随张须陀前去征讨,但是兵力相差太多,而且粮草不足。张须陀对大家说:这样下去肯定不是办法,我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率大军假装撤退,卢明月肯定会追击。

那么他的大本营必然空虚,这个时候只要有人带一千兵前去偷袭敌营,肯定能大获全胜,但这个计划比较危险,有人敢去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去,只有秦叔宝和罗士信站出来说他们接这个任务。

秦叔宝和罗士信做得十分的漂亮,他们爬进门楼,把敌人的旗帜给拔下来,放进了外面的伏兵,一把火把敌营给烧了,卢明月见大营遇袭击,就回头救援,张须陀趁机掩杀,卢明月军大败,最后卢明月只率着一百多个骑兵逃跑,秦叔宝和罗士信一战成名。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秦叔宝随张须陀讨伐瓦岗寨,中了李密的埋伏,张须陀力战而死,秦叔宝就投奔了驻守虎牢关的裴仁基。大业十三年,裴仁基与萧怀静不和,被李密招抚,杀死了萧怀静,率军投奔了瓦岗寨,秦叔宝被任命为帐内骠骑。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了兵变杀死了杨广,率十万军返回关中。李密率军攻打宇文化及,在黎阳童山大战了一场,李密中了流矢坠马,所幸被秦叔宝搭救,秦叔宝又率部打退了宇文化及。

瓦岗寨经此一此役元气大伤,而李密觉得他打胜了,就变得十分的骄傲自满,没把王世充放在眼里,甚至连一般的城防工事都没做,被王世充偷袭,李密就向西投奔了李渊,而秦叔宝被王世充所俘虏,担任龙骧大将军。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秦叔宝与程咬金不满王世充的为人,就在两军对阵的时候投奔了李唐,被安排到了李世民帐下。而李世民对秦叔宝早有耳闻,对他十分的厚街,封他为马军总管。

武德三年,李世民秦叔宝,殷开山在美良川打败了尉迟恭,尉迟恭降唐,此战秦叔宝最多,李渊赐给秦叔宝金瓶,封他为秦王府右三统军,灭掉宋金刚后,又加封为上柱国。

七月,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秦琼担任先锋,李世民挑选了千余人的精锐骑兵,都穿着黑衣玄甲,让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恭,翟长孙统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武德四年,窦建德与王世充结盟,在汜水一战中,窦建德大败被俘,王世充无奈之下只能出城投降,因为秦叔宝这一战中率几十精锐骑兵冲破敌阵,被封为翼国公。窦建德被杀,他的部下刘黑闼复叛,秦叔宝随李世民前去平叛。

武德五年,秦叔宝率军击破刘墨闼。武德九年,秦叔宝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邑七百户,但是秦叔宝经常生病,自然建功立业的机会就少了,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秦琼病死,被追赠为徐州都督,贞观十三年改封为胡国公。

3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命画师阎立本绘“凌烟阁二十四臣”像。胡国公秦琼(秦叔宝)排在最后。这是历史!

秦琼在《隋唐演义》之类小说中,地位更高,是李渊一家的救命恩公,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视其为神仙叔叔。秦琼归唐后,为兵马大元帅,爵封护国公,甚至有影视剧改为护国王,一双御赐金锏更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利器。无限威风。

小说中的秦琼如此神奇,义薄云天,能征惯战,为隋唐英雄中最出名的人物。但为何位居末席,让很多人抱不平。故而议论纷纷,有说他没有参加李世民争夺帝位的玄武门之变,有说他在唐统一后多病而战功不显著,有说绘像时他已经死了五年。

这些都不是决定原因:

一、是否参加了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武德六年,老将殷开山死于武德五年,名列中间。而名列第四的魏徵,在玄武门之变时,还是李世民政敌李建成的主要谋士,更不能说有半寸功劳。《后唐书》证明秦琼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秦琼因参战有功,被加官增禄。

二、秦琼投唐后,也多次追随李世民外出征战。如武德三年征讨宋金刚,秦琼立功最多,李渊赐金瓶,拜为秦王府右三统军,又赏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封上柱国。同年七月,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秦琼为先锋,大败王世充后,获封翼国公,又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武德五年,窦建德部将刘黑闼起兵造反,秦琼随李世民前往征讨,有功,又被赏许多物资。论战功,秦琼经历了唐初的几次主要大战,也是战功卓著,只是在贞观年间毫无建树。就连同他一起归唐的程咬金,持节都督多州军务,在李世民最初要封的世袭刺史之列,其次子还娶了李世民十岁的女儿清河公主。

三、绘制凌烟阁像时,秦琼是死了五年不假,但殷开山却死了二十一年,排在殷开山之后的柴绍死了九年,名列第三的莱国公杜如晦也死了十七年。

然而,因常年的战场拼杀,落下了一身的伤。他对人说:“我戎马一生,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后流的血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

说的是实话,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心胸本不宽广的李世民,未必不忌讳:秦琼是炫功还是要赏?他知道,秦琼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李密,又转投王世充。你秦琼一个多姓家奴,总不会把前面的功劳苦劳,都要算到李世民论功行赏的功劳簿上吧?

李世民

李世民对秦琼心怀芥蒂,由来已久。细心的读者该发现,凌烟阁二十四臣的爵位称号,除了秦琼外,都有实际的封地对应,如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王李孝恭、郑国公魏徵。而秦琼初封翼国公,死后改胡国公,都非实指,甚至有贬黜之意。好在他最后还将秦琼留名凌烟阁,也算是留了一些怀念的情面。

李世民礼遇臣下文武,依照的还是忠君标准,就是凌烟阁二十四臣,他也分了先后三等:最内一层所画均为功高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这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均面北而立,以示为君臣之礼。

李世民绘制凌烟阁功臣像,是在魏徵死后第二月。魏徵因受了李世民特别的礼遇和尊崇,遭人不满,于是说他曾推荐造反的侯君集与受牵连的杜正伦为相,有朋党之嫌,又传言魏徵将前后谏诤之语抄录给史官褚遂良,李世民信以为真,很不满意,遂终止了衡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事,并下令推倒了亲自书写的魏徵纪念碑。

李世民虽是一个杰出的帝王,有“贞观之治”的好成绩,有“天可汗”的好名声,但心里还是要大臣们对自己的绝对忠诚,不容许他们对自己的功过是非有独立的评说。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威胁褚遂良交出起居注,拒绝臣下对尊重历史的谏议,最终迫使房玄龄想着法子删出一册实录呈阅圣目。

秦琼说自己经历了二百多场仗,伤痕累累。伤痕就是军功章,是论功行赏的主要凭据,而他的爵位虽为国公,却无实际封地,所得封户,比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即及比他在对宋金刚一战俘虏的尉迟恭都少了六百户。

而名列凌烟阁二十四臣之首的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李世民的大舅哥,在李渊太原起兵前就追随、辅佐妹夫李世民。他是李世民决战玄武门的首席策划,功劳最大。贞观元年,长孙无忌任吏部尚书,并被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他既是勋臣,又是国戚,深受太宗礼遇,能够出入太宗卧室。有人弹劾他受宠过隆,李世民将折子给他看,毫不忌讳。长孙无忌自请辞相,长孙皇后极力劝说,李世民只改为开府仪同三司,还是最高官阶。李世民一再给长孙无忌高官厚禄,长孙一直辞让,李世民还是坚持,说:我为秦王时,你就是我的得力心腹,在你的辅佐下,我才得以廓清宇内,君临天下。以你的功绩、才干、声望,完全能胜任三公之职,你就不要再推辞了。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十四位功臣为世袭刺史。长孙无忌被封为赵州刺史,改封赵国公。他认为实行分封有害无益,便上表反对,最后使之作罢。李世民说:“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

4

公元643年3月23日,唐太宗为了给手下功臣立标杆,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于凌烟阁内,以期万世流传l、功垂千古。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的兄长,又是李世民的得力干将,几乎参加了与李世民有关的所有大的战役,并且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出的谋略起到了“主心骨”的效果,最终帮助李世民夺取了玄武门之变的成功。因此,他排在凌烟阁24功臣榜首也是当仁不让的。

位列第二的是赵郡王李孝恭、位列第三的是莱公杜如晦、位列第四的是郑公魏征、位列第五的是梁公房玄龄、位列第六的是申公高士廉、位列第七的是鄂公尉迟敬德、位列第八的是卫公李靖、位列第九的是宋公萧禹、位列第十的是褒公段志玄……总之,凌烟阁24功臣个个都是功勋卓著之人,然而,令人疑惑的是,秦琼为何排在最后?


秦琼天生蛮力,武功超群,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如探囊取物耳。追随李世民参加了很多大的战役,并且他几乎每次都伴演着“急先锋”的角色,多次击溃敌军于弹指一挥间,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个,唐太宗李世民自然比谁都清楚。他在分封二四十功臣时,之所以让秦琼叼陪末位,却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一方面,相对于其它功臣来说,秦琼显得“不够忠诚”。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秦琼在追随李世民之前,他有多位主子,刚出道时选择的主子是隋未名将来护儿,接着跳槽到了隋末另一位名将张须陀手下。张须陀战死后,秦琼选择了“择新主”——裴仁基,后又转投瓦岗寨主李密。李密死后,秦琼归顺了王世充,直到公元619年,秦琼才投奔秦王李世民。因此,尽管秦琼在李世民麾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因为他先前对主子的“不忠”,让其名声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相对于其它功臣来说,秦琼显得“太脆弱”。要知道秦琼长年征战,受过几次重伤,到后来几乎变成了“残废之人”,以致于玄武门之变也无法参与。而玄武门的功绩也是李世民最为看中的。也正是因为伤病,李世民夺得皇位后,秦琼成了“隐士”,并且还来了个英年早逝。

光阴荏苒,秦琼病逝五年后,唐太宗才在凌烟阁分封二十四功臣,秦琼依然能榜上有名,已经算是唐太宗对他高看一等、厚爱一筹了。

5

题中说到的李世民二十四功臣,是指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按照排名如下:

赵国公长孙无忌
? 河间王李孝恭
? 莱国公杜如晦
? 郑国公魏征
? 梁国公房玄龄
? 申国公高士廉
? 鄂国公尉迟敬德
? 卫国公李靖
? 宋国公萧瑀
? 褒国公段志玄
? 夔国公刘弘基
? 蒋国公屈突通
? 勋国公殷开山
? 谯国公柴绍
? 邳国公长孙顺德
? 郧国公张亮
? 陈国公侯君集
? 郯国公张公瑾
? 卢国公程咬金
? 永兴公虞世南
? 邢国公刘政会
? 莒国公唐俭
? 英国公李勣
? 胡国公秦叔宝

秦琼秦叔宝排名倒数第一!

后世许多人为秦琼叫屈,认为他的排名偏低,日慕君在此专门说到说到!

凌烟阁24功臣的选定和排名是非常讲究的,综合起来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入关定鼎
(2)统一天下
(3)玄武兵变
(4)贞观之治

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是个综合评价的结果。

排名第一长孙无忌,他是李世民的发小,也是大舅子,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天下,从玄武兵变到贞观之治,长孙无忌如同李世民的影子一般,兢兢业业,把他排在第一位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再看第二名李孝恭,他是李渊的堂侄(李孝恭爷爷与李渊老爸是亲兄弟),虽然李世民即位后就处于半退休状态,整天喝酒泡妞,但人家在定天下过程中居功至伟,萧铣、辅公祏都是人家收拾的,加上皇族身份,排第二也没有问题。

其他如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尉迟敬德都不用说了,个个功高盖世,排名在前并不奇怪!

再来说说秦琼,他最初是隋朝将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后来又和程咬金一起投靠了李世民,在入关定鼎方面功劳不大,主要成绩体现在讨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方面,这也是他入选的最大理由。

再看玄武门之变,秦琼是否参加是有争议的,《旧唐书》说他参加了,但其他资料都没有提他是否参加,有记载玄武门病变后尉迟敬德赏赐1300户,而秦琼只赏赐了700户,可见秦琼即便是参加了也功劳有限。

最后说说贞观之治,由于早年积劳成疾,秦琼在贞观时期除了曾作为副总管参加征讨东突厥之外,基本上是在家养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公布的时候,秦琼已经去世五年。

这么综合下来,秦琼排名最后也就不奇怪了!

秦琼名气如此之大,与后世的许多演义小说有很大关系,《说唐》《隋唐演义》等等,把秦琼的形象高度神话,流传甚广的贾家楼四十六友,秦琼排名第二,程咬金徐茂公(李勣),屈突通,柴绍都是他的小弟,结果到了凌烟阁个个排到他前边,一来一去自然有落差。

其实凌烟阁24功臣就是李世民念旧搞出来的纪念册,主观定性成分较大,排名虽然有先后,但并非向今天考核KPI一样有定量做依据,即便在当时也无法严格界定,看官看看就好,切勿太当真!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6

秦琼,无论在民间、在正史、野史都是鼎鼎大名,尤其是北方的门神之一,就能说明其影响力。

秦琼号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神拳太保;

又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交友赛孟尝,孝母似专诸,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

在唐朝好汉排名 也排在第十三好汉里面。并且救过李渊(李世民的父亲的命),并且为唐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全国的大孝子,还义薄云天,单就俸禄来说,这样的人没有理由比侯君集、张公瑾都低的。

第一、 现在历史学界最公认的解释是:秦琼没有参加宣武门政变是他排在最后的最主要理由。(注:因为之前无论如何秦琼都会比张公瑾和程咬金功劳大的)

24功臣主要来自三股:第一股势力来自于李氏皇族外戚,占据五席(长孙无忌、李孝恭、高士廉、柴绍 、长孙顺德);第二股势力是当年跟随李渊晋阳起兵的骨灰级元老,占据了六席(房玄龄、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唐俭);第三股势力是来自瓦岗寨好汉,占据了五席(魏徵、张亮、程知节、徐世绩、秦叔宝)。

熟悉或者听过隋唐演义的就都明白了吧。

其次、才是可能是秦琼后来身体不好,多病,其实秦琼到底是否真有病都是没有确切证据的,很多行家都愿意认可:他是为了不参加宣武门政变而称病的,因为他义薄云天,从性格上我们是可以推测一二的。

再次、就是的性格后来称病几乎没在参加过大的战斗,但这只能是牵强的理由。

很感谢在此分享知识和经验,愿和诸君共勉。有不当之处,还请友人海涵!

恭祝诸君幸福安康!!!

7

谢邀。


凌烟阁排名就是按照贞观十七年二月图画时按照各人官职的排班次序,已故者以死后赠官为准。

功臣排序如下:

1、赵公长孙无忌:司徒。

2、赵郡元王孝恭:赠司空、扬州都督。贞观十四年卒。

3、莱成公杜如晦:赠司空。贞观四年卒。

4、郑文贞公魏征:赠司空、相州都督。贞观十七年卒。

5、梁公房玄龄:司空。

以上为正一品。

司徒高于司空,故长孙无忌居首,这点毫无疑义。

其余四人均为司空,官相同。据《旧唐书·职官志》: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李孝恭爵为郡王,高于国公。这应是他居先的原因。

而杜魏房三人,生前居官次序当为房杜魏,论齿序则是房魏杜,均与排名不合。不过贞观二年九月有诏: 内外文武群官年高致仕、抗表去职者,参朝之日,宜在本品见任之上。类推一下,已故者在本品之上,也未尝没有可能。房玄龄还在世,杜如晦生前官位在魏征之前,故次序为杜魏房。

另外,李孝恭赠扬州都督,魏征赠相州都督,应该是上都督,也即从二品。

6、申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

7、鄂公尉迟敬德:开府仪同三司。

以上从一品。

官爵均相同,但高士廉比尉迟敬德年长十岁,故在先。

8、卫公李靖:特进。

9、宋公萧瑀:特进。

10、褒忠壮公段志玄: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贞观十六年卒。

11、夔公刘弘基:辅国大将军。

以上正二品。

特进为文散官,在武散官辅国大将军之上。李靖年长于萧瑀。段志玄已故,在刘弘基之上。都与之前推测相符。

12、蒋忠公屈突通:赠尚书左仆射。贞观二年卒。

13、郧节公殷开山: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武德五年卒。

14、谯襄公柴绍:赠荆州都督。贞观十二年卒。

15、邳襄公长孙顺德:赠荆州都督。卒年不明,当在贞观十三年长孙顺德改追封邳公之前。

16、郧公张亮:洛州都督。

以上从二品。

按当时合班次序,为尚书仆射(从二品)>上都督(从二品)>尚书(正三品)>中都督(正三品)。张亮在吏部尚书侯君集上,故推断荆洛均为上都督府。

另柴绍生前为镇军大将军(从二品),行右骁卫大将军(正三品),长孙顺德死前已罢官,故柴在长孙之前。

17、陈公侯君集:光禄大夫、吏部尚书。

18、郯襄公张公谨:赠左骁卫大将军。贞观六年卒。

19、卢公程知节:左领军大将军。

20、永兴文懿公虞世南:赠礼部尚书。贞观十二年卒。

21、渝襄公刘政会:赠民部尚书。贞观九年卒。

22、莒公唐俭:光禄大夫、民部尚书。

23、英公李世勣:光禄大夫、兵部尚书。

24、胡壮公秦叔宝:赠徐州都督。贞观十二年卒。

以上正三品。

按合班次序很明确,吏部尚书>诸卫大将军(左骁卫>左领军)>尚书(礼部>民部>兵部)>中都督。

这里有个特殊的地方。侯君集、唐俭、李世勣均加授光禄大夫,这是从二品的散官。但职官志有云:旧例,开府及特进,虽不职事,皆给俸禄,预朝会,行立在于本品之次。光禄大夫已下,朝散大夫已上,衣服依本品,无禄俸,不预朝会。也就是光禄大夫合班很可能是依照职事官,也就是吏部、民部、兵部尚书的班序。

综上所述,功臣排名原则大致是:

1、按照官职排序,亡者以赠官为准。

2、相同官职者,按照爵位;相同爵位则按照年龄。

3、相同官职者,已故者在在生者之前;同为已故者,按生前官职排序。

4、光禄大夫以下文散官不作为排班依据,以本身职事官高低排班。

8

谢邀!李世民在二十四功臣中,秦琼为什么排在最后,一句话概况,那就是,秦琼避战玄武门!


改变了整个中国历史格局的玄武门之变,无疑会被载入史册,也会被后人拿出来反复研究,但是就是在这场影响世界的战争中,我们找不到秦琼,也就是秦叔宝的身影,在玄武门病变的众多疑点中,这实在是最令人好奇的一个,毕竟,秦叔宝跟随李世民四下争战,为李世民拿下半壁江山,没道理缺席这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战!


而且玄武门之战,是李世民与其弟兄的决战,作为李世民盔下最骁勇善战的猛将,他的缺席让人匪夷所思。玄武兵变沧桑,是一场骨肉相残,兄弟相杀的历史悲剧,我们总会因为后来的大唐盛世而忽略玄武门兵变的血淋淋的事实,我们知道的是李建成死了,李元吉死了,我们不知道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所生的十个孩儿和他们的家眷也全部都死在了玄武兵变下,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一天的秦叔宝不像是平时战场上的战神,更像是被逼着杀人的傀儡。

我们知道秦叔宝是最讲兄友弟恭,父子纲常的人。他与莽汉程咬金不同,和尉迟敬德也不同,他的内心还是有伦理纲常的,他深知玄武门兵变是实现秦王李世民帝王野心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但是代价却是杀掉了所有的亲人。

秦叔宝是下不了手的,众人都在为了功名而杀戮造业,秦叔宝知道自己追随秦王,这一战不可避免的。

9

一、缺席玄武门之变

首先这是李世民设立的,必然参杂了私人感情。而李世民一生中,最最最重要的时刻,秦叔宝却没有参与,这无疑在李世民心中大扣分!


二、演义夸大

秦叔宝无疑是被各种戏曲、演义夸大了,但我并不是说他能力不强。而是凌烟阁另外23人也非常强,李靖才排名第7呢。


三、私人感情

回归到第一条说的,这是李世民自己心中的排名,参杂了私人感情。而私人感情中,受信任程度很重要,李世民信任尉迟敬德显然在秦叔宝之上。另外,还有亲戚关系等等,比如排名第二的李孝恭,就是李世民的亲戚。


四、工作经历

打个比方,公司老员工拿8K月薪,新员工拿8K月薪。新员工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工作效益都远超过老员工,新员工心里一定想:“这小子混吃等死,能力比我差那么多,凭什么给我拿一样的薪水。”

真以为老板傻吗?老板比谁都精,老板的心中却是另一个角度的思考,老员工虽然能力差,也有点老油条,但他忠诚,忠诚就是节约的最大人力成本。另外,跟了老板那么久,多少会有点感情。

再看看前期秦叔宝的履历,跟过隋朝的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又跟了李密、王世充,最后才到了李世民账下。所以,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你懂的。

10



(剧照)

秦琼名气很大,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都是享誉中华大地。但是,就这么一位厉害人物,李世民在“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时,却把秦琼放到了第二十四位,也就是最后一位。

这还有王法吗?李世民还讲不讲道理?还有公平可言吗?

看似没有公平,看似不讲道理,其实真还有一定必然的原因和逻辑。

秦琼是李渊欣赏的人物



(剧照)

秦琼此人虽是个降将,但很受李渊父子地欣赏,因为此人非常勇猛,打仗不惜力。

秦琼刚投降李氏父子时,李渊已经是皇帝了,秦琼被分到了李世民麾下。这不,投降后很快遇到了硬茬,那就是宋金刚。李世民安排秦琼等人攻击宋金刚,秦琼不辱使命,打败了宋金刚,尉迟敬德投降。

回去后,李渊封秦琼为“上柱国”,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这是所有将军里封赏最重的,看得出来李渊很欣赏秦琼。

为了进一步考验秦琼,李世民安排秦琼为先锋官,去攻打旧主王世充的余众,这怎么办?打还是不打?

秦琼用自己的行动说明了,绝不手软,大义灭“亲”。于是,王世充被干败。这次回去后,李渊直接封秦琼为“翼国公”,赏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

可以说,当时的秦琼绝对是武将里面的第一位,是李渊最为看重的人。




(剧照)

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了位,虽说是提前退位,但谁都能看出李渊的无奈,最后在郁闷中去了阎王殿。

对于先皇看重的臣子,李世民信赖度还是不高,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隋唐演义》里,秦琼直接就成了李渊的救命恩人。

虽然秦琼很多时候都是跟着李世民在打仗,但是,秦琼和上级领导“李渊”关系走得近,这让中间的李世民多少有些不自在。

秦琼和先皇李渊关系走得过于近,是“封凌烟阁最后一位”的原因之一。

玄武门之变,秦琼出力不多



(剧照)

公元626年,玄武门事变爆发,兄弟相残的悲剧上演了,李世民准备充分,手下人英勇无比,最后成为了获胜者。

《旧唐书》上说,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而《新唐书》以及后来的《资质通鉴》上都没有秦琼参与政变的记载。那么,秦琼到底参与了没有?

很有可能没有直接参与,因为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大赏功臣,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封邑一千三百户,而秦琼只被封邑七百户,曾经的第一猛将,明显没有怎么出力,否则怎会有这种结果?

秦琼一向忠勇,不忍看到皇宫之内兄弟相残,更不想让李渊难堪。但是,对李世民来说,玄武门之变太过重要了,这么重要的事情没有秦琼地直接参与,这势必影响李世民的信任。

不光是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不靠前,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的李靖、李勣也不靠前,一个排在第八位(李靖),一个排在第二十三位(李勣)。

玄武门之变出力越多,所受待遇就会越好,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敬德等人都是名次靠前。

秦琼后期,身体多病,分封时人已经死了



秦琼比李世民年长17岁,李世民当皇帝时,秦琼已经55岁了,年轻时征战四方,此时已经满身伤病了,在后期的国家建设中,秦琼已经使不上劲了,而那些文臣们却功劳突出,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

秦琼在公元638年就去世了,而李世民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时,已经到了公元643年。这时候大封功臣,打天下只是参考的一个方面,辅助开创“贞观之治”的这些功劳绝对是参考的一个重要因素。

仔细分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能排前面的,要么是皇族,比如李孝恭、柴邵等人;要么是玄武门功臣,比如尉迟敬德等人;要么是开创贞观之治的功臣,比如魏征等人。

而秦琼除了早年征战天下有功劳外,玄武门往后没出上什么力,所以被封为凌烟阁第二十四位功臣。

整体来说,秦琼能进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已经不易,因为是先皇红人,玄武门没出上什么力,后期国家建设更是没出上力,所以最后只能排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末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